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動脈血氣的采集與分析重癥醫學科整理課件動脈血氣的采集與分析重癥醫學科整理課件1主要內容目的相關理論采集方法注意事項分析方法整理課件主要內容目的整理課件21目的整理課件1目的整理課件3
目的為診斷和治療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據監測有無酸堿平衡失調、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為指導氧療、調節機械通氣的參數提供依據整理課件目的為診斷和治療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據整理課件42相關理論整理課件2相關理論整理課件5血氣分析血氣分析是指對各種氣體、液體中不同類型的氣體和酸堿性物質進行分析的技術過程。血液氣體和酸堿平衡正常是體現內環境穩定,機體賴以健康生存的一個重要方面。血氣分析能直接反映肺換氣功能及其伴隨的酸堿平衡調節的狀態。整理課件血氣分析血氣分析是指對各種氣體、液體中不同類型的氣體6呼吸衰竭的診斷依據
在海平面正常大氣壓、靜息狀態、呼吸空氣條件下,PaO2<60mmHg,伴或不伴有PaCO2>50mmHg,無心內解剖分流和原發于心排血量降低因素,即可診斷為呼吸衰竭。分型Ⅰ型:PaO2<60mmHg,無CO2潴留,PaCO2降低或正常,見于肺換氣功能障礙。Ⅱ型:PaO2<60mmHg,PaCO2>50mmHg,常見于肺泡通氣不足。整理課件呼吸衰竭的診斷依據在海平面正常大氣壓、靜息狀態7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對機體的影響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輕度缺氧時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智力減退、定向障礙PaO2<50mmHg時煩躁不安、神智恍惚、譫妄,甚至昏迷對心臟、循環的影響肺動脈高壓、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等嚴重者可引起心動過緩、期前收縮,甚至發生心室顫動致死整理課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對機體的影響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整理課件8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對機體的影響對呼吸的影響缺氧主要通過頸動脈竇和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激通氣對肝、腎和造血系統的影響ALT增高小便減少加重肺循環和右心負擔整理課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對機體的影響對呼吸的影響整理課件9氧療的原則對缺氧不伴CO2潴留的病人,應給予高濃度吸氧(>35%)缺氧伴明顯CO2潴留的病人,持續低濃度吸氧(<35%)FiO2=21+4×吸入氧流量(L/min)整理課件氧療的原則對缺氧不伴CO2潴留的病人,應給予高濃度吸氧(>3103采集方法整理課件3采集方法整理課件11操作步驟及方法準備用物體位消毒穿刺部位在消毒部位進行穿刺穿刺完畢按壓穿刺部位5~10分鐘將針頭插入含有瓊脂的針帽里將血氣針置于掌心搓動1分鐘立即送檢整理課件操作步驟及方法準備用物整理課件12部位橈動脈(常用)股動脈(常用)肱動脈足背動脈整理課件部位橈動脈(常用)整理課件13橈動脈橈動脈進針角度一般選擇30°-45°。還可從解剖學角度定位,以橈骨莖突為基點,向尺側移動1cm,再向肘的方向移動0.5cm作為進針點。優點:橈動脈部位表淺,刺入橈靜脈的機會較小,穿刺后易于壓迫防止血腫形成。缺點:穿刺較痛。整理課件橈動脈橈動脈進針角度一般選擇30°-45°。還可從解剖學14橈動脈采集方法患者取平臥位或≤30°半臥位。穿刺側上肢略外展,掌心向上,手腕部伸直。在前臂下1/3處橈側腕屈肌腱與橈骨莖突之間,橈動脈搏動最明顯并觸摸有條索感的部位即穿刺點。或者穿刺點位于掌橫紋上方1~2cm的動脈搏動處。常規消毒皮膚及操作者左手食指和中指。整理課件橈動脈采集方法患者取平臥位或≤30°半臥位。整理課件15橈動脈采集方法固定血管的手指消毒面積在兩個關節以上固定欲穿刺動脈,采血針與皮膚呈30°—45°角,刺入橈動脈(針頭刺入橈動脈后常引起血管收縮,不能立即見回血,需稍等片刻后方可見回血,不可急于進退針頭,以免造成穿刺失敗)。見回血右手不動,左手輕輕抬起,待血液隨動脈搏動涌入針管內2ml時拔出針頭。左手用棉簽壓迫穿刺點(時間在5分鐘以上),右手將針頭插入橡皮塞內,輕輕旋動注射器,搖勻標本,貼上姓名標簽,立即送檢。
整理課件橈動脈采集方法整理課件16股動脈股動脈:股動脈穿刺取90°角進針。優點:股動脈直徑相對較粗,動脈搏動感強,雖位置較深但直接刺易刺入,且周圍組織可起到固定針頭的作用。缺點:容易誤入股靜脈。整理課件股動脈整理課件17股動脈采集方法患者平臥位或≤30°半臥位。穿刺側下肢外展、外旋,關節略向外屈曲。在腹股溝韌帶下方2cm處,觸摸股動脈搏動最強點。常規消毒皮膚及操作者的左手中、食指,用中、食指稍用力按壓并固定股動脈搏動最明顯部位,右手持注射器在股動脈搏動最強點垂直進針。
整理課件股動脈采集方法整理課件18股動脈采集方法見回血右手不動,左手輕輕抬起,待血液隨動脈搏動涌入針管內1ml時拔出針頭。左手用棉簽壓迫穿刺點(時間在5分鐘以上),右手將針頭插入橡皮塞內,輕輕旋動注射器,搖勻標本,貼上姓名標簽,立即送檢。
整理課件股動脈采集方法整理課件19動脈血氣分析針股動脈搏動最強處整理課件動脈血氣分析針股動脈搏動最強處整理課件20采集動脈血垂直進針整理課件采集動脈血垂直進針整理課件214注意事項整理課件4注意事項整理課件22注意事項取動脈血液必須防止空氣混入患者吸氧時應盡量避免采用末稍血,因吸氧時PaO2大于空氣的氧分壓,標本一旦接觸空氣,血中氧可迅速向空氣中彌散,因而使測得的PaO2降低采血量不宜過多,單查血氣分析約需1ml,如血氣分析加電解質、腎功、血糖等項目約需2ml。若血量過多則抗凝不足,將影響檢驗的準確性。整理課件注意事項取動脈血液必須防止空氣混入整理課件23注意事項采血后需立即排空氣泡,再將針尖刺入橡皮塞封閉針孔,以免接觸空氣造成檢驗結果失真,并盡快送檢,送檢過程中,避免震蕩,以免影響檢查結果。標本送檢時需附上病人實時的體溫、吸氧濃度或吸氧流量(L/min)及最近的血紅蛋白量等參數。標本采集好后應立即送檢或置入4℃冰箱保存,但不宜超過2小時。嚴格無菌操作,避免醫源性感染,注意自身防護整理課件注意事項采血后需立即排空氣泡,再將針尖刺入橡皮塞封閉針孔,以245分析方法整理課件5分析方法整理課件25動脈血氣分析的常用指標PH(正常范圍):7.35~7.45PaO2(正常范圍):12.6Kpa-13.3KpaPaCO2
(正常范圍):4.67Kpa~6.0Kpa(35~45mmHg)意義:判斷呼衰的類型與程度判斷是否有呼吸性酸堿失調判斷代謝性酸堿失衡的代償反應判斷肺泡通氣狀態整理課件動脈血氣分析的常用指標PH(正常范圍):7.35~7.45整26具體方法看pH值如果pH≤7.35為酸中毒,≥7.45為堿中毒看pH值和PaCO2改變的方向同向改變為代謝性異向改變為呼吸性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aCO2改變的比例單純呼吸性酸/堿中毒,PCO2每改變10mmHg,則pH值反方向改變0.08(±0.02)實際pH值低于理論pH值,說明同時存在有代謝性酸中毒整理課件具體方法看pH值整理課件27討論在采集動脈血氣后如何判斷是動脈血還是靜脈血整理課件討論在采集動脈血氣后如何判斷是動脈血還是靜脈血整理課件28謝謝整理課件謝謝整理課件29動脈血氣的采集與分析重癥醫學科整理課件動脈血氣的采集與分析重癥醫學科整理課件30主要內容目的相關理論采集方法注意事項分析方法整理課件主要內容目的整理課件311目的整理課件1目的整理課件32
目的為診斷和治療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據監測有無酸堿平衡失調、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為指導氧療、調節機械通氣的參數提供依據整理課件目的為診斷和治療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據整理課件332相關理論整理課件2相關理論整理課件34血氣分析血氣分析是指對各種氣體、液體中不同類型的氣體和酸堿性物質進行分析的技術過程。血液氣體和酸堿平衡正常是體現內環境穩定,機體賴以健康生存的一個重要方面。血氣分析能直接反映肺換氣功能及其伴隨的酸堿平衡調節的狀態。整理課件血氣分析血氣分析是指對各種氣體、液體中不同類型的氣體35呼吸衰竭的診斷依據
在海平面正常大氣壓、靜息狀態、呼吸空氣條件下,PaO2<60mmHg,伴或不伴有PaCO2>50mmHg,無心內解剖分流和原發于心排血量降低因素,即可診斷為呼吸衰竭。分型Ⅰ型:PaO2<60mmHg,無CO2潴留,PaCO2降低或正常,見于肺換氣功能障礙。Ⅱ型:PaO2<60mmHg,PaCO2>50mmHg,常見于肺泡通氣不足。整理課件呼吸衰竭的診斷依據在海平面正常大氣壓、靜息狀態36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對機體的影響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輕度缺氧時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智力減退、定向障礙PaO2<50mmHg時煩躁不安、神智恍惚、譫妄,甚至昏迷對心臟、循環的影響肺動脈高壓、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等嚴重者可引起心動過緩、期前收縮,甚至發生心室顫動致死整理課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對機體的影響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整理課件37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對機體的影響對呼吸的影響缺氧主要通過頸動脈竇和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激通氣對肝、腎和造血系統的影響ALT增高小便減少加重肺循環和右心負擔整理課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對機體的影響對呼吸的影響整理課件38氧療的原則對缺氧不伴CO2潴留的病人,應給予高濃度吸氧(>35%)缺氧伴明顯CO2潴留的病人,持續低濃度吸氧(<35%)FiO2=21+4×吸入氧流量(L/min)整理課件氧療的原則對缺氧不伴CO2潴留的病人,應給予高濃度吸氧(>3393采集方法整理課件3采集方法整理課件40操作步驟及方法準備用物體位消毒穿刺部位在消毒部位進行穿刺穿刺完畢按壓穿刺部位5~10分鐘將針頭插入含有瓊脂的針帽里將血氣針置于掌心搓動1分鐘立即送檢整理課件操作步驟及方法準備用物整理課件41部位橈動脈(常用)股動脈(常用)肱動脈足背動脈整理課件部位橈動脈(常用)整理課件42橈動脈橈動脈進針角度一般選擇30°-45°。還可從解剖學角度定位,以橈骨莖突為基點,向尺側移動1cm,再向肘的方向移動0.5cm作為進針點。優點:橈動脈部位表淺,刺入橈靜脈的機會較小,穿刺后易于壓迫防止血腫形成。缺點:穿刺較痛。整理課件橈動脈橈動脈進針角度一般選擇30°-45°。還可從解剖學43橈動脈采集方法患者取平臥位或≤30°半臥位。穿刺側上肢略外展,掌心向上,手腕部伸直。在前臂下1/3處橈側腕屈肌腱與橈骨莖突之間,橈動脈搏動最明顯并觸摸有條索感的部位即穿刺點。或者穿刺點位于掌橫紋上方1~2cm的動脈搏動處。常規消毒皮膚及操作者左手食指和中指。整理課件橈動脈采集方法患者取平臥位或≤30°半臥位。整理課件44橈動脈采集方法固定血管的手指消毒面積在兩個關節以上固定欲穿刺動脈,采血針與皮膚呈30°—45°角,刺入橈動脈(針頭刺入橈動脈后常引起血管收縮,不能立即見回血,需稍等片刻后方可見回血,不可急于進退針頭,以免造成穿刺失敗)。見回血右手不動,左手輕輕抬起,待血液隨動脈搏動涌入針管內2ml時拔出針頭。左手用棉簽壓迫穿刺點(時間在5分鐘以上),右手將針頭插入橡皮塞內,輕輕旋動注射器,搖勻標本,貼上姓名標簽,立即送檢。
整理課件橈動脈采集方法整理課件45股動脈股動脈:股動脈穿刺取90°角進針。優點:股動脈直徑相對較粗,動脈搏動感強,雖位置較深但直接刺易刺入,且周圍組織可起到固定針頭的作用。缺點:容易誤入股靜脈。整理課件股動脈整理課件46股動脈采集方法患者平臥位或≤30°半臥位。穿刺側下肢外展、外旋,關節略向外屈曲。在腹股溝韌帶下方2cm處,觸摸股動脈搏動最強點。常規消毒皮膚及操作者的左手中、食指,用中、食指稍用力按壓并固定股動脈搏動最明顯部位,右手持注射器在股動脈搏動最強點垂直進針。
整理課件股動脈采集方法整理課件47股動脈采集方法見回血右手不動,左手輕輕抬起,待血液隨動脈搏動涌入針管內1ml時拔出針頭。左手用棉簽壓迫穿刺點(時間在5分鐘以上),右手將針頭插入橡皮塞內,輕輕旋動注射器,搖勻標本,貼上姓名標簽,立即送檢。
整理課件股動脈采集方法整理課件48動脈血氣分析針股動脈搏動最強處整理課件動脈血氣分析針股動脈搏動最強處整理課件49采集動脈血垂直進針整理課件采集動脈血垂直進針整理課件504注意事項整理課件4注意事項整理課件51注意事項取動脈血液必須防止空氣混入患者吸氧時應盡量避免采用末稍血,因吸氧時PaO2大于空氣的氧分壓,標本一旦接觸空氣,血中氧可迅速向空氣中彌散,因而使測得的PaO2降低采血量不宜過多,單查血氣分析約需1ml,如血氣分析加電解質、腎功、血糖等項目約需2ml。若血量過多則抗凝不足,將影響檢驗的準確性。整理課件注意事項取動脈血液必須防止空氣混入整理課件52注意事項采血后需立即排空氣泡,再將針尖刺入橡皮塞封閉針孔,以免接觸空氣造成檢驗結果失真,并盡快送檢,送檢過程中,避免震蕩,以免影響檢查結果。標本送檢時需附上病人實時的體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營養師備考建議試題及答案
- 飲食結構與營養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營養師考試技巧分享試題及答案
- 提升演出經紀人考試前的自信心:試題及答案
- 營養師資格證考試師資培養與試題
- 演出經紀人資格證考試考點梳理與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營養師必考試題及答案
- 品牌建設與演出經紀人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演出經紀人資格證考試掌握重點與試題及答案
- 演出經紀人資格證復習全書與試題及答案
- (完整word版)關于印發寧波市初中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意見
- 標志標牌安裝實施方案(完整版)
- 關于輪胎產品強制性認證執行新版標準
- 六年級下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集體備課思維導圖(課堂PPT)
- 附2生產現場5S管理考核辦法
- 水資源可供水量與供需平衡分析
- 四川大學C語言期末試題
- 2016修訂最新版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
- 海員簡歷模版
- 各種紙類中英對照
- GB 1886.86-2015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刺云實膠(高清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