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7.2計算機網絡根底計算機網絡的功能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組成計算機網絡的分類計算機網絡體系構造17.2計算機網絡根底計算機網絡的功能1計算機網絡具有的功能〔1〕資源共享
充分利用計算機資源是組建計算機網絡的重要目的之一。實現資源共享可以減少重復投資,降低費用。資源共享除共享諸如打印機等硬件資源外,還包括共享數據和軟件資源。〔2〕數據通信能力
利用計算機網絡可實現各計算機之間快速可靠地互相傳送數據,進展信息處理,如、電子郵件〔E-mail〕、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公告牌〔BBS〕、遠程登錄〔Telnet〕與信息瀏覽等通信效勞。數據通信能力是計算機網絡最根本的功能。2計算機網絡具有的功能〔1〕資源共享2〔3〕均衡負載互相協作
通過網絡可以緩解用戶資源缺乏的矛盾,使各種資源得到合理的調整。〔4〕分布處理
一方面,對于一些大型任務,可以通過網絡分散到多個計算機上進展分布式處理,也可能使各地的計算機通過網絡資源共同協作,進展聯合開發、研究等;另一方面,計算機網絡促進了分布式數據處理和分布式數據庫的開展。〔5〕提高計算機的可靠性計算機網絡系統能實現對過失信息的重發,網絡中各計算機還可以通過網絡成為彼此的后備機,從而增強了系統的可靠性。3〔3〕均衡負載互相協作3不管什么樣的網絡,它的組成根本是一樣的。計算機網絡一般是由網絡效勞器、網絡工作站、網絡協議、網絡操作系統、網絡效勞和網絡設備等六個局部組成。不管什么樣的網絡,它的組成根本是一樣的。計算機網絡一般是由網1、網絡效勞器網絡效勞器實際上也是計算機,只不過它能為網絡中的其他計算機和網絡用戶提供效勞。常見的網絡效勞器有Internet效勞器、數據庫效勞器和高性能計算機效勞器等。在前面介紹的Internet的根本效勞中,一般也是由相應的效勞器完成相應的操作。比喻:WWW效勞器、FTP效勞器、電子郵件效勞器、DNS效勞器等。2、網絡工作站網絡工作站是網絡用戶實際操作的計算機。網絡用戶可以通過工作站訪問Internet上各種信息資源。1、網絡效勞器3、網絡協議前面講過,網絡協議是由一國際組織制定的一些網絡通信規那么和約定。網絡通信協議用來協調不同網絡設備之間的信息交換,它規定了每種設備識別來自另一設備的信息。網絡協議有著嚴格的語法和語以及定時標準。其中語法是指所使用的數據格式;語義是指使實體〔同某種網絡功能有關的硬件、軟件和固件〕協調配合和數據管理所需的信息構造;定時含有時序、速度的匹配和對接收數據的正確排序。3、網絡協議4、網絡操作系統我們都清楚,普通計算機安裝的操作系統有:DOS、WINDOWS等,計算機網絡同樣也需要有相應的操作系統支持。網絡操作系統是網絡中最重要的系統軟件,是在網絡環境下,用戶與網絡資源之間的接口,承擔著整個網絡系統的資源管理和任務分配。目前,網絡操作系統主要有:UNIX、Linux、Novell公司的Netware和微軟的WindowNT系列。
4、網絡操作系統Netware操作系統充分吸收了UNIX的多任務、多用戶的思想。主要應用于局域網上。但它不支持Internet上的各項效勞。
多媒體網絡應用計算機網絡基礎課件Linux操作系統核心最早是由芬蘭的LinusTorvalds1991年8月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上學時發布的[那年Torvals25歲],后來經過眾多世界頂尖的軟件工程師的不斷修改和完善,Linux得以在全球普及開來,在效勞器領域及個人桌面版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嵌入式開發方面更是具有其它操作系統無可比較的優勢,并以每年100%的用戶遞增數量顯示了Linux強大的力量。
Linux的是一套免費的32位多人多工的操作系統,運行方式同UNIX系統很像,但Linux系統的穩定性、多工能力與網絡功能已是許多商業操作系統無法比較的,Linux還有一項最大的特色在于源代碼完全公開,在符合GNUGPL(GeneralPublicLicense)的原那么下,任何人皆可自由取得、散布、甚至修改源代碼。
Linux操作系統核心最早是由芬蘭的LinusTorval與其它操作系統相比,Linux還具有以下特色:
①采用階層式目錄構造,文件歸類清楚、容易管理
②支持多種文件系統,如Ext2FS,ISOFS以及Windows的文件系統FAT16,FAT32,NTFS等
③具有可移植性,系統核心只有小于10%的源代碼采用匯編語言編寫,其余均是采用C語言編寫,因此具備高度移植性
④可與其它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98/2000/xp等并存于同一臺計算機上與其它操作系統相比,Linux還具有以下特色:
①采用階就Linux的本質來說,它只是操作系統的核心,負責控制硬件、管理文件系統、程序進程等。LinuxKernel(內核)并不負責提供用戶強大的應用程序,沒有編譯器、系統管理工具、網絡工具、Office套件、多媒體、繪圖軟件等,這樣的系統也就無法發揮其強大功能,用戶也無法利用這個系統工作,因此有人便提出以LinuxKernel為核心再集成搭配各式各樣的系統程序或應用工具程序組成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統,經過如此組合的Linux套件即稱為Linux發行版。就Linux的本質來說,它只是操作系統的核心,負責控制硬件、Linux發行版Linux發行版WindowsNT/2000/2003是Microsoft公司專為網絡平臺設計的32位(2003支持64位)操作系統。采用圖形用戶界面〔GUI〕,操作簡單;支持多用戶,具有很強的橋接能力;支持多效勞器,實現效勞器間的管理信息透明傳遞;支持系統備份、平安性管理、容錯和性能控制;支持多種傳輸協議,并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擴展性。它還具有小型機和工作站網絡系統所具有的功能,如功能強大的文件系統、帶有優先權的多任務\多線索環境、支持對稱多處理機系統、擁有兼容于分布計算環境DCE〔DistributingComputingEnvironment〕的遠程過程調用。WindowsNT/2000/2003是Microso5、網絡效勞網絡效勞是指計算機網絡中信息處理和資源共享的能力,如電子郵件、文件和打印共享等、數據查詢等。5、網絡效勞6、網絡設備指網絡中的計算機之間的連接設備,如通信電纜、網絡接口適配器〔網卡〕、集線器、交換機、網橋和路由器等。需指出,路由器是Internet實現互聯的標準設備。Internet使用一種專用計算機將網絡互聯起來,這種專用設備同普通計算機一樣,具有CPU、內存、和網卡等硬件設備。但在這上面沒有應用程序運行。路由器起著尋址的作用,相當于現實中的“郵局〞,將信息從一個網絡發送到另一網絡,直至目的地。6、網絡設備1.按網絡的作用范圍和計算機之間的相互距離分類2.按交換方式分類3.按網絡的拓撲構造分類4.接入網根底1.按網絡的作用范圍和計算機之間的相互距離分類1.按網絡的作用范圍和計算機之間的相互距離分類廣域網(WideAreaNetwork,WAN)
廣域網地理范圍一般在幾千公里左右,屬于大范圍連網。如幾個城市,一個或幾個國家,是網絡系統中的最大型的網絡,能實現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如國際性的Internet網絡。城域網(MetropolitanAreaNetwork,MAN)
城域網地理范圍可從幾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可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是一種中等形式的網絡。局域網(LocalAreaNetwork,LAN)
局域網地理范圍一般幾百米到10km之內,屬于小范圍內的連網。如一個建筑物內、一個學校內、一個工廠的廠區內等。局域網的組建簡單、靈活,使用方便。1.按網絡的作用范圍和計算機之間的相互距離分類廣域網(Wi廣域網分類常用的廣域網,包括:公用交換網〔PSTN〕分組交換網〔X.25〕數字數據網〔DDN〕幀中繼〔FR〕交換式多兆位數據效勞〔SMDS〕異步傳輸模式〔ATM〕。廣域網分類常用的廣域網,包括:PSTN公共交換網〔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PSTN〕是以電路交換技術為根底的用于傳輸模擬話音的網絡。要將如此之多的連在一起并能很好地工作,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采用分級交換方式。網概括起來主要由三個局部組成:本地回路、干線和交換機。其中干線和交換機一般采用數字傳輸和交換技術,而本地回路〔也稱用戶環路〕根本上采用模擬線路。由于PSTN的本地回路是模擬的,因此當兩臺計算機想通過PSTN傳輸數據時,中間必須經雙方Modem實現計算機數字信號與模擬信號的相互轉換。PSTN公共交換網〔PublicSwitchedPSTN是一種電路交換的網絡,可看作是物理層的一個延伸,在PSTN內部并沒有上層協議進展過失控制。在通信雙方建立連接后電路交換方式獨占一條信道,當通信雙方無信息時,該信道也不能被其他用戶所利用。用戶可以使用普通撥號線或租用一條專線進展數據傳輸,使用PSTN實現計算機之間的數據通信是最廉價的,但由于PSTN線路的傳輸質量較差,而且帶寬有限,再加上PSTN交換機沒有存儲功能,因此PSTN只能用于對通信質量要求不高的場合。目前通過PSTN進展數據通信的最高速率不超過56Kbps。PSTN是一種電路交換的網絡,可看作是物理層的一個延伸X.25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國際電報咨詢委員會CCITT制定的“在公用數據網上以分組方式工作的數據終端設備DTE和數據電路設備DCE之間的接口〞。X.25于1976年3月正式成為國際標準,1980年和1984年又經過補充修訂。從ISO/OSI體系構造觀點看,X.25對應于OSI參考模型底下三層,分別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X.25的物理層協議是X.21,用于定義主機與物理網絡之間物理、電氣、功能以及過程特性。實際上目前支持該物理層標準的公用網非常少,原因是該標準要求用戶在線路上使用數字信號,而不能使用模擬信號。作為一個臨時性措施,CCITT定義了一個類似于大家熟悉的RS-232標準的模擬接口。X.25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國際電報咨詢X.25的數據鏈路層描述用戶主機與分組交換機之間數據的可靠傳輸,包括幀格式定義、過失控制等。X.25數據鏈路層一般采用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High-levelDataLinkControl〕協議。X.25的網絡層描述主機與網絡之間的相互作用,網絡層協議處理諸如分組定義、尋址、流量控制以及擁塞控制等問題。網絡層的主要功能是允許用戶建立虛電路,然后在已建立的虛電路上發送最大長度為128個字節的數據報文。報文可靠且按順序到達目的端。X.25網絡層采用分組級協議〔PacketlevelProtocol,PLP〕。X.25的數據鏈路層描述用戶主機與分組交換機之間數據的X.25是面向連接的,它支持交換虛電路〔SwitchedVirtualCircuit,SVC〕和永久虛電路PVC〔PermanentVirtualCircuit〕。交換虛電路〔SVC〕是在發送方向網絡發送請求建立連接報文要求與遠程機器通信時建立的。一旦虛電路建立起來,就可以在建立的連接上發送數據,而且可以保證數據正確到達接收方。X.25同時提供流量控制機制,以防止快速的發送方淹沒慢速的接收方。永久虛電路〔PVC〕的用法與SVC一樣,但它是由用戶和長途電信公司經過商討面預先建立的,因而它時刻存在,用戶不需要建立鏈路而可直接使用它。PVC類似于租用的專用線路。X.25是面向連接的,它支持交換虛電路〔SwitchX.25網絡是在物理鏈路傳輸質量很差的情況下開發出來的。為了保障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它在每一段鏈路上都要執行過失校驗和出錯重傳;這種復雜的過失校驗機制雖然使它的傳輸效率受到了限制,但確實為用戶數據的平安傳輸提供了很好的保障。X.25網絡的突出優點是可以在一條物理電路上同時開放多條虛電路供多個用戶同時使用;網絡具有動態路由功能和復雜完備的誤碼糾錯功能。X.25分組交換網可以滿足不同速率和不同型號的終端與計算機、計算機與計算機間以及局域網LAN之間的數據通信。X.25網絡提供的數據傳輸率一般為64Kbps。X.25網絡是在物理鏈路傳輸質量很差的情況下開發出來的DDN數字數據網〔DigitalDataNetwork,DDN〕是一種利用數字信道提供數據通信的傳輸網,它主要提供點到點及點到多點的數字專線或專網。DDN由數字通道、DDN結點、網管系統和用戶環路組成。DDN的傳輸介質主要有光纖、數字微波、衛星信道等。DDN采用了計算機管理的數字穿插連接〔DataCrossConnection,DXC〕技術,為用戶提供半永久性連接電路,即DDN提供的信道是非交換、用戶獨占的永久虛電路〔PVC〕。一旦用戶提出申請,網絡管理員便可以通過軟件命令改變用戶專線的路由或專網構造,而無須經過物理線路的改造擴建工程,因此DDN極易根據用戶的需要,在約定的時間內接通所需帶寬的線路。DDN數字數據網〔DigitalDataNetworkDDN為用戶提供的根本業務是點到點的專線。從用戶角度來看,租用一條點到點的專線就是租用了一條高質量、高帶寬的數字信道。用戶在DDN上租用一條點到點數字專線與租用一條專線十分類似。DDN專線與專線的區別在于:專線是固定的物理連接,而且專線是模擬信道,帶寬窄、質量差、數據傳輸率低;而DDN專線是半固定連接,其數據傳輸率和路由可隨時根據需要申請改變。另外,DDN專線是數字信道,其質量高、帶寬寬,并且采用熱冗余技術,具有路由故障自動迂回功能。DDN為用戶提供的根本業務是點到點的專線。從用戶角度來看DDN與X.25網的區別X.25是一個分組交換網,X.25網本身具有3層協議,用呼叫建立臨時虛電路。X.25具有協議轉換、速度匹配等功能,適合于不同通信規程、不同速率的用戶設備之間的相互通信。而DDN是一個全透明的網絡,它不具備交換功能,利用DDN的主要方式是定期或不定期地租用專線。從用戶所需承擔的費用角度看,X.25是按字節收費,而DDN是按固定月租收費。所以DDN適合于需要頻繁通信的LAN之間或主機之間的數據通信。DDN網提供的數據傳輸率一般為2Mbps,最高可達45Mbps甚至更高。DDN與X.25網的區別幀中繼幀中繼〔FrameRelay,FR〕技術是由X.25分組交換技術演變而來的。FR的引入是由于過去20年來通信技術的改變。20年前,人們使用慢速、模擬和不可靠的線路進展通信,當時計算機的處理速度很慢且價格比較昂貴。結果是在網絡內部使用很復雜的協議來處理傳輸過失,以防止用戶計算機來處理過失恢復工作。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開展,特別是光纖通信的廣泛使用,通信線路的傳輸率越來越高,而誤碼率卻越來越低。為了提高網絡的傳輸率,幀中繼技術省去了X.25分組交換網中的過失控制和流量控制功能,這就意味著幀中繼網在傳送數據時可以使用更簡單的通信協議,而把某些工作留給用戶端去完成,這樣使得幀中繼網的性能優于X.25網,它可以提供1.5Mbps的數據傳輸率。幀中繼幀中繼〔FrameRelay,FR〕技術是由X我們可以把幀中繼看作一條虛擬專線。用戶可以在兩結點之間租用一條永久虛電路并通過該虛電路發送數據幀,其長度可達1600字節。用戶也可以在多個結點之間通過租用多條永久虛電路進展通信。實際租用專線〔DDN專線〕與虛擬租用專線的區別在于:對于實際租用專線,用戶可以每天以線路的最高數據傳輸率不停地發送數據;而對于虛擬租用專線,用戶可以在某一個時間段內按線路峰值速率發送數據,當然用戶的平均數據傳輸速率必須低于預先約定的水平。換句話說,長途電信公司對虛擬專線的收費要少于物理專線。我們可以把幀中繼看作一條虛擬專線。用戶可以在兩結點之間租用一幀中繼技術只提供最簡單的通信處理功能,如幀開場和幀完畢確實定以及幀傳輸過失檢查。當幀中繼交換機接收到一個損壞幀時只是將其丟棄,幀中繼技術不提供確認和流量控制機制。幀中繼網和X.25網都采用虛電路復用技術,以便充分利用網絡帶寬資源,降低用戶通信費用。但是,由于幀中繼網對過失幀不進展糾正,簡化了協議,因此,幀中繼交換機處理數據幀所需的時間大大縮短,端到端用戶信息傳輸時延低于X.25網,而幀中繼網的吞吐率也高于X.25網。幀中繼網還提供一套完備的帶寬管理和擁塞控制機制,在帶寬動態分配上比X.25網更具優勢。幀中繼網可以提供從2Mbps到45Mbps速率范圍的虛擬專線。幀中繼技術只提供最簡單的通信處理功能,如幀開場和幀完畢確實定SMDS交換式多兆位數據效勞〔SwitchedMultimegabitDataService,SMDS〕被設計用來連接多個局域網。它是由Bellcore在20世紀80年代開發的,到90年代早期開場在一些地區實施。SMDS交換式多兆位數據效勞〔SwitchedMultiB-ISDN/ATM雖然上面提到的各種通信業務正變得越來越普及,但是電信公司還得面對一個根本的問題,即多個網絡的存在。傳統的的業務和電報業務使用電路交換網;而像SMDS和幀中繼等新型數據業務那么使用分組交換網。對于電信公司來說,要分別管理這些不同的網絡是一件頭痛的事。除了網和數據通信網外,還有一種電信公司無法控制的網絡:有線電視〔CATV〕網。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方法是開發一種單一的新型網絡,該網絡可以替代整個網、數據網以及CATV網,通過該網絡可以傳送各種類型的信息。這種新型網絡與現存的網絡相比,它所支持的數據傳輸率更大,能提供的業務范圍也更廣。這種新型網絡稱為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所謂ISDN就是在一個統一的網絡系統內傳送和處理各種類型的數據,向用戶提供多種業務效勞,如、、視頻以及數據通信業務等。B-ISDN/ATM雖然上面提到的各種通信業務正變得越來越普最早有關ISDN的標準是在1984年由CCITT發布的。雖然ISDN尚未如最初愿望的那樣獲得廣泛的應用,但其技術卻已經歷了兩代。第一代ISDN稱為窄帶ISDN〔N-ISDN〕。它利用64Kbps的信道作為根本交換單位,采用電路交換技術。第二代ISDN稱為寬帶ISDN〔B-ISDN〕。它支持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開展趨勢是采用報文分組交換技術。最早有關ISDN的標準是在1984年由CCI目前N-ISDN定義了兩類用戶訪問速率:根本訪問速率和基群訪問速率。(1)根本訪問速率〔basicaccessrate〕。根本訪問速率由2個速率為64Kbps的B信道和1個速率為16Kbps的D信道組成〔2B+D〕。B信道用于傳送用戶數據;D信道用于傳送控制信息;加上分幀、同步等其他開銷,總速率為192Kbps。(2)基群訪問速率〔primaryaccessrate〕。基群訪問速率可由多種信道混成。在北美和日本使用〔23B+D〕的構造,速率為1.544Mbps;而在歐洲那么使用〔30B+D〕的構造,其中B、D信道均為64Kbps。目前N-ISDN定義了兩類用戶訪問速率:根本訪問速根本訪問速率可利用現有用戶線支持,提供、等常規業務。基群訪問速率那么是針對專用小型交換機〔PBX〕或LAN等業務量大的單位用戶。隨著用戶信息傳送量和傳送速率的不斷提高,N-ISDN已無法滿足用戶要求。例如,要傳送高清晰度電視圖像要求到達155Mbps量級的速率,要支持多個交互式或分布式應用,一個用戶線的總容量需求可能到達622Mbps的數量級。在此情況下,人們提出了寬帶ISDN,即B-ISDN。所謂寬帶是指要求傳送信道能夠支持大于基群數量的效勞。B-ISDN可以提供視頻點播〔VOD〕、電視會議、高速局域網互聯以及高速數據傳輸等業務。采用B-ISDN名稱旨在強調ISDN的寬帶特性,而實際上它應該支持寬帶和其他ISDN業務。B-ISDN提出后,為區別起見,人們將原來的ISDN稱為N-ISDN。根本訪問速率可利用現有用戶線支持,提供、等B-ISDN要支持如此高的速率,要處理很廣范圍內各種不同速率和傳輸質量的需求,需要面臨兩大技術挑戰:一是高速傳輸;二是高速交換。光纖通信技術已經給前者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而異步傳輸模式〔AsynchronousTransferMode,ATM〕為實現高速交換展示了誘人的前景,使得B-ISDN網絡的實現成為可能。近年來電路交換設備的功能日益增強且越來越多地采用光纖干線,但利用電路交換技術難以圓滿解決B-ISDN對不同速率和不同傳輸質量控制的需求。理論分析和模擬說明,ATM技術可以滿足B-ISDN的要求。正因為這樣,ATM和SONET技術與B-ISDN結下了不解之緣。利用ATM構造B-ISDN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B-ISDN要支持如此高的速率,要處理很廣范圍內各ATM技術的根本思想是讓所有的信息都以一種長度較小且大小固定的信元〔Cell〕進展傳輸。信元的長度為53個字節,其中信元頭是5個字節,有效載荷局部占48字節。ATM既是一種技術〔對用戶是透明的〕,又是一種潛在的業務〔對用戶是可見的〕。有時候我們將這種業務也稱作信元中繼〔cellrelay〕,類似與前面提到的幀中繼。ATM技術的根本思想是讓所有的信息都以一種長度較小且大小固ATM信元構造ATM信元構造ATM具有如下的優點: 〔1〕ATM使用一樣的數據單元,可實現廣域網和局域網的無縫連接。
〔2〕ATM支持VLAN〔虛擬局域崗〕功能,可以對網絡進展靈活的管理和配置。
〔3〕ATM具有不同的速率,分別為25、51、155、622Mbps,從而為不同的應用提供不同的速率。
ATM具有如下的優點:ATM網絡的構造與傳統的廣域網一樣,由電纜和交換機構成。ATM網絡目前支持的數據傳輸率主要是155Mbps和622Mbps兩種,今后可能到達10億bps〔Gbps〕數量級的傳輸速率。選擇155Mbps的速率是考慮到對高清晰度電視〔HDTV〕的支持以及與AT&T公司的同步光纖網〔SONET〕相兼容。雖然ATM仍然支持電路方式應用,但這是在基于報文分組傳送機制上實現的。ATM已被國際電信聯盟ITU確定為B-ISDN的根本交換方式,同時B-ISDN也正在迅速開展之中,支持各種新型業務的協議標準不斷推出。ATM網絡的構造與傳統的廣域網一樣,由電纜和交換機構成。A〔2〕城域網所謂寬帶城域網,就是在城市范圍內,以IP和ATM電信技術為根底,以光纖作為傳輸媒介,集數據、語音、視頻效勞于一體的高帶寬、多功能、多業務接入的的多媒體通信網絡。
它能夠滿足政府機構、金融保險、大中小學校、公司企業等單位對高速率、高質量數據通信業務日益旺盛的需求,特別是快速開展起來的互聯網用戶群對寬帶高速上網的需求。
〔2〕城域網所謂寬帶城域網,就是在城市范圍內,以IP和AT業務特點傳輸速率高——寬帶城域網采用大容量的PacketOverSDH傳輸技術,為高速路由和交換提供傳輸保障。千兆以太網技術在寬帶城域網中的廣泛應用,使骨干路由器的端口能高速有效地擴展到分布層交換機上。光纖、網線到用戶桌面,使數據傳輸速度到達100M、1000M。用戶投入少,接入簡單——寬帶城域網用戶端設備廉價而且普及,可以使用路由器、HUB甚至普通的網卡。用戶只需將光纖、網線進展適當連接,并簡單配置用戶網卡或路由器的相關參數即可接入寬帶城域網。個人用戶只要在自己的電腦上安裝一塊以太網卡,將寬帶城域網的接口插入網卡就聯網了。安裝過程和以前的一樣,只不過網線代替了線,電腦代替了機。業務特點技術先進、平安——技術上為用戶提供了高度平安的效勞保障。寬帶城域網在網絡中提供了第二層的VLAN隔離,使平安性得到保障。由于VLAN的平安性,只有在用戶局域網內的計算機才能互相訪問,非用戶局域網內的計算機都無法通過非正常途徑訪問用戶的計算機。如果要從網外訪問,那么必須通過正常的路由和平安體系。因此黑客假設想利用底層的漏洞進展破壞是不可能的。虛擬撥號的普通用戶通過寬帶接入效勞器上網,經過賬號和密碼的驗證才可以上網,用戶可以非常方便地自行控制上網時間和地點。技術先進、平安——技術上為用戶提供了高度平安的效勞保障。寬帶主要用途及適用范圍
高速上網——利用寬帶IP網頻帶寬、速度快的特點,用戶可以快速訪問Internet及享受一切相關的互聯網效勞(包括WWW、電子郵件、新聞組、BBS、互聯網導航、信息搜索、遠程文件傳送等),端口速度到達10M以上。互動游戲——“互動游戲網〞可以讓您享受到Internet網上游戲和局域網游戲相結合的全新游戲體驗。通過寬帶網,即使是相隔一百公里的同城網友,也可以不計流量地相約玩三維聯網游戲。VOD視頻點播——讓你坐在家里利用WEB瀏覽器隨心所欲地點播自己愛看的節目,包括電影精品、流行的電視劇集,還有視頻新聞、體育節目、戲曲歌舞、MTV、卡拉OK等。主要用途及適用范圍高速上網——利用寬帶IP網網絡電視〔NETTV〕——突破傳統的電視模式,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在網上實現無限頻道的電視收視。通過WEB瀏覽器的方式直接從網上收看電視節目,抑制了現有電視頻道受地區及氣候等多種因素約束的弊病,而且有利于進展一種新型交互式電視劇棗“網絡電視劇〞的制作和播放。遠程醫療——采用先進的數字處理技術和寬帶通信技術,醫務人員為遠在幾百公里或幾千公里之外的病人進展診斷和治療,遠程醫療是隨著寬帶多媒體通信的興起而開展起來的一種新的醫療手段。遠程會議——異地開會不用出差,也不用出門,在高速信息網絡上的視頻會議系統中,“天涯假設比鄰〞的感覺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網絡電視〔NETTV〕——突破傳統的電視模式,跨越時間和遠程教育----從根本上抑制了基于電視技術的單向播送式、基于WEB網頁的文本查詢式和基于昂貴得無法進入家庭的會議電視等三種方式的缺陷,運用寬帶網最新產品和技術,將圖、文、聲等多媒體信息,以交互的方式進入普通家庭、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學生可通過寬帶網在家收看教學節目并可與教師實時交互;可上Internet查資料,以Email電子郵件等方式布置作業、交作業,解答提問等;缺課可檢索課程數據庫以VOD方式播放教師講課錄象等。遠程監控〔WEBCAM〕----棗對遠程的系統或其他東西進展監控,授權用戶通過WEB自由進展鏡頭的轉動、調焦等操作,實現實時的監控管理功能。監控系統采用數字監控方式。數字監控方式很好地與計算機網絡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寬帶城域網的帶寬優勢。這是未來監控系統開展的流行趨勢。遠程教育----從根本上抑制了基于電視技術的單向播送式、家庭證券交易系統----可在家里交互式地進展證券大戶室形式的網上炒股,不但可以實時查閱深、滬股市行情,獲取全面及時的金融信息,還可以通過多種分析工具進展即時分析,并可進展網上實時下單交易,參考專家股評。寬帶業務還可為廣闊用戶提供Internet信息瀏覽、信息查詢、收發電子郵件、網上游戲、多媒體網上教育、視音頻點播等多項效勞。家庭證券交易系統----可在家里交互式地進展證券大戶室形〔3〕局域網雖然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局域網主要是以雙絞線為代表傳輸介質的以太網,那只不過是我們所看到都根本上是企、事業單位的局域網,在網絡開展的早期或在其它各行各業中,因其行業特點所采用的局域網也不一定都是以太網,目前在局域網中常見的有:以太網〔Ethernet〕、令牌網〔TokenRing〕、FDDI網、異步傳輸模式網〔ATM〕等幾類,下面分別作一些簡要介紹。
〔3〕局域網雖然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局域網主要是以雙絞線為代以太網〔EtherNet〕以太網最早是由Xerox〔施樂〕公司創立的,在1980年由DEC、I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聯合開發為一個標準。以太網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局域網,包括標準以太網〔10Mbps〕、快速以太網〔100Mbps〕、千兆以太網〔1000Mbps〕和10G以太網,它們都符合IEEE802.3系列標準標準。
以太網〔EtherNet〕以太網最早是由Xerox〔施樂〕〔1〕標準以太網最開場以太網只有10Mbps的吞吐量,它所使用的是CSMA/CD〔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的訪問控制方法,通常把這種最早期的10Mbps以太網稱之為標準以太網。以太網主要有兩種傳輸介質,那就是雙絞線和同軸電纜。所有的以太網都遵循IEEE802.3標準,下面列出是IEEE802.3的一些以太網絡標準。〔1〕標準以太網最開場以太網只有10Mbps的吞吐量,它所·10Base-5使用粗同軸電纜,最大網段長度為500m,基帶傳輸方法;
·10Base-2使用細同軸電纜,最大網段長度為185m,基帶傳輸方法;
·10Base-T使用雙絞線電纜,最大網段長度為100m;
·1Base-5使用雙絞線電纜,最大網段長度為500m,傳輸速度為1Mbps;
·10Broad-36使用同軸電纜〔RG-59/UCATV〕,最大網段長度為3600m,是一種寬帶傳輸方式;
·10Base-F使用光纖傳輸介質,傳輸速率為10Mbps;在這些標準中前面的數字表示傳輸速度,單位是“Mbps〞,最后的一個數字表示單段網線長度〔基準單位是100m〕,Base表示“基帶〞的意思,Broad代表“寬帶〞。·10Base-5使用粗同軸電纜,最大網段長度為500m,〔2〕快速以太網〔FastEthernet〕隨著網絡的開展,傳統標準的以太網技術已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網絡數據流量速度需求。在1993年10月以前,對于要求10Mbps以上數據流量的LAN應用,只有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FDDI〕可供選擇,但它是一種價格非常昂貴的、基于100Mpbs光纜的LAN。1993年10月,GrandJunctio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快速以太網集線器FastSwitch10/100和網絡接口卡FastNIC100,快速以太網技術正式得以應用。隨后Intel、SynOptics、3COM、BayNetworks等公司亦相繼推出自己的快速以太網裝置。與此同時,IEEE802工程組亦對100Mbps以太網的各種標準,如100BASE-TX、100BASE-T4、MII、中繼器、全雙工等標準進展了研究。1995年3月IEEE宣布了IEEE802.3u100BASE-T快速以太網標準〔FastEthernet〕,就這樣開場了快速以太網的時代。〔2〕快速以太網〔FastEthernet〕隨著網絡的開快速以太網與原來在100Mbps帶寬下工作的FDDI相比它具有許多的優點,最主要表達在快速以太網技術可以有效的保障用戶在布線根底實施上的投資,它支持3、4、5類雙絞線以及光纖的連接,能有效的利用現有的設施。
快速以太網的缺乏其實也是以太網技術的缺乏,那就是快速以太網仍是基于載波偵聽多路訪問和沖突檢測〔CSMA/CD〕技術,當網絡負載較重時,會造成效率的降低,當然這可以使用交換技術來彌補。快速以太網與原來在100Mbps帶寬下工作的FDDI相比它具100Mbps快速以太網標準又分為:100BASE-TX、100BASE-FX、100BASE-T4三個子類。
100Mbps快速以太網標準又分為:100BASE-TX、100BASE-TX:是一種使用5類數據級無屏蔽雙絞線或屏蔽雙絞線的快速以太網技術。它使用兩對雙絞線,一對用于發送,一對用于接收數據。在傳輸中使用4B/5B編碼方式,信號頻率為125MHz。使用同10BASE-T一樣的RJ-45連接器。它的最大網段長度為100米。它支持全雙工的數據傳輸。
100BASE-FX:是一種使用光纜的快速以太網技術,可使用單模和多模光纖〔62.5和125um〕多模光纖連接的最大距離為550米。單模光纖連接的最大距離為3000米。在傳輸中使用4B/5B編碼方式,信號頻率為125MHz。它的最大網段長度為150m、412m、2000m或更長至10公里,這與所使用的光纖類型和工作模式有關,它支持全雙工的數據傳輸。100BASE-FX特別適合于有電氣干擾的環境、較大距離連接、或高保密環境等情況下的適用。
100BASE-T4:是一種可使用3、4、5類無屏蔽雙絞線或屏蔽雙絞線的快速以太網技術。它使用4對雙絞線,3對用于傳送數據,1對用于檢測沖突信號。在傳輸中使用8B/6T編碼方式,信號頻率為25MHz。它使用與10BASE-T一樣的RJ-45連接器,最大網段長度為100米。100BASE-TX:是一種使用5類數據級無屏蔽雙絞線或屏蔽〔3〕千兆以太網〔GBEthernet〕千兆以太網是在贏得了巨大成功的10Mbps和100MbpsIEEE802.3以太網標準的根底上的延伸,提供了1000Mbps的數據帶寬。1000Mbps千兆以太網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技術版本:1000BASE-SX,-LX和-CX版本。1000BASE-SX系列采用低本錢短波的CD〔compactdisc,光盤激光器〕或者VCSEL〔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Laser,垂直腔體外表發光激光器〕發送器;而1000BASE-LX系列那么使用相對昂貴的長波激光器;1000BASE-CX系列那么打算在配線間使用短跳線電纜把高性能效勞器和高速外圍設備連接起來。〔3〕千兆以太網〔GBEthernet〕千兆以太網是在贏〔4〕10G以太網現在10Gbps的以太網標準已經由IEEE802.3工作組于2000年正式制定,10G以太網仍使用與以往10Mbps和100Mbps以太網一樣的形式,它允許直接升級到高速網絡。同樣使用IEEE802.3標準的幀格式、全雙工業務和流量控制方式。在半雙工方式下,10G以太網使用根本的CSMA/CD訪問方式來解決共享介質的沖突問題。此外,10G以太網使用由IEEE802.3小組定義了和以太網一樣的管理對象。總之,10G以太網仍然是以太網,只不過更快。但由于10G以太網技術的復雜性及原來傳輸介質的兼容性問題〔目前只能在光纖上傳輸,與原來企業常用的雙絞線不兼容了〕,還有這類設備造價太高,所以這類以太網技術目前還處于研發的初級階段,還沒有得到實質應用。〔4〕10G以太網現在10Gbps的以太網標準已經由IEE令牌環網令牌環網是IBM公司于70年代開展的,現在這種網絡比較少見。在老式的令牌環網中,數據傳輸速度為4Mbps或16Mbps,新型的快速令牌環網速度可達100Mbps。令牌環網的傳輸方法在物理上采用了星形拓撲構造,但邏輯上仍是環形拓撲構造。令牌環網令牌環網是IBM公司于70年代開展的,現在這種網絡在這種網絡中,有一種專門的幀稱為“令牌〞,在環路上持續地傳輸來確定一個結點何時可以發送包。令牌為24位長,有3個8位的域,分別是首定界符〔StartDelimiter,SD〕、訪問控制〔AccessControl,AC〕和終定界符〔EndDelimiter,ED〕。首定界符是一種與眾不同的信號模式,作為一種非數據信號表現出來,用途是防止它被解釋成其它東西。這種獨特的8位組合只能被識別為幀首標識符〔SOF〕。由于目前以太網技術開展迅速,令牌網存在固有缺點,令牌在整個計算機局域網已不多見,原來提供令牌網設備的廠商多數也退出了市場,所以在目前局域網市場中令牌網可以說是“昨日黃花〞了。在這種網絡中,有一種專門的幀稱為“令牌〞,在環路上持續地傳輸FDDI網〔FiberDistributedDataInterface〕FDDI的英文全稱為“FiberDistributedDataInterface〞,中文名為“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它是于80年代中期開展起來一項局域網技術,它提供的高速數據通信能力要高于當時的以太網〔10Mbps〕和令牌網〔4或16Mbps〕的能力。FDDI標準由ANSIX3T9.5標準委員會制訂,為繁忙網絡上的高容量輸入輸出提供了一種訪問方法。FDDI技術同IBM的令牌環(Tokenring)技術相似,并具有LAN和令牌環所缺乏的管理、控制和可靠性措施,FDDI支持長達2KM的多模光纖。FDDI網絡的主要缺點是價格同前面所介紹的“快速以太網〞相比貴許多,且因為它只支持光纜和5類電纜,所以使用環境受到限制、從以太網升級更是面臨大量移植問題。
FDDI網〔FiberDistributedDataIFDDI的訪問方法與令牌環網的訪問方法類似,在網絡通信中均采用“令牌〞傳遞。它與標準的令牌環又有所不同,主要在于FDDI使用定時的令牌訪問方法。FDDI令牌沿網絡環路從一個結點向另一個結點移動,如果某結點不需要傳輸數據,FDDI將獲取令牌并將其發送到下一個結點中。如果處理令牌的結點需要傳輸,那么在指定的稱為“目標令牌循環時間〞〔TargetTokenRotationTime,TTRT〕的時間內,它可以按照用戶的需求來發送盡可能多的幀。因為FDDI采用的是定時的令牌方法,所以在給定時間中,來自多個結點的多個幀可能都在網絡上,以為用戶提供高容量的通信。FDDI的訪問方法與令牌環網的訪問方法類似,在網絡通信中均采FDDI可以發送兩種類型的包:同步的和異步的。同步通信用于要求連續進展且對時間敏感的傳輸〔如音頻、視頻和多媒體通信〕;異步通信用于不要求連續脈沖串的普通的數據傳輸。在給定的網絡中,TTRT等于某結點同步傳輸需要的總時間加上最大的幀在網絡上沿環路進展傳輸的時間。FDDI使用兩條環路,所以當其中一條出現故障時,數據可以從另一條環路上到達目的地。連接到FDDI的結點主要有兩類,即A類和B類。A類結點與兩個環路都有連接,由網絡設備如集線器等組成,并具備重新配置環路構造以在網絡崩潰時使用單個環路的能力;B類結點通過A類結點的設備連接在FDDI網絡上,B類結點包括效勞器或工作站等。
FDDI可以發送兩種類型的包:同步的和異步的。同步通信用于要2按交換方式分類按交換方式來分類,計算機網絡可以分為電路交換網、報文交換網和分組交換網三種。電路交換(CircuitSwitching)方式類似于傳統的交換方式,用戶在開場通信前,必須申請建立一條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信道,并且在雙方通信期間始終占用該信道。2按交換方式分類按交換方式來分類,計算機網絡可以分為電路交報文交換(MesageSwitching)方式的數據單元是要發送的一個完整報文,其長度并無限制。報文交換采用存儲一轉發原理,這有點像古代的郵政通信,郵件由途中的驛站逐個存儲轉發一樣。報文中含有目的地址,每個中間節點要為途經的報文選擇適當的路徑,使其能最終到達目的端。報文交換(MesageSwitching)方式的數據單元是分組交換(PacketSwitching)方式也稱包交換方式,1969年首次在ARPANET上使用,現在人們都公認ARPANET是分組交換網之父,并將分組交換網的出現作為計算機網絡新時代的開場。采用分組交換方式通信前,發送端先將數據劃分為一個個等長的單位(即分組),這些分組逐個由各中間節點采用存儲一轉發方式進展傳輸,最終到達目的端。由于分組長度有限,可以在中間節點機的內存中進展存儲處理,其轉發速度大大提高。分組交換(PacketSwitching)方式也稱包交換方3按拓撲構造分類拓撲構造就是網絡的物理連接形式。如果不考慮實際網絡的地理位置,把網絡中的計算機看作一個節點,把通信線路看作一根連線,這就抽象出計算機網絡的拓撲構造。局域網的拓撲構造主要有總線型、星型、環型和網型四種。3按拓撲構造分類拓撲構造就是網絡的物理連接形式。如果不考慮總線型拓撲構造這種構造所有節點都直接連到一條主干電纜上,這條主干電纜就稱為總線。該類構造沒有關鍵性節點,任何一個節點都可以通過主干電纜與連接到總線上的所有節點通信,如圖7-2所示。這種構造的優點是電纜長度短,布線容易;構造簡單,可靠性高;增加新節點時,只需在總線的任何點接入,易于擴大。總線構造的缺點是故障檢測需要在各個節點進展,故障診斷困難,隔離也困難,尤其是總線故障會引起整個網絡的癱瘓。總線型拓撲構造這種構造所有節點都直接連到一條主干電纜上,這條星型拓撲構造這種構造以一臺設備作為中央節點,其他外圍節點都單獨連接在中央節點上。各外圍節點之間不能直接通信,必須通過中央節點進展通信,如圖7-1所示。中央節點可以是文件效勞器或專門的接線設備,負責接收某個外圍節點的信息,再轉發給另外一個外圍節點。這種構造的優點是構造簡單、效勞方便、建網容易、故障診斷與隔離比較簡便、便于管理。缺點是需要的電纜長、安裝費用多;網絡運行依賴于中央節點,因而可靠性低;假設要增加新的節點,就必須增加中央節點的連接,擴大比較困難。星型拓撲構造廣泛應用于網絡中智能集中于中央節點的場合。在目前傳統的數據通信中,該拓撲構造仍占支配地位。星型拓撲構造環型拓撲構造這種構造各節點形成閉合的環,信息在環中作單向流動,可實現環上任意兩節點間的通信,如以下圖。環形構造的優點是電纜長度短、本錢低。該構造的缺點是某一節點出現故障會引起全網故障,且故障診斷涉及到每一個節點,故障診斷困難;假設要擴大環的配置,就需要關掉局部已接入網中的節點,重新配置困難。環型拓撲構造這種構造各節點形成閉合的環,信息在環中作單向流動網型拓撲構造這種拓撲構造主要指各節點通過傳輸線互聯連接起來,并且每一個節點至少與其他兩個節點相連.網狀拓撲構造具有較高的可靠性,但其構造復雜,實現起來費用較高,不易管理和維護,不常用于局域網。網型拓撲構造這種拓撲構造主要指各節點通過傳輸線互聯連接起來,4按傳榆介質分類傳輸介質就是指用于網絡連接的通信線路。目前常用的傳輸介質有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衛星、微波等有線或無線傳輸介質,相應地可將網絡分為同軸電纜網、雙絞線網、光纖網、衛星網和無線網。4按傳榆介質分類傳輸介質就是指用于網絡連接的通信線路。目前WLAN無線局域網無線局域網所采用的是802.11系列標準,它也是由IEEE802標準委員會制定的。目前這一系列標準主要有4個標準,分別為:最開場推出的是802.11b,它的傳輸速度為11MB/s隨后推出了802.11a標準,它的連接速度可達54MB/sWLAN無線局域網無線局域網所采用的是802.11系列標準,在覆蓋范圍方面,802.11n采用智能天線技術,通過多組獨立天線組成的天線陣列,可以動態調整波束,保證讓WLAN用戶接收到穩定的信號,并可以減少其它信號的干擾。因此其覆蓋范圍可以擴大到好幾平方公里,使WLAN移動性極大提高。在兼容性方面,802.11n采用了一種軟件無線電技術,它是一個完全可編程的硬件平臺,使得不同系統的基站和終端都可以通過這一平臺的不同軟件實現互通和兼容,這使得WLAN的兼容性得到極大改善。這意味著WLAN將不但能實現802.11n向前后兼容,而且可以實現WLAN與無線廣域網絡的結合,比方3G。多媒體網絡應用計算機網絡基礎課件802.11z是一種專門為了加強無線局域網平安的標準。因為無線局域網的“無線〞特點,致使任何進入此網絡覆蓋區的用戶都可以輕松以臨時用戶身份進入網絡,給網絡帶來了極大的不平安因素,為此802.11z標準專門就無線網絡的平安性方面作了明確規定,加強了用戶身份論證制度,并對傳輸的數據進展加密。802.11z是一種專門為了加強無線局域網平安的標準。因為無4.接入網根底1、概念接入網AN〔AccessNetwork〕,也稱為用戶接入網,是由業務節點接口〔SNI〕和相關用戶網絡接口〔UNI〕之間的一系列傳送實體〔例如線路設施和傳輸設備〕組成的。2、接入網的功能構造它位于交換局端和用戶終端之間,可以支持各種交換型和非交換型業務,并將這些業務流組合后沿著公共的傳輸通道送往業務節點。3、分類 接入網可以分為有線接入網和無線接入網:有線接入網包括銅線接入網、光纖接入網和混合光纖/同軸電纜接入網;無線接入網包括固定無線接入網和移動接入網754.接入網根底1、概念75我們將計算機網絡的各層以及其協議的結合,稱為網絡的體系構造。換言之,計算機網絡的體系構造即使這個計算機網絡及其部件所應該完成的功能的準確定義。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功能終究由何種硬件或軟完成,那么是一個遵循這種體系構造的實現的問題。可見體系構造是抽象的,是存在于紙上的,而實現是具體的,是運行在計算機軟件和硬件之上的。我們將計算機網絡的各層以及其協議的結合,稱為網絡的體系構造。世界上第一個網絡體系構造是美國IBM公司于1974年提出的,它取名為系統網絡體系構造SNA(System
NetworkArchitecture,系統網絡體系統構造)。但凡遵循SNA的設備就稱為SNA設備。這些SNA設備可以很方便的進展互連。在此之后,很多公司也紛紛建立自己的網絡體系構造,這些體系構造大同小異,都采用了層次技術,但各有其特點以適合本公司生產的計算機組成網絡,這些體系構造也有其特殊的名稱。如:70年代未有美國數字網絡設務公司DEC公司發布的DNA〔DigitalNetworkArchitecture,數字網絡體系統構造〕等。但使用不同體系統構造的廠家設備是不可以相互連接的,后來經過不斷地開展有諸如以下的體系構造誕生,從而實現不同廠家設備互連。77世界上第一個網絡體系構造是美國IBM公司于1974年提出的標準計算機網絡體系構造(1)ISO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是一個全球性的政府組織,是國際標準化領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織。ISO制定了網絡通信的標準,即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開發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它將網絡通信分為七個層,開放的意思是通信雙方必須都要遵守OSI模型。標準計算機網絡體系構造(1)ISO(2)ITU國際電信聯盟〔ITU〕,1865年成立于美國巴黎,1947年成為聯合國的一局部,成員來自于188國家,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ITU是世界各國政府的電信主管部門協調節器電信事務方面的一個國際組織。在通信領域,最著名的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ITU0-T〕標準有V系列標準,例如V.32、V.33、V.42標準對使用傳輸數據作了明確的說明;還有X系列標準,例如X.25、X.400、X.500為公用數字網上傳輸數據的標準;ITU-T的標準還包括了電子郵件、目錄效勞、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和寬帶ISDN等方面的內容。(2)ITU(3)TIA美國通信工業協會〔TIA〕是一個全方位的效勞性國家貿易組織。其成員包括為美國和世界各地提供通信和信息技術產品、系統和專業技術效勞的900余家大小公司,本協會成員有能力制造供給現代通信網中應用的所有產品。此外,TIA還有一個分支機構——多媒體通信協會〔MMTA〕。TIA還與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3)TIA(4)EIA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廣泛代表了設計生產電子元件、部件、通信系統和設備的制造商以及工業界、政府和用戶和利益,在提高美國制造商的竟爭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信息領域,EIA在定義數據通信設備的物理接口和電氣特性等方面超到了巨大的奉獻,尤其是數字設備之間串行通信的接口標準,例如EIARS-232、EIARS-449和EIARS-530。(4)EIA(5)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IEEE〕由1963年美國電氣工程師學會〔AIEE〕和美國無線電工程師學會〔IRE〕合并開發的,是美國規模最大的專業學會。IEEE最大的成果是制定了局域網和城域網的標準,這個標準稱為802系列標準。(5)IEEE為了實現不同廠家生產的計算機系統之間以及不同網絡之間的數據通信,就必須遵循一樣的網絡體系構造模型,否那么異種計算機就無法連接成網絡,這種共同遵循的網絡體系構造模型就是國際標準——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即OSI/RM。為了實現不同廠家生產的計算機系統之間以及不同網絡之間的數據通多媒體網絡應用計算機網絡基礎課件在網絡數據通信的過程中,每一層完成一個特定的任務。當傳輸數據的時候,每一層接收到上面層格式化后的數據,對數據進展操作,然后把它傳給下面的層。當接收數據的時候,每一層接收到下面層傳過來的數據,對數據進展解包,然后把它傳給上一層。從而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邏輯通信。在網絡數據通信的過程中,每一層完成一個特定的任務。當傳輸數據低三層可看作是傳輸控制層,負責有關通信子網的工作,解決網絡中的通信問題;高三層為應用控制層,負責有關資源子網的工作,解決應用進程的通信問題;傳輸層為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的接口,起到連接傳輸和應用的作用。ISO/RM的最高層為應用層,面向用戶提供給用的效勞;最低層為物理層,連接通信媒體實現數據傳輸。層與層之間的聯系是通過各層之間的接口來進展的,上層通過接口向下層提供效勞請求,而下層通過接口向上層提供效勞。
低三層可看作是傳輸控制層,負責有關通信子網的工作,解決網絡中OSI各層的功能物理層物理層規定了激活、維持、關閉通信端點之間的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以及過程特性。該層為上層協議提供了一個傳輸數據的物理媒體。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比特〔bit〕。屬于物理層定義的典型標準代表包括:EIA/TIARS-232、EIA/TIARS-449、V.35、RJ-45等。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質上提供可靠的傳輸。該層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尋址、數據的成幀、流量控制、數據的檢錯、重發等。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幀〔frame〕。數據鏈路層協議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幀中繼等。OSI各層的功能物理層網絡層網絡層負責對子網間的數據包進展路由選擇。網絡層還可以實現擁塞控制、網際互連等功能。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數據包〔packet〕。網絡層協議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傳輸層傳輸層是第一個端到端,即主機到主機的層次。傳輸層負責將上層數據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傳輸。此外,傳輸層還要處理端到端的過失控制和流量控制問題。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數據段〔segment〕。傳輸層協議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網絡層會話層會話層管理主機之間的會話進程,即負責建立、管理、終止進程之間的會話。會話層還利用在數據中插入校驗點來實現數據的同步。表示層表示層對上層數據或信息進展變換以保證一個主機應用層信息可以被另一個主機的應用程序理解。表示層的數據轉換包括數據的加密、壓縮、格式轉換等。應用層應用層為操作系統或網絡應用程序提供訪問網絡效勞的接口。應用層協議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會話層TCP/IP模型TCP/IP從更適用的角度出發,形成了具有高效率的4層協議。TCP/IP模型TCP/IP從更適用的角度出發,形成了具有高┌────────┐┌─┬─┬─┬─┬─┬─┬─┬─┬─┬─┬─┐
│││D│F│W│F│H│G│T│I│S│U││
│││N│I│H│T│T│O│E│R│M│S│其│
│第四層,應用層││S│N│O│P│T│P│L│C│T│E││
││││G│I││P│H│N││P│N││
││││E│S│││E│E│││E│它│
││││R││││R│T│││T││
└────────┘└─┴─┴─┴─┴─┴─┴─┴─┴─┴─┴─┘
┌────────┐┌─────────┬───────────┐
│第三層,傳輸層││TCP│UDP│
└────────┘└─────────┴───────────┘
┌────────┐┌─────┬────┬──────────┐
││││ICMP││
│第二層,網洛層││└────┘│
│││IP│
└────────┘└─────────────────────┘
┌────────┐┌─────────┬───────────┐
│第一層,網絡接口││ARP/RARP│其它│
└────────┘└─────────┴───────────┘
┌────────┐┌─┬─┬─┬─┬─┬─┬─┬─┬─┬─多媒體網絡應用計算機網絡基礎課件移動通信系統有多種分類方法。信號性質 模擬、數字調制方式 調頻、調相、調幅多址連接方式 頻分多址〔FDMA〕 時分多址〔TDMA〕 碼分多址〔CDMA〕93移動通信系統有多種分類方法。93FDMA頻分多址〔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是把分配給無線蜂窩通訊的頻段分為30個信道,每一個信道都能夠傳輸語音通話、數字效勞和數字數據。頻分多址是模擬高級移動效勞(AMPS)中的一種根本的技術,是北美地區應用最廣泛的蜂窩系統。采用頻分多址,每一個信道每一次只能分配給一個用戶。94FDMA頻分多址〔FrequencyDivisionMuTDMA時分多址(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是指如果物理信道所能到達的傳輸率超過傳單一信源要求的數據傳輸率,那么可將物理信道按時間分成時間片,輪流地分配給每個用戶,每個時間片由復用的一個用戶占用。95TDMA時分多址(TimeDivisionMultiplCDMA碼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指通信中的一種多路復用技術,在CDMA方式中,用戶共享時間和頻率分配并由唯一指配碼指配。在接收端通過使用只接收來自所需電路信號能量的相關器把信號分開。不需要的信號被做為噪音忽略掉。96CDMA碼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謝謝!97謝謝!977.2計算機網絡根底計算機網絡的功能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組成計算機網絡的分類計算機網絡體系構造987.2計算機網絡根底計算機網絡的功能1計算機網絡具有的功能〔1〕資源共享
充分利用計算機資源是組建計算機網絡的重要目的之一。實現資源共享可以減少重復投資,降低費用。資源共享除共享諸如打印機等硬件資源外,還包括共享數據和軟件資源。〔2〕數據通信能力
利用計算機網絡可實現各計算機之間快速可靠地互相傳送數據,進展信息處理,如、電子郵件〔E-mail〕、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公告牌〔BBS〕、遠程登錄〔Telnet〕與信息瀏覽等通信效勞。數據通信能力是計算機網絡最根本的功能。99計算機網絡具有的功能〔1〕資源共享2〔3〕均衡負載互相協作
通過網絡可以緩解用戶資源缺乏的矛盾,使各種資源得到合理的調整。〔4〕分布處理
一方面,對于一些大型任務,可以通過網絡分散到多個計算機上進展分布式處理,也可能使各地的計算機通過網絡資源共同協作,進展聯合開發、研究等;另一方面,計算機網絡促進了分布式數據處理和分布式數據庫的開展。〔5〕提高計算機的可靠性計算機網絡系統能實現對過失信息的重發,網絡中各計算機還可以通過網絡成為彼此的后備機,從而增強了系統的可靠性。100〔3〕均衡負載互相協作3不管什么樣的網絡,它的組成根本是一樣的。計算機網絡一般是由網絡效勞器、網絡工作站、網絡協議、網絡操作系統、網絡效勞和網絡設備等六個局部組成。不管什么樣的網絡,它的組成根本是一樣的。計算機網絡一般是由網1、網絡效勞器網絡效勞器實際上也是計算機,只不過它能為網絡中的其他計算機和網絡用戶提供效勞。常見的網絡效勞器有Internet效勞器、數據庫效勞器和高性能計算機效勞器等。在前面介紹的Internet的根本效勞中,一般也是由相應的效勞器完成相應的操作。比喻:WWW效勞器、FTP效勞器、電子郵件效勞器、DNS效勞器等。2、網絡工作站網絡工作站是網絡用戶實際操作的計算機。網絡用戶可以通過工作站訪問Internet上各種信息資源。1、網絡效勞器3、網絡協議前面講過,網絡協議是由一國際組織制定的一些網絡通信規那么和約定。網絡通信協議用來協調不同網絡設備之間的信息交換,它規定了每種設備識別來自另一設備的信息。網絡協議有著嚴格的語法和語以及定時標準。其中語法是指所使用的數據格式;語義是指使實體〔同某種網絡功能有關的硬件、軟件和固件〕協調配合和數據管理所需的信息構造;定時含有時序、速度的匹配和對接收數據的正確排序。3、網絡協議4、網絡操作系統我們都清楚,普通計算機安裝的操作系統有:DOS、WINDOWS等,計算機網絡同樣也需要有相應的操作系統支持。網絡操作系統是網絡中最重要的系統軟件,是在網絡環境下,用戶與網絡資源之間的接口,承擔著整個網絡系統的資源管理和任務分配。目前,網絡操作系統主要有:UNIX、Linux、Novell公司的Netware和微軟的WindowNT系列。
4、網絡操作系統Netware操作系統充分吸收了UNIX的多任務、多用戶的思想。主要應用于局域網上。但它不支持Internet上的各項效勞。
多媒體網絡應用計算機網絡基礎課件Linux操作系統核心最早是由芬蘭的LinusTorvalds1991年8月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上學時發布的[那年Torvals25歲],后來經過眾多世界頂尖的軟件工程師的不斷修改和完善,Linux得以在全球普及開來,在效勞器領域及個人桌面版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嵌入式開發方面更是具有其它操作系統無可比較的優勢,并以每年100%的用戶遞增數量顯示了Linux強大的力量。
Linux的是一套免費的32位多人多工的操作系統,運行方式同UNIX系統很像,但Linux系統的穩定性、多工能力與網絡功能已是許多商業操作系統無法比較的,Linux還有一項最大的特色在于源代碼完全公開,在符合GNUGPL(GeneralPublicLicense)的原那么下,任何人皆可自由取得、散布、甚至修改源代碼。
Linux操作系統核心最早是由芬蘭的LinusTorval與其它操作系統相比,Linux還具有以下特色:
①采用階層式目錄構造,文件歸類清楚、容易管理
②支持多種文件系統,如Ext2FS,ISOFS以及Windows的文件系統FAT16,FAT32,NTFS等
③具有可移植性,系統核心只有小于10%的源代碼采用匯編語言編寫,其余均是采用C語言編寫,因此具備高度移植性
④可與其它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98/2000/xp等并存于同一臺計算機上與其它操作系統相比,Linux還具有以下特色:
①采用階就Linux的本質來說,它只是操作系統的核心,負責控制硬件、管理文件系統、程序進程等。LinuxKernel(內核)并不負責提供用戶強大的應用程序,沒有編譯器、系統管理工具、網絡工具、Office套件、多媒體、繪圖軟件等,這樣的系統也就無法發揮其強大功能,用戶也無法利用這個系統工作,因此有人便提出以LinuxKernel為核心再集成搭配各式各樣的系統程序或應用工具程序組成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統,經過如此組合的Linux套件即稱為Linux發行版。就Linux的本質來說,它只是操作系統的核心,負責控制硬件、Linux發行版Linux發行版WindowsNT/2000/2003是Microsoft公司專為網絡平臺設計的32位(2003支持64位)操作系統。采用圖形用戶界面〔GUI〕,操作簡單;支持多用戶,具有很強的橋接能力;支持多效勞器,實現效勞器間的管理信息透明傳遞;支持系統備份、平安性管理、容錯和性能控制;支持多種傳輸協議,并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擴展性。它還具有小型機和工作站網絡系統所具有的功能,如功能強大的文件系統、帶有優先權的多任務\多線索環境、支持對稱多處理機系統、擁有兼容于分布計算環境DCE〔DistributingComputingEnvironment〕的遠程過程調用。WindowsNT/2000/2003是Microso5、網絡效勞網絡效勞是指計算機網絡中信息處理和資源共享的能力,如電子郵件、文件和打印共享等、數據查詢等。5、網絡效勞6、網絡設備指網絡中的計算機之間的連接設備,如通信電纜、網絡接口適配器〔網卡〕、集線器、交換機、網橋和路由器等。需指出,路由器是Internet實現互聯的標準設備。Internet使用一種專用計算機將網絡互聯起來,這種專用設備同普通計算機一樣,具有CPU、內存、和網卡等硬件設備。但在這上面沒有應用程序運行。路由器起著尋址的作用,相當于現實中的“郵局〞,將信息從一個網絡發送到另一網絡,直至目的地。6、網絡設備1.按網絡的作用范圍和計算機之間的相互距離分類2.按交換方式分類3.按網絡的拓撲構造分類4.接入網根底1.按網絡的作用范圍和計算機之間的相互距離分類1.按網絡的作用范圍和計算機之間的相互距離分類廣域網(WideAreaNetwork,WAN)
廣域網地理范圍一般在幾千公里左右,屬于大范圍連網。如幾個城市,一個或幾個國家,是網絡系統中的最大型的網絡,能實現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如國際性的Internet網絡。城域網(MetropolitanAreaNetwork,MAN)
城域網地理范圍可從幾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可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是一種中等形式的網絡。局域網(Local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手工具產品安全性與風險評估考核試卷
- 船舶拆除工程進度控制與調度管理考核試卷
- 沿海貨物運輸協同發展考核試卷
- 油氣田開發過程中的節能減排措施考核試卷
- 橡膠在電子設備散熱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電力系統穩定性分析與優化控制考核試卷
- 稀土金屬礦選礦廠工藝參數優化與調整考核試卷
- 航天器地面模擬試驗與測試考核試卷
- 海外度假別墅租賃及海外旅游服務合同
- 海上石油作業平臺應急通信設施租賃與安全保障服務協議
- 渠道分銷合同協議樣本
- 2024年共青團入團積極分子團校結業考試試題庫及答案
- 文檔文檔防淹門
- GB/T 28724-2012固體有機化學品熔點的測定差示掃描量熱法
- 電子商務安全信息隱藏
- 心電監測技術操作考核評分標準
- 鐵路線路工務入路培訓課件
- 年產量3000噸熱處理車間的設計課程
- 注塑機日常保養點檢表
- 西工大附中跟崗培訓心得體會
- 我國食品標準體系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