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護理》課件_第1頁
《肺癌護理》課件_第2頁
《肺癌護理》課件_第3頁
《肺癌護理》課件_第4頁
《肺癌護理》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肺癌(LUNGCANCER)

——圍手術期護理

肺癌(LUNGCANCER)

肺癌

lungcancer一、概述二、病理分型三、轉移途徑四、臨床表現五、輔助檢查六、診斷七、處理原則八、護理肺癌

lungcancer一、概述五、輔助檢查概述——定義概念:多數起源于支氣管粘膜上皮,亦稱支氣管肺癌。亦有部分起源于肺泡上皮或支氣管腺體概述——定義概念:多數起源于支氣管粘膜上皮,亦稱支氣管肺概述——發病特點發病率越來越高。40歲以上為主,男女比例3~5:1(不吸煙患者中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全世界有120萬人/年死于肺癌。概述——發病特點發病率越來越高。40歲以上為主,男女比例3~概述——病因1.吸煙:吸煙人群、被動吸煙人群、青少年吸煙人群;2.職業:產業工人、礦工、交警等職業;3.大氣污染:城市居民較農村發病率高2倍,與工業廢氣和煙塵中致癌物質污染大氣有關;4.肺內疾患:慢性炎癥、肺結核病、病毒感染;5.生活習慣:飲食、營養、生活節律、心理因素、缺乏維生素A;6.電離輻射:手機、高壓電線產生的電離輻射;

概述——病因1.吸煙:吸煙人群、被動吸煙人群、青少年吸煙人不可更改的危險因素性別:男性>女性,不吸煙的女性發生肺癌的危險性比不吸煙男性高2~7倍。種族:非裔美國男性發病率最高,土著美國人肺癌發生率較低。遺傳傾向:吸煙者中有10~15%發生肺癌。不可更改的危險因素性別:男性>女性,不吸煙的女性發生肺癌的危可更改的危險因素吸煙:吸煙是肺癌首要致病因素,男性中有85%的肺癌是由吸煙所致。環境中的煙草:戒煙、勸導他人戒煙職業性接觸:縮短暴露時間,體檢空氣污染:改善生活或居住環境飲食:改變飲食習慣肺部病變:疾病治愈可更改的危險因素吸煙:吸煙是肺癌首要致病因素,男性中有85%肺的大體結構肺的大體結構肺癌的分型二、肺癌分型解剖學中央型肺癌:發生在葉支氣管至主支氣管,以磷癌、小細胞未分化癌多見,約占3/4周圍型肺癌:發生在段支氣管以下,以腺癌多見,約占1/4組織病理學非小細胞肺癌:主要包括磷癌、腺癌、大細胞癌、混合細胞癌小細胞肺癌:主要包括燕麥細胞型、中間細胞型、復合燕麥細胞型,是肺癌中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預后最差肺癌的分型二、肺癌分型解剖學中央型肺癌:發生在葉支氣管至主支病理分型按解剖部位分類

中央型肺癌周圍型肺癌按組織學分類鱗癌最為常見小細胞癌預后最差腺癌大細胞癌較少見少數病例為混合型肺癌病理分型按解剖部位分類按組織學分類三、轉移途徑⑴

局部直接蔓延擴散:腫瘤在支氣管壁發生后可向支氣管腔內生長,引致管腔狹窄或完全阻塞。癌腫向支氣管外長大即侵入肺組織,再蔓延擴展侵及鄰近的器官組織。中央型肺癌蔓延擴展入肺門,縱膈后壓迫或侵犯淋巴,血管。神經以及位于縱膈的多種器官和組織。周圍型的肺癌常侵及胸膜,引起胸膜腔積液和胸壁轉移。⑵

淋巴道轉移(交叉轉移):淋巴道轉移時支氣管肺癌最常見的主要擴散途徑。肺癌侵入胸壁喝膈面胸膜后,可經淋巴道轉移到腋下,頸部和上腹部淋巴結。⑶血道轉移:肺癌發生血道轉移者,病變已進入晚期。癌細胞侵入肺靜脈系統,然后經體循環血流而轉移道全是各個器官和組織,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有肝,骨骼,腎,腦等。⑷氣道播散:少數肺癌病例脫落的癌細胞可經氣管擴散植入同側或者對側其他肺段或肺葉,形成新的癌灶。三、轉移途徑⑴局部直接蔓延擴散:腫瘤在支氣管壁發生后可向支臨床表現根據癥狀累積的器官、部位可分為:腫瘤本身引起的癥狀腫瘤蔓延和轉移引起的征象副癌綜合征臨床表現根據癥狀累積的器官、部位可分為:由原發腫瘤引起的癥狀

咳嗽(45%-75%):最常見咯血(27%-57%):間斷咯血或痰中帶血胸悶、氣促:支氣管狹窄所致體重下降(8%-68%):發熱:氣促或喘鳴:由原發腫瘤引起的癥狀

咳嗽(45%-75%):最常見局部轉移/侵犯引起的癥狀胸痛(1/4-1/2):呼吸困難咽下困難聲音嘶啞(2%-18%)上腔靜脈阻塞綜合癥Horner綜合癥:肺上溝癌(Pancoast瘤)常壓迫頸交感神經引起同側瞳孔縮小、上眼瞼下垂、額部少汗等局部轉移/侵犯引起的癥狀胸痛(1/4-1/2):癥狀出現的時間不同不同時期肺癌的表現:1.早期無明顯癥狀。癌腫增大后,常出現刺激性咳嗽,咯血。支氣管阻塞,出現胸悶、氣促、發熱、胸痛、消瘦、惡液質等癥狀。2.晚期膈肌麻痹、聲音嘶啞、上腔靜脈綜合征、胸腔積液、氣促、呼吸困難、劇烈胸痛、頸交感神經綜合征(horner征)。3.肺外癥狀癥狀出現的時間不同不同時期肺癌的表現:五、輔助檢查1、胸部X線檢查(胸透、胸片、胸部CT、PET-CT)2、痰脫落細胞檢查3、支氣管鏡檢查:活檢、刷片、灌洗,對中央型肺癌診斷陽性率高4、其他:縱隔鏡檢查、胸腔鏡檢查、肺穿刺、開胸活檢、淋巴結活檢、胸水檢查、腫瘤標記物、同側前角肌脂肪墊活檢等。五、輔助檢查1、胸部X線檢查(胸透、胸片、胸部CT、PET-六、診斷要點病理是診斷肺癌的金標準細胞學可確診但不能排除臨床癥狀+影像檢查亦可診斷。六、診斷要點病理是診斷肺癌的金標準七、治療方法肺癌治療方法:外科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基因)、生物免疫治療、中醫中藥治療七、治療方法肺癌治療方法:外科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

八、護理護理評估護理目標護理措施護理要點八、護理護理評估(一)術前護理評估1.健康史

2.身體狀況

3.心理和社會支持情況(一)術前護理評估1.健康史評估涉及的依據一、主觀資料二、客觀資料評估涉及的依據一、主觀資料

主訴、現病史、一般情況、既往史、個人史、婚姻史、月經及生育史、家族史、生活規律、自理能力、社會心理狀態一、主觀資料主訴、現病史、一般情況、既往史、個人史、婚姻史、

生命體征、系統回顧、體格檢查、輔助檢查

二、客觀資料生命體征、系統回顧、體格檢查、輔助檢查二、客觀資料術前評估初步成效①評估病人有無血壓增高、失眠、緊張、煩躁不安、心悸等恐懼表現②評估病人的心理狀態和對疾病及治療的認識2.加強溝通: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鼓勵病人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3.心理與社會支持①介紹成功病例,增強病人信心②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③安排家庭成員和朋友看望病人術前評估初步成效①評估病人有無血壓增高、失眠、緊張、煩躁不安術前護理要點1.術前指導2.改善肺功能,預防術后感染3.術前特殊護理術前護理要點1.術前指導1.術前指導⑴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感冒。⑵病人戒酒。⑶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并用漱口水漱口。如發現病人有牙周感染或口腔疾病,應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系。⑷術前訓練病人有效地咳嗽、排痰、深呼吸運動等。⑸督促病人練習在床上使用便器進行大、小便⑹配合醫生做好術前各項檢查。1.術前指導⑴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感冒。1.術前指導⑺術前日的準備。病人洗澡、備皮,晚間灌腸,必要時給催眠藥。⑻術日晨給術前用藥,按醫囑備好藥品及病歷連病人一起送入手術室。⑼病室中據病情備好急救藥品及器械。如吸氧裝置、吸引器等。⑽指導病人進行腿部運動,以避免腓腸肌血栓的形成,⑾介紹胸腔閉式引流的相關知識,告知病人在手術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項⑿告知病人術后第1~2天要經常被叫醒做各種運動,盡量利用短暫時間間隔休息。1.術前指導⑺術前日的準備。病人洗澡、備皮,晚間灌腸,必要時2.改善肺功能,預防術后感染1戒煙2保持呼吸道通暢3呼吸功能訓練:深呼吸訓練器等4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BIPAP(小型無創通氣)治療5注意口腔衛生6遵醫囑使用抗生素2.改善肺功能,預防術后感染1戒煙3.術前特殊護理焦慮與恐懼:對疾病的恐懼、對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的擔心、陌生的環境導致睡眠及飲食習慣改變;營養狀態:發病以來的營養狀態變化缺氧:疾病導致肺功能異常發熱:阻塞性肺部炎癥引起發熱咳嗽:最普遍的呼吸道刺激癥狀疼痛:病變侵犯大氣道或胸膜引起疼痛或牽涉痛戒煙:因治療需要改變生活習慣;基礎疾?。盒呐K病、高血壓、糖尿病等3.術前特殊護理焦慮與恐懼:對疾病的恐懼、對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焦慮與恐懼1.加強溝通: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鼓勵病人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2.心理與社會支持①介紹成功病例,增強病人信心②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③安排家庭成員和朋友看望病人焦慮與恐懼1.加強溝通:營養狀態1.評估:病人的飲食習慣、營養狀況和飲食攝入的情況,疾病的飲食飲食要求,以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2.飲食護理:①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對浮腫者應給予少鹽飲食。對不能進食者,靜脈補充液體,以糾正病人的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②多吃新鮮蔬菜,優質蛋白食物③少量多餐,戒煙酒④創造清潔、舒適的進餐環境⑤有吞咽困難者給予流質飲食,進食宜慢⑥因治療或疾病本身引起胃腸道反應而影響進食者,根據情況做相應處理3.其他支持療法:靜脈營養,補充氨基酸和白蛋白營養狀態1.評估:病人的飲食習慣、營養狀況和飲食攝入的情況缺氧根據血氧飽和度及血氣分析結合患者主訴判斷是否存在缺氧及缺氧的程度給予適當的吸氧治療,可行霧化吸入,濕化氣道、促進痰液排除肺功能低下者給予吸氧30分鐘,每日2次。持續3日~5日。缺氧根據血氧飽和度及血氣分析結合患者主訴判斷是否存在缺氧及缺發熱大多是因為出現阻塞性肺部炎癥,可引起發熱腫瘤內部壞死物質吸收亦可引起發熱針對情況應該與霧化吸入及抗炎補液、觀察排痰情況發熱大多是因為出現阻塞性肺部炎癥,可引起發熱咳嗽呼吸道分泌物較多——霧化吸入、氨溴索達到稀釋痰液的目的腫瘤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咳嗽——藥物鎮咳腫瘤刺激胸膜引起咳嗽——藥物鎮咳咳嗽呼吸道分泌物較多——霧化吸入、氨溴索達到稀釋痰液的目的疼痛因腫瘤或局部炎癥引起的疼痛或牽涉痛——可根據疼痛評分,分級給與止疼藥物疼痛因腫瘤或局部炎癥引起的疼痛或牽涉痛——可根據疼痛評分,分戒煙對于既往有吸煙史患者,術前需戒煙,與患者溝通、告知其戒煙的意義,積極鼓勵戒煙,必要時可結合藥物戒煙法戒煙對于既往有吸煙史患者,術前需戒煙,與患者溝通、告知其戒煙(二)術后護理評估1.術中情況

2.生命體征

3.傷口與引流管

4.心理狀態與認知程度(二)術后護理評估1.術中情況生命體征心率及心律心電監護波形與節律呼吸次數及程度血壓血氧飽和度生命體征心率及心律傷口及引流管胸腔閉式引流管數量尿管氣管插管或套管左側、右側、引流管切口位置、是否氣管切開傷口及引流管胸腔閉式引流管數量心理狀態與認知程度

意識狀態是否已經從麻醉中蘇醒是否能夠準確的用語言或軀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意愿情緒是否穩定是否有麻醉遺留效應心理狀態與認知程度

意識狀態術后護理要點

1.焦慮/恐懼2.氣體交換受損3.低效性呼吸型態4.疼痛5.軀體移動障礙6.有引流管引流失效的可能7.潛在并發癥:出血、感染、肺不張、心律失常、哮喘發作、支氣管胸膜瘺。術后護理要點1.焦慮/恐懼5.軀體移動障礙術后常規護理

(減輕疼痛,增進舒適)(1)傾聽病人訴說,評估疼痛。(2)協助病人采取舒適的臥位。(3)妥善固定引流管。(4)遵醫囑使用鎮痛劑。(5)使用鎮痛泵者注意觀察效果及副作用,觀察呼吸、血壓的變化。(6)非藥物措施減輕疼痛。術后常規護理

(減輕疼痛,增進舒適)(1)傾聽病人訴說,評估1.PC:出血2.疼痛:與手術創傷、留置胸腔引流管有關。3.清理呼吸道低效:與傷口疼痛、咳痰無力有關。4.有感染的危險:與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

5.軀體移動障礙:與術后置管引起的疼痛有關。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三、護理診斷及措施1.PC:出血三、護理診斷及措施.

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胸引瓶的顏色、量,從術后2小時起引流量超過每小時200毫升,且顏色較深,性質較粘稠,易凝血,提示有胸腔內出血的可能性,應及時通知醫生。保持胸引管接瓶通暢,定時觀察、擠壓,每30分鐘一次。防止胸引瓶管打折,阻塞并固定牢靠防止管路脫開。嚴密觀察傷口情況,有無滲血,滲液,應及時更換。術后遵醫囑給予止血藥物。1、PC:出血與術中大血管結扎線脫落與術中止血不徹底有關..

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胸引瓶的顏色、量,

評估記錄疼痛的次數及程度。耐心聽取患者病情,充分表達同情,給于適當安慰。指導患者放松精神,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提高痛閾。放松骨骼機內張力,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給予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向患者講解胸腔手術損傷小,切斷肋間神經,術后疼痛大多可忍受,消除患者緊張焦慮心理。血壓平穩后給予半臥位,促進滲液,滲血的排出并使炎癥局限。患者咳嗽時用手協助按壓傷口,以減輕傷口的張力。使用暗示、松弛療法等心理治療的特殊療法,對止痛會起到一定作用。如肢體按摩,聽音樂等。疼痛劇烈時遵醫囑給予止痛劑。2、疼痛:與手術創傷、留置胸腔引流管有關。評估記錄疼痛的次數及程度。2、疼痛:與手術創傷、留置胸腔

3、清理呼吸道低效:與傷口疼痛、咳痰無力有關。

評估記錄痰的顏色,粘稠度,量和氣味。評估用氧的效果。防治呼吸功能不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咳痰時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鼓勵病人深呼吸,可用雙手按壓胸部傷口、減少疼痛,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咳嗽時以腹部力量帶動,先淺咳,痰液松動后用力咳出。促進肺的復張,痰粘稠不易咳出時,可給祛痰劑超聲霧化及叩背咳痰,使痰變稀易于排出。遵醫囑給予祛痰化痰藥,必要時咳協助醫生給予吸痰。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時開窗通風。告知患者/家屬禁止在室內吸煙。3、清理呼吸道低效:與傷口疼痛、咳痰無力有關。評估記錄痰

保持床鋪整潔。監測病人受感染的癥狀、體征(包括體溫、脈搏、引流、傷口外觀等)。指導病人及家屬認識感染的癥狀和體征,包括體溫升高、傷口發熱、發紅、觸痛。加強胸腔閉式引護理,保持管道通暢,更換水封瓶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防止交叉感染。協助醫生確立治療方案,應用抗生素防止傷口感染。保持病室空氣清新,每日開窗通風,空氣消毒,減少家屬及病友的探視。嚴密觀察血常規數值的變化。4、有感染風險:與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保持床鋪整潔。監測病人受感染的癥狀、體4、有感5.軀體移動障礙:與術后置管引起疼痛有關術后臥床時做好病人日常生活護理,如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各項生活需要,可將生活必須物品放置于患者易于自取的位置。大小便后及時清潔肛周及會陰,隨時更換尿濕、污染的衣被。5.軀體移動障礙:與術后置管引起疼痛有關術后臥床時做好病人5.軀體移動障礙:與術后置管引起疼痛有關病情平穩后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開胸術后病人需要早期下床活動,其目的是預防肺不張,改善通氣及循環功能,促進機體康復。術后第一日如生命體征平穩,可鼓勵病人坐在椅中。術后第二日可在床旁移步?;顒訒r,要妥善保護各種管道,最好在心電監測下進行,病人的活動應根據具體情況和病人的病情決定。

進行手和肩膀的功能鍛煉:術后鍛煉的目的是預防肺不張,預防術側肩關節強直及廢用性萎縮,預防精神抑郁。

5.軀體移動障礙:與術后置管引起疼痛有關病情平穩后鼓勵患者早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術后患者全麻清醒后,應需主動視其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識水平、性格特點不同,用恰當的語言解釋術中及預后情況。要固定好各種引流管道,整理好醫療儀器上的各種導線,并向患者及家屬說明如何活動才不會影響醫療儀器的使用,以避免由此而導致病人長時間同一體位。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術后患者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為避免影響患者休息,監護儀器的報警音最好關掉,護士要嚴密觀察儀器及病人癥狀,而不要只依靠儀器報警發現病情變化。放置儀器盡量避免靠近病人頭部,暫時不用的設備應關掉。當患者病情穩定后,可遵醫囑關閉監護儀或定時監測。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為避免影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疼痛是病人入睡困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可通過向患者解釋病痛是術后不可避免的,鼓勵其要以積極的情緒戰勝疼痛帶來的不適,從而增加患者自身抑制疼痛的化學感受效應。其次可通過松弛療法來減輕病人的疼痛,如慢節律呼吸,隨著呼吸對自己說“我感到一身輕松”,這樣既可使緊張的骨骼肌或張力性切口松弛下來,阻斷疼痛反應,也可通過心理效應啟動體內“抗痛系統”,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對于仍不能耐受的病人,應報告醫生,適當給予止痛劑,并觀察用藥后效果。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疼痛是病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各種治療盡可能集中于白天進行,若夜間確需治療,要做到四輕,避免病人驚醒后難以入睡。對于晝夜顛倒者,白天應主動與病人多交流,鼓勵病人咳痰、活動肢體、聽音樂籌,以便夜晚能有良好的睡眠。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將患者置于術后監護室。避免病人間的相互干擾。減少探視。調整病室溫度、濕度及光線,減少外界刺激,室溫一般在18~22℃,濕度以50%~60%為宜,保持床位的清潔、干燥、舒適,為病人的睡眠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經上述方法患者仍不能入睡時,可遵醫囑給予鎮靜劑。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各種治療術后體位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健側臥位,促肺擴張肺葉切除:允許平臥位或完全側臥位;如病情較重,呼吸功能較差者,應避免健側臥位全肺切除:避免過度側臥,允許1/4側臥位術后體位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健側臥位,促肺擴張術后體位(1)麻醉未清醒予去枕平臥位,頭側向一邊。(2)生命體征平穩予半臥位。(3)肺葉切除者,取側臥位或仰臥位,但病情較重者或呼吸功能較差者,避免健側臥位。(4)全肺切除者,仰臥位或1/4側臥位,避免完全側臥位(5)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健側臥位,促肺擴張(6)若有血痰或支氣管瘺者,取患側臥位并通知醫生。(7)避免垂頭仰臥位。(8)每1~2h更換體位一次,加強皮膚護理。(9)避免垂頭仰臥式,以防因橫隔上升而妨礙通氣,若有休克現象,可抬高下肢以促進下肢靜脈回流術后體位(1)麻醉未清醒予去枕平臥位,頭側向一邊。呼吸道護理(1)吸氧,維持血氧飽和度95%以上。(2)及時使用止痛劑或鎮靜劑。(3)體位麻醉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取半臥位。(4)觀察病人的呼吸情況,若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5)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不張及肺部感染。①氣管插管拔除前,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②術后第1日每1~2小時鼓勵病人深呼吸、吹氣球、深呼吸訓練器,促使肺膨脹。③鼓勵病人咳嗽咳痰,促進痰液排出。呼吸道護理(1)吸氧,維持血氧飽和度95%以上。促進排痰的方法每2小時鼓勵協助病人坐起、輕拍背部,并用雙手或軟枕輕輕護住傷口,囑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霧化吸入;用一手食指和中指在胸骨上窩處刺激氣管,誘發咳嗽排痰;對于痰多而咳嗽無力的病人,及時給予吸痰。促進排痰的方法每2小時鼓勵協助病人坐起、輕拍背部,并用雙手或減輕痛苦(1)傾聽病人訴說,評估疼痛。(2)協助病人采取舒適的臥位。(3)妥善固定引流管。(4)遵醫囑使用鎮痛劑。(5)使用鎮痛泵者注意觀察效果及副作用,觀察呼吸、血壓的變化。(6)非藥物措施減輕疼痛。減輕痛苦(1)傾聽病人訴說,評估疼痛。體液平衡及營養(1)嚴格控制輸液的量及速度。限鹽,總量2000ml以內,20-30滴/分為宜(2)全肺切除者記錄出入液量。(3)術后6小時可試飲水。(4)術后第一天予清淡流質、半流質;第二天給予普食,高蛋白、高熱量、豐富維生素、易消化飲食。體液平衡及營養(1)嚴格控制輸液的量及速度。限鹽,總量200引流管護理按胸腔閉式引流常規進行護理。定時擠壓胸管,維持引流管通暢。全肺切除術后胸管一般處于鉗閉狀態。術后24~72小時無氣體引流出、引流液﹤50ml/24h,胸攝片肺復張良好,可拔管。引流管護理按胸腔閉式引流常規進行護理。引流瓶/管位置關系引流瓶/管位置關系胸腔閉式引流水封瓶胸腔閉式引流水封瓶維持胸腔引流通暢按胸腔閉式引流常規進行護理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當引流量>100~200ml/h,應考慮活動性出血可能,立即通知醫生定時擠壓胸管,維持引流管通暢。術后24~72小時無氣體引流出、引流液﹤50ml/24h,胸攝片肺復張良好,可拔管。維持胸腔引流通暢按胸腔閉式引流常規進行護理胸腔閉式引流的目的胸腔閉式引流是一封閉式的引流裝置,將胸腔引流管與水封瓶連接起來,一方面可使胸膜腔與外界空氣隔絕,另一方面,也能持續的從胸膜腔排出胸腔積氣、積血。其作用是使氣、液體從胸膜腔內排出,并預防其反流,重建胸內負壓,促進肺復張,平衡壓力,預防縱膈移位及肺受壓縮。因此,適用于氣胸、血胸、膿胸及開胸術后的病人。胸腔閉式引流的目的胸腔閉式引流是一封閉式的引流裝置,將胸腔引活動與休息(1)若病情允許,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目的是預防肺不張,改善呼吸循環功能(2)促進手臂和肩膀的運動,預防術側肩關節強直及失用性萎縮全肺切除后病人,鼓勵取直立的功能位,以恢復正常姿勢活動與休息(1)若病情允許,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目的是預防針對并發癥的預防性護理1、支氣管胸膜瘺為肺切除術后嚴重并發癥,發生原因有:(1)支氣管縫合不嚴密,(2)支氣管殘端血運不好,(3)支氣管縫合處感染,破裂(4)余肺的表面肺式小支氣管破裂,多發生在術后1周,術后3-14天病人發熱,刺激性咳嗽,呼吸式呼吸困難,胸腔閉式引流仍有氣體逸出應懷疑支氣管胸膜瘺,可借助胸片或CT診斷,一旦出現上述情況應立即拔管,行胸腔閉式引流。針對并發癥的預防性護理1、支氣管胸膜瘺為肺切除術后嚴重并發癥2、肺栓塞:是因為來自靜脈系統或右心的血栓堵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引起的疾病,70%栓子來源于下肢深靜脈脫落所致,高危因素:長期臥床、血栓性靜脈炎,血液病等(靜脈損傷、血流很慢)臨床表現:典型三聯征:呼吸困難,胸痛、及咯血,有典型三聯征患者可根據動脈血氣、D-二聚體、X線胸片致密影。肺動脈通過造影、螺旋CT進行診斷肺栓塞的預防勝于治療:包括藥物預防(肝素、華法林等)非藥物預防:堅持早期活動,應穿加壓襪,間歇充氣壓縮泵,早期治療:1)絕對臥床,預防栓子再次脫落,2)適當應用鎮靜,止痛藥物。3)氧氣吸入式機械通氣、酌情應用血管活性藥物。4)溶栓治療:低血壓和缺氧是立即溶栓的指標,2、肺栓塞:是因為來自靜脈系統或右心的血栓堵塞肺動脈或其分支3、預防肺不張

開胸手術患者,由于術側肺萎陷,術后氣管內分泌物增多、切口疼痛、呼吸活動受限、通氣障礙、咳嗽無力,易誘發術后肺不張。預防性措施:加強術前、術后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術后深呼吸及咳嗽排痰的作用、胸管引流目的;吸煙者勸其戒煙,并于術前3天指導患者行深呼吸、有效咳嗽的技術訓練,直至掌握;術后注意保持胸管引流通暢及有效引流,注意觀察引流量、水柱波動情況,并做好記錄;指導患者作深呼吸,1次/2h,3min~5min/次,以促進肺復張,并鼓勵患者做有效的咳嗽排痰,確保痰液及時排出,以防痰液堵塞引起肺不張;經常聽診肺呼吸音,術后5天內至少拍胸片2次,以了解肺部膨脹情況。如肺部呼吸音低或聽不到,應警惕有肺不張可能,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本組有3例患者分別于術后第3天、第4天聽診患側肺呼吸音較低,水柱波動范圍4cm~6cm,胸片檢查提示患側肺不張,經使用呼吸訓練、吹氣球及加強翻身拍背,3天后復拍胸片,結果提示肺復張良好,肺部呼吸音清,平靜呼吸,胸管水柱無波動,予拔除胸管。3、預防肺不張

開胸手術患者,由于術側肺萎陷,術后氣管內分4、預防肺部感染

開胸術后呼吸分泌物明顯較多、粘稠,加上老人呼吸道黏膜纖毛運動減弱,手術創傷咳嗽無力、痰液阻塞氣道,易導致肺部感染。預防性措施:術后測量體溫4次/d~6次/d,直到體溫連續恢復正常3d;協助患者翻身、拍背,1次/2h,鼓勵其作有效咳嗽,以及時排出痰液,若切口疼痛不敢咳嗽,可于患者咳嗽時用雙手按壓在患者的胸部切口,患者吸氣兩手放松,咳嗽時壓緊胸部,以減輕胸部震動引起的疼痛;必要時按醫囑應用鎮痛藥。對于咳嗽無力者,可刺激胸骨上窩氣管處以誘發咳嗽,咳嗽困難者在纖維支氣管鏡下吸痰;注意觀察痰的顏色、性質、量,如患者咳黃色濃痰,量較多,肺部可聞及啰音,術后超過3d,體溫仍大于38℃則提示有肺部感染的征象,應及時報告醫生,行血常規檢查及血、痰培養,根據病原菌行藥物敏感實驗,并選用敏感抗生素;術后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給予口腔護理2次/d,減少口腔內病原菌,降低肺部感染率;術后予營養支持療法以增強機體抵抗能力。本組有肺部感染2例,經加強抗感染、祛痰、營養支持治療5d,感染得到控制。4、預防肺部感染

開胸術后呼吸分泌物明顯較多、粘稠,加上老健康宣教1、保持開朗心情,克服悲觀情緒,相信癌癥是有可能治好的。2、病情允許,出院后半個月開始放射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3、絕對戒煙。4、定期胸透復查,一般隔月胸透一次,出院3個月后復查胸片,并與老片對照。5、有傷風感冒要及時就醫用藥,若出現咳嗽、咯血、頭痛、痰中帶血等情況要隨時到醫院復查。6、放療或化療要根據醫囑進行。7、多吃高蛋白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不必忌口8、參加適量的體育活動。健康宣教1、保持開朗心情,克服悲觀情緒,相信癌癥是有可能治出院指導1,告知病人出院回家后數星期內,仍要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及有效咳嗽2,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或與上呼吸道感染者近距離接觸,避免居住或工作在布滿灰塵,煙霧及化學刺激物品的環境3,保持良好的營養,每天有充分的休息和活動出院指導1,告知病人出院回家后數星期內,仍要進行呼吸功能鍛煉肺癌(LUNGCANCER)

——圍手術期護理

肺癌(LUNGCANCER)

肺癌

lungcancer一、概述二、病理分型三、轉移途徑四、臨床表現五、輔助檢查六、診斷七、處理原則八、護理肺癌

lungcancer一、概述五、輔助檢查概述——定義概念:多數起源于支氣管粘膜上皮,亦稱支氣管肺癌。亦有部分起源于肺泡上皮或支氣管腺體概述——定義概念:多數起源于支氣管粘膜上皮,亦稱支氣管肺概述——發病特點發病率越來越高。40歲以上為主,男女比例3~5:1(不吸煙患者中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全世界有120萬人/年死于肺癌。概述——發病特點發病率越來越高。40歲以上為主,男女比例3~概述——病因1.吸煙:吸煙人群、被動吸煙人群、青少年吸煙人群;2.職業:產業工人、礦工、交警等職業;3.大氣污染:城市居民較農村發病率高2倍,與工業廢氣和煙塵中致癌物質污染大氣有關;4.肺內疾患:慢性炎癥、肺結核病、病毒感染;5.生活習慣:飲食、營養、生活節律、心理因素、缺乏維生素A;6.電離輻射:手機、高壓電線產生的電離輻射;

概述——病因1.吸煙:吸煙人群、被動吸煙人群、青少年吸煙人不可更改的危險因素性別:男性>女性,不吸煙的女性發生肺癌的危險性比不吸煙男性高2~7倍。種族:非裔美國男性發病率最高,土著美國人肺癌發生率較低。遺傳傾向:吸煙者中有10~15%發生肺癌。不可更改的危險因素性別:男性>女性,不吸煙的女性發生肺癌的??筛牡奈kU因素吸煙:吸煙是肺癌首要致病因素,男性中有85%的肺癌是由吸煙所致。環境中的煙草:戒煙、勸導他人戒煙職業性接觸:縮短暴露時間,體檢空氣污染:改善生活或居住環境飲食:改變飲食習慣肺部病變:疾病治愈可更改的危險因素吸煙:吸煙是肺癌首要致病因素,男性中有85%肺的大體結構肺的大體結構肺癌的分型二、肺癌分型解剖學中央型肺癌:發生在葉支氣管至主支氣管,以磷癌、小細胞未分化癌多見,約占3/4周圍型肺癌:發生在段支氣管以下,以腺癌多見,約占1/4組織病理學非小細胞肺癌:主要包括磷癌、腺癌、大細胞癌、混合細胞癌小細胞肺癌:主要包括燕麥細胞型、中間細胞型、復合燕麥細胞型,是肺癌中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預后最差肺癌的分型二、肺癌分型解剖學中央型肺癌:發生在葉支氣管至主支病理分型按解剖部位分類

中央型肺癌周圍型肺癌按組織學分類鱗癌最為常見小細胞癌預后最差腺癌大細胞癌較少見少數病例為混合型肺癌病理分型按解剖部位分類按組織學分類三、轉移途徑⑴

局部直接蔓延擴散:腫瘤在支氣管壁發生后可向支氣管腔內生長,引致管腔狹窄或完全阻塞。癌腫向支氣管外長大即侵入肺組織,再蔓延擴展侵及鄰近的器官組織。中央型肺癌蔓延擴展入肺門,縱膈后壓迫或侵犯淋巴,血管。神經以及位于縱膈的多種器官和組織。周圍型的肺癌常侵及胸膜,引起胸膜腔積液和胸壁轉移。⑵

淋巴道轉移(交叉轉移):淋巴道轉移時支氣管肺癌最常見的主要擴散途徑。肺癌侵入胸壁喝膈面胸膜后,可經淋巴道轉移到腋下,頸部和上腹部淋巴結。⑶血道轉移:肺癌發生血道轉移者,病變已進入晚期。癌細胞侵入肺靜脈系統,然后經體循環血流而轉移道全是各個器官和組織,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有肝,骨骼,腎,腦等。⑷氣道播散:少數肺癌病例脫落的癌細胞可經氣管擴散植入同側或者對側其他肺段或肺葉,形成新的癌灶。三、轉移途徑⑴局部直接蔓延擴散:腫瘤在支氣管壁發生后可向支臨床表現根據癥狀累積的器官、部位可分為:腫瘤本身引起的癥狀腫瘤蔓延和轉移引起的征象副癌綜合征臨床表現根據癥狀累積的器官、部位可分為:由原發腫瘤引起的癥狀

咳嗽(45%-75%):最常見咯血(27%-57%):間斷咯血或痰中帶血胸悶、氣促:支氣管狹窄所致體重下降(8%-68%):發熱:氣促或喘鳴:由原發腫瘤引起的癥狀

咳嗽(45%-75%):最常見局部轉移/侵犯引起的癥狀胸痛(1/4-1/2):呼吸困難咽下困難聲音嘶啞(2%-18%)上腔靜脈阻塞綜合癥Horner綜合癥:肺上溝癌(Pancoast瘤)常壓迫頸交感神經引起同側瞳孔縮小、上眼瞼下垂、額部少汗等局部轉移/侵犯引起的癥狀胸痛(1/4-1/2):癥狀出現的時間不同不同時期肺癌的表現:1.早期無明顯癥狀。癌腫增大后,常出現刺激性咳嗽,咯血。支氣管阻塞,出現胸悶、氣促、發熱、胸痛、消瘦、惡液質等癥狀。2.晚期膈肌麻痹、聲音嘶啞、上腔靜脈綜合征、胸腔積液、氣促、呼吸困難、劇烈胸痛、頸交感神經綜合征(horner征)。3.肺外癥狀癥狀出現的時間不同不同時期肺癌的表現:五、輔助檢查1、胸部X線檢查(胸透、胸片、胸部CT、PET-CT)2、痰脫落細胞檢查3、支氣管鏡檢查:活檢、刷片、灌洗,對中央型肺癌診斷陽性率高4、其他:縱隔鏡檢查、胸腔鏡檢查、肺穿刺、開胸活檢、淋巴結活檢、胸水檢查、腫瘤標記物、同側前角肌脂肪墊活檢等。五、輔助檢查1、胸部X線檢查(胸透、胸片、胸部CT、PET-六、診斷要點病理是診斷肺癌的金標準細胞學可確診但不能排除臨床癥狀+影像檢查亦可診斷。六、診斷要點病理是診斷肺癌的金標準七、治療方法肺癌治療方法:外科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基因)、生物免疫治療、中醫中藥治療七、治療方法肺癌治療方法:外科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

八、護理護理評估護理目標護理措施護理要點八、護理護理評估(一)術前護理評估1.健康史

2.身體狀況

3.心理和社會支持情況(一)術前護理評估1.健康史評估涉及的依據一、主觀資料二、客觀資料評估涉及的依據一、主觀資料

主訴、現病史、一般情況、既往史、個人史、婚姻史、月經及生育史、家族史、生活規律、自理能力、社會心理狀態一、主觀資料主訴、現病史、一般情況、既往史、個人史、婚姻史、

生命體征、系統回顧、體格檢查、輔助檢查

二、客觀資料生命體征、系統回顧、體格檢查、輔助檢查二、客觀資料術前評估初步成效①評估病人有無血壓增高、失眠、緊張、煩躁不安、心悸等恐懼表現②評估病人的心理狀態和對疾病及治療的認識2.加強溝通: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鼓勵病人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3.心理與社會支持①介紹成功病例,增強病人信心②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③安排家庭成員和朋友看望病人術前評估初步成效①評估病人有無血壓增高、失眠、緊張、煩躁不安術前護理要點1.術前指導2.改善肺功能,預防術后感染3.術前特殊護理術前護理要點1.術前指導1.術前指導⑴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感冒。⑵病人戒酒。⑶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并用漱口水漱口。如發現病人有牙周感染或口腔疾病,應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系。⑷術前訓練病人有效地咳嗽、排痰、深呼吸運動等。⑸督促病人練習在床上使用便器進行大、小便⑹配合醫生做好術前各項檢查。1.術前指導⑴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感冒。1.術前指導⑺術前日的準備。病人洗澡、備皮,晚間灌腸,必要時給催眠藥。⑻術日晨給術前用藥,按醫囑備好藥品及病歷連病人一起送入手術室。⑼病室中據病情備好急救藥品及器械。如吸氧裝置、吸引器等。⑽指導病人進行腿部運動,以避免腓腸肌血栓的形成,⑾介紹胸腔閉式引流的相關知識,告知病人在手術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項⑿告知病人術后第1~2天要經常被叫醒做各種運動,盡量利用短暫時間間隔休息。1.術前指導⑺術前日的準備。病人洗澡、備皮,晚間灌腸,必要時2.改善肺功能,預防術后感染1戒煙2保持呼吸道通暢3呼吸功能訓練:深呼吸訓練器等4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BIPAP(小型無創通氣)治療5注意口腔衛生6遵醫囑使用抗生素2.改善肺功能,預防術后感染1戒煙3.術前特殊護理焦慮與恐懼:對疾病的恐懼、對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的擔心、陌生的環境導致睡眠及飲食習慣改變;營養狀態:發病以來的營養狀態變化缺氧:疾病導致肺功能異常發熱:阻塞性肺部炎癥引起發熱咳嗽:最普遍的呼吸道刺激癥狀疼痛:病變侵犯大氣道或胸膜引起疼痛或牽涉痛戒煙:因治療需要改變生活習慣;基礎疾?。盒呐K病、高血壓、糖尿病等3.術前特殊護理焦慮與恐懼:對疾病的恐懼、對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焦慮與恐懼1.加強溝通: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鼓勵病人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2.心理與社會支持①介紹成功病例,增強病人信心②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③安排家庭成員和朋友看望病人焦慮與恐懼1.加強溝通:營養狀態1.評估:病人的飲食習慣、營養狀況和飲食攝入的情況,疾病的飲食飲食要求,以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2.飲食護理:①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對浮腫者應給予少鹽飲食。對不能進食者,靜脈補充液體,以糾正病人的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②多吃新鮮蔬菜,優質蛋白食物③少量多餐,戒煙酒④創造清潔、舒適的進餐環境⑤有吞咽困難者給予流質飲食,進食宜慢⑥因治療或疾病本身引起胃腸道反應而影響進食者,根據情況做相應處理3.其他支持療法:靜脈營養,補充氨基酸和白蛋白營養狀態1.評估:病人的飲食習慣、營養狀況和飲食攝入的情況缺氧根據血氧飽和度及血氣分析結合患者主訴判斷是否存在缺氧及缺氧的程度給予適當的吸氧治療,可行霧化吸入,濕化氣道、促進痰液排除肺功能低下者給予吸氧30分鐘,每日2次。持續3日~5日。缺氧根據血氧飽和度及血氣分析結合患者主訴判斷是否存在缺氧及缺發熱大多是因為出現阻塞性肺部炎癥,可引起發熱腫瘤內部壞死物質吸收亦可引起發熱針對情況應該與霧化吸入及抗炎補液、觀察排痰情況發熱大多是因為出現阻塞性肺部炎癥,可引起發熱咳嗽呼吸道分泌物較多——霧化吸入、氨溴索達到稀釋痰液的目的腫瘤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咳嗽——藥物鎮咳腫瘤刺激胸膜引起咳嗽——藥物鎮咳咳嗽呼吸道分泌物較多——霧化吸入、氨溴索達到稀釋痰液的目的疼痛因腫瘤或局部炎癥引起的疼痛或牽涉痛——可根據疼痛評分,分級給與止疼藥物疼痛因腫瘤或局部炎癥引起的疼痛或牽涉痛——可根據疼痛評分,分戒煙對于既往有吸煙史患者,術前需戒煙,與患者溝通、告知其戒煙的意義,積極鼓勵戒煙,必要時可結合藥物戒煙法戒煙對于既往有吸煙史患者,術前需戒煙,與患者溝通、告知其戒煙(二)術后護理評估1.術中情況

2.生命體征

3.傷口與引流管

4.心理狀態與認知程度(二)術后護理評估1.術中情況生命體征心率及心律心電監護波形與節律呼吸次數及程度血壓血氧飽和度生命體征心率及心律傷口及引流管胸腔閉式引流管數量尿管氣管插管或套管左側、右側、引流管切口位置、是否氣管切開傷口及引流管胸腔閉式引流管數量心理狀態與認知程度

意識狀態是否已經從麻醉中蘇醒是否能夠準確的用語言或軀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意愿情緒是否穩定是否有麻醉遺留效應心理狀態與認知程度

意識狀態術后護理要點

1.焦慮/恐懼2.氣體交換受損3.低效性呼吸型態4.疼痛5.軀體移動障礙6.有引流管引流失效的可能7.潛在并發癥:出血、感染、肺不張、心律失常、哮喘發作、支氣管胸膜瘺。術后護理要點1.焦慮/恐懼5.軀體移動障礙術后常規護理

(減輕疼痛,增進舒適)(1)傾聽病人訴說,評估疼痛。(2)協助病人采取舒適的臥位。(3)妥善固定引流管。(4)遵醫囑使用鎮痛劑。(5)使用鎮痛泵者注意觀察效果及副作用,觀察呼吸、血壓的變化。(6)非藥物措施減輕疼痛。術后常規護理

(減輕疼痛,增進舒適)(1)傾聽病人訴說,評估1.PC:出血2.疼痛:與手術創傷、留置胸腔引流管有關。3.清理呼吸道低效:與傷口疼痛、咳痰無力有關。4.有感染的危險:與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

5.軀體移動障礙:與術后置管引起的疼痛有關。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三、護理診斷及措施1.PC:出血三、護理診斷及措施.

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胸引瓶的顏色、量,從術后2小時起引流量超過每小時200毫升,且顏色較深,性質較粘稠,易凝血,提示有胸腔內出血的可能性,應及時通知醫生。保持胸引管接瓶通暢,定時觀察、擠壓,每30分鐘一次。防止胸引瓶管打折,阻塞并固定牢靠防止管路脫開。嚴密觀察傷口情況,有無滲血,滲液,應及時更換。術后遵醫囑給予止血藥物。1、PC:出血與術中大血管結扎線脫落與術中止血不徹底有關..

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胸引瓶的顏色、量,

評估記錄疼痛的次數及程度。耐心聽取患者病情,充分表達同情,給于適當安慰。指導患者放松精神,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提高痛閾。放松骨骼機內張力,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給予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向患者講解胸腔手術損傷小,切斷肋間神經,術后疼痛大多可忍受,消除患者緊張焦慮心理。血壓平穩后給予半臥位,促進滲液,滲血的排出并使炎癥局限?;颊呖人詴r用手協助按壓傷口,以減輕傷口的張力。使用暗示、松弛療法等心理治療的特殊療法,對止痛會起到一定作用。如肢體按摩,聽音樂等。疼痛劇烈時遵醫囑給予止痛劑。2、疼痛:與手術創傷、留置胸腔引流管有關。評估記錄疼痛的次數及程度。2、疼痛:與手術創傷、留置胸腔

3、清理呼吸道低效:與傷口疼痛、咳痰無力有關。

評估記錄痰的顏色,粘稠度,量和氣味。評估用氧的效果。防治呼吸功能不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咳痰時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鼓勵病人深呼吸,可用雙手按壓胸部傷口、減少疼痛,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咳嗽時以腹部力量帶動,先淺咳,痰液松動后用力咳出。促進肺的復張,痰粘稠不易咳出時,可給祛痰劑超聲霧化及叩背咳痰,使痰變稀易于排出。遵醫囑給予祛痰化痰藥,必要時咳協助醫生給予吸痰。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時開窗通風。告知患者/家屬禁止在室內吸煙。3、清理呼吸道低效:與傷口疼痛、咳痰無力有關。評估記錄痰

保持床鋪整潔。監測病人受感染的癥狀、體征(包括體溫、脈搏、引流、傷口外觀等)。指導病人及家屬認識感染的癥狀和體征,包括體溫升高、傷口發熱、發紅、觸痛。加強胸腔閉式引護理,保持管道通暢,更換水封瓶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防止交叉感染。協助醫生確立治療方案,應用抗生素防止傷口感染。保持病室空氣清新,每日開窗通風,空氣消毒,減少家屬及病友的探視。嚴密觀察血常規數值的變化。4、有感染風險:與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保持床鋪整潔。監測病人受感染的癥狀、體4、有感5.軀體移動障礙:與術后置管引起疼痛有關術后臥床時做好病人日常生活護理,如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各項生活需要,可將生活必須物品放置于患者易于自取的位置。大小便后及時清潔肛周及會陰,隨時更換尿濕、污染的衣被。5.軀體移動障礙:與術后置管引起疼痛有關術后臥床時做好病人5.軀體移動障礙:與術后置管引起疼痛有關病情平穩后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開胸術后病人需要早期下床活動,其目的是預防肺不張,改善通氣及循環功能,促進機體康復。術后第一日如生命體征平穩,可鼓勵病人坐在椅中。術后第二日可在床旁移步。活動時,要妥善保護各種管道,最好在心電監測下進行,病人的活動應根據具體情況和病人的病情決定。

進行手和肩膀的功能鍛煉:術后鍛煉的目的是預防肺不張,預防術側肩關節強直及廢用性萎縮,預防精神抑郁。

5.軀體移動障礙:與術后置管引起疼痛有關病情平穩后鼓勵患者早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術后患者全麻清醒后,應需主動視其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識水平、性格特點不同,用恰當的語言解釋術中及預后情況。要固定好各種引流管道,整理好醫療儀器上的各種導線,并向患者及家屬說明如何活動才不會影響醫療儀器的使用,以避免由此而導致病人長時間同一體位。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術后患者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為避免影響患者休息,監護儀器的報警音最好關掉,護士要嚴密觀察儀器及病人癥狀,而不要只依靠儀器報警發現病情變化。放置儀器盡量避免靠近病人頭部,暫時不用的設備應關掉。當患者病情穩定后,可遵醫囑關閉監護儀或定時監測。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為避免影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疼痛是病人入睡困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可通過向患者解釋病痛是術后不可避免的,鼓勵其要以積極的情緒戰勝疼痛帶來的不適,從而增加患者自身抑制疼痛的化學感受效應。其次可通過松弛療法來減輕病人的疼痛,如慢節律呼吸,隨著呼吸對自己說“我感到一身輕松”,這樣既可使緊張的骨骼肌或張力性切口松弛下來,阻斷疼痛反應,也可通過心理效應啟動體內“抗痛系統”,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對于仍不能耐受的病人,應報告醫生,適當給予止痛劑,并觀察用藥后效果。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疼痛是病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各種治療盡可能集中于白天進行,若夜間確需治療,要做到四輕,避免病人驚醒后難以入睡。對于晝夜顛倒者,白天應主動與病人多交流,鼓勵病人咳痰、活動肢體、聽音樂籌,以便夜晚能有良好的睡眠。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將患者置于術后監護室。避免病人間的相互干擾。減少探視。調整病室溫度、濕度及光線,減少外界刺激,室溫一般在18~22℃,濕度以50%~60%為宜,保持床位的清潔、干燥、舒適,為病人的睡眠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經上述方法患者仍不能入睡時,可遵醫囑給予鎮靜劑。6.睡眠型態紊亂:與術后傷口疼痛及病室環境改變有關。各種治療術后體位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健側臥位,促肺擴張肺葉切除:允許平臥位或完全側臥位;如病情較重,呼吸功能較差者,應避免健側臥位全肺切除:避免過度側臥,允許1/4側臥位術后體位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健側臥位,促肺擴張術后體位(1)麻醉未清醒予去枕平臥位,頭側向一邊。(2)生命體征平穩予半臥位。(3)肺葉切除者,取側臥位或仰臥位,但病情較重者或呼吸功能較差者,避免健側臥位。(4)全肺切除者,仰臥位或1/4側臥位,避免完全側臥位(5)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健側臥位,促肺擴張(6)若有血痰或支氣管瘺者,取患側臥位并通知醫生。(7)避免垂頭仰臥位。(8)每1~2h更換體位一次,加強皮膚護理。(9)避免垂頭仰臥式,以防因橫隔上升而妨礙通氣,若有休克現象,可抬高下肢以促進下肢靜脈回流術后體位(1)麻醉未清醒予去枕平臥位,頭側向一邊。呼吸道護理(1)吸氧,維持血氧飽和度95%以上。(2)及時使用止痛劑或鎮靜劑。(3)體位麻醉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取半臥位。(4)觀察病人的呼吸情況,若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5)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不張及肺部感染。①氣管插管拔除前,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②術后第1日每1~2小時鼓勵病人深呼吸、吹氣球、深呼吸訓練器,促使肺膨脹。③鼓勵病人咳嗽咳痰,促進痰液排出。呼吸道護理(1)吸氧,維持血氧飽和度95%以上。促進排痰的方法每2小時鼓勵協助病人坐起、輕拍背部,并用雙手或軟枕輕輕護住傷口,囑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霧化吸入;用一手食指和中指在胸骨上窩處刺激氣管,誘發咳嗽排痰;對于痰多而咳嗽無力的病人,及時給予吸痰。促進排痰的方法每2小時鼓勵協助病人坐起、輕拍背部,并用雙手或減輕痛苦(1)傾聽病人訴說,評估疼痛。(2)協助病人采取舒適的臥位。(3)妥善固定引流管。(4)遵醫囑使用鎮痛劑。(5)使用鎮痛泵者注意觀察效果及副作用,觀察呼吸、血壓的變化。(6)非藥物措施減輕疼痛。減輕痛苦(1)傾聽病人訴說,評估疼痛。體液平衡及營養(1)嚴格控制輸液的量及速度。限鹽,總量2000ml以內,20-30滴/分為宜(2)全肺切除者記錄出入液量。(3)術后6小時可試飲水。(4)術后第一天予清淡流質、半流質;第二天給予普食,高蛋白、高熱量、豐富維生素、易消化飲食。體液平衡及營養(1)嚴格控制輸液的量及速度。限鹽,總量200引流管護理按胸腔閉式引流常規進行護理。定時擠壓胸管,維持引流管通暢。全肺切除術后胸管一般處于鉗閉狀態。術后24~72小時無氣體引流出、引流液﹤50ml/24h,胸攝片肺復張良好,可拔管。引流管護理按胸腔閉式引流常規進行護理。引流瓶/管位置關系引流瓶/管位置關系胸腔閉式引流水封瓶胸腔閉式引流水封瓶維持胸腔引流通暢按胸腔閉式引流常規進行護理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當引流量>100~200ml/h,應考慮活動性出血可能,立即通知醫生定時擠壓胸管,維持引流管通暢。術后24~72小時無氣體引流出、引流液﹤50ml/24h,胸攝片肺復張良好,可拔管。維持胸腔引流通暢按胸腔閉式引流常規進行護理胸腔閉式引流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