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歷史 新題雙練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1頁
1.3地球的歷史 新題雙練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2頁
1.3地球的歷史 新題雙練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3頁
1.3地球的歷史 新題雙練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4頁
1.3地球的歷史 新題雙練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地球的歷史新題基礎練題組一化石和地質年代表(2021河北滄州一中高一上月考)讀地層分布圖,完成下面兩題。1.巖層①②③④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有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反映淺海環境的地層是 ()A.①B.②C.③D.④3.下圖中的甲、乙、丙、丁四個地層是按照地質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順序劃分的。古生物學家發現,甲地層只有水生生物化石,乙地層水生生物化石占多數,丙地層和丁地層陸生生物化石越來越多。由此看出生物在生活環境方面的進化趨勢是 ()A.從水生到陸生B.從簡單到復雜C.從低等到高等D.從陸生到水生中國地質博物館的館藏精品中華龍鳥化石,產于我國遼寧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積形成的頁巖中,該巖層還含有豐富的各類動植物化石。下圖為中華龍鳥化石圖片。據此完成下面兩題。4.關于中華龍鳥生存時期的時間表述,格式正確的是 ()A.年/月/日B.朝/期/年C.時/分/秒D.宙/代/紀5.根據化石推斷,中華龍鳥最可能的生存環境是 ()A.火山頻發的高原山地B.溫暖濕潤的湖泊附近C.風沙肆虐的沉積盆地D.冰川廣布的高寒荒漠讀某地“地層剖面圖”,回答下面兩題。6.圖中各個地層按形成時間由早到晚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⑥⑤D.③④⑤⑥7.若地層⑥中含有侏羅紀化石,則其他地層形成時間判斷合理的是 ()A.地層①形成于白堊紀B.地層③形成于三疊紀C.地層④形成于二疊紀D.地層⑤形成于寒武紀題組二地球的演化歷程讀地質年代圖,回答下面兩題。8.圖中②—⑥代表的地質年代依次是 ()A.古生代、元古宙、中生代、太古宙、新生代B.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古生代、元古宙、太古宙、中生代、新生代D.中生代、新生代、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9.出現在⑤時期的生物有 ()①三葉蟲②恐龍③蕨類植物④爬行動物⑤原始魚類A.①③⑤B.②④C.①④⑤D.②③⑤歐泊是著名的六大寶石之一,以其特殊的變彩效應聞名于世。歐泊中常含有動植物殘留物,大部分分布于澳大利亞大自流盆地的中生代白堊紀砂巖或泥巖中。據此回答下題。10.白堊紀時期是 ()A.山岳冰川海拔變低時期B.被子植物時代C.古老兩棲類滅絕時期D.爬行動物時代(2020山東濰坊高一上期中)濰坊諸城是我國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下圖示意考古專家在諸城某地層中發現的恐龍化石群。讀圖完成下面三題。11.該地層形成的地質年代是 ()A.前寒武紀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12.該地層形成的地質年代 ()A.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B.中后期進化出了鳥類C.出現了大冰期D.形成聯合古陸13.同時期地層中還發現了植物化石,這些植物最可能是 ()A.藻類植物B.蕨類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會影響物種的生存和發展,讀某地質時期全球氣候距平變化圖,回答下題。14.圖示五個時期中,最有可能出現物種滅絕的是 ()A.Ⅰ、ⅡB.Ⅰ、ⅢC.Ⅲ、ⅤD.Ⅱ、Ⅳ下圖表示地球上部分動物類型出現的時間范圍(橫向寬度越大,代表生物種類越多)。讀圖,完成下面兩題。15.兩棲動物最繁盛的地質年代是 ()A.元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16.隨著環境變遷,生物在不斷進化,新生代生物發展階段開始進入 ()A.爬行動物時代B.兩棲動物時代C.被子植物時代D.裸子植物時代(2021浙江溫州十五校聯合體高一上期中)我國科學家在遼寧省發現了目前最早的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該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約1.6億年前,科學家研究認為該古生物具有體覆皮毛、聽覺發達、善攀爬、喜捕食鳥類等特點。下圖為最早真獸類哺乳動物復原圖,下表為部分地質年代表。完成下面兩題。17.該古生物最可能的生活環境是 ()A.浩瀚的海洋B.寒冷的冰原C.干旱的沙漠D.茂密的森林18.我國科學家用發現化石的地區和地層對該古生物進行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 ()A.遼寧白堊獸B.東北三疊獸C.中華侏羅獸D.亞洲新生獸(2021福建龍巖高一上期末)讀“甲、乙兩地巖層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兩題。19.與A巖層相比,Y巖層的形成時間 ()A.較早B.較晚C.相同D.無法判斷20.D巖層形成的地質時代,甲地的地理環境可能是 ()A.炎熱干旱B.寒冷干燥C.熱帶海洋D.森林密布新題素養練題組地球的演化歷程我國地質學家在青藏高原科考時,發現了一片巨大的棕櫚化石,葉柄非常長,接近70厘米,這是在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帶,這么高的海拔首次發現棕櫚化石。全球現生棕櫚科植物共有25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而像青藏高原中部這樣的氣候環境,棕櫚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兩題。1.()在青藏高原上發現棕櫚化石,說明了新生代以來青藏高原地區的地殼運動是 ()A.下降運動B.上升運動C.向低緯運動D.向東西方向運動2.()由發現棕櫚化石可推知古青藏高原地區的氣候特征是 ()A.寒冷干燥B.寒冷濕潤C.炎熱干燥D.高溫濕潤下圖為“距今2萬—1.5萬年前(屬新生代)亞洲東部海岸線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題。3.()圖示時期,全球氣候正處于 ()A.地質時期的冰期B.歷史時期的溫暖期C.地質時期的間冰期D.歷史時期的寒冷期下圖為地球6億年來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工業革命時期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為1)變化曲線。讀圖完成下面兩題。4.()圖示時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植物的出現和發展B.頻繁的火山爆發C.生物的呼吸作用D.能源消費結構調整5.()古生代時期出現的森林大部分是 ()A.海生藻類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蕨類植物(2021浙江東陽中學高一上月考)2017年4月22日,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高級別簽署儀式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中國積極推動落實《巴黎協定》,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引領各國共同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贏得國際社會積極評價。讀圖,完成下面兩題。6.()下列有關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新生代以干旱期為主B.古生代以溫暖期為主C.圖示地質時期寒冷期偏長,溫暖期偏短D.第四紀屬于間冰期,冰川覆蓋面積比現在小7.()下列關于地球各階段歷史演化特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古生代早期,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雛形先后形成B.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都是重要的成煤期C.中生代是爬行動物的時代,恐龍在侏羅紀和白堊紀達到大繁盛D.新生代地殼運動劇烈,形成現代地勢起伏的基本面貌

答案全解全析新題基礎練1.A2.B3.A4.D5.B6.C7.B8.B9.B10.D11.C12.B13.C14.C15.B16.C17.D18.C19.B20.D1.A化石只保存在沉積巖中,而沉積巖是有層理構造的,圖中的砂巖和石灰巖為沉積巖,故可能含有化石的是巖層①②。2.B石灰巖主要是在淺海環境下形成的,砂巖多在陸地上形成,而花崗巖和大理巖(變質巖)多形成于地下較深的巖層中。3.A讀圖文材料可知,從甲到丁,地層由老到新,地層中的生物化石依次為只有水生生物化石、水生生物化石占多數、陸生生物化石越來越多,說明生物在生活環境方面的進化趨勢是從水生到陸生。4.D顯生宙中生代的侏羅紀,是鳥類開始出現的時期。因此表述格式為宙/代/紀。5.B材料“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積形成的頁巖中”說明中華龍鳥最可能的生存環境是溫暖濕潤的湖泊附近。6.C在未受劇烈構造運動擾動的情況下,先形成的地層居下,后形成的地層居上。所以,圖中各個地層形成由早到晚的排列順序為①②③⑥⑤④,C項符合題意。地層的形成順序總是先沉積的在下,后沉積的在上,但這并不是說位置靠下的形成得早,位置靠上的形成得晚。在判斷地層的形成順序時要看整個地層的分布情況。如本題中的巖層⑥,有的地方較巖層①②③靠上,而有的地方卻靠下,但從整體來看,巖層⑥是巖層①②③的上覆巖層,故巖層⑥的形成時間晚于巖層①②③。7.B地層⑥形成于侏羅紀,地層①③形成時間早于侏羅紀,地層④⑤形成時間晚于侏羅紀。故B項正確。8.B圖中②—⑥代表的地質年代依次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9.B⑤時期為中生代,這一時期爬行動物盛行,尤其是恐龍,B項正確。三葉蟲、蕨類植物和原始魚類都為古生代時期的生物,A、C、D項錯誤。10.D白堊紀為中生代后期,在這一時期,爬行動物盛行,植物以裸子植物為主;古老兩棲類滅絕是在古生代晚期;山岳冰川海拔變低是在大冰期時代,而大冰期發生在新生代的第四紀;被子植物盛行在新生代。結合以上分析,D選項正確。11.C中生代是恐龍大繁盛的時代。12.B在中生代的中后期,一些爬行動物進化出羽毛,開始向鳥類發展;形成喜馬拉雅山脈、出現大冰期都是在新生代;形成聯合古陸是在古生代。故B選項正確。13.C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極度興盛,在陸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14.C氣候變化極端時,最有可能出現物種滅絕,結合圖示信息可知,Ⅲ、Ⅴ時期的降水和氣溫距平最大,最有可能出現物種滅絕,故C選項正確。影響生物演化的因素影響生物生存、發展與滅絕的主要因素是氣候,即氣溫與降水。氣溫高,降水多,有利于生物的繁衍;氣溫低,降水少,不利于生物的繁衍;同時,氣溫和降水組合狀況不佳,也不利于生物的繁衍。15.B兩棲動物最繁盛的地質年代是古生代。16.C新生代生物發展階段開始進入被子植物時代和哺乳動物時代。17.D根據材料“善攀爬、喜捕食鳥類”并結合選項可知,該古生物最可能的生活環境是茂密的森林。18.C根據材料,該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約1.6億年前,對比地質年代表,可知該古生物生活的地質年代為侏羅紀,故C選項正確。19.BA巖層中含有三葉蟲化石,形成于古生代;Y巖層中含有鳥類化石、恐龍足跡化石,形成于中生代。故Y巖層形成時間比A巖層晚,B選項正確。20.DD巖層中含有植物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說明森林茂密,陸地面積廣大,D選項正確。新題素養練1.B2.D3.A4.A5.D6.B7.A1.B由材料可知,棕櫚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在青藏高原上發現棕櫚化石,說明青藏高原地區曾經氣溫高,降水多;但是現在的青藏高原卻是寒冷干燥的,而寒冷干燥氣候的成因正是海拔高。所以,在青藏高原上發現棕櫚化石,說明了新生代以來青藏高原地區的地殼運動是上升運動,B選項正確。2.D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古青藏高原地區的氣候特征是高溫多雨,故D選項正確。3.A從圖中可以看出,與現代海岸線相比,圖示時期海岸線向海洋方向推進到臺灣島、海南島一帶,說明那時比現在寒冷得多,導致海水大量結冰,海面下降。故圖示時期,全球氣候正處于地質時期的冰期,A選項正確。4.A圖示時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濃度整體呈下降趨勢,主要發生在植物登陸和出現森林之后。植物的光合作用會消耗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從而導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濃度下降,故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現和發展,A選項正確。頻繁的火山爆發和生物的呼吸作用都會導致二氧化碳濃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