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哈姆萊特高中語文
/統編版/必修下冊/第二單元本課目錄第一部分導入新課第二部分介紹作者第三部分寫作背景第四部分整體感知第五部分深入探究第六部分鞏固提升中國有一部電影名叫《夜宴》,被稱為中國版的《哈姆萊特》。導入新課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備的兩本書,一本是《圣經》,一本就是《莎士比亞全集》。即一個是宗教的神,一個是藝術的神。1984年選舉世界10名偉大作家,莎士比亞名列第一。英國有句諺語:“寧可不要100個印度,也不能沒有莎士比亞。”在52年的生涯中,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一卷14行詩和兩部敘事長詩。馬克思稱他是“最偉大的戲劇天才”。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導入新課
1.莎士比亞(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魯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國文學史上最杰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介紹作者
莎士比亞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長大,18歲時與安妮·海瑟薇結婚,兩人共生育了三個孩子:蘇珊娜、雙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20多年期間莎士比亞在倫敦開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他不僅是演員、劇作家,還是宮內大臣劇團的合伙人之一,后來改名為國王劇團。介紹作者
1613年左右,莎士比亞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接下來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于英語最佳范例。介紹作者
在他人生最后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莎士比亞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9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戲劇家的作品。
介紹作者
2.莎士比亞的悲喜劇
(1)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的劇本被翻譯成世界上幾乎所有正在通用的語言。《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是代表莎士比亞悲劇創作最高成就的作品,其中尤以《哈姆萊特》在世界上享譽最高,成為世界戲劇史上難以企及的高峰。介紹作者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介紹作者
(2)四大喜劇
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和《第十二夜》,代表了作家喜劇藝術的最高成就。其作品的基本主題是歌頌愛情和友誼,如在《威尼斯商人》中,作者通過安東尼奧的形象,贊美了友誼和仁愛精神,又通過巴薩尼奧和鮑西婭的愛情故事,說明了真愛的純潔與樸實。介紹作者
《皆大歡喜》《第十二夜》中那些追求愛情自由的年輕人歷經磨難,終成眷屬。作者無情地批判了封建門閥觀念、家長專制,批判了中世紀以來的禁欲主義和蒙昧主義,并在對愛情自由和個性解放的贊美中,表達了人文主義的生活理想。
介紹作者
莎士比亞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使歐洲進入了“人”的覺醒的時代。在“個性解放“的旗幟下為所欲為”,這是當時的一種時代風尚。一方面是思想的大解放,推動了社會文明的大發展,歐洲的封建社會正往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另一方面,尤其是到了文藝復興的晚期,隨之產生的是私欲的泛濫和社會的混亂。寫作背景這時,宮廷揮霍浪費,社會動亂不堪,王室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面對這樣一個熱情面又混亂的時代,莎士比亞已不像早期那樣沉醉于人文主義的理想給人帶來的樂觀與浪漫,而表現出對理想與進步背后的隱患的深入思考。他通過這樣一個古老的宮廷仇殺的故事,對以克勞狄斯為首的專制王朝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對王子哈姆萊特這個人文主義者所進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爭,給予了熱情的贊賞和深深的同情。這部杰出的悲劇直到今天仍然感動著、鼓舞著世人。寫作背景《哈姆菜特》的故事情節取材于12世紀的丹麥史,16世紀80年代,倫敦的舞臺上曾多次上演莎士比亞同時代劇作家據此改編的戲。1601年,莎士比亞又把它重新改編,把段中世紀的封建復仇故事改寫成一部深刻的反映時代面、具有強烈反封建意識的悲劇,哈姆菜特的形象也因此成為世界文學中著名的藝術典型之一。
寫作背景
1.故事梗概
《哈姆萊特》也譯作《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報仇的故事。《哈姆萊特》共五幕,主要情節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的父王突然死去了,母后匆匆地改嫁給他的叔父——新王克勞狄斯。正是克勞狄斯謀殺了老國王,哈姆萊特肩負著為父報仇、重整朝綱的重任。哈姆萊特一時魯莽,誤殺了大臣波洛涅斯。整體感知克勞狄斯借口保護哈姆萊特,立即打發他去英格蘭,想借英格蘭國王之手殺掉他。哈姆萊特識破了他的詭計,半路上逃了回來。波洛涅斯是哈姆萊特的情人奧菲莉婭的父親,奧菲莉婭受到情人哈姆萊特“變心”和父親被殺的雙重打擊后,精神恍惚,落水而死。奧菲莉婭的哥哥雷歐提斯對哈姆萊特極為怨恨,克勞狄斯趁機拉攏他,兩人合謀設計殺死哈姆萊特。本文是戲劇中的第三幕開始。整體感知永遠的哈姆萊特整體感知2.層次結構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寫心懷鬼胎、驚疑不定的國王與侍臣密謀要試探哈姆雷特是否是因為失戀而瘋狂。
第二部分:主要寫奧菲利亞被狡猾的國王和父親利用,前來試探哈姆雷特是真瘋還是假瘋。
第三部分:主要寫國王與波洛涅斯試探完哈姆雷特后的密謀。整體感知3.主要人物簡介國王——克勞狄斯,哈姆萊特的叔父。他殺死自己的哥哥(即哈姆萊特的父親),登上王位,并娶了自己的嫂子(即哈姆萊特的母親)。
哈姆萊特——丹麥王子,丹麥前任國王之子,現任國王的侄子。
波洛涅斯——大臣,哈姆萊特的戀人奧菲利婭的父親,后被哈姆萊特誤殺。
整體感知奧菲利婭——哈姆菜特的戀人。
羅森格蘭茲及吉爾登斯吞——哈姆菜特的兒時好友,后投靠新國王克勞狄斯。克勞狄斯派遣兩人送哈姆萊特去英國,在文書中叫英王處死哈姆萊特,結果被哈姆菜特識破,將自己的名字改換為他們兩人的名字,使他們兩人被英王處死。
整體感知1.“剛巧有一班戲子也要到這兒來”在情節的安排上采取了什么技巧?有什么作用?
此時,哈姆萊特正為父親的鬼魂所述的事情是否真實而疑惑,所以佯作瘋狂,意欲弄清真相。而這時進宮獻藝的戲班子突然到來,使他有機會安排“戲中戲”來弄清真相。這是巧合法。其作用有:①推動情節不斷發展。②加速矛盾的激化和解決。③使情節搖曳多姿、富于變化。
深入探究2.波洛涅斯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特點?
圓滑狡詐、愚蠢卻又自作聰明。
深入探究3.哈姆萊特為什么突然談到“貞潔”的話題?
因為奧菲利婭不善作假的言語和神態使敏感的哈姆萊特一下子看破了圈套,猜中了敵人必在簾后偷聽,并誤以為她是甘當傀儡的,成為刺探他的工具。最美的愛情不過是一場獨舞,所以哈姆萊特借瘋話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深入探究4.哈姆萊特為什么反復對他的心上人奧菲利婭說“出家去吧”?
哈姆菜特認為,如果奧菲利婭對愛情是忠貞的,那么她出家可以保住清白:如果她是偽裝的,那么她出家可以避免“生出一群罪人出來”。一方面,這是哈姆菜特裝瘋的表現;另一方面,哈姆菜特是在用這樣的方式告誡奧菲利婭,在這樣污濁的社會中很難保全自我。
深入探究5.“已經結過婚的,除了一個人以外,都可以讓他們活下去”中,“一個人”指誰?這句話表現了哈姆菜特怎樣的特點?
指克勞狄斯。這句話顯示出哈姆菜特的不夠老練、不善計謀和容易激動。也為后文的克勞狄斯馬上做出送他到英國去的決定埋下了伏筆。
深入探究6.奧菲利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1)奧菲利婭堅守歐洲封建道德,保守而軟弱。她以家庭、父兄為中心,不會主動追求本可以得到的幸福。奧菲利婭雖然愛慕哈姆萊特,但是在父親波洛涅斯和兄長雷歐提斯的懷疑和誹謗下,她遵從他們的意愿,不與哈姆菜特接近。深入探究(2)奧菲利婭所受到的宗法家庭的教育和管束決定了她的絕對馴服和無知。所以她對父親的安排是絕對服從的,不自覺地成為刺探哈姆菜特的工具。深入探究(3)莎士比亞寫奧菲利婭并不知道內情,還誤以為自己了解了哈姆菜特的病狀,為他悲嘆“天哪!救救他”,為他祈禱“天上的神明啊,讓他清醒過來吧”。這些不僅體現出奧菲利婭的痛惜,還讓人感受到她的無知與善良。
深入探究7.文中的哈姆萊特具有哪些性格特征?他的性格為什么這么復雜?
(1)善良憂郁的王子
愁容滿面沉默寡言
性格也有明朗的一面,詼諧幽默
憂郁厭世、軟弱遲疑、優柔寡斷
聰明機智,有勇有謀,敢愛敢恨
深入探究(2)兩大特征:憂郁猶豫
深入探究(3)快樂的王子“朝臣的眼睛、學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矚望的一朵嬌花;時流的明鏡、人倫的雅范、舉世注目的中心”。
——奧菲利亞
深入探究(4)憂郁的王子“人,不過是泥土捏成的生命!”
“人間,是長滿惡毒莠草的荒原。”
“世界,就是一座大監獄,而丹麥,又是其中最壞的一間。
——哈姆萊特
深入探究憂郁之久:從他穿著喪服登場,到古堡待父,到破相裝瘋,到戲中作戲,到后宮勸母,到海上窺奸,到墓場葬禮,到宮庭比武,一直到他最后毀滅,憂郁一直沒有離開過他。
深入探究憂郁之源:理想破滅憂郁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理想破滅時所引起的一種精神狀態。一系列傷天害理的事變突然發生,打破了他關于人生、世界、愛情、友誼、前途等一系列人文主義的幻想。縱目四望,奸王邪惡、群臣昏聵、朝廷腐敗、上層墮落,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理想破滅,使他承受不了這超負荷的壓力,陷入于精神危機,產生了憂郁。深入探究(5)猶豫的王子拙于行動:他是哲學家而不是實干家,他敏于思索而拙于行動,他在沒有切實可行、十拿九穩的辦法之前,只會冥思苦想,他從思考到行動需要一個比常人更為復雜的過程。
深入探究不知如何行動:他決心行動而又不知如何行動,他好不容易等到一個殺掉奸王的機會,克勞狄斯在祈禱,只需抽刀一擊,就能為父報仇,然而,靈魂進入天堂還是滾入地獄的無用考慮又使他錯過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深入探究猶豫的結果:等待時機,而時機不來,一旦到來,又坐失良機;
幻想行動,卻一拖再拖,空有報國之心,而無匡世之策,只落得個苦悶彷徨,憂郁猶豫。行動的猶豫,導致了他的毀滅。
深入探究猶豫的原因:社會原因——在復仇的過程中他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已不單是為父報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偉大目標前,哈姆萊特想要行動,但又不知如何行動,這就造成了他行動的拖延。(主觀)
深入探究歷史原因——惡勢力過于強大,而時代與人文主義的局限性又決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眾、反動群眾因此只能孤軍奮戰,最后終于被惡勢力吞沒。哈姆萊特的悲劇已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而是人文主義者和整個時代的悲劇。(客觀)
深入探究(6)哈姆雷特形象的意義①揭示了新舊交替時代尖銳的社會矛盾,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之間斗爭的殘酷性;
②宣揚了人文主義思想;
③起到了喚起民眾,奮起反抗封建勢力的作用。深入探究(7)名家觀點“一個美麗、純潔、高貴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沒有堅強的精力使他成為英雄,卻在一個重擔下毀滅……,每個責任對它都是神圣的,這個責任卻是太沉重……他是怎樣地徘徊、輾轉、恐懼、進退維谷,總是觸景生情,總是回憶過去,最后幾乎失卻他面前的目的。”——歌德
深入探究“從天性上說,哈姆萊特是一個強有力的人,他精力充沛,靈魂偉大,他在軟弱時也是偉大而強有力的,因為一個精神強大的人,即使跌倒,也比一個軟弱的人奮起的時候高明。”
——別林斯基
深入探究1.寫作特點
(1)在矛盾沖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本文在內外兩重的矛盾沖突中,在矛盾沖突的發展過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造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哈姆萊特與克勞狄斯的斗爭,構成劇中主人公所處的外部沖突;與此同時,他還進行著激烈的內心矛盾沖突。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推進,使情節更具吸引力,人物形象鮮明。鞏固提升
(2)嚴密的結構,緊湊的節奏。就戲劇結構而言,《哈姆萊特》組織嚴密,節奏緊湊。它從老國王鬼魂的顯靈引起哈姆萊特對父親的死因的懷疑開始寫起,主要寫哈姆萊特和現任國王、他的叔父克勞狄斯之間的斗爭,中間穿插了一些過去的故事,諸如老國王的死、丹麥和挪威的戰爭、哈姆萊特的英明表現等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標準維修服務合同示范文本
- 世紀佳緣 合同樣本
- 城鎮房屋拆遷方案范本
- 2025年的裝修施工合同樣本
- 推動團隊創新的策略計劃
- 書印刷供貨合同樣本
- 養鴨租地合同樣本
- 2025裝飾材料供應合同范本
- 出售二手房貸款合同標準文本
- UPS采購合同標準文本
- 蘇教版六年級下數學全冊教學設計教案(帶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全)5
- 2024年浙江省《輔警招聘考試必刷500題》考試題庫必背附答案
- DB32∕T 943-2006 道路聲屏障質量檢驗評定
- 2025年浙江溫州市工業投資集團所屬溫州快鹿集團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礦山勞務承包合同范本
- 小學生合理膳食知識課件
- 2024-2030年中國審計服務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模式分析報告
- 拍賣師資格考試題庫及答案(答案附后面)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3第三章 熱力學定律章末檢測試卷(三)
- 2024-2025年度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競賽規程-農機檢修(教師賽)
- 2024年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競賽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