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心理學2課件_第1頁
護理心理學2課件_第2頁
護理心理學2課件_第3頁
護理心理學2課件_第4頁
護理心理學2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健康心理健康心理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標準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在自身環境條件許可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狀態。其含義:①一般的安寧狀態,可以正常生活和參加生產勞動;②自我感覺良好;③個體對環境和社會各種因素的適應能力強;④從事各項工作的效率高。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標準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在自身環境條件2美國人本主義學家馬斯洛和密特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項標準:(1)、具有充分的安全感;(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當的評價;(3)、生活得目標切合實際;(4)、不脫離現實環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美國人本主義學家馬斯洛和密特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項標準:(1)3美國人本主義學家馬斯洛和密特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項標準:(6)、善于從經驗中學習;(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8)、能適度的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9)、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適度的發揮個性;(10)、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的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美國人本主義學家馬斯洛和密特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項標準:(6)4挫折應激與適應

一、挫折概念: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當中,遇到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干擾時,所產生的緊張狀態和情緒反應。包括三方面的涵義:①挫折情境;②挫折反應;③挫折認知;挫折應激與適應

5挫折產生的原因

(1)、外部因素: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2)、內部因素:個體自身能力與認知方面;挫折產生的原因

6影響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1)、生理條件(2)、過去經驗(3)、挫折頻率(4)、認知評價因素(5)、個性因素(6)、社會支持影響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7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1)正確認識:挫折具有普遍性和兩面性;(2)正確歸因;(3)調節抱負水平;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8心理防御機制概念:個體在應付心理壓力或挫折環境時,當本我欲望與現實環境發生矛盾而造成心理沖突時,個體會無意識的采用心理策略,它能讓心理壓力和挫折減輕,變成自己容易接受的東西,恢復心理平衡和穩定心理防御機制概念:個體在應付心理壓力或挫折環境時,當本我欲望9心理防御機制否認機制壓抑機制反向機制退行機制投射機制隔離機制轉移機制合理化機制幽默機制升華機制心理防御機制否認機制10二、應對

1、概念:應對是指個體對付難題,使自身適應或擺脫某種情景的過程,或者說人們用來控制應激事件(或對它們的反應)對策。二、應對

11二、應對2、應對的方式①、遠離②、再思③、尋求支持④、運用心理防御機制二、應對2、應對的方式12三、心理應激三、心理應激13護理心理學2課件14護理心理學2課件15三、心理應激1、應激1936年加拿大生理學家塞里(HansSelye)認為:應激是機體對緊張刺激的一種非特異性適應性反應,其作用在于調動機體潛能去應付緊張刺激。塞里把這一系列的反應稱為“一般適應綜合癥”。并把這一反應動態的描述為三個階段:三、心理應激1、應激161、應激的概念應激概念的來源:1936年加拿大生理學家:塞里Hans

Selye:TheDiscoveryofStress

(1907-1982)1、應激的概念應激概念的來源:1936年加拿大生理學家:塞里17應激反應的三個階段警覺期(alarmstage)抵抗期(resistancestage)衰竭期(exhaustionstage)應激反應的三個階段警覺期(alarmstage)18TheConceptofHomeostasisvs.AllostasisstressstresscopingstresscopingcopingnormalstressorappearsalarmphaseresistancephaseexhaustionphaseStressTheConceptofHomeostasisvs.19心理應激心理應激:是有機體在某種環境刺激下由于客觀要求和應付能力不平衡所產生的一種適應環境的緊張反應狀態。心理應激心理應激:是有機體在某種環境刺激下由于客觀要求和應付20心理應激概念

心理應激:是有機體在某種環境刺激下由于客觀要求和應付能力不平衡所產生的一種適應環境的緊張反應狀態

應激源中介機制(心理、生理)應激反應(心理、生理)心理應激概念

心理應激:是有機體在某種環境刺激下由于客212、應激源

概念:指所有能引起個體應激反應的各種內外刺激因素,又常被稱為生活事件。按應激源的內容可分為四類:(1)、軀體性應激源;(2)、心理性應激源(3)、社會性應激源;(4)、文化性應激源;2、應激源

概念:指所有能引起個體應激反應的各種內外22護理心理學2課件23護理心理學2課件243、應激反應一、應激的心理反應二、應激的行為反應三、應激的生理反應3、應激反應一、應激的心理反應25一、應激的心理反應1、認知反應:輕度應激有助于增強感知,活躍思維,有利于問題的解決;但若應激過強,產生不良認知或歪曲認知,會導致思維言語遲鈍混亂,注意分散,不利于問題解決。2、情緒反應:焦慮;恐懼;憤怒;抑郁;一、應激的心理反應26二、應激的行為反應1、知難而上;2、回避遠離;3、退縮依附;二、應激的行為反應27藍斑-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Stress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其它激素神經內分泌細胞體液APHSPCytokineenzyme三、應激的生理變化藍斑-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Stress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28第五章、心理護理技能一、心理護理概述概念:指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術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積極有效地影響護理對象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促進護理對象在自身條件下獲得最佳身心狀態的一種護理方法。第五章、心理護理技能一、心理護理概述29心理護理1、心理護理與心理治療的的聯系和區別2、心理護理與整體護理的關系3、心理護理程序一、評估病人心理問題二、確立心理護理診斷三、制定心理護理計劃4、實施步驟5、實施方法心理護理1、心理護理與心理治療的的聯系和區別301、心理護理與心理治療

的聯系和區別聯系:具有共同的研究對象---病人區別:心理治療針對神經癥,心境障礙等精神障礙病人的診治研究。心理護理針對精神健康人群的心理保健,強調對心身疾病,軀體疾病而無明顯精神障礙病人及健康人群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導與干預。1、心理護理與心理治療

的聯系和區別聯系:具有共同的研究對象312、心理護理與整體護理的關系1、整體護理明確了心理護理的心理護理的基本任務:發現、解決護理對象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健康問題,使護理對象處于最佳健康狀態。2、整體護理規范了心理護理的實施步驟3、整體護理提高了心理護理的質量標準4、整體護理促進了心理護理的深入發展2、心理護理與整體護理的關系1、整體護理明確了心理護理的心理322、心理護理與整體護理的關系1、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的核心成分2、心理護理豐富了整體護理的內涵3、心理護理促使整體護理不斷發展和完善2、心理護理與整體護理的關系1、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的核心成分33二、心理護理程序一、評估病人心理問題:1、分析確定病人心理問題的性質:焦慮,恐懼,抑郁。2、確定心理問題的程度:護士先要熟悉心理問題與精神障礙的界定標準,然后對心理問題的強度大小進行界定。3、分析確定導致病人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如:是來源于應對方式,對疾病的認知,人格特征還是外在因素。二、心理護理程序一、評估病人心理問題:34心理護理程序

二、確立心理護理診斷1、無效性否認2、調節障礙3、語言溝通障礙4、自我形象紊亂5、照顧者角色障礙6、預感性悲哀

7、精神困擾8、焦慮9、恐懼10、疼痛11、睡眠紊亂心理護理程序

二、確立心理護理診斷35心理護理程序三、制定心理護理計劃1、明確的目標2、個體性原則3、重點突出4、切實可行5、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心理護理程序三、制定心理護理計劃364、實施步驟1、運用語言及非言語溝通建立融洽、友好的互換關系。2、通過各種方法全方位收集護理對象心理狀態信息。3、運用心理測評量表,進行客觀量化的心理評定。4、確定護理對象的基本心態的性質,強度。5、分析導致消極心態的主要原因與影響因素。6、選擇適宜對策。4、實施步驟1、運用語言及非言語溝通建立融洽、友好的互換關系37三、心理護理方法1、心理支持療法2、音樂療法3、認知療法4、行為療法三、心理護理方法1、心理支持療法381、心理支持療法護士合理的運用它們與病人建立的良好的關系,給以病人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支持,幫助病人認識問題,改善心境,提高信心,從而促進心身康復。心理支持法主要包括:解釋和指導,鼓勵和安慰,保證和支持,教育和疏導,催進環境改善等。1、心理支持療法護士合理的運用它們與病人建立的良好的關系,給391、心理支持法的原理

人們在遭受挫折或接受環境所帶來的嚴重壓力和災難后,會產生緊張狀態,有時心里緊張特別嚴重,超出心理平衡調節系統調整的能力,繼而產生疾病,產生疾病后,病人一方面焦慮,擔心,害怕,一方面又希望疾病能很快治好。這時支持它們采取正確的態度對待疾病,克服悲觀,焦慮,恐懼,失望心理,從而使病人與護士密切配合,取得良好的療效,這就是心理支持療法的理論基礎。1、心理支持法的原理

人們在遭受挫折或接受環境所帶來的嚴重壓402、心理支持的原則

(1)、提供適當的支持(2)、調整對挫折的看法(3)、善于利用各種資源(4)、進行“適應”方法的指導2、心理支持的原則

(1)、提供適當的支持413、心理支持的類型

(1)、直接支持:①言語方式;②非言語方式(2)、間接心理支持①為病人營造適宜的環境;②幫助病人適應病室社會環境;③來自家庭社會關系的支持;3、心理支持的類型

(1)、直接支持:①言語方式;422、音樂療法(1)、確定音樂治療的形式:欣賞,演奏,和創作三種形式。欣賞:具有移情和頓悟的效果演奏:具有抒發效應創作:投射效應2、音樂療法432、音樂療法(2)、了解背景資料,確定音樂處方:對病人的性格,病患的性質,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個人愛好,作必要的了解。選擇適合病人背景和符合治療目的的音樂作品和歌曲。長期治療時應注意更換作品。2、音樂療法(2)、了解背景資料,確定音樂處方:對病人的性格442、音樂療法(3)、治療前指導告訴當事人音樂治療的效果,主要取決于欣賞著把注意力投入到作品中,把自己融入到作品意境中的程度,并不取決于欣賞著所具有的音樂素養的高低。因此任何文化程度和音樂修養的患者都不必有什么擔憂。(4)、地點的選擇:安靜,光線柔和,并有較好音樂播放設備的地方,患者可采取坐、臥、躺舒適的姿勢,輕輕地眼睛。2、音樂療法(3)、治療前指導452、音樂療法(5)、音量的控制:聲音應由小逐漸增強,音量恰到好處。(6)、治療時間:每次持續時間不宜過長,以20-40分鐘為宜,每天1-2次。2、音樂療法(5)、音量的控制:聲音應由小逐漸增強,音量恰到463、認知治療的理論與療法貝克的認知治療埃利斯的理性情緒療法3、認知治療的理論與療法貝克的認知治療47貝克的認知治療自動思維:自動思維是貝克認知理論的核心概念。它們是自發出現的,個體沒有經過努力和選擇的。自動思維可以分為正確的和錯誤的,正確的自動思維能夠幫助個體適應生活和處理周圍的事情,但是錯誤的思維,也稱認知歪曲,會給個體的生活適應帶來很大的不便,甚至造成個體精神上或者身體上的損害。認知理論家認為,如果人們受自己很少或沒有意識到得錯誤信念所影(即錯誤的自動思維影響),就容易引發心理障礙。貝克的認知治療自動思維:自動思維是貝克認知理論的核心概念。它48常見的不合理自動思維非此即彼:使不合格或打折扣精神過濾:度人之心以偏概全:“應該”“必須”陳述管狀視力預測未來:災難化:貼標簽:個人化:責備:不公平的比較如果…怎么辦?感情推理:不能駁斥:常見的不合理自動思維非此即彼:災難化:49認知治療過程

和患者發展出良好的治療關系;啟發患者需找自己錯誤的自動思維,并對其進行討論和評價;通過一定思維技術和手段改變原有的認知歪曲,形成正確的認知系統;認知治療過程

和患者發展出良好的治療關系;50一些治療技術垂直下降技術:成本效益分析辯護律師理解特殊意義考察價值系統歸謬法近因效應雙重標準去極化比較一些治療技術垂直下降技術:歸謬法51埃利斯的理性情緒療法埃利斯的ABC理論A(activatingevents):代表發生的與自己有關的事情。B(beliefs):代表個人對與自己有關的事情所持的信念,也就是對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consequences):代表個人對事件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這種反應可能是正性的、積極地,也可能是負性的消極的;可能是適度的,也可能是過度的。埃利斯的理性情緒療法埃利斯的ABC理論52埃利斯的ABC理論如:事件A:離婚結果C:沮喪

信念B:對于失敗、被拒絕、或失去配偶所持的不合理信念埃利斯的ABC理論如:事件A:離婚53非理性信念特點含義舉例絕對化以自己意愿出發,對某一事物存在必定發生或必定不會發生的絕對化信念,它通常與“必須”“應該”這類字眼連在一起“我必須獲得成功”“別人必須對我很好”概括化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維方式。一方面是對自身的不合理評價,另一方面是對他人的不合理評價。對自己:戀愛失敗,就代表我很無能,一無是處,毫無魅力;對別人:同事犯了一個小錯,就認為他很壞,十惡不赦。糟糕至極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將是非??膳拢浅T愀?,甚至是一場災難的想法。一個人被公司解雇了,就覺得世界末日到了,自己沒有前途,活不下去了。非理性信念特點含義舉例絕對化以自己意愿出發,對某一事物存在必54認知家庭作業首先寫出事件A和結果C,然后找出符合自己情況的不合理信念B。接著,填表者對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啊逐一進行分析、質疑、辯論即過程D,并找出能夠替代B的理性信念E。認知家庭作業首先寫出事件A和結果C,然后找出符合自己情況的55A誘發事件B信念D辯論C情緒和行為結果E新的效果A誘發事件B信念D辯論C情緒和行為結果E新的效果564、行為治療的理論和療法行為治療是基于實驗心理學成果,幫助病人消除或建立某些行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門技術。4、行為治療的理論和療法行為治療是基于實驗心理學成果,幫助病57行為治療的理論經典的條件反射的基本原理:行為是由前提刺激(節拍聲或肉末)引起的,他的強化在行為之前(分泌唾液之前出現肉末)。操作條件反射的基本原理:行為是由其后果(得到食物)決定的,雖然也有外部刺激(杠桿),但行為并不是由這個外部刺激引起的并且強化在行為之后(壓了杠桿才能獲得食物)行為治療的理論經典的條件反射的基本原理:行為是由前提刺激(節58行為治療的理論程序目的應用正性強化增加行為行為之后給予個體愉快刺激負性強化增加行為行為之后撤銷或減少厭惡刺激無強化減少行為行為之后沒有刺激正性懲罰減少行為行為之后給予個體厭惡刺激負性懲罰減少行為行為之后撤銷或減少個體愉快刺激行為治療的理論程序目的應用正性強化增加行為行為之后給予個體愉59行為治療的理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強調通過對他人行為的觀察和模仿來改變和建立自己的行為。行為治療的理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強調通過對他人行為的觀察60確定目標行為:1、鑒別出問題行為2、分析問題行為行為治療1、選擇方法技術2、實施治療技術療效評估1、有效的評估療效2、治療結束后隨訪護理心理學2課件61行為治療技術放松訓練系統脫敏療法行為治療技術放松訓練62第六章、臨床病人的心理護理1、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動2、不同心理狀態與心理護理3、不同情況下病人的心理護理4、常見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第六章、臨床病人的心理護理1、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動631、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動

一、抑郁二、焦慮三、懷疑四、孤獨感五、被動依賴六、否認七、同命相憐八、僥幸1、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動

一、抑郁642、不同心理狀態與心理護理一、恐懼與護理

恐懼(fear):是由某種危險因素所引起的消極情緒。臨床上常見的恐懼因素有:1.醫院的特殊場所和特殊氣氛2.臨床的處置和特殊檢查3.害怕手術對手術的恐懼4.消極暗示5.預后不良2、不同心理狀態與心理護理一、恐懼與護理65一、恐懼與護理1、首先應當具體分析病人恐懼的對象和原因2、在預計病人可能產生恐懼之前,主動把可能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和威脅作適當說明,并給予安全暗示和保證。3、當病人面臨恐懼情境時,對病人要和藹可親、沉著穩定,一舉一動都要給病人以安全的暗示和保證,通過指導病人學習身心放松、深呼吸以緩解其恐懼心理。一、恐懼與護理1、首先應當具體分析病人恐懼的對象和原因66二、焦慮與護理病人產生焦慮的原因主要有下述幾個方面:①人際關系緊張,環境陌生;②診斷不明確;③療效不明顯;④病人是家庭支柱,對老人孩子牽掛惦念;⑤經濟負擔重;⑥恐懼情緒的延續;⑦疼痛;⑧怕失去事業,怕失去生活能力,怕失去愛情等;二、焦慮與護理病人產生焦慮的原因主要有下述幾個方面:67二、焦慮與護理護理專家對于如何解除病人的焦慮情緒,提出了如下八條措施:1.靠護理工作者的機智敏銳的觀察,查明原因,進行疏導。2.在醫療保護制度允許的情況下,讓病人及時了解病情及檢查結果。3.解除病人的孤獨感,護士主動接近病人,進行有技巧的談話。4.保護病人的自尊心,使病人感受到受人重視、受人尊敬,有獨立人格。二、焦慮與護理護理專家對于如何解除病人的焦慮情緒,提出了如下68二、焦慮與護理5.使病人感到,得到了妥善的治療、護理,增強對醫院的信賴,增強恢復健康的信心。6.經常變換體位,做些輕微活動,使肌肉放松,消除緊張情緒。7.調動病人的積極性,了解周圍環境,了解對自己的治療和護理計劃。對于特殊檢查,事先交待明白,使病人有良好的心理準備。8.進行必要的消遣活動,如散步、娛樂等,以解除病人無聊乏味的孤寂心情。二、焦慮與護理5.使病人感到,得到了妥善的治療、護理,增強對69三、疼痛與護理疼痛是疾病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征象與癥狀,總是伴隨著消極的情緒。因此,對疼痛的心理護理十分重要。三、疼痛與護理70三、疼痛與護理1.掌握病人疼痛的情況2.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①、恰當地向病人解釋疼痛的機制,顯示出理解病人的痛苦,安慰病人。②、對行為反應過激的病人要進行耐心勸解,以防止影響其他病人。③、對強烈克制的病人,給以鼓勵,并允許他們呻吟。④、對疼痛強度突然改變,變得尖銳而嚴重的持續疼痛的病人,而應慎重對待,要懷疑是否有器質性改變。三、疼痛與護理1.掌握病人疼痛的情況71三、疼痛與護理3.通過心理治療緩解病人的疼痛1、首先,分散注意力可以有效地減輕病人疼痛的知覺??砂炎⒁饬杏陂喿x、看有趣的電視節目或與來訪者談話等活動上;2、其次,事先進行疼痛知識的教育,可以改變病人的疼痛反應。三、疼痛與護理3.通過心理治療緩解病人的疼痛72四、異常感受與護理1.主觀感覺異常

:是指人在患病之后,由于病體的反應,角色的變化和心理沖突,主觀感受和體驗與正常時有了差異。病后,就會把注意力轉向自身,甚至對自己的呼吸、心跳、胃腸蠕動的聲音都異常地敏感。缺乏經驗的醫務人員往往指責病人“事多”,實際上這是病人合乎規律的心理反應。對于病人出現的感覺異常,應寄于同情,從心理上給予支持和疏導,并輔以必要的治療。四、異常感受與護理1.主觀感覺異常

:是指人在患病之后,73四、異常感受與護理2.對客觀事物敏感:病人進入角色以后,活動范圍突然縮小,大都局限于比較寧靜、單調、狹小的環境里。這一變化,不僅可以引起主觀感覺異常,而且也易于對有限范圍的客觀事物異常敏感。他們不僅對病友的病情態度十分留意,尤其注意醫務人員的言談舉止。醫護人員應當理解病人的這種認知變化。病人活動范圍的縮小、認識范圍的狹窄,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渴望豐富的信息刺激。因此,病房不宜過分寂靜,要設法活躍病房生活,要使病人盡量與社會保持信息溝通。四、異常感受與護理2.對客觀事物敏感:病人進入角色以后74四、異常感受與護理3.認知評價主觀片面:病人進入角色之后,對疾病格外關注,時刻思考?;谀硞€人的既往經驗和醫學科學知識的水平,每個人對自己的疾病都有一個主觀評價。臨床上不遵守醫囑的現象大都是由于病人對疾病認知評價的主觀性造成的。因此,醫護人員應當了解病人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和態度,因勢利導,使之與科學的診斷、治療相一致。四、異常感受與護理3.認知評價主觀片面:病人進入角75五、需要與護理---病人的共同需要:

1、希望盡快明確診斷;2、希望得到較高水平和較好條件的治療;3、需要安全感;4、需要得到支持、安慰、尊重和熱情關懷等。五、需要與護理---病人的共同需要:

76五、需要與護理---住院病人的需要1、需要醫護人員的關心和重視;2、是需要盡快熟悉病友并被病友接納為新的集體的一個成員;3、是需要治療條件、生活條件好,適應新環境順利;4、是需要病房生活安靜、和諧、親切而又活躍;5、是需要來自家庭和社會的信息刺激和情感支持;6、是希望治病安全、順利、痛苦少等等。五、需要與護理---住院病人的需要1、需要醫護人員的關心和重77六、暗示與護理

病人因為對自身疾病異常關注,注意力總是集中在與自身疾病有關的現象上,所以暗示感受性更強。病人十分留神醫務人員的言談話語,而且總是向不好的的方面去聯想。因此,醫護人員必須十分重視暗示在心理護理中的重要作用,巧妙地對病人進行積極暗示,努力克服和避免給病人以消極暗示。六、暗示與護理

病人因為對自身疾病異常關注,注意力總是集中在78六、暗示與護理

在臨床上怎樣使病人受到積極暗示呢?1、要嚴肅認真;2、要服務態度好,對病人體貼入微;3、要莊重、大方、親切待人、有威信。六、暗示與護理

在臨床上怎樣使病人受到積極暗示呢?79六、暗示與護理

防止消極暗示1、防止醫護人員對病人的消極暗示。2、防止病人之間的相互消極暗示。

六、暗示與護理

防止消極暗示802、不同情況下病人的心理護理

一、疼痛病人的心理護理二、急危重癥病人的心理護理三、慢性病人的心理護理四、臨終病人的心理護理五、殘障病人的心理護理六、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2、不同情況下病人的心理護理一、疼痛病人的心理護理81案例1:病人,女性,61歲,平時性情急躁難以控制、固執、好爭辯、易緊張沖動、好勝心強,患冠心病10余年,一直靠服用藥物控制病情,2個月前,散步時突發胸骨后悶痛,有壓榨感,不放射,1天后夜里加重,有瀕死感,出汗,伴有牙齦痛,未用藥,癥狀約30分鐘后緩解。前日突發胸悶,氣喘、不能平臥、被診斷為“冠心病、陳舊性心肌梗死;高血壓Ⅲ期”急診收入CCU病房。入院后患者表情痛苦,面部表情緊張、疲倦、皺眉、嘆氣、除一直主訴難受外說話很少,總注意身上的監護裝置。思考問題:1、患者主要的健康問題是什么?2、應采用什么心理護理措施?案例1:病人,女性,61歲,平時性情急躁難以控制、固執、好爭82案例2:病人男性,52歲,膽囊結石10余年,經常有上腹部不適,但無嚴重發作,間斷服用消炎利膽藥物治療,每次就診醫生都建議病人行膽囊切除術,但終因害怕手術而一再拖延,近半年來上腹部疼痛反復出現,疼痛放射至肩背部,進食油膩食物后疼痛加重,持續時間延長,偶有發熱,10天前因癥狀再次加重而來醫院要求行腹腔鏡手術,B超示:膽囊:8.3×1.0cm。入院后經醫生分析,認為該病人可能存在膽囊結石壓迫膽總管形成膽囊膽管瘺,不適合腹腔鏡手術,并為該病人擬定了開腹手術探查,膽囊切除術的方案和擇期手術時間。思考問題:1、病人術前心理特點,和術中、術后可能的心理反應?2、分別采取哪些心理護理措施?案例2:83疼痛病人的心理護理

(一)、心理特點疼痛最常見的心理反應是焦慮和恐懼,一般來說,個體對疼痛的體驗和反應程度受以下幾方面影響:1、個人的經歷5、情緒2、過去的經驗6、個人的素質3、認知評價7、社會文化4、注意力疼痛病人的心理護理

(一)、心理特點84疼痛病人的心理護理

(二)、心理護理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2、減輕心理壓力;3、促進舒適4、分散注意力:參加活動;音樂療法;節律按摩;放松練習;誘導想象;5、心理暗示;6、社會支持;疼痛病人的心理護理

(二)、心理護理85二、急危重癥病人的心理護理(一)、心理特點1、初期焦慮:入院后1-2天。2、心理否認:約有50%病人第2天開始出現心理否認,第3-4天達到高峰,這種否認可以緩沖患者的過度緊張情緒,對暫時維持心理平衡具有積極作用。3、中期抑郁:約有30%的病人第5天開始出現悲觀,無望,抑郁情緒。4、離開醫院時的焦慮:當病情穩定后,患者對醫院產生一定的安全感和依賴感,出院時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擔心再次復發而表現出不安,煩惱和焦慮。二、急危重癥病人的心理護理(一)、心理特點86二、急危重癥病人的心理護理(二)、心理護理1、穩定病人情緒:以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嫻熟的工作技能贏得患者信任。2、做好家屬及親友工作:及時提供病人病情和治療方案的相關信息。3、尊重病人;4、有效地溝通:用恰當的語言進行解釋和精神安慰。5、增強責任心;二、急危重癥病人的心理護理(二)、心理護理87三、慢性病人的心理護理(一)、心理特點1、消極沮喪2、猜忌多疑3、情緒多變4、以自我為中心5、愧疚心理三、慢性病人的心理護理(一)、心理特點88三、慢性病人的心理護理(二)、心理護理1、保持樂觀情緒2、鼓勵病人進行自我護理: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合理用藥。3、改善社會功能4、提供心理支持三、慢性病人的心理護理(二)、心理護理89四、臨終病人的心理護理心理特點及心理護理1、否認期:耐心傾聽,給予關心和支持。不要輕易拆穿病人的防衛機制。2、憤怒期:理解病人憤怒來源于內心的恐懼和絕望,提供宣泄機會,進行安撫和疏導,注意保護自尊心。3、協議期:鼓勵傾訴,積極引導,緩解壓力,加強護理。四、臨終病人的心理護理心理特點及心理護理90四、臨終病人的心理護理心理特點及心理護理4、抑郁期:多給予支持和關心,加強安全保護,預防意外事件發生。5、接受期:尊重患者選擇,加強生活護理,讓其安詳,平靜的告別世界。四、臨終病人的心理護理心理特點及心理護理91五、殘障病人的心理護理五、殘障病人的心理護理(一)、心理特點(1)、否認(2)、心理危機(3)、自卑與抑郁(4)、依賴與退化(5)、憂慮與期盼五、殘障病人的心理護理五、殘障病人的心理護理92五、殘障病人的心理護理(二)、心理護理1、心理危機的處理:避免不良暗示;鎮定自若,增強安全感;制定康復計劃,增強信心。2、培養良好的自我意識:認識自我價值,對現實采取接納態度,培養樂觀精神。3、發揮身心的代償功能:積極進行功能鍛煉,發揮器官代償功能。4、鼓勵自我護理五、殘障病人的心理護理(二)、心理護理93五、殘障病人的心理護理(二)、心理護理5、保持良好認知:避免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6、正確運用心理調節方式:7、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8、提供康復治療的信息9、發揮社會支持作用五、殘障病人的心理護理(二)、心理護理94六、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一)、心理特點---術前(1)、懼怕疼痛(2)、害怕意外(3)、恐懼死亡(4)、損失感(5)、擔心手術后遺癥六、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一)、心理特點---術前95六、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二)、心理護理—術前(1)、術前交流,告知手術必要性及重要性,列舉成功案例,給予積極暗示,使病人產生安全感。(2)、介紹手術步驟,麻醉知識,增加患者信心。(3)、對于復雜危險手術,請專家制定手術方案,使患者獲得最大安全感。六、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二)、心理護理—術前96六、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二)、心理護理—術前(4)、對患者形象及正常生活造成影響的手術,應提前與患者解釋其利害關系,讓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可平靜的面對手術后的一切改變。(5)、社會支持:安排家屬,領導,朋友,同事的探視,給予鼓勵和安慰,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6)、幫助患者減輕緊張,焦慮情緒:如:放松療法。六、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二)、心理護理—術前97六、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一)、心理特點----術中和術后2、術中:恐懼,緊張,孤獨3、術后(1)、急于了解手術效果(2)、手術后因疼痛產生的焦慮心理(3)、擔心傷口愈合及后遺癥(4)、依賴心理增強,行為退化六、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一)、心理特點----術中和術后98六、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二)、心理護理----術中(1)、意識清楚患者,了解其情緒變化,及時回答問題,給予心理安慰。(2)、保持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秩序。(3)、注意器械聲響,污染輔料不要讓患者看見。(4)、盡量避免嬉笑談話六、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二)、心理護理----術中99六、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二)、心理護理----術后(1)、及時告知手術效果(2)、幫助患者緩解疼痛(3)、幫助病人克服抑郁反應(4)、鼓勵病人積極對待人生六、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二)、心理護理----術后100第三節常見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1、概念: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軀體器質性疾病和軀體功能性障礙。第三節常見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1、概念: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101案例3:病人,男,53歲,部門負責人,近日因在工作中與他人意見分歧而情緒激動,突發心絞痛急診入院,體檢T36.5℃,P88次/分,BP132/84mmHg,身高170cm,體重78kg,心電圖顯示V1-V4導聯,ST段抬高0.3mv并T波高尖,Ⅱ、Ⅲ、aVF導聯T波倒置,臨床診斷“冠心病”。病人有吸煙史20余年,2年前因心絞痛住院治療2次,家人及同事一致反映患者平時做事認真,爭強好勝,標準苛刻,追求完美,性情急躁,主觀固執,與人相處不夠隨和,經常發生爭執,入院后,經治療胸痛感覺明顯緩解,但情緒煩躁,對接受檢查和治療缺乏耐心,并急切盼望能早日出院工作。思考問題:1、導致該病人發生“冠心病”的心理社會相關因素有哪些?2、如何進行心理護理?案例3:102心身疾病種類循環系統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心因性心律失常等消化系統胃,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癥,食管,賁門或幽門痙攣,神經性厭食,神經性嘔吐等呼吸系統支氣管哮喘,過度換氣綜合癥,喉頭痙攣神經系統肌緊張性頭痛,偏頭痛,抽搐,痙攣性斜頸,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腦卒中內分泌系統肥胖癥,糖尿病,低血糖,甲亢等外科術后疼痛綜合癥,腸粘連綜合癥心身疾病種類循環系統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心因性心律失常等103心身疾病發病原因(1)、心理動力學理論:潛意識的心理沖突通過自主神經系統功能改變導致器官病變。(2)、心理生物學理論:有哪些心理社會因素,通過何種生物學機制作用于何種狀態的個體,導致何種疾病的發生。(3)、行為學習理論:某些社會環境刺激引發個體習得性心理和生理反應,從而演變成癥狀和疾病。心身疾病發病原因104心身疾病的診斷(1)、診斷原則:①具有明顯的軀體癥狀和體征。有明確的器質性病理改變,或具有已知的病理生理變化;②發病的原因以心理社會因素為主,并且這些因素與心身疾病的發生有時間上的相關性;③疾病癥狀與應激情緒的心理反應有相似性,但表現強烈而持久④排除神經癥和精神病心身疾病的診斷(1)、診斷原則:105心身疾病的診斷(2)、心身疾病診斷程序1、病史采集2、體格檢查3、心理檢查心身疾病的診斷(2)、心身疾病診斷程序106心身疾病的治療原則(1)、心身同治:治療軀體疾病的同時輔以心理治療(2)、心理干預:①消除心理社會刺激因素②消除心理學病因(行為特征及認知模式)③消除生物學癥狀(如:采取放松訓練治療高血壓)心身疾病的治療原則107臨床常見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一、幾種常見的行為類型A型行為特征——心血管病的易感行為特征1、常有較高但不切實際的抱負,有力求達到目標的強烈愿望。2、常有時間緊迫感,生活節奏快,整天忙碌不停。3、爭強好勝,熱衷于競爭,并渴望在競爭中取勝。4、對挑逗性刺激很敏感,常有過分敵意心理。5、情緒急躁,易激動臨床常見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一、幾種常見的行為類型108臨床常見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一、幾種常見的行為類型B型行為特征容1、易相處,抱負較少,2、安靜,松弛,不爭強好勝,3、順從,沉默,4、說話聲音低節奏慢等臨床常見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一、幾種常見的行為類型109臨床常見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一、幾種常見的行為類型C型行為特征——癌癥易感性行為特征1、過分合作,過分容忍別人的行為,回避沖突。2、沒有主見,不確定性多。3、過分耐心。4、不表達負性情緒(特別是憤怒),屈從于外界的權威。5、有很高的社會期望和焦慮。臨床常見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一、幾種常見的行為類型110心身疾病---人格/行為特點與疾病

病名人格特點冠心病急躁、沖動、忙碌、時間緊迫感、具攻擊性高血壓經常壓抑憤怒和不滿、有雄心、辦事認真

哮喘依賴性強、不成熟、內向被動、情緒不穩定

潰瘍被動、順從、情緒不穩、過分關注自己

偏頭痛具攻擊性、固執、任性、不滿拘泥細節

癌癥習慣于自我克制、情緒壓抑、過分合作糖尿病情緒不穩、緊張、焦慮、抑郁

心身疾病---人格/行為特點與疾病

病名人格特點冠心病急躁、1111、常見的心身疾病---冠心病(1)、發病原因1、社會環境因素: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如:美國,芬蘭冠心病發病率最高,其次為日本,最低為尼日利亞。中等社會階層發病率高;挫折、應激生活事件多者,發病率高。2、人格特征——A型行為特征3、生活習慣:吸煙,肥胖,缺乏運動1、常見的心身疾病---冠心病(1)、發病原因112(2)、心理特點1、心肌梗死急性期:恐懼及焦慮(1)對疾病認識不清引起的高度精神緊張(2)對并發癥的擔心(3)突發死亡的恐懼2、心肌梗死康復期:焦慮及抑郁(1)長期服藥,不能根治失去信心(2)沉重的經濟負擔(3)擔心加重家人負擔(4)飲食行為受限,影響生活質量1、常見的心身疾病---冠心病(2)、心理特點1、常見的心身疾病---冠心病1131、常見的心身疾病---冠心?。?)、冠心病治療1、消除應激因素。2、應用認知行為療法矯正A型行為。3、危險行為矯正。4、克服依賴性:運用正負強化法,增加患者運動量。5、婚姻和性生活的指導:對配偶進行教育,避免對病人過分保護,助長患者依賴性和無用感,影響患者康復。1、常見的心身疾病---冠心?。?)、冠心病治療1142、常見的心身疾病——高血壓(1)、發病原因1、社會環境應激因素2、不良行為因素2、人格特征—A型行為3、生物遺傳因素2、常見的心身疾病——高血壓(1)、發病原因1152、常見的心身疾病——高血壓2、心理特點恐懼焦慮抑郁急躁滿不在乎2、常見的心身疾病——高血壓2、心理特點1162、常見的心身疾病——高血壓(3)、心理護理1、加強宣教2、穩定情緒3、社會支持4、心理行為指導5、松弛訓練:音樂療法,放松訓練2、常見的心身疾病——高血壓(3)、心理護理1173、常見的心身疾病---糖尿病(1)、發病原因1、心理社會因素2、個性特征:被動,依賴,不成熟,缺乏安全感,優柔寡斷。3、應激性生活事件3、常見的心身疾病---糖尿?。?)、發病原因1183、常見的心身疾病---糖尿病(2)、心理特點1、無能為力2、失望無助3、悲觀抑郁4、生活滿意度降低5、個性改變3、常見的心身疾病---糖尿?。?)、心理特點1193、常見的心身疾病---糖尿病(3)、心理護理1、調整認知: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樹立信心,加強對飲食、運動、科學用藥的重視程度。2、穩定情緒:制定合理膳食運動計劃,正視病情,正確對生活,參加體育運動,轉移注意力。3、心理支持:鼓勵負性情緒宣泄。3、常見的心身疾病---糖尿病(3)、心理護理1204、常見的心身疾病---消化性潰瘍(1)、發病原因1、個性與行為特征:競爭性過強和過分克制的個性特征,表現為不好交往,行為因循守舊,被動,順從,依賴性強,缺乏創造性,情緒不穩定,過分自我關注。4、常見的心身疾病---消化性潰瘍(1)、發病原因1214、常見的心身疾病---消化性潰瘍(1)、發病原因2、生活事件因素:約有84%的患者發病前一周有不良生活事件刺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嚴重精神創傷:無思想準備之下,遇到的重大生活事件。(2)、持久不良的情緒反應:家庭不和,人際關系緊張,事業不如意。(3)、長期緊張刺激:不良工作環境,缺乏休息。4、常見的心身疾病---消化性潰瘍(1)、發病原因1224、常見的心身疾病---消化性潰瘍(2)、心理特點1、爭強好勝,不能松弛2、獨立與依賴之間的沖突3、情緒易波動但又慣于克制4、過分關注自己,不好交往4、常見的心身疾病---消化性潰瘍(2)、心理特點1234、常見的心身疾病---消化性潰瘍(3)、心理護理1、心理疏導:緩解不良情緒,心理支持療法2、調整自我:確立正確的自我觀念,不苛求自己,學會悅納自己,學會表達自己感受,不過分壓抑自己;在人際關系方面,不過分以自我為中心,也不必過分迎合別人,委曲求全。認知療法。3、行為指導4、常見的心身疾病---消化性潰瘍(3)、心理護理1245、常見的心身疾病---惡性腫瘤(1)、發病原因1、個性特征---C型行為2、應激性生活事件3、應對方式:不愿表達個人情感,情緒壓抑。5、常見的心身疾病---惡性腫瘤(1)、發病原因1255、常見的心身疾病---惡性腫瘤(2)、心理特點1、疑癌階段:焦慮伴隨僥幸心理。易受暗示,特別敏感。2、確診階段:恐懼伴隨反抗心理。悲觀失望,拒絕治療。3、治療階段:絕望與平靜心態交替出現。5、常見的心身疾病---惡性腫瘤(2)、心理特點1265、常見的心身疾病---惡性腫瘤(3)、心理護理1、心理干預:幫助患者在不同階段調整對癌癥的認識,保護其期望值。及時表達和發泄自己的負性情感。2、應對指導:幫助患者通過學習別人成功解決問題的一些應對策略,建立起自己,積極樂觀、勇于面對和接受的應對方式。5、常見的心身疾病---惡性腫瘤(3)、心理護理1275、常見的心身疾病---惡性腫瘤(3)、心理護理3、情緒管理:積極開展有意義和有快樂感的活動,培養患者樂觀開朗性格。放松訓練消除焦慮抑郁情緒。4、社會支持:與周圍人保持密切關系。5、常見的心身疾病---惡性腫瘤(3)、心理護理1286、常見的心身疾病---支氣管哮喘5%-10%的人在兒童的某一階段曾發生過支氣管哮喘。兒童中,男:女=2:1。(1)、發病原因:1、感染和變態反應2、生活事件和心理應激3、人格特征:幼稚敏感,過分依賴,希望受人照顧。6、常見的心身疾病---支氣管哮喘5%-101296、常見的心身疾病---支氣管哮喘(2)、心理特點1、焦慮自卑2、依賴心理3、緊張恐懼6、常見的心身疾病---支氣管哮喘(2)、心理特點1306、常見的心身疾病---支氣管哮喘(3)、心理護理1、提供治療支持2、改善家庭模式:鼓勵指導患兒培養獨立的社會生活能力,不可過分溺愛,多參加體育活動。3、培養良好個性:認知行為治療,培養患兒樂觀自信,積極向上。4、消除消極情緒6、常見的心身疾病---支氣管哮喘(3)、心理護理131案例1:答案1、主要心理問題:①恐懼②焦慮③典型的A型性格2、心理護理措施①心理支持法:解釋,支持,保證,接受病人的負向情緒,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向病人保證會給予積極護理和關照。②放松療法:以解除緊張焦慮情緒,促進安靜休息③行為矯正:病情好轉后,幫助病人對自己的A型性格重新認識和自我矯正。

132案例2:答案1、心理特點:①術前:焦慮,恐懼②術中:敏感、恐懼、緊張、孤獨③術后:焦慮,依賴2、心理護理①術前:交流,提供信息,放松指導②術中:詢問,安慰,震驚,從容,減少刺激,避免閑談嬉笑。③術后:反饋信息,緩解疼痛,消除抑郁,支持鼓勵。

133第七章、護士職業心理素質及其培養問題:護士角色的內涵是什么?護士應具備的職業心理素質有哪些?護士角色適應不良的表現是什么?護士心理素質的培養方法和途徑有哪些?第七章、護士職業心理素質及其培養問題:134案例3:答案1、心理社會相關因素①工作壓力較大②A型行為特征③吸煙,肥胖2、心理護理①心理支持②A型行為矯正③危險行為矯正④克服依賴性案例3:答案1351、定義:指從事護士職業的人們,共同具備并能夠形成相似的角色適應性行為的心理特征的總和。1、定義:指從事護士職業的人們,共同具備并能夠形成相似的角色136護士工作中常見的心理問題①從眾心理②惰性心理③滿足心理④厭煩心理⑤自卑心理⑥攀比心理:⑦提防心理護士工作中常見的心理問題①從眾心理137護士角色護士角色:指社會所期望的適用于護士的行為模式。包含三層含義,一是護士的行為;二是護士的身份和地位;三是社會對護士的期望。護士角色護士角色:指社會所期望的適用于護士的行為模式。包含三138護士角色---護士扮演的角色種類①護理與協作者②計劃與管理者③咨詢與教育者④學習與研究者護士角色---護士扮演的角色種類①護理與協作者139護士角色適應不良的表現①角色含混②角色偏見與價值的沖突③自我角色沖突④角色倦怠護士角色適應不良的表現①角色含混140護士應具備的職業心理素質1、正確的角色認知2、忠于職守與愛心3、責任感與同情心4、完備的心理能力5、情緒調節與自控6、自我和環境適應7、適宜的性格敏銳的觀察力;準確的記憶力;思維的獨立性;優良的注意力;出色的溝通能力;熟練地操作能力;護士應具備的職業心理素質1、正確的角色認知141護士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方法和途徑(一)、AMH自我暗示法A:attitude態度;M:method方法;H:habit習慣將熱愛職業這一態度,通過一種方法,進入自己的潛意識層面,形成自己的堅定信念,從而形成一種好的行為習慣。法國艾米爾·庫艾的暗示理論認為:任何想法,經過重復強化,都能改變你的思維流程。護士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方法和途徑(一)、AMH自我暗示法142護士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方法和途徑(二)、“約·哈里窗”----認識自我法請5~10個了解你的朋友列出你的優點和缺點。自己列出優缺點。與別人的評價進行比較,將四格表填滿。發揚優點,改正缺點。1、開放區:自知與他知2、盲目區:他知3:隱蔽區:自知4、未知區:自、他都不知護士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方法和途徑(二)、“約·哈里窗”---143(三)、培養溝通能力的方法和途徑1、眼神交流:(1)、間隔注視:每隔5秒打斷一下眼神交流。(2)、三角移動:當你傾聽時,看著對方一只眼睛,5秒后移向另一只眼睛,再隔5秒,移向嘴。保持三角形路線移動。同時附加點頭,適當的說:是的,對,恩,等。(3)、無聲勝有聲:眼神用的好,不說話也可以制服病人。(三)、培養溝通能力的方法和途徑1、眼神交流:144(三)、培養溝通能力的方法和途徑2、換位思考:(1)、諒解(2)、將心比心(3)、靈活運用交往法則:黃金法則:你希望病人怎樣對你,你就怎樣對待病人。白金法則:病人希望你怎樣對待他們,你就怎樣對待他們。(三)、培養溝通能力的方法和途徑2、換位思考:145(三)、培養溝通能力的方法和途徑3、正確使用語言:(1)、安慰性語言;(2)、鼓勵性語言;“您這種病,比您重的多的都治好了,你一定要有信心”(3)、勸慰性語言;(4、)暗示性語言;“您的氣色越來越好,病情看來好轉了很多”(5)、指令性語言;(三)、培養溝通能力的方法和途徑3、正確使用語言:146祝大家:工作順利!身體健康!謝謝大家!祝大家:147健康心理健康心理148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標準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在自身環境條件許可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狀態。其含義:①一般的安寧狀態,可以正常生活和參加生產勞動;②自我感覺良好;③個體對環境和社會各種因素的適應能力強;④從事各項工作的效率高。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標準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在自身環境條件149美國人本主義學家馬斯洛和密特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項標準:(1)、具有充分的安全感;(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當的評價;(3)、生活得目標切合實際;(4)、不脫離現實環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美國人本主義學家馬斯洛和密特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項標準:(1)150美國人本主義學家馬斯洛和密特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項標準:(6)、善于從經驗中學習;(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8)、能適度的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9)、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適度的發揮個性;(10)、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的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美國人本主義學家馬斯洛和密特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項標準:(6)151挫折應激與適應

一、挫折概念: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當中,遇到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干擾時,所產生的緊張狀態和情緒反應。包括三方面的涵義:①挫折情境;②挫折反應;③挫折認知;挫折應激與適應

152挫折產生的原因

(1)、外部因素: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2)、內部因素:個體自身能力與認知方面;挫折產生的原因

153影響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1)、生理條件(2)、過去經驗(3)、挫折頻率(4)、認知評價因素(5)、個性因素(6)、社會支持影響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154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1)正確認識:挫折具有普遍性和兩面性;(2)正確歸因;(3)調節抱負水平;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155心理防御機制概念:個體在應付心理壓力或挫折環境時,當本我欲望與現實環境發生矛盾而造成心理沖突時,個體會無意識的采用心理策略,它能讓心理壓力和挫折減輕,變成自己容易接受的東西,恢復心理平衡和穩定心理防御機制概念:個體在應付心理壓力或挫折環境時,當本我欲望156心理防御機制否認機制壓抑機制反向機制退行機制投射機制隔離機制轉移機制合理化機制幽默機制升華機制心理防御機制否認機制157二、應對

1、概念:應對是指個體對付難題,使自身適應或擺脫某種情景的過程,或者說人們用來控制應激事件(或對它們的反應)對策。二、應對

158二、應對2、應對的方式①、遠離②、再思③、尋求支持④、運用心理防御機制二、應對2、應對的方式159三、心理應激三、心理應激160護理心理學2課件161護理心理學2課件162三、心理應激1、應激1936年加拿大生理學家塞里(HansSelye)認為:應激是機體對緊張刺激的一種非特異性適應性反應,其作用在于調動機體潛能去應付緊張刺激。塞里把這一系列的反應稱為“一般適應綜合癥”。并把這一反應動態的描述為三個階段:三、心理應激1、應激1631、應激的概念應激概念的來源:1936年加拿大生理學家:塞里Hans

Selye:TheDiscoveryofStress

(1907-1982)1、應激的概念應激概念的來源:1936年加拿大生理學家:塞里164應激反應的三個階段警覺期(alarmstage)抵抗期(resistancestage)衰竭期(exhaustionstage)應激反應的三個階段警覺期(alarmstage)165TheConceptofHomeostasisvs.AllostasisstressstresscopingstresscopingcopingnormalstressorappearsalarmphaseresistancephaseexhaustionphaseStressTheConceptofHomeostasisvs.166心理應激心理應激:是有機體在某種環境刺激下由于客觀要求和應付能力不平衡所產生的一種適應環境的緊張反應狀態。心理應激心理應激:是有機體在某種環境刺激下由于客觀要求和應付167心理應激概念

心理應激:是有機體在某種環境刺激下由于客觀要求和應付能力不平衡所產生的一種適應環境的緊張反應狀態

應激源中介機制(心理、生理)應激反應(心理、生理)心理應激概念

心理應激:是有機體在某種環境刺激下由于客1682、應激源

概念:指所有能引起個體應激反應的各種內外刺激因素,又常被稱為生活事件。按應激源的內容可分為四類:(1)、軀體性應激源;(2)、心理性應激源(3)、社會性應激源;(4)、文化性應激源;2、應激源

概念:指所有能引起個體應激反應的各種內外169護理心理學2課件170護理心理學2課件1713、應激反應一、應激的心理反應二、應激的行為反應三、應激的生理反應3、應激反應一、應激的心理反應172一、應激的心理反應1、認知反應:輕度應激有助于增強感知,活躍思維,有利于問題的解決;但若應激過強,產生不良認知或歪曲認知,會導致思維言語遲鈍混亂,注意分散,不利于問題解決。2、情緒反應:焦慮;恐懼;憤怒;抑郁;一、應激的心理反應173二、應激的行為反應1、知難而上;2、回避遠離;3、退縮依附;二、應激的行為反應174藍斑-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Stress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其它激素神經內分泌細胞體液APHSPCytokineenzyme三、應激的生理變化藍斑-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Stress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175第五章、心理護理技能一、心理護理概述概念:指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術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積極有效地影響護理對象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促進護理對象在自身條件下獲得最佳身心狀態的一種護理方法。第五章、心理護理技能一、心理護理概述176心理護理1、心理護理與心理治療的的聯系和區別2、心理護理與整體護理的關系3、心理護理程序一、評估病人心理問題二、確立心理護理診斷三、制定心理護理計劃4、實施步驟5、實施方法心理護理1、心理護理與心理治療的的聯系和區別1771、心理護理與心理治療

的聯系和區別聯系:具有共同的研究對象---病人區別:心理治療針對神經癥,心境障礙等精神障礙病人的診治研究。心理護理針對精神健康人群的心理保健,強調對心身疾病,軀體疾病而無明顯精神障礙病人及健康人群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導與干預。1、心理護理與心理治療

的聯系和區別聯系:具有共同的研究對象1782、心理護理與整體護理的關系1、整體護理明確了心理護理的心理護理的基本任務:發現、解決護理對象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健康問題,使護理對象處于最佳健康狀態。2、整體護理規范了心理護理的實施步驟3、整體護理提高了心理護理的質量標準4、整體護理促進了心理護理的深入發展2、心理護理與整體護理的關系1、整體護理明確了心理護理的心理1792、心理護理與整體護理的關系1、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的核心成分2、心理護理豐富了整體護理的內涵3、心理護理促使整體護理不斷發展和完善2、心理護理與整體護理的關系1、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的核心成分180二、心理護理程序一、評估病人心理問題:1、分析確定病人心理問題的性質:焦慮,恐懼,抑郁。2、確定心理問題的程度:護士先要熟悉心理問題與精神障礙的界定標準,然后對心理問題的強度大小進行界定。3、分析確定導致病人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如:是來源于應對方式,對疾病的認知,人格特征還是外在因素。二、心理護理程序一、評估病人心理問題:181心理護理程序

二、確立心理護理診斷1、無效性否認2、調節障礙3、語言溝通障礙4、自我形象紊亂5、照顧者角色障礙6、預感性悲哀

7、精神困擾8、焦慮9、恐懼10、疼痛11、睡眠紊亂心理護理程序

二、確立心理護理診斷182心理護理程序三、制定心理護理計劃1、明確的目標2、個體性原則3、重點突出4、切實可行5、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心理護理程序三、制定心理護理計劃1834、實施步驟1、運用語言及非言語溝通建立融洽、友好的互換關系。2、通過各種方法全方位收集護理對象心理狀態信息。3、運用心理測評量表,進行客觀量化的心理評定。4、確定護理對象的基本心態的性質,強度。5、分析導致消極心態的主要原因與影響因素。6、選擇適宜對策。4、實施步驟1、運用語言及非言語溝通建立融洽、友好的互換關系184三、心理護理方法1、心理支持療法2、音樂療法3、認知療法4、行為療法三、心理護理方法1、心理支持療法1851、心理支持療法護士合理的運用它們與病人建立的良好的關系,給以病人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支持,幫助病人認識問題,改善心境,提高信心,從而促進心身康復。心理支持法主要包括:解釋和指導,鼓勵和安慰,保證和支持,教育和疏導,催進環境改善等。1、心理支持療法護士合理的運用它們與病人建立的良好的關系,給1861、心理支持法的原理

人們在遭受挫折或接受環境所帶來的嚴重壓力和災難后,會產生緊張狀態,有時心里緊張特別嚴重,超出心理平衡調節系統調整的能力,繼而產生疾病,產生疾病后,病人一方面焦慮,擔心,害怕,一方面又希望疾病能很快治好。這時支持它們采取正確的態度對待疾病,克服悲觀,焦慮,恐懼,失望心理,從而使病人與護士密切配合,取得良好的療效,這就是心理支持療法的理論基礎。1、心理支持法的原理

人們在遭受挫折或接受環境所帶來的嚴重壓1872、心理支持的原則

(1)、提供適當的支持(2)、調整對挫折的看法(3)、善于利用各種資源(4)、進行“適應”方法的指導2、心理支持的原則

(1)、提供適當的支持1883、心理支持的類型

(1)、直接支持:①言語方式;②非言語方式(2)、間接心理支持①為病人營造適宜的環境;②幫助病人適應病室社會環境;③來自家庭社會關系的支持;3、心理支持的類型

(1)、直接支持:①言語方式;1892、音樂療法(1)、確定音樂治療的形式:欣賞,演奏,和創作三種形式。欣賞:具有移情和頓悟的效果演奏:具有抒發效應創作:投射效應2、音樂療法1902、音樂療法(2)、了解背景資料,確定音樂處方:對病人的性格,病患的性質,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個人愛好,作必要的了解。選擇適合病人背景和符合治療目的的音樂作品和歌曲。長期治療時應注意更換作品。2、音樂療法(2)、了解背景資料,確定音樂處方:對病人的性格1912、音樂療法(3)、治療前指導告訴當事人音樂治療的效果,主要取決于欣賞著把注意力投入到作品中,把自己融入到作品意境中的程度,并不取決于欣賞著所具有的音樂素養的高低。因此任何文化程度和音樂修養的患者都不必有什么擔憂。(4)、地點的選擇:安靜,光線柔和,并有較好音樂播放設備的地方,患者可采取坐、臥、躺舒適的姿勢,輕輕地眼睛。2、音樂療法(3)、治療前指導1922、音樂療法(5)、音量的控制:聲音應由小逐漸增強,音量恰到好處。(6)、治療時間:每次持續時間不宜過長,以20-40分鐘為宜,每天1-2次。2、音樂療法(5)、音量的控制:聲音應由小逐漸增強,音量恰到1933、認知治療的理論與療法貝克的認知治療埃利斯的理性情緒療法3、認知治療的理論與療法貝克的認知治療194貝克的認知治療自動思維:自動思維是貝克認知理論的核心概念。它們是自發出現的,個體沒有經過努力和選擇的。自動思維可以分為正確的和錯誤的,正確的自動思維能夠幫助個體適應生活和處理周圍的事情,但是錯誤的思維,也稱認知歪曲,會給個體的生活適應帶來很大的不便,甚至造成個體精神上或者身體上的損害。認知理論家認為,如果人們受自己很少或沒有意識到得錯誤信念所影(即錯誤的自動思維影響),就容易引發心理障礙。貝克的認知治療自動思維:自動思維是貝克認知理論的核心概念。它195常見的不合理自動思維非此即彼:使不合格或打折扣精神過濾:度人之心以偏概全:“應該”“必須”陳述管狀視力預測未來:災難化:貼標簽:個人化:責備:不公平的比較如果…怎么辦?感情推理:不能駁斥:常見的不合理自動思維非此即彼:災難化:196認知治療過程

和患者發展出良好的治療關系;啟發患者需找自己錯誤的自動思維,并對其進行討論和評價;通過一定思維技術和手段改變原有的認知歪曲,形成正確的認知系統;認知治療過程

和患者發展出良好的治療關系;197一些治療技術垂直下降技術:成本效益分析辯護律師理解特殊意義考察價值系統歸謬法近因效應雙重標準去極化比較一些治療技術垂直下降技術:歸謬法198埃利斯的理性情緒療法埃利斯的ABC理論A(activatingevents):代表發生的與自己有關的事情。B(beliefs):代表個人對與自己有關的事情所持的信念,也就是對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consequences):代表個人對事件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這種反應可能是正性的、積極地,也可能是負性的消極的;可能是適度的,也可能是過度的。埃利斯的理性情緒療法埃利斯的ABC理論199埃利斯的ABC理論如:事件A:離婚結果C:沮喪

信念B:對于失敗、被拒絕、或失去配偶所持的不合理信念埃利斯的ABC理論如:事件A:離婚200非理性信念特點含義舉例絕對化以自己意愿出發,對某一事物存在必定發生或必定不會發生的絕對化信念,它通常與“必須”“應該”這類字眼連在一起“我必須獲得成功”“別人必須對我很好”概括化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維方式。一方面是對自身的不合理評價,另一方面是對他人的不合理評價。對自己:戀愛失敗,就代表我很無能,一無是處,毫無魅力;對別人:同事犯了一個小錯,就認為他很壞,十惡不赦。糟糕至極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將是非??膳拢浅T愀猓踔潦且粓鰹碾y的想法。一個人被公司解雇了,就覺得世界末日到了,自己沒有前途,活不下去了。非理性信念特點含義舉例絕對化以自己意愿出發,對某一事物存在必201認知家庭作業首先寫出事件A和結果C,然后找出符合自己情況的不合理信念B。接著,填表者對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啊逐一進行分析、質疑、辯論即過程D,并找出能夠替代B的理性信念E。認知家庭作業首先寫出事件A和結果C,然后找出符合自己情況的202A誘發事件B信念D辯論C情緒和行為結果E新的效果A誘發事件B信念D辯論C情緒和行為結果E新的效果2034、行為治療的理論和療法行為治療是基于實驗心理學成果,幫助病人消除或建立某些行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門技術。4、行為治療的理論和療法行為治療是基于實驗心理學成果,幫助病204行為治療的理論經典的條件反射的基本原理:行為是由前提刺激(節拍聲或肉末)引起的,他的強化在行為之前(分泌唾液之前出現肉末)。操作條件反射的基本原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