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春考文言文(一)①樟樹灘違衢州二十里,岸有大樟樹,故以名灘。余以二月初十晚泊灘上,欲登岸往觀之,會天雨,道濕不可行。已而雨歇,月朦朧欲出,輕云蔽之,余與同舟六七人,呼從者秉炬上。居人燎其干以垣,枝葉皆扶疏垂垣外。余輩先入門視其干,高數丈,分數枝,四面橫斜而下,余輩手相牽環抱之,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則更大矣。其枝干披離甚古,往往出人意外。頂甚平,可列坐十余人,非梯不能上也。秉炬照之,但見糾結輪困,蜿蜒攫拿,若群龍相斗。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屬地。其北一枝尤奇,直入土中,大數十圍,類自為一樹,不屬于干者。然其文理皆成龍形,騰挪宛轉,若龍之升于天。自垣內視之,則系干之別枝若虹之垂地,首尾無端不可測。居人以為神,祠而祀之。②嗚呼!樟乃名材。而其托本也大,其植基也固,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潤,多歷年所,遂魁然獨出其奇于人間。而彼榆棟之屬,拳曲臃腫,無故而離立于其旁,何為也哉。17.(4分)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TOC\o"1-5"\h\z(1)樟樹灘違.衢州二十里( )(2)大數十圍,類自為一樹( )(3)而其托本也大( )(4)而彼榆棟之屬,拳曲臃腫( )(2分)下列加點詞與“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A.會天啊,道濕不可行 B.以天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C.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D.道芷陽間行 E.侶魚蝦而友.麋鹿(2分)下列加點詞與“若虹之垂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 ( )A.則系干之.別枝 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C.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D.耳得之而為聲(6分)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1)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則更大矣。(“凡”、“周”、前一個“更”各一分。)(2)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屬地。(定語前置、“垣”、“屬”各一分)(4分)本文的寓意一是:;二是:答案.(1)離開 (2)好像 (3)根(4)類.A、D19.B(1)總共六人才能合抱,再上去一二尺樹圍就更大了。(2)延伸到墻外的樹枝都成了樹干,彎彎曲曲地垂到地。贊美才德出眾者;貶斥混跡于才德出眾者中的庸碌小人。譯文①樟樹灘離衢州有二十里,因為岸邊有很多粗大的樟樹,所以用樟樹來命名水灘。我在二月初十的晚上乘船停泊在樟樹灘,想要登上岸去看看,恰好天下大雨道路泥濘不能行走。不久雨停了,月亮朦朦朧朧好像升起來了,淡淡的云遮蔽了月亮,我和同船的六七個人,喊來隨從拿著火把一起前往。那里的居民圍繞著樹干砌墻,枝葉茂盛紛紛垂到墻外。我們走進門先看大樹,大樟樹有幾丈高,四面有很多樹枝橫長斜長著,我們手牽著手環繞合抱這棵樹,總共六人才能合抱,再上去一二尺樹圍就更大了。它的枝干披散著顯示出十分古樸,常常出人意外。樹干的頂上很平坦,可以依次坐十多個人,沒有梯子不能夠上去。拿著火把照著大樹,只見大樹枝干纏繞,盤旋屈曲,蜿蜒爬行相爭相奪,像群龍互相爭斗。延伸到墻外的樹枝都成了樹干,彎彎曲曲地垂到地。樹的北面一根枝干更加奇特,筆直地插進土里,有十圍這么粗,好像是自成一樹,不屬于樹干的旁枝。然而它的花紋和線條都形成龍的形狀,騰云駕霧回旋,就好像龍飛升到天上。從墻內看,原來是樹干的旁枝,好像彩虹垂到地面,首尾都看不見,深不可測。那里的居民認為是神,建造了祠堂來祭祀它。②唉!樟樹是有名的木材。而那棵樟樹依托樹根長得那么高大它種植的根基是那樣的牢固,蘊含著日月的精華,接受雨露的滋潤,經歷了許多年,于是在人間長成與眾不同奇特高大的樹。而那些榆樹棟樹之輩,盤旋屈曲粗大笨重,無緣無故地并立在它的旁邊,為什么呢?文言文(二)①余少好讀司馬子長書,見其感慨激烈、憤郁不平之氣,勃勃不能自抑。以為君子之處世,輕重之衡,常在于我,決不當以地時之所遭,而身與之遷徙上下。設不幸而處其窮,則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閭巷小夫,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動于眉眥之間哉?蓋孔子亟美顏淵,而責子路之慍見,古之難其人久矣。②已而觀陶子之集,則其平淡沖和,瀟灑脫落,悠然勢分之外,非獨不困于窮,而直以窮為娛。百世之下,諷詠其詞,融融然塵渣俗垢與之俱化。信乎古之善處窮者也。推陶子之道,可以進于孔氏之門。而世之論者,徒以元熙 ①易代之間,謂為大節,而不究其安命樂天之實。夫窮苦迫于外,饑寒懵于膚,而性情不撓,則于晉、宋間,真如蛾蜉聚散耳。③昔虞伯生②慕陶,而并諸邵子之間。予不敢望于邵而獨喜陶也,予又今之窮者,扁其室曰陶庵云?!咀ⅰ竣僭酰簴|晉最后一個皇帝恭帝年號。②虞伯生:元朝文學家。邵子:邵雍,北宋理學家。(1分)高中課文《論語七則》中,孔子責備“子路之慍”的原句是“(2分)第①段中作者認為“君子之處世”應做到(3分)對第②段中“融融然塵渣俗垢與之俱化”理解正確的一項( )A.人間因為陶潛作品而變得潔凈高尚了。B.陶潛作品中沒有庸俗卑下的世俗之見。C.陶潛作品使讀者的精神境界獲得升華。D.陶潛與讀者同時超然于世俗塵垢之外。(3分)本文多處運用對比手法,選擇一組對比,分析其作用。(3分)概述作者將自己的居室命名為“陶庵”的原因。答案(1分)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2分)不受外界環境左右。(3分)C司馬遷作品中的慷慨不平之氣與陶淵明作品中的沖平和對比,突出了作者對安命樂天的追求;將閭巷小夫不能處窮與君子安于困窘作對比,強調個人的修養對于安命樂天的重要;孔子盛贊顏淵與責備子路對比,突出自古以來身處困窘尚能安命樂天的不易。26作者仰慕陶淵明安命樂天的人生態度,自己當時處在失意困頓之中。譯文我年輕的時候喜歡閱讀司馬遷的《史記》,看見文章的內容情感憤激、充滿了憤恨抑郁不平之氣,這種情感十分激烈,抑制不住。我認為君子處在這個世上,權衡事物的標準、尺度,始終在于自己的個人情感,決不應該因為一時的遭遇,或自己處境的變化而改變。假設不幸處于困窘的處境,那么利用這種處境使自己的心態平和,性情得到愉悅的人,一定有他自己的方法。哪里會像那些道德修養不高的普通百姓,一旦外界的環境不符合他的心意,悲傷哀怨憔悴的神情就會表現在眉目之間呢?孔子多次贊美顏淵,責備子路的惱怒,從中可以看到古人能做到“平其心志、怡其性情”也是很困難的。不久前我看了陶潛的文集,文章中表現出淡泊平和,瀟灑自然,悠然自在地處在權勢地位之外,不只是不被貧窮所困擾,而簡直是把貧窮當作一種快樂。百代以后的人,誦讀他的文章,自己心中的世俗污穢的念頭就全都消失了。確實啊,陶淵明是古代善于處窮不變的人啊。推想學習陶淵明處窮不變的方法,就可以做孔子的學生了??墒菚r下評論陶淵明的人,只看到他在東晉末年的行為,贊賞他的大節,而不談他樂于接受命運的安排的事實。陶淵明他外有窮困的逼迫,內有饑寒的痛苦,但是他的性情沒有受到干擾,對于晉、宋朝代的改變,在陶淵明看來就像蛾蜉聚散一樣,與自己無關。從前虞伯生仰慕陶淵明,把他與邵雍相提并論。我不敢望邵雍之項背,只喜歡陶淵明,我如今又身處困窘,所以把自己的居室命名為“陶庵”。201唐秋考文言文(一)①歐陽公諱曄,字日華。自為布衣,非其義,不輒受人之遺。少而所與親舊,后或甚貴,終身不造其門。初為隨州推官,治獄之難決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數百人,轉運使疑其積物多而僧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兩饋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聽我言乎?今歲大兇,汝有積谷六七萬石,能盡以輸官而賑民,則吾不籍汝?!鄙苍唬骸爸Z?!别嚸褓囈匀?。②陳堯咨以豪貴自驕,官屬莫敢仰視。在江陵,用私錢詐為官市黃金,府吏持帖,強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當有文符。"獨不肯署。堯咨諷轉運使出公,不使居府中。③鄂州崇陽,素號難治,乃徙公治之,至則決滯獄百余事。桂陽民有爭舟而相毆至死
者,獄久不決。公自臨其獄,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飲食之,食訖,悉勞而還于獄,獨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動惶顧,公曰:“殺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視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獨以左手,死者傷在右肋,此汝殺之明也?!鼻艏刺槠唬骸拔覛⒁?不敢以累他人?!惫R事明辨,猶古良吏,決獄之術多如此。所居,人皆愛思之。TOC\o"1-5"\h\z.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少而所與.親舊( )(2)終身不造.其門( )(3)壽號難治 ( ) (4)乃迭公治之( ).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2分)以吾一日長乎爾他植者則不然恍驚起而長嗟以吾一日長乎爾他植者則不然恍驚起而長嗟B.至則決滯獄百余事C.去其桎梏而飲食之D.決獄之術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5^)(1)堯咨諷轉運使出公,不使居府中。(2)桂陽民有爭舟而相毆至死者,獄久不決。.第①段中“公笑日”的“笑”反映了歐陽曄怎樣的心理?( 3分).本文表現了歐陽曄屋屋、㈡口和口口的品質。(3分)答案(1)交往(2)到(3)一向(4)調任C(1)陳堯咨暗示轉運使讓歐陽公離開,不讓(他)留在州府。(2)桂陽有爭船而互相斗毆至死的人,(這個)案件長久沒能判決。.對僧人賄賂不以為然,對處理好此事自信從容,安撫僧人。.廉潔愛民正直睿智
譯文歐陽公,名諱曄,字日華。從他作為平民時,不符合道義的饋贈他就不會接受。年輕時與他交往的親戚好友,后來有人做了很大的官,歐陽公就終身不到他家。起初他擔任隨州推官,案件中難以處理的有三十六件。大洪山奇峰寺聚集了幾百名僧人,轉運使懷疑廟里積累的財物很多,是僧人們非法謀求得來的,就派歐陽公前往把廟里的財物沒收掉。僧人們把一千兩銀子送給歐陽公,歐陽公笑著說:“我怎么用得著這些東西呢?但你們能夠聽我的話嗎?今災荒嚴重,你有六七萬石糧食,能夠全部捐獻給官府賑濟災民,那么我就不沒收你們的財物。僧人們高興地答應:“是?!别嚸駛兙涂恐@些糧食全部活了下來。陳堯咨憑著官大錢多,驕橫非常,部署官員不敢抬頭仰視他。在江陵時,他用私自鑄造的錢幣冒充作為官府出售的黃金,府吏持著文書,強迫下屬官員在文書上簽名<歐陽公呵斥府吏:“官府出售的黃金上面應當有紋記?!蔽í毸豢显谖臅虾灻j悎蜃呻m然怕他,沒有硬要他簽名,但是委婉地說動轉運使使歐陽公出官府,不讓他再官府中居住。鄂州的崇陽縣,素來號稱難以治理,于是就調任歐陽公去治理崇陽,到了那里,沒有判決的案件有一百多宗。桂陽有爭奪船只的百姓,互相毆打,致人死亡,案件久久無法判決。歐陽公親自來到關押他們的監獄,使這些犯人出牢房坐在廳堂里,去掉他們身上的枷鎖,使他們吃飯,吃完后,安慰他們,把他們全部送回牢房,唯獨留一個人在廳堂里。留下來的那個人變了臉色,惶恐四顧,歐陽公說:“殺人的就是你。”這名囚犯不知道歐陽公為什么這樣斷定。歐陽公就說:“我觀察吃飯的人都用右手拿筷子,只有你用左手,死者傷在右肋,此人是你殺的是很明白的?!边@名囚犯就流著淚說:“是我殺的,我不敢連累別人了?!睔W陽公處理事情分辨清楚,好像古代的良吏,他斷案的方法大多像這樣。他在崇陽任職期間,人們都愛戴他想念他。、、.、、.、
交百又九疑山圖記①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稱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謂之九疑。②九峰殊極高大,遠望皆可見也。彼如嵩、華之峻崎,衡、岱之方廣,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數。中峰之下,水無魚鱉,林無鳥獸,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往往見大谷長川,平田深淵,杉松百圍,榕枯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飛流,異竹雜華,回映之處,似藏人家。實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為洞庭。不知海內之山,如九疑者幾焉?③或日:“若然者,茲山何不列于五岳 ?”對日:“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TOC\o"1-5"\h\z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萬里臣妾;國門東望,不見涯際;西行幾萬里,未盡邊陲,當合以九疑為南岳,以昆侖為西岳,衡、華之輩,聽逸者占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園囿耳。但苦當世議者拘限常情,牽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創也,如何 ?’④故圖畫九峰,并隨方題記,傳于好事,以旌異之?!咀ⅰ竣俜饩侯I受封邑的貴族。②表:標記。.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2分).簡析第②段中“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的表達效果。 (2分).對“聽逸者占為山居”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A.任憑隱居者將衡山、華山據為己有。B.聽說逃亡者到衡山、華山安家藏身。C.聽任出世者在衡山、華山結廬隱居。D.聽說出世者在衡山、華山安居生活。25從句式的角度賞析第②段中的畫線句。 (3分).簡述本文的寫作意圖。(4分)答案.規模和得名緣由.這句話描寫了山中若有若無的蟬蠅一類的聲音,以聲襯靜;突山了九疑山中峰之下的靜寂。.C.這句話整散結合;先用整句突出九疑山的山峰兼有嵩、華、衡、岱的特點,強調其峻峭與宏偉,節奏鮮明;再用散句描摹這樣的山峰很多,句式參差,富于變化。.九疑山地處衡山之南,宏偉美麗;卻不能列于五岳;作者撰文對此表示不滿;希望人家認識九疑山特有的長處。譯文九疑山方圓二千多里,四滯瘴接近其一角。世人認為九座山峰非常相似,望去幾乎一樣,所以稱之為九疑山。九座山峰非常高大,遠遠遙望就可以見到。它們有嵩山、華山的險峻崎嶇,有衡山、岱山的幅員遼闊,在九座山峰之下,還有很多委積在一起如同棋子排布的石頭,可以用百來計算。中鋒之下,水中沒有魚鱉,林中沒有鳥獸,不時聽到的如同禪蠅之類的聲音,仔細聽又好像沒有。這里往往可以見到深谷大川,平田深淵,面積寬廣的杉松,枝繁葉茂的榕樹枯樓(一種植物),翠綠的藤蘿白色的沙灘,深邃的洞穴,紅色的石崖,清涼的泉水從空中飛瀉下來,種類各異的竹子混雜著各種花草,互相輝映之處,好像隱藏著山野人家。真的有九條水從中山之中傾瀉而出,其中四條流灌到南海,另外五條水流合流注入洞庭湖。不知道像九疑山之樣的海內之山能有幾座?有的人說:“如果真的這樣這座山為什么沒有列于五岳之中?”我的回答是:“五帝之前,祭祀疆土尊崇關隘,把衡山作為五岳之一,已經是很偏遠的地方了。今天九疑山之南,萬里歸服。站在都門向東望,看不到邊際;向西行幾萬里,到不了邊陲。因此應該把九疑山作為南岳,把昆侖山作為西岳,像衡山、華山之類的山,還是聽任出世者在此結廬隱居,讓領受封邑的貴族作標記當做后花園吧。只是苦于當世執政者常常被常情牽制,不能有所改動創新,這又怎么辦啊?”所以我繪制了九疑山的圖畫,并且連同寫下題記,傳給那些有興趣的人,來贊揚他們。2011年春考文言文(一)借書“借書一赧①,還書一希曠,后訛為“癡”,殊失忠厚氣象。書非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自示不廣,人亦豈肯以未見者相假。杜暹家書,末自題云:“清俸買來
手自校,子孫讀之知圣道,鬻及借人為不孝?!卞鳛椴恍?,可也;借為不孝,過也。然余手抄書,前后遺失亦多,未免往來于懷。因讀唐子西《失茶具說》,釋然不復芥蒂。其說曰:“吾家失茶具,戒婦勿求。婦曰:‘何也?’吾應之曰:‘彼竊者,必其所好也。心之所好,則思得之,懼吾靳之不予也而竊之,則斯人也,得其所好矣。得其所好則寶之,懼其泄而秘之,懼其壞而安置之,則是物也,得其所托矣。人得其所好,物得其所托,復何言哉!‘婦日‘嘻,是惡得不貧!”余亦云。藏書聚而必散,物理之常。父兄藏書,惟恐子弟不讀;讀無所成,猶勝腐爛篋笥,旋致蠹??書之變。陳亞少卿藏書千卷、名畫一千余軸,晚年復得華亭雙鶴,及怪石異花,作詩戒其后,曰:“滿室圖書雜典墳,華亭仙客岱云根②。他年若不和花賣,便是吾家好子孫。”②云根:深山高遠云起之處。亞死,悉歸他人。②云根:深山高遠云起之處。注:①赧(chi):盛酒的器具。古人向人借書,以赧盛酒為酬。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⑴自示不廣.(⑴自示不廣.((2)是惡得不貧((3)聚而必散,物理.之常(3)聚而必散,物理.之常( )(4)亞死,悉■歸他人(.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3分)(A.必因人得之因噎廢食B.鬻及借人為不孝愛屋及烏C.A.必因人得之因噎廢食B.鬻及借人為不孝愛屋及烏C.未免往來于懷 毀于一旦D.作詩戒其后舍我其誰.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⑴后訛為“癡”,殊失忠厚氣象。(2)讀無所成,猶勝腐爛篋箱,旋致蠹書之變。20作者引用《失茶具說》的作用是(2分)21.“借書”“藏書”兩則短文蘊含的共同道理是(3分)答案.(1)擴散(2)怎么(3)事物的道理(4)全部.C.(1)后來(把1r)錯成“癡”,就很失厚道的意味。(“訛”、“殊”、“氣象”
各1分)(2)即使讀書沒有什么成就,也要比讓書爛在書箱里,很快招來被蟲蛀壞的后果要好。(“成”、省略介詞“于"、“旋”各1分)20排解自己出借圖書不能收回的郁悶21物盡其用譯文借書“借書時要送上一希瓦酒,還書時還要送上一赧酒”,這個“希曠后來訛傳為“癡”,很是失去了忠厚的意味。書不是從天而降、從地下生出的,一定是通過他人得來的,得來了書,秘藏起來,只是自己看,不給他人看,人們也不肯把自己沒見過的書借給別人。杜暹的家書末尾,他寫道:“我用清廉的俸祿買來了書,親手校對,子孫讀了這些書知道了圣賢之道,把書賣給他人以及借給他人都是不孝的行為?!卑褧u掉稱之為不孝,是可以的;把書借給別人稱之為不孝,就過分了。然而我親手抄寫的書,前前后后遺失的也很多,未免耿耿于懷。因為讀了唐子西的《失茶具書》,心中的不快就消失了。書中說:“我家丟失了茶具,告誡妻子不要去找了。妻子問:‘為什么?‘我回答她:’那個偷茶具的人,必定是喜歡這些茶具。心里喜歡,就想著要得到它,怕我舍不得才偷走它,那么這個人啊,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了。得到了喜歡的東西就會把它當作寶貝,害怕它被別人知道而秘密珍藏它,害怕它損壞而安穩地放置它,那么這件茶具也找到了值得托付的人了。這人得到了他喜歡的東西,物也找到了值得托付的人,我又有什么好說的呢!‘妻子說‘嘻,你這個人怎么會不窮呢!’" 我也是這么想的。藏書事物聚積之后一定會散去,這是常理。父兄藏書,只怕子弟不讀;即使子弟讀書沒有什么成就,也比讓書腐爛在書筐里,很快遭到蟲蛀的變故要好。陳少卿藏書千卷、藏名畫一千多幅,晚年又得到了華亭府的兩只仙鶴,和形狀奇怪的石頭、品種奇特的花卉。他寫了一首詩告誡后輩,寫道:“我有滿屋的圖書和典籍,從泰山云霧深處飛來的華亭仙鶴。以后如果你們不把書同花賣掉,那就是我家的好子孫了。”陳少卿死后,書籍、仙鶴和花卉都屬于了別人。、、.、、.、
交百又書韓魏公黃州詩后蘇軾①黃州山水清遠,土風厚善。其民寡求而不爭,其士靜而文,樸而不陋。雖閶巷小民,知尊愛賢者,曰:“吾州雖遠小,然王元之、韓魏公,嘗辱居焉?!币钥溆谒姆街恕T渣S遷新州,沒于靳,然世之稱元之者,必曰黃州,而黃人亦曰“吾元之也”。魏公去黃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為詩。②夫賢人君子,天之所以遺斯民,天下之所共有,而黃人獨私以為寵,豈其尊德樂道,獨異于他邦也歟?抑二公與此州之人,有宿昔之契 壞可知也。元之為郡守,有德于民,民懷之不忘也固宜。魏公以家艱,從其兄居耳,民何自知之?《詩》云:“有斐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金錫圭璧之所在,瓦石草木被其光澤矣,何必施于用?③奉議郎孫賁公素,黃人也,而客于公。公知之深,蓋所謂教授書記者也。而軾亦公之門人,謫居于黃五年,治東坡,筑雪堂,蓋將老焉,則亦黃人也。于是相與摹公之詩而刻之石,以為黃人無窮之思。而吾二人者,亦庶幾托此以不忘乎 ?.第①段“吾元之也”與下文照應的句子是,其中“吾”表達的情感是(3分).第②段寫韓魏公為什么還要寫王元之?(冽).對第②段畫線句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A.賢人君子所在之處,感染著當地的普通百姓。B.道德高尚者的善行,感化了當地的奸佞小人。C.賢人君子所在之處,給當地的百姓帶來實惠。D.品德高尚的顯貴,受到當地普通百姓的愛戴。.第①、③段畫線句中的兩種“思”有何內在聯系 ?(的)答案.黃人獨私以為寵;黃人因元之曾為官黃州而自豪,并表達了對元之的親切之情.用王元之的德政來襯托韓魏公的品行。24.A25.前一個“思”,是韓魏公對黃州百姓的思念,后一個“思”使黃州百姓對韓魏公的懷念,兩種“思”均推崇淳樸、高尚的德行,且互為影響。譯文黃州的山水清美幽遠,民風淳厚善良。那里的百姓心無所求,不相互爭斗,那里的讀書人閑靜而有才華,為人質樸但不淺陋。即使居住在小巷中的小民,也知道尊重愛戴賢德之人,說:“我們黃州雖然地處偏遠,轄地不大,但是王元之、韓魏公曾經居住在這里?!秉S州人以此向各地之人夸耀。王元之從黃州改任新州知縣,死在新州,然而世人稱呼王元之,必定稱呼他為王黃州,而黃州人也說“我們元之”。韓魏公離開黃州四十多年,還是思念黃州,沒有忘懷,到了賦詩來抒發自己懷念黃州的心情的地步。賢人君子,是上天用來送給那里的百姓的,也是天下所共有的,可是黃州人卻把他據為私有,寵愛他,難道是他們尊重有德行的人、樂于堅持自己的信念,與別的地方不一樣嗎?還是兩位大人與黃州人,生前就是志趣投合的人?這一切都不可知。王元之任黃州郡守的時候,對黃州百姓有恩,百姓懷念他不忘記他是應該的。韓魏公早年因為家境艱難,住在他兄長家里,百姓從哪里知道他的為人?《詩經》中說:“有才華的君子,像金,像錫,像圭,像璧。”金錫圭璧所在的地方,瓦石草木也都被它的光澤照亮了,韓魏公又何必要擔任什么職務?奉議郎孫賁(字公素),黃州人,是韓魏公的門客。韓魏公十分了解他,認為他有教授、書記的才華。而我蘇軾也是韓魏公的門生,謫居黃州五年,開墾了東坡,修建了雪堂,也將年老,那么也是黃州人了。于是孫賁和我一起臨摹了韓魏公的詩刻在石上,用來寄托黃州人對韓魏公的無窮的思念。而我們二人或許可以借此表示不忘韓魏公的恩情了。2011年秋考文言文(一)①孫叔敖者,楚之處士也。虞丘相進之于楚莊王以自代也。三月為楚相,施教導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秋冬則勸 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②莊王以為幣輕,更小以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業。市令言之相曰:“市亂,民莫安其處,次行①不定?!毕嘣唬骸叭绱藥缀雾暫??"市令日:“三月頃。”相曰:“罷,吾今令之復矣?!焙笪迦?,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幣,以為輕。今市令來言曰’市亂,
民莫安其處,次行之不定‘。臣請遂令復如故?!蓖踉S之,下令三日而市復如故。③楚民俗好癖②車,王以為癖車不便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數下,民不知所從,不可。王必欲高車,臣請教閭里使高其捆③。乘車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數下車?!蓖?許之,居半歲,民悉自高其車。④此不教而民從其化,近者視而效之,遠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選自《史記?循吏列傳》)【注】①次行:秩序。②癖:低、矮。③捆:門檻。(2)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4)令數下,民不知所從( )??)(2(2)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4)令數下,民不知所從( )??)(2分)(1)秋冬則勸.民山采( )(3)市令日:“三月頃?!保?).下列句中加點詞語不存在古今異義現象的一項是(A.政緩是止 B.莊王以為幣輕C.如此幾何頃乎 D.臣靖教閭里使高其捆.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的)(1)虞丘相進之于楚莊王以自代也。(2)王許之,居半歲,民悉自高其車。.第④段畫線句寫出了孫叔敖口□的性格特征。( 2分).聯系文本,簡析孫叔敖施政的具體策略。( 3分)答案17.(1)鼓勵 (2)以……為樂 (3)左右(指時間) (4)聽從什么18.B19.(1)虞丘相向楚莊王推薦孫叔敖來代替自己。( 3分,進、以、“于楚莊王”倒裝各1分。)(2)楚莊王同意了他的請求,過了半年,百姓全部自己增高了他們的車子。( 2分,居、句意各1分)
.自信(2分).恢復幣制,不干擾市場秩序,體現了孫叔敖安民策略;不依靠頒布命令而是通過增高門檻來達到增高車子的目的,體現了孫叔敖化民策略。譯文孫叔敖是楚國的隱士。宰相虞丘向楚莊王推薦他,讓他代替自己。孫叔敖作了三個月楚相,施行教化,引導百姓,上下和睦同心,風俗十分美好,執政寬緩而有禁必止,官吏不做奸邪的事,盜賊也不再出現。秋冬兩季動員百姓進山采伐林木,春夏兩季借助河流漲水運往外地,百姓都生活得很快樂。楚莊王認為楚國使用的錢幣太輕,下令把小幣改鑄為大幣,百姓感到不方便,都放棄自己的生業。管理市場的長官向宰相孫叔敖報告說:“市場混亂,百姓不愿意住在那里,秩序很不安定?!痹紫嗾f:“像這樣有多久了呢?”市令說:“三個月了?!痹紫嗾f:“不用說了,我現在讓市場恢復原狀?!蔽逄旌?,上朝,孫叔敖向楚莊王說:“前些日子更改幣制,認為舊幣輕。如今市場長官來報告說‘市場混亂,百姓不愿意住在那里,秩序很不穩定’。我請求立即下令恢復以前的錢幣?!鼻f王答應了,命令下達三天,而后市場恢復得像原來一樣。楚國民風是喜歡乘坐矮車,莊王認為矮車不便于馬行,想下命令把車子改高。宰相說:“政令多次下達,百姓無所適從,不行。大王一定要改高車子,我請求讓鄉里人家加高門檻。乘車的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君子不能夠頻繁下車過門檻?!鼻f王答應了。過了半年,人們都自動加高了車子。這就是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順從了他的教化的例子,身邊的人親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離得遠的人觀望四周人們的變化也跟著效法他。所以孫叔敖三次榮居相位并不沾沾自喜,他明白這是自己憑借才干獲得的;三次離開相位也無悔恨,因為他知道自己沒有過錯。、、.、、.、
交百又稼說送張琥
蘇軾①曷嘗觀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則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則種之常不后時,而斂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秋而多實,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畝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鋤慢鏈艾①,相繼于其上者如魚鱗,而地力竭矣。種之常不及時,而斂之常不待其熟,此豈能復有美稼哉?②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過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養而不敢輕用以待其成者,閔閔焉如嬰兒之望長也。弱者養之以至于剛,虛者養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發于持滿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③吾少也有志于學,不幸而早得②,與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謂不早也。吾今雖欲自以為不足,而眾且妄推之矣。嗚呼!吾子其去此而務學也哉!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于此矣。④子歸,過京師而問焉,有曰轍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語之?!咀ⅰ竣黉z慢鏈艾:四種農具。②得:此指中進士。.第①段中與“寸寸而取之”相反的農作方法是口口。( 2分).第②段作者寫“閔閔焉如嬰兒之望長也”這一句的目的是。(2分).對“吾子其去此而務學也哉!”一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A.您離開這里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B.您離開這里后想必會致力于學習吧!C.您要擺脫這種狀況而致力于學習?。?D.您想必會擺脫這種狀況好好學習吧!.本文與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在寫作手法上有明顯的相似之處,對此加以分析。(3分).古人一般認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運的事,作者卻認為是“不幸”的,為什么?( 3分)答案(2分)更休(2分)寫出古人專注于培養自己學識才能時的狀態(2分)C(3分)兩文都運用了類比的寫作手法。《種樹郭橐駝傳》以種樹的道理來類比治理百姓的道理,本文用耕種的道理來類比治學、培養才能的道理。(寫作手法還有對比等。 寫作手法、對《種樹郭橐駝傳》的分析、對本文的分析各 1分。)(3分)作者認為人才須經長期修養,成熟之后,才可以到社會上施展才能;修養不足,卻早得功名,不利于自己進一步的發展,難成大材,難為大用,所以作者認為是不幸的。譯文你可曾觀察過富人怎么種莊稼的嗎?他們的田又好又多,他們的糧食充足而有余。他們的土地又好又多,就可以實行休耕輪作,土地的肥力便能夠保全;他們的糧食充足而有余,那么耕種就能夠常常不誤季節,收割也常常能夠等到莊稼完全成熟之后進行。所以富人的莊稼往往很好,秋子少,產量高,長時間存放也不會腐爛。如今我這個十口之家,卻總共只有百畝土地。每一寸土地都拿來利用,日日夜夜期盼著收獲,辛勤耕作、收獲,充分利用土地,把莊稼種得像魚鱗一般密集,因此土地養分就被用盡了。耕種常常搶不上季節,收割又往往來不及等到莊稼成熟。這樣怎么還會有好收成呢?古代的人,他們的才干并沒有超過現代人的地方。他們平日里注意自身修養并且不敢貿然行事,等候著思想才華完全成熟,那種勉力的樣子,就好像盼望嬰兒快快長大。對孱弱者精心哺育,使他堅強健壯起來;對才智缺乏者注意教養,使他逐漸充實起來。三十歲以后才出來做官,五十歲以后再求加官封爵。在長時期的屈身之中伸展,在準備充足之后再發揮作用;就像水流淌于充溢之后,箭發射于滿弓之極一樣。這就是古代的人能夠超過現代人、如今的君子不如古人的原因啊 !我從小就有用功學習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與您同科考中,不過您的成功,也不能說不早啊!我現在雖然想到自以為還很不夠,但眾人卻已經胡亂地稱頌我了。唉,您要擺脫這種狀況而致力于學習??!在廣博讀書而簡約審慎地取用,在深厚積累之后慢慢地釋放出來,我能告誡您的也就到此為止了。您回去時路過京城打聽一下,有名叫蘇轍、字子由的人,是我弟弟,請您將這些話也轉告他。2012年春考文言文(一)楊璉①傳①楊璉字機平,會稽烏傷人也。高祖父茂,本河東人,從光武征伐,為威寇將軍,封烏傷新陽鄉侯。建武中就國,傳封三世,有罪國除,因而家焉。父扶,交址刺史,有理能??名。兄喬,為尚書,容儀偉麗,數上言政事。桓帝愛其才貌,詔妻以公主。喬固辭不聽,
遂閉口不食,七日而死。②璉初舉孝廉,稍遷,靈帝時為零陵太守。是時,蒼梧、桂陽猾賊相聚,攻郡縣,賊眾多而璉力弱,吏人憂恐。瓏乃特制馬車數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車上,系布索于馬尾,又為兵車,專轂弓弩,克期會戰。乃令馬車居 前,順風鼓灰,賊不得視,因以火燒布,布然馬驚,奔突賊陣,因使后車弓弩亂發,征鼓鳴震。群盜波駭破散,追逐傷斬無數,梟其渠帥②,郡境以清。荊州刺史趙凱,誣奏璉實非身破賊,而妄有其功。璉與相章奏,凱有黨助,遂檻車征璉。防禁嚴密,無由自訟,乃 噬臂出血,書衣為章,具陳破賊形勢,又言凱所誣狀,潛令親屬詣闕通之。詔書原璉,拜議郎,凱反受誣人之罪。③璉三遷為勃海太守所在有異政以事免。后尚書令張溫特表薦之,征拜尚書仆射。以病乞骸骨,卒于家。[注]①璉:同“璇”。 ②渠帥:首領。.上文選自《?,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1分)TOC\o"1-5"\h\z.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建武中就國.( )(3)(1)建武中就國.( )(3)乃令馬車居前( )(4)布然馬驚 ( )A.因而家焉B.賊眾多而璉力弱C.郡境以清A.因而家焉B.賊眾多而璉力弱C.郡境以清D.乃噬臂出血句末語氣助詞,無實義連詞,表承接關系介詞,因為副詞,卻.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冽)(1)桓帝愛其才貌,詔妻以公主。(2)潛令親屬詣闕通之。.用“/”給第③段畫線部分斷句。(2分)璉三遷為勃海太守所在有異政以事免.概括楊璉的性格特點。(2分)答案.后漢書.(1)封地(2)逐漸(3)處在(4)同“燃”,燃燒.C.(1)桓帝喜歡他的才能和外貌,下詔書把公主嫁給他為妻。(2)(楊璉)暗中讓親戚、下屬到朝廷訴說這件事。21璇三遷為勃海太守/所在有異政/以事免.機智剛強譯文楊璉字機平,是會稽烏傷人。高祖父楊茂,本河東人,跟隨光武帝征伐,做了威寇將軍,封為烏傷新陽鄉侯。建武年間,到了國都,傳封三世,后因有罪被革除 ,因此回了老家。父親楊扶,交趾刺史,有辦事能干的名聲。兄楊喬,做了尚書,容儀偉麗,多次上書議論政事?;傅巯矚g他的才貌,下詔要把公主嫁給他。楊喬堅決辭讓,皇上不聽,于是閉口不吃東西,七天竟死了。楊璉開始被舉為孝廉,過了些時,靈帝時做了零陵太守。這時,蒼梧、桂陽狡猾的盜賊相聚,攻打郡縣,賊人眾多而楊璇兵力薄弱,官吏百姓非常擔心害怕。楊璉于是特制馬車數十輛,用一排袋子盛石灰于車上,系布索于馬尾,又做兵車,專轂弓弩,約定日期會戰。于是叫馬車在前面,順風鼓灰,賊人不得張目,就用火燒布,馬受驚,奔突賊陣,再叫后車弓弩亂發,征鼓鳴聲震天。群賊驚駭四散,追逐傷斬賊人無數,將其頭目梟首示眾,郡境以內得以安寧。荊州刺史趙凱,誣奏楊璉不是親身破賊,而妄有其功。楊璉相與章奏,趙凱有黨羽相助,于是朝廷用檻車將楊璉召回。防禁嚴密,沒有機會辯明理由,楊璉于是咬臂出血,用血寫成章奏,具體陳述破賊的形勢,并且說到趙凱所誣狀,暗地叫親戚和下屬到朝廷通報。詔書原諒了楊璉,任命他為議郎,趙凱反受誣告他人之罪。楊璉三次升遷做了勃海太守。所到之處都有不同的政見,后因事免職。后來尚書令張溫特上表推薦他,征拜尚書仆射。因病請求退休,死在家中。文言文(二)《進舟賦》序何景明①予使于滇,行將萬里,所越皆重山復嶺,以輿以馬,顛頓馳跋,而不任其勞。至永寧,乃謀舟以歸,庶代陸走之勤。②時霜降石出,江狹水迅,機發矢激,其勢不得少留,甚懼之。有老篙師,進舟意頗閑,自招于前,一人花于后。沱者左右緩急不敢自任,視諸老篙師,老篙師者額之指之目之,而左而右而緩而急,無不應者。其舟之欹正疾徐,皆與水勢宜,不為岸防,不與石斗。予甚安焉。③問曰:“爾之為舟,將有道乎?”老篙師執篙進曰:“有,敢請言之。夫待用者器也,器不良則不稱用。用之者,吾之手足耳目口也,少怠即不能用。手足耳目口役于心者也,心不專則手足耳目口不為用。招與花,吾之器也;左右、緩急、欹正、疾徐,吾之用也。故吾先良吾器,以利吾用,手足耳目口不敢少怠,心不敢少他,然后從容乎安流,蕩激于奔涌河玳之中而無虞也。然吾又能察水性與勢,故夫川匯、潭淵、淺渦、暗灘、隱石者,吾遠而認之,能得于十數里之外,是以預為之備,而不至損吾舟。他水工常惡遲取速,截長邀短,故多敗者。吾惟順其水道而無所枉,雖遲而得免敗焉。吾之道如此已矣?!雹苡柚^舟御類藝也,人之于世顧藝之不若哉?因序其言,為賦以自勵。.第①段寫“陸走之勤”的用意是。(2分).第②段描寫作者從“甚懼”到“甚安”的心理變化,對其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2分)A.突出江流湍急,水道兇險 B.為闡述進舟之道作鋪墊C.體現江中行舟的艱難 D.襯托老篙師御舟技藝高超.概述老篙師的御舟之道。(4分)⑴ ⑵ .下列表現手法中,本文未運用的一種是( )。(2分)A.敘議結合 B.欲揚先^C.正反對比 D.側面襯托.從全文內容看,御舟之道與□□之道及□□之道是相通的。( 2分)答案.交代“謀舟以歸”的原因;引出下文.D.答案要點:器良;五官手足不懈怠,專心;察水性、順水道,做好預備。26.B.為藝處世譯文我出使到云南,行程將近萬里,所經過的地方都是重重的高山,重重的峻嶺,我或坐車或騎馬,顛簸勞頓,奔馳跋涉,經受不住這樣的勞累。到了永寧,就租了條船前往云南,希望可以代替陸路行走的辛勞。當時已是深秋下霜時節,江中的礁石露出了水面,江面狹窄,水流迅疾,就像弓弩機關扣發箭羽疾飛一般,水勢不能稍微緩一點,我心中十分懼怕。而老船師,駕船卻神定氣閑,自己在船頭叫喊,另一個人在后面掌舵。掌舵人手扳船舵,時左時右時緩時急,不敢自作主張,一切都看老船師指揮,老船師則用頭、用手、用眼睛指示舵手,時而叫著往左,時而叫著往右,時而叫著“慢?…」慢”,時而叫著“快、快”,舵手一一與之相應。我的心安定下來了。船的側、正、快、慢,都與水勢相合,不與江岸相碰,也不與礁石相撞。我問船師:“你駕船,有方法嗎?”老船師手執竹篙,說道:“有。請讓我斗膽說一說。做事備用的是工具,工具不好使時就不稱心。我使用工具的,是我的手腳耳眼口,我的手腳耳眼口稍有懈怠就不能派上用場。手腳耳眼口都是受心的役使的,心不專則手腳耳眼口就不受役使。叫喊與船舵,是我的工具;往左、往右、慢一點、趕快、斜一點、正一點、快、慢,都是我在使用工具。所以我先要使我的工具保持良好狀態,這樣才有利于我使用,手腳耳眼口不敢稍有懈怠,心不敢稍微分神,這樣,才能在平穩的江流中從容地行駛,在奔涌的漩渦之中劇烈的搖晃而不用擔心。然而我又能觀察水性和水勢,所以那些河流交匯處、水深之處、水淺有漩渦之處、水下的沙灘、隱藏著的礁石,我遠遠就能辨認出來,能在十多里路以外知道這些情況,所以就能早做預備,而不至于損壞我的船。別的船工常常討厭船走的慢,把船撐的很快,放棄了自己的長處而用了短處,所以大多損壞了船只。我只是順著水的主流行船,不用繞道,雖然船到目的地遲一點,卻能避免撞壞船只。我的方法就是這樣罷了?!蔽艺f駕船就像一項手藝,人的處世反而不如駕船這門手藝嗎?因此把老船師的話記下
來作為序言,寫了賦以此來勉勵自己。2012年秋考文言文(一)卜式傳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為事。時漢方事匈奴,式上書,愿輸家財半助邊。上使使問式:“欲為官乎?”式日:“自小牧羊,不習仕宦,不愿也。”使者日:“家豈有冤,欲言事乎?’式日:“臣生與人無爭,邑人貧者貸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從式,何故見冤?”使者日:“茍,子欲何?”式日:“天子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有財者宜輸之,如此匈奴可滅也?!笔拐咭月?。丞相弘日:“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許。”于是上不報式。式歸,復田牧。②歲余,會渾邪等降,倉府空,貧民大徙,皆仰給縣官,無以盡贍。式復持錢一二十萬與河南太守,以給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貧民者,上識式姓名,日:“是固前欲輸其家半財助邊。”上于是以式終長者,召拜中郎。③初式不愿為郎,上日:“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笔郊葹槔?,布衣 草履而??牧羊。歲余,羊肥息。上過其羊所,善之。式日:“非獨羊也,治民猶是矣。以時起居,??惡者輒去,毋令敗群?!鄙掀嫫溲?,使式治民,有政聲。上以式樸忠,拜為齊相。.寫出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使者以聞.( )(1)使者以聞.( )(3)歲余,羊肥息( )(2)布衣草履而牧羊( )(4)上過其羊所,善.之( ).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2分)A.臣生與人無爭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B.以田畜為事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A.臣生與人無爭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B.以田畜為事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C.布衣草履而牧羊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D.愚以為賢者,宜死節 河南上富人助貧民者.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6分)(1詢,子何欲?(2)以時起居,惡者輒去,毋令敗群。.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為什么被丞相認為是不合“人情”的 ?(2分).依據全文,概述皇帝對卜式認識的變化過程。 (3分)答案(4分)(1)使……知道(2)穿著布衣(3)繁殖(4)認為……好(2分)C(6分)(1)如果(是這樣),你想要什么?(“茍”、省略句、賓語前置,各1分)(2)按一定的時間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讓(它或他)損害群體。(“以時”、“輒”,句意,各1分)(2分)丞相認為付出后要求回報是人之常情,卜式則為國家無私付出,不求回報,所以被認為不符合“人情”。(3分)皇帝開始不太了解卜式的為人,接著認識到他是忠厚的長者,最后發現他有治國才能。(答對1點給1分)譯文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種畜牧為業。當時漢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書,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財資助邊事?;实叟扇藛柌肥剑骸跋氘敼賳幔俊辈肥秸f:“從小牧羊,不熟悉怎樣當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說:“家里難道沒有冤家仇人,想講出來嗎?”卜式說:“臣生來與人無爭,家里貧窮的鄉人,我就借錢給他,為人不善的,我就教他做好事,去到哪里,人們都順從我,卜式有何冤事?。 ?使者說:“如果是這樣,想要什么呢?”卜式說:“皇上討伐匈奴,我認為賢能的人應該為大節而死,有錢的人應該捐出來,這樣的話匈奴就可以滅掉了?!笔拐邎蟾媪顺ⅰX┫嗪胝f:“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許?!庇谑?,皇上沒有接受卜式的請求。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一年多后,恰逢匈奴渾邪王等人投降,朝廷開支很大,國庫空虛,貧民大遷徙,所有費用都靠朝廷補給,朝廷沒法完全供給。卜式又拿出了 20萬給河南太守,用來發給遷徙的民眾。河南上報富人救濟貧民的名單,皇帝認出了卜式的名字,說:“這是以前希望捐出一半家產幫助邊疆的人。”皇帝于是把卜式尊為長者,召見卜式,任命他為中郎。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說:“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讓先生去牧養它們。”卜式做了郎官后,穿著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的時間,羊長肉了 ,也下崽了?;实厶皆L他牧羊的地方,對這很滿意。卜式說:“ 不僅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這樣。按時起居,兇惡的立即除去,不要讓他敗壞整個群體。”皇帝對他的話很驚奇,讓他管理人民,有政治聲譽。皇帝認為卜式樸實忠厚,任命他為齊國的宰相。文言文(二)潭州東池戴氏堂記柳宗元①弘農公刺潭①三年,因東泉為池,環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縈之若玦焉。池之勝于是為最。公曰:“是非離世樂道者不宜有此?!弊涫谫e客之選者譙國戴氏日簡,為堂而居之。堂成而勝益奇,望之若連臚縻艦,與波上下,就之顛倒萬物,遼廓眇忽。樹之松柏杉楷,被之菱灰芙蕖,郁然而陰,粲然而榮。凡觀望浮游之美,專于戴氏矣。②戴氏嘗以文行見薦,而志不愿仕。與人交,取其退讓,受諸侯之寵,不以自大,其離世歟町孔氏書,旁及《莊》《文》,以至虛為極,得受益之道,其樂道歟 砥者之舉也必以類,當弘農公之選,而專茲地之勝,豈易而得哉 !地雖勝,得人焉而居之,則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廣,堂不待飾而已奐矣。戴氏以泉池為宅居,以云物為朋徒,抒幽發粹,日與之娛,則行宜益高,文宜益峻,道宜益茂,交相贊者也。既碩其內,又揚于時,吾懼其離世之志不果矣。③君子謂弘農公刺潭得其政,為東池得其勝,授之得其人,豈非動而時中者歟 于戴氏堂也,見公之德,不可以不記。[注]①刺潭:擔任潭州刺史。.第①段“水縈之若玦焉”中的“之”是指。(用自己的話回答)(1分).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 (2分).第②段“堂不待飾而已奐”的原因是什么 ?(2分).下列與戴氏有關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3分)A.戴氏是譙國人,他是弘農公賓客中的一位佼佼者。B.戴氏堂是東池勝景,由弘農公建造送給戴氏居住。C.戴氏推崇孔子的思想,也能夠博采其他人的學說。D.戴氏非常喜歡自然風物,常陶醉其中,抒發情懷。.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3分)答案.東池岸邊向外突出的地方.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建在水邊的戴氏堂 好像相連的大船隨波起伏的奇特景象。.因為在這里居住著有才德的人。25.B26.本文描繪了戴氏堂的美景,稱贊了戴簡離世樂道的情操,頌揚了弘農公治政、識人的才能和中正的美德。譯文弘農公楊憑任潭州刺史三年,以東泉為源頭建造成東池,方圓有九里。池岸高突而伸進池中的地方,在水的環繞下就像是開了缺口的玉環。池中美好的景物以這個地方最為突出。楊先生說:“要不是超脫世俗而樂守圣賢之道的人,不應該享受這里的景物。”最后把它授予賓客中最優秀的人,即譙郡的戴簡,為他建造了一座房子讓他居住。戴氏堂建成以后,景致就更加奇異了,從遠處眺望戴氏堂,好像船艦連在一起,隨池中波浪的起伏而上下浮動。走進戴氏堂,俯視池面,岸上的所有景物都倒映在池中,上下映襯使人感到更加空曠迷茫而隱約不清。在東池旁種植松柏杉楷各種樹木,在池水當中種上菱灰荷花,樹木繁茂,林蔭遍地,菱灰荷花綻開鮮艷的花朵。凡是觀賞漫游的美好景致,都集中在戴氏堂了。戴先生曾經因為他的文章德行而多次被觀察使舉薦給朝廷,可是他的志向卻不愿意做官。他與人交往,總是采取退讓的態度,受到觀察使的尊寵,也不因此而自高自大,他難道是超脫了這個世界嗎?他喜歡孔子的著作,也涉獵《莊子》、《文子》。以道家所說的虛靜精神狀態為最高境界,得到謙虛受益的道理,他難道喜歡道家學說嗎?賢能者舉薦的人一定也是賢能的。被弘農公選中,而獨自享受這個地方的美景,難道是容易得到的嗎 !地方雖然好,再得到合適的人居住在這里,那么山就好像是增加土石而加高了,水就好像是經過開辟而加寬了,堂還沒來得及裝飾就已經明艷照人了。戴先生的泉水池塘作為宅地居所,以美麗景物作為朋友弟子抒發幽雅的情趣,發揚精純的品性,每天與它們相樂相娛,那么他的品性應該更加高尚,文章應該更加峻峭,學問思想應該更加盛大,這是二者之間互相促進的緣故。他既然已經美在內心,又揚名于社會,我擔心他超脫世間的志向不能實現了。君子說弘農公做潭州刺史,把州事治理得很好,建造東池使得此處景致更加美好,又把東池授予合適的人,這難道不是舉措行動都合于時宜嗎 !從戴氏堂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揚先生的德行不可以不記下來。2013年春考文言文(一)①常袞性剛急,為政苛細,不合眾心。②元載、王縉之為相也,上日賜以御饌,可食十人,遂為故事。丁巳四月,以常袞為門下侍郎,并同平章①事。八月,常袞上言:“餐錢已多,乞停面饌。”許之。③袞又欲辭堂封②,同列不可而止。時人譏袞,以為朝廷厚祿,所以養賢不能當辭位不當辭祿。④臣光日:君子恥食浮于人,袞之辭祿,廉恥存焉,與夫固位貪祿者,不猶愈乎!詩云:“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如袞者,亦未可以深譏也。(節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注】①平章:當時相當于宰相。②堂封:宰相的封邑。23.第③段畫線部分標點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所以,養賢不能當,辭位不?當辭祿。B.所以養賢,不能當,辭位不當,辭祿。C.所以養賢,不能,當辭位,不當辭祿。D.所以,養賢不能,當辭位,不當辭祿。.把第②段的畫線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4分)上日賜以御饌,可食十人,遂為故事.為什么司馬光說常袞“亦未可以深譏”?(用自己的話回答)( 3分)答案.(3分)C(答A給0分,答B給1分,答C給3分,答D給2分)。.(4分)皇上每天把御用的食品賞賜給(他們),可供十人吃,于是成為舊例。(“日”,省略、“食”、“故事”各1分).(3分)因為常袞想辭去自己的俸祿(1分),反映出他還有廉恥之心(1分),比占著官位、貪戀俸祿的人好(1分),所以司馬光認為他“亦末可以深譏”。譯文常袞性格剛強急躁,為政苛刻瑣碎,不得人心。元載、王縉擔任宰相時,皇上每天賜給他們御菜,可以供十個人吃,于是成為舊例。丁巳四月,任命常袞為門下侍郎,并同平章事。八月,常袞上書說:“餐錢已經有多,請求不要吃面食?!保ㄕ埱螅┍徽J同了。常袞又想辭堂封,同事認為不可行,才罷休。當時人譏笑常袞,認為朝廷豐厚的俸祿,用來供養賢人,沒有能力,應當辭職不應當辭去俸祿。我認為:品德高潔的人以飲食(豐盛)在別人之上為恥辱,常袞辭謝俸祿,(表明他)存有廉恥之心,和那些白占官位貪求俸祿的人(比),難道還不比(他們)強嗎!《詩經》上說:“那些君子啊,不是吃閑飯的啊!”像常袞這樣的人,也不是應該被過分譏諷的。文言文(二)《方月斯詩草》序
顧炎武①①與方子定交,今且六年。②余客鐘山而方子亦僑居云間,不數數見。頃冬春之際,余以仇家之訟至云間,逆旅中困不自聊,而方子時時相過慰藉,與余周旋兩月。③因出其詩草示余。讀之,如聽河上之歌,令人感慨欷獻而不能止也。④方子生于楚,長于吳,以絕群之姿,遭離困厄,發而為言,磊塊歷落,自其所宜。余獨喜方子之詩在楚無楚人剽悍之氣,在吳無吳人浮靡之風。⑤不獨詩也,其人亦然。夫方予以妙年軼才,當天下有事之日,明習掌故,往往為設方略,可見之行,豈獨區區稱能言之士哉 !若方子者,吾望其能從政,繼先公為名臣矣?!咀ⅰ竣兕櫻孜洌好髑逯H文學家、思想家,反對空淡,主張文學應當經世致用。.概括第②段段意。(3分)TOC\o"1-5"\h\z.第④段中,最能表現方月斯詩歌情感特征的詞語是口口口口。( 2分).對本文運用的表達方式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3分)A.抒情敘述B.抒情議論 C.描寫議論D.描寫說明29作為詩序,本文為什么沒有對方月斯的詩多作介紹?談談你的看法。( 4分)答案(3分)在我困厄時,方月斯時時來看望我。(2分)磊塊歷落(3分)D(4分)顧炎武在肯定方月斯詩作的同時,花更多的筆墨寫了方月斯為人重情重義,有方略,同時關心國事、熟識制度( 2分),這與顧炎武經世致用、反對空談的主張是一致的(1分)。所以,本文重點寫了方月斯的品德、能力,同時表達了對他的期許( 1分)。譯文和方子成為朋友,如今將近六年。我客居在鐘山,方子也客居在云間,沒見過幾次面。很快到了冬春之交的時候,我因為被仇家訴訟來到云間,住在旅社中十分困頓且沒有人可以來往交流,但方子常常過來與我見面并且安慰我,排解我的憂愁,和我往來交流有兩個月。因此(他)拿出他的詩展示給我看。我讀這些詩,好像聽到古歌《河上之歌》,讓人感慨嘆氣不能夠停止啊。方子出生在楚地,成長在吳地,他身懷超人的天資才華,卻遭受困頓苦厄,他將心中的所思抒發出來寫成詩歌,他心中的不平之氣全部化為詩詞表現出來,自己處在自己適宜的地方。我單單喜愛方子身在楚地,其詩卻沒有楚人的剽悍之氣,身在吳地,其詩卻沒有吳人的浮夸奢靡之風。
不僅僅詩,他這個人也是這樣。我正憑少年出眾的才能,遇到天下有事的日子,(他)了解、練習掌故,常常替我謀劃方案,可以在實施中看見(即可以實施),哪里僅僅被稱作只會說的人!比如方子這樣的,我希望他能夠從事政治,繼承先人成為有名的大臣啊。2013年秋考文言文(一)史弼傳①史弼,字公謙,陳留考城人也。為平原相,時詔書下,令舉鉤黨,郡國所奏,相連及者多至數百,唯弼獨無所上,從事①責曰:“詔書疾惡黨人,青州六郡,其五有黨,平原何理而得獨無?” 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畫界分境,水土異齊,風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無,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誣陷良善,淫刑濫罰,以逞非理,則平原之人,戶可為黨。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睗钫咔в嗳?。②遷河東太守,受詔當舉孝廉,弼知多權貴請托,乃豫 敕斷絕書屬。中常侍侯覽果遣諸生赍書請之,積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謁弼,而因達覽書。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當選士報國,爾何人而偽詐無狀!”命左右引出,楚捶數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諫于廷,弼不對。遂付安邑獄,即日考殺之。侯覽大怨,遂誣弼誹謗,檻車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嵋濯之間,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 虐臣,選德報國,如其獲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憂不懼。"弼曰:“‘誰謂荼苦,其甘如落。‘昔人刎頸,九死不恨 。下廷尉詔獄,減死罪一等。③刑竟歸田里,稱病閉門不出。數為公卿所薦出為彭城相會病卒。(節選自《后漢書》)【注】①從事:官名。.寫出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4分)(1)詔書疾惡黨人( )(1)詔書疾惡黨人( )(3)明府摧折虐臣( )??(2)乃豫敕斷絕書屬( )(4)九死不恨(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9)(1)郡國所奏,相連及者多至數百。(2)生乃以它事謁弼,而因達覽書。
.第③段畫線句的句中應有兩處停頓,請用“ /”加以標出。(2分).第①段中史弼反駁從事的理由可概括為:( 1)⑵。(2分).用一個四字短語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質。( 3分)答案(4分)(1)憎恨⑵預先(3)打擊(4)遺憾(5分)(1)各郡國上報的人,互相牽連到的多達幾百。(“所奏”、“連”各1分)(2)諸生就用其它的事為借口拜見史弼,于是趁機送上了侯覽的書信。(“謁”、“因”、“達”各1分)(2分)數為公卿所薦/出為彭城相/會病卒。(2分)(1)各地情況不同,不能強求一致 (2)不能為迎合上司而違背事實(3分)(1)剛正不阿(2)剛烈正直譯文史弼,字公謙,陳留郡考城縣人。出任平原相,這時朝廷下詔,檢舉與黨人有關連的人,各郡國上報的人,互相牽連到的多達數百,只有史弼一人也沒有檢舉。從事坐在客舍責問史弼:“詔書憎恨黨人,青州六個郡,其中有五個郡有黨人,有什么理由說唯獨平原郡沒有黨人呢?”史弼說:“先王疆理天下,政區劃分界線,水土不同,風俗各異。它郡自有,平原自無,怎能相比?如果按上司的意旨,誣陷好人,濫施刑罰,那平原郡的人,家家都是黨人。我平原相不過一死而已,決不能這樣做。”他拯救了一千多人。史弼升河東太守,奉詔當為朝廷選拔孝廉,史弼知道不少權貴會托關系找人,于是預先下令與權貴斷絕書信來往。中常侍侯覽果然派一個儒生帶著他的信請他辦事,但好多日子不被接待。那個儒生于是謊稱有別的事情拜見史弼,于是趁機把侯覽的信送給了他。史弼大怒說:“太守我有幸身擔重任,應當選士報國,你是什么人,這樣欺詐無體統!”命令左右的人把他帶出去,打了幾百大板,府丞、掾史十余人都到朝廷請諫,弼均不作答復。隨后交給安邑監獄,當天就拷打死了。侯覽大為怨恨,就誣告史弼誹謗,用囚車載送朝廷。吏人沒有一人敢于接近他的。只有前孝廉裴瑜送到嵋山濯池之間。大聲向道旁的人說:“明府摧折暴虐的臣子,選舉有德的人才報效國家 ,如果這樣犯了罪,可以垂名竹帛,希望你不要擔憂不要害怕?!笔峰稣f:“‘誰說茶味苦,它像琴一樣甜呢?!^去的君子自刎,九不要擔憂不要害怕。”史弼說:“‘誰說茶味苦,它像琴一樣甜呢。‘過去的君子自刎,九死也沒有遺憾?!奔跋峦⑽驹t獄,得以減死罪一等。史弼刑滿歸里,托病閉門不外出。多次被公卿推薦。出為彭城相,因病去世。文言文(二)許氏吳興溪亭記權德輿①溪亭者何?在吳興東部,主人許氏所由作也。亭制約而雅,溪流安以清,是二者相為用,而主人盡有之,其智可知也。夸目侈心者,或大其門戶,文其節稅,儉士恥之;絕世離俗者,或梯構巖崛,紉結蘿薜,世教鄙之。曷若此亭,與人寰不相遠,而勝境自至。青蒼在目,潺漫激砌。晴煙陰嵐,明晦萬狀。鷗飛魚游,不驚不喝。時時歸云,來冒茅棟。許氏方目送溪鳥,口吟《招隱》,則神機自王,利欲自薄,百骸六藏之內累,無自而入焉。②有田二頃,傅于亭下,耕作之功,出于僮仆。每露蟬一聲,秋稼成實,倚杖眺遠,不覺日暮。歲食之余,則以給樽中。方其引滿陶然,心與境冥,是非得喪,相與奔北之不暇,又何可滑①于胸中。③噫!舉世徇物以失性,而不能自適,且謬戾于動靜之理,君之動也。仕宦代耕,必于山水之鄉,故尉義興,贊武康②,皆有嘉聞。其靜也,則偃曝于斯亭,循分食力,不矯不躁。庸詛知今日善閉,不為異時之大來 ③耶?予知之深,故因斯亭以廣其詞云?!咀ⅰ竣倩荷郘。②尉義興,贊武康:指在義興、武康兩地做官。③大來:指吉祥亨通。第①段“主人盡有之”中的“之”指。(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分析第①段寫“夸目侈心者”和“絕世離俗者”的作用。( 3分)簡析第①段寫“鷗飛魚游,不驚不喝”一句的意境。( 2分)對第②段畫線句理解的正確一項( )。(2分)A.是非得失都一起逃跑,沒有空暇再去擾亂他。B.是非得失被一起克服,心情便不會再被擾亂。C.是非得失無法一起顧及,心情可能會被擾亂。D.是非得失都一起消失,自然不會再去擾亂他。26.簡述“動靜之理”在許氏身上的表現。( 3分)答案(2分)簡約雅致的亭子和安靜清澈的溪流相得益彰,由此形成的勝景。評分說明:“簡約雅致的亭子和安靜清澈的溪流” 1分,“相得益彰”1分。(3分)為了反襯許氏不求奢侈而又不遠離世俗的特點。評分說明:“反襯”、“不求奢侈”、“不遠離世俗”各 1分。(2分)這句話描繪了空中飛鷗、溪中游魚悠然自得的樣子,營造出和諧靜謐的意境。評分說明:答對1點給1分。(2分)D(3分)文中的“動靜之理”是指無論為官還是隱退都能遵循本性而自適( 1分)。許氏為官之時,必選山水之鄉,符合自己的趣味,而且政績斐然( 1分);隱退之時,則玩賞山水,自食其力,不驕不躁(1分)。譯文溪亭是什么亭?溪亭在吳興縣的東部,是主人徐氏建造的。亭子的樣式簡約而雅致,溪流平穩而清澈。這二者相得益彰,因而主人完全享用它們,主人的聰明才智由此可以知曉。令人賞心悅目的東西,有的是因為開闊它的門窗,美化它的梁柱,(可是這樣做),節儉之人士以之為恥;冠絕當世超凡脫俗的東西,有的是錯落有致的巨大巖石,有的是藤蔓婆娑,可傳統的觀念瞧不起這些。哪里比得上這個亭子,和人間相距不遠,可是美麗的景象卻自然來到。滿目青翠,山泉潺潺,或晴或陰,或明或暗,氣象萬千,景象萬千。鷗鳥飛翔,魚蝦游泳,不慌不忙,自在徜徉。云彩不時飄來,擦著屋脊飛過。在這樣的情況下,徐氏站在屋前,目送溪邊歸鳥,口中吟誦《招隱》,神情自若,清心寡欲。體內凝聚力升騰,邪氣侵而不入。有良田二頃,依附在亭子邊上,幾個仆人耕耘稼不嗇。每當北風蕭瑟,秋蟬凄鳴,莊稼成熟,許氏拄著拐杖徜徉亭上,流連忘返,不覺日落西山,天色蒼茫。如果一年糧食有結余,就醞釀成酒。當他斟酒滿杯,舉酒暢飲之時,感覺物我合一,如入化境。是非寵辱,黑白得失,爭相逃走還來不及呢,哪里還能夠撩亂自己的內心呢?哎!整個社會,人們追名逐利而喪失了天性卻過得不自在,而且弄錯了一張一弛的文武天道。而許氏的做法,做官來代替耕種,而且做官又必在山水之鄉,因此他在義興、武康之地為官,都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他無事可做的時候,就仰臥在亭子中曬曬太陽,安分守己,自食其力,不驕不躁。哪里知道今天的自我封閉,不是將來的吉祥亨通呢?我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借助這個亭子來傳播我的這些話。2014年春考文言文(一)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毕嗳缛眨骸胺蛞郧赝踔?,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弩,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節選自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TOC\o"1-5"\h\z22.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4分)(1)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2)臣等不肖( )??(3)不若也( )(4)肉袒負荊( )23對“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中‘而"的用法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2分)A.表并列關系 B.表轉折關系C.表承接關系 D.表遞進關系2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答案22.(1)侍奉 (2)沒有才能(3)如,及(4)背著23.B(1)您看廉將軍和秦王相比怎么樣?(2)我這樣做的原因,是以國家之急為先以個人私仇為后。譯文于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向藺相如規勸說:“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頗傳出壞話,而您卻害怕躲避著他,膽怯得也太過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有出息,請讓我們辭去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他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更厲害?”他說:“廉將軍比不上秦王?!碧A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呀。如今我們倆相斗,就如同兩猛虎爭斗一般,勢必不能同時生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將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而將個人的私怨擱在后面罷了?!?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鞭,由賓客引領,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文言文(二)永州鐵爐步志柳宗元①江之滸,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①。永州北郭有步,日鐵爐步。②余乘舟來,居九年,往來求其所以為鐵爐者無有。問之人,曰:“蓋嘗有鍛者居,其人去而爐毀者不知年矣,獨有其號冒 ②而存?!庇嗳眨骸拔∈拦逃惺氯ッ娑把扇羰且俊辈街嗽唬骸白雍为毠质?!今世有負其姓而立于天下者,曰:‘吾門大,他不我敵也?!?問其位與德,曰:’久矣其先也?!欢霜q日’我大‘,世亦曰‘某氏大’。其冒于號有以異于茲步者乎?大者桀冒禹,紂冒湯,幽、厲冒文、武,以傲天下。由不知推其本而姑大其故號,以至于敗,為世笑修 ③,斯可以甚懼。若求茲步之實,而不得蚤鎬、錢傅、刀^④者,則去而之他,又何害乎?子之驚于是,末矣!”③余嘉其言可采,書以為志?!咀ⅰ竣俨剑捍侯^。②冒:假冒,冒充。③修:侮辱。④釜鎬、錢傅、刀金屬器具。25對“他不我敵也”的句式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判斷句 B.被動句 C.倒裝句 D.省略句.下列表現手法中,本文沒有運用的一種是( )。(3分)A.托物言志 B.借事寓理 C.類比手法 D.對比手法.請對本文的思想意義進行評價。( 3分)答案25.C26.A27.文章通過記敘鐵爐步名存實亡這件事,揭露了高門大族假冒才得、欺騙世人的行徑,批判了世人只重名號、不重才德的社會風氣,有歷史的進步意義和現實的警示意義。譯文江邊上,凡是可以系纜船只并供人上下岸的地方叫做“步”(埠)。永州城北有一個船埠頭叫鐵爐埠。我乘船來到永州,住了九年,往來這里多次,尋找把這里叫做“鐵爐埠”的原因,一直沒找到。向別人打聽這件事,別人回答說:“曾經有一個鐵匠在這里居住過,他離開后,鐵爐已經毀壞不知道有多少年了,現在僅僅保存了這個空名。”我說“咦!世界上難道真的有事情已經過去了,名稱卻依然假冒著存在的情況嗎?”鐵爐埠的居民聽了,不平地對我說:“先生怎么唯獨對這個船埠頭的事感到奇怪呢?現在世間還有很多依仗姓氏門第而在立足于天下的人呢。他們自己說‘我門第高,其他人比不上我?!閱査穆毼慌c功德情況,人們都說:‘那是他祖先的事,已經過去很久了?!?,那些人還是說‘我很了不起’,世人也說‘某某家族真了不起’。那種徒有虛名的情況與這個船埠頭相比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冒名的事還有更大的呢,夏桀假冒他的祖宗夏禹,商紂假冒他的祖宗商湯,周幽王、周厲王假冒他的祖宗周文王、周武王,并且因此而輕視天下所有的人。他們由于不知道推求事情的根源,而只能憑祖宗的老名聲虛張聲勢,胡作非為,以至于身敗名裂,被世代的人們所恥笑辱罵。這種事最值得警惕啊。至于考求這個船埠頭的實際,如果在這里買不到各種鐵器,就還可以離開這里而到別處去買,又有什么妨害呢?您對這個船埠頭的名實不符感到驚奇,這是舍本逐末??!”我贊賞這位鐵爐埠居民的話,認為有可取的地方,就把它寫成了這篇志。2014年秋考文言文(一)①劉晏初為轉運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覘報四方物價。雖遠方不數日皆達使司 ①。食貨輕重之權,悉在掌握,國家獲利,而天下無甚貴甚賤之憂。②晏又以為戶口滋多,則賦稅自廣,故其理財常以 愛民為先。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縣雨雪豐歉之狀白使司。知院官始見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須若干蠲免,某月須(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縣申請,即奏行之。應民之急,未嘗失時,由是民得安其居業,戶口蕃息。其初,財賦歲入不過四百萬緡,季年乃千余萬緡。③晏專用榷②鹽法充軍國之用,以為官多則民憂,故但于出鹽之鄉置鹽官,自余州縣,不復置官。先是,運關東谷入長安者,以 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則為成勞,受優??賞。晏以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隨便宜,造運船,教漕卒,江船達揚州,汴船達河陰,河船達渭口,渭船達太倉,其間緣 水置倉,轉相受給。自是每歲運谷或至百余萬斛,無斗升沉覆者。晏于揚子造船,每艘給錢千緡,或言“所用實不及半,虛費太多"。晏曰:“不然,論大計者固不可惜小費,凡事必為永久之慮。今始置船場,執事者至多,當先使之私用無窘,則官物堅牢矣。若遽與之屑屑校計錨銖,安能久行乎!”(節選自《資治通鑒》)【注】①使司:指轉運使官署。②榷:專賣。TOC\o"1-5"\h\z.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4分)(1)每旬月具州縣雨雪豐歉之狀白使司( )(2)率一斛得八斗至者( )(3)其間緣,水置倉( ) (4)若避與之屑屑校計錨銖( ).把文中畫線句譯成現代漢語。(5分)19對下列兩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2分)①故其理財以愛民為先 ②以河流湍悍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詞 B.①中的“以”是連詞,②中的“以”是介詞C.①②中的“以"都是連詞 D.①中的“以”是介詞,②中的“以”是連詞.第②段中,劉晏用什么辦法增加戶口數量?(用自己的話回答)( 3分).第③段內容體現了劉晏怎樣的管理理念?請加以概括。( 3分)答案.(1)記錄(2)大致 (3)沿著(4)立即.劉晏當初擔任轉運使時,一直用高價招募擅長奔走的人,察訪報告各地的物價,即使遙遠的地方(的物價),不用幾天都能送到轉運使官署。.D.在各道設置知院官,及時掌握情況,一旦需要,就及時救助,讓百姓安居樂業,從而增加了戶口數量。.第③段的內容體現了劉晏按需置官、因地制宜、從長計議的管理理念。譯文劉晏剛剛擔任轉運使,常常用豐厚的價格招募擅長奔走的人,觀察報告各地的物價。即使遙遠的地方(的物價)不用幾天都(能)送到轉運使官署。糧食貨物方面孰輕孰重的權衡標準,全部在手掌中握著,國家(因此)獲得利益,而天下也沒有很貴很便宜(即物價暴漲暴跌)的憂慮。劉晏還認為住戶和人口滋生得多,那么賦稅(征收的范圍)自然拓寬,所以劉晏管理財務常常把關愛百姓放在前面。各個道分別設置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炎黃職業技術學院《海洋化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品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市級名校2025年初三第四次調研診斷考試數學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吉林職業技術學院《土壤科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工商學院《舞蹈與形體》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攀枝花學院《高速鐵路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宜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吨参锉=∨c和諧植保》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版外籍工作人員聘用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版個人房產抵押合同書范文
- 范文房產抵押擔保合同模板二零二五年
- 老舊小區房屋改造工程監理大綱
- 小學四年級下學期英語閱讀理解
- 房地產廣告圍擋施工投標文件范本
- 食品添加劑、食品污染物的本底與轉化來源
- DB43∕T 498-2009 博落回葉-行業標準
- 大慶油田第五采油廠杏四聚聯合站工程轉油放水站二期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查房pptppt(ppt)課件
- 大年初一沒下雪 短文小說
- 中小學生守則ppt課件(18頁PPT)
- 應急物資領用(返還)登記表
- 二次函數的應用——橋洞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