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選擇題_第1頁
七年級上冊歷史選擇題_第2頁
七年級上冊歷史選擇題_第3頁
七年級上冊歷史選擇題_第4頁
七年級上冊歷史選擇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d......wd......wd...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選擇題第一單元1.考古學者發現人類是由古猿逐漸進化而來的主要證據是()A歷史書籍.B.歷史傳說C.化石D.科學實驗2.證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的證據包括()〔1〕多個頭蓋骨化石〔2〕近十萬件石器〔3〕大量動物化石〔4〕灰燼、燒石、燒骨A.〔1〕B.〔1〕〔2〕C.〔1〕〔2〕〔3〕D.〔1〕〔2〕〔3〕〔4〕3.“他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能夠直立行走,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會使用火,并會長時間保持火種。〞根據這些特點,請你判斷“他〞屬于〔〕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半坡人4.“當人類做出劃時代的新發現——不僅靠采集食物,而且通過栽培食物也可以養活自己時,一個嶄新的世界展現在人類面前。〞這個“新發現〞距今約()A.1000年B.1萬年C.10萬年D.100萬年5.符合長江流域原始農耕時代居民生活實際的是()A.飼養豬狗等家畜B.有陶塤等少量樂器C.種植粟等農作物D.住干欄式建筑房屋6.半坡原始居民生產生活與河姆渡原始居民有些差異,形成這種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條件.B.體質進化程度C.種族D.生產力開展水平7.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燒骨和樸樹子籽,這說明北京人()A已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種.B.已會使用弓箭C.已會制造陶器D.已過群居生活8.為考古學家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開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證據的是考古發現的()A元謀人遺址.B.北京人遺址C.河姆渡遺址D.半坡遺址9.形成華夏族根基的是()A.炎帝部落B.黃帝部落C.蚩尤部落D.炎黃部落聯盟10.傳說4000多年以前,陜西渭河流域有一位出色的部落首領。他教人們開墾耕種,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創造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他〞是()A.炎帝B.黃帝C.蚩尤D.大禹11.越來越多的考古學證據說明,中國長江下游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在長江流域發現的大量人工栽培水稻遺跡的是()A.北京人遺址B.半坡遺址C.河姆渡遺址D.紅山遺址12.中國最早會運用象牙雕刻等技術制成藝術品,并懂得使用天然漆的是()A北京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良渚人13.民主更替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是()A世襲制.B.井田制C.禪讓制D.宗法制14.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進步的表現是().(1)會種植農作物,開創原始農耕文化.(2)普遍使用磨制石器(3)會建造房屋,過著定居生活(4)會制作陶器A.(1)(2)(3)(4)B.(1)(2)(3)C.(2)(3)(4)D..(1)(2)(4)15.促使原始人過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A.學會了建造房屋B.自然環境的改善C.原始農業的需要D.火的發現和利用16.以下文物均出土于半坡遺址,據文物可以推斷半坡居民()(鉆孔石斧、紡綸、二魚紋彩陶盆)會使用磨制石器(2)會紡線織布(3)會燒制彩陶(4)擁有成熟的文字A.(1)(2)(3)B.(2)(3)(4)C.(1)(3)(4)D.(1)(2)(4)17.每年清明時節,數萬華夏子會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傳統禮制及浩大樂舞舉行祭祖活動,他和炎帝被后人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這位傳說中的人物是〔〕A.堯B.舜C.禹D.黃帝18.以下考古學者開掘出的歷史文物,印證了炎黃傳說的歷史價值是〔〕〔甘肅出土的中國最早的銅刀、陜西寶雞出土的彩陶船形壺、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A.真實可信B.蘊含歷史C.無稽之談D.后人附會19.參加以“尋找人類足跡〞為主題的夏令營活動的同學要到中國境內最早人類的遺址所在地,他們應該去〔〕A.云南元謀縣B.北京周口店C.西安半坡D.浙江余姚市20.?舌尖上的中國2?的熱播,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美食的關注。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種類已大大豐富,有主食,還有副食。他們的主食是〔〕A.水稻B.小麥C.粟D.玉米21.小明去參觀北京人遺址,他看你遺址中的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這說明北京人〔〕A.會建造房屋B.會使用火C.會制造彩陶D.會種植水稻22.在我國遠古時代,經常發生很大的水患,造成巨大災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時間,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治好了洪水,造福人民。這個人物是〔〕A.鯀B.堯C.舜D.禹23.相傳炎帝部落和皇帝部落聯合,在涿鹿一戰中打敗東方的蚩尤部落,從此這兩個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開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這兩個部落的活動區域主要在〔〕A長江流域.B.珠江流域C.遼河流域D.黃河流域24.今天漢族的前身是〔〕A.蚩尤部落B.華夏族C.匈奴族D.滿族25.請根據“長江流域〞“水稻〞“干欄式房屋〞等信息,判斷這是描述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A.北京人B.山頂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26.長期以來,國外不少學者認為,中國南方的水稻是由印度傳入的。推翻這種說法的最可靠證據是〔〕A.學科專家的研究成果B.古代先民的口耳相傳C.后世文獻的詳細記載D.考古發現的出土遺存27.世界上出圖古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距今約70萬~20萬年,并且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遺址是〔〕A元謀人遺址B.北京人遺址C.山頂洞人遺址D.河姆渡遺址28“紅山文化〞出現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以遼河流域為中心,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并列成為中華文明的三大源頭。紅山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飼養豬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紋和彩陶為特色,房屋為方形半地穴式。以下與紅山文化相類似的農耕文明代表是〔〕A.元謀人B.北京人C.半坡人D.圖29.完全與“黃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關鍵詞符合的古人類活動遺跡是〔〕A.元謀人遺址B.北京人遺址C.半坡遺址D.河姆渡遺址30.一項考古統計說明,我國新時期時代稻谷遺存120多處,其中長江流域90多處,黃河流域12處,另有閩、浙、臺數處。炭化粟粒、粟殼遺存40多處,分布于山東、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區。據此可以推斷〔〕(1)我國由采集時代進入種植時代(2)我國原始農業南北各具特色(3)南北之間糧食品種已有交流(4)我國北方種植糧食早于南方A.(1)(3)B..(1)(2)(3)C..(2)(4)D.(1)(2)(4)31.我們的祖先創造的文化被后人稱為“農耕文化〞,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是我國古代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農耕文化的特點有()(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2)建筑房屋,過定居的生活(3)飼養家畜(4)種植農作物(5)有成熟的文字A..(1)(3)B..(1)(2)(3)(5)C..(1)(2)(3)(4)(5)D.(2)(3)(4)(5)32.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種植水稻,決定南北種植農作物不同的基本原因是()A.飲食習慣B.生產工具C.自然條件D.勞動技術33..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過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火的使用B.原始農業的產生C.建造房屋D.使用陶器34.我國神話傳說中,黃帝之后,黃河流域先后出了三個有名的人物叫堯、舜、禹,他們都是通過推舉的方式成為部落聯盟首領的。歷史上把這種產生首領的方法稱為()A.選舉制B.投票制C.世襲制D.禪讓制35.北京人的發現、原始的農耕生活、人文始祖、堯舜禹的“禪讓〞,是反響中華文明起源的學習要點。如果把他們放在一個學期主題下,你應該選擇()A.史前時期B.國家的誕生C.國家的統一D民族的交融36.祭祀祖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每年到清明節,為了紀念“人文始祖〞,數萬華夏子孫會聚在黃帝陵前,以“九鼎八簋〞傳統禮制及浩大樂舞舉行規模宏大的公祭典禮。在古史傳說中,他是哪一部落聯盟的首領()A.黃河流域B.長江流域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第二單元37.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朝代更替是人們共知的客觀事實。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中國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興亡史。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產生的王朝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38.?左傳?中記載:在一個重要的儀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賜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賜平民、奴隸。這一儀式反映出西周實行的制度是()A.禪讓制B.世襲制C.奴隸制D.分封制39.我國古代的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開場于()A.堯傳舜B.舜傳禹C.啟繼承禹D.商湯滅夏40.以下各項中,最能反映我國古代青銅工藝水平和成就的是()A.甲骨文B.兵馬俑C.司母戊鼎D.莫高窟41.三星堆文化是一種比較獨特的()A.石器文化B鐵器文化C青銅文化D.玉器文化4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場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43.香港某中學歷史教材?新理論中國史?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統治地位,諸侯必須服從天子的命令。〞材料中的“諸侯〞產生于()A.世襲制B.奴隸制C.郡縣制D.分封制44.以下各項中,屬于西周時期諸侯對于周王的義務的是()(1)交納貢品(2)交納田租(3)派兵作戰(4)服從命令A.(1)(2)(3)(4)B.(2)C.(2)(3)D..(1)(3)(4)45.約公元前1600年滅掉夏朝,建設商朝的()A.啟B.桀C.湯D.盤庚46.“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對這句話最準確的解釋是()A.夏朝人是禹的后代B.夏朝已制定了刑法C.夏朝階級矛盾鋒利D.禹刑極為殘忍47.中國古代有“禹鑄九鼎〞的傳說,考古工工作者在屬于夏王朝的偃師二里頭遺址中,也開掘了不少銅渣、陶范殘片和銅鏃等。這說明夏王朝已進入了()A.舊石器時代B.新石器時代C青銅器時代D.鐵器時代48.文物反映了一定時期人類的社會生產生活,以下最能反映商朝社會生活的是()A.司母戊鼎B.人面魚紋彩陶C.兵馬俑D.漢、胡服俑49.甲骨文的書寫方式是()A.用刀刻B.用毛筆寫C.用鉛筆寫D.用碳筆寫50.通過“甲骨卜辭〞,殷墟等遺物、遺跡,可以了解()A.夏朝歷史B.商朝歷史C.秦朝歷史D.漢朝歷史51.西周時期青銅器種類豐富,主要用于()A.戰爭B.祭祀C.日常生活D.農業生產52.“記有日食的甲骨文〞是哪個朝代的文物()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53.夏商周時期我國比較興旺的手工業部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玉器制造業B.陶瓷業C.青銅制造業D.棉紡織業54.開場出現鐵農具是在()A.春秋時期B.戰國時期C.西周時期D.夏商時期55.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中原的是()A.齊桓公B.宋襄公C.晉文公D.秦穆公56.晉文公稱霸,三家分晉等歷史現象反映的時代特征是()A.社會變革與爭霸稱雄B.統一國家的建設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穩固57.“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這是唐朝詩人和曾的詠史詩?流沙?中的詩句。詩中描述的是中國歷史上的()A.商周時期B.春秋時期C.戰國時期D.三國時期58.商鞅是戰國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他這一生中做的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是()A.統一文字B.進展變法C.撰寫?詩經?D.發動起義59.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最主要原因是()A.牛耕得到推廣B.實行商鞅變法C.更多使用鐵制農具D.重視水利工程建設60.據記載春秋時期魯國向周天子朝貢七次,其中魯國國君親自去的,只有三次。同時魯國卻朝齊11次,朝晉20次。這說明()A如果定期向周天子納貢.B.魯國國君很傲慢C.諸侯之間來往十分密切D.周王室地位衰落61.春秋時期,我國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是()A.紡織業的開展B.商業活動的活潑C.鐵農具和農耕的使用D.深耕細作62.春秋時期稱霸的諸侯國中發生分裂的是()A齊國B.楚國C.晉國D.秦國63.作家余秋雨曾寫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而他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著涓涓清流。〞修筑這個“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大禹B.商鞅C.管仲D.李冰64.故宮里有一塊牌匾上寫著“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來自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65.孔子是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一次孔子從外面回來,正逢家里的馬棚失火,他沒有問馬棚的情況,而趕忙問道:“燒傷人沒有〞這表達了孔子的()A.“仁〞的思想B.“君輕〞的思想C.“無為〞的思想D.“兼愛〞的思想66.商鞅變法時期,“某平民勤勞耕作,生產出許多糧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A.被授予爵位B.免除徭役C.被授予田宅D.免除賦稅67.我們說春秋戰國是大變革的時期,是因為()A.戰爭頻繁B.諸侯爭霸C.新舊制度更替D.百家爭鳴68.以下不屬于發生在戰國時期的戰役是()A.桂陵之戰B.城濮大戰C.長平之戰D.馬陵之戰69.四百多年前,意大利傳教士翻譯了記錄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帶到歐洲,孔子學說開場西傳。到目前,全國球已建成孔子學院140所。當年傳教士翻譯的這部著作應是()A.?離騷?B.?論語?C.?道德經?D.?孫子兵法?70.近年在漢堡發現了1691年出版的?論語?英譯本,書的前言寫著:“這位思想家的道德是無限輝煌的。〞被贊譽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韓非子71.戰國時期,推動各國國君變法的直接原因是()A.壯大新興地主力量B.緩和階級矛盾C.生產力的開展D.稱雄天下的欲望72.戰國時期任用商鞅變法的君主是()A秦孝公B.秦穆公C.齊桓公D.晉文公73.“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一語出自()A.孫武B.孫臏C.韓非子D.孟子74.以下主張中最能表達“可持續開展〞這一思想的是()A.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B.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C.仁者愛人,為政以德D.兵無常勢,水無常形75.將“公天下〞變為“家天下〞并由此建設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的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76.在南非召開的第2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河南殷墟遺址被列為2006年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的審議工程。你認為殷墟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最主要是因為它向人們展現了我國古代哪個王朝的社會風貌()A.夏朝B.商朝C.西周D.東周77.有一個國家,既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諸侯國,又在春秋時期稱過霸,還是戰國七雄之一。該國是()A.齊國B.秦國C.楚國D.晉國78.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國力不強,受到各諸侯國的歧視,痛感臉面丟盡。為此,秦孝公()A.實行分封制B.任用商鞅變法C.推進大統一D.推進漢化政策79.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變法推動了社會進步,其中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的社會改革是()A.尊王攘夷B.百家爭鳴C.實行分封制D.商鞅變法80.近年來沙塵暴造成了一系列危害,損失驚人。據統計我國每年因風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40億元。其實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有一位思想家提出了樸素的生態環境觀,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墨子81.“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蘊含了對立事物能夠互相轉化的道理,這跟我國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張不謀而合。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墨子C.韓非子D.孫臏82.“百家爭鳴〞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榮的時代,思想領域出現了異常活潑的局面。其中強調用“法令、權術和威勢〞加強統治的學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83.夏朝建設于約公元前2070年,這一年屬于公元前()A.20世紀前期B.20世紀后期C.21世紀前期D.21世紀后期84.第十屆全運會已于2009年10月在山東省舉行,“和諧齊魯風,精彩全運情〞是本屆全運會的宣傳口號。那么,用齊魯代表山東應追溯與古代的()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郡縣制85.我國古代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巧。司母戊鼎是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鼎高1.33米,長1.1米,重832.84千克。這件巨大的青銅器制造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86.以下四件青銅器均是商周時期的典型作品,其中代表四川三星堆文化的是()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青銅立人像D.毛公鼎87.張華同學在編排歷史短劇?商鞅舌戰守舊群臣?時,為商鞅設計了以下言論,你認為哪項不恰當()A.國家成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B.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C.保存沒有軍功舊貴族的特權D.建設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88.改革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以下情景發生在戰國時期的一戶人家:老大因作戰有功獲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那么被國軍派往小縣為吏。據此判斷這戶人家可能生活在()A.秦國B.韓國C.楚國D.燕國89.有人說,中國存在著一種最古老的商朝的書面語。這里的“書面語〞是指()A.甲骨文B.小篆C.隸書D.楷書90.孔子被尊奉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創立了()A.道家學派B.儒家學派C.墨家學派D.法家學派91.諸侯爭霸是春秋時期的時代特征。最早“霸諸侯,一匡天下〞的是()A.齊桓公B.晉文公C.秦穆公D.軍92.據?變遷中的古代社會?統計,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沒有戰爭;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約班89年沒有戰爭。這一“變遷〞的歷史時期是()A.夏商時期B.西周時期C.春秋戰國時期D.秦漢時期93.史書記載:“每歲插秧畢,蜀人奉香燭,祀李王,絡繹不絕。〞材料中蜀人在播種季節供奉祭祀的“李王〞應該是()A.李冰B.李世民C.李春D.李綱94.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戰國時期,秦國李冰曾在岷江修筑過類似的水利工程,至今還發揮著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這項工程是()A.鄭國渠B.都江堰C.靈渠D.大運河95.牛耕的耕作方式出現在哪個歷史時期()A.商B.周C.春秋D.戰國96.商鞅在變法時曾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他宣傳這種觀點的直接目的是()A.建設君主的專制統治B.完成國家民族的統一C.對付反對改革的貴族D.學習前人的治國經歷期中測試97.司馬遷于公元前104年開場寫?史記?,蔡倫于公元105年改進造紙術。這兩件事分別發生在()A.公元前2世紀末和公元2世紀初B.公元前2世紀初和公元2世紀末C.公元前1世紀初和公元1世紀末D.公元前1世紀末和公元2世紀初98.假期時,小明媽媽不但帶他游覽了美麗的西雙版納、大理和麗江,還參觀了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遺址——元謀人遺址。他們去的地方應該是()A.陜西省B.浙江省C.云南省D.北京市99.央視熱播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傳承了中華美食文化,引發了廣泛關注。河姆渡居民制作的陶制炊具,距今約有()A.170萬年B.六七千年C.4000年D.2000年100.“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反映的歷史事實是()A.炎黃戰蚩尤B.商湯滅夏C.春秋爭霸D.武王伐紂101.后人寫詩“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贊揚李冰的功績勝過大禹治水,這是因為李冰()A.創造了望、聞、問、切“四診法〞B.修筑了都江堰,造福于民C.創造了鐵農具和牛耕D.進展了變法,推動了歷史前進102.以下生產工具中開場出現于春秋時期,并在戰國時使用范圍擴大的是()A.青銅鏟B.鐵農具C.耒耜D.磨制紡輪103.考古人員在某遠古人類遺址中發現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據此推斷這種遠古人類()A.會建造房屋B.會使用天然火C.會使用彩陶D.會種植水稻104.在歷史劇?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該出現的情節是()A.種植水稻B.飼養豬、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使用磨制農具石斧105.以下事物反響的是建國以來考古開掘的一個重要遠古聚落遺址。這些考古成果中,最能夠反映這一時期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是()A.利簋B.刻劃符號C.遺址復原平面圖D.精細加工的石錛106.毛澤東在?賀新郎.詠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對“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理解最為準確的是〔〕A.人與猿只在一起磨過幾個石頭后就辭別了B.人和猿在幾個磨過的石頭邊辭別了C.人和動物的基本區別在于是否會制造工具D.人和動物的基本區別在于是否會磨幾個石頭107.中華文明淵源流長。以下能證明中國是世界農業主要給以下能證明中國是世界農業主要給源地之一的最有力證據是起源地之一的最有力證據是〔〕A.距今1萬年前后人們已學會栽培谷物B.新石器時代已形成農耕聚落C.新石器時代的考古發現D.神農氏教人們播種五谷的傳說108.“文字是一種文化的載體,文字的出現是社會進入文明階段的重要標志之一。沒有文字,就無法全面了解過去的文化和文明。〞中華文明淵源流長,在以下各項中屬于我國最早文字的是〔〕A.甲骨文B.行楷C.小篆D.隸書109.“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的格言出自〔〕A.?道德經?B.?春秋?C.?孫子兵法?D.?孟子?110.“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以上觀點反響了諸子百家中哪一學派的思想主張()A.墨家B.道家C.法家D.儒家111.“千耦其耘〞記載于?詩經?,描繪了西周時期大規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體耕作場景。春秋時期可以看到一種新的耕作場景是()A.使用耒耜B.使用牛耕C.使用樓車D.使用曲轅犁112.文物是鮮活的歷史。以下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業開展水平的是()(1)兵馬俑(2)司母戊鼎(3)彩陶(4)四羊方尊A.(1)(2)(3)B.(2)(3)(4)C.(2)(3)D.(2)(4)113.半坡遺址是我國重要的原始農耕村落遺址之一,其原始居民()A.距今約170萬年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住著干欄式的房子D.主要糧食作物是粟114.元謀人、北京人都是我國境內著名的原始人類,獲得他們生產生活的第一手資料,樓()A.神話傳說B.考古開掘C.學者推斷D.史書記載115.“封建親戚,以藩屏周〞說明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分割諸侯的兵力B.保證國家的兵源C.穩固周王的統治D.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116.將“公天下〞變成“家天下〞,并由此建設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是()A.周武王B.大禹C.商湯D.嬴政第三單元117.“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斬浮云,諸侯盡西來。〞該詩贊頌了秦王嬴政哪項歷史功績()A.建設中央集權制度B.兼并六國,完成統一C.修筑萬里長城D.書同文,車同軌118.在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國家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那么秦滅六國完成統一是在()A.公元前202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9年119.宏偉的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獨立性的象征。秦代修筑的萬里長城西起()A.咸陽B.臨洮C.陽關D.玉門關120.秦朝政府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有()(1)農民繳納大局部收獲物作為賦稅(2)征發農民去服兵役(3)征發農民去服徭役(4)農民繳納一定數量的秦半兩人民幣作為賦稅A.(1)(2)(3)B.(2)(3)C.(1)(2)(4)D.(1)(2)(3)(4)121.兩千多年前的秦朝規定的“族誅〞和“連坐〞反映了秦的()A.徭役繁重B.賦稅沉重C.殘酷的刑法D.可怕的殉葬122.我國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傳說,后來皇帝成為了封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謂。請問它的出現與誰有直接關系()A.秦始皇嬴政B.漢武帝劉徹C.唐太宗李世民D.元世祖忽必烈123.秦統一后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A.圓形方孔半兩人民幣B.刀幣C.布幣D.貝幣124.樊樹志在?國史十六講?中說:“在行政體制上,〔秦始皇〕廢除地方分權的封建制,在地方建設直屬于中央的郡、縣兩級行政區劃。起先把全國分為36郡,以后又增至40余郡。〞該材料反映出秦朝實行的政治制度是〔〕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郡縣制125.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大澤鄉起義的領導者是〔〕〔1〕陳勝〔2〕項羽〔3〕吳廣〔4〕劉邦A.〔1〕〔2〕B.〔2〕〔3〕C.〔1〕〔3〕D.〔2〕〔4〕126.以下選項中,迫使陳勝等在大澤鄉起義的直接原因是〔〕A.繁重的兵役B.刑法嚴酷,誤期殺頭C.賦稅沉重,壓迫殘酷D.到漁陽服兵役127.劉邦建設的朝代將都城定在〔〕A.咸陽B.長安C.鎬京D.殷128.“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權稱西漢。被稱作高祖的是〔〕A.陳勝B.吳廣C.劉邦D.項羽129.“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此聯所涉及的歷史事件分別發生在〔〕A.春秋和戰國B.秦和春秋C.戰國和三國D.秦初和漢初130.在秦末農民戰爭中,擊敗秦軍主力的關鍵戰役是〔〕A.牧野之戰B.長平之戰C.巨鹿之戰D.大澤鄉起義131.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把夏桀、商紂、秦二世這三個歷史人物歸成一類,他們最突出的相似點是〔〕〔1〕重視人才〔2〕重視農業〔3〕統治殘暴〔4〕末代國君A.〔1〕〔2〕B.〔3〕〔4〕C.〔1〕〔3〕D.〔2〕〔4〕132.西漢政權的建設方式是〔〕A.農民起義奪取政權B.少數民族入主中原C.大將發動政變自立D.外戚奪取政權133.漢初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的原因是〔〕A.吸取秦亡的教訓B.實行〔馬上治天下〕C.采取高度集權措施D.王國勢力強大134.中國象棋上楚河、漢界的劃分與以下哪些歷史人物有關〔〕〔1〕陳勝〔2〕吳廣〔3〕項羽〔4〕劉邦A.(1)(2)B.(1)(2)(3)C.(2)(3)(4)D.(3)(4)135.楚漢戰爭中,劉邦能夠打敗項羽最主要的原因是()A.戰術正確B.贏得民心C.前方穩固D.善于用人136.西漢統治者在充分認識到“先富民,再強國〞的道理后,在王朝建設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力倡節省B.大興文治C.休養生息D.平抑物價137.西漢初提倡節省,重視農業生產,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A.“文景之治〞B.高祖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