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思泉語文知識積累手冊思泉語文知識積累手冊思泉語文知識積累手冊資料僅供參考文件編號:2022年4月思泉語文知識積累手冊版本號:A修改號:1頁次:1.0審核:批準:發布日期:思泉語文知識積累手冊——修辭篇(6月7日更新)管理提醒:本帖被心即天下執行取消置頂操作(2010-06-07)1、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擴大夸張
兩句的意思是:我的白發有三千丈,因為我的愁悶就像這樣長。
“白發三千丈”顯然是夸張——“用夸大的詞句來形容事物”,并且是擴大夸張。
2、延安的歌聲……,它是黑夜的火把,雪中的煤炭,大旱的甘霖啊。
暗喻
句內排比
這一句明顯是比喻,將“延安的歌聲”(本體)比喻為“黑夜的火把,雪中的煤炭,大旱的甘霖”(幻體/喻體)。又因為是用“是”作比喻詞,而非像、好似、猶如、仿佛、宛若等,所以屬于暗喻。
“黑夜的火把,雪中的煤炭,大旱的甘霖”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構成排比。(相連的內容相關的句子或句子成分只需結構類似就可以判定為排比,不必須都像此句這樣結構相同。)三者又都并不是完整的句子,只是句子成分,所以是句內排比。
3、雷鋒,鮮紅的路標啊,指引多少人披荊斬棘,奮勇前進……
暗喻
把雷鋒比喻成“鮮紅的路標”,沒有出現明顯的比喻詞,只是以“,”為標志,因而屬于暗喻。
有同學把“路標”“指引多少人披荊斬棘,奮勇前進……”看成是擬人,錯誤在于沒有判斷準“指引”這個行動是由誰做出的,應該是雷鋒(或說是雷鋒精神),而不是幻體“路標”,所以并不屬于擬人。
4、勤勤懇懇育社會主義新苗,兢兢業業樹共產主義新風。
正對偶
借喻
前后兩句內容、結構對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育社會主義新苗”——“樹共產主義新風”,是對偶。并且,前后兩句在內容、意思、語氣等各方面都是相合的,而非相反,是正對偶。
“社會主義新苗”指的是中國年少的一代,是把年少的一代(本體)比喻成“新苗”(幻體/喻體),然而在句子里,本體和比喻詞都沒有出現,直接用“社會主義新苗”代表中國年少的一代,這是典型的借喻(無本體,有幻體)。
有同學做題時把這里判斷成了暗喻,原因是沒有弄清暗喻、借喻的概念和特征,以為這樣就是“暗暗地比喻”。
5、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夏蟲也為我沉默——擬人。句中只有本體“夏蟲”出現。
……沉默,沉默……——頂真。
6、她愛起人來像一團火那樣熱烈,恨起人來也像一團火,把人燒毀。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靜,她像秋天傍晚的樹葉輕輕落在你身旁。她覺得自己的夏天已經過去,生命的晚霞就是暗下來了。
明喻
借喻
“像一團火……”“也像一團火……”“像秋天傍晚的樹葉”——本體“她愛/恨起人來(時的狀態)”“她”和幻體/喻體“一團火”“秋天傍晚的樹葉”都出現了,比喻詞為“像”——明喻。
“夏天”“生命的晚霞”分別指她的青壯年時期和晚年時光,是作為比喻中的幻體/喻體直接單獨出現的,因而是借喻的修辭。再次提醒:這樣的不叫暗喻。
7、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反對偶
借喻
選自魯迅《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首先要弄明白“千夫指”“孺子牛”都是怎么回事:
“千夫指”是“千夫所指”的省稱,意思是被眾多的人指責的人,罪惡的人。
“孺子牛”(孺子是小孩子的意思)出自《左傳?哀公六年》:春秋時,齊景公與兒子嬉戲,景公叼著繩子當牛,讓兒子牽著走。魯迅先生這里是用“孺子牛”來比喻甘心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
所以,魯迅先生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他要橫眉怒目地去面對那些罪惡的人,又要謙卑地、任勞任怨地去做人民的仆人(為人民服務的人)。
其中,“孺子牛”是作為幻體/喻體單獨出現的,屬于借喻的修辭。
上下兩句結構對稱,但表達了兩種相對的、相反的態度,因而屬于反對偶。
8、多么美妙的夜晚,多么涼爽的天氣,多么迷人的繁星啊!
所有同學都能判斷出這里是用了排比的修辭,問題在于這是句間排比還是句內排比——雖然全句是兩個逗號一個驚嘆號,但把三個內容分割開來,會發現它們都可以單獨成句(感嘆句),而并不像第2題的“黑夜的火把”“雪中的煤炭”“大旱的甘霖”那樣不能成為獨立的句子,而只能是句子成分。所以,這句是句間排比。這道題是同學們較容易錯的。
9、井岡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廠礦山,多少高樓大廈,多少城市和農村,都在殷切地等待著你們!
這3句是較有文學色彩的,不過判斷其中用到了哪種修辭手法并不難。1反復2擬人3句內排比
另外,“井岡山的翠竹啊!”用到了一種較少被提及的修辭,叫“呼告”,對于它我們不多做展開了,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參考一下:
(1)反復——“去吧,去吧”(很簡單的反復)。(2)擬人——有兩處,讓“翠竹”“快快地去吧”,說“工地”“工廠礦山”“高樓大廈”“城市和農村”“都在殷切地等待著”,都是將它們擬人化了。(3)句內排比——“多少工地,多少工廠礦山,多少高樓大廈,多少城市和農村”這是很典型的排比。因為此中的各項都不能單純成句,只能作為句子的一部分,因而屬于句內排比。10、船如離弦之箭,稍差分厘,便撞得粉碎。此句雖短,值得我們動腦的地方可不少。(1)將“船”(本體)比作“離弦之箭”(幻體/喻體),用“如”作為喻詞,是明喻的修辭手法。(2)船速雖快,但和離弦之箭的速度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因而說“船如離弦之箭”是言過其實的,屬于夸張。這樣寫是把船速夸大,因而我們把它歸入擴大夸張。“稍差分厘,便撞得粉碎。”也是夸張,寫得讓我們為這船提心吊膽。但是這里屬于擴大夸張還是縮小夸張呢我們來看:(1)如果真的只差了“分厘”就會出危險,那這船也就沒法開了,可以出偏差的余地實際上肯定不至于小到一分一厘或幾分幾厘的程度,這樣寫,是對允許出偏差的空間做了縮小夸張。(2)“撞得粉碎”,“碎”成“粉”,太不可思議了。碎片兒再小,也不會小到“粉”的程度。“粉碎”——這肯定是對碎片兒的大小做了縮小夸張。但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想:“碎”成“粉”,碎得那么嚴重,豈不是把碎的程度夸大了嗎這樣看就是擴大夸張了。此一說法也成立。(3)整體看,認為這里的夸張是對“程度”進行了夸大的思路依然成立——“稍差分厘,便撞得粉碎”,這也太危險了!“分厘”是縮小,“粉”是縮小,可合在一起,不就意味著是把危險的程度擴大了嗎所以歸入擴大夸張也頗為合理。從答題的角度說,我們建議大家把擴大夸張、縮小夸張同時寫上,并附加簡要的說明,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丟分了。11、聽著、聽著,聽著那悲傷的歌聲,驀然,一股的心酸,像波浪,在我心海里洶涌澎湃,我感覺著,天上的星星似乎要落淚了,遠方的濤聲似乎在哭泣了。最后這句是本組練習中包含修辭手法最豐富的,不過要將它們辨別出來并不很難。(1)反復——“聽著、聽著”。(2)明喻——“一股的心酸,像波浪……”。(“心海”這個詞有暗喻的意味。)(3)擬人——“星星似乎要落淚了”“濤聲似乎在哭泣了”。(4)對偶——“天上的星星似乎要落淚了,遠方的濤聲似乎在哭泣了。”并且兩句間是相接相應的,沒有語意或情感上的反轉,屬于正對偶。[此帖被徐遲老師在2010-06-0721:10重新編輯]比擬
本想整理一下關于夸張的內容,但“間接夸張”里的例子是涉及到比擬的,于是決定先把“比擬”的問題和大家說說清楚。雖然中小學階段并不要求學生們全面地掌握這種修辭,但把比擬吃透些,對于大家充分理解“擬人”的內涵很有好處。
比擬這種修辭并不算深奧,就是根據想象,把物擬作人,把人擬作物,或把一種事物擬作另一種事物。
運用比擬,能得到特有的修辭效果,它具有思想的跳躍性,有助于讀者展開想象的翅膀,獲得對事物的鮮明印象。可以增添趣味,可以把事物寫得神形畢現、鮮活靈動,還可以借比擬表達出對所描述事物的情感態度。詩歌、小說、散文、寓言、童話中都經常用到比擬。
我們一般把比擬分為兩大類,一為擬人,一為擬物。1.擬人
擬人是把物當作人來寫,令物人格化,把人的思想、情感、言行等等,賦予所描述的事物。擬人是最常見的比擬形式,大家對它也都很熟悉。
例如:
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礫中,有生命力的種子決不會悲觀、嘆氣,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練。生命開始的一瞬間,就帶著斗志而來的草才是堅韌的草,也只有這種草,才可以傲然對那些玻璃棚中養育著的盆花嗤笑。(夏衍《野草》)——“草”只是植物,“種子”也無所謂“悲觀”、不可能“嘆氣”、并不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練”。如果你真的見到一片草在“傲然”地對著“玻璃棚中養育著的盆花嗤笑”,那會是怎樣詭異駭人的場面呢……悲喜苦笑,“斗志”云云,都是人所擁有的表現或心理,夏衍把它們賦予了草,是把草擬作了人來敘寫、贊嘆,這就是擬人。
又如:
湖水愈發溫柔,愈發安詳了——它靜靜地平躺著,安然地享受著晨霧徐徐的、輕柔的愛撫……(斯妤《北海的早晨》)
風壓輕云貼水飛([南唐]李璟《浣溪沙》)
(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宋]毛滂《臨江仙》)最后一例:林美慧《寂寞,別敲我的窗》——當我啟開心靈的窗子寂寞,你在窗外等待!寂寞別敲我的窗!當我心靈洋溢著溫暖你會匆促而去!當我心靈空虛你在敲我的窗我要用溫暖把心靈填得滿滿的用友情的溫馨縫補那窗戶的裂縫寂寞,別敲我的窗!詩中“用友情的溫馨/縫補那窗戶的裂縫”是把“友情的溫馨”擬作了絲線,屬于擬物,那么“擬物”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2.擬物
擬物有兩種:一是將人擬為物,就是把人寫得具有物的狀態、動態等等;二是把一種事物擬作另一種事物來寫。
先看把人擬作物的例子:
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老舍《龍須溝》)——這里是將惡霸擬作了狗,于是寫它們會“夾著尾巴跑”。
又如:
在這里的人們中間,我最不愿與之離別的就是海涅,我恨不得把您也裝進我的行李袋中去。(馬克思《給海涅的信》)——將海涅擬為行李,這里比擬所產生的幽默效果很明顯。
我在少年時代,看見了蜂子或蠅子停在一個地方,給什么來一嚇,即刻飛去了,但是飛了一個小圈子,便又回來停在原地點,便以為這實在可笑,也可憐。可不料現在我自己飛回來了,不過繞了一點小圈子。又不料你也飛回來了,你不能飛得遠一些嗎(魯迅《在酒樓上》)
我上課有時候會問“我需要把音量再加大一檔嗎”也有擬物的味道在,把自己擬為音箱,呵。
下面看另一種,把一種事物擬作另一種事物:
還有一問,是:“公理”幾塊錢一斤(魯迅《“公理”之所在》)
她似乎衣袋里全裝著天真,一掏出來就可以用。(韓少功《火宅》)——這兩個例子,都是借助擬物的修辭,把無形的、抽象的東西當作有形的來寫,令語言變得非常鮮活,帶上了明顯的文學色彩。借代
簡單地說,借代這種修辭,就是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其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指它。
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引起人們的聯想,產生使語句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常見的幾種借代:1.借部分來代指整體: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錫州初逢席上見贈》)都是借“帆”(船的一部分)來代指船。
憶當年,三尺青鋒懷天下,一騎白馬開吳疆。(《三國演義》中周瑜所作《長河吟》)借“青鋒”代指寶劍。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六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弟妹》)借“干戈”代指戰亂。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陳毅《梅嶺三章》)借“旌旗”代指軍隊。2.借特征來代指人或事物: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借“黃發”(老年人的特征)“垂髫”(小孩子的發型)來代指老人與小孩兒。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三國諸葛亮《出師表》)借“布衣”(平民的穿著)代指平民。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借“朱門”代指貴族豪富人家。(古代王侯貴族的住宅大門會漆成紅色以示尊貴,因而“朱門”是貴族豪富人家所特有的。)3.其他借代舉例:
豫州今欲何至(司馬光《赤壁之戰》)借地名“豫州”(劉備當時的官職為豫州牧)來代指劉備。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毛澤東)借具體的“骨頭”代指抽象的骨氣。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借“石頭”(做紀念碑的材料)代指紀念碑。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劉禹錫《陋室銘》)借有形的“絲竹”(制作樂器的材料)代指無形的音樂(這里特指讓人煩躁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