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章導論姚洋第1章導論姚洋1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經濟發展是所有發展中國家所追求的目標。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就是一個國家從不發達向發達、特別是從低收入向高收入過渡的過程。我們在今天研究經濟發展,實際上是要研究如何讓低收入國家在短時間內趕上發達國家。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經濟發展是所有發展中國家所追求的目標。2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學科的起始發展羅森斯坦-羅丹(1943)對規模報酬遞增的研究亞瑟·劉易斯(Lewis,1954;1955)對剩余勞動力的研究舒爾茨力圖證明,不發達經濟中的農民具有和發達經濟中的人們一樣的理性,而且那里的市場交易也是非常發達的。他的工作極大刺激了西方學者對發展中國家微觀層面的研究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學科的起始發展3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宏觀發展理論的沉寂一方面是新古典經濟學的研究手段無法滿足發展經濟學所要研究的問題的需要。另一方面,由1950年代經典發展經濟學理論所導出的一些標準的政策建議,如進口替代,沒有能夠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實質性的經濟增長;相反,實施出口導向的經濟政策,卻給東亞地區帶來了奇跡般的增長。微觀發展理論卻有了長足進步
自1970年代以來,發展經濟學家們深入研究了發展中國家的市場、農民行為和制度安排,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一些成果對主流經濟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宏觀發展理論的沉寂4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進入1990年代以后,宏觀發展經濟學由于兩方面的原因而進入復蘇和再發展時期。第一個原因是全球化環境下世界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加劇。第二個原因是新增長經濟學為發展經濟學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對規模經濟的研究。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進入1990年代以后,宏觀發展經濟學由于5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發展經濟學V.S經濟增長理論發展經濟學注重對結構性因素的研究,而增長經濟學研究決定經濟增長的因素,因此多將一國乃至世界經濟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經濟發展是一個綜合的概念。不僅僅考慮國民生產總值(GNP)或國內生產總值(GDP),還會更全面的考慮其他指標,如預期壽命、教育水平等。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發展經濟學V.S經濟增長理論6本課程特點重點放在宏觀發展經濟學上,但也涉及一些微觀課題注重一般性介紹、經驗事實和理論分析三者的結合覆蓋面比較廣,不僅涵蓋經典的資本積累、結構變化和技術進步理論,而且還包括下面的幾項新內容。著重介紹了隨著新增長理論發展出來的新發展經濟學理論,特別是和規模經濟有關的理論進展。和中國的現實緊密結合。本書還專門討論了發展的規范問題。本課程非常重視展示經驗事實,為讀者提供了大量的統計資料和分析本課程不停留在對已有理論的泛泛介紹上,而是對理論模型進行深入的討論,包括較詳細的推導。本課程特點重點放在宏觀發展經濟學上,但也涉及一些微觀課題7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總量上,1820年是中國經濟的頂峰,GDP占世界總量的33%1950年,中國的GDP只占世界總量的5%2001年,我們恢復到占世界的12%麥迪森預測,到2015年,我們將恢復到占世界的20%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總量上,8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從人均收入來看,中國的人均收入的下降早于中國在世界上相對地位的下降在1700年到1820年間,中國人均收入由相當于世界的98%下降到90%。這里的一個原因是中國人口在此期間經歷了一次人口爆炸。在1700到1850這150年間,中國人口翻了三番,由1.38億增長到4.12億。另一個原因是,當西歐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的工業生產卻處于停滯狀態。中國在近代并沒有經歷衰落,而是被世界、特別是西歐趕上來了。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從人均收入來看,中國的人均收入9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中國相對于西歐的衰落,學術界有所謂的“李約瑟之謎”之說,李約瑟在其《中國科學技術史》(李約瑟,1990)中提出了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問題:
既然中國在古代的科學技術已經如此發達,為什么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中國相對于西歐的衰落,學術界有10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回答這個問題:一方面是論證工業革命為什么會發生在歐洲.
在經濟學界占據主流的觀點是,歐洲在其進入近代社會的時候建立了適合于工商業創新活動的產權制度。另一方面,學者們試圖解答為什么中國沒有發生工業革命。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回答這個問11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思維方式說李約瑟本人認為,中國之所以沒有產生現代科學,是因為中國人重實用,而輕分析。這個結論大體上是成立的。不足:這種差別也無法解釋工業革命為什么沒有在中國發生,因為工業革命并沒有依賴于科學的幫助。同諾斯(North,1981)所指出的,工業革命(公認的時期為1750年-1850年)比現代科學和技術的結合(公認為十九世紀后半葉)早了近百年。
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12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2.中央集權說歐洲的海岸線犬牙交錯,且近海島嶼眾多,而中國的海岸線平滑有序,近海幾乎沒有大的島嶼;前者有利于形成眾多競爭的小國,而后者則有利于形成大一統的帝國,從而也決定了兩個區域不同的發展軌跡。哥倫布和鄭和的例子。不足:這個解釋雖然對中國在近代的落伍有一定的解釋力,但無法解釋中國在此之前為什么能夠領先世界一千七百多年。類似的有中央集權的稅收假說。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13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3.制度說中國古代社會沒有產生資本主義的原因,在于財產所有權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保護。不足:和中央集權說一樣,它無法解釋為什么中國曾經領先世界一千七百年。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14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4.“英雄理論”技術創新是少數“英雄”的活動,而“英雄”的數量以及創新的數量取決于人口的大小和技術創新的難易程度。林毅夫教授持這種觀點(Lin,1995)。他認為,中國之所以在歷史上能夠領先世界,是因為當時的技術比較簡單,可以靠經驗積累來完成,所以,中國較大的人口更容易產生技術創新。但是,現代技術不是建立在經驗、而是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的,人多因此并不能保證更多的技術創新。不足:工業革命并不是以現代科學為前提的。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15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5.資源約束說經濟史領域的加州學派認為,中國和歐洲的比較應該是江南與英格蘭的比較,因為這兩個地方的區域大小相當,又分別是當時中國和歐洲最發達的地方。直至1800年左右,江南在收入水平、市場發育、教育等各個方面的發展程度并不比英格蘭的差,江南之所以沒有發生工業革命,是因為工業革命的至關重要的資源煤炭在北方,運至江南的成本太高。。不足:一方面,江南是否達到了英格蘭的發展水平,且它們的技術水平和技術類型也存在巨大差別。另一方面,大運河已經到達北京,而沿途經過產煤地淄博,同時北京離開灤煤礦也不遠。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16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6.人口約束說伊懋可(MarkElvin)的高水平陷阱假說就是這樣的一個學說。他認為,中國之所以在工業革命之前一千七百多年里領先世界,而后又被歐洲所趕超,是因為中國受到人口眾多、而資源匱乏的限制。由于中國人口眾多,她就必須全力發展農業技術,以至于到歐洲工業革命時,中國的農耕技術遠遠領先歐洲.相反,中國工業的發展卻受到了有限的資源的約束。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17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7.地理環境說由于美索不達美亞平原以北的臺地上存在豐富的可供馴化的植物和動物,人類文明在一萬五千年前小冰期結束之后首先在此起源,隨后向地中海地區擴散,最終在羅馬帝國時期達到頂峰。公元紀年開始之后,氣候變冷導致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和鼠疫流行,羅馬帝國最終走向衰落。自公元五世紀開始,東方文明開始超越西方文明,并在宋代達到頂峰。北宋時期氣候再次變冷,北方游牧民族大舉南侵,東方文明遭受重創。此時,西方文明的重心轉移到西歐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18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如何?從亞洲地區中尋找啟示亞洲國家(地區)人均收入水平快照:2008年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如何?從19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從亞洲來看,大致模式是發展曲線成S形當一個國家收入還較低的時候,其增長速度較慢;當它的收入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如圖中馬來西亞的水平),增長加速;當它的收入達到很高水平的時候(如圖中香港的水平),增長開始放緩。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從亞洲來看,大致模式是發展曲線20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如何?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1)的預測,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將于2016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羅伯特·費恩斯塔爾等人(Feenstra,2011)的計算表明,這個時間是2014年。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如何?21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以名義收入計算,簡單預測中美經濟未來變化計算方法:假設中國的GDP總量以8%的可比速度增長,美國的GDP總量以3%的可比速度增長,中國和美國的通脹率分別為3.6%和2%(兩者都是2000-2010年的均值),人民幣對美元每年名義升值3%(從2005年到2010年的均值);即中國以人民幣計價的名義增長率為11.6%,以美元計價的名義增長率為14.6%,美國的名義增長率為5%。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以名義收入計算,簡單預測中美經22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儲蓄和投資人力資本技術進步人口自然資源對外貿易結構變化收入分配制度因素產業政策注意區分相關關系和因果關系
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儲蓄和投資23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儲蓄和投資高儲蓄并不等于高投資高投資也不意味著高增長儲蓄要轉化為投資,需要一個良好的金融體系作為中介,將居民分散的儲蓄集中到有效的投資項目上去。政策性因素也可能妨礙儲蓄轉化為投資。政局的動蕩、過高的通貨膨脹率、對產權缺乏保護以及高額的稅收等因素都會打擊國內投資者的積極性,在一個開放經濟體系中,這些因素將導致本國資本的外流。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儲蓄和投資24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力資本:狹義的人力資本指的是人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廣義的人力資本還包括健康。自1960年代以來,人力資本成為發展經濟學家所關注的焦點之一,新經濟增長理論更是將它置于核心地位。預期壽命每提高一歲,則人均收入提高7.7%識字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則人均收入提高4.8%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力資本:狹義的人力資本指的是人的25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力資本-以中印發展為例由上表,中國的文盲率遠遠低于印度,而且在1990-2001年期間下降的速度快于印度。中國的嬰兒死亡率也遠低于印度。在1960年代初期,中國農村的嬰兒死亡率達到160‰,但是,得益于基本醫療服務的普及,到了1980年代迅速下降到45‰左右,而印度此時的嬰兒死亡率仍然維持在80‰左右。正如著名印度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所指出的,中國之所以在改革開放之后實現了高速的經濟增長,主要是因為中國在改革之初人力資本的積累遠高于同期印度的水平。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力資本-以中印發展為例26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技術進步技術進步直接改善促進經濟增長的兩個要素之一資本的使用效率。如果我們將資本積累當作內生因素來考慮,則長期經濟增長就完全取決于技術進步,因為在沒有技術進步的情況下,投資回報會邊際遞減,并最終趨于零。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技術進步27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技術進步在經濟發展的早期,一個國家要進行大規模的技術創新可能是得不償失的。此時,引進國外技術是更可行的辦法。但發展中國家采用什么技術呢?誘導性技術變遷理論認為,一個國家采用什么樣的技術,取決于這個國家相對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資本和勞動力資源稟賦水平。發展中國家擁有相對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因此應該采用資本含量較低的技術。由于這些技術是發達國家的淘汰技術,發展中國家采用它們可以節省開發成本,這就是所謂的后發優勢。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技術進步28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技術進步人均收入越高的國家(地區),其出口產品的技術復雜度越高人均收入和出口產品技術復雜度(2003年)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技術進步人均收入和出口產品技術復雜29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口人口往往被看作是經濟增長的障礙。事實卻是,人口密度高的國家也是經濟發展速度高的國家。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口30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對世界上159個國家(地區)1950-2000年人均GDP平均增長速度和它們在1950年的人口密度簡單線性回歸表明,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增加10人,則GDP增長率提高0.1個百分點。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對世界上159個國家(地區)19531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口人口規模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主要來自于消費—生產之間的正反饋效應。較大的人口增加需求,由此帶動生產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進而進一步增加需求。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口32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口和人口規模不同,人口增長速度對人均GDP的增長具有負面的作用。人口規模是水平值,人口增長速度是變化率。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隨著人口的增長,經濟總規模雖然也增長,但人均水平會因人口的增長而被部分抵消;二是當人口增長過快時,人口的質量下降,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數量-質量權衡”理論);三是當人口增長過快時,社會的撫養負擔增加,儲蓄降低(人口紅利)。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口33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對一個國家具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一個國家的資本積累提供堅實的基礎;但另一方面,豐富的自然資源可能導致一個國家過分依賴于自然資源產業,而其它產業則顯現萎縮的勢頭。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自然資源34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自然資源“關漢姆之謎”,即自然資源比較貧瘠的國家或地區往往比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或地區發展得快。在世界范圍內,有日本;在中國,溫州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兩地的自然資源都很有限,但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卻很發達。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自然資源35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可能原因:一個是自然資源產業對其它產業的壓抑作用,極端的例子是所謂的“荷蘭病”。另一個是豐富的自然資源容易孳生腐敗和強勢利益集團,阻礙經濟增長。自然資源不能移動,而且數量大,開采成本低,因此容易成為腐敗官員或強勢利益集團的獵物。由于以上兩個原因,國際上有“自然資源的詛咒”之說。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可能原因:36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對外貿易東亞三國,即中國、韓國和新加坡的貿易依存度較高,而且它們的經濟增長率也很高。拉美的阿根廷和巴西的貿易依存度較低,經濟增長的表現起伏很大,1980年代因為債務危機兩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均為負,其它時期的經濟增長率也有較大波動。印度在1960年的貿易依存度較高,但是之后下降很大,直到1991年實行經濟改革之后才重新開始上升,而這之后印度的經濟增長也開始加速。這些證據表明,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和它的國際貿易相關聯。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對外貿易37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對外貿易非洲的情況表明,較高的貿易依存度不一定帶來強勁的經濟增長。三個非洲國家尼日利亞、南非和贊比亞的貿易依存度都較高,但它們的經濟增長表現在2000年之前并不好,但2000年之后很好。依附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出口具有依附性質,國際貿易可能使發展中國家陷入國際分工陷阱,永遠成為發達國家的原料供應國。非洲2000年前的情況似乎證明了這種說法,但這有待進一步的考察,因為非洲在此之前一直處于動蕩和轉型之中。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對外貿易38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結構變化結構變化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包括產業結構的變化、城市化以及人口的非農化。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結構變化39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結構變化從橫截面來看,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經濟結構發生下面幾個變化。第一,城市人口比例上升;第二,第一產業(農、林、牧、采掘業)占GDP比例大體呈下降趨勢;第三,第二產業(制造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占GDP比例先上升,后下降;第四,第三產業(服務業、金融業等)比例持續上升。這些變化也是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過程。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結構變化40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結構變化結構變化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結果,而且還促進經濟增長。這是因為城市的勞動生產率高于農村的勞動生產率,而第二、三產業的勞動生產率高于第一產業的勞動生產率。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結構變化41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在以往的經濟學文獻中被看作是經濟發展的副產品。庫茲涅茨根據對英國經濟史的考察,發現了后來被稱為“庫茲涅茨曲線”的規律: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和收入水平之間呈現倒U型關系,即隨著收入的增加,不平等程度先上升,然后下降。進入1990年代之后,收入分配開始被當作影響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加以研究。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收入分配42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從人均收入水平來看,收入不平等程度和人均收入間關系并不明顯,最多可以說有較弱的倒U型關系:
非洲很窮的三個國家津巴布韋、贊比亞和肯尼亞的基尼系數很高,而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雖然收入水平低,但基尼系數也低。在人均收入超過1000美元的國家中,韓國的基尼系數較低,南非、智利和阿根廷的基尼系數卻很高。但從經濟增長速度來看,收入不平等和經濟增長速度之間較強的倒U型關系:
南亞的收入分配最平等,但經濟增長速度并不是很高;東亞的不平等程度適中,經濟增長速度最高;非洲和拉美的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經濟增長速度最低,特別是非洲的津巴布韋、贊比亞和肯尼亞,在1990-2003年間平均是負增長。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從人均收入水平來看,收入不平等程度43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制度因素諾斯和托馬斯在《西方世界的崛起》一書里斷言(諾斯和托馬斯,1999),投資、人力資本等主流經濟學認為是經濟增長原因的因素,不過是增長本身而已,只有制度才是經濟增長的真正原因。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制度因素44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一般的觀點是,一個更廉潔的政府、更獨立的司法制度以及對財產權的更好的保護有利于經濟增長。但是,跨國數據并不完全支持這個觀點。政府廉潔度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一般的觀點是,一個更廉潔的政府、更45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對于中國人來說,民主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更為引人注目。但是,這個關系也是不確定的。民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對于中國人來說,民主和經濟增長之間46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產業政策產業政策曾經處于宏觀發展經濟學的核心地位,但自錢納里之后,關于產業政策的討論在發展經濟學界銷聲匿跡了。林毅夫關于發展戰略的討論重新引發了人們對產業政策的興趣。
回顧東亞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東亞各國(地區)都經歷了一段或長或短的進口替代時期,以建立自己的制造業基礎;同時,它們又在適當的時候放棄了進口替代政策,而轉向利用本國的比較優勢,加入國際分工。東亞地區的這個發展軌跡是否具有世界意義,值得發展經濟學進行深入研究。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產業政策47演講完畢,謝謝觀看!演講完畢,謝謝觀看!48第1章導論姚洋第1章導論姚洋49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經濟發展是所有發展中國家所追求的目標。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就是一個國家從不發達向發達、特別是從低收入向高收入過渡的過程。我們在今天研究經濟發展,實際上是要研究如何讓低收入國家在短時間內趕上發達國家。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經濟發展是所有發展中國家所追求的目標。50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學科的起始發展羅森斯坦-羅丹(1943)對規模報酬遞增的研究亞瑟·劉易斯(Lewis,1954;1955)對剩余勞動力的研究舒爾茨力圖證明,不發達經濟中的農民具有和發達經濟中的人們一樣的理性,而且那里的市場交易也是非常發達的。他的工作極大刺激了西方學者對發展中國家微觀層面的研究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學科的起始發展51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宏觀發展理論的沉寂一方面是新古典經濟學的研究手段無法滿足發展經濟學所要研究的問題的需要。另一方面,由1950年代經典發展經濟學理論所導出的一些標準的政策建議,如進口替代,沒有能夠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實質性的經濟增長;相反,實施出口導向的經濟政策,卻給東亞地區帶來了奇跡般的增長。微觀發展理論卻有了長足進步
自1970年代以來,發展經濟學家們深入研究了發展中國家的市場、農民行為和制度安排,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一些成果對主流經濟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宏觀發展理論的沉寂52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進入1990年代以后,宏觀發展經濟學由于兩方面的原因而進入復蘇和再發展時期。第一個原因是全球化環境下世界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加劇。第二個原因是新增長經濟學為發展經濟學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對規模經濟的研究。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進入1990年代以后,宏觀發展經濟學由于53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發展經濟學V.S經濟增長理論發展經濟學注重對結構性因素的研究,而增長經濟學研究決定經濟增長的因素,因此多將一國乃至世界經濟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經濟發展是一個綜合的概念。不僅僅考慮國民生產總值(GNP)或國內生產總值(GDP),還會更全面的考慮其他指標,如預期壽命、教育水平等。引言—發展經濟學簡介發展經濟學V.S經濟增長理論54本課程特點重點放在宏觀發展經濟學上,但也涉及一些微觀課題注重一般性介紹、經驗事實和理論分析三者的結合覆蓋面比較廣,不僅涵蓋經典的資本積累、結構變化和技術進步理論,而且還包括下面的幾項新內容。著重介紹了隨著新增長理論發展出來的新發展經濟學理論,特別是和規模經濟有關的理論進展。和中國的現實緊密結合。本書還專門討論了發展的規范問題。本課程非常重視展示經驗事實,為讀者提供了大量的統計資料和分析本課程不停留在對已有理論的泛泛介紹上,而是對理論模型進行深入的討論,包括較詳細的推導。本課程特點重點放在宏觀發展經濟學上,但也涉及一些微觀課題55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總量上,1820年是中國經濟的頂峰,GDP占世界總量的33%1950年,中國的GDP只占世界總量的5%2001年,我們恢復到占世界的12%麥迪森預測,到2015年,我們將恢復到占世界的20%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總量上,56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從人均收入來看,中國的人均收入的下降早于中國在世界上相對地位的下降在1700年到1820年間,中國人均收入由相當于世界的98%下降到90%。這里的一個原因是中國人口在此期間經歷了一次人口爆炸。在1700到1850這150年間,中國人口翻了三番,由1.38億增長到4.12億。另一個原因是,當西歐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的工業生產卻處于停滯狀態。中國在近代并沒有經歷衰落,而是被世界、特別是西歐趕上來了。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從人均收入來看,中國的人均收入57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中國相對于西歐的衰落,學術界有所謂的“李約瑟之謎”之說,李約瑟在其《中國科學技術史》(李約瑟,1990)中提出了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問題:
既然中國在古代的科學技術已經如此發達,為什么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中國相對于西歐的衰落,學術界有58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回答這個問題:一方面是論證工業革命為什么會發生在歐洲.
在經濟學界占據主流的觀點是,歐洲在其進入近代社會的時候建立了適合于工商業創新活動的產權制度。另一方面,學者們試圖解答為什么中國沒有發生工業革命。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回答這個問59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思維方式說李約瑟本人認為,中國之所以沒有產生現代科學,是因為中國人重實用,而輕分析。這個結論大體上是成立的。不足:這種差別也無法解釋工業革命為什么沒有在中國發生,因為工業革命并沒有依賴于科學的幫助。同諾斯(North,1981)所指出的,工業革命(公認的時期為1750年-1850年)比現代科學和技術的結合(公認為十九世紀后半葉)早了近百年。
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60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2.中央集權說歐洲的海岸線犬牙交錯,且近海島嶼眾多,而中國的海岸線平滑有序,近海幾乎沒有大的島嶼;前者有利于形成眾多競爭的小國,而后者則有利于形成大一統的帝國,從而也決定了兩個區域不同的發展軌跡。哥倫布和鄭和的例子。不足:這個解釋雖然對中國在近代的落伍有一定的解釋力,但無法解釋中國在此之前為什么能夠領先世界一千七百多年。類似的有中央集權的稅收假說。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61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3.制度說中國古代社會沒有產生資本主義的原因,在于財產所有權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保護。不足:和中央集權說一樣,它無法解釋為什么中國曾經領先世界一千七百年。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62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4.“英雄理論”技術創新是少數“英雄”的活動,而“英雄”的數量以及創新的數量取決于人口的大小和技術創新的難易程度。林毅夫教授持這種觀點(Lin,1995)。他認為,中國之所以在歷史上能夠領先世界,是因為當時的技術比較簡單,可以靠經驗積累來完成,所以,中國較大的人口更容易產生技術創新。但是,現代技術不是建立在經驗、而是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的,人多因此并不能保證更多的技術創新。不足:工業革命并不是以現代科學為前提的。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63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5.資源約束說經濟史領域的加州學派認為,中國和歐洲的比較應該是江南與英格蘭的比較,因為這兩個地方的區域大小相當,又分別是當時中國和歐洲最發達的地方。直至1800年左右,江南在收入水平、市場發育、教育等各個方面的發展程度并不比英格蘭的差,江南之所以沒有發生工業革命,是因為工業革命的至關重要的資源煤炭在北方,運至江南的成本太高。。不足:一方面,江南是否達到了英格蘭的發展水平,且它們的技術水平和技術類型也存在巨大差別。另一方面,大運河已經到達北京,而沿途經過產煤地淄博,同時北京離開灤煤礦也不遠。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64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6.人口約束說伊懋可(MarkElvin)的高水平陷阱假說就是這樣的一個學說。他認為,中國之所以在工業革命之前一千七百多年里領先世界,而后又被歐洲所趕超,是因為中國受到人口眾多、而資源匱乏的限制。由于中國人口眾多,她就必須全力發展農業技術,以至于到歐洲工業革命時,中國的農耕技術遠遠領先歐洲.相反,中國工業的發展卻受到了有限的資源的約束。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65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7.地理環境說由于美索不達美亞平原以北的臺地上存在豐富的可供馴化的植物和動物,人類文明在一萬五千年前小冰期結束之后首先在此起源,隨后向地中海地區擴散,最終在羅馬帝國時期達到頂峰。公元紀年開始之后,氣候變冷導致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和鼠疫流行,羅馬帝國最終走向衰落。自公元五世紀開始,東方文明開始超越西方文明,并在宋代達到頂峰。北宋時期氣候再次變冷,北方游牧民族大舉南侵,東方文明遭受重創。此時,西方文明的重心轉移到西歐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對于李約瑟之謎的解釋66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如何?從亞洲地區中尋找啟示亞洲國家(地區)人均收入水平快照:2008年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如何?從67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從亞洲來看,大致模式是發展曲線成S形當一個國家收入還較低的時候,其增長速度較慢;當它的收入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如圖中馬來西亞的水平),增長加速;當它的收入達到很高水平的時候(如圖中香港的水平),增長開始放緩。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從亞洲來看,大致模式是發展曲線68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如何?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1)的預測,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將于2016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羅伯特·費恩斯塔爾等人(Feenstra,2011)的計算表明,這個時間是2014年。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如何?69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以名義收入計算,簡單預測中美經濟未來變化計算方法:假設中國的GDP總量以8%的可比速度增長,美國的GDP總量以3%的可比速度增長,中國和美國的通脹率分別為3.6%和2%(兩者都是2000-2010年的均值),人民幣對美元每年名義升值3%(從2005年到2010年的均值);即中國以人民幣計價的名義增長率為11.6%,以美元計價的名義增長率為14.6%,美國的名義增長率為5%。1.3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透視以名義收入計算,簡單預測中美經70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儲蓄和投資人力資本技術進步人口自然資源對外貿易結構變化收入分配制度因素產業政策注意區分相關關系和因果關系
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儲蓄和投資71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儲蓄和投資高儲蓄并不等于高投資高投資也不意味著高增長儲蓄要轉化為投資,需要一個良好的金融體系作為中介,將居民分散的儲蓄集中到有效的投資項目上去。政策性因素也可能妨礙儲蓄轉化為投資。政局的動蕩、過高的通貨膨脹率、對產權缺乏保護以及高額的稅收等因素都會打擊國內投資者的積極性,在一個開放經濟體系中,這些因素將導致本國資本的外流。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儲蓄和投資72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力資本:狹義的人力資本指的是人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廣義的人力資本還包括健康。自1960年代以來,人力資本成為發展經濟學家所關注的焦點之一,新經濟增長理論更是將它置于核心地位。預期壽命每提高一歲,則人均收入提高7.7%識字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則人均收入提高4.8%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力資本:狹義的人力資本指的是人的73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力資本-以中印發展為例由上表,中國的文盲率遠遠低于印度,而且在1990-2001年期間下降的速度快于印度。中國的嬰兒死亡率也遠低于印度。在1960年代初期,中國農村的嬰兒死亡率達到160‰,但是,得益于基本醫療服務的普及,到了1980年代迅速下降到45‰左右,而印度此時的嬰兒死亡率仍然維持在80‰左右。正如著名印度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所指出的,中國之所以在改革開放之后實現了高速的經濟增長,主要是因為中國在改革之初人力資本的積累遠高于同期印度的水平。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力資本-以中印發展為例74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技術進步技術進步直接改善促進經濟增長的兩個要素之一資本的使用效率。如果我們將資本積累當作內生因素來考慮,則長期經濟增長就完全取決于技術進步,因為在沒有技術進步的情況下,投資回報會邊際遞減,并最終趨于零。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技術進步75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技術進步在經濟發展的早期,一個國家要進行大規模的技術創新可能是得不償失的。此時,引進國外技術是更可行的辦法。但發展中國家采用什么技術呢?誘導性技術變遷理論認為,一個國家采用什么樣的技術,取決于這個國家相對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資本和勞動力資源稟賦水平。發展中國家擁有相對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因此應該采用資本含量較低的技術。由于這些技術是發達國家的淘汰技術,發展中國家采用它們可以節省開發成本,這就是所謂的后發優勢。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技術進步76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技術進步人均收入越高的國家(地區),其出口產品的技術復雜度越高人均收入和出口產品技術復雜度(2003年)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技術進步人均收入和出口產品技術復雜77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口人口往往被看作是經濟增長的障礙。事實卻是,人口密度高的國家也是經濟發展速度高的國家。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口78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對世界上159個國家(地區)1950-2000年人均GDP平均增長速度和它們在1950年的人口密度簡單線性回歸表明,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增加10人,則GDP增長率提高0.1個百分點。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對世界上159個國家(地區)19579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口人口規模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主要來自于消費—生產之間的正反饋效應。較大的人口增加需求,由此帶動生產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進而進一步增加需求。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口80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口和人口規模不同,人口增長速度對人均GDP的增長具有負面的作用。人口規模是水平值,人口增長速度是變化率。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隨著人口的增長,經濟總規模雖然也增長,但人均水平會因人口的增長而被部分抵消;二是當人口增長過快時,人口的質量下降,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數量-質量權衡”理論);三是當人口增長過快時,社會的撫養負擔增加,儲蓄降低(人口紅利)。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口81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對一個國家具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一個國家的資本積累提供堅實的基礎;但另一方面,豐富的自然資源可能導致一個國家過分依賴于自然資源產業,而其它產業則顯現萎縮的勢頭。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自然資源82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自然資源“關漢姆之謎”,即自然資源比較貧瘠的國家或地區往往比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或地區發展得快。在世界范圍內,有日本;在中國,溫州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兩地的自然資源都很有限,但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卻很發達。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自然資源83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可能原因:一個是自然資源產業對其它產業的壓抑作用,極端的例子是所謂的“荷蘭病”。另一個是豐富的自然資源容易孳生腐敗和強勢利益集團,阻礙經濟增長。自然資源不能移動,而且數量大,開采成本低,因此容易成為腐敗官員或強勢利益集團的獵物。由于以上兩個原因,國際上有“自然資源的詛咒”之說。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可能原因:84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對外貿易東亞三國,即中國、韓國和新加坡的貿易依存度較高,而且它們的經濟增長率也很高。拉美的阿根廷和巴西的貿易依存度較低,經濟增長的表現起伏很大,1980年代因為債務危機兩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均為負,其它時期的經濟增長率也有較大波動。印度在1960年的貿易依存度較高,但是之后下降很大,直到1991年實行經濟改革之后才重新開始上升,而這之后印度的經濟增長也開始加速。這些證據表明,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和它的國際貿易相關聯。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對外貿易851.4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對外貿易非洲的情況表明,較高的貿易依存度不一定帶來強勁的經濟增長。三個非洲國家尼日利亞、南非和贊比亞的貿易依存度都較高,但它們的經濟增長表現在20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豪華專車租賃合同協議
- 超大樓梯出售合同協議
- 設備合作開發協議合同
- 購買五黑雞合同協議
- 超市商家合作合同協議
- 誘導解除合同協議書范本
- 財務培訓合同協議書范本
- 財務裝訂憑證合同協議
- angular面試題目及答案
- 2025年大學化學項目試題及答案
- 九年級化學(第八單元 金屬和金屬材料)8.1 金屬材料(人教版 學習、上課課件)
- 耐高溫材料研究
- 2024年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保護
- 空調移機安裝合同協議書范本
- 高中語文說課評價表
- 橡膠止水帶施工工藝及質量驗收
- 2023成都薪酬報告
- 一年級語文下冊培優輔差記錄表(十二篇)
- 起重吊裝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實用文檔】doc
- 直流系統及UPS裝置調試方案
- YS/T 713-2009干式變壓器用鋁帶、箔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