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夷陵之戰39易中天品三國35-夷陵之戰-1_樂東_新浪播客
易中天品三國35-夷陵之戰-2_樂東_新浪播客夷陵之戰39易中天品三國35-夷陵之戰-1_樂東_新浪播客1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君主劉備對東吳發動的戰役,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后一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3個月后,立刻以替大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氣勢強勁。東吳國君孫權立即以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軍的攻勢,更在222年八月彝陵一帶打敗蜀軍。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君主劉備對東吳2戰役簡介
戰役名稱: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夷陵之戰是三國史上三大戰役之一,這三大戰役就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交戰雙方:孫權,劉備
指揮官:陸遜,劉備爆發于公元222年,是三國時期吳國(孫權)和蜀漢(劉備)為爭奪戰略要地荊州八郡而進行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御的成功戰例。戰役簡介戰役名稱: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3戰役背景曹丕廢掉漢獻帝后,建立了魏國,接著劉備稱帝建立蜀國,孫權被曹丕冊封為吳王。荊州之戰,關羽和他義子關平被吳王孫權殺害。劉備不聽丞相諸葛亮和趙云的勸告,決定傾全國之力,攻打吳國,為關羽報仇。孫權在幾次求和都未果的情況下,只好派出年輕的陸遜為都督,前去阻擋。戰役背景曹丕廢掉漢獻帝后,建立了魏國,接著劉備稱帝建立蜀國4戰役起因東吳孫權占領了荊州,破壞了諸葛亮的隆中戰略(《隆中對》說“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戰役起因東吳孫權占領了荊州,破壞了諸葛亮的隆中戰略(《隆中5使劉備不具備統一的條件,劉備若想滅曹魏或者滅孫吳,依照《隆中對》來說,他都必須奪回荊州,否則他只能依靠蜀道難割據一方。劉備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帝業,還是報國仇家恨,他都必須奪回荊州,但是由于他過于急切的想奪回荊州,在蜀國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劉備就匆忙發兵了。使劉備不具備統一的條件,劉備若想滅曹魏或者滅孫吳,依照《隆中6戰役內容雙方有幾次交鋒,都有勝負,后來陸遜采取防守的戰略,堅守不出。這一戰略打亂了劉備速戰速決的計劃。因為蜀國位于丘陵一間,運糧十分不方便,再加上當時的天氣十分悶熱,這使蜀軍十分低落。于是劉備命令士兵駐守于樹林茂密之處,并且將營地連看駐守。陸遜認為機會已經來臨,就發動了襲擊,火燒連營七百里,打敗了蜀軍。戰役內容雙方有幾次交鋒,都有勝負,后來陸遜采取防守的戰略,7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以后,轄有長江南北八郡的戰略要地荊州為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所瓜分。曹操占據南陽和江夏北部,孫權據有南郡和江夏南部,劉備則奪取了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公元210年,在劉備的請求和魯肅的規勸之下,孫權又把位于長江北岸的戰略要地借給了劉備。這樣一來,劉備實際上就基本控制了荊州。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以后,轄有長江南北八郡的戰略要地荊州為曹8不久,劉備又先后奪取了益州和漢中,歷史上魏、吳、蜀三國鼎立的局面就這樣形成了。漢中和荊州是蜀漢的兩個戰略基地,從漢中北上可以攻打長安;從荊州北上可以經襄陽攻打許昌,東下則可以直搗吳國的腹地,使蜀漢處于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不久,劉備又先后奪取了益州和漢中,歷史上魏、吳、蜀三國鼎立的9處于長江中、下游的東吳政權,面對劉備勢力的迅速發展,深感不安。只是由于當時雙方合力抗曹尚是共同的戰略目標,這一矛盾才暫時未曾激化。到了公元211年,孫權占據交州(今廣東、廣西)后,力量進一步擴大;而當時曹操正忙于兼并關中馬超、韓遂勢力,穩定后方,無暇南顧。處于長江中、下游的東吳政權,面對劉備勢力的迅速發展,深感不安10孫權便趁這個機會向劉備索還荊州,而劉備則以“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為藉口拒絕歸還。兩國矛盾日趨尖銳,曾一度以兵戎相見。最后雖然達成了平分荊州的協議:以湘水為界,孫權占有江夏、長沙、桂陽,劉備據有南郡、武陵、零陵,但是兩國間的矛盾并未真正消除。孫權便趁這個機會向劉備索還荊州,而劉備則以“須得涼州,當以荊11公元219年,孫權乘蜀漢荊州守將關羽率軍北攻襄陽、樊城,與曹魏大軍激戰不已,造成后方空虛之際,派遣大將呂蒙“白衣渡江”,襲占關羽的后方基地江陵。關羽聞訊后倉猝率軍回救,結果兵敗被殺,孫權遂占有了整個荊州。這樣一來,孫、劉矛盾便全面激化,最終導致了夷陵之戰。公元219年,孫權乘蜀漢荊州守將關羽率軍北攻襄陽、樊城,與曹12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年號章武。一個月后,劉備決定大舉攻吳,企圖為關羽報仇,奪回荊州。魏文帝曹丕見到孫劉聯盟內部分化瓦解,不勝高興,并乘機煽風點火,多方尋找機會以加劇吳蜀之間的矛盾沖突,好坐收漁人之利。蜀漢方面諸葛亮、趙云等絕大多數大臣、將領都看到了大舉攻吳對蜀不利,因此再三規諫劉備不要出兵攻吳。但是,正在氣頭上的劉備絲毫也聽不進這些意見。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13至于孫權方面,在奪得了荊州之后,為了鞏固既得利益,也不愿再加劇吳蜀之間的沖突,曾兩次遣使主動向劉備求和,但均為劉備所斷然拒絕。東吳南郡太守諸葛謹(諸葛亮之兄)也曾給劉備寫信,向他陳說利害,希望劉備停止攻吳行動。劉備同樣置之不理。至于孫權方面,在奪得了荊州之后,為了鞏固既得利益,也不愿再加14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7萬多人,孤注一擲對吳國發動了較有規模的戰爭。當時,兩國的國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長江三峽成為兩國之間的主要通道。劉備派遣將軍吳班、馮習率領1萬多人為先頭部隊,奪取峽口,攻入吳境,在巫地(今湖北巴東)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占領秭歸。為了防范曹魏乘機襲擊,劉備派鎮北將軍黃權駐扎在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活動,爭取當地部族首領沙摩柯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7萬多人,孤注一擲對吳國發15孫權在面臨蜀軍戰略進攻的情況下,奮起應戰。他任命右護軍、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人開赴前線,抵御蜀軍;同時又遣使向曹丕稱臣修好,以避免兩線作戰。孫權在面臨蜀軍戰略進攻的情況下,奮起應戰。他任命右護軍、鎮西16陸遜上任后,通過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諸條件的仔細分析,指出劉備兵勢強大,居高守險,銳氣正盛,求勝心切,吳軍應暫時避開蜀軍的鋒芒,再伺機破敵,耐心說服了吳軍諸將放棄立即決戰的要求。果斷地實施戰略退卻,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線。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卻,轉入防御,遏制蜀軍的繼續進兵。并集中兵力,準備相機決戰。這樣,吳軍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嶺地帶,把兵力難以展開的數百里長的山地留給了蜀軍。陸遜上任后,通過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諸條件的仔細分析,指17公元222年正月,蜀漢吳班、陳式的水軍進入夷陵地區,屯兵長江兩岸。二月,劉備親率主力從秭歸進抵猇亭,建立了大本營。這時,蜀軍已深入吳境二三百公里,由于開始遭到吳軍的扼阻抵御,其東進的勢頭停頓了下來。在吳軍扼守要地、堅不出戰的情況下,蜀軍不得已乃在巫峽、建平(今重慶巫山北)至夷陵一線數百里地上設立了幾十個營寨。為公元222年正月,蜀漢吳班、陳式的水軍進入夷陵地區,屯兵長江18了調動陸遜出戰,劉備遣前部督張南率部分兵力圍攻駐守夷道的孫桓。孫桓是孫權的侄兒,所以吳軍諸將紛紛要求出兵救援,但陸遜深知孫桓素得士眾之心,夷道城堅糧足,堅決拒絕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議,避免了分散和過早地消耗兵力的行為。了調動陸遜出戰,劉備遣前部督張南率部分兵力圍攻駐守夷道的孫桓19從正月到六月,兩軍仍然相持不決。劉備為了迅速同吳軍進行決戰,曾頻繁派人到陣前辱罵挑戰,但是陸遜均沉住氣不予理睬。后來劉備又派遣吳班率數千人在平地立營,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馬,企圖引誘吳軍出戰,伺機加以聚殲。但是此計依然未能得逞。陸遜堅守不戰,破壞了劉備倚恃優勢兵力企求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從正月到六月,兩軍仍然相持不決。劉備為了迅速同吳軍進行決戰,20蜀軍將士逐漸斗志渙散松懈,失去了主動優勢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時節,暑氣逼人,蜀軍將士不勝其苦。劉備無可奈何,只好將水軍舍舟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澗,屯兵休整,準備等待到秋后再發動進攻。由于蜀軍是處于吳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上,遠離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難,且加上劉備百里連營,兵力分散,從而為陸遜實施戰略反擊提供了可乘之機。蜀軍將士逐漸斗志渙散松懈,失去了主動優勢地位。六月的江南,21陸遜看到蜀軍士氣沮喪,放棄了水陸并進、夾擊吳軍的作戰方針,認為戰略反攻的時機業已成熟。為此他上書吳王孫權說:交戰之初,所顧慮的是蜀軍水陸并進、夾江直下?,F在蜀軍舍舟就陸,處處結營,從其部署來看,不會有什么變化。這樣就有了可乘之機,擊破蜀軍,當無困難。孫權當即批準了陸遜這一由防御轉入反攻的作戰計劃。陸遜看到蜀軍士氣沮喪,放棄了水陸并進、夾擊吳軍的作戰方針,認22陸遜在進行大規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隊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這次進攻雖未能奏效,但卻使陸遜從中尋找到了破敵之法--火攻蜀軍連營的作戰方法。因為當時江南正是炎夏季節,氣候悶熱,而蜀軍的營寨都是由木柵所筑成,其周圍又全是樹林、茅草,一旦起火,就會燒成一片。陸遜在進行大規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隊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23決戰開始后,陸遜即命令吳軍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頓時間火勢猛烈,蜀軍大亂。陸遜乘勢發起反攻,迫使蜀軍西退。吳將朱然率軍5000首先突破蜀軍前鋒,猛插到蜀軍的后部,與韓當所部進圍蜀軍于涿鄉(今湖北宜昌西),切斷了蜀軍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軍馮習部,大破之。諸葛瑾、駱統、周胤諸部配合陸遜的主力在猇亭向蜀軍發起攻擊。守御夷道的孫桓部也主動出擊、投入戰斗。吳軍進展順利,很快就攻破蜀軍營寨40余座,并且用水軍截斷了蜀軍長江兩岸的聯系。決戰開始后,陸遜即命令吳軍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襲蜀軍營寨24蜀軍將領張南、馮習及土著部族首領沙摩柯等陣亡,杜路、劉寧等卸甲投降。劉備見全線崩潰,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命蜀軍環山據險自衛。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又殲滅蜀軍數萬之眾。至此,蜀軍潰不成軍,大部死傷和逃散,車、船和其他軍用物資喪失殆盡。劉備乘夜突圍逃遁,行至石門山(今湖北巴東東北),被吳將孫桓部追逼,幾乎被擒,后衛將軍傅彤等被殺。后依賴驛站人員焚燒潰兵所棄的裝備堵塞山道,才得以擺脫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重慶奉節東)。蜀軍將領張南、馮習及土著部族首領沙摩柯等陣亡,杜路、劉寧等卸25這時,蜀軍鎮北將軍黃權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軍。劉備敗退后,黃權的歸路為吳軍所截斷,不得已于八月率眾向曹魏投降。這時,蜀軍鎮北將軍黃權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軍。劉備敗退后,黃權26劉備逃到白帝城后,吳將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張乘勝追擊,擴大戰果。陸遜顧忌曹魏方面乘機渾水摸魚、襲擊后方,遂停止追擊,主動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吳,但因陸遜早有準備,魏軍終于無功而返。次年四月,劉備惱羞于夷陵慘敗,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戰就這樣結束了。劉備逃到白帝城后,吳將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張乘勝追擊,擴大戰果27夷陵之戰是劉備的最后一戰,7萬多兵力,可謂傾國之兵(220年時蜀國一共才10.2萬兵力),卻大敗于東吳陸遜。應該說這是真正確立三國三足鼎立的一戰:吳國占據荊州,蜀漢保有西川,蜀吳聯盟的削弱也減少了進入休養生息期(正處于曹操逝世曹丕稱帝時期)的魏國受到的軍事壓力,基本確定了三方此后數十年的版圖。蜀漢完全失去了軍事要地荊州(漢中和荊州是蜀漢的兩個戰略基地,從漢中可以北出潼關,攻打長安;夷陵之戰是劉備的最后一戰,7萬多兵力,可謂傾國之兵(220年28從荊州北上可以經襄陽攻打許昌,東下則可以直搗吳國的腹地,使蜀漢處于對魏吳均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參戰兵力大半戰死或投降,眾多將領謀士戰死投降,國力損失巨大,進一步削弱了蜀吳聯盟,這些也間接造成了之后諸葛亮和魏國糾纏數十年卻總無功而回的局面,“出師未捷身先死”。夷陵之戰大敗與劉備的戰術錯誤有很大關系,更是他人生最大的戰略錯誤?!跋才恍斡谏钡膭溆诌@么會出現這樣的巨大戰略錯誤呢?而且是不顧其最信任的諸葛亮趙云等舊臣的反對下發動這夷陵之戰。從荊州北上可以經襄陽攻打許昌,東下則可以直搗吳國的腹地,使蜀29夷陵之戰中,陸遜善于正確分析敵情,大膽后退誘敵,集中兵力,后發制人,擊其疲憊,巧用火攻,終于以10萬優勢的吳軍一舉擊敗只有7萬多人的蜀軍,創造了由防御轉入反攻的成功戰例,體現了高超的指揮藝術和軍事才能,表明他不愧為一位杰出的軍事統帥。夷陵之戰中,陸遜善于正確分析敵情,大膽后退誘敵,集中兵力,后30至于劉備的失敗,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興師”,恃強冒進,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體作戰指導上,他又不察地利,將軍隊帶入難以展開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之中;同時在吳軍的頑強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時改變作戰部署,而采取了錯誤的無重點處處結營的辦法,終于陷入被動,導致悲慘的失敗,自食“覆軍殺將”的惡果,令人不勝感慨。
至于劉備的失敗,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興師”,恃強冒進,犯了31夷陵之戰對于三國鼎立的局面也有很大的影響。對蜀漢來說,它大損國力,基本上毀滅了當年諸葛亮隆中對策時制定的宏偉戰略藍圖。對東吳來說,雖然打贏了戰爭,但是卻進一步損害了吳、蜀關系,從戰略上看,亦打破了孫劉兩家聯合抗曹的可能,給日后吳蜀兩國的先后覆滅埋下了伏筆。夷陵之戰對于三國鼎立的局面也有很大的影響。對蜀漢來說,它大損32戰役分析蜀軍8萬,吳軍兵力10萬,總共也有將近10萬.在后勤方面,蜀軍派趙云督辦糧草,所以不因為糧草而失敗。劉備之所以失敗,正因為他沒有天時地利人和這3大忌諱:天時,他選擇酷暑去攻打吳國,吳國做為防守國沒什么,而作為進攻國方的蜀國,每天冒著烈日行軍,這使士兵的士氣和身體都慢慢衰弱。戰役分析蜀軍8萬,吳軍兵力10萬,總共也有將近10萬.在后33假如只單單是天時,蜀軍還可以依靠士兵的數量取勝。但沒了地利,為陸遜創造了偷襲的好機會。蜀軍駐扎在樹林茂密的地方,雖然靠近河流,但是也沒有辦法對抗吳軍的進攻。最致命的是,劉備沒人和,在出征前不聽諸葛亮和趙云的勸告,馬良勸他不要駐軍在樹林茂密之處也不聽,這為陸遜的進攻創造了很好的機會。所以劉備的失敗是必然的。假如只單單是天時,蜀軍還可以依靠士兵的數量取勝。但沒了地利,34戰役影響蜀軍在出征之前,不論兵力國力物力都不落后魏國。而且此時攻打魏國,可以借著“光復漢室”之名出師。蜀軍敗退后,全國的國力迅速衰退,而且由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劉禪當上了國君,這為將來的蜀國埋下了很深的禍根。戰役影響蜀軍在出征之前,不論兵力國力物力都不落后魏國。而且35關于諸葛亮不參加夷陵之戰的原因很多人看過《三國演義》都有過這個疑問,以諸葛亮的軍事天才,當初要是讓諸葛亮帶兵攻打東吳,滅掉東吳后再打魏國,那么結果就不一樣了,為什么不讓諸葛亮去呢?原因有三:第一,歷史上的諸葛亮治國上確實很好,但在軍事上才能并不那么突出,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很大部分都是演義夸張的結果,所以歷史上就沒有諸葛亮非要參戰的必要性了。關于諸葛亮不參加夷陵之戰的原因很多人看過《三國演義》都有過36第二,當時蜀國需要后方有他看守,輔佐劉禪,提供糧草補給。第二,當時蜀國需要后方有他看守,輔佐劉禪,提供糧草補給。37第三,根據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系列,諸葛亮和劉備后期的政治目標不同:諸葛亮志在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于舊都(六次北伐可見)。劉備志在建立政權,割據一方。所以夷陵之戰前,諸葛亮不受信任(所以劉備入川前,出征帶龐統。入川后,帶法正)。戰敗之后,諸葛亮只說:如果法孝直(法正)在,就不至于如此。(夷陵之戰前法正已死。)可見這一點。第三,根據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系列,諸葛亮和劉備后期的政治38古代文學之夷陵之戰課件39古代文學之夷陵之戰課件40古代文學之夷陵之戰課件41古代文學之夷陵之戰課件42古代文學之夷陵之戰課件43古代文學之夷陵之戰課件44古代文學之夷陵之戰課件45夷陵之戰39易中天品三國35-夷陵之戰-1_樂東_新浪播客
易中天品三國35-夷陵之戰-2_樂東_新浪播客夷陵之戰39易中天品三國35-夷陵之戰-1_樂東_新浪播客46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君主劉備對東吳發動的戰役,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后一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3個月后,立刻以替大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氣勢強勁。東吳國君孫權立即以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軍的攻勢,更在222年八月彝陵一帶打敗蜀軍。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君主劉備對東吳47戰役簡介
戰役名稱: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夷陵之戰是三國史上三大戰役之一,這三大戰役就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交戰雙方:孫權,劉備
指揮官:陸遜,劉備爆發于公元222年,是三國時期吳國(孫權)和蜀漢(劉備)為爭奪戰略要地荊州八郡而進行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御的成功戰例。戰役簡介戰役名稱: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48戰役背景曹丕廢掉漢獻帝后,建立了魏國,接著劉備稱帝建立蜀國,孫權被曹丕冊封為吳王。荊州之戰,關羽和他義子關平被吳王孫權殺害。劉備不聽丞相諸葛亮和趙云的勸告,決定傾全國之力,攻打吳國,為關羽報仇。孫權在幾次求和都未果的情況下,只好派出年輕的陸遜為都督,前去阻擋。戰役背景曹丕廢掉漢獻帝后,建立了魏國,接著劉備稱帝建立蜀國49戰役起因東吳孫權占領了荊州,破壞了諸葛亮的隆中戰略(《隆中對》說“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保?,戰役起因東吳孫權占領了荊州,破壞了諸葛亮的隆中戰略(《隆中50使劉備不具備統一的條件,劉備若想滅曹魏或者滅孫吳,依照《隆中對》來說,他都必須奪回荊州,否則他只能依靠蜀道難割據一方。劉備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帝業,還是報國仇家恨,他都必須奪回荊州,但是由于他過于急切的想奪回荊州,在蜀國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劉備就匆忙發兵了。使劉備不具備統一的條件,劉備若想滅曹魏或者滅孫吳,依照《隆中51戰役內容雙方有幾次交鋒,都有勝負,后來陸遜采取防守的戰略,堅守不出。這一戰略打亂了劉備速戰速決的計劃。因為蜀國位于丘陵一間,運糧十分不方便,再加上當時的天氣十分悶熱,這使蜀軍十分低落。于是劉備命令士兵駐守于樹林茂密之處,并且將營地連看駐守。陸遜認為機會已經來臨,就發動了襲擊,火燒連營七百里,打敗了蜀軍。戰役內容雙方有幾次交鋒,都有勝負,后來陸遜采取防守的戰略,52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以后,轄有長江南北八郡的戰略要地荊州為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所瓜分。曹操占據南陽和江夏北部,孫權據有南郡和江夏南部,劉備則奪取了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公元210年,在劉備的請求和魯肅的規勸之下,孫權又把位于長江北岸的戰略要地借給了劉備。這樣一來,劉備實際上就基本控制了荊州。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以后,轄有長江南北八郡的戰略要地荊州為曹53不久,劉備又先后奪取了益州和漢中,歷史上魏、吳、蜀三國鼎立的局面就這樣形成了。漢中和荊州是蜀漢的兩個戰略基地,從漢中北上可以攻打長安;從荊州北上可以經襄陽攻打許昌,東下則可以直搗吳國的腹地,使蜀漢處于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不久,劉備又先后奪取了益州和漢中,歷史上魏、吳、蜀三國鼎立的54處于長江中、下游的東吳政權,面對劉備勢力的迅速發展,深感不安。只是由于當時雙方合力抗曹尚是共同的戰略目標,這一矛盾才暫時未曾激化。到了公元211年,孫權占據交州(今廣東、廣西)后,力量進一步擴大;而當時曹操正忙于兼并關中馬超、韓遂勢力,穩定后方,無暇南顧。處于長江中、下游的東吳政權,面對劉備勢力的迅速發展,深感不安55孫權便趁這個機會向劉備索還荊州,而劉備則以“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為藉口拒絕歸還。兩國矛盾日趨尖銳,曾一度以兵戎相見。最后雖然達成了平分荊州的協議:以湘水為界,孫權占有江夏、長沙、桂陽,劉備據有南郡、武陵、零陵,但是兩國間的矛盾并未真正消除。孫權便趁這個機會向劉備索還荊州,而劉備則以“須得涼州,當以荊56公元219年,孫權乘蜀漢荊州守將關羽率軍北攻襄陽、樊城,與曹魏大軍激戰不已,造成后方空虛之際,派遣大將呂蒙“白衣渡江”,襲占關羽的后方基地江陵。關羽聞訊后倉猝率軍回救,結果兵敗被殺,孫權遂占有了整個荊州。這樣一來,孫、劉矛盾便全面激化,最終導致了夷陵之戰。公元219年,孫權乘蜀漢荊州守將關羽率軍北攻襄陽、樊城,與曹57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年號章武。一個月后,劉備決定大舉攻吳,企圖為關羽報仇,奪回荊州。魏文帝曹丕見到孫劉聯盟內部分化瓦解,不勝高興,并乘機煽風點火,多方尋找機會以加劇吳蜀之間的矛盾沖突,好坐收漁人之利。蜀漢方面諸葛亮、趙云等絕大多數大臣、將領都看到了大舉攻吳對蜀不利,因此再三規諫劉備不要出兵攻吳。但是,正在氣頭上的劉備絲毫也聽不進這些意見。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58至于孫權方面,在奪得了荊州之后,為了鞏固既得利益,也不愿再加劇吳蜀之間的沖突,曾兩次遣使主動向劉備求和,但均為劉備所斷然拒絕。東吳南郡太守諸葛謹(諸葛亮之兄)也曾給劉備寫信,向他陳說利害,希望劉備停止攻吳行動。劉備同樣置之不理。至于孫權方面,在奪得了荊州之后,為了鞏固既得利益,也不愿再加59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7萬多人,孤注一擲對吳國發動了較有規模的戰爭。當時,兩國的國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長江三峽成為兩國之間的主要通道。劉備派遣將軍吳班、馮習率領1萬多人為先頭部隊,奪取峽口,攻入吳境,在巫地(今湖北巴東)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占領秭歸。為了防范曹魏乘機襲擊,劉備派鎮北將軍黃權駐扎在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活動,爭取當地部族首領沙摩柯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7萬多人,孤注一擲對吳國發60孫權在面臨蜀軍戰略進攻的情況下,奮起應戰。他任命右護軍、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人開赴前線,抵御蜀軍;同時又遣使向曹丕稱臣修好,以避免兩線作戰。孫權在面臨蜀軍戰略進攻的情況下,奮起應戰。他任命右護軍、鎮西61陸遜上任后,通過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諸條件的仔細分析,指出劉備兵勢強大,居高守險,銳氣正盛,求勝心切,吳軍應暫時避開蜀軍的鋒芒,再伺機破敵,耐心說服了吳軍諸將放棄立即決戰的要求。果斷地實施戰略退卻,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線。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卻,轉入防御,遏制蜀軍的繼續進兵。并集中兵力,準備相機決戰。這樣,吳軍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嶺地帶,把兵力難以展開的數百里長的山地留給了蜀軍。陸遜上任后,通過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諸條件的仔細分析,指62公元222年正月,蜀漢吳班、陳式的水軍進入夷陵地區,屯兵長江兩岸。二月,劉備親率主力從秭歸進抵猇亭,建立了大本營。這時,蜀軍已深入吳境二三百公里,由于開始遭到吳軍的扼阻抵御,其東進的勢頭停頓了下來。在吳軍扼守要地、堅不出戰的情況下,蜀軍不得已乃在巫峽、建平(今重慶巫山北)至夷陵一線數百里地上設立了幾十個營寨。為公元222年正月,蜀漢吳班、陳式的水軍進入夷陵地區,屯兵長江63了調動陸遜出戰,劉備遣前部督張南率部分兵力圍攻駐守夷道的孫桓。孫桓是孫權的侄兒,所以吳軍諸將紛紛要求出兵救援,但陸遜深知孫桓素得士眾之心,夷道城堅糧足,堅決拒絕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議,避免了分散和過早地消耗兵力的行為。了調動陸遜出戰,劉備遣前部督張南率部分兵力圍攻駐守夷道的孫桓64從正月到六月,兩軍仍然相持不決。劉備為了迅速同吳軍進行決戰,曾頻繁派人到陣前辱罵挑戰,但是陸遜均沉住氣不予理睬。后來劉備又派遣吳班率數千人在平地立營,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馬,企圖引誘吳軍出戰,伺機加以聚殲。但是此計依然未能得逞。陸遜堅守不戰,破壞了劉備倚恃優勢兵力企求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從正月到六月,兩軍仍然相持不決。劉備為了迅速同吳軍進行決戰,65蜀軍將士逐漸斗志渙散松懈,失去了主動優勢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時節,暑氣逼人,蜀軍將士不勝其苦。劉備無可奈何,只好將水軍舍舟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澗,屯兵休整,準備等待到秋后再發動進攻。由于蜀軍是處于吳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上,遠離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難,且加上劉備百里連營,兵力分散,從而為陸遜實施戰略反擊提供了可乘之機。蜀軍將士逐漸斗志渙散松懈,失去了主動優勢地位。六月的江南,66陸遜看到蜀軍士氣沮喪,放棄了水陸并進、夾擊吳軍的作戰方針,認為戰略反攻的時機業已成熟。為此他上書吳王孫權說:交戰之初,所顧慮的是蜀軍水陸并進、夾江直下?,F在蜀軍舍舟就陸,處處結營,從其部署來看,不會有什么變化。這樣就有了可乘之機,擊破蜀軍,當無困難。孫權當即批準了陸遜這一由防御轉入反攻的作戰計劃。陸遜看到蜀軍士氣沮喪,放棄了水陸并進、夾擊吳軍的作戰方針,認67陸遜在進行大規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隊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這次進攻雖未能奏效,但卻使陸遜從中尋找到了破敵之法--火攻蜀軍連營的作戰方法。因為當時江南正是炎夏季節,氣候悶熱,而蜀軍的營寨都是由木柵所筑成,其周圍又全是樹林、茅草,一旦起火,就會燒成一片。陸遜在進行大規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隊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68決戰開始后,陸遜即命令吳軍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頓時間火勢猛烈,蜀軍大亂。陸遜乘勢發起反攻,迫使蜀軍西退。吳將朱然率軍5000首先突破蜀軍前鋒,猛插到蜀軍的后部,與韓當所部進圍蜀軍于涿鄉(今湖北宜昌西),切斷了蜀軍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軍馮習部,大破之。諸葛瑾、駱統、周胤諸部配合陸遜的主力在猇亭向蜀軍發起攻擊。守御夷道的孫桓部也主動出擊、投入戰斗。吳軍進展順利,很快就攻破蜀軍營寨40余座,并且用水軍截斷了蜀軍長江兩岸的聯系。決戰開始后,陸遜即命令吳軍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襲蜀軍營寨69蜀軍將領張南、馮習及土著部族首領沙摩柯等陣亡,杜路、劉寧等卸甲投降。劉備見全線崩潰,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命蜀軍環山據險自衛。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又殲滅蜀軍數萬之眾。至此,蜀軍潰不成軍,大部死傷和逃散,車、船和其他軍用物資喪失殆盡。劉備乘夜突圍逃遁,行至石門山(今湖北巴東東北),被吳將孫桓部追逼,幾乎被擒,后衛將軍傅彤等被殺。后依賴驛站人員焚燒潰兵所棄的裝備堵塞山道,才得以擺脫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重慶奉節東)。蜀軍將領張南、馮習及土著部族首領沙摩柯等陣亡,杜路、劉寧等卸70這時,蜀軍鎮北將軍黃權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軍。劉備敗退后,黃權的歸路為吳軍所截斷,不得已于八月率眾向曹魏投降。這時,蜀軍鎮北將軍黃權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軍。劉備敗退后,黃權71劉備逃到白帝城后,吳將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張乘勝追擊,擴大戰果。陸遜顧忌曹魏方面乘機渾水摸魚、襲擊后方,遂停止追擊,主動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吳,但因陸遜早有準備,魏軍終于無功而返。次年四月,劉備惱羞于夷陵慘敗,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戰就這樣結束了。劉備逃到白帝城后,吳將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張乘勝追擊,擴大戰果72夷陵之戰是劉備的最后一戰,7萬多兵力,可謂傾國之兵(220年時蜀國一共才10.2萬兵力),卻大敗于東吳陸遜。應該說這是真正確立三國三足鼎立的一戰:吳國占據荊州,蜀漢保有西川,蜀吳聯盟的削弱也減少了進入休養生息期(正處于曹操逝世曹丕稱帝時期)的魏國受到的軍事壓力,基本確定了三方此后數十年的版圖。蜀漢完全失去了軍事要地荊州(漢中和荊州是蜀漢的兩個戰略基地,從漢中可以北出潼關,攻打長安;夷陵之戰是劉備的最后一戰,7萬多兵力,可謂傾國之兵(220年73從荊州北上可以經襄陽攻打許昌,東下則可以直搗吳國的腹地,使蜀漢處于對魏吳均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參戰兵力大半戰死或投降,眾多將領謀士戰死投降,國力損失巨大,進一步削弱了蜀吳聯盟,這些也間接造成了之后諸葛亮和魏國糾纏數十年卻總無功而回的局面,“出師未捷身先死”。夷陵之戰大敗與劉備的戰術錯誤有很大關系,更是他人生最大的戰略錯誤?!跋才恍斡谏钡膭溆诌@么會出現這樣的巨大戰略錯誤呢?而且是不顧其最信任的諸葛亮趙云等舊臣的反對下發動這夷陵之戰。從荊州北上可以經襄陽攻打許昌,東下則可以直搗吳國的腹地,使蜀74夷陵之戰中,陸遜善于正確分析敵情,大膽后退誘敵,集中兵力,后發制人,擊其疲憊,巧用火攻,終于以10萬優勢的吳軍一舉擊敗只有7萬多人的蜀軍,創造了由防御轉入反攻的成功戰例,體現了高超的指揮藝術和軍事才能,表明他不愧為一位杰出的軍事統帥。夷陵之戰中,陸遜善于正確分析敵情,大膽后退誘敵,集中兵力,后75至于劉備的失敗,也不是偶然的。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級工程師職稱評定總結范文(10篇)
- 全國泰山版初中信息技術九年級下冊第二章第六節《勇敢的消防員》教學設計
- 中學生感恩演講稿(10篇)
- 四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1.4《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教科版
- 公司采購部2025年終個人工作總結(18篇)
- 高一化學教師工作總結(5篇)
- 加薪自我評價(15篇)
- 安全工作宣傳演講(15篇)
- 2025年員工辭職報告范文(32篇)
- 私有房屋購買合同(18篇)
- 2025屆廣東省廣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學期二模物理試卷含答案
- 醫院綜合考核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工會五一勞動節活動方案范文
- 光纖通信系統與網絡(第5版)課件 胡慶 第1-4章 光纖通信概論-光纖通信系統及設計
- 舞臺劇代理運營協議合同
- 西南政法大學自主招生個人陳述的風格與語氣
- 廣東省茂名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二模試題 歷史 含解析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一模生物試卷(含答案)
- 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的試題及答案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 行政復議法-形考作業2-國開(ZJ)-參考資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