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專題五探究講義_第1頁
實驗專題五探究講義_第2頁
實驗專題五探究講義_第3頁
實驗專題五探究講義_第4頁
實驗專題五探究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探究性實驗夯實基礎,重視操作,鞏固提高尋根溯源,回歸,靈活創新重視設計,關注評價,培養能力規范語言,訓練思維,注重實戰一、探究性實驗的二、常考話按題目模型分類:ABC 性質連比、速率探究、電化學探究、氧還條按主體分類:元素化合物系例:設計實驗,證明氧化性 練習:證明酸性:探究性實驗 西城一模).利用右圖實驗裝置,能得出相應實驗結論的是①②③實驗A碳酸>苯酚B蔗溴濃硫酸有脫C電乙炔具有還D鹽非金屬性: )為驗證鹵素單質氧化性的相對較弱,某小組用下圖裝實驗過程:打開彈簧夾,打開活 a,滴加濃鹽酸當BC 中產生黃綠色氣體,其電子式 (2)驗證氯氣的氧化性強于碘的實驗現象 中溶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為驗證溴的氧化性強于碘,過程Ⅳ的操作和現象 過程Ⅲ實驗的目的 氯、溴、碘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 ,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2013豐臺一模)27.(15)為驗證氧Cl2Fe3SO2,某12315FeCl12315FeCl2BbAC70%N2ac←K 棉KD實驗過程:打開彈簧夾K1~K4,通入一段時間N2,再將T型導管B中,繼續通入N2,然后關閉K1、K3、K4。打開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濃鹽酸,給A加熱當B中溶液變黃時,停止加熱,夾緊彈簧夾K2打開活塞b,使約2mL的溶液流入D打開彈簧夾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時間后夾緊彈簧夾K3。更新試 D,重復過程Ⅳ,檢驗 溶液中的離子過程Ⅰ的目的 棉花中浸潤的溶液 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用70%的硫酸SO2,反應速率比用98%的硫酸快,原因 過程Ⅵ,檢驗B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操作 定能夠證明氧化性Cl2>Fe3+>SO2的 ““ B溶液中含有 B溶液中含有的離甲Fe3乙既有Fe3+又有丙Fe3 3.(2013理11)某酸性工業廢水中含有K2Cr2O7。光照下,草酸(H2C2O4)能將其中的CrO2—轉化為Cr3+。某課題組研究發現,少量鐵明 在25℃下,控制光照強度、廢水樣品初始濃度和催化劑用量相同,調節不同的初始pH一定濃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對比實驗,完成實驗初始廢水樣品體積①4②5③5測得實驗①和②溶液中的Cr2O72—濃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上述反應后草酸被氧化 (填化學式)實驗①和②的結果表 ;實驗①中0~t1時間段反應速 mol·L-1·min-1(用代數式該課題組對鐵明礬[Al2Fe(SO4)4·24H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假設二 假設三 K2SO4·Al2(SO4)3·24H2O、Al2(SO4)3等。溶液中CrO2—的濃度可用儀 預預期實驗結果和結實驗方案(不要求寫具體操作過(2010海淀一模I.某校化學實驗小組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并測定(NH4)2S2O8和KI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進行如下實驗探究:(NH4)2S2O8KI應的離子方程式SO22I2SO2

2 平均反應速率的計算式為v(SO2)c(S2 2 實驗時,向KI、Na2S2O3和淀粉指示劑混合溶液中加入(NH4)2S2O8溶在反應(1)進行的同時,發2SO2ISO22I 2 4反應(1)生成的I立即與SO2反應,生成無色的SO2和I。SO2耗 2 4 2液到出現藍色的時間為t。【實驗內容實驗小組設計的實驗記錄表和數據記錄如下,請將表中字母表示的空格填上。實驗①②③④⑤試0.20mol·L1(NH4)2S2O8溶0.20mol·L1KI0.010mol·L1Na2S2O3溶0.20mol·L1KNO3溶0000.20mol·L1(NH4)2SO4溶00020℃時,反應時間為了使溶液的離子強度和總體積保持不變,減少的(NH4)2S2O8 液或KI溶液的用量,分別用(NH4)2SO4溶液或KNO3溶液補足;(2)為了使反應充行的操作 8第①組實驗的v(S2O2) 8根據上表數據分析可以得到的結論有(寫出一條即可 朝陽二模)用如下裝置進 與稀硫酸反應的實驗,分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實驗時,從斷開K開始,每間隔1分鐘,交替斷開或閉合K,并連續計數每1分鐘內從a出的水滴數,得到的水滴數如下表所示:分析反應過程中的水滴數,請回答:①由水滴數58>34、81>59,說明在反應初期,閉合K時比斷開時的反應速 (填“快”或“慢”),主要原因 ②由水滴數102>78,說明在反應后期,斷開K時的反應速率快于閉合K時的反應速率,主要原因是 ③從能量轉換形式不同的角度,分析水滴數86>81、117>112的 (2009理11)Fenton法常用于處理含難降解有機物的工業廢水,通常是在調節好pH和濃度的廢水中加入H2O2,所產生的羥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現運用該方法降解有機污染物p﹣CP,探究有關因[實驗設計]控制p﹣CP的初始濃度相同,恒定實驗溫度在 或(其余實驗條件見下表),設計如下對比試驗.請完成以下實驗設計表(表中不要留空格實驗實驗T/為以下實驗作3解反應速的影響[數據處理]實驗測得 的濃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請根據如圖實驗①曲線,計算降解反應在 內的反應速率 [解釋與結論反而導致降解反應速率減小,請從enon法所用試劑H2O2的角度分析實驗③得出的結論是pH10[思考與交流立即停止下來.根據上圖中的信息,給出一種迅速停止反應的方法:.(2014理33)H2O2是一種綠色氧化還原試劑,在化學研究中某小組擬在同濃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濃度對H2O2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限選試劑與儀器:30%H2O2、0.1mol·L-1Fe2(SO4)3、蒸餾水、錐形①寫出本實驗H2O2分解反應方程式并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②設計實驗方案:在不 H2O2濃度下,測(要求所測得的數據能直接體現反應速率大小)③設計實驗裝置,完成下圖的裝置示意圖④參照下表格式,擬定實驗表格,完整體現實驗方案(列出所選試劑V[0.1mol·L-1a2a利用圖21(a)和21(b)中的信息,按圖21(c)裝置(連能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氣體進行實驗可觀察到B瓶中氣體顏色比A瓶中的 (填“深”或“淺”),其原因是。(2014理28)用FeCl3酸性溶液脫除H2S后的廢液,通過控制電壓電解得以再生。某同學使用石墨電極,在不壓(x)下電解pH=1的0.1mol/LFeCl2溶液,研究廢液再生機理。記錄如下(a、b、c代表電壓值:)序陽極現檢驗陽極產I電極附近出現黃色,有氣泡產有Fe3+、有電極附近出現黃色,無氣泡產有Fe3+、無(1)0溶無明顯變化檢驗出Fe3+無Fe3+、無。I中,Fe+產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陽極放電,生成的Cl2將Fe+氧化。寫出有關反應的方程式 。由II推測Fe3+產生的原因還可能是Fe2+在陽極放電原因Fe2+具有序陽極現檢驗陽極產無明顯變化有序陽極現檢驗陽極產無明顯變化有V無明顯變化無①NaCl溶液的濃度 mol/L②IV中檢測Cl2的實驗方法 ③與II對比,得出的結論(寫出兩點 (2014理11某研究小組為探究弱酸性條件下鐵發生電化學腐蝕類型的影響因素,將混合均勻的新制鐵粉和碳粉置于錐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圖1)。從膠頭滴管中滴入幾滴醋酸溶液,同時測實驗①為以下實驗作參②醋酸濃③(2)①實驗測得容器中壓強隨時間變化如圖2。t2時,容器中腐蝕,請在圖3了(“氧化”或“還原”)反應,其電極反應式 該小組對圖2中0~t1時壓強變大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設,請你完成假設二: 實驗步驟和結論(不要實驗步驟和結論(不要求寫具體操作過程): 東城一模)某小組同學利用原電池裝置探究物質的性質.(1)利用下表中裝置進行實驗并記錄裝電極溶液操作及現象ⅠpH=2的產生無色氣泡;電壓表指針偏ⅡpH=2的無明顯現象;電壓表指針偏轉,記錄讀數為①認為實驗Ⅰ主要發生了析氫腐蝕,其正極反應 ②針對實驗Ⅱ現象:甲同學認為不可能發生析氫腐蝕,其判斷依據乙同學認為實驗Ⅱ應發生吸氧腐蝕,其正極的電極反應式 (2)仍用上述裝置并用Cu和石墨為電極繼續實驗,探究實驗Ⅱ指針偏轉原因及影響O2氧化性的因素。溶液操作及現象Ⅲ經煮沸的pH=2溶液表面用煤油覆蓋,連接裝置后,電壓表指針微微偏轉,記錄讀數為bⅣpH=2的在石墨一側緩慢通入O2并連接裝置,電壓溶液中加入數滴濃Na2SO4溶液混合后,插入電極,保持O2通入,電壓表讀數仍為cⅤpH=12的在石墨一側緩慢通入O2并連接裝置,電壓表指針偏轉,記錄讀數為d①丙同學比較實驗Ⅱ、Ⅲ、Ⅳ的電壓表讀數為:c>a>b,請解釋原因是 。②丁同學對Ⅳ、Ⅴ進行比較,其目的是探 對O2氧化性的響。③實驗Ⅳ中加入Na2SO4溶液的目的 ④為達到丁同學的目的,經討論,認為應改用右圖裝置對Ⅳ ;重復實驗時,記錄電壓讀數依次為c′、d′,且c′>d′,由此得出的結論 (15西城一模)為探究Ag+與Fe3+氧化性的相關問題,某小組同學進行如下實驗已知:物質的溶解度(20oC)AgCl:1.5×10-4gAg2SO4:0.796序操現將2mL1mol/LAgNO3溶液加入到1mL1mol/LFeSO4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隨后有黑色固體產取上層清液,滴 溶溶液注:經檢驗黑色固體為①白色沉淀的化學式 ②甲同學得出Ag+氧化了Fe2+的依據 乙同學為探究Ag+和Fe2a.按右圖連接裝置并加入藥品(鹽橋中的物質不參與反應),發現電壓表指針偏移。偏移的方向表明:電子由石墨經導線流向銀。放置一段時間后,指針偏移減小。b.隨后向甲燒杯中逐漸加入濃Fe2(SO4)3溶液,發現電壓表指針的變化依次為:偏移減小→回到零點→逆向偏移。 a中甲燒杯里的電極反應式 ②b中電壓表指針逆向偏移后,銀為 ③由實驗得出Ag+和Fe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序操現將2mL2mol/LFe(NO3)3溶液加入有銀鏡的銀將2mL1mol/LFe2(SO4)3溶液加入有銀鏡的銀鏡減少,未將2mL2mol/LFeCl3溶液加入有銀鏡的試管銀①實驗 (填“能”或“不能”)證明Fe3+氧化Ag,理由 ②用化學反應原理解釋實驗Ⅳ與Ⅴ的現象有所不同的原 (2015理28)為探討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與氧化還原反應規律的聯系,某同學通過改變濃度研究“2Fe3++2I-2Fe2++I2”反應中Fe3+和Fe2+的相互轉化。實驗如下:待實驗I溶液顏色不再改變時,再進行實驗II,目的是使實驗I的反應達到 i是ii的對比試驗,目的是排除有ii 造成的影響i和ii的顏色變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動,Fe2+向Fe3+轉化。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解釋原因: 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該同學測中Fe向F轉化的原因:外加A使c(,致性e+,用右圖裝置(a、 b均為石墨電極)進行實驗驗證。①K閉合時,指針向右偏轉,b 極②當指針歸零(反應達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mol/L 按照(4)的原理,該同學用上圖裝置進行實驗,證實了iiFe2+向Fe3+轉化的原因①轉化原因 ②與(4)實驗對比,不同的操作 實驗I中,還原性:I->Fe2+;而實驗II中,還原性:Fe2+>I-, 9.(2015)NH3及其鹽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3)設計實驗,探究某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