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_第1頁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_第2頁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_第3頁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_第4頁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章陸地生態系統陸生生態系統概述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苔原生態系統思考題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頁!生態系統類型及分布陸地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水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地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苔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陸地和水域的過渡類型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落葉闊葉林生態系統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生態系統針葉林生態系統草甸草原生態系統典型草原生態系統荒漠草原生態系統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頁!世界地圖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頁!中國生態區劃分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和苔原生態系統水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4頁!我國植被分布緯度地帶性我國南自南沙群島,北至黑龍江,跨50多個緯度。由于緯度的差異,從南向北形成各種熱量帶: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溫帶。與此相對應,森林植被類型由南到北順序為: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溫帶落葉闊葉林、寒溫帶針葉林區。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5頁!6

中國大陸溫度分布規律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6頁!中國植被分布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7頁!(三)海拔1.溫度、降水隨海拔變化: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度。相當于平地北移60公里。降水最初隨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一定界限后,降水量又開始降低。2.垂直地帶性:由于海拔高度的變化,引起自然生態系統有規律地垂直交替。3.垂直帶譜:隨著海拔的升高而依次出現的植被帶的具體順序。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8頁!9

圖片:植被的垂直分布規律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9頁!10

圖片:海拔對生物群落類型的影響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0頁!11

11

11

臺灣玉山的

植被垂直帶譜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1頁!12

天山的植被

垂直帶譜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2頁!13

水熱配置決定了生態系統的類型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3頁!第二節森林生態系統一、熱帶雨林(Tropicalforest)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Subtropicalevergreenforest)三、溫帶落葉闊葉林(Temperatedeciduousforest)四、寒溫帶北方針葉林(Coniferousforest)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4頁!1.熱帶雨林生態系統

(TropicRainForestE.)(1)環境特征:高溫高濕終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6℃以上,月平均溫度多高于20℃,溫度的日變幅2-9℃。年降水2500~4500毫米,全年均勻分布,無明顯旱季。在中午降大雨,雨后很快天晴。常年多云霧,日照率低。土壤風化過程強烈,母巖崩解層深厚;土壤強烈淋溶,基性離子被沖走,留下三氧化物,被稱為硅紅壤化過程。土壤養分極為貧膺,而且是酸性的。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5頁!16

16

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6頁!17

熱帶雨林群落外貌結構

群落層次復雜而不明顯——喬木一般可分三層,層高30~40米以上,樹冠寬廣,有時呈傘形,往往不連續;第二層一般20米以上,樹冠長、寬相等;第三層10米以上,樹冠錐形而尖,生長極密。再往下為幼樹及灌木層,最后為稀疏的草本層,地面裸露或有薄層落葉。

協同進化:熱帶雨林中,生態位分化極為明顯。植物對群落環境的適應,達到完善的程度,每一個種的存在,幾乎都以其他物種的存在為前提。

(2)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結構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7頁!18

熱帶雨林木本樹種的生物學特性板狀根。層喬木最發達,第二層次之。每一樹干具1~10條,一般3~5條,高度可達地面上9米。獨木成林裸芽,喬木的葉子在大小、形狀上非常一致,全綠,革質,中等大小。幼葉多下垂,彩色老莖生花(結果):在短枝上的葉芽或葉腋的潛伏芽形成,且多一年四季開花。多昆蟲傳粉。滴水葉尖。(2)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結構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8頁!19

19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9頁!20

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季相特點:無明顯的季相交替

組成雨林的每一個植物種都終年進行生長活動,但仍有其生命活動節律。喬木葉子平均壽命13~14個月,零星凋落,零星添新葉。多四季開花,但每個種都有一個多少明顯的盛花期。

(2)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結構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0頁!21

(3)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功能

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生物地球化學物質循環速度快,強度高

植物所需的營養成分,幾乎全都貯備在植物生物量高溫多雨,有機質分解很快,很快礦質化,直接被根系所吸收形成的植物生物量又被大量的消費者所利用,其代謝廢物和動植物尸體又被快速地分解回歸到土壤。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1頁!22

(4)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

環境支持

熱帶雨林面積近1700萬平方千米,約占地球上現存森林面積的一半;地球上生物生產能力最大的生態系統;維護著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蘊藏著最豐富的生物種質資源和遺傳資源;地球之肺,對地球氧氣的生產及其與二氧化碳的平衡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全球氣候的重要調節器。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2頁!23

(5)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分布

世界上:主要分布在三個區域:1.南美州亞馬遜盆地(美洲雨林群系);2.非洲剛果盆地(非洲雨林群系),3.東南亞一些島嶼(印度馬來雨林群系)。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3頁!24

(6)人類的影響和破壞森工采伐

種植園建立

刀耕火種

過度采集

環境污染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4頁!25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SubtropicEvergreenBroad-leavedForest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5頁!三、落葉闊葉林又稱夏綠林,冬季落葉,夏季綠葉。分布在中緯度濕潤地區。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6頁!1.氣候特點年均溫8~14度,年降水500~1000毫米,雨量分布不均。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溫暖,樹木僅在暖季生長,入冬前樹木葉子枯死并脫落,土壤較為肥沃。優勢樹種為殼斗科的落葉喬木、其次為樺木科、槭樹科、楊柳科的一些種;成層結構明顯,喬木、灌木、草本層;喬木層組成單純,常為單優種,高15-20米。灌木層比較發達,草本層也比較茂密。哺乳動物有鹿、獐、棕熊、野豬、狐、松鼠。2.森林特點3.動物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7頁!28

北方針葉林

北方針葉林BorealForest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8頁!五、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作用維持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空氣、防治污染防風固沙、保護農田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9頁!30

草原

草原1.Steppe(歐亞大陸草原)2.Prairie(北美大陸草原)3.Pampas(南美草原)4.Savanna(稀樹草原)5.Meadow(草甸草原)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0頁!草原分布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1頁!草原生態系統的類型和特點草原生態系統的類型降水減少降水增加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原草甸草原輻射量增加輻射量減少草原生態系統的特點草原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的主體是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等草本植物,優勢植物以叢生禾本科為主。垂直結構通常分為三層:草本層、地面層和根層。氣候(溫度)對草原植物有明顯的影響。草原生態系統中的初能消費者有適于奔跑的大型草食動物、穴居的嚙齒動物以及小型的昆蟲等;食肉動物有狼、狐、鼬、猛禽等。初級生產量在所有的陸地生態系統中居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2頁!草原生態環境現狀20世紀60年代以來,草原生態系統普遍出現退化現象。20世紀70年代中期,全國退化草原面積占草原總面積的15%,20世紀70年代中期,增加到30%以上。全國草原退化面積以1000-2000萬畝的速度擴展。草原退化的主要特征:群落優勢種和結構發生改變;生產力低下,產草量下降;草原土壤生態條件發生巨變,出現沙化和風暴;固定沙丘復活、流沙掩埋草場;鼠害現象嚴重;動植物資源遭破壞,生物多樣性下降。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3頁!第四節荒漠生態系統荒漠:是地球上最耐旱的,以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小半灌木占優勢的地上部分不能郁閉的生態系統。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干旱區,年降水少于200毫米,有些小于50毫米或終年無雨,形成戈壁或沙漠。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4頁!荒漠分布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5頁!荒漠化及荒漠化防治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和一些半濕潤地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植被稀少或缺少,土地生產力有明顯的衰退或喪失,呈現荒漠或類似荒漠景觀的變化過程。我國的荒漠化土地占國土面積的8%。荒漠化的主要危害:對土地資源的損害;造成作物死亡;毀壞各種建設工程;損害水利、河道的正常效益;對通訊和輸電線路的危害;引起沙塵暴。荒漠化防治對策:加強領導;重視保護瀕臨荒漠化的生產性款地;加強綜合整治工作;因地制宜進行治理。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6頁!37

理解各種生態系統的結構I:從環境特征與生物特征入手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7頁!38

理解各種生態系統的功能:

以物質生產為中心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8頁!39

理解各種生態系統的分布:從自然地理條件水熱配置入手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9頁!40

本章建議讀物1.孫儒泳,李慶芬,牛翠娟,婁安如.2002.基礎生態學.高等教學出版社,63-2.孫儒泳,李博,諸葛陽,尚玉昌編.1992.普通生態學.高等教育出版社,52-3.李博主編.1999.生態學.高等教育出版社,43-4.中國植被編輯委員會,1980.中國植被。北京:科學出版社。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40頁!節陸地生態系統概述一、影響陸地生態系統分布的因素(一)緯度1.隨緯度升高溫度有規律變化:緯度引起太陽高度角、季節變化,導致太陽輻射量不同,產生熱量差異。如從赤道到兩極,每增加一個緯度,溫度降低0.5-0.7度。

2.緯度地帶性由于熱量沿緯度的變化,出現生態系統類型有規律的更替,如從赤道向兩極依次出現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寒溫帶北方針葉林、苔原,即緯度地帶性(植被類型呈現從低緯度向高緯度的有規律分布)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41頁!(二)經度經度地帶性:在北美大陸和歐亞大陸,由于海陸分布格局與大氣環流特點,水分梯度常沿經向變化,因此導致生態系統的經向變化,即由沿海的濕潤區的森林,經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區的荒漠(植被因水分狀況而按經度呈帶狀依次更替)。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42頁!43

43

中國大陸水分分布規律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43頁!我國植被分布經度地帶性我國東西橫跨經度約62度。陸地上大氣降水的主要來源是海洋蒸發的水汽,我國東臨太平洋,西連內陸,受海洋季風影響的程度不同,在我國從東到西水分條件從濕潤到干旱的明顯變化,依次分布三大植被區域:濕潤森林、半干旱草原和干旱荒漠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44頁!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45頁!4.垂直帶譜特點垂直帶譜的基帶與該山體所在地區的水平地帶性植被相一致。越向高緯度,垂直帶譜越簡單,極地為凍原帶,水平帶就與垂直帶重合。在同一緯度內,經度不同也影響山體植被的垂直帶譜。如長白山(東經128度)、西部的天山(東經86度),兩者均為北緯42度。但長白山距海較近,屬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天山位于內陸,屬荒漠范圍。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46頁!47

47

圖片:海拔對生物群落類型的影響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47頁!48

長白山天池的

植被垂直帶譜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48頁!二、垂直帶與水平帶的關系1.相似之處:植被類型在山體垂直方向上的成帶分布和地球表面緯度水平分布順序有相應性。垂直帶與水平帶上相應的植被類型,在外貌上也基本相似。2.不同緯度帶的寬度較垂直帶的寬度大的多。緯度帶、垂直帶植被類型分布順序的相似性,指群落的優勢生活型和外貌,植物種類成分和群落生態結構有很大差異。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49頁!50

1.熱帶雨林TropicRainForest2.亞熱帶常綠闊葉林SubtropicEvergreenBroad-leavedForest3.溫帶落葉闊葉林TemperateDeciduousForest/SummerGreenBroad-leavedForest4.北方針葉林BorealForest5.草原Steppe(歐亞大陸草原)/Prairie(北美大陸草原)/Pampas(南美草原)/Savanna(稀樹草原)/Meadow(草甸草原)6.沙漠Desert7.苔原/凍原Tundra

陸地生態系統的類型及其分布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50頁!森林分布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51頁!(2)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結構種類組成:種類豐富多樣,植物多木本

據統計,組成熱帶雨林的高等植物在4萬5千種以上,而且絕大部分是木本的。如馬來半島一地就有喬木9000種。在1.5公頃的樣地內,喬木常達200種左右(圭那亞217種,尼日利亞192種)。這些喬木異常高大,常達46-55米,最高達92米,但胸徑并不太粗,樹干細長,而且少會枝(2~3級)。熱帶雨林中還富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成因:①環境優越;②熱帶陸地的古老性;③自第三紀以來,這里的環境很少發生劇烈的變化。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52頁!53

動物種類的特征

動物種類繁多,特化普遍,大型動物多K對策

植被特點給動物提供了常年豐富的食物和多種多樣的隱避場所,地球上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巴拿馬附近的一個小島上,面積不到0.5個平方千米,就有哺乳動物58種!但每個種的個體數量少,捉100種動物容易,但捉一個種的著100個個體卻很困難)。長期進化過程中,生態位分化并特化,大多數熱帶雨林動物均為窄生態幅種類。熱帶雨林的生境對昆蟲,兩棲類、爬蟲類等變溫動物特別適宜,它們在這里廣泛發展,而且體驅巨大,大型動物多K對策型。

(2)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結構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53頁!54

熱帶雨林群落外貌結構

發達的層間植物——寄生現象突出,藤本植物多木本,粗如繩索或電線桿,一般長70米左右,有時達240米。其中大藤本可達喬木層或第二喬木層,主干不分枝,達天頂時則繁茂發育。小藤本多單子葉植物或蕨類,一般不超出樹冠蔭蔽的范圍。空中花園——附生植物生長在喬木、灌術或藤本植物的枝葉上,其組成從藻、菌、苔蘚、蕨類到高等有花植物均有。絞殺植物——有的植物開始附生在喬木上,并常殺死藉以支持的喬木,所以被稱為“絞殺植物”如無花果屬的一些種。(2)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結構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54頁!55

55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55頁!Buttressroot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56頁!57

(3)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功能

熱帶雨林的物質生產

熱帶雨林凈生產力的平均值為20噸/公頃.年,太陽固定量為3.4×107焦/米2.年,光能利用效率約為1.5%,為農田平均光能利用率的2倍。巨大的初級生產能力帶動了次級生產能力,熱點雨林從而也是世界上動物生產能力最高的區域之一。熱帶雨林在陸地生態系統中生產力是最高的。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57頁!58

(3)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功能

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速度快,強度大,效率高

光能利用效率高,地上生物量大,凈生產力高;

呼吸消耗很大;

地上生物量每公頃可達300噸上下,年總性生產力124.4噸/公頃;

食物網及其復雜,能量流動渠道多,強度大。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58頁!59

資源供給

人類很多重要的糧食作物來源于此;世界重要的木材供給地;世界最重要的生物藥原料產地;世界重要的經濟作物如橡膠、茶葉、咖啡、多種花卉植物生產地;世界重要的旅游資源

(4)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59頁!60

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分布

熱帶雨林在亞洲的分布:東南亞島嶼、往北部分延伸形成溝谷雨林在中國的分布:海南島、云南南部、臺灣南部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60頁!二、常綠闊葉林指分布在亞熱帶濕潤條件下并以殼斗科、樟科、山茶科、木蘭科等常綠闊葉樹種為主組成的森林生態系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61頁!1.氣候特點2.森林特點結構較熱帶雨林簡單,高度明顯降低,喬木分為兩個亞層,上層一般高20米左右,以殼斗科、樟科、山茶科常綠樹種為主;第二亞層高10-15米,以樟科、杜英科等樹種為主。灌木層明顯,但稀疏,草本層以蕨類為主。藤本植物與附生植物常見,但不及熱帶雨林繁茂。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少雨而寒冷,春秋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溫16~18度。年降雨1000~1500毫米,主要分布在4-9月,冬季降水少,但無明顯旱季。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62頁!63

溫帶落葉闊葉林

溫帶落葉闊葉林TemperateDeciduousForest/SummerGreenBroad-leavedForest

63

溫帶落葉闊葉林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63頁!四、北方針葉林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64頁!1.分布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氣候特點處于寒溫帶,年均溫0度以下。冬季寒冷,夏季溫暖而短暫,土壤有永凍層。年降水400~500毫米,集中在夏季。土壤為棕色針葉林土。3.森林特點種類貧乏,喬木以松、云杉、冷杉、鐵杉、落葉松等樹種占優勢,多為單優種,樹高20米上下。灌木層稀疏,草本組成的地被層很發達,并常具各種蕨類。枯枝落葉很厚,分解緩慢,形成氈狀層,樹木根系較淺。4.動物

駝鹿、馬鹿、馴鹿、黑貂、猞猁、雪兔、松鼠、松雞、飛龍等及大量的土壤動物和昆蟲。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65頁!第三節草地生態系統草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優勢,遼闊無林,在原始狀態下常有各種善于奔跑或營洞穴生活的草食動物棲居其上。分為:草原和草甸:前者由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組成,在地球表面占據特定的生物氣候地帶。后者由喜濕潤的中生草本植物組成,出現在河漫灘濕地和林間空地。溫帶草原與熱帶草原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66頁!67

草原1.Steppe(歐亞大陸草原)2.Prairie(北美大陸草原)3.Pampas(南美草原)4.Savanna(稀樹草原)5.Meadow(草甸草原)

草原

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67頁!1.溫帶草原夏季溫和,冬季寒冷,春季或晚夏有一明顯的干旱期。由于低溫少雨,草群較低,其地上部分高度不超過1米,以耐寒的旱生禾草為主。2.熱帶草原分布在熱帶、亞熱帶,特點是在高大禾草(2-3米)下散生一些不高的喬木,又稱為稀樹草原或薩王納。終年溫暖,雨量達1000毫米以上,在高溫多雨下,土壤淋溶強烈,比較貧瘠。一年中存在一到兩個干旱期,野火頻繁,限制森林的發育。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68頁!我國草原區域遼闊,南北延伸緯度17度,東西跨越經度44度,垂直方向從海拔100m到5000m。是歐亞大陸溫帶草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北向南基本上分為三段,即中溫草原、暖溫草原與高寒草原3個植被地帶;海陸分布所引的植被地帶分異,從東往西依次出現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與荒漠草原。(一)中溫草原地帶包括我國東北松嫩平原及內蒙古高原主體部分(二)暖溫草原地帶包括黃土高原及其鄰近地區和鄂爾多斯高原的大部分(三)高寒草原地帶占據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東起青海省的日月山,西抵國境線,南到念青唐古拉山及岡底斯山,北鄰昆侖山。我國草原分布環境生態學教學第九章共77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69頁!加強草原生態系統的保護。針對各地草原退化的態勢,制定合理的草畜比,防止過度放牧。制止濫墾、濫牧,恢復退化草場。對某些草地可實行封禁或建立自然保護區,恢復生產力。在重要地區或生態脆弱區,實現有計劃的退耕還草還林。二是治理恢復退化草地,建立人工草場。對退化草原采取一定技術措施,如封育、圍欄、輪牧、飛播牧草、灌溉和施肥等,促進牧草生長,提高生產力。同時.大力進行人工草地建設,緩解草畜矛盾,實現畜牧業的集約經營。三是加強草原科學研究,實現草原的科學管理。開展草原生產潛力、草原生態功能分區、草畜關系、草原減災、草原生物多樣性、草地退化機制等科學問題的研究,制定草原生態系統合理開發利用的措施,實現草原的科學管理草原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