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報表制度_第1頁
2020年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報表制度_第2頁
2020年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報表制度_第3頁
2020年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報表制度_第4頁
2020年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報表制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年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報表制度一、總說明1二、報表目錄5三、統計表式6(一)生產安全事故登記表(表A1)6(二)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人員登記表(表A2)7(三)生產安全事故按行業統計表(表B1)8(四)生產安全事故按地區統計表(表B2)9四、填表說明10五、主要指標解釋14六、附錄17一、總說明(一)統計目的為規范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工作,及時、全面掌握全國生產安全事故情況,深入分析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科學預測全國安全生產發展趨勢,為安全生產監管、煤礦安全監察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和科學的決策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二)統計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依據本制度進行統計(不涉及事故報告和事故調查處理)。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對事故報告、事故統計、事故調查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三)統計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單位的基本情況、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含急性工業中毒人數)、單位經濟類型、事故類別等。(四)組織實施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以上''包含本級,下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發生的每起生產安全事故按照生產安全事故登記表(A1)、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人員登記表(A2),在規定時限內通過“安全生產綜合統計信息直報系統”填報。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接到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后,除了應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規定的時限,向上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外,應在接到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后24小時內通過“安全生產綜合統計信息直報系統”填報事故統計信息;生產安全事故發生7日內,應及時補充完善相關信息,并納入生產安全事故統計;每月7日前,完成上月生產安全事故統計數據匯總,生產安全事故發生之日起30日內(火災、道路運輸事故自發生之日起7日內)傷亡人員發生變化的,應及時補報傷亡人員變化情況。個別事故信息因特殊原因無法及時掌握的,應在事故調查結束后予以完善。經查實的瞞報、漏報的生產安全事故,應在接到生產安全事故信息通報后24小時內,在“安全生產綜合統計信息直報系統”中進行填報。(五)統計分類規定生產安全事故分為“依法登記注冊單位事故”和“其他事故”兩類進行統計。1、依法登記取得營業執照的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納入“依法登記注冊單位事故”統計。2、從事運輸、捕撈等生產經營活動,不需辦理營業執照的,以行業準入許可為準,按照“依法登記注冊單位事故”進行統計。3、不屬于以上情形的生產安全事故,納入“其他事故”統計。4、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且直接經濟損失小于100萬元(不含)的生產安全事故,暫不納入統計。(六)統計一般原則1、跨地區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單位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由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地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統計。2、甲單位人員參加乙單位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納入乙單位統計。3、兩個以上單位交叉作業時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納入主要責任單位統計。4、分承包工程單位在施工過程中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凡分承包單位為獨立核算單位的,納入分承包單位統計;非獨立核算單位的,納入總承包單位統計;凡未簽訂分包合同或分包單位的建設活動與分包合同不一致的,不管是否為獨立核算單位,都納入總承包單位統計。同時,應在A1表中填寫建設單位名稱及其所屬行業。5、從事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以及石油天然氣外包工程施工與技術服務活動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納入發包單位統計。6、乙單位在甲單位中租賃場地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若乙單位為獨立核算單位,納入乙單位統計;否則納入甲單位統計。7、因設備、產品不合格或安裝不合格等因素造成使用單位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不論其責任在哪一方,均納入使用單位統計。8、生產經營單位人員參加社會搶險救災時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納入事故發生單位統計。9、非正式雇傭人員(臨時雇傭人員、勞務派遣人員、實習生、志愿者等)其他公務人員、外來救護人員以及生產經營單位以外的居民、行人等由于單位生產安全事故受到傷害的,納入生產安全事故統計。10、正式雇傭人員在單位所屬宿舍、浴室、更衣室、廁所、食堂、臨時休息室等場所由于非不可抗拒因素導致的事故受到傷害的,納入生產安全事故統計。11、各類景區、商場、賓館、歌舞廳、網吧等人員密集場所,因自身管理不善或安全防護措施不健全造成的旅客、游客及顧客人身傷亡的,納入生產安全事故統計。12、由建筑施工單位(包括不具有施工資質、營業執照,但屬于有組織的經營建設活動)承包的城鎮、農村新建、改建、修繕及拆除房屋過程中導致的生產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或直接經濟損失的,納入生產安全事故統計。13、生產經營單位存放在地面(或井下)(包括違反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規定)用于生產經營建設所購買的炸藥、雷管等爆炸物品意外爆炸造成的人員傷亡或直接經濟損失的,納入生產安全事故統計。14、服刑人員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納入統計。15、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在執行公務過程中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納入統計。16、公立或私立醫院、學校等機構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納入統計。17、專業救護隊救援人員、生產經營單位所屬非專業救援人員或者其他公民參加生產安全事故搶險救災造成人員傷亡的納入生產安全事故統計(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因參加事故搶險救援時發生的人身傷亡,不計入統計報表制度規定的生產安全事故等級統計范圍,僅作為事故傷亡總人數另行統計)。18、急性工業中毒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有關規定,作為受傷事故的一種類型進行統計,其人數統計為重傷人數。(七)報送時間生產安全事故行業統計表(B1)、生產安全事故地區統計表(B2)為累計報表,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在次月7日前(12月份報表,即年報于次年1月10日前)填報,報上一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八)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的部門要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按照本統計報表制度的有關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填報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報表。對于不報、瞞報、遲報或偽造、篡改數字的要依法追究其責任。(九)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千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等將定期向社會公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建立健全生產安全事故統計數據修正制度,運用抽樣調查等方法開展生產安全事故統計數據核查工作,定期修正并公布生產安全事故統計數據,通報統計工作情況。()本報表制度由國家統計局、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負責解釋。二、報表目錄表號表名報告期別填報范圍報送單位報送日期及方式頁碼表A1生產安全事故登記表即時報送生產安全事故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接報后24小時內在“安全生產綜合統計信息直報系統”中填報6表A2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人員登記表即時報送同上同上生產安全事故發生之日起30日內(火災、道路運輸事故自發生之日起7日內)傷亡人員發生變化的,應及時補報傷亡人員變化情況。個別事故信息因特殊原因無法及時掌握的,應在事故調查結束后予以完善。7表B1生產安全事故按行業統計表月報、年報同上同上月報次月7日前報送,年報次年1月10日前報送8表B2生產安全事故按地區統計表月報、年報同上同上月報次月7日前報送,年報次年1月10日前報送9三、統計表式表號:生產安全事故事故登記表入1制定機關: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批準機關:國家統計局批準文號:國統制〔xx〕98號有效期至:xx年10月13日(一)生產安全事故登記表填表單位(簽章):事故標識:口依法登記注冊單位事故/□其他事故甲事故發生單位管理分類事故類型事故發生地點省(區、市)市(地、州、盟)縣(市、區、旗)1、工礦商貿⑴煤礦⑵金屬非金屬礦山⑶建筑施工⑷化工⑸煙花爆竹⑹工商貿其他2、道路交通3、水上交通4、鐵路交通5、民航飛行6、漁業船舶7、農業機械8、其他工礦商貿煤礦道路運輸漁業船舶水上運輸事故發生時間年月曰時分死亡(下落不明)人數受傷人數其中:重傷人數事故概況乙事故發生單位詳細情況登記注冊類型所屬行業1國有企業2集體企業3股份合作企業4聯營企業5有限責任公司6股份有限公司7私營企業8其他內資企業9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0中外合資合作企業11外商投資企業A農、林、牧、漁業B采礦業C制造業D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E建筑業F批發和零售業G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H住宿和餐飲業I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J金融業K房地產業L租賃和商務服務業M科學研究、技術服務N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O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P教育Q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R文化、體育和娛樂業S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T國際組織行業分類代碼按國標GB/T4754—xx填寫社會信用代碼□□□□口口□□一□單位規模1大型2中型3小型4微型直接經濟損失(萬元)國有企業屬性□央企/口省屬/口市屬/口縣屬是否為舉報事故□是/□否是否涉及相關因素口火災/口特種設備/口危險化學品/□民爆丙事故詳細情況依據事故調查報告填寫,主要內容包括:直接原因、間接原因、結案處理情況、傷亡總人數(指包括未納入統計的總傷亡人數、起因物、致害物等情況。填報說明:1、統計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2、報送方式:本報表由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直報。3、報送時間:甲區域內容在生產安全事故接報后24小時內報送;乙區域內容在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7日內報送,30日內補充完善,并對甲區域內容進行核實更新。丙區內容在事故調查結束后1個月內填報。4、事故類型:按“填表說明中”中的“生產安全事故類型”要求填寫。(二)生產安全事故傷亡(含急性工業中毒)人員登記表表號:生產安全事故事故登記表入2制定機關: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批準機關:國家統計局批準文號:國統制〔xx〕98號有效期至:xx年10月13日填表單位(簽章):事故標識:口依法登記注冊單位事故/□其他事故事故發生單位:事故發生時間:年月日時分事故發生地點:省(區、市)市(地區、州、盟)縣(區、市、旗)姓名身份證號碼性別年齡狀態死亡日期是否職業死亡文化程度職業有無工傷保險□死亡/口重傷年月日□有/口無口死亡/口重傷年月日□有/口無口死亡/□重傷年月日□有/口無口死亡/口重傷年月日□有/口無口死亡/□重傷年月日□有/口無口死亡/□重傷年月日□有/口無口死亡/□重傷年月日□有/口無口死亡/□重傷年月日口有/口無口死亡/□重傷年月日□有/口無口死亡/□重傷年月日□有/口無口死亡/□重傷年月日□有/口無口死亡/□重傷年月日□有/口無口死亡/□重傷年月日□有/口無口死亡/□重傷年月日□有/□無口死亡/□重傷年月日□有/口無口死亡/□重傷年月日□有/□無口死亡/□重傷年月日□有/口無口死亡/□重傷年月日□有/口無填報說明:1、統計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2、報送方式:本報表由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直報。3、報送時間:本報表在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7日內報送,30日內發生變化的應及時續報。4、職業:按《職業分類和代碼》(GB6565-xx)填寫。5、本報表填寫全部遭受事故傷害人員匯總情況,除標注死亡、重傷人員外,其余均為一般受傷人員。(三)生產安全事故按行業統計表表號:生產安全事故事故統計表81制定機關: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批準機關:國家統計局批準文號:國統制〔XX〕98號有效期至:xx年10月13日填表單位(簽章):填報日期:年月日總體情況其中:一般事故其中:較大事故其中:重大事故其中:特別重大事故起數(起)死亡(人)受傷(人)起數(起)死亡(人)受傷(人)起數(起)死亡(人)受傷(人)起數(起)死亡(人)受傷(人)起數(起)死亡(人)受傷(人)甲123456789101112131415A農林牧漁業小計其中:1、農業機械2、漁業船舶其他B采礦業小計其中:1、煤礦2、金屬非金屬礦山其他C、F、H商貿制造業小計其中:1、化工2、煙花爆竹3、冶金機械八行業其他E建筑業小計其中:1、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2、交通建設工程其他G交通運輸業小計其中:1、鐵路運輸業2、道路運輸業3、水上運輸業4、航空運輸業其他D、I-T其他行業小計填報說明:1、統計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2、報送方式:本報表由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送。3、報送時間:本報表報送時間為次月7日前,12月份報表為次年1月10日前。4、表中國民經濟行業與原行業領域分類對應情況詳見填表說明。5、本表為累計表(1月1日至報表生成日前一月末累計數)。(四)生產安全事故按地區統計表表號:生產安全事故事故統計表82制定機關: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批準機關:國家統計局批準文號:國統制〔XX〕98號有效期至:xx年10月13日填表單位(簽章):填報日期:年月日總體情況其中:較大事故其中:重大事故其中:特別重大事故總起數(起)死亡(人)受傷(人)直接經濟損失(萬元)總起數(起)死亡(人)受傷(人)直接經濟損失(萬元)總起數(起)死亡(人)受傷(人)直接經濟損失(萬元)總起數(起)死亡(人)受傷(人)直接經濟損失(萬元)職業死亡(人)職業受傷(人)職業死亡(人)職業受傷(人)職業死亡(人)職業受傷(人)職業死亡(人)職業受傷(人)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總計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區)區(縣)單位負責人:統計負責人:填表人:聯系電話:報出日期:年月日填報說明:1、統計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2、報送方式:本報表由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送。3、報送時間:本報表報送時間為次月7日前,12月份報表為次年1月10日前。4、本表為累計表(1月1日至報表生成日前一月末累計數)。四、填表說明(一)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單位情況1、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單位情況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單位名稱,指經有關部門批準正式使用的單位全稱。企業的詳細名稱按工商部門登記的名稱填寫;行政、事業單位的名稱按編制部門登記、批準的名稱填寫;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詳細名稱按民政部門登記、批準的名稱填寫。填寫時要求使用規范化漢字填寫,并與單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稱完全一致。2、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地點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省(區、市)、市(地、州、盟)、縣(市、區、旗)。3、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單位詳細情況依據事故調查報告,分別填寫涉及事故的主要責任單位詳細情況。企業的詳細名稱按工商部門登記的名稱填寫;行政、事業單位的詳細名稱按編制部門登記、批準的名稱填寫;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詳細名稱按民政部門登記、批準的名稱填寫。填寫時要求使用規范化漢字填寫,并與單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稱完全一致。凡經登記主管機關核準或批準,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名稱的單位,要求填寫一個單位名稱,同時用括號注明其余的單位名稱。國有企業隸屬關系應填報到最高一級母公司。對非獨立核算單位,必須詳細填報與生產安全事故責任單位的隸屬關系,以及經主管單位核準或批準的單位名稱。4、社會信用代碼社會信用代碼是指按照《國務院關于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國發〔xx〕33號)規定,由賦碼主管部門給每一個法人單位和其他組織頒發的在全國范圍內唯一的、終身不變的法定身份識別碼。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由八位阿拉伯數字或大寫英文字母(不使用I、O、Z、S、V)組成。已經領取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必須填寫統一社會代碼。在填寫時,要按照《營業執照》(證書)上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填寫。5、單位規模按《國家統計局關于印發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的通知》(國統字〔xx〕75號)規定填寫。6、登記注冊類型指企業或企業產業活動單位的登記注冊類型,按其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注冊的類型填寫。所有單位均填寫本項。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的登記注冊類型,按其主要經費來源和管理方式,根據實際情況,比照《關于劃分企業登記注冊類型的規定》確定。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企業登記注冊的類型為依據,將企業登記注冊類型分為以下幾種:內資企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聯營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營企業其他內資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外商投資企業(二)管理分類為了使歷史統計數據具有延續性與可比性,并使行業分類與xx年印發的《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報表制度》(安監總統計〔XX〕103號)中B1表甲欄中的統計分類方式相銜接(按部門監管職能的分類方式),特別設置了管理分類,這一欄目用于新舊報表統計數據的轉換、對比。(三)生產安全事故情況1、發生地點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省(區、市)、市(地、州、盟)、縣(市、區、旗)。2、發生日期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年、月、日。3、發生時間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時、分。4、所屬行業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xx)四位碼填寫。5、生產安全事故類型①工礦商貿(不含煤礦)01物體打擊02車輛傷害03機械傷害04起重傷害05觸電06淹溺07灼燙08火災09高處墜落10坍塌11冒頂片幫12透水13爆破14火藥爆炸15瓦斯爆炸16鍋爐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傷害②煤礦01頂板02瓦斯03機電04運輸05爆破06水害07火災08其他③道路運輸01碰撞02碾壓03刮擦04翻車05墜車06爆炸07失火④漁業船舶(農業部令xx年第9號)01碰撞02風損03觸損04火災05自沉06機械損傷07觸電08急性工業中毒09溺水⑤水上運輸(交通運輸部令xx年第15號)01碰撞02擱淺03觸礁04觸碰05浪損06火災、爆炸07風災08自沉09操作性污染10其他。(6)直接經濟損失(萬元)按《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GB6721-86)計算。(四)生產安全事故概況主要填寫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經過、簡要原因分析、防范措施及其他要說明的情況。(五)生產安全事故詳細情況依據生產安全事故調查報告填寫,主要內容包括:直接原因、間接原因、結案處理情況、傷亡總人數(包括按照統計報表制度規定未納入生產安全事故等級統計范圍的全部傷亡人數)、起因物、致害物等情況。(六)人員情況1、姓名所有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人員的姓名。2、身份證號所有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人員的身份證編號。3、文化程度所有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人員的文化程度,按下列內容進行填寫:①文盲②小學③初中④高中、中專⑤大專⑥大學⑦碩士以上4、狀態所有因事故遭受死亡、受傷(重傷、急性工業中毒)人員的狀態,在指定空格中勾選。5、死亡日期填報事故死亡人員的死亡日期,按年、月、日填寫。五、主要指標解釋(一)生產安全事故等級劃分標準根據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將生產安全事故劃分為4個等級。1、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含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含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含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含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含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含5000萬元)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3、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含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含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含1000萬元)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二)死亡和失蹤(含下落不明)人數是指因生產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在30日內(道路交通、火災生產安全事故7日內)死亡,或失蹤(含下落不明)超過30日(道路交通、火災生產安全事故超過7日)的人數。(三)受傷受傷是指因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肢體傷殘,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傷,表現為勞動能力受到傷害,經醫院診斷,需歇工3個工作日及以上。(四)重傷(含急性工業中毒)人數重傷是指因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肢體殘缺或視覺、聽覺等器官受到嚴重損傷甚至喪失,或引起人體長期存在功能障礙和勞動能力重大損失的傷害,經醫院診斷需歇工105個工作日及以上,不構成死亡的受傷人數。急性工業中毒是指人體因接觸國家規定的工業性毒物、有害氣體,一次吸入大量工業有毒物質使人體在短時間內發生病變,導致人員立即中斷工作,需歇工3個工作日及以上。重傷(含急性工業中毒)人數是指不構成死亡,遭受重傷(急性工業中毒)的人數。(五)職業死亡、職業受傷人數生產安全事故中,在崗職工死亡、受傷人數。在崗職工是指本單位工作且與本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并由單位支付各項工資和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的人員,以及上述人員中由于學習、病傷、產假等原因暫時未工作仍由單位支付工資人員(見《xx年國家統計調查制度》〈中國統計出版社xx年4月第1版〉)。在崗職工還包括:1、應訂立勞動合同而未訂立勞動合同人員(如使用的農村戶籍人員);2、處于試用期人員;3、編制外招用人員,如臨時人員;4、派往外單位工作,但工資仍由本單位發放的人員(如掛職鍛煉、外派工作等情況)。在崗職工不包括:1、本單位使用的且由本單位直接支付工資的勞務派遣人員,應統計在本單位“勞務派遣人員''指標中;2、本單位因勞務外包而使用的人員,由承包勞務的單位統計為在崗職工。(六)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表示每生產億元國內生產總值(GDP),因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的比率(小數點后統一保留三位小數)。計算公式為:報告期內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人)報告期內國內生產總值(元)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二108(七)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表示煤礦每生產1百萬噸原煤,因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的比率(小數點后統一保留三位小數)。計算公式為:報告期內煤礦原煤生產事故死亡人數(人)報告期內原煤產量(噸)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106(八)千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和千人生產安全事故受傷人數千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指一定時期內平均每千名從業人員中因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的比率(小數點后統一保留三位小數)。計算公式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人)生產經營單位平均從業人數(人)千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03生產安全事故受傷人數(人)生產經營單位平均從業人數(人)千人生產安全事故受傷人數指一定時期內平均每千名從業人員中因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受傷人數的比率(小數點后統一保留三位小數)。計算公式為:千人生產安全事故受傷人數=103生產經營單位平均從業人數是指報告期內(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擁有的從業人員數。季度或年度平均人數按單位實際月平均人數計算得到,不得用期末人數替代。(具體計算方法見國家統計局,規模以上服務業統計報表制度,xx年國家統計調查制度(下),中國統計出版社xx年4月第1版,P1100-1101)。推薦采用千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千人生產安全事故受傷人數相對指標。該相對指標能夠簡單、直觀地對比企業間、行業間、地區間的安全生產狀況,目的是為了有效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落實。六、附錄(一)事故統計行業分類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xx)對應情況:A農林牧漁業:農用機械(01農業);漁業船舶(04漁業);其他。B采礦業:煤礦(06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金屬非金屬礦山(07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08黑色金屬礦采選業,09有色金屬礦采選業,10非金屬礦采選業,11開采輔助活動,12其他采礦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