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大學陳青來答復03G101-1圖集的問題●墻問題(1):在03G101-1圖集中剪力墻豎筋在頂端要求錨入板中有個錨固長度,當剪力墻頂有暗梁AL時,是否只需錨入AL夠錨固長度即可?
■答墻問題(1):剪力墻豎向鋼筋彎折伸入板內的構造不是“錨入板中”(因板不是墻的支座),而是完成墻與板的相互連接。暗梁并不是梁(梁定義為受彎構件),它是剪力墻的水平線性“加強帶”。暗梁仍然是墻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獨立于墻身而存在,所以,當墻頂有AL時,墻豎向鋼筋仍然應彎折伸入板中。●墻問題(2):剪力墻鋼筋、AL鋼筋之間相互關系是怎樣,圖集中為什么不畫出?端頭直鉤是從面筋上過,還是從下面過?直鉤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圖集中剪力墻豎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為剪力墻豎筋從AL鋼筋中穿過,若這樣剪力墻豎筋保護層又增加了一個AL鋼筋直徑?
■答墻問題(2):比較合適的鋼筋綁扎位置是:(由外及內)第一層為墻水平鋼筋(水平鋼筋放在外側施工方便),第二層為墻豎向鋼筋及AL箍筋,第三層為AL縱向(水平)鋼筋。端頭直鉤與AL箍筋為同一層面,所以從面筋上過。墻筋直鉤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標高與墻頂標高的關系(特殊情況下二者可能有較小的高差),當二者一平時,墻筋直鉤位置在板的上部。●梁問題(1):03G101-1:平法梁縱筋伸入端柱支座長度的兩種計算方法:
以第54-55頁為例,梁縱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彎錨部分,如果把它放在與柱縱筋同一個垂直層面上,會造成鋼筋過密,顯然是不合適的。正如圖上所畫的那樣,應該從外到內分成幾個垂直層面來布置。但是,在計算過程中,卻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算法,這兩種算法都符合圖集的規定;
第一種算法,是從端柱外側向內側計算,先考慮柱縱筋的保護層,再按一定間距布置(計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縱筋、第二排上部縱筋,再計算梁的下部縱筋,最后,保證最內層的下部縱筋的直錨長度不小于0.4laE;
第二種算法,是從端柱內側向外側計算,先保證梁最內層的下部縱筋的直錨長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這樣算下來,最外層的梁上部縱筋的直錨部分可能和柱縱筋隔開一段距離。
這兩種算法,第一種較為安全,第二種省些鋼筋。不知道圖集設計者同意采用哪一種算法?
■答梁問題(1):應按第一種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較大,按54頁注6實行。●梁問題(2):關于03G101圖集第54頁“梁端部節點”的問題,是否“只要滿足拐直角彎15d和直錨長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則鋼筋錨入支座的總長度不足laE也不要緊。”
■答梁問題(2):laE是直錨長度標準。當彎錨時,在彎折點處鋼筋的錨固機理發生本質的變化,所以,不應以laE作為衡量彎錨總長度的標準,否則屬于概念錯誤。應當注意保證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滿足,應將較大直徑的鋼筋以“等強或等面積”代換為直徑較小的鋼筋予以滿足,而不應采用加長直鉤長度使總錨長達laE的錯誤方法。●梁問題(3):對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圖集,在最早的《96G101圖集》的“原位標注”中有“第4條”:
“當梁某跨支座與跨中的上部縱筋相同,且其配筋值與集中標注的梁上部貫通筋相同時,則不需在該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復做原位標注;若與集中標注值不同時,可僅在上部跨中注寫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圖4.2.4a)。”
然而在后面兩本圖集中,這一條不見了,但“圖4.2.4a”依然存在中間一跨的上部跨中進行原位標注的實例。
再以《03G101圖集》的“圖4.2.7”為例,在KL3、KL4、KL5的中間跨,也都采用了“上部跨中注寫”的方法,可見這種方法還是很適用的。
建議在《03G101圖集》中,肯定《96G101圖集》“原位標注”中的“第4條”。
■答梁問題(3):應該在03G101修版時還原該條規定。●梁問題(4):《03G101-1圖集》第24頁“注:2、當為梁側面受扭縱向鋼筋時,……其錨固長度為la或laE”。現在的問題是:當抗扭鋼筋伸入端支座時,若支座寬度(柱寬度)太小,不滿足直錨時,是否進行彎錨?如果進行彎錨,“彎折長度”如何取定?我想到兩種辦法:
(1)彎折長度=laE-直錨部分長度(這可能不合適)
(2)彎折長度為“多少倍的d”(不會是“15d”吧?)
■答梁問題(4):應當勘誤。應改為“當為梁側面受扭縱向鋼筋時,……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墻問題(3):剪力墻端部有暗柱時,剪力墻水平鋼筋應該伸入柱鋼筋內側還是外側,現實中大多數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側,我覺得這樣不妥,但圖集上沒有詳細規定,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么樣的?
■答墻問題(3):通常剪力墻水平鋼筋放在外側,如果伸入端柱豎向鋼筋內側時,需要向內彎折,這樣做會形成鋼筋籠“頸縮”,因此,水平鋼筋走暗柱主筋外側即可。剪力墻盡端不存在水平鋼筋的支座,只存在“收邊”問題。請參看03G101勘誤:6、第47頁端部暗柱墻構造中剪力墻水平筋彎鉤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縱筋后“扎進”暗柱。●墻問題(4):請問陳總在03G101第47頁中“剪力墻水平鋼筋構造”,為什么取消了原00G101第33頁中“剪力墻身水平鋼筋構造”的“轉角墻,外側水平鋼筋設搭接接頭”的構造做法?因為在轉角墻外側設搭接接頭比較便于施工,外側水平筋連續通過轉彎在施工中比較困難。
■答墻問題(4):按照我國施工實踐中的傳統做法,局部無間隙(縱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疊)的并列鋼筋最多為兩根(如果嚴格要求,為保證混凝土對鋼筋的360度握裹,不應該允許有無間隙的并列鋼筋,請參看35頁右上角構造)。由于轉角部位存在比較密的箍筋,如果轉角墻外側水平鋼筋在陽角位置設搭接接頭,則難以保證局部并列鋼筋最多為兩根,鋼筋混凝土中將形成多條貫通內縫,當地震發生時,可能會在此關鍵部位發生破壞。●墻問題(5):關于補強鋼筋“缺省”標注的問題。
《03G101-1圖集》第17頁,剪力墻矩形洞口補強鋼筋的第(2)條是否和第(1)條相聯系的,即:如果設置補強縱筋大于構造配筋,則需注寫洞口每邊補強鋼筋的數值;如果設置補強縱筋不大于構造配筋,則按第(1)條“洞口每邊加鋼筋≥2Φ12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斷鋼筋總面積的50%”執行。
這樣的“缺省”標注規則對圓形洞口是否適用?首先是圓形洞口允許不允許“缺省標注”?如果允許的話,其缺省值是否可用2Φ12?(例如,在第(4)、(5)、(6)條中)
■答墻問題(5):兩條規定互相聯系,在邏輯上是在同一大前提下(洞寬、洞高均不大于800)的兩個不同的小前提。由于圓形洞口有可能只切斷一個方向上的鋼筋,例如梁中部圓洞只切斷箍筋,卻需要在洞口上下補強縱筋,所以,矩形洞口缺省標注的做法不適用于圓形洞口。●墻問題(6):關于圓形洞口補強鋼筋設置方式的問題。
《03G101-1圖集》第17頁的第(5)條規定:洞口上下左右每邊都設置補強鋼筋;但第(4)條只在上下設置、而不在左右設置?
■答墻問題(6):03G101-1的洞口規則與構造僅適用于剪力墻上(含墻身、墻梁與墻柱)開洞,如果在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上開洞,其構造方式就有所不同了。梁與墻梁的主要受力機理不同,梁的主要功能是承受豎向荷載,連梁的主要功能是協助剪力墻承受橫向地震荷載;梁的箍筋主要為保證梁的(受剪)強度而設,連梁的箍筋主要為保證連梁的剛度而設。所以,當設置在連梁中部且直徑不大于1/3梁高的圓洞切斷了連梁的箍筋時,并不會使連梁的受剪強度減弱到不安全的程度,但卻會影響連梁的剛度。所以,第(4)條規定僅需在洞口上下設置“補強鋼筋”(嚴格的說法應是“補剛鋼筋”)。●墻問題(7):《03G101-1圖集》第17頁的第(6)條說明了“直徑不大于800時”的開洞做法,對于“直徑大于800”的圓形洞口怎樣處理?
■答墻問題(7):在剪力墻上開直徑800的圓洞情況比較少見,國家建筑標準設計一般主要解決普遍性問題(偶爾涉及特殊性問題)。如果圓洞直徑大于800,建議按17頁第(3)條洞寬大于800的矩形洞處理,并在圓洞四角45度切線位置加斜筋,抹圓即可。
●墻問題(8):當(洞寬大于800的矩形)洞口上下使用了補強暗梁以后,洞口左右就不須設置補強鋼筋了?其中有什么道理?
■答墻問題(8):不設置補強鋼筋是因為補強鋼筋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所以要在洞口兩側按(約束或構造)邊緣構件配筋,見17頁第(3)條規定。●墻問題(9):關于“補強暗梁高度”計算問題
《03G101-1圖集》第17頁第(3)條:“補強暗梁梁高一律定為400,施工時按標準構造詳圖取值,設計不注。”這里的“梁高400”是指混凝土的高度還是箍筋的高度?從第53頁右上角圖中看來,應該是“箍筋高度”。
■答墻問題(9):圖上已經指示為箍筋高度。●墻問題(10):在03G101第48頁中“剪力墻豎向鋼筋頂部構造”大樣圖中的“墻柱是否包括端柱還是指暗柱?
■答墻問題(10):墻柱有10種,詳見第12頁第3.2.1條和第3.2.2條關于墻柱的定義。●墻問題(11):在03G101第48頁中“注:1、端柱、小墻肢的豎向鋼筋......。”根據該條的規定,端柱、小墻肢在頂部的錨固構造做法是否也得考慮其是邊柱、角柱或是中柱?若是邊柱、角柱那么其構造就是按照37頁或43頁,若是中柱那么其構造就按照38頁或44頁。
■答墻問題(11):應該這樣理解。順便指出,關于剪力墻還有許多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在未得出進一步的研究結果之前,現時可以套用框架柱的某些做法。●墻問題(12):在03G101第21頁中,C-D/1-2間,YD1D=200下面的“2Φ16Φ10@100(2)”是代表什么意思?
■答墻問題(12):請見第17頁第4條第(4)小條的規定。●綜合問題(1):在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出現Ⅳ級鋼筋時,它得錨固長度應該如何計算?因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及混凝土驗收規范上都沒有出現Ⅳ鋼筋,是否國家已經取消了該級別的鋼筋用于建筑工程中。謝謝!
■答綜合問題(1):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中,受混凝土的極限應變值的限制,強度過高的鋼筋發揮不出其全部作用(這正是混凝土設計規范和施工規范不設Ⅳ級鋼筋的理論依據)。所以,即便是Ⅳ級鋼筋,其強度設計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與Ⅲ級鋼筋相同),且當用于軸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構件時只能按300N/mm2取用。因此,高于Ⅲ級的鋼筋的錨固長度取值按Ⅲ級鋼筋即可。
還有,Ⅳ級鋼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Ⅲ級鋼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結構中并不合適,也不經濟。●綜合問題(2):03G101與03G329有矛盾時依誰為準?
■答綜合問題(2):03G101在編制時已經盡可能地做到與03G329協調一致。當設計者選用03G101時,應以03G101為準。當設計者既選用了03G101,又選用了03G329時,由于03G101中的構造是與平法施工圖配套使用的正式設計文件(詳見03G101總說明第4、5兩條),如果設計者采用了平法制圖規則完成了施工圖設計,其構造應以03G101為準;如果未使用平法表達,則不應以03G101為準。●綜合問題(3):03G101圖集中為什么把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改了,這些數據不便記憶,施工中也容易出錯,為什么不采用整數呢?
■答綜合問題(3):不是03G101把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改了,而是《混規》GB50010-2002把原來以5d進位的錨固長度改了。《混規》也是國家建筑標準設計03G101的依據之一。為了方便施工,03G101把規范第9.3條的公式根據不同的鋼筋種類、混凝土強度等級以及鋼筋直徑計算成表格,盡量做到目前的樣子。●梁問題(5):框架梁鋼筋錨固在邊支座0.45LAE+彎鉤15D,可否減少彎鉤長度增加直錨長度來替代?
■答梁問題(5):不允許這樣處理。詳細情況請看“陳教授答復(二)”中的“答梁問題(2)”。●梁問題(6):(1)《03G101-1圖集》第19頁《剪力墻梁表》LL2的“梁頂相對標高高差”為負數。如:第3層的LL2的“梁頂相對標高高差”為-1.200,即該梁的梁頂面標高比第3層樓面標高還要低1.2m,也就是說,整個梁的物理位置都在“第3層”的下一層(即第2層上)。既然如此,干脆把該梁定義在“第2層”算了(此時梁頂標高為正數),何必把它定義在“第3層”呢?
(2)類似的問題還出現在同一表格的LL3梁上,該梁的“梁頂相對標高高差”為0(表格中為“空白”),這意味著該梁頂標高與“第3層”的樓面標高一樣,即該梁整個在三層的樓面以下,應該是屬于“第2層”的。
(3)在“洞口標注”上也有“負標高”的問題。同一頁的“圖3.2.6a”上,LL3的YD1洞口標高為-0.700(3層),該洞D=200,也就是說整個圓洞都在“3層”的下一層(2層)上,既然如此,何必在“第3層”上進行標注呢?
以上提出這些“負標高”問題,主要影響到“分層做工程預算”。因為在分層預算時,是以本樓層樓面標高到上一層樓面標高之間,作為工程量計算的范圍。因此,上述的(1)、(2)、(3)都不是“第3層”的工程量計算對象。不少預算員都對上述的“負標高”難以理解。所以,我認為,上述(1)、(3)的“負標高”可以放到下一樓層以“正標高”進行標注。
上述意見妥否?或許有些道理沒考慮到?特此請教。
■答梁問題(6):這個問題看似不大,實際并非小問題。
建筑設計需要建筑師與結構師的協同工作,但在“層的”定義上,建筑與結構恰好差了一層。建筑所指的“某”層,實際是結構計算模型的“某減一”層。例如:一座45層的樓房,建筑從第37層起收縮平面形成塔樓,此時,結構分析時其結構轉換層是第36層而不是第37層(關于這一點要引起結構師的注意,搞錯的情況并不少見)。
建筑設計的某層平面圖,是從該層窗戶位置向俯視的水平剖面圖。例如:建筑學專業有首層建筑平面布置圖,而結構專業通常為基礎結構平面布置圖(亦為俯視圖),且結構意義上屬于第一層的梁(與第一層的柱剛接形成第一層框架且承受二層平面荷載的梁)在基礎平面(俯視)圖上是看不到的,實際設計時也不在該圖上表達。
搞建筑設計,建筑學專業是“龍頭”,結構師有必要在“層的”定義上與建筑師保持一致,以使建筑師與結構師對話方便。因此,某層結構平面布置圖應當與該層的建筑平面布置圖相一致。在層的定義上與建筑學專業保持一致后,結構所說的某層梁,就是指承受該層平面荷載的梁(站在該層上,這些梁普遍在“腳下”而非在“頭頂之上”)。
為將結構平面的“參照系”確定下來,03G101-1對“結構層樓面標高”做出了明確規定(詳見第1.0.8條),并對“梁頂面標高高差”也做出明確規定(詳見第3.2.5條三款和第4.2.3條六款)。
以上規定已經受了全國十幾萬項工程實踐的檢驗,結構設計與施工未發生普遍性問題,但對施工預算員則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任何一種技術都不是完美的(哲學意義上的美都是帶有缺陷的美),這也許正是“平法”的缺陷之一。●墻問題(13):問:03G101-1第47頁剪力墻水平鋼筋構造在有端柱時,直錨長度小于Lae時,要求端部彎折15d,當剪力墻鋼筋較大時,例:25,彎折長達375mm,施工很不方便,此處可否采用機械錨固,錨固長度可折減為0.7Lae,直錨即可滿足要求。
■答墻問題(13):可以采用機械錨固,但有兩個條件:1、不適用于墻面與端柱的一個側面一平的該側墻面的水平筋;2、水平筋要伸至端柱對邊后再做機械錨固頭(如果伸至對邊≥laE或≥la,則可不設彎鉤與機械錨固頭)。●墻問題(14):問:水平筋在丁字、拐角的做法,哪種符合要求?(見圖1、2)
■答墻問題(14):兩種做法,左邊的符合要求。左邊的做法能夠保證混凝土對鋼筋比較好的“握裹”,這對于保證鋼筋混凝土構件中鋼筋與混凝土共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墻問題(15):剪力墻暗梁主筋遇暗柱時的錨固計算起點?
■答墻問題(15):暗梁與暗柱或端柱相連接,暗梁主筋錨固起點應當從暗柱或端柱的邊緣算起。●綜合問題(4):在“GB50010-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126頁10.1.5條規定板下不受力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不應小于5d,我個人認為是否還應該滿足伸至支座的中心線位置,這也是一貫的施工做法。
■答綜合問題(4):請注意規范用語“不應小于”的意義。大學教科書中是“=”概念,而工程規范和規程是“≥”的概念,因此,可以伸至支座中心位置。
當為非抗震設計時,正常情況下板的下部鋼筋在支座部位受壓;當為抗震設計時,通常板不作為耗能構件,因而不考慮地震作用的分配,仍然按非抗震設計,板的下部鋼筋在支座部位亦受壓;在這兩種情況下,即便其伸入支座長度為5d,通常也是安全的。執行規范規定時,應特別注意“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柱問題(1):柱縱筋錨入基礎的問題
《03G101-1圖集》對基礎頂面以上的柱縱筋的構造要求講得比較詳細,但是對柱縱筋錨入基礎的問題,圖集中沒有介紹,而且,此類問題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構造手冊之類也找不到詳細的介紹,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專家請教,這些問題也是不少工程技術人員共同的問題。
①柱縱筋伸入基礎(承臺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礎的基礎梁)的錨固長度是多少?是一個laE還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1.5倍的laE)
②當柱縱筋伸入基礎的直錨長度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錨”而不必進行彎錨?有的人說可以“直錨”;但又有人說必須拐一個直角彎。
③如果柱縱筋伸入基礎必須“彎錨”的話,彎折部分長度是多少?有人說是10d,而在《03G101-1圖集》第39頁“梁上柱LZ縱筋構造”中彎折長度為12d,這個規定是否可用于基礎?
④同樣在《03G101-1圖集》第39頁“梁上柱LZ縱筋構造”中,規定“直錨部分長度”不小于0.5laE,這個規定是否可用于基礎?
⑤當基礎梁的梁高大于柱縱筋的錨固長度時,柱縱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是這樣的嗎?
⑥當基礎梁的梁高小于柱縱筋的錨固長度時,柱縱筋必須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個直角彎。其彎折部分長度,“剩多少拐過去多少”,顯然不合適。這時候,應該用上前面第③條,即規定一個彎折部分長度;同時,也應該檢驗一下“直錨部分長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④條規定的“最小直錨長度”。是這樣的嗎?
■答柱問題(1):所提問題將會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礎平法國家建筑標準設計03G101-3、-4”中得到相應答案(2003年底陸續推出)。現在簡單答復如下:
①⑤柱縱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礎底部縱筋位置。特厚基礎(2米以上)中部設有抗水化熱的鋼筋時,基礎有飛邊的所有柱和基礎無飛邊的中柱的柱縱筋可伸至中層筋位置;②③當柱縱筋伸入基礎的直錨長度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時,要求彎折12d;④⑥梁上柱縱筋的錨固要求亦適用于柱在基礎中的錨固,但要求柱縱筋“坐底”。●柱問題(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養豬廠勞務承包合同樣本
- 農村招上門女婿合同標準文本
- 農村房租修建合同樣本
- 高校輔導員招聘考試個人發展與職業導向技能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測試題庫參考答案
- 園藝師行業規范解讀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西安思源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測試題庫完整版
- 2025年貴州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審定版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社會服務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西安交通工程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及答案一套
- 育嬰行業前景及就業前景
- 2024年美容師考試理論回顧試題及答案
- Unit5Whatwereyoudoingwhentherainstormcame?SectionB1a-1d課件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
- 2025年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招聘(9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老舊城市燃氣管道更新改造工程設計方案
- 中醫經典臨證思維與實踐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浙江中醫藥大學
- 動火和受限空間作業監護人考試題有答案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園區智慧化評價導則
- 康復醫學科髖關節Harris-、膝關節HSS評分表
- DB23-黑龍江省建設工程施工操作技術規程-城鎮道路工程.doc
- 小學數學專題講座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