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_第1頁
第8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_第2頁
第8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_第3頁
第8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_第4頁
第8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第八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在中國的確立1、了解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和特點,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2、了解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認識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及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的歷史意義。

教學目的、教學重點與難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以中國無產階級為首領的中國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社會”,然后再發展到第二階段,建立中國社會主義的社會。一、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第一節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開始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中國的局部地區即解放區和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社會進入一個過渡時期,即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過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開始,即進入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這時的新民主主義社會,就已經是屬于社會主義體系,并逐步向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過渡性質的社會。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國際上是新中國同帝國主義的矛盾,國內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對于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作這樣的認定,實際上是提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二、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

1950年6月召開的中共七屆三中全會決定,首先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包括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等)和進行恢復國民經濟、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基本好轉的工作,以便為開展有系統的社會主義改造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創造條件。社會主義革命任務的開始實行(一)1、沒收官僚資本,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的領導地位。官僚資本:中國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國民黨反動政權的經濟基礎。解放前夕,官僚資本壟斷了全國的經濟命脈:官僚資本占全國工業資本的66%,占全國工礦、交通運輸業固定資產的80%。國民黨政府資源委員會所屬的工礦企業,掌握著鋼鐵產量的90%,煤炭產量的33%,發電量的67%,水泥產量的45%,以及全部石油和有色金屬的生產。官僚資本控制著全國的金融機構和鐵路、公路、郵電、航空運輸以及44%的輪船噸位,還有十幾個壟斷性的貿易公司。黨對官僚資本的政策解放前,中國共產黨明確地把反對官僚資本規定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中,把“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列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之一1949年4月發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規定:沒收官僚資本,凡屬國民黨反動政府和大官僚分子所經營的工廠、商店……牧場等,均由人民政府接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也規定:“沒收官僚資本歸人民的國家所有。”

官僚資本是反動政權的經濟基礎,但它的作用又有別于反動政權,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從事物質生產,所以,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在沒收官僚資本的過程中,采取了完全不同于打碎舊的政權機構的做法。“對于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政治機構,如國民黨的軍隊、警察、法庭、監獄以及各級政府機構,是應該徹底加以破環的,而不能加以利用。”“但對于舊的統治階級所組織的企業機構,生產機構,在打倒舊的主人換成新的主人之后,則不應加以破壞,而應加以保持,然后依照革命階級科學準備的水準逐漸地加以改良即可。”沒收官僚資本的具體措施第一,不打亂企業原來的組織機構,軍管會只派代表去監督他們的工作,而不是代替他們的工作;第二,保持企業中原來的規章制度、工資制度;第三,軍代表有權監督企業的一切活動,并在一切命令和指示上簽字,但不管理生產,只監督原有的人員去管理生產。到1949年底,國家共接收銀行2400多家,全部的運輸業(包括鐵路21800公里,機車4000多臺,客車4000輛,貨車47000輛,車輛船舶修造廠30多個,船舶20多萬噸,)還有國民黨政府資源委員會、紡織建設公司、兵工后勤系統等的企業2858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建立人民政府通過沒收官僚資本,連同原革命根據地的公有經濟,建立了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舊中國官僚資本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被社會主義國營經濟所代替。據統計,在1949年,全國工業固定資產中,國營工業占80.7%,全國大型工業產值中,國營占41.3%,全國生產資料生產(包括手工業)中,國營占了48%。全國主要工業產品中國營工業占了發電量的58%,原煤產量的68%,生鐵產量的92%,鋼產量的97%,水泥產量的68%,棉紗產量的53%,國營經濟還掌握著全國鐵路和其它大部分現代交通運輸業、絕大部分銀行和對外貿易。2、開始將資本主義納入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國家資本主義的性質和作用,是根據國家的性質而定的。在我國,國家資本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同私人資本合作的經濟,按照其中社會主義因素多少等情況,又可分為初級和高級兩種形式,初級形式是國家對私營工商業實行委托加工、計劃訂貨等;高級形式是個別企業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等。國家資本主義“是我們利用和限制工業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是我們將資本主義工業逐步納入國家計劃軌道的主要形式,是我們改造資本主義工業使它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主要形式,是我們利用資本主義工業來訓練干部、并改造資產階級分子的主要環節,也是我們同資產階級進行統一戰線工作的主要環節。”

——《資本主義工業中的公私關系問題》報告李維漢,1953年春“有了3年多的經驗,已經可以肯定: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完成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較健全的方針和辦法。”“國家資本主義是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和逐步完成社會主義過渡的必經之路。”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4冊,第324頁。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53年前,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通過調整工商業和五反運動,對私營工業實行了加工訂貨等,使私營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納入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第二階段:1954年到1955年夏,主要是實行個別企業公私合營。第三階段:1955年秋到1956年,是實行全行業的公私合營。3、引導個體農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

互助合作的道路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新中國成立到1953年底,以發展互助組為中心,同時試辦初級社。第二階段:1954年到1955年春,初級社在全國普遍建立。第三階段: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是農業合作化運動高潮階段。經典論述“完成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并準備在一切必要條件具備的時候把它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階段上去,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光榮的偉大的全部革命任務。”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頁

解放初期的土改運動鎮壓反革命的指示

近代以來,中國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即實現國家經濟的現代化這樣兩項根本性的歷史任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第一項歷史任務的基本實現。隨著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完成和國民經濟的恢復,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即為實現第二項歷史任務而奮斗,被突出地提上了黨和國家的議事日程。一、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的選擇第二節社會主義制度: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歷史任務的轉變國家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民主革命勝利新中國成立第一項歷史任務基本實現落后的農業國先進的工業國經濟建設社會主義工業化問題:如果中國追隨美國,走資本主義工業化的道路,能借助美國的援助成為第二個日本嗎?中國追隨美國,走資本主義工業化的道路,也不可能在美國的援助下,成為第二個日本第一,中國不可能付出歐日付出的代價;第二,即使中國能夠付出這樣的代價,美國也不會給中國這么多的援助,而且如果中國追隨美國,日本獲得的援助也將大大減少。第三,歷史已經證明,不是所有追隨美國的國家都能夠發展起來的,只有對美國有利用價值的國家才能夠獲得美國的巨額援助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二、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經典論述

“這條總路線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各項工作離開它,就要犯右傾或‘左’傾的錯誤。”

——《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頁對過渡時期總路線內容的通俗解釋

“好比一只鳥,它要有一個主體,這就是發展社會主義工業;它又要有一雙翅膀,這就是對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只有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鳥的兩翼豐滿了,鳥的主體才能騰飛起來。即主要的任務是實現國家工業化;而為了實現國家工業化,就必須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全面確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主體和兩翼:由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最初設想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共中央領導人多次講過,估計至少要10年,多則15年或20年。當時的設想大致是: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工業發展了,國營經濟壯大了,就可以采取“嚴重的社會主義的步驟”,一舉實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國有化和個體農業的集體化。

認識上的改變,“從現在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去”的設想

一方面,1949年至1952年的實踐表明,中國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在事實上已經開始了。同時,國內的階級關系和主要矛盾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另一方面,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初步發展,中國社會的經濟成分(即生產關系)發生了重要變化。這集中地體現在公私比例的變化上。

一五計劃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基礎;發展部分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和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建立對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初步基礎;基本上把資本主義工商業納入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建立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1957年底,一五計劃超額完成偉大成就1957年農業總產值達604億元(按1952年不變價格計算),完成原定計劃的101%,比1952年增長25%,平均每年增長4.5%。糧食產量達19505萬噸,比1952年增長19%,平均每年增長3.7%;棉花產量達164萬噸,比1952年增長26%,平均每年增長4.7%。

“一五”時期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社會主義改造的國內外條件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力量相對來說比較強大,它是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主要基礎。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弱小,發展困難,不可能成為中國工業起飛的基地。而且,它對國家和國營經濟有很大的依賴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國家資本主義的方向發展。對個體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保證工業發展、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一個必要條件。當時的國際環境也促使中國選擇社會主義

一、社會主義工業化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一方面把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作為全黨全國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務,另一方面又要求通過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以利于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實現。這兩個任務是互相關聯而不可分離的。第三節有中國特點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工業化建設中的“大仁政”新中國成立后,有人看不到發展重工業的重要性,強調人民生活亟待改善,認為工業建設照顧不到農民,不要把農民挖得太苦,呼吁政府“施仁政”,有人提出工商業者搞輕工業,國家搞重工業,這樣分工于國于民都有利。毛澤東把這種思想成為小仁政,他說,所謂仁政有兩種,一種是為了人民的當前利益,另一種是為了人民的長遠利益,如建設重工業、抗美援朝。前一種是小仁政,后一種是大仁政。社會主義改造圍繞著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任務進行

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黨和政府采取的實際步驟總是力求與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以便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而不允許對生產力造成破壞。正因為如此,社會主義改造這樣一場極其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沒有引起激烈的社會動蕩和經濟破壞,而且使生產逐年增加。它成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直接的推動力量。《關于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

中國農民在土改基礎上所發揚起來的生產積極性,集中地表現在兩種積極性上,即個體經濟的積極性和勞動互助的積極性。黨不能忽視和粗暴地挫傷農民個體經濟的積極性,但是要“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則,發展農民勞動互助的積極性”。黨在農村工作中最根本的任務,就是教育和促進農民逐步組織起來,逐步實現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二、農業合作化的發展引導農民走向社會主義的

幾種過渡性經濟組織形式

第一是互助組,這具有社會主義的萌芽。第二是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即在土地及牲畜、大農具私有的基礎上土地入股、統一經營,有較多的公共財產,并實行土地分紅和按勞分配相結合的原則。這具有半社會主義的性質第三是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即將土地及其他主要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統一經營、集體勞動,并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有中國特點的農業合作化道路的

基本原則和方針

第一,在中國條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機械化的道路。第二,充分利用和發揮土改后農民的兩種生產積極性,實行積極發展、穩步前進、逐步過渡的方針。第三,農業互助合作的發展,要堅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則,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廣的方法,發展一批,鞏固一批。第四,要始終把是否增產作為衡量合作社是否辦好的標準。第五,要把社會改造同技術改造相結合。

農業合作化中的“小腳女人”1955年6月,毛澤東從南方考察回來,對農村糧食形勢和農業合作化發展做出了新的觀察和判斷,主張加快農業合作化的速度,但是農業工作部部長鄧子恢不贊成,任何合作化運動應該與工業化的速度相適應,這是對的,但毛澤東認為鄧子恢和農業工作部的思想右傾了,毛澤東批評說:“目前農村中合作化的社會改革的高潮,有些地方已經到來,全國也即將到來”,領導卻落后于群眾,“像個小腳女人,東搖西擺地在那里走路,”10月,在中共七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作了《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批評農業合作化的右傾思想,12月,毛澤東主持選編了《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批判農業合作化的右傾思想,隨后全國掀起了農業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農戶達到全國農戶的96.3%,原來預計18年完成的農業合作化,僅用了7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三、對資本主義工商業贖買政策的實現中國的資產階級包括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對官僚資產階級,把它們作為敵人,政治上推翻他們的統治,經濟上沒收他們的資本。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既有剝削公認的一面,又有愿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一面。1953年2月,毛澤東提出,對民族資產階級,可以采取和平贖買的辦法。9月,毛澤東說,國家資本主義是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和逐步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必經之路。

對資產階級實行贖買,這是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設想。十月革命后,列寧打算在俄國對“文明的資本家”采取這種做法,但俄國資產階級不接受。中國共產黨把這種設想付諸實施并取得成功,資產階級中的絕大多數人公開表示接受這樣的方案。按照1956年全行業公私合營時核定的資本家所有的資產,總數為24.2億元人民幣。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資本家先后共獲得人民幣32.5億元,超過了其原來所有的資產總額。資本家的所得包括:1949年至1955年間的利潤13億元,1955年至1968年的定息11億元,高薪8.5億元。

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種形式和國營社會主義經濟聯系著的,并受工人監督的資本主義經濟。它有初級形式和高級形式的區別。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企業仍由資本家經營,它同國營社會主義經濟通過訂立合同等辦法,在企業外部建立這樣那樣的聯系。其形式,在工業中有收購、加工、訂貨、統購、包銷。商業中有經銷、代銷、代購代銷、公私聯營等。高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就是公私合營。國家資本主義“是我們利用和限制資本主義工業的主要形式”,“是我們改造資本主義工業使它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主要形式”。——《資本主義工業中公私關系問題》的報告國家資本主義是“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和逐步完成社會主義過渡的必經之路”。——毛澤東在同民主黨派和工商界人士談話中共中央《關于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的決議》

“我們對于資產階級,第一是用贖買和國家資本主義的辦法,有償地而不是無償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變資產階級的所有制;第二是在改造他們的同時,給予他們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剝奪資產階級的選舉權,并且對于他們中間積極擁護社會主義改造而在這個改造事業中有所貢獻的代表人物給以適當的政治安排。在資產階級沒有別的出路的條件下,這是他們能夠接受的方案。”對資本主義工商業贖買政策的實施新中國成立初期,著重發展的是加工訂貨、經銷代銷等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高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開始時,主要是個別企業的公私合營。在這種合營企業中,公方代表已經居于領導地位。企業利潤采取“四馬分肥”的辦法,即分為國家所得稅、企業公積金、工人福利費、股金紅利四個部分。企業收益大部分歸國家和工人,資本家所得不足1/4。這種企業已經具有不同程度的社會主義性質。全行業公私合營。這時,國家對資本家原有的生產資料進行清理估價,以核實私股股額;在合營期間,每年發給資本家5%的股息。這就叫定股定息。全行業公私合營以后,這些企業基本上已經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除資本家領取定息外,同國營企業已經沒有原則的區別。經典論述“沒有農業社會化,就沒有全部的鞏固的社會主義。”——《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47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國家資本主義是我們利用和限制工業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是我們將資本主義工業逐步納入國家計劃軌道的主要形式,是我們改造資本主義工業使它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主要形式,是我們利用資本主義工業來訓練干部,并改造資產階級分子的主要環節。”——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下),第742頁,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年“有了三年多的經驗,已經可以肯定: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完成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較健全的方針和辦法。”“國家資本主義是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和逐步完成社會主義過渡的必經之路。”

——《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1頁。“我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是我國和世界社會主義歷史上最光輝的勝利之一。”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6頁“我們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這是毛澤東同志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個重大貢獻。”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2頁農業合作化運動

到1956年底,全國私營工業戶數的99%與私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