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原理3課件_第1頁
政治學原理3課件_第2頁
政治學原理3課件_第3頁
政治學原理3課件_第4頁
政治學原理3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篇政治行為第三篇政治行為1本篇學習要點、重點、難點政治統治概述、政治統治的類型和實施方式、政治管理概述、政治管理的基本類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參與概述、政治參與的方式與影響因素、當代中國的政治參與本篇的重點和難點問題:1、政治統治的類型和實施方式2、政治統治與階級統治的關系3、政治參與的含義及決定因素本篇學習要點、重點、難點政治統治概述、政治統治的類型和實施方2政治行為政治行為是政治關系的直接動態表現,它是人們在特定利益基礎上,圍繞著政治權力的獲得和運用、政治權利的獲得和實現而展開的社會活動。———王蒲劬政治行為政治行為是政治關系的直接動態表現,它是人們在特定利益3政治行為政治行為是政治主體在政治意識的驅動下,為改變和調整既有政治關系格局,為建立、維護或改變政治制度、影響和推動政治發展所從事的實踐活動。———本教材政治關系、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發展是政治行為的結果,同時又影響、制約、規范、指導著政治行為。政治行為政治行為是政治主體在政治意識的驅動下,為改變和調整4政治行為四要素性質:受著政治關系性質及其內存矛盾的支配和作用主體:以特定利益基礎上的權力和政治權利主體為物質承擔者方向:政治行為主體的行為動機與該行為實行的客觀環境的統一方式:政治行為模式,,由社會政治關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等要素構成政治行為四要素性質:受著政治關系性質及其內存矛盾的支配和作用5政治行為分類從主體分舉例從合法性分舉例從作用方式分舉例從表現方式分舉例政治行為分類從主體分從作用方式分6從社會政治生活的常見形態看政治斗爭行為政治統治行為政治管理行為政治參與行為從社會政治生活的常見形態看政治斗爭行為7政治斗爭行為政治斗爭是由利益矛盾和沖突引起的,為了特定的政治權力和政治權利而進行的政治行為。政治斗爭行為政治斗爭是由利益矛盾和沖突引起的,為了特定的政治8政治統治行為政治統治行為既是政治斗爭行為的又是政治斗爭的延續,它體現著特定政治利益、權力和權利的性質緬甸新首都舉行閱兵式政治統治行為政治統治行為既是政治斗爭行為的又是政治斗爭的延續9政治管理行為政治管理行為是政治統治行為的另一側面,它服務于政治統治行為。四川百萬人飲水困難政治管理行為政治管理行為是政治統治行為的另一側面,它服務于政10政治參與行為政治參與行為是政治統治階級實現其內部成員政治權利,進而實現其利益分配的行為。曾蔭權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政治參與行為政治參與行為是政治統治階級實現其內部成員政治權利11

第七章政治統治第七章政治統治121,神權統治論2,契約統治論3,父權統治論4,精英統治論5,多元統治論第一節政治統治概述一、若干政治統治理論分析1,神權統治論第一節政治統治概述一、若干政治統治理論分析13《周書·召告》:“有夏服(受)天命。”托馬斯·阿奎那:“上帝在世間的工作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創造的行為;第二個方面是創造以后隨即對創造物的統治。”新托馬斯主義1,神權統治論《周書·召告》:“有夏服(受)天命。”新托馬斯主義1,神權統14

自然法理論一類是契約君權統治論一類是契約民權統治論2,契約統治論自然法理論2,契約統治論15《尚書·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羅伯特·菲爾麥《父權制》,君主的統治權由家長的權力擴大而來,而且是世代相傳的。3,父權統治論《尚書·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3,父權統治論16《孟子》:“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柏拉圖《理想國》哲學王4,精英統治論《孟子》:“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17理論完成于20世紀初期代表人物有意V·帕雷托、G·莫斯卡和德M·韋伯、R·米歇爾斯觀點:二戰后,現代精英統治論代表人物有H·拉斯韋爾、S·李普賽特、W·米爾斯60至70年代,技術統治論4,精英統治論理論完成于20世紀二戰后,現代精英統治論4,精英統治論18始于20世紀60年代以美國羅伯特·達爾為代表社會并不存在所謂統一的精英集團,不同的政策領域是由不同的政治集團支配的,國家和社會是由許多精英集團統治的。5,多元統治論始于20世紀60年代社會并不存在所謂統一的精英集團,不同的19二、政治統治的本質政治統治是利益沖突和政治斗爭的必然結果,是適應支配政治斗爭和控制社會沖突的需要而產生的,因而也是與國家權力同生并存的一種政治行為。二、政治統治的本質政治統治是利益沖突和政治斗爭的必然結果,是20政治統治實乃政治斗爭中最強大的政治勢力對于社會的支配與控制行為。所謂“國體”問題,實際上就是政治統治的本質問題。政治統治就是階級統治,它是人類政治生活中最高層次的政治行為。政治統治實乃政治斗爭中最強大的政治勢力對于社會的支配與控制行21政治統治的基礎政治統治基礎實際上就是政治統治行為主體的權威基礎。政治統治的基礎政治統治基礎實際上就是政治統治行為主體的權威22暴力是國家政權具有權威性的物質基礎韓國舉行為期1周的軍事演習暴力是國家政權具有權威性的物質基礎韓國舉行為期1周的軍事演習23第二個基礎是國家在行使社會職能時所擁有的權威;重慶拆遷“釘子戶”與開發商達成和解第二個基礎是國家在行使社會職能時所擁有的權威;重慶拆遷“釘子24第三個基礎來自國家權力得到社會成員服從的可能性,這是政治統治的社會心理基礎。“溫總理,中國股民感謝您!”第三個基礎來自國家權力得到社會成員服從的可能性,這是政治統治251.階級性:這是政治統治的最根本的特征。2.最高性:政治統治是國家權力所特有的最高層次政治行為。3.強制性:國家政權力對于社會的一種強力支配與控制。4.有序性:統治秩序包括整個社會秩序三、政治統治的特征1.階級性:這是政治統治的最根本的特征。三、政治統治的特征26就其本質而言,政治統治的合法性就是社會成員對于政治統治的承認,對于政治統治正當性的認可。四、政治統治的合法性就其本質而言,政治統治的合法性就是社會成員對于政治統治的承認27政治統治合法性是保持政治秩序的核心與關鍵,統治者總要千方百計樹立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夠共同接受的理念,也就出現了政治統治合法化的問題。使國家權力轉化為權威的過程,就是政治統治合法化的過程。政治統治合法性是保持政治秩序的核心與關鍵,統治者總要千方百計28合法性合法性是政治科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的最初含義是指國王有權即位是由于他們的“合法”出身。中世紀以來,合法性的意思增加了,它不再只是指“統治的合法權利”,而且指“統治的心理權利”。現在的合法性意指人們內心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認為政府的統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合法性合法性是政治科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29合法性當合法性受到侵蝕時,政府的麻煩事就來了。人們感到設有太多的必要去交稅和遵守法律。不遵守法律不再被認為是骯臟的和不誠實的,因為政府本身就被看作是骯臟的和不誠實的。更有甚者可能爆發大規模的內亂,正如伊朗前圖王巴列維、非律賓前總統馬科斯等所看到的,一旦他們政權的合法性不復存在,光靠高壓是不能使人們服從的。實際上,企圖用暴力來控制不服從的人民只能適得其反。合法性當合法性受到侵蝕時,政府的麻煩事就來了。人們感到設有太30政府合法性的來源(1)傳統(2)政治領導的超凡魅力(3)意識形態(4)有效性(政績)(5)制度政府合法性的來源(1)傳統31經濟增長了,政治上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經濟增長了,政治上就可以高枕無憂了?32合法性的“政績困局”把合法性建立在政績基礎之上的努力產生了可以被稱作政績困局的東西。由于它們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政績的標準之上,威權政權如果不能有好的政績,將失去合法性,如果政績好了,也將失去合法性——亨廷頓合法性的“政績困局”把合法性建立在政績基礎之上的努力產生了可331.經濟增長只是經濟總量的增加,單純的增長并不能使人們感覺分配的公平;2.即使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了公平分配,這也只是保證了人們經濟利益的實現,而人們政治利益的實現是經濟增長所無法自動完成的;3.僅有經濟增長這一經濟性公共政策的績效,而在政治與社會公共政策方面無績效,也會影響到公眾對政府績效的評價,從而影響到政府的合法;1.經濟增長只是經濟總量的增加,單純的增長并不能使人們感覺分344.過分注重經濟增長,注重“政績合法性”,在一定上會刺激“唯政績主義”,這會導致一些對合法性有嚴重損害的行為5.當改革由“增量改革”轉向“存量改革”,對既有利益進行分配時,其難度和阻力會加大,引發的矛盾會更多,這些矛盾是單純靠經濟增長無法解決的。這也會直接影響到政治合法性4.過分注重經濟增長,注重“政績合法性”,在一定上會刺激“唯356.最重要的是,經濟增長有其內在規律性和周期,一個社會的經濟,不可能長時期保持高速增長。而且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一個國家對其國民經濟的調控還會受到更復雜的國際因素的影響。把合法性與經濟績效掛鉤必然會產生政治上的危險,一旦經濟出現大的滑坡和危機,無論執政者是否有責任,都會導致合法性的喪失,最后引起政治統治的崩潰。6.最重要的是,經濟增長有其內在規律性和周期,一個社會的經濟36法理型統治是建立在被統治者對制度、規則的認同之上的。一個政治體系,如果能夠建立起公眾對其制度的認同與支持,那么,該體系的合法性基礎將是最為穩固的。這樣即使經濟停滯或經濟績效不好,人們也只是對特定的政府管理不滿,而不會對這個國家的制度不滿,人們也只是覺得具體掌權人有問題,而不會覺得政治秩序與政治制度有問題。這時如果有危機的話,也只是純粹意義的政府危機,而不會有政治危機。法理型統治是建立在被統治者對制度、規則的認同之上的。37美國著名政治學家伊斯頓曾指出人們的政治支持對象包括政治共同體、體制、當局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是可以分開的。分開的重要途徑是確立起得到民眾支持的國家制度,在當代即實現民主政治。美國著名政治學家伊斯頓曾指出人們的政治支持對象包括政治共同體38第二節政治統治

的類型和實施方式政治統治類型和實施方式的發展是人類社會政治發展的顯著標志。第二節政治統治

的類型和實施方式政治統治類型和實施方式的發391,按照階級關系及由此體現的階級利益和階級統治,劃分為少數人統治和多數人統治。2,根據政治統治中權威的基礎和服從的動機,將政治統治劃分為傳統型權威統治、魅力型權威統治和法理型權威統治。一,政治統治的類型1,按照階級關系及由此體現的階級利益和階級統治,劃分為少數人401,權利分配2,暴力鎮壓3,安撫收買4,公共管理5,思想文化控制6,創造有利于維護統治的國際環境二,政治統治實施方式1,權利分配二,政治統治實施方式411,權利分配“在歷史上的大多數國家中,公民的權利是按照財產狀況分級規定的,這就直接地宣告國家是有產階級用來防御無產者階級的組織。”——《馬克思恩格斯選集》4卷,P.168-169—1,權利分配“在歷史上的大多數國家中,公民的權利是按照財產狀422,暴力鎮壓烏龍山剿匪記/play/v_38d7f45be6d91.html2,暴力鎮壓烏龍山剿匪記433,安撫收買水滸傳第一百一十九回魯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錦還鄉/yihe/novels/shuihu/sh119.html3,安撫收買水滸傳444,公共管理全國個稅申報者集中在金融電信等行業/c/bn/2007-04-04/09224104.shtml麥當勞、肯德基所為背離企業公民宗旨/video/2007-04/04/content_5934227.htm4,公共管理全國個稅申報者集中在金融電信等行業http:/455,思想文化控制王陽明5,思想文化控制王陽明466,創造有利于維護統治的國際環境吳邦國會見基辛格/video/2007-04/02/content_5926318.htm基辛格在中科院發表演講:我們需要中國崛起/politics/2007-04/04/content_5931314.htm6,創造有利于維護統治的國際環境吳邦國會見基辛格http:47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ziliao/2002-01/31/content_261923.htm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ttp://news3.xinhuan48第八章政治管理第八章政治管理49第一節政治管理概述對于政治管理的主要看法有:1,政治管理就是政治生活的全部;2,政治管理就是行政管理;3,政治管理就是社會管理。都沒有全面把握政治管理的內涵一,政治管理的含義第一節政治管理概述對于政治管理的主要看法有:一,政治管理50“政治活動可以被認為是與對人的集體生活的管理聯系在一起的”——(美)G·龐頓和P·吉爾管理政治觀“目前在英國最通用的定義是奧克肖特的定義,即政治是參加一個社會的全面的管理的進程”——(英)麥肯齊“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便是政治”——孫中山“政治活動可以被認為是與對人的集體生活的管理聯系在一起的”管51政治管理就是行政管理馬克斯·韋伯區分了政治管理與企業經營,但等同了政治管理與行政管理。伍德羅·威爾遜堅持的政治與行政二分法,實際上卻是政治統治與政治管理的分離。政治管理就是行政管理馬克斯·韋伯區分了政治管理與企業經營,但52政治管理就是社會管理社會主義是這樣一種社會:它的政治體系保障著對于所有社會事務的有效管理,即社會主義的政治管理是必須要對整個社會--作為社會生活的經濟領域、社會領域、政治領域和思想精神領域綜合的整個社會組織進行理性的統一的集中管理。--前蘇聯憲法政治管理就是社會管理社會主義是這樣一種社會:它的政治體系保障53政治管理的涵義一是政治管理的前提和根據二是政治管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三是政治管理的對象范圍分析:1,政治管理的被管理者就是當時社會的被統治者。2,政治管理的范圍是指政治生活領域。政治管理的涵義一是政治管理的前提和根據分析:54政治管理的定義政治管理是國家權力主體實施對社會政治生活進行約束和調控以及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政治行為過程。政治管理的定義政治管理是國家權力主體實施對社會政治生活進行約551,階級性:按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從事2,組織性:整個統治階級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3,整體性:由政黨、國家機構、社會政治組織組成4,程序性:嚴格遵循政治管理的程序5,制約性:一是對管理對象的制約,一是對國家權力自身的制約二,政治管理的特征1,階級性:按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從事二,政治管理的特征56三,政治管理與政治統治的關系1,政治管理與政治統治的內在統一性第一,二者統一于政治權力運行過程第二,二者統一于國家職能體系之中第三,二者統一于公共利益的實現過程三,政治管理與政治統治的關系1,政治管理與政治統治第一,二者57第一,二者統一于

政治權力運行過程統一的國家權力運行方式:政治管理權的行使和發生作用的過程(代表者或體現者)

決定

政治統治運用過程(來源和根據)第一,二者統一于

政治權力運行過程統一的國家權力運行方式:58第二,二者統一于

國家職能體系之中維系國家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政治行為政治統治行為:國家的階級統治職能

(前提)

政治管理行為:國家的社會職能

(基礎)第二,二者統一于

國家職能體系之中維系國家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基59第三,二者統一于

公共利益的實現過程如何理解“公共利益首先表現為社會利益,在政治社會中又表現為階級利益”?菲律賓校車遭劫持32名兒童被扣/w/bn/2007-03-28/11583969.shtml第三,二者統一于

公共利益的實現過程如何理解“公共利益首602,政治管理與政治統治

的具體差異性第一,二者的直接行為主體有所不同政治統治主體主要是由統治階級組成的國家政權,政治管理主體除國家政權外,還包括其它政治實體。2,政治管理與政治統治

的具體差異性第一,二者的直接61第二,二者的行

為客體有所不同政治統治客體可以是少數人,也可以是多數人,而政治管理在一切社會都表現為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管理第二,二者的行

為客體有所不同政治統治客體可以是少數人,62第三,二者的主

要任務有所不同政治統治強調秩序與穩定,而政治管理強調的是秩序與效率溫家寶會見曾蔭權/video/2007-04/09/content_5954340.htm

廣東藥品陽光采購擠掉藥價"泡沫"/video/2007-04/08/content_5948384.htm

第三,二者的主

要任務有所不同政治統治強調秩序與穩定,而政治63第四,二者的作

用方式有所不同政治統治的方式以暴力鎮壓為主,政治管理的方式以行政的、民主的和說服教育為主刑滿釋放人員重返社會之路/video/2006-07/11/content_4818668.htm第四,二者的作

用方式有所不同政治統治的方式以暴力鎮壓為主,64第二節政治管理的基本類型傳統政治管理現代政治管理第二節政治管理的基本類型傳統政治管理65一、傳統政治管理傳統政治管理是與傳統農業社會相適應的政治管理,其經濟基礎是農業社會的自然經濟,其管理主體一般只局限于政府機關。其所運用的權力具有任意性和連帶性,君權與宗法權力相結合,造成“家天下”局面。一、傳統政治管理傳統政治管理是與傳統農業社會相適應的政治管理66傳統政治管理管理功能:具有強烈的排他作用管理方法:表現為簡單性與落后性總體運行機制:表現出明顯的人治特征傳統政治管理管理功能:具有強烈的排他作用67現代政治管理是與現代工業社會相適應的政治管理,它與傳統政治管理相區別,但兩者之間又相互滲透。現代政治管理以工業社會的市場經濟作為自己的經濟基礎,具有與傳統政治管理不同的特征。二、現代政治管理現代政治管理是與現代工業社會相適應的政治管理,它與傳統政治管68現代政治管理

主體:除了政府以外,還包括政黨和其他一些準政府性的社會政治組織運用的權力:具有規范性與相對獨立性管理功能:具有開放性管理方法:表現了科學性和先進性總體運行機制:表現為法治現代政治管理主體:除了政府以外,還包括政黨和其他一些準69政治管理的發展:1.科學化2.民主化3.法治化政治管理的發展:70第三節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1,政治領導。2,政治決策。3,政治組織。4,政治協調。5,政治溝通。6,政治監督。一、政治管理的行為方式紅網/新華網/第三節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1,政治領導。一、政治管理的行711,政治領導它通過政策、決議、法案、法規來貫徹執行。內賈德宣稱開始核燃料工業生產

/w/bn/2007-04-10/13024231.shtml試問:這是政治領導么?它有何特征?結合案例分析。1,政治領導它通過政策、決議、法案、法規來貫徹執行。內賈德宣72政治領導活動的特征1,政治領導體現著國家意志即統治階級意志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主導作用2,政治領導在形式上主要表現為政治領袖的活動3,政治領導的基本內容是制定社會和政治發展戰略,并為實施戰略使用和配置人力資源4,政治領導以國家政治權力為后盾和保障,具有特殊的權威性政治領導活動的特征1,政治領導體現著國家意志即統治階級意志在732,政治決策全部政治管理行為的基礎。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5?1施行撿破爛也要執照/c/2007/04/04/1172111.htm試問:這是政治決策么?它有何特征?結合案例分析。2,政治決策全部政治管理行為的基礎。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5?74政治決策的特征第一,具有公共性,其對象與目的都針對國家與社會的整體利益第二,具有權威性,其權威來源于政府的權威性以及政治領袖的權威性第三,具有強制性,它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政治決策的特征第一,具有公共性,其對象與目的都針對國家與社會75政治決策的過程確定決策目標擬定決策方案論證選定方案

實施行動方案進行政策評估決策調整或終結政治決策的過程確定決策目標實施行動方案763,政治組織是其他政治管理活動程序化的保障。湖南省人事廳行政審批程序性規定/structure/bszn/spcontent?infid=43,政治組織是其他政治管理活動程序化的保障。湖南省人事廳行政77組織職能的內容1,依據需要和可能,把組織目標進行分解,確立各機構的職責范圍,并賦予相應的權力2,根據職位要求,選拔、配備和培訓人員3,明確上下級間的從屬關系和同一層次中各部門的協作關系,建立信息渠道,形成系統的工作整體4,在組織活動中,不斷進行局部調整,隨時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沖突和矛盾組織職能的內容1,依據需要和可能,把組織目標進行分解,確立各784,政治協調是社會利益分化與利益整合的共同要求。4,政治協調是社會利益分化與利益整合的共同要求。79政治協調的方式1,政治干預2,權威仲裁3,協商妥協4,擱置回避5,溝通協作城管執法范圍不斷擴大,權限模糊不清(資料圖)城管的困惑

政治協調的方式1,政治干預城管執法范圍不斷擴大,城管的困惑80北京城管/話題:城管北京城管/話題:81我見識了北京最牛的城管[圖/detail.jsp?id=41723120崔英杰案的標本意義:讓小販和管理者和諧相處/local/2007-04/11/content_5962547.htm話題:城管我見識了北京最牛的城管[圖http://forum.xinh825,政治溝通它被譽為政治管理的中樞神經,對整個政治管理活動起著不可代替的整合作用和驅動作用。廣義狹義5,政治溝通它被譽為政治管理的中樞神經,對整個政治管理活動起83政治溝通的具體構成信息來源

信息處理

信息發送

信息接受

信息反饋政治溝通的具體構成信息來源84信息來源政治信息來源于擁有政治資源的利益主體,當其意圖和目的變為政治體系的要求時,就成為政治信息。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

/c/2006/11/12/1027525.htm信息來源政治信息來源于擁有政治資源的利益主體,當其意圖和目的85信息處理政治信息形成后,政治管理主體對之進行選擇和甄別,然后分送決策中心進行決策或存儲中心加以記憶。信息處理政治信息形成后,政治管理主體對之進行選擇和甄別,然后86信息發送經過處理的政治信息要能繼續傳遞,就必須以特定的符號形式來進行傳譯(發布決議、命令、指示)。

長沙市地方稅務局關于全市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工作的公告/c/2007/01/05/1084940.htm信息發送經過處理的政治信息要能繼續傳遞,就必須以特定的符號形87信息接受是政治溝通的接受者對于政治信息的學習、認識和吸收的過程。在政治管理中,政治信息的接受也就是政策執行的過程,亦即將已達成的決定轉變為行動的過程。信息接受是政治溝通的接受者對于政治信息的學習、認識和吸收的過88信息反饋政治信息從發送者傳遞到接受者后,接受者再把其吸收后的政治信息反過來傳遞給發送者,就形成政治信息的反饋。并成為新的決策的基礎。全省近4萬人申報個稅信息反饋政治信息從發送者傳遞到接受者后,接受者再把其吸收后的896,政治監督它是政治管理的免疫系統。2007年糾風工作:聚焦民生多部委“亮劍”/politics/2007-04/11/content_5959910.htm6,政治監督它是政治管理的免疫系統。2007年糾風工作:聚焦90政治監督的手段1,違憲審查:最高立法機關或憲法委員會或普通法院2,立法監督:國家代議機關3,行政監督:國家行政管理機關或其內部專門的監察機關4,司法監督:司法機關5,政黨監督:政黨政治監督的手段1,違憲審查:最高立法機關或憲法委員會或普通法91第一,政治管理對于鞏固政治統治的經濟基礎起著重大作用。第二,政治管理能夠保障政治穩定。第三,政治管理能夠保證民主政治的正常運行和發展。二、政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政治管理對于鞏固政治統治的經濟基礎起著重大作用。二、政92第九章政治參與第九章政治參與93第一節政治參與概述政治參與是普通公民通過各種合法方法參加政治生活,并影響政治體系的構成,運行方式、運行規則和政策過程的行為。一,政治參與的含義第一節政治參與概述政治參與是普通公民通過各種合法方法參加政941,參與主體的公民化:政治參與的主體是普通公民;2,參與的實質是權利、義務和責任的統一化:政治參與的本質是公民對于國家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關系;3,參與行為的合法化: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響政府的活動,而不包括非法的行為4,參與目標與對象的公共化:其目標與對象不只囿于政府決策,而應包括所有直接或間接同政府活動相關的公共政治生活。二,政治參與的特征1,參與主體的公民化:政治參與的主體是普通公民;3,參與行為951,政治參與的歷時類型。主要分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參與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參與兩種。2,政治參與的共時類型。主要分為自動參與、動員參與和消極參與三種。三,政治參與的類型1,政治參與的歷時類型。主要分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參與和社會96第二節政治參與的方式和影響因素1,政治投票。2,政治選舉。3,政治結社。4,政治表達。5,政治接觸。6,政治冷漠。一,政治參與的方式第二節政治參與的方式和影響因素1,政治投票。一,政治參與的方971,政治投票公民在選舉、罷免、復決等領域表達自己政治傾向。臺媒:“中選會”已成藍綠08選舉生死決戰點/tai_gang_ao/2007-04/09/content_5952418.htm1,政治投票公民在選舉、罷免、復決等領域表達自己政治傾向。臺982,政治選舉普通公民控制政府的重要的、制度化了的最有效的手段。民調顯示美國選民對希拉里有定見競選成功較難/world/2007-03/30/content_5916741.htm2,政治選舉普通公民控制政府的重要的、制度化了的最有效的手段993,政治結社包括參加政黨活動和參加社團活動兩大類。職業安全健康局.hk/3,政治結社包括參加政黨活動和參加社團活動兩大類。職業安全健1004,政治表達公民行使政治權利的過程。美軍攻陷巴格達4周年:伊反美游行/world/2007-04/09/content_5954554.htm4,政治表達公民行使政治權利的過程。美軍攻陷巴格達4周年:伊1015,政治接觸公民解決個別政治問題或謀求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觸有關官員并影響之。5,政治接觸公民解決個別政治問題或謀求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觸有1026,政治冷漠消極的政治態度在政治行為上的表現。美國:選舉視頻"本末倒置"網民愛熱鬧不愛政治/world/2007-03/19/content_5863952.htm6,政治冷漠消極的政治態度在政治行為上的表現。美國:選舉視頻1031,經濟發展。2,社會地位。3,政治制度。4,政治心理。5,社會機會。二,政治參與的影響因素1,經濟發展。二,政治參與的影響因素104一國的政治參與水平與經濟發展程度息息相關。1,經濟發展“倉廩實而知禮節”一國的政治參與水平與經濟發展程度息息相關。1,經濟發展“倉廩105社會地位的高低直接與政治影響力強弱相關2,社會地位社會地位的高低直接與政治影響力強弱相關2,社會地位106直接發揮作用的有選舉制度、政黨、監督等制度。3,政治制度直接發揮作用的有選舉制度、政黨、監督等制度。3,政治制度107政治參與行為離不開它的心理因素驅動力。4,政治心理政治參與行為離不開它的心理因素驅動力。4,政治心理108它由經濟的、制度的等條件和每個人先天條件相結合而造成它包括年齡、性別、種族等因素。也包括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5,社會機會它由經濟的、制度的等條件和每個人先天條件相結合而造成它包括年109第三節當代中國的政治參與我真的服了一封來自美國的陌生掛號信.doc一,政治參與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其一,國家權力的歸屬其二,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其三,對國家權力監督第三節當代中國的政治參與我真的服了一封來自美國的陌生掛號110“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__憲法其一,國家權力的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111其二,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代議制/3825/2004/07/31/83@2193310.htm其二,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代議制http://beijing112其三,對國家權力監督湘潭市中院包庇億萬富翁為哪般!?

/PeopleShow.asp?ID=108260其三,對國家權力監督湘潭市中院包庇億萬富翁為哪般!?htt113二,當代中國政治參與的特征1,本質要求政治參與的廣泛性與實際政治參與不足的差距二,當代中國政治參與的特征1,本質要求政治參與的廣泛性與實際1142,參與的有序性和組織性相依,“法律專家我也不信,除非總書記這么說”。/china/20070405/101820.shtml

2,參與的有序性和組織性相依,“法律專家我也不信,除非總書記1153,執行性參與多于決策性參與3,執行性參與多于決策性參與1164,支持性參與和發泄性參與并存煤檢站亂收費導致公路堵車司機不滿/video/2007-04/15/content_5977515.htm4,支持性參與和發泄性參與并存煤檢站亂收費導致公路堵車司機不1175,政治狂熱和政治冷漠并存5,政治狂熱和政治冷漠并存118三,當代中國政治參與的發展(一)中國政治參與取得的成就廈門百萬市民瘋傳同一短信反對建高污染項目.doc1,依法治國為公民政治參與提供了法律保障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為公民政治參與提供了制度框架和指導原則3,公民政治參與的熱情日益高漲4,公民政治參與的主體、內容和范圍日益廣泛三,當代中國政治參與的發展(一)中國政治參與取得的成就119(二)中國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1,公民自身存在的問題2,政治參與制度不健全3,公民政治參與渠道不夠豐富和暢通4,非制度化參與的行為存在(二)中國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1,公民自身存在的問題120(三)擴大和規范政治參與的舉措1,培養和提高公民的政治參與素質2,進一步健全完善我國民主政治制度3,拓寬政治參與渠道4,努力克服非制度化參與行為(三)擴大和規范政治參與的舉措1,培養和提高公民的政治參與素121政治參與的作用政治參與在公民政治權利的實現上具有重要作用:(1)政治參與是公民運用自己的政治權利和資格,通過政治權力最終實現自己利益的主要環節(2)政治參與影響到政治統治的合法性(3)政治參與影響到政治管理的民主化(4)政治參與影響到政治文化的發展(5)政治參與影響著政治的穩定。政治參與的作用政治參與在公民政治權利的實現上具有重要作用:122政治參與對社會作用(1)政治參與影響社會公平(2)政治參與影響經濟發展(3)政治參與影響到社會流動(4)政治參與作為政治民主的內容,推動社會不斷發展。政治參與對社會作用(1)政治參與影響社會公平123政治參與的發展方向政治參與發展的歷史趨勢,從資本主義社會公民的政治參與到社會主義的政治參與,最后發展到無階級社會的政治參與,那時已無所謂政治參與,而是全社會的自我管理。政治參與的發展方向政治參與發展的歷史趨勢,從資本主義社會公124政治參與的發展方向從政治主體的發展變化看。其基本方向是,由少數人參與到多數人參與,再到全體人參與。就政治參與模式而言,其發展方向是從消極參與到動員參與,再到自動參與。就政治參與的行為方式而言,其發展方向是從方式的單一化到多樣化,再到多層化的發展。政治參與的發展方向從政治主體的發展變化看。其基本方向是,由少125第三篇政治行為第三篇政治行為126本篇學習要點、重點、難點政治統治概述、政治統治的類型和實施方式、政治管理概述、政治管理的基本類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參與概述、政治參與的方式與影響因素、當代中國的政治參與本篇的重點和難點問題:1、政治統治的類型和實施方式2、政治統治與階級統治的關系3、政治參與的含義及決定因素本篇學習要點、重點、難點政治統治概述、政治統治的類型和實施方127政治行為政治行為是政治關系的直接動態表現,它是人們在特定利益基礎上,圍繞著政治權力的獲得和運用、政治權利的獲得和實現而展開的社會活動。———王蒲劬政治行為政治行為是政治關系的直接動態表現,它是人們在特定利益128政治行為政治行為是政治主體在政治意識的驅動下,為改變和調整既有政治關系格局,為建立、維護或改變政治制度、影響和推動政治發展所從事的實踐活動。———本教材政治關系、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發展是政治行為的結果,同時又影響、制約、規范、指導著政治行為。政治行為政治行為是政治主體在政治意識的驅動下,為改變和調整129政治行為四要素性質:受著政治關系性質及其內存矛盾的支配和作用主體:以特定利益基礎上的權力和政治權利主體為物質承擔者方向:政治行為主體的行為動機與該行為實行的客觀環境的統一方式:政治行為模式,,由社會政治關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等要素構成政治行為四要素性質:受著政治關系性質及其內存矛盾的支配和作用130政治行為分類從主體分舉例從合法性分舉例從作用方式分舉例從表現方式分舉例政治行為分類從主體分從作用方式分131從社會政治生活的常見形態看政治斗爭行為政治統治行為政治管理行為政治參與行為從社會政治生活的常見形態看政治斗爭行為132政治斗爭行為政治斗爭是由利益矛盾和沖突引起的,為了特定的政治權力和政治權利而進行的政治行為。政治斗爭行為政治斗爭是由利益矛盾和沖突引起的,為了特定的政治133政治統治行為政治統治行為既是政治斗爭行為的又是政治斗爭的延續,它體現著特定政治利益、權力和權利的性質緬甸新首都舉行閱兵式政治統治行為政治統治行為既是政治斗爭行為的又是政治斗爭的延續134政治管理行為政治管理行為是政治統治行為的另一側面,它服務于政治統治行為。四川百萬人飲水困難政治管理行為政治管理行為是政治統治行為的另一側面,它服務于政135政治參與行為政治參與行為是政治統治階級實現其內部成員政治權利,進而實現其利益分配的行為。曾蔭權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政治參與行為政治參與行為是政治統治階級實現其內部成員政治權利136

第七章政治統治第七章政治統治1371,神權統治論2,契約統治論3,父權統治論4,精英統治論5,多元統治論第一節政治統治概述一、若干政治統治理論分析1,神權統治論第一節政治統治概述一、若干政治統治理論分析138《周書·召告》:“有夏服(受)天命。”托馬斯·阿奎那:“上帝在世間的工作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創造的行為;第二個方面是創造以后隨即對創造物的統治。”新托馬斯主義1,神權統治論《周書·召告》:“有夏服(受)天命。”新托馬斯主義1,神權統139

自然法理論一類是契約君權統治論一類是契約民權統治論2,契約統治論自然法理論2,契約統治論140《尚書·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羅伯特·菲爾麥《父權制》,君主的統治權由家長的權力擴大而來,而且是世代相傳的。3,父權統治論《尚書·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3,父權統治論141《孟子》:“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柏拉圖《理想國》哲學王4,精英統治論《孟子》:“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142理論完成于20世紀初期代表人物有意V·帕雷托、G·莫斯卡和德M·韋伯、R·米歇爾斯觀點:二戰后,現代精英統治論代表人物有H·拉斯韋爾、S·李普賽特、W·米爾斯60至70年代,技術統治論4,精英統治論理論完成于20世紀二戰后,現代精英統治論4,精英統治論143始于20世紀60年代以美國羅伯特·達爾為代表社會并不存在所謂統一的精英集團,不同的政策領域是由不同的政治集團支配的,國家和社會是由許多精英集團統治的。5,多元統治論始于20世紀60年代社會并不存在所謂統一的精英集團,不同的144二、政治統治的本質政治統治是利益沖突和政治斗爭的必然結果,是適應支配政治斗爭和控制社會沖突的需要而產生的,因而也是與國家權力同生并存的一種政治行為。二、政治統治的本質政治統治是利益沖突和政治斗爭的必然結果,是145政治統治實乃政治斗爭中最強大的政治勢力對于社會的支配與控制行為。所謂“國體”問題,實際上就是政治統治的本質問題。政治統治就是階級統治,它是人類政治生活中最高層次的政治行為。政治統治實乃政治斗爭中最強大的政治勢力對于社會的支配與控制行146政治統治的基礎政治統治基礎實際上就是政治統治行為主體的權威基礎。政治統治的基礎政治統治基礎實際上就是政治統治行為主體的權威147暴力是國家政權具有權威性的物質基礎韓國舉行為期1周的軍事演習暴力是國家政權具有權威性的物質基礎韓國舉行為期1周的軍事演習148第二個基礎是國家在行使社會職能時所擁有的權威;重慶拆遷“釘子戶”與開發商達成和解第二個基礎是國家在行使社會職能時所擁有的權威;重慶拆遷“釘子149第三個基礎來自國家權力得到社會成員服從的可能性,這是政治統治的社會心理基礎。“溫總理,中國股民感謝您!”第三個基礎來自國家權力得到社會成員服從的可能性,這是政治統治1501.階級性:這是政治統治的最根本的特征。2.最高性:政治統治是國家權力所特有的最高層次政治行為。3.強制性:國家政權力對于社會的一種強力支配與控制。4.有序性:統治秩序包括整個社會秩序三、政治統治的特征1.階級性:這是政治統治的最根本的特征。三、政治統治的特征151就其本質而言,政治統治的合法性就是社會成員對于政治統治的承認,對于政治統治正當性的認可。四、政治統治的合法性就其本質而言,政治統治的合法性就是社會成員對于政治統治的承認152政治統治合法性是保持政治秩序的核心與關鍵,統治者總要千方百計樹立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夠共同接受的理念,也就出現了政治統治合法化的問題。使國家權力轉化為權威的過程,就是政治統治合法化的過程。政治統治合法性是保持政治秩序的核心與關鍵,統治者總要千方百計153合法性合法性是政治科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的最初含義是指國王有權即位是由于他們的“合法”出身。中世紀以來,合法性的意思增加了,它不再只是指“統治的合法權利”,而且指“統治的心理權利”。現在的合法性意指人們內心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認為政府的統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合法性合法性是政治科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154合法性當合法性受到侵蝕時,政府的麻煩事就來了。人們感到設有太多的必要去交稅和遵守法律。不遵守法律不再被認為是骯臟的和不誠實的,因為政府本身就被看作是骯臟的和不誠實的。更有甚者可能爆發大規模的內亂,正如伊朗前圖王巴列維、非律賓前總統馬科斯等所看到的,一旦他們政權的合法性不復存在,光靠高壓是不能使人們服從的。實際上,企圖用暴力來控制不服從的人民只能適得其反。合法性當合法性受到侵蝕時,政府的麻煩事就來了。人們感到設有太155政府合法性的來源(1)傳統(2)政治領導的超凡魅力(3)意識形態(4)有效性(政績)(5)制度政府合法性的來源(1)傳統156經濟增長了,政治上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經濟增長了,政治上就可以高枕無憂了?157合法性的“政績困局”把合法性建立在政績基礎之上的努力產生了可以被稱作政績困局的東西。由于它們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政績的標準之上,威權政權如果不能有好的政績,將失去合法性,如果政績好了,也將失去合法性——亨廷頓合法性的“政績困局”把合法性建立在政績基礎之上的努力產生了可1581.經濟增長只是經濟總量的增加,單純的增長并不能使人們感覺分配的公平;2.即使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了公平分配,這也只是保證了人們經濟利益的實現,而人們政治利益的實現是經濟增長所無法自動完成的;3.僅有經濟增長這一經濟性公共政策的績效,而在政治與社會公共政策方面無績效,也會影響到公眾對政府績效的評價,從而影響到政府的合法;1.經濟增長只是經濟總量的增加,單純的增長并不能使人們感覺分1594.過分注重經濟增長,注重“政績合法性”,在一定上會刺激“唯政績主義”,這會導致一些對合法性有嚴重損害的行為5.當改革由“增量改革”轉向“存量改革”,對既有利益進行分配時,其難度和阻力會加大,引發的矛盾會更多,這些矛盾是單純靠經濟增長無法解決的。這也會直接影響到政治合法性4.過分注重經濟增長,注重“政績合法性”,在一定上會刺激“唯1606.最重要的是,經濟增長有其內在規律性和周期,一個社會的經濟,不可能長時期保持高速增長。而且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一個國家對其國民經濟的調控還會受到更復雜的國際因素的影響。把合法性與經濟績效掛鉤必然會產生政治上的危險,一旦經濟出現大的滑坡和危機,無論執政者是否有責任,都會導致合法性的喪失,最后引起政治統治的崩潰。6.最重要的是,經濟增長有其內在規律性和周期,一個社會的經濟161法理型統治是建立在被統治者對制度、規則的認同之上的。一個政治體系,如果能夠建立起公眾對其制度的認同與支持,那么,該體系的合法性基礎將是最為穩固的。這樣即使經濟停滯或經濟績效不好,人們也只是對特定的政府管理不滿,而不會對這個國家的制度不滿,人們也只是覺得具體掌權人有問題,而不會覺得政治秩序與政治制度有問題。這時如果有危機的話,也只是純粹意義的政府危機,而不會有政治危機。法理型統治是建立在被統治者對制度、規則的認同之上的。162美國著名政治學家伊斯頓曾指出人們的政治支持對象包括政治共同體、體制、當局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是可以分開的。分開的重要途徑是確立起得到民眾支持的國家制度,在當代即實現民主政治。美國著名政治學家伊斯頓曾指出人們的政治支持對象包括政治共同體163第二節政治統治

的類型和實施方式政治統治類型和實施方式的發展是人類社會政治發展的顯著標志。第二節政治統治

的類型和實施方式政治統治類型和實施方式的發1641,按照階級關系及由此體現的階級利益和階級統治,劃分為少數人統治和多數人統治。2,根據政治統治中權威的基礎和服從的動機,將政治統治劃分為傳統型權威統治、魅力型權威統治和法理型權威統治。一,政治統治的類型1,按照階級關系及由此體現的階級利益和階級統治,劃分為少數人1651,權利分配2,暴力鎮壓3,安撫收買4,公共管理5,思想文化控制6,創造有利于維護統治的國際環境二,政治統治實施方式1,權利分配二,政治統治實施方式1661,權利分配“在歷史上的大多數國家中,公民的權利是按照財產狀況分級規定的,這就直接地宣告國家是有產階級用來防御無產者階級的組織。”——《馬克思恩格斯選集》4卷,P.168-169—1,權利分配“在歷史上的大多數國家中,公民的權利是按照財產狀1672,暴力鎮壓烏龍山剿匪記/play/v_38d7f45be6d91.html2,暴力鎮壓烏龍山剿匪記1683,安撫收買水滸傳第一百一十九回魯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錦還鄉/yihe/novels/shuihu/sh119.html3,安撫收買水滸傳1694,公共管理全國個稅申報者集中在金融電信等行業/c/bn/2007-04-04/09224104.shtml麥當勞、肯德基所為背離企業公民宗旨/video/2007-04/04/content_5934227.htm4,公共管理全國個稅申報者集中在金融電信等行業http:/1705,思想文化控制王陽明5,思想文化控制王陽明1716,創造有利于維護統治的國際環境吳邦國會見基辛格/video/2007-04/02/content_5926318.htm基辛格在中科院發表演講:我們需要中國崛起/politics/2007-04/04/content_5931314.htm6,創造有利于維護統治的國際環境吳邦國會見基辛格http:172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ziliao/2002-01/31/content_261923.htm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ttp://news3.xinhuan173第八章政治管理第八章政治管理174第一節政治管理概述對于政治管理的主要看法有:1,政治管理就是政治生活的全部;2,政治管理就是行政管理;3,政治管理就是社會管理。都沒有全面把握政治管理的內涵一,政治管理的含義第一節政治管理概述對于政治管理的主要看法有:一,政治管理175“政治活動可以被認為是與對人的集體生活的管理聯系在一起的”——(美)G·龐頓和P·吉爾管理政治觀“目前在英國最通用的定義是奧克肖特的定義,即政治是參加一個社會的全面的管理的進程”——(英)麥肯齊“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便是政治”——孫中山“政治活動可以被認為是與對人的集體生活的管理聯系在一起的”管176政治管理就是行政管理馬克斯·韋伯區分了政治管理與企業經營,但等同了政治管理與行政管理。伍德羅·威爾遜堅持的政治與行政二分法,實際上卻是政治統治與政治管理的分離。政治管理就是行政管理馬克斯·韋伯區分了政治管理與企業經營,但177政治管理就是社會管理社會主義是這樣一種社會:它的政治體系保障著對于所有社會事務的有效管理,即社會主義的政治管理是必須要對整個社會--作為社會生活的經濟領域、社會領域、政治領域和思想精神領域綜合的整個社會組織進行理性的統一的集中管理。--前蘇聯憲法政治管理就是社會管理社會主義是這樣一種社會:它的政治體系保障178政治管理的涵義一是政治管理的前提和根據二是政治管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三是政治管理的對象范圍分析:1,政治管理的被管理者就是當時社會的被統治者。2,政治管理的范圍是指政治生活領域。政治管理的涵義一是政治管理的前提和根據分析:179政治管理的定義政治管理是國家權力主體實施對社會政治生活進行約束和調控以及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政治行為過程。政治管理的定義政治管理是國家權力主體實施對社會政治生活進行約1801,階級性:按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從事2,組織性:整個統治階級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3,整體性:由政黨、國家機構、社會政治組織組成4,程序性:嚴格遵循政治管理的程序5,制約性:一是對管理對象的制約,一是對國家權力自身的制約二,政治管理的特征1,階級性:按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從事二,政治管理的特征181三,政治管理與政治統治的關系1,政治管理與政治統治的內在統一性第一,二者統一于政治權力運行過程第二,二者統一于國家職能體系之中第三,二者統一于公共利益的實現過程三,政治管理與政治統治的關系1,政治管理與政治統治第一,二者182第一,二者統一于

政治權力運行過程統一的國家權力運行方式:政治管理權的行使和發生作用的過程(代表者或體現者)

決定

政治統治運用過程(來源和根據)第一,二者統一于

政治權力運行過程統一的國家權力運行方式:183第二,二者統一于

國家職能體系之中維系國家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政治行為政治統治行為:國家的階級統治職能

(前提)

政治管理行為:國家的社會職能

(基礎)第二,二者統一于

國家職能體系之中維系國家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基184第三,二者統一于

公共利益的實現過程如何理解“公共利益首先表現為社會利益,在政治社會中又表現為階級利益”?菲律賓校車遭劫持32名兒童被扣/w/bn/2007-03-28/11583969.shtml第三,二者統一于

公共利益的實現過程如何理解“公共利益首1852,政治管理與政治統治

的具體差異性第一,二者的直接行為主體有所不同政治統治主體主要是由統治階級組成的國家政權,政治管理主體除國家政權外,還包括其它政治實體。2,政治管理與政治統治

的具體差異性第一,二者的直接186第二,二者的行

為客體有所不同政治統治客體可以是少數人,也可以是多數人,而政治管理在一切社會都表現為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管理第二,二者的行

為客體有所不同政治統治客體可以是少數人,187第三,二者的主

要任務有所不同政治統治強調秩序與穩定,而政治管理強調的是秩序與效率溫家寶會見曾蔭權/video/2007-04/09/content_5954340.htm

廣東藥品陽光采購擠掉藥價"泡沫"/video/2007-04/08/content_5948384.htm

第三,二者的主

要任務有所不同政治統治強調秩序與穩定,而政治188第四,二者的作

用方式有所不同政治統治的方式以暴力鎮壓為主,政治管理的方式以行政的、民主的和說服教育為主刑滿釋放人員重返社會之路/video/2006-07/11/content_4818668.htm第四,二者的作

用方式有所不同政治統治的方式以暴力鎮壓為主,189第二節政治管理的基本類型傳統政治管理現代政治管理第二節政治管理的基本類型傳統政治管理190一、傳統政治管理傳統政治管理是與傳統農業社會相適應的政治管理,其經濟基礎是農業社會的自然經濟,其管理主體一般只局限于政府機關。其所運用的權力具有任意性和連帶性,君權與宗法權力相結合,造成“家天下”局面。一、傳統政治管理傳統政治管理是與傳統農業社會相適應的政治管理191傳統政治管理管理功能:具有強烈的排他作用管理方法:表現為簡單性與落后性總體運行機制:表現出明顯的人治特征傳統政治管理管理功能:具有強烈的排他作用192現代政治管理是與現代工業社會相適應的政治管理,它與傳統政治管理相區別,但兩者之間又相互滲透。現代政治管理以工業社會的市場經濟作為自己的經濟基礎,具有與傳統政治管理不同的特征。二、現代政治管理現代政治管理是與現代工業社會相適應的政治管理,它與傳統政治管193現代政治管理

主體:除了政府以外,還包括政黨和其他一些準政府性的社會政治組織運用的權力:具有規范性與相對獨立性管理功能:具有開放性管理方法:表現了科學性和先進性總體運行機制:表現為法治現代政治管理主體:除了政府以外,還包括政黨和其他一些準194政治管理的發展:1.科學化2.民主化3.法治化政治管理的發展:195第三節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1,政治領導。2,政治決策。3,政治組織。4,政治協調。5,政治溝通。6,政治監督。一、政治管理的行為方式紅網/新華網/第三節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1,政治領導。一、政治管理的行1961,政治領導它通過政策、決議、法案、法規來貫徹執行。內賈德宣稱開始核燃料工業生產

/w/bn/2007-04-10/13024231.shtml試問:這是政治領導么?它有何特征?結合案例分析。1,政治領導它通過政策、決議、法案、法規來貫徹執行。內賈德宣197政治領導活動的特征1,政治領導體現著國家意志即統治階級意志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主導作用2,政治領導在形式上主要表現為政治領袖的活動3,政治領導的基本內容是制定社會和政治發展戰略,并為實施戰略使用和配置人力資源4,政治領導以國家政治權力為后盾和保障,具有特殊的權威性政治領導活動的特征1,政治領導體現著國家意志即統治階級意志在1982,政治決策全部政治管理行為的基礎。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5?1施行撿破爛也要執照/c/2007/04/04/1172111.htm試問:這是政治決策么?它有何特征?結合案例分析。2,政治決策全部政治管理行為的基礎。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5?199政治決策的特征第一,具有公共性,其對象與目的都針對國家與社會的整體利益第二,具有權威性,其權威來源于政府的權威性以及政治領袖的權威性第三,具有強制性,它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政治決策的特征第一,具有公共性,其對象與目的都針對國家與社會200政治決策的過程確定決策目標擬定決策方案論證選定方案

實施行動方案進行政策評估決策調整或終結政治決策的過程確定決策目標實施行動方案2013,政治組織是其他政治管理活動程序化的保障。湖南省人事廳行政審批程序性規定/structure/bszn/spcontent?infid=43,政治組織是其他政治管理活動程序化的保障。湖南省人事廳行政202組織職能的內容1,依據需要和可能,把組織目標進行分解,確立各機構的職責范圍,并賦予相應的權力2,根據職位要求,選拔、配備和培訓人員3,明確上下級間的從屬關系和同一層次中各部門的協作關系,建立信息渠道,形成系統的工作整體4,在組織活動中,不斷進行局部調整,隨時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沖突和矛盾組織職能的內容1,依據需要和可能,把組織目標進行分解,確立各2034,政治協調是社會利益分化與利益整合的共同要求。4,政治協調是社會利益分化與利益整合的共同要求。204政治協調的方式1,政治干預2,權威仲裁3,協商妥協4,擱置回避5,溝通協作城管執法范圍不斷擴大,權限模糊不清(資料圖)城管的困惑

政治協調的方式1,政治干預城管執法范圍不斷擴大,城管的困惑205北京城管/話題:城管北京城管/話題:206我見識了北京最牛的城管[圖/detail.jsp?id=41723120崔英杰案的標本意義:讓小販和管理者和諧相處/local/2007-04/11/content_5962547.htm話題:城管我見識了北京最牛的城管[圖http://forum.xinh2075,政治溝通它被譽為政治管理的中樞神經,對整個政治管理活動起著不可代替的整合作用和驅動作用。廣義狹義5,政治溝通它被譽為政治管理的中樞神經,對整個政治管理活動起208政治溝通的具體構成信息來源

信息處理

信息發送

信息接受

信息反饋政治溝通的具體構成信息來源209信息來源政治信息來源于擁有政治資源的利益主體,當其意圖和目的變為政治體系的要求時,就成為政治信息。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

/c/2006/11/12/1027525.htm信息來源政治信息來源于擁有政治資源的利益主體,當其意圖和目的210信息處理政治信息形成后,政治管理主體對之進行選擇和甄別,然后分送決策中心進行決策或存儲中心加以記憶。信息處理政治信息形成后,政治管理主體對之進行選擇和甄別,然后211信息發送經過處理的政治信息要能繼續傳遞,就必須以特定的符號形式來進行傳譯(發布決議、命令、指示)。

長沙市地方稅務局關于全市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工作的公告/c/2007/01/05/1084940.htm信息發送經過處理的政治信息要能繼續傳遞,就必須以特定的符號形212信息接受是政治溝通的接受者對于政治信息的學習、認識和吸收的過程。在政治管理中,政治信息的接受也就是政策執行的過程,亦即將已達成的決定轉變為行動的過程。信息接受是政治溝通的接受者對于政治信息的學習、認識和吸收的過213信息反饋政治信息從發送者傳遞到接受者后,接受者再把其吸收后的政治信息反過來傳遞給發送者,就形成政治信息的反饋。并成為新的決策的基礎。全省近4萬人申報個稅信息反饋政治信息從發送者傳遞到接受者后,接受者再把其吸收后的2146,政治監督它是政治管理的免疫系統。2007年糾風工作:聚焦民生多部委“亮劍”/politics/2007-04/11/content_5959910.htm6,政治監督它是政治管理的免疫系統。2007年糾風工作:聚焦215政治監督的手段1,違憲審查:最高立法機關或憲法委員會或普通法院2,立法監督:國家代議機關3,行政監督:國家行政管理機關或其內部專門的監察機關4,司法監督:司法機關5,政黨監督:政黨政治監督的手段1,違憲審查:最高立法機關或憲法委員會或普通法216第一,政治管理對于鞏固政治統治的經濟基礎起著重大作用。第二,政治管理能夠保障政治穩定。第三,政治管理能夠保證民主政治的正常運行和發展。二、政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政治管理對于鞏固政治統治的經濟基礎起著重大作用。二、政217第九章政治參與第九章政治參與218第一節政治參與概述政治參與是普通公民通過各種合法方法參加政治生活,并影響政治體系的構成,運行方式、運行規則和政策過程的行為。一,政治參與的含義第一節政治參與概述政治參與是普通公民通過各種合法方法參加政2191,參與主體的公民化:政治參與的主體是普通公民;2,參與的實質是權利、義務和責任的統一化:政治參與的本質是公民對于國家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關系;3,參與行為的合法化: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響政府的活動,而不包括非法的行為4,參與目標與對象的公共化:其目標與對象不只囿于政府決策,而應包括所有直接或間接同政府活動相關的公共政治生活。二,政治參與的特征1,參與主體的公民化:政治參與的主體是普通公民;3,參與行為2201,政治參與的歷時類型。主要分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參與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參與兩種。2,政治參與的共時類型。主要分為自動參與、動員參與和消極參與三種。三,政治參與的類型1,政治參與的歷時類型。主要分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參與和社會221第二節政治參與的方式和影響因素1,政治投票。2,政治選舉。3,政治結社。4,政治表達。5,政治接觸。6,政治冷漠。一,政治參與的方式第二節政治參與的方式和影響因素1,政治投票。一,政治參與的方2221,政治投票公民在選舉、罷免、復決等領域表達自己政治傾向。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