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九單元單元歸納提升課件-新人教版1.概況(1)鴉片戰爭后,列強憑借從與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獲取的經濟、政治特權,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中國自然經濟逐漸解體。(2)在西方工業文明影響下和自然經濟瓦解的基礎上,中國近代工業艱難起步,洋務官辦企業標志著近代工業的開端。1.概況(3)19世紀70年代前后,民族工業出現并在19世紀末有了初步發展,20世紀初進入“短暫春天”,但以后日漸萎縮,艱難發展。2.特征
(1)從工業化進程看,優先發展重工業,軍事工業超前,民用工業滯后。洋務官辦企業形成官僚壟斷局面,民用工業發展緩慢。
(2)從工業化布局看,中國近代工業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而偏遠的內地及農村仍滯留于傳統農業經濟結構。這是外國資本主義經濟首先沖擊通商口岸的結果。(3)19世紀70年代前后,民族工業出現并在19世紀末有了初(3)從工業化結構看,以輕工業為主,尤其是面粉、紡織業較發達,但重工業發展緩慢,沒有建立起民族工業體系。(4)從產生條件看,“先天不足”,不但缺乏西方工業化所具備的資本原始積累條件,而且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境中,受到三座大山壓迫,發展艱難。(3)從工業化結構看,以輕工業為主,尤其是面粉、紡織業較發達3.認識
(1)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中外反動勢力的壓制和排擠下,日益萎縮,說明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2)民族經濟的發展要以政治獨立為前提。(3)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體現了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工作路線和哲學道理。(4)現今大力發展的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5)加入WTO后,中國民族工業面臨機遇和挑戰,只有在競爭中才能發展壯大。3.認識1.(2013屆江蘇南京四校聯考)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計劃進行一次中國近代歷史圖片展。與下列一組圖片適合的主題應是(
)1.(2013屆江蘇南京四校聯考)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計劃進行A.封建小農經濟的逐漸解體B.洋務企業的產生和發展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D.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解析】材料展示的是中國經濟形態的演變歷程。圖一是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圖二和圖三是近代洋務派創辦的近代企業;圖四是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企業。總體上說明了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其他幾項的說法都不是很全面。【答案】
DA.封建小農經濟的逐漸解體1.第一次變化在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洋貨”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開放的沿海沿江地區,人民的生活與以前相比,發生了顯著的變化。2.第二次變化在1912年,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民主的觀念深入人心,舊的風俗習慣受到極大地沖擊,人們的精神生活都相應地發生了變化。1.第一次變化3.第三次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些社會丑惡現象被取締。物質生活上出現了平均主義,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4.第四次變化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發展蒸蒸日上,政治環境也越來越寬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矚目的提高,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同時要認識到中國人民的每一點進步都是進步與落后勢力斗爭的結果,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也不例外,這也充分說明歷史的進步潮流是不可阻擋的。3.第三次變化2.(2013屆淮安質檢)1913年1月,《大公報》有文章描述當時女性積極參加社會政治活動的現象:“于是有所謂女子北伐軍、女子敢死隊,有所謂女子同盟會、女子參政團、女子自由黨”。這種現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時代訴求B.救亡圖存的歷史潮流C.民主共和的思想觀念D.婚姻自主的社會風尚2.(2013屆淮安質檢)1913年1月,《大公報》有文章描【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題干核心是女性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活躍程度,體現女性的社會地位的改變。【答案】
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題干核心是女性在社會政一、選擇題1.(2012·安徽高考)19世紀70年代末,一位英國人寫道:“一個重慶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辦洋貨,他可以到一個錢莊……押借一筆款項。……(然后)將訂貨單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錢莊經理也通知與他有關系的上海錢莊或其分莊,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國的代理人處付予這筆款項。”可見此時的錢莊(
)一、選擇題A.已經完全變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貿易中居于關鍵地位C.一般不愿支持土貨出口業務D.在洋貨內銷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
本題考查知識的運用和材料解讀能力。由材料內容可知在重慶商人購買外洋商品中,錢莊充當了介紹人,中間支付者的角色,因此錢莊在幫助洋貨打入中國內地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故選D項。【答案】
DA.已經完全變成了洋行的附庸2.(2012·大綱全國卷)張謇評論某人時說:“以四朝之元老,籌三省之海防,統勝兵精卒五十營,設機廠、學堂六七處,歷時二十年之久,用財數千萬之多……曾無一端立于可戰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張謇評論的是(
)A.曾國藩B.李鴻章C.張之洞 D.袁世凱2.(2012·大綱全國卷)張謇評論某人時說:“以四朝之元老【解析】
李鴻章是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元老,19世紀80年代,李鴻章籌辦北洋海軍,管轄直隸(今河北)、奉天(今遼寧)和山東三省海域,洋務運動中創辦軍事民用企業,興辦新式學堂,耗費巨資籌辦的北洋海軍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全軍覆沒,這與他在戰爭中的避戰求和政策有關。【答案】
B【解析】李鴻章是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元老,193.(2012·浙江高考)下面是抗日戰爭期間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陜、甘、湘、桂)開辦工廠數量統計示意圖(1937.7~1944)。從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2012·浙江高考)下面是抗日戰爭期間大后方七省(川、A.大后方七省開辦工廠的速度逐年遞增B.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后,大后方工業發展迅猛C.大后方和沿海工業比例發生很大變化D.大后方工廠開辦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經濟侵略A.大后方七省開辦工廠的速度逐年遞增【解析】
本題考查知識的再現和圖表信息解讀能力。從統計示意圖中可以看到大后方七省開辦工廠的速度近年有增有減,故A項錯誤;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后,大后方工業發展超過了1937到1940年的發展水平,故B項正確;材料中沒有介紹沿海工業發展概況以及大后方工廠開辦的主要原因,故C、D兩項錯誤。【答案】
B【解析】本題考查知識的再現和圖表信息解讀能力。從統計示意圖4.(2012·江蘇高考)1934年上海市長指出,“近年以來,上海人口財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謂其工商業均已健全發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遠。……是何故乎?上海猶魚,內地猶水,財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榮之象也;人口增加,失業者日眾,城市生活之病態也!欲求魚之生長,而不先實池以水,其可得乎?”這段話體現的施政設想是(
)A.強調幫助內地改善經濟,營造發展環境B.強調改變城市財富流向,縮小貧富差距C.強調限制城市人口增長,提升人口素質D.強調發展城市工商百業,增加城市就業4.(2012·江蘇高考)1934年上海市長指出,“近年以來【解析】
本題考查知識的再現和材料解讀能力。“上海猶魚,內地猶水,財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榮之象也”說明財富過分的集中在經濟發展較快的上海離不開內地的發展,這說明上海市長注意協調區域經濟發展,強調幫助內地改善經濟,營造發展環境。【答案】
A【解析】本題考查知識的再現和材料解讀能力。“上海猶魚,內地5.(2012·海南高考)一篇發表于1941年題為《三十年來的中國農村》的文章,包括五個主要部分:(一)農產商品化的加速,(二)純封建制漸歸消滅,(三)高利貸制變本加厲,(四)地權集中、農民離散,(五)勞力銳減、熟荒驟增。可以看出該文的主線是(
)A.生產關系的變革 B.商品經濟的發展C.生產力的發展變化 D.金融資本的發展5.(2012·海南高考)一篇發表于1941年題為《三十年來【解析】生產關系即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社會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和產品分配方式三項內容。題干反映的是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A項正確;題干中“農產品商品化的加速”能體現商品經濟的發展,但只是某個方面,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C項與A項對立,題干無從反映,C項排除;D項與B項同理排除,其可從“高利貸制變本加厲”中反映。【答案】
A【解析】生產關系即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社會關6.(2012·上海高考)19世紀80年代的上海誕生了一批由民族資本家創辦的企業,這些企業集中在(
)A.石油化工業 B.冶金采礦業C.機器制造業 D.輕工紡織業【解析】中國民族資本家創辦的企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落后,因此民族資本家主要以投資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輕工業為主,A、B、C三項屬于重工業,D項屬于輕工業。【答案】
D6.(2012·上海高考)19世紀80年代的上海誕生了一批由7.(2012·上海高考)根據下圖數據判斷,該圖統計的是1864至1895年中國(
)A.國庫白銀儲備 B.領水外輪噸位C.鐵路里程數 D.茶葉出口額7.(2012·上海高考)根據下圖數據判斷,該圖統計的是18【解析】第二次鴉片戰爭和1895年《馬關條約》的巨額戰爭賠款加劇清政府財政困難,國庫白銀儲備日益減少,排除A項;中國鐵路的出現是1876年英美商人修建的淞滬鐵路通車,1864年鐵路在中國還不存在,排除C項;19世紀末資本輸出成為主要侵略方式,茶葉出口額變化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答案】
B【解析】第二次鴉片戰爭和1895年《馬關條約》的巨額戰爭賠8.(2012·天津高考)下圖介紹內容所反映的實質是(
)A.國內糧食供應比較緊張B.中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C.國家實行糧食憑票供應D.國家工作人遵紀守法8.(2012·天津高考)下圖介紹內容所反映的實質是()【解析】本題考查知識的理解運用和材料信息獲取能力。從“通用糧票”“1963年”等信息可知當時中國實行票證供應制度,這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折射。【答案】
B【解析】本題考查知識的理解運用和材料信息獲取能力。從“通用9.(2012·江蘇高考)1912年3月,南京臨時政府令:“查前清官廳,視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爺等名稱,受之者增慚,施之者失體。……光復以后,聞中央地方各官廳,漫不加察,仍沿舊稱,殊為共和政體之玷。”有研究者發現,同年6月《申報》載:“公堂會審之時,(被告)就口口聲聲以老爺、大人相稱,裁判官亦直受不辭。”上述材料最宜作為下列哪一觀點的論據(
)9.(2012·江蘇高考)1912年3月,南京臨時政府令:“A.作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審判制度B.作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國政體之變C.作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為“施之者”的被告等級觀念根深蒂固【解析】
本題考查材料解讀能力。結合材料可知南京臨時政府雖然下令改變與共和政體不相符合的一些舊稱呼,但“公堂會審之時,(被告)就口口聲聲以老爺、大人相稱,裁判官亦直受不辭。”說明被告和法官心里的等級觀念仍然根深蒂固。【答案】
DA.作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審判制度10.(2012·四川高考)史學家傅斯年認為,歷史研究應堅持有一份材料說一份話,材料之外“一點也不越過去說”。下表顯示了四川學者吳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時的消費情況;根據傅斯年的觀點,此表可以證明(
)類別成都(%)北京(%)衣食住宿6823書籍教育2332娛樂享受94510.(2012·四川高考)史學家傅斯年認為,歷史研究應堅持A.當時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國東西部商業發展不平衡C.吳虞到北京后消費結構有所變化D.當時成都的享受型消費場所過少【解析】
從表中吳虞在成都主要消費是在衣食住宿上,而在北京的主要消費是在娛樂享受上,說明其消費結構有所變化,C項正確,表中內容僅能反映吳虞在兩地的消費情況,A、B、D三項在題干無從反映。【答案】
CA.當時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二、非選擇題11.(2012·廣東高考)(節選)蕓蕓眾生的日常生活是歷史的重要內容,從中可見社會變遷的軌跡。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
“(清末)舊工業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試任入一人家,觀其日常所服用者,無論為必要品為奢侈品,其來自他國者恒十有八九。”——《飲冰室合集》材料中的“舊工業”指什么?簡要說明其衰落與工業革命的歷史聯系。二、非選擇題【解析】
本題以日常生活用品切入考查世界經濟交流(物質文明交流),切入點貼近生活,予以考生親切感;把政治、經濟模塊和中外歷史有機結合,主題明確,跨度大,突出考查綜合分析能力。第(2)問考查工業革命對中國經濟結構的影響,根據時間信息“(清末)”可以推斷“舊工業”指的是傳統手工業,然后結合教材分析工業革命推動下列強侵略對中國傳統經濟結構的沖擊。【答案】
傳統手工業。英法等國通過工業革命成為工業國家;對外擴張,中國遭到侵略;采用機器大生產的洋貨物美價廉,涌入中國,傳統手工業受到嚴重沖擊。【解析】本題以日常生活用品切入考查世界經濟交流(物質文明交12.(2012·四川高考)(節選)公司來了,世界變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872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在中國第一次引入股份制。這種籌資方式,開闊了國人視野并促進了招商局的迅速壯大。此后十年間,中國的股份制企業增至20多家。《申報》評論:“招商局開其端,不數年間,風氣為之大開,公司因之云集。12.(2012·四川高考)(節選)公司來了,世界變了!閱讀”1877年,招商局收購美資旗昌輪船公司。據李鴻章估計:“創辦招商局十余年來,中國商民得減價之益而水腳(水路運費)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數千萬。”此外,招商局還率先投資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和中國通商銀行等。招商局創造了歷史上的第一次輝煌。——據虞和平等《招商局與中國現代化》(1)輪船招商局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創辦的?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輪船招商局在促進中國早期現代化進程方面的積極作用。”1877年,招商局收購美資旗昌輪船公司。據李鴻章估計:“創材料二
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區,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等口號,試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許多改革措施在全國得到推廣。招商局還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家企業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和第一家企業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組建了當今全球最大集裝箱生產企業中集集團,從單一的航運企業迅速發展成綜合性企業集團。到80年代末,招商局總資產達180多億港元(70年代末僅為1.3億港元),再一次創造了歷史的輝煌。——據虞和平等《招商局與中國現代化》材料二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區,提(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概括招商局創造“兩次輝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說明。【解析】
本題以近現代世界經濟發展為切入點,考查材料信息的獲取與準確地闡釋歷史事物的能力。第(1)問從時間信息入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洋務運動時創辦民用工業的原因,以及洋務運動的影響。第(2)問歸納輪船招商局的歷史階段性發展特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概括招商局創造“兩次【答案】
(1)背景:工業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務運動后期,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組織形式,有利于吸引外資,促進了民族企業的創建與發展;開創了近代民族航運業,抵制了外來侵略,維護了民族利益;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為近代工商業發展起到了示范作用。【答案】(1)背景:工業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務運動后(2)面對困境,求變求強。第一次:面對內憂外患的困境;第二次:“文革”導致國民經濟的嚴重困境。抓住機遇,促進發展。第一次:抓住工業革命和政府推動洋務運動的機遇;第二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政府推行改革開放的機遇。大膽探索,改革創新。第一次:引入股份制公司組織形式,籌資發展;第二次:大膽探索公司管理改革,推進制度化建設。(2)面對困境,求變求強。第一次:面對內憂外患的困境;第二次13.(2012·天津高考)閱讀材料,參看地圖,回答問題。材料一從金朝開始,隨著北京成為都城,地處海河與南、北運河交匯的三岔河口一帶的天津,很快發展成為北京調運漕糧等生活物資的中轉樞紐和通往北京的軍事要地。“舟車攸會,聚落始繁”。13.(2012·天津高考)閱讀材料,參看地圖,回答問題。材料二開埠前的天津是一個封建性城市。開埠通商后,天津很快發展為我國最早建立新式工業、新式采掘業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為僅次于上海的全國第二大商業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的金融中心。材料二開埠前的天津是一個封建性城市。開埠通商后,天津很快發材料三
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國最早的警察隊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廁所、垃圾站。打擊銀錢投機,建立官銀號、銀元局,鼓勵開辦近代工商企業。1903年,政府開始部署建設以大經路為軸心的新城區,僅20年,新城區就成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和工業中心。——摘編自羅澍偉《近代天津城市史》材料三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國最早的警察隊伍,問題:(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圖中A、B、C三區開始形成的時間和原因。用一例近代史實說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軍事要地”。(2)分別舉例說明材料二中天津的“新式工業、新式采掘業和新式交通”。依據材料二,分析開埠通商對天津發展的意義。(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依據材料三,歸納20世紀初期天津發生的主要變化。問題:【解析】
本題以天津的地方史切入考查天津從古代到近代經濟的發展,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第(1)問,結合材料一概括可知天津發展成為中轉樞紐和軍事要地,可知A區在金朝時期形成;材料二開埠通商等信息可知是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形成租界,即B區;從材料三政府開始部署建設以大經路為軸心的新城區可知在政府政策實施過程中形成了C區。第(2)問,天津開埠通商后,清政府內部的洋務派在此興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發展。第(3)問,1902年八國聯軍退出后清政府接管天津,僅僅20多年天津進一步發展,城區不斷擴大。【解析】本題以天津的地方史切入考查天津從古代到近代經濟的發【答案】
(1)A區:金朝;漕運中轉。B區: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開埠通商。C區:1903年;政府措施。例如,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軍到達天津白河口,威脅北京,清政府妥協。(2)天津機器制造局、開平煤礦、有軌電車。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發展。(3)背景:《辛丑條約》簽訂后,八國聯軍退出天津。變化:城市管理開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業進一步發展;城區擴大。【答案】(1)A區:金朝;漕運中轉。B區: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九單元單元歸納提升課件-新人教版1.概況(1)鴉片戰爭后,列強憑借從與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獲取的經濟、政治特權,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中國自然經濟逐漸解體。(2)在西方工業文明影響下和自然經濟瓦解的基礎上,中國近代工業艱難起步,洋務官辦企業標志著近代工業的開端。1.概況(3)19世紀70年代前后,民族工業出現并在19世紀末有了初步發展,20世紀初進入“短暫春天”,但以后日漸萎縮,艱難發展。2.特征
(1)從工業化進程看,優先發展重工業,軍事工業超前,民用工業滯后。洋務官辦企業形成官僚壟斷局面,民用工業發展緩慢。
(2)從工業化布局看,中國近代工業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而偏遠的內地及農村仍滯留于傳統農業經濟結構。這是外國資本主義經濟首先沖擊通商口岸的結果。(3)19世紀70年代前后,民族工業出現并在19世紀末有了初(3)從工業化結構看,以輕工業為主,尤其是面粉、紡織業較發達,但重工業發展緩慢,沒有建立起民族工業體系。(4)從產生條件看,“先天不足”,不但缺乏西方工業化所具備的資本原始積累條件,而且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境中,受到三座大山壓迫,發展艱難。(3)從工業化結構看,以輕工業為主,尤其是面粉、紡織業較發達3.認識
(1)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中外反動勢力的壓制和排擠下,日益萎縮,說明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2)民族經濟的發展要以政治獨立為前提。(3)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體現了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工作路線和哲學道理。(4)現今大力發展的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5)加入WTO后,中國民族工業面臨機遇和挑戰,只有在競爭中才能發展壯大。3.認識1.(2013屆江蘇南京四校聯考)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計劃進行一次中國近代歷史圖片展。與下列一組圖片適合的主題應是(
)1.(2013屆江蘇南京四校聯考)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計劃進行A.封建小農經濟的逐漸解體B.洋務企業的產生和發展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D.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解析】材料展示的是中國經濟形態的演變歷程。圖一是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圖二和圖三是近代洋務派創辦的近代企業;圖四是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企業。總體上說明了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其他幾項的說法都不是很全面。【答案】
DA.封建小農經濟的逐漸解體1.第一次變化在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洋貨”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開放的沿海沿江地區,人民的生活與以前相比,發生了顯著的變化。2.第二次變化在1912年,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民主的觀念深入人心,舊的風俗習慣受到極大地沖擊,人們的精神生活都相應地發生了變化。1.第一次變化3.第三次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些社會丑惡現象被取締。物質生活上出現了平均主義,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4.第四次變化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發展蒸蒸日上,政治環境也越來越寬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矚目的提高,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同時要認識到中國人民的每一點進步都是進步與落后勢力斗爭的結果,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也不例外,這也充分說明歷史的進步潮流是不可阻擋的。3.第三次變化2.(2013屆淮安質檢)1913年1月,《大公報》有文章描述當時女性積極參加社會政治活動的現象:“于是有所謂女子北伐軍、女子敢死隊,有所謂女子同盟會、女子參政團、女子自由黨”。這種現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時代訴求B.救亡圖存的歷史潮流C.民主共和的思想觀念D.婚姻自主的社會風尚2.(2013屆淮安質檢)1913年1月,《大公報》有文章描【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題干核心是女性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活躍程度,體現女性的社會地位的改變。【答案】
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題干核心是女性在社會政一、選擇題1.(2012·安徽高考)19世紀70年代末,一位英國人寫道:“一個重慶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辦洋貨,他可以到一個錢莊……押借一筆款項。……(然后)將訂貨單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錢莊經理也通知與他有關系的上海錢莊或其分莊,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國的代理人處付予這筆款項。”可見此時的錢莊(
)一、選擇題A.已經完全變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貿易中居于關鍵地位C.一般不愿支持土貨出口業務D.在洋貨內銷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
本題考查知識的運用和材料解讀能力。由材料內容可知在重慶商人購買外洋商品中,錢莊充當了介紹人,中間支付者的角色,因此錢莊在幫助洋貨打入中國內地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故選D項。【答案】
DA.已經完全變成了洋行的附庸2.(2012·大綱全國卷)張謇評論某人時說:“以四朝之元老,籌三省之海防,統勝兵精卒五十營,設機廠、學堂六七處,歷時二十年之久,用財數千萬之多……曾無一端立于可戰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張謇評論的是(
)A.曾國藩B.李鴻章C.張之洞 D.袁世凱2.(2012·大綱全國卷)張謇評論某人時說:“以四朝之元老【解析】
李鴻章是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元老,19世紀80年代,李鴻章籌辦北洋海軍,管轄直隸(今河北)、奉天(今遼寧)和山東三省海域,洋務運動中創辦軍事民用企業,興辦新式學堂,耗費巨資籌辦的北洋海軍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全軍覆沒,這與他在戰爭中的避戰求和政策有關。【答案】
B【解析】李鴻章是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元老,193.(2012·浙江高考)下面是抗日戰爭期間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陜、甘、湘、桂)開辦工廠數量統計示意圖(1937.7~1944)。從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2012·浙江高考)下面是抗日戰爭期間大后方七省(川、A.大后方七省開辦工廠的速度逐年遞增B.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后,大后方工業發展迅猛C.大后方和沿海工業比例發生很大變化D.大后方工廠開辦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經濟侵略A.大后方七省開辦工廠的速度逐年遞增【解析】
本題考查知識的再現和圖表信息解讀能力。從統計示意圖中可以看到大后方七省開辦工廠的速度近年有增有減,故A項錯誤;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后,大后方工業發展超過了1937到1940年的發展水平,故B項正確;材料中沒有介紹沿海工業發展概況以及大后方工廠開辦的主要原因,故C、D兩項錯誤。【答案】
B【解析】本題考查知識的再現和圖表信息解讀能力。從統計示意圖4.(2012·江蘇高考)1934年上海市長指出,“近年以來,上海人口財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謂其工商業均已健全發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遠。……是何故乎?上海猶魚,內地猶水,財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榮之象也;人口增加,失業者日眾,城市生活之病態也!欲求魚之生長,而不先實池以水,其可得乎?”這段話體現的施政設想是(
)A.強調幫助內地改善經濟,營造發展環境B.強調改變城市財富流向,縮小貧富差距C.強調限制城市人口增長,提升人口素質D.強調發展城市工商百業,增加城市就業4.(2012·江蘇高考)1934年上海市長指出,“近年以來【解析】
本題考查知識的再現和材料解讀能力。“上海猶魚,內地猶水,財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榮之象也”說明財富過分的集中在經濟發展較快的上海離不開內地的發展,這說明上海市長注意協調區域經濟發展,強調幫助內地改善經濟,營造發展環境。【答案】
A【解析】本題考查知識的再現和材料解讀能力。“上海猶魚,內地5.(2012·海南高考)一篇發表于1941年題為《三十年來的中國農村》的文章,包括五個主要部分:(一)農產商品化的加速,(二)純封建制漸歸消滅,(三)高利貸制變本加厲,(四)地權集中、農民離散,(五)勞力銳減、熟荒驟增。可以看出該文的主線是(
)A.生產關系的變革 B.商品經濟的發展C.生產力的發展變化 D.金融資本的發展5.(2012·海南高考)一篇發表于1941年題為《三十年來【解析】生產關系即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社會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和產品分配方式三項內容。題干反映的是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A項正確;題干中“農產品商品化的加速”能體現商品經濟的發展,但只是某個方面,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C項與A項對立,題干無從反映,C項排除;D項與B項同理排除,其可從“高利貸制變本加厲”中反映。【答案】
A【解析】生產關系即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社會關6.(2012·上海高考)19世紀80年代的上海誕生了一批由民族資本家創辦的企業,這些企業集中在(
)A.石油化工業 B.冶金采礦業C.機器制造業 D.輕工紡織業【解析】中國民族資本家創辦的企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落后,因此民族資本家主要以投資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輕工業為主,A、B、C三項屬于重工業,D項屬于輕工業。【答案】
D6.(2012·上海高考)19世紀80年代的上海誕生了一批由7.(2012·上海高考)根據下圖數據判斷,該圖統計的是1864至1895年中國(
)A.國庫白銀儲備 B.領水外輪噸位C.鐵路里程數 D.茶葉出口額7.(2012·上海高考)根據下圖數據判斷,該圖統計的是18【解析】第二次鴉片戰爭和1895年《馬關條約》的巨額戰爭賠款加劇清政府財政困難,國庫白銀儲備日益減少,排除A項;中國鐵路的出現是1876年英美商人修建的淞滬鐵路通車,1864年鐵路在中國還不存在,排除C項;19世紀末資本輸出成為主要侵略方式,茶葉出口額變化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答案】
B【解析】第二次鴉片戰爭和1895年《馬關條約》的巨額戰爭賠8.(2012·天津高考)下圖介紹內容所反映的實質是(
)A.國內糧食供應比較緊張B.中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C.國家實行糧食憑票供應D.國家工作人遵紀守法8.(2012·天津高考)下圖介紹內容所反映的實質是()【解析】本題考查知識的理解運用和材料信息獲取能力。從“通用糧票”“1963年”等信息可知當時中國實行票證供應制度,這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折射。【答案】
B【解析】本題考查知識的理解運用和材料信息獲取能力。從“通用9.(2012·江蘇高考)1912年3月,南京臨時政府令:“查前清官廳,視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爺等名稱,受之者增慚,施之者失體。……光復以后,聞中央地方各官廳,漫不加察,仍沿舊稱,殊為共和政體之玷。”有研究者發現,同年6月《申報》載:“公堂會審之時,(被告)就口口聲聲以老爺、大人相稱,裁判官亦直受不辭。”上述材料最宜作為下列哪一觀點的論據(
)9.(2012·江蘇高考)1912年3月,南京臨時政府令:“A.作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審判制度B.作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國政體之變C.作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為“施之者”的被告等級觀念根深蒂固【解析】
本題考查材料解讀能力。結合材料可知南京臨時政府雖然下令改變與共和政體不相符合的一些舊稱呼,但“公堂會審之時,(被告)就口口聲聲以老爺、大人相稱,裁判官亦直受不辭。”說明被告和法官心里的等級觀念仍然根深蒂固。【答案】
DA.作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審判制度10.(2012·四川高考)史學家傅斯年認為,歷史研究應堅持有一份材料說一份話,材料之外“一點也不越過去說”。下表顯示了四川學者吳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時的消費情況;根據傅斯年的觀點,此表可以證明(
)類別成都(%)北京(%)衣食住宿6823書籍教育2332娛樂享受94510.(2012·四川高考)史學家傅斯年認為,歷史研究應堅持A.當時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國東西部商業發展不平衡C.吳虞到北京后消費結構有所變化D.當時成都的享受型消費場所過少【解析】
從表中吳虞在成都主要消費是在衣食住宿上,而在北京的主要消費是在娛樂享受上,說明其消費結構有所變化,C項正確,表中內容僅能反映吳虞在兩地的消費情況,A、B、D三項在題干無從反映。【答案】
CA.當時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二、非選擇題11.(2012·廣東高考)(節選)蕓蕓眾生的日常生活是歷史的重要內容,從中可見社會變遷的軌跡。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
“(清末)舊工業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試任入一人家,觀其日常所服用者,無論為必要品為奢侈品,其來自他國者恒十有八九。”——《飲冰室合集》材料中的“舊工業”指什么?簡要說明其衰落與工業革命的歷史聯系。二、非選擇題【解析】
本題以日常生活用品切入考查世界經濟交流(物質文明交流),切入點貼近生活,予以考生親切感;把政治、經濟模塊和中外歷史有機結合,主題明確,跨度大,突出考查綜合分析能力。第(2)問考查工業革命對中國經濟結構的影響,根據時間信息“(清末)”可以推斷“舊工業”指的是傳統手工業,然后結合教材分析工業革命推動下列強侵略對中國傳統經濟結構的沖擊。【答案】
傳統手工業。英法等國通過工業革命成為工業國家;對外擴張,中國遭到侵略;采用機器大生產的洋貨物美價廉,涌入中國,傳統手工業受到嚴重沖擊。【解析】本題以日常生活用品切入考查世界經濟交流(物質文明交12.(2012·四川高考)(節選)公司來了,世界變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872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在中國第一次引入股份制。這種籌資方式,開闊了國人視野并促進了招商局的迅速壯大。此后十年間,中國的股份制企業增至20多家。《申報》評論:“招商局開其端,不數年間,風氣為之大開,公司因之云集。12.(2012·四川高考)(節選)公司來了,世界變了!閱讀”1877年,招商局收購美資旗昌輪船公司。據李鴻章估計:“創辦招商局十余年來,中國商民得減價之益而水腳(水路運費)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數千萬。”此外,招商局還率先投資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和中國通商銀行等。招商局創造了歷史上的第一次輝煌。——據虞和平等《招商局與中國現代化》(1)輪船招商局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創辦的?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輪船招商局在促進中國早期現代化進程方面的積極作用。”1877年,招商局收購美資旗昌輪船公司。據李鴻章估計:“創材料二
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區,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等口號,試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許多改革措施在全國得到推廣。招商局還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家企業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和第一家企業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組建了當今全球最大集裝箱生產企業中集集團,從單一的航運企業迅速發展成綜合性企業集團。到80年代末,招商局總資產達180多億港元(70年代末僅為1.3億港元),再一次創造了歷史的輝煌。——據虞和平等《招商局與中國現代化》材料二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區,提(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概括招商局創造“兩次輝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說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記者證考試復習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市政公共設施管理服務合作協議書
- 輔導員在促進學生心理發展中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物位儀合作協議書
- 2024年的農業職業經理人應試挑戰試題及答案
- 過敏寶寶健康飲食指導
- 教師課題研究實踐分享
- 職業規劃理論與實踐指導
- 以情境教學法促進初中生道德與法治素養的培養
- 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總結:16次研討回顧
- 《地鐵突發大客流應急管理》論文11000字
- 菩薩蠻黃鶴樓(毛澤東).中職課件電子教案
- 第五章-項目時間管理課件
- 導游人員管理法律制度課件
- 木箱檢驗作業指導書
- 初中級檔案職稱《檔案事業概論》檔案事業題庫一
- 美國地圖高清中文版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課程教學大綱
- 金屬監督監理實施細則
- DB13T 1606-2012 糧食作物種子 谷子雜交種
- DB33-T1247-2021《城市河道景觀設計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