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錯點26 文言文閱讀之古代文化常識理解不準確推斷出錯(原卷版)_第1頁
易錯點26 文言文閱讀之古代文化常識理解不準確推斷出錯(原卷版)_第2頁
易錯點26 文言文閱讀之古代文化常識理解不準確推斷出錯(原卷版)_第3頁
易錯點26 文言文閱讀之古代文化常識理解不準確推斷出錯(原卷版)_第4頁
易錯點26 文言文閱讀之古代文化常識理解不準確推斷出錯(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高三語文高考易錯點快攻易錯點26文言文閱讀之古代文化常識理解不準確,推斷出錯【典例分析】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涿郡劉備,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貧,與母以販履為業。有大志少語言喜怒不形于色備少與河東關羽涿郡張飛相友善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常山趙云,劉備見而奇之,深加接納,云遂從備至平原,為備主騎兵。備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與為援,而不可圖也。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撫和戎、越,結好孫權,內修政治,觀時變,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眰湓唬骸吧??!庇谑桥c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不悅,備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十九年夏五月,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云將兵溯流克巴東。至江州,破巴郡太守嚴顏,生獲之。飛呵顏曰:“大軍既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憋w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容止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分遣趙云從外水定江陽、犍為,飛定巴西、德陽。備圍城①數十日,使從事中郎涿郡簡雍入說劉璋。時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戰。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城,與簡雍同輿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備遷璋于公安,盡歸其財物,佩振威將軍印綬。(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劉備據蜀》,有刪改)(注)①城,這里指成都。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郡,古代行政區域名稱,秦朝實行郡縣制,郡比縣等級高。B.漢室,漢朝。漢高祖劉邦開創大漢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C.孤,中國古代王侯自稱為孤,也指幼年喪母,這里指前者。D.戎,泛稱中國古代西部的少數民族,這里即此意;還稱兵器。【易錯點警示】忽視結構、語境斷句出錯考生解錯古代文化知識題,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是積累不夠;二是理解不準確,不能準確分清皇帝的年號、廟號等;三是不注意結合文意理解古代文化知識,忽視選文內容對某文化知識的提示等?!疽族e點快攻】準確理解,重視推斷1.注重積累,分類記憶。一是根據教材注釋積累,對教材注釋的古代文化知識,進行分類記憶。如教材對特定時間的稱謂的注釋:①朔,陰歷每月的第一日。如“朝菌不知晦朔”(《逍遙游》)。②望,農歷每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賦》)。③晦,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如“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登泰山記》)。④黃昏,十二時辰之一,是戌時(相當于現在的19時至21時)。如”奄奄黃昏后”(《孔雀東南飛并序》)。⑤人定,是亥時(相當于現在的21時至23時),也指夜深人靜的時候。如“寂寂人定初”(《孔雀東南飛并序》)。二是根據備考資料、文化知識圖書積累,進一步擴大積累范圍。2.準確理解,避免差錯。古代傳記文里出現頻率較高的文化知識,考生要準確地理解其意義。如“廟號”(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號,如某祖、某宗等),“年號”(紀年的名稱,多指帝王用的,如“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等。3.調動積累,對比推斷??紙錾?一要善于調動積累,將選項表述與教材注釋的文化知識對比,通過分析,判斷選項解說的正誤。二要善于利用原文進行推斷?!疽族e點通關】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壬戌,李淵備法駕迎代王即皇帝位于天興殿,時年十三。大赦,改元,遙尊煬帝為太上皇。甲子,淵自長樂宮入長安。以淵為大丞相,進封唐王。屈突通與劉文靜相持月余,通復使桑顯和夜襲其營。文靜與左光祿大夫段志玄悉力苦戰,顯和敗走,盡俘其眾,通勢益蹙。或說通降,通泣曰:“吾歷事兩主,恩顧甚厚。食人之祿而違其難,吾不為也?!泵孔阅ζ漕i曰:“要當為國家受一刀。”丞相淵遣其家僮召之通立斬之及聞長安不守家屬皆為淵所虜乃留顯和鎮潼關引兵東出將趣洛陽通適去顯和即以城降文靜文靜遣竇琮等將輕騎與顯和追之,及于稠桑,通結陳自固。竇琮遣通子壽往諭之,通罵曰:“此賊何來?昔與汝為父子,今與汝為仇讎。”命左右射之。顯和謂其眾曰:“今京城已陷,汝輩皆關中人,去欲何之?”眾皆釋仗而降。軍人執通送長安,淵以為兵部尚書,賜爵蔣公。戊辰,隋恭帝詔以十郡益唐國,仍以唐王為相國,總百揆。唐國置丞相以下官,又加九錫。王謂僚屬曰:“此諂諛者所為耳。孤秉大政,而自加寵錫可乎?必若循魏、晉之跡,彼皆繁文偽飾,欺天罔人??计鋵嵅患拔灏?,而求名欲過三王,此孤常所非笑,竊亦恥之。”但改丞相府為相國府,其九錫、殊禮皆歸有司。夏四月,煬帝兇問至長安,唐王哭之慟,曰:“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五月戊午,隋恭帝禪位于唐,遜居代邸。甲子,唐王即皇帝位于太極殿,遣刑部尚書蕭造告天于南郊,大赦,改元,罷郡置州,以太守為刺史。(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高祖興唐》)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改元:指歷史上皇帝即位時或在位期間改換年號。每個年號開始的一年稱“元年”。B.甲子:甲為天干之首,子為地支之首。古代以天干和地支遞次相配來紀日或紀年。C.兵部:官署名,六部之一。主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屯田等事宜。D.九錫:古代天子賜給諸侯、大臣的九種器物,如車馬、衣服等,是一種最高禮遇。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隋主既立,待突厥禮薄,突厥大怨。千金公主[注]傷其宗祀覆沒,日夜言于沙缽略,請為周室復仇。沙缽略謂其臣曰:“我,周之親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制,復何面目見可賀敦乎!”乃與故齊營州刺史高寶寧合兵為寇。隋主患之,敕緣邊修保障,峻長城,命上柱國武威陰壽鎮幽州,京兆尹虞慶則鎮并州,屯兵數萬以備之。(至德元年)夏四月,突厥數為隋寇,于是命衛王爽等為行軍元帥,分八道出塞擊之。爽督總管李充等四將出朔州道,己卯,與沙缽略可汗遇于白道。李充言于爽曰:“突厥狃于驟勝,必輕我而無備,以精兵襲之,可破也?!敝T將多以為疑,唯長史李徹贊成之,遂與充帥精騎五千掩擊突厥,大破之。沙缽略棄所服金甲,潛草中而遁。其軍中無食,粉骨為糧,加以疾疫,死者甚眾。甲午,突厥遣使入見于隋。隋秦州總管竇榮定帥九總管步騎三萬出涼州,前上大將軍京兆史萬歲,坐事配敦煌為戍卒,詣榮定軍門,請自效。榮定素聞其名,見而大悅。壬戌,將戰,榮定遣人謂突厥曰:“士卒何罪而殺之,但當各遣一壯士決勝負耳?!蓖回试S諾,因遣一騎挑戰,榮定遣萬歲出應之,萬歲馳斬其首而還。突厥大驚,不敢復戰,遂請盟,引軍而去。沙缽略素忌阿波驍悍自白道敗歸又聞阿波貳于隋因先歸襲擊北牙大破之殺阿波之母阿波還無所歸西奔達頭達頭大怒,遣阿波帥兵而東,其部落歸之者將十萬騎,遂與沙缽略相攻,屢破之,復得故地,兵勢益強。二年春二月,突厥蘇尼部男女萬余口降隋。突厥達頭可汗請降于隋。秋九月,突厥沙缽略可汗數為隋所敗,乃請和親。千金公主自請改姓楊氏,為隋主女。隋主遣開府儀同三司徐平和使于沙缽略,更封千金公主為大義公主。(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突厥朝隋》)[注]千金公主:突厥佗缽可汗向北周請求講和,北周皇帝宇文赟封趙王宇文招的女兒為千金公主,嫁給佗缽可汗為妻。下文的“可賀敦”也是指她。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京兆尹,文中指國都所在地區的行政長官。也可指稱京兆尹管轄的地區。B.己卯,古代用干支紀日的方法,其前一天是戊寅日,后一天是庚辰日。C.秦州,古代九州之一,其他八州為荊、豫、梁、青、徐、揚、冀、兗。D.和親,封建君主為了免于戰爭與邊疆異族統治者通婚和好。例如昭君出塞。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九月己酉,上面定勛臣爵邑。于是諸將爭功,紛紜不已?;窗餐跎裢ㄔ唬骸俺寂e兵關西,首應義旗,今房玄齡等功居臣上,臣竊不服?!鄙显唬骸靶g等運籌帷幄,坐安社稷,論功行賞,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國之至親,朕誠無所愛,但不可以私恩濫與勛臣同賞耳!”遂皆悅服。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慚而退。閏三月,壬申,上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數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有上書請去佞臣者,上問:“佞臣為誰?”對曰:“臣居草澤,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與群臣言,或佯怒以試之,彼執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順旨者,佞臣也?!鄙显唬骸熬?,源也;臣,流也;濁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為詐,何以責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誠治天下,卿策雖善,朕不取也?!鄙仙癫捎⒁?,群臣進見者,皆失舉措;上知之,每見人奏事,必假以辭色,冀聞規諫。嘗謂公卿曰人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茍其君愎諫自賢其臣阿諛順旨君既失國臣豈能獨全如虞世基等諂事煬帝以保富貴,煬帝既弒,世基等亦誅。公輩宜用此為戒,事有得失,毋惜盡言!”(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爵邑,指爵位和食邑?!抖Y記·王制》中記載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萬戶侯即擁有食邑一萬戶的侯爵。B.社稷,即是國家。“社”指農作物之神,“稷”指土地神。古代國家的國君都祭社稷,后來就用“社稷”代指“國家”。C.太子少師,是中國古代官名。太子少師與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簡稱“三少”,原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親近的人,多為加官贈官的官銜。D.煬帝,是隋朝皇帝楊廣的謚號。謚號是古代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跡給予的稱號,煬、靈為惡謚,文、宣為美謚。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永明十一年,魏主(孝文帝)以平城地寒,將遷都洛陽。恐群臣不從,乃議大舉伐齊,欲以脅眾。齋于明堂,使太常卿王諶筮之,遇“革”,帝曰:“湯、武革命,應乎天而順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秋九月庚午,至洛陽。丁丑,帝戎服,執鞭乘馬而出。群臣稽顙于馬前。帝曰:“廟算已定,大軍將進,諸公更欲何云?”尚書李沖等曰:“今者之舉,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等敢以死請!”帝大怒曰:“吾方經營天下,期于混一,而卿等儒生,屢疑大計。斧鉞有常,卿勿復言!”策馬將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諫。帝乃諭曰:“朕世居幽朔,欲南遷中土;茍不南伐,當遷都于此,王公以為何如?”時舊人雖不愿內徙,而憚于南伐,無敢言者,遂定遷都之計。李沖曰:“陛下將定鼎洛邑,宗廟宮室,非可馬上行游以待之。愿陛下暫還代都,俟群臣經營畢功,然后備文物、鳴和鸞臨之。”韓顯宗上書:“竊聞輿駕令夏不巡三齊當幸中山往冬輿駕停鄴當農隙之時猶比屋供奉不勝勞費況今蠶麥方急將何以堪命愿早還北京,以省諸州供張之苦,成洛都營繕之役?!庇郑骸奥尻枌m殿故基,皆魏明帝所造,前世已譏其奢。今茲營繕,宜加裁損。頃來北都富室,競以第舍相尚;宜因遷徙,為之制度。”建武二年夏,魏主欲變北俗,曰:“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各宜深戒。”三年春,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初,魏主遷都,變易舊俗,并州刺史新興公丕皆所不樂。帝以其宗室耆舊,亦不之逼,但誘示大理,令其不生同異而已。(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魏遷洛陽》)不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太常卿,中國古代官職名,一般指太常寺卿,屬于掌管軍事的長官,原名為奉常。B.稽顙,又稱“叩顙”。古代一種跪拜禮,屈膝下拜,以額觸地,表示極度的虔誠。C.斧鉞,泛指兵器,亦指殺戮。在上古指作戰用的兵器,也是軍權和統治權的象征。D.定鼎,傳說禹鑄九鼎保存在王朝建都的地方??芍腹糯弁醵ǘ?,亦可指建立王朝。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永樂元年夏四月,命戶部尚書夏原吉治水江南。時嘉興、蘇、松諸郡,水患頻年,屢敕有司,督治無功,故有是命。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書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稅。秋八月,遣都察院僉都御史俞士吉赍《水利集》賜夏原吉,使講求疏治之法。原吉上言:“江南諸郡,蘇、松最居下流。常、嘉、湖三郡土田,高多下少。環以太湖,亙綿五百里,納杭、湖、宣、歙諸山水,注淀山諸湖,入三泖。頃浦港湮塞,匯流漲溢,傷害苗稼。拯治之法,宜浚吳淞諸浦港,泄其壅淤,以入于海。吳松江袤二百余里,廣百五十余丈,西接太湖,東通海。前代屢疏,以當潮汐,沙泥淤積,旋疏旋塞。自吳江長橋至下界浦約百二十余里,雖稍通流,多有淺窄。又自下界浦抵上海南倉浦口,可百三十余里,潮汐壅障,茭蘆叢生,已成平陸。欲即開浚,工費浩大。臣相視得嘉定劉家港,即古婁江,徑通大海;常熟白茆港,徑入大江:皆廣川浚流。宜疏吳淞江南北兩岸安平等浦港,引太湖諸水入劉家、白茆二港,使直注海。松江大黃浦乃通吳淞要道下流壅塞難即疏浚傍有范家浜至南倉浦口可徑達海宜浚令深闊上接大黃浦以達茆湖之水俟既開通,相度地勢,各置石閘,以時啟閉。每歲水涸時,修圩岸以御暴流?!笔枭?,行之。役夫凡十余萬。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經畫,盛暑不張蓋。曰:“百姓暴體日中,吾何忍!”于是水泄,農田大利。二年春正月,復命戶部尚書夏原吉往蘇、松疏通舊河,以大理寺少卿袁復副之。九月戊辰,戶部尚書夏原吉治水功成,還朝。三年夏六月,命戶部尚書夏原吉、僉都御史俞士吉、通政使趙居任、大理寺少卿袁復賑濟蘇、松、嘉、湖饑民。嘉靖元年,巡撫李克嗣開吳淞江。至是,克嗣用華、上、嘉、昆四縣民力,開吳淞江四千余丈,十余年無水旱之憂。(選自《明史紀事本末》卷二十五,有刪節)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A.侍郎,職官名,本為宮廷近侍,唐以后,為各部長官之副職,官位漸高。B.都察院,明清時官署,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與刑部、大理寺并稱三法司。C.廣袤,指土地的長和寬,從東到西的長度叫“廣”,從南到北的長度叫“袤”。D.布衣,古代的布為平民所穿,故以“布衣”借指平民。后也稱沒做官的讀書人?!救榫秤柧殹恳?、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貞觀二十一年冬十二月,龜茲王伐疊卒,弟訶黎布失畢立,浸失臣禮,侵漁鄰國。上怒,戊寅,詔使持節昆丘道行軍大總管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等將兵擊之。上謂侍臣曰:“朕少長兵間,頗能料敵。今昆丘行師,處月、處密二部及龜茲用事者羯獵顛①、那利②每懷首鼠,必先授首?!贝文甓拢⑹纺巧鐮栆匝申戎髭咠斊澅本?,分兵為五道,出其不意,擒而斬焉者王薛婆阿那支。龜茲大震,守將多棄城走。社爾進屯磧臺,去其都城三百里,遣伊州刺史韓威帥千余騎為前鋒,左衛將軍曹繼叔次之。至多褐城,龜茲王訶黎布失畢、其相那利師眾五萬拒戰。鋒刃甫接威引兵偽遁龜茲悉眾追之行三十里與繼叔軍合龜茲懼將卻繼叔乘之龜茲大敗逐北八十里龜茲王布失畢既敗,走保都城,阿史那社爾進軍逼之,布失畢輕騎西走。十二月,社爾拔其城,使安西都護郭孝恪守之。社爾進軍攻之四旬,擒布失畢及羯獵顛。那利脫身走,潛引西突厥之眾并其國兵萬余人襲擊孝恪。孝恪營于城外,龜茲人或告之,孝恪不以為意,將入城,那利之眾已登城矣,城中降胡與之相應,共擊孝恪,矢刃如雨,孝恪不能敵,將復出,死于西門。后旬余日,那利復引山北龜茲萬余人趣都城,繼叔逆擊,大破之,斬首八千級。那利單騎走,龜茲人執之,以詣軍門。社爾前后破其大城五,遣左衛郎將權祗甫詣諸城開示禍福,皆相帥請降,凡得七百余城,虜男女數萬口。社爾乃召其父老,宣國威靈,諭以伐罪之意,立其王之弟葉護為主,龜茲人大喜。社爾勒石紀功而還。龜茲王布失畢等至京師,上責讓而釋之,遣歸國撫其眾。(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太宗討龜茲》)[注]①羯獵顛,唐朝龜茲大將。②那利,唐朝龜茲宰相。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鋒刃甫接威/引兵偽遁/龜茲悉眾追之/行三十里與繼叔軍合/龜茲懼將/卻繼叔乘之/龜茲大敗/逐北八十里/B.鋒刃甫接威/引兵偽遁/龜茲悉眾追之/行三十里與繼叔軍合/龜茲懼/將卻/繼叔乘之/龜茲大敗/逐北八十里/C.鋒刃甫接/威引兵偽遁/龜茲悉眾追之/行三十里/與繼叔軍合/龜茲懼/將卻/繼叔乘之/龜茲大敗/逐北八十里/D.鋒刃甫接/威引兵偽遁/龜茲悉眾追之/行三十里/與繼叔軍合/龜茲懼將/卻繼叔乘之/龜茲大敗/逐北八十里/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卒,古人對人身故有多種描述方式,大夫之死稱為“卒”。文中指龜茲王之死。B.戊寅,此處指干支紀日中的戊寅日,其前一天是丁丑日,后一天是己卯日。C.刺史,漢武帝時始置,其時分全國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職任監察,官階低于郡守。D.勒石紀功,建立或成就功勛后將記功文字刻在石上,典出于漢代衛青“燕然勒功”。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太宗討伐龜茲,是因為訶黎布失畢繼其兄成為龜茲王之后,漸漸地對唐王朝不行使臣屬國的禮節,并不斷地挑起事端,和鄰國發生武力沖突。B.阿史那社爾率領部隊借道焉耆,兵分五路,很快就活捉并斬殺了焉耆國王薛婆阿那支,讓龜茲軍隊中很多守城將士感到非常害怕,選擇棄城出逃。C.龜茲軍隊大敗后,布失畢退守其都城。阿史那社爾經過四十天的攻打,終于占領了龜茲都城,生擒了國王訶黎布失畢、大將羯獵顛和宰相那利等人。D.阿史那社爾先用武力攻下龜茲五座大的城池,又派權祗甫到各個城池勸降,總共得到七百多座城池。他親自召集當地父老,向他們宣傳大唐的國威。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那利單騎走,龜茲人執之,以詣軍門。(2)龜茲王布失畢等至京師,上責讓而釋之,遣歸國撫其眾。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閏三月壬申,上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奘煎幌蛘弑嬷淳病k抟怨付ㄋ姆?,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數延見,問以民間疾苦及政事得失。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參上言:“修洛陽宮,勞人;收地租,厚斂。俗好高髻,蓋宮中所化?!鄙吓^房玄齡等曰:“德參欲國家不役一人,不收斗租,宮人皆無發,乃可其意邪!”欲治其謗訕之罪。魏征諫曰:“賈誼當漢文帝時上書,云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自古上書不激切,不能動人主之心,所謂狂夫之言,圣人擇焉,唯陛下裁察?!鄙显唬骸半拮锼谷耍瑒t誰復敢言?”乃賜絹二十匹。他日,征奏言:“陛下近日不好直言,雖勉強含容,非曩時之豁如。”上乃更加優賜,拜監察御史。治書侍御史權萬紀上言:“宣、饒二州銀大發采之,歲可得數百萬緡?!鄙显唬骸半拶F為天子,所乏者非財也,但恨無嘉言可以利民耳。與其多得數百萬緡,何如得一賢才。卿未嘗進一賢,退一不肖,而專言稅銀之利。昔堯、舜抵璧于山,投珠于谷,漢之桓、靈乃聚錢為私藏,卿欲以桓、靈俟我邪?”是日,黜萬紀,使還家。冬十月上獵于洛陽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發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馬鐙民部尚書唐儉投馬摶之,上拔劍斬豕,顧笑曰:“天策長史不見上將注擊賊邪,何懼之甚!”對曰:“漢祖以馬上得之,不以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豈復逞雄心于一獸?”上悅,為之罷獵,尋加光祿大夫。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謂諫議大夫褚遂良曰:“卿猶知起居注,所書可得觀乎?”對曰:“史官書人君言動,備記善惡,庶幾人君不敢為非,未聞自取而觀之也?!鄙显唬骸半抻胁簧疲湟嘤浿埃俊睂υ唬骸俺悸気d筆,不敢不記?!秉S門侍郎劉洎曰:“借使遂良不記,天下亦皆記之。”上曰:“誠然?!保ü澾x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注:唐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在洛陽開天策府,唐儉為天策府長史。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冬十月/上獵于洛陽/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發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馬鐙/B.冬十月/上獵于洛陽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發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馬鐙/C.冬十月/上獵于洛陽/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發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馬鐙/D.冬十月/上獵于洛陽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發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馬鐙/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壬申,壬為天干第八位,申為地支第六位,古人常用干支相配之法來紀年月日。B.御史,原為史官,后為監察性質的官職,主要職能為監督軍政要務,正風肅紀。C.堯舜是古史傳說中的兩位圣明君主;桓、靈是東漢末世桓帝與靈帝兩位昏君的并稱。D.起居注,是我國古代帝王的言行錄,是撰修國史的基本材料之一;也指記錄帝王言行的職官。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太宗借“工匠談論何為良弓”的故事表明自知不能盡曉天下之理,隨即廣開言路,向五品以上京官了解民間疾苦和政事得失。B.皇甫德參上書激怒了唐太宗,魏征進諫認為應體諒臣子的忠貞之心,太宗于是賜皇甫德參絹二十匹,同時授予其監察御史的官職。C.唐太宗以史為鑒,以堯、舜為榜樣,重視賢才輕視銀錢,并因此罷黜不進賢才而專言稅銀之利的治書侍御史權萬紀。D.十六年夏四月壬子,唐太宗提出要看一看起居注,結果被褚遂良、劉洎反駁了一通,最后放棄了。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2)陛下近日不好直言,雖勉強含容,非曩時之豁如。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乾德元年春正月,初以文臣知州事。五代諸侯強盛,朝廷不能制,每移鎮受代,先命近臣諭旨,且發兵備之,尚有不奉詔者。帝即位初,異姓王及帶相印者不下數十人。至是,用趙普謀,漸削其權,或因其卒,或因遷徙致仕,或因遙領他職,皆以文臣代之。夏四月,設通判于諸州,凡軍民之政皆統治之,事得專達,與長吏均禮。又令節鎮所領支郡皆直隸京師,得自奏事,不屬諸藩,于是節度使之權始輕。三年三月,初置諸路轉運使。自唐天寶以來,藩鎮屯重兵,租稅所入,皆以自贍,名曰留使、留州,其上供者甚少。五代藩鎮益強,率令部曲主場務,厚斂以入己,而輸貢有數。帝素知其弊。趙普乞命諸州度支經費外,凡金帛悉送汴都,無得占留。每藩鎮帥缺,即令文臣權知所在場務。凡一路之財,置轉運使掌之,雖節度、防御、團練、觀察諸使及刺史,皆不預簽書金谷之籍,于是財利盡歸于上矣。八月,選諸道兵入補禁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