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陌上桑》及采桑題材在唐代的接受_第1頁
論《陌上桑》及采桑題材在唐代的接受_第2頁
論《陌上桑》及采桑題材在唐代的接受_第3頁
論《陌上桑》及采桑題材在唐代的接受_第4頁
論《陌上桑》及采桑題材在唐代的接受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陌上桑》及采桑題材在唐代的接受

摘要

《陌上桑》及采桑題材在中國文學史上一直歷久不衰,負有盛名。歷朝歷代對《陌上桑》的擬作也是層出不窮,本文主要通過探析《陌上桑》及采桑題材在唐代之前的接受歷程,分析總結《陌上桑》及采桑詩歌在唐代的接受情況以及創新。并且從《陌上桑》的文學地位、社會時代背景分析唐人接受《陌上桑》的原因。

關鍵詞:《陌上桑》;采桑題材;唐代;接受

Abstract

TheMoShangSangandMulberry-pickingsubjectmatterinthe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hasbeentimeless,prestigious.SuccessivedynastiesoftheMoShangSangintendedforconstantdrip,throughanalysisoftheMoShangSanginthispaperandtheacceptedcourseofMulberry-pickingsubjectmatterbeforetheTangdynasty,analyzingandsummarizingtheMoShangSangsangpoemsintheTangdynasty,andthereceptionaswellasinnovation.AndfromtheliteratureoftheMoShangSangstatus,socialbackgroundanalysisoftheTangacceptedthereasonsoftheMoShangSang.

KeyWord:MoShangSang;Mulberry-pickingsubjectmatter;Tangdynasty;acceptance

1、 采桑詩歌的產生及發展

(1) 采桑文化與采桑題材詩歌所反映的主題

“桑”作為一種自然植物,體現了中國古代的農耕文化獨有的物質和精神面貌。“桑中”題材最早收錄在《山海經》、《淮南子》等上古神話中,原始先民將結子豐碩的桑與女性偉大的生殖能力聯系起來,把“桑”作為生命之神加以崇拜,這是“桑”為神的時期[1]。漢代“桑中”故事被收錄在劉向《列女傳》中,漢朝統一后,為了加強統治,漢武帝接受了董仲卿“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建議,因而“桑”在此時更多以體現儒家道德教化為主,“桑”的主題地位被桑林、桑社中的主人公采桑女代替,這是“桑”與人類社會制度、農事相結合時期。各朝各代也出現了以“桑”、“桑梓”、“桑女”為意象的采桑詩歌。

以采桑題材為主的詩歌顧名思義是以采桑活動為主的詩歌,其在文學史上的數量多、內容豐富、主題多樣,從《詩經》至唐代的詩歌皆有體現。詩經中共有25篇涉及“采桑”、“桑”等。如《詩經●小雅●隰風》、《魏風●十畝田間》主要以描寫男女艷情為主。其次辭賦中也有以描寫采桑女明艷動人的形象為主的詩篇,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司馬相如《美人賦》等。漢代采桑題材詩歌以《陌上桑》為代表,采桑女羅敷是一個風流美艷、口齒伶俐且聰明果敢的貞婦。

從《陌上桑》形成到唐前,有擬作34篇,以陸機、曹操、曹植、鮑照、傅玄等為代表。三曹擬作《陌上桑》其內容和表達思想主題與原作迥乎不同,以曹植《美女篇》為代表,主要抒發自己的懷才不遇之情。唐代的《陌上桑》擬作及對采桑題材的接受涉及著對羅敷的歌頌、農事、閨思等主題。

(2) 《陌上桑》及采桑題材在唐前的接受歷程

1. 漢人與《陌上桑》

前文已提到《陌上桑》自產生以后,歷代擬作不斷,本部分主要分析《陌上桑》及其擬作在漢代、兩晉南北時期的接受情況。

《陌上桑》它繼承了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題材內容取材于現實,但又不受現實的拘束,對詩文內容進行了藝術加工,用獨特的藝術手法,來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在藝術上運用側面烘托體現秦羅敷的明艷動人,刻畫一個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的女性。

風流、明艷動人的羅敷引起了權官使君的注意,面對使君要求共載的無恥要求,羅敷以幽默詼諧拒絕,并以夸夫壓倒使君。口齒伶俐的羅敷讓使君只能自愧不如,羅敷的不懼權勢、勇于抗爭的精神充分反映她自尊自信、機敏勇敢的女性人格。

《陌上桑》不僅從側面烘托秦氏的形象,同時也稱贊自己的夫君。對于夸夫,文學史上有兩種觀點,第一是羅敷確實有夫,另一種是羅敷并無夫婿。她通過贊譽丈夫去諷刺調戲她的使君,讓具有優越感的使君自愧不如。他惦記的是桑女的美色,她從側面暗諷使君,表明只有英俊、高貴的男子才能之匹配。

《陌上桑》中羅敷形象標志著漢代采桑題材的定型。由于漢代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社會對婦女的要求是勤勞、相夫教子,貞潔更被看作是婦女重要的品德。漢樂府中的采桑女不再是《詩經》中向往美好愛情,能與情人在桑林中密會的美人形象。漢樂府中的羅敷雖然也美艷動人,但其言行舉止必須符合儒家對婦女提出的道德規范標準,采桑女必須保持已婚女子的貞操。同時羅敷也是普通民眾反抗上層權貴的代表。在以男權為主的封建社會,下層勞動婦女成為權貴們的附庸之物,經常出現權貴們強槍民女、霸占平民女子的現象。平民百姓沒有能力與之斗爭,敢怒不敢言,因此通過羅敷形象來寄托對上層權貴腐化、荒淫生活的控訴,表達反抗權臣的愿望。

東漢的時候,辛延年以《陌上桑》為原型創作成《羽林郎》。辛延年筆下的胡姬與《陌上桑》中的羅敷一樣,也是反抗權貴、堅貞、不畏強暴的女性形象,但不同的是《陌上桑》是一部輕松的幽默喜劇,羅敷以自己聰明、果敢巧妙應對使君的調戲。而辛延年《羽林郎》中胡姬形象具有悲劇色彩,她以自己的生命抗爭羽林郎的調戲。辛延年筆下的胡姬之所以具有悲劇色彩,是與其生活的社會環境密切相關的。漢末,政治腐敗,權貴倚仗權勢、肆意妄為,馮子都正是權貴的代表。詩人通過胡女以生命抗爭權貴,控訴了整個封建上層社會的黑暗。

2. 魏晉南北朝人與《陌上桑》

魏晉南北朝時期采桑詩歌出現了創作高峰,由于受漢樂府《陌上桑》影響,魏晉時期采桑主題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第一與原作《陌上桑》主題與思想迥乎不同的擬作,如曹魏時的曹值《美女篇》,用美人的盛齡不婚,表達自己作為藩王無法施展抱負的惆悵、憤懣之情。第二采桑女的楚楚動人,如西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第三頌揚采桑女的品德,強調女子的貞操,如傅玄《艷歌行》,傅玄對《陌上桑》字模句擬,突出強調女子的貞潔,毫無新意可言,受到后人批評;第四采桑女的相思、閨怨,如顏延之《秋胡詩》。

總之,三國時,《陌上桑》擬作由原來的敘事轉變為抒情,內容與原型相差甚遠,作者主要用古題表達自己的情感。南北朝時期《陌上桑》的擬作歌詠美女和艷情的詩文增多,敘事淡化,詩風清麗婉轉,詩文篇幅短小。

魏晉南北朝的時候,文人們頻頻創作采桑詩篇原因,一魏晉以來,詩人們創作艷情詩,是因為“桑中”艷情主題符合他們的審美情趣。《陌上桑》是一首既寫美女艷情又沒有破壞傳統道德禮教的詩歌,符合上層統治階級的要求,同時又有道德說教的功能。采桑題材為文人們寫艷情,強調道德教化提供了契機。二是桑女特有的人格魅力,讓文人能夠依據自己的情趣和對女子的要求寫出她的形象。文人們筆下的采桑女可以是美艷多情的、機智果敢的、勤勞自信的。總之采桑女的形象是盛久不衰的,對騷人墨客有很大的感染力。

魏晉南北朝人擬作《陌上桑》發生變化因為:一以建安時期來說,社會局勢不不穩,詩人們飽受戰亂之苦,切身體會勞動大眾的悲凄生活。因而在曹魏時期,文人們擬作《陌上桑》需要抒發真情實感。所以這一時期《陌上桑》與原作內容無關。二兩晉南北朝時期,國家趨于和平統一,時局趨于穩定。文人們的生活經歷單調、簡單,沒有獲得對社會底層生活格外深刻的感觸,很難創作出觸及社會生活本質的作品,同時受當時綺麗柔靡詩風影響,所以文人們擬作《陌上桑》大都歌詠羅敷的美艷、男女艷情、閨怨思婦。

1、 唐代采桑詩分析

(1) 唐代采桑詩的概況

唐朝,詩人們開創了文學詩歌史的頂峰時代。唐代詩壇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詩歌的主題思想也豐富多樣。以《陌上桑》為代表的采桑題材詩歌,也受到了唐人的喜愛與接受。唐人接受《陌上桑》及采桑題材除了借鑒、模擬等于前代相同的方式外,還在思想內容、藝術手法等方面有所創新。

《全唐詩》中寫到“桑”的詩句有754首,涉及“桑樹”的有614首[2]。如王昌齡的《塞上曲》、杜荀鵑的《山中寡婦》、白居易的《杜齡叟》、儲光羲的《田家即事》、張籍的《節婦吟》、李白《春思》等。《全唐詩》有23位詩人的30余首詩都使用來自《陌上桑》的典故或意象,這些典故都與“采桑”、“使君”等有關,還有《陌上桑》的擬作9篇,有李白、常建、陸龜蒙的《陌上桑》;朗大家宋氏、劉希夷、王建、李彥遠的《采桑》;趙嘏《采桑秦氏女》;張仲素《閨思》等[3]。

(2) 唐代擬作《陌上桑》及采桑題材詩歌的思想內容

本部分內容主要從思想內容、藝術風格分析唐人擬作的《陌上桑》,以及唐代其他采桑題材詩歌。從而了解唐人筆下羅敷的形象,并且通過羅敷形象,間接了解唐人的審美情趣、性格秉性以及唐代整個大的社會時代背景。

1. 唐人擬作《陌上桑》的思想內容

唐人接受《陌上桑》的方式用類書收錄,如歐陽詢的《藝文類聚》、徐堅的《初學記》、白居易的《白孔六貼》;其次是神話故事和現實生活中對《陌上桑》的吸納;還有就是把《陌上桑》故事化成典故用在詩歌創作中。唐人也借鑒了《陌上桑》的寫作手法和藝術風格,如駱賓王《帝京篇》、盧照鄰《長安古意》、杜甫《麗人行》[4]。

唐人接受《陌上桑》除了用上述方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擬作《陌上桑》。現在按照詩歌所表達的主題內容,將其分類如下。

第一,描寫明艷動人的采桑女。采桑詩作為中國詩歌的題材,在《陌上桑》產生前大都是描述男女愛情的。明艷動人的女子在春天與英俊男子相遇,在陌上、淇上約會,產生了美好的愛情,如《庸風●桑中》、《魏風●十畝田間》。唐人承襲這一主題,以常建的《陌上桑》為代表。“翳翳陌上桑,南枝交北堂,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非但畏蠶饑,盈盈嬌路傍”[4]。常建只模仿了《陌上桑》第一部分對羅敷美貌的描寫,語言質樸清麗、風格柔美,沿襲了《陌上桑》描寫羅敷的風格。

第二,描寫思婦的閨怨、相思。用采桑題材表達采桑女子對情人的思念,“桑”素來是閨怨詩選取的意象,唐人的擬作承襲了這一題材。劉希夷《采桑》“攜籠長嘆息,逶迤戀春色,看花若有情,倚樹疑無力,薄暮思悠悠,使君南陌頭,相逢不相識,歸去夢青樓”[4]。美麗動人的婦人飽受思夫之苦,神情迷離,可愛的春景使桑女想起剪不斷理還亂愁緒,即使在路上遇見瀟灑的“使君”也沒有心情。因為有一個人使她牽掛、魂牽夢繞。朗大家宋氏《采桑》“春來南雁歸,日去西蠶遠。妾思紛何極,客游殊未返”[4]。用南飛的大雁春歸,來映襯桑女丈夫的未歸,從而表達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唐張仲素的《春閨思》:“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4]。作者借鑒《陌上桑》的典故,描寫軍人的內人想念丈夫的心情,委婉地闡述桑婦對自己夫君的懷念和忠貞不二的情感。

第三,歌詠羅敷故事。《陌上桑》中的羅敷既是一個美麗、自信、機智果敢的女子,也是一個符合儒家道德標準的貞婦形象。李白的《陌上桑》、李彥遠、王建的《采桑》,趙嘏的《采桑秦氏女》繼承了這一主題內容。

李白的《陌上桑》描寫了一個女子忠于自己的愛情,即使有家財萬貫也不會動搖她對愛情的忠心。“妾本秦羅敷”之前為第一層,描寫漂亮的桑女采桑,富家公子前來戲謔。詩中對富家子乘坐的馬車的描寫,從側面反襯出富家子的權勢、地位,是體現主題思想的伏筆。“妾本秦羅敷,玉顏艷名都。綠條映素手,采桑向城隅”[4]。描寫采桑女自夸美麗的容顏。前兩句夸自己像《陌上桑》中秦羅敷,容貌、品行在城中都很出眾。后兩句實寫自己去城邊采桑,芊芊玉手在綠葉的襯托下,更加的白皙。“使君且不顧,況復論秋胡”[4]。表明她不欽慕權勢地位,也不為金錢富貴動心。同時女主人公喜歡自己欽慕的男子,就如同蟬喜愛翠綠的芳草、鳳凰愛吃梧桐葉一般。最后一句勸說貴公子趕快離開,不要再耽誤時,是本詩的點睛之筆。

第一段是詩人對采桑女美貌的敘述,第二段是美女對富家子相謔的回答。李白筆下的羅敷既是明艷迷人的美女,也是勇于回絕權貴,體認自身魅力的烈女。使君和秋胡比較,使君的品行更勝一籌,羅敷對使君尚且不予理會,并嚴詞厲聲的拒絕,更何況是秋胡。“托心自有處,但怪傍人愚。徒令白日暮,高駕空踟躕”[4]。李白借此諷刺對權力的崇尚、對權貴的阿諛。李白雖然用的是舊題,卻反映了自己的心聲,李白描寫羅敷美貌,暗含對自己品質、人格的認可,他用羅敷對秋胡的嚴厲的拒絕,反映自己對權貴的蔑視。

李彥遠的《采桑》也是歌頌羅敷的事跡,但主要強調桑女的貞操與婦道。如“千金豈不贈,五馬空躑躅。何以變真性,幽篁雪中綠”[4]。以竹子在寒雪中的蒼翠挺拔來比喻桑女的貞潔。王建的《采桑》清麗脫俗,故事情節更加淡化。

第四,反映社會生活,揭示等級社會的不公和統治階級的殘暴。這類主題內容是唐人模仿《陌上桑》的相異之處,其幾乎不再有歌詠婦女美艷、貞操的觀點,以及道德教化的作用。而是沿襲了漢樂府的現實主義手法,采取寫實的方法去描寫采桑女的悲慘生活,揭發社會生活的不公正。以陸龜蒙的《陌上桑》為代表。

陸龜蒙《陌上桑》:“皓齒還如珠貝色,長眉亦似煙華貼,鄰娃盡著秀襠襦,獨自提筐采蠶葉”[4]。美艷動人的采桑女并不是富家千金,當鄰里女子穿著綾羅綢緞展示自己妖嬈的身段時,悲苦的采桑女只能孤身一人提著籮筐采桑,反映貧富差距,揭示社會的不公。

2. 唐朝其他采桑題材詩歌的思想內容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用育蠶植桑支撐農業的發展。種桑養蠶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并且孕育了博大精深的蠶桑文化。唐詩中存在大量蠶桑詩歌。總體來說,蠶桑題材從初唐到中唐時期仍然歌詠采桑女的貞婦美德和春怨之情,唐代中后期采桑主題內容才發生了一些變化。現在按照蠶桑詩的思想內容將其分類如下。

第一,用養蠶采桑抒寫閨怨春思。唐人創作采桑詩歌沿用了這一內容,將植桑與春怨相結合,表述對女子對心上人的掛念。如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4]此詩描寫了孤身獨處秦地的思婦觸景傷情,日日思念遠在燕地的丈夫,盼望他早日回歸的急切心情。

第二,描寫山村田園風光,反映農事生活。這一思想內容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描寫采桑生活的艱辛,批判現實。如唐彥謙的《采桑女》、劉駕的《桑婦》、杜荀鵑《蠶婦》等。劉駕的《桑婦》曰:“墻下桑葉盡,春蠶半為老,城南路迢迢,今日起更早。四鄰無去伴,醉臥青樓曉,妾顏不如誰,所貴守婦道,一春常在樹,自覺身如鳥,歸來見小姑,新妝弄百草”[4]。采桑女不再是美麗迷人的烈女,而是一位辛苦勞作,采桑養蠶,遵循婦德的普通農家女子。《桑婦》的主題完全失去了傳統的艷情色彩,而是通過采桑女形象揭示下層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具有現實主義精神。唐彥謙《采桑女》描寫了勤奮樸實的采桑女在沉重的賦稅壓榨下的悲苦生活,與《陌上桑》描寫艷情和歌詠美女的主題內容迥乎不同,揭露了封建上層統治階級對貧苦百姓的壓迫和剝削,揭示了唐朝末期黑暗的社會現實。

另一部分通過描寫蠶桑,表達作者醉心于山水田園生活的理想志趣。儲光羲的《田家即事》曰:“桑柘悠悠水蘸堤,晚風晴景不妨犁,高機猶織臥蠶子,下坂饑逢餉饁妻,杏色滿林羊酪熟,麥涼浮壟雉媒低,生時樂死皆由命,事在皇天志不迷”[4]。此詩以景明志,前三聯用“桑柘”、“晚風”、“蠶子”、“杏林”等構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園畫卷。尾聯表明自己志趣,詩人希望脫離凡塵俗世,享受田園生活之樂,表明作者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第三,借蠶桑表諷喻人生,表明政治觀點。唐人常用“滄海桑田”、歷經滄桑”、“飽經滄桑”、“人間桑海朝朝變,莫遣佳期更后期”等來指世事變化之大。特別是戰亂之苦后,這種滄桑感更為真切。因此唐代出現了用蠶桑之事來諷喻世事、人生的蠶桑詩歌,如孟郊的《蜘蛛諷》、白居易《禽蟲十二章》;表明政治觀點的采桑詩歌,如張籍的《節婦吟》是一首具有兩種主題思想的篇章。從表面看來,此詩描寫了一位忠于丈夫的貞婦,經過復雜的內心掙扎拒絕了一位英俊瀟灑的男子,遵守了婦德;實際表達了作者愿效忠正統朝廷、不愿鉤心斗角,拉攏人心。

第四,利用蠶桑反映貴族階級對貧苦人民殘酷的逼迫和壓榨。如白居易的《重賦》云:“繒帛如山積,絲絮似云屯。”[4]富人家中的絲綢堆積如山,乳白的絲綿如白云密集。養蠶種桑的貧苦人民的小孩沒有衣服可穿,老人則處于體無溫的狀態。白居易的《杜陵叟》云:“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如何,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4]。白居易設身處地為普通大眾著想,嚴厲痛斥貪污腐敗現象,諷刺貪官污吏只知阿諛奉承,而棄人民的生死于不顧。白居易把貪官污吏比作成了“豺狼虎豹”,并且運用了反問句,憤慨的情緒躍然紙上。

(3) 擬作《陌上桑》和其他采桑詩歌藝術特色

《陌上桑》主要以敘述桑女故事為主,它的素材取才于現實生活,但又不受實際生活的局限。在藝術手法上通過側面描寫、運用鋪陳與夸張手法、及對人物言、行的描寫,使羅敷的形象躍然紙上。唐人擬作《陌上桑》及其他采桑詩歌受其影響,同時又有創新。本部分主要分析具有代表性的《陌上桑》擬作和其他采桑詩歌的藝術特色。

1. 唐人擬作《陌上桑》的藝術特色

本部分主要以張仲素的《閨思》為代表進行探析。“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4]。城邊、柳樹、陌上、桑林,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春天郊外場景圖。“裊裊”寫出了楊柳風姿綽約的體態,“青青”描繪了桑葉的蒼翠欲滴,這兩個疊音詞渲染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這使我們親睹一幅桑女采桑圖,同時還給女主人公的相思提供了典型環境。城邊垂柳依依,使采桑女回憶往事;而翠綠的桑葉,使人想到“蠶子”;用“陌上”、“桑”等典型意向來為桑女的相思之情做伏筆。這樣桑女的相思之情便顯而易見了。

“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4]。采桑女倚靠著樹沉思,一動不動,手里提著個空籮筐,這是一個富有提示性的“道具”,“提籠忘葉”,表明她的心思不在蠶桑農事活動方面。“漁陽”是唐時征戍之地,也是提籠女子夫君駐守邊疆的地方。“漁陽”已表明主題,但它沒有桑女思夫之意,而說“昨夜夢漁陽”更加委婉地表現桑女對丈夫的深情。

《詩經●卷耳》曰:“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5]。卷耳菜采了又采,籮筐總是采不滿。并非卷耳難得,而是女子心不在焉。這與“提籠忘采葉”的情景相似。這兩首詩用農事的耽誤來襯托美人的相思之意。但《卷耳》細致入微地描寫了女子想像夫君登山、馬兒疲憊、夫君生病及飲酒的情形,將相思寫的十分具體。《閨思》提出“夢漁陽”,好像起拋磚引玉的作用,詩中并沒有寫女子夢里的景象,而讓我們從少婦的具體處境體會和想象她夢中的情感。

2. 唐代其他采桑詩歌的藝術特色

以唐彥謙《采桑女》為代表進行分析。作者首先寫春蠶幼小,沒有桑葉可以采摘,緊隨著寫采桑女的憂愁,表明今年蠶桑農事不順。這使我們想到蠶子或許會因春天的寒冷而死去,即便它存活下來,也可能未來得及吐絲、結繭,里胥就上門催逼賦稅。此詩畫龍后點睛,點明采桑女聲淚俱下的原因,闡明本詩主旨,與《陌上桑》相比是藝術手法上的創新。

“手挽長條淚如雨”[4],描寫采桑女辛苦勞作而又無限愁苦的形象。“去歲初眠當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4]。將桑女的憂愁心態與緊張的動作相結合,寫出她心中焦慮的心事,使其形象更加生動。

“桑芽才努青鴉嘴”[4],用質樸形象的語言刻畫出桑樹上斑斑點點的嫩芽形態。詩人用“青鴉嘴”比喻“桑芽”。“努”是桑芽用力生長之意,用“才努”將“桑芽”與“青鴉嘴”聯系起來,既反映了兩個意向的相似聯系,又描寫“桑芽”在春風里努力生長的動態,把“幼芽”當作人來寫,為詩文添補了很多生氣。

李白的《春思》云:“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4],可以視作“起興”。起興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見,用聲音、意義等類比關系來引發詩歌內容。詩文開頭卻以燕、秦兩地的春天景象起興。“燕草如碧絲”,是思婦的想象;“秦桑低綠枝”,是思婦所目睹,詩人將看不到遠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畫面上,并從思婦一邊的角度來敘說,從邏輯上說,似乎有點矛盾,但從“寫情”的角度來看,是合理的[6]。見春草而思歸,語出《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詩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婦復雜的感情活動,用兩處春光,興兩地相思,把想象與回憶同眼前真景融合起來,據實構虛,造成詩的妙境[6]。所以不僅起到興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氣氛的作用,而且還把思婦對于丈夫的真摯感情和他們夫妻之間心心相印的親密關系傳寫出來另外,這兩句還運用了諧聲雙關,“絲”諧“思”,“枝”諧“知”,這恰和下文思歸與“斷腸”相關合,增強了詩句的樂感和含蓄美[6]。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4]。順承起興句的思緒,從燕、秦兩地入手,征人到了春天就回來了,足以慰藉思婦。但后一句又以“斷腸”承之,同想象中思婦的興高采烈迥乎不同。正是這種不同常理的寫法才將思婦的相思表現的酣暢淋漓。

2、 唐人接受《陌上桑》及采桑題材的原因

本部分內容主要分析唐人接受《陌上桑》及采桑題材的原因,主要從《陌上桑》的思想內容、藝術魅力、社會時代背景等方面進行分析。

(1) 《陌上桑》的思想內容及藝術魅力

唐人傳承并發展《陌上桑》及采桑題材因其迥然不同的主題內容和獨有的藝術風格。《陌上桑》及采桑詩主要歌詠秦女的故事、揭示下層平民百姓的艱苦生活、批判上層貴族對普通人民的盤剝、反映等級制度的黑暗和罪惡等,這些成為唐人擬作《陌上桑》的基礎。

首先因羅敷故事產生的擬作。《陌上桑》中的羅敷是一個明艷動人的貞婦,她兼具風流美艷與堅貞,其形象符合儒家對婦女“三從四德“的要求。因此這一思想內容被廣泛接受。李白的《陌上桑》就承襲了它。李白通過歌詠羅敷貞婦形象來表明自己內心的高傲、才貌、品行,并借此譏諷世人對權力的崇尚、阿諛,對世間蠅營狗茍之徒的輕蔑。

桑中故事涉及蠶桑農事生活。這一內容主要通過描寫辛苦勞作的采桑女,來揭示封建社會勞動人民的困苦生活,這一主題繼承了漢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陸龜蒙、唐彥謙等來自底層的詩人的擬作反映了農民艱辛的農事生活,揭露了封建社會上層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盤剝,是唐人擬作《陌上桑》中的變調。

《陌上桑》運用白描夸張、側面襯托等刻畫秦氏女的形象。通過環境描寫、路人看到羅夫的反應,把羅敷的美麗動人呈現給讀者。讓不同的人切身體會羅敷的名艷動人。這一藝術手法受到后世人的繼承。如劉希夷的《采桑》通過清新質樸的語言描繪了一位采桑女在柳絮飄飛的季節,登高遠望。通過描寫美好的景色從側面烘托采桑女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并在詩的后六句將采桑女的心理細致的刻畫,仿佛每個讀者如采桑女一般,能夠體會她的思念之情。

(2) 社會時代背景

唐朝是封建社會的全盛時期,由于經濟的發展、政治的清明、文化的兼容并蓄、生活的多姿多彩為唐人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但總體來說,采桑題材詩歌的創作數量逐漸減少。初唐詩人一方面受六朝詩歌艷麗之風的影響,另一方面受社會安定之風的影響,采桑詩歌仍然以歌頌桑女的美德和傷春閨怨為主,直到唐中后期才出現反映社會黑暗、諷刺權貴等主題的采桑詩。

社會生活安定,是初唐時期的真實寫照。詩人們生活安逸平淡、人生經歷簡單,只能向前代詩人、詩歌學習。因此初唐時期,采桑題材的詩歌仍然以歌頌采桑女的美麗和艷情為主。如劉希夷是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的《采桑》中的采桑女飽受相思之苦,滿目的春色勾起她無限的春愁,即使路逢使君也無心思,因為桑女始終惦記著自己的心上人。王建的《陌上桑》、張仲素的《春閨》也是思婦閨怨題材。

盛唐國力興盛,經濟發展迅猛、政治清明可鑒、生活豐富多彩。這樣的社會背景也造就了不懼權貴、個性張揚的詩人。如李白,貴妃研墨、力士脫靴。李白的《陌上桑》采用傳統的舊題來表明自己不畏權貴、不愿與權貴同流合污的心跡。李白個性張揚,名利、富貴、財富與其不過是過眼煙云,而真正值得追求的是自己的本心、魅力。盛唐繁榮的經濟條件、相對開明的政治,足以支撐這批詩人不必卑躬屈膝,諂媚權貴。

安史之亂后,節度使擁兵自重,各軍閥內戰不斷,民生凋敝。戰爭讓人們處于苦難之中,各階層矛盾不斷激化,唐王朝自盛變衰,一蹶不振,因此唐人創作采桑詩歌也不再是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