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I@O@.?.C@???l? ?概述金融核心系統發展歷
數字化轉型對金融核心系統提出新要
目錄目錄CONTNENS支持業務創新發展的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 金融核心應用現代化 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業務特征 更好的客戶體驗 更快速的產品創新 更安全的資金處理 更開放的生態 更靈活的多租經營模式 更強壯的業務連續性 更低的運營成本 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技術實現 基礎設施現代化 技術架構現代化 共享平臺現代化 開發治理現代化 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建設實踐分析 業界常見建設模式 基于云平臺架構建設模式 基于分布式開放平臺建設模式 基于單元化架構建設模式 實施路徑:核心建設四階二十二步 規劃與方案 3.2.2平臺建設 20核心系統建設 21系統運維 24華為分布式新核心解決方案 .小結 金融核心系統是負責處理和管理金融賬務交易業務的關鍵信息系統,是金融機構金融核心系統是負責處理和管理金融賬務交易業務的關鍵信息系統,是金融機構T系統中最關鍵的組成部分其先進程度對整個機構的業務開展至關重要一套專業化的核心系統在優化業務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和盈利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金融核心系統發展歷程我國金融行業信息化建設經過0多年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建立起獨立自主、開放創新的科技體系。其中,作為交易中樞的核心系統,通過不斷迭代創新,逐步向更加開放、穩定的新一代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邁進。伴隨著中國金融行業整體發展的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從外部引進到消化吸收,再到優化創新,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電子化階段。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為解決資金交易手工聯行模式效率低下和差錯頻發等問題,我國金融業逐步開始采用信息技術代替賬務交易的手工操作。銀行和保險行業引入綜合業務系統和保險出單系統,形成了以省/市分支機構為中心的綜合業務系統和保險出單系統;證券業引入柜臺交易系統實現對早期依靠電話委托等人工交易模式的電子化替代。盡管此時的核心系統數據較為分散、使用效率較低,但是依然極大的提高了業務處理效率。第二階段是業務集中處理和優化階段。在世紀之交各家金融機構逐步開始建立全國業務大集中的核系統,實現了業務處理模式的統一化、標準化。這階段的核心系統通過數據集中,以突出客戶、強化管理、加快創新、集成信息為突破口進行綜合業務系建設。其中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的數據集中建設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集中式心系統陸續上線支持業務快速發展。2010年前后
融機構又將綜合業務系統進行了解耦剝離,推動業務處理模式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形成了以“瘦核心”為特征的核心系統,引入開放的服務總線形成了企業應用集成架構,并且逐步將金融業務融入到交易場景中。第三階段是數字化階段。金融核心業務由消費互聯向產業互聯、萬物互聯演進持續深化,逐漸從傳統的銀行賬務交易、保險核保與理賠、證券競價買賣擴展到為客戶提供所有與投融資、登記托管等相關的一系列服務。隨著交易量的飛速增長,銀行核心系統更注重服務層面的靈活組合部署、動態擴容和業務敏捷能力;保險核心系統更注重業務的自動處理、渠道交互和相關系統的集成能力;證券核心系統則更關注高并發、低時延、高吞吐等關鍵特性為支持金融核心系統創新發展分布式容器化微服務、開發運維一體化等諸多新技術和新理念得到了廣泛應用,云平臺作為上述技術的基礎底座成為新一代核心系統的新型“數字生產力”,核心系1概述|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白皮書統的云化成為必然同時為應對目前復雜的金融技核心技術供應鏈安全問題提升核心系統的安全
控能力也成為新一代金融核心系統建設的重點。數字化轉型對金融核心系統提出新要求當前我國金融核心系統大多采用IOE體系,依托主機/小型機采用集中式架構進行建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其在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可服務性(Reliability、Availability、Serviceability簡稱RAS)方面取得了成功。隨著數字金融快速發展,傳統集中式架構的核心系統已難以適應目前金融業務創新發展所需的“海量、高效、彈性、擴展、敏捷”等新要求。一是靈活的彈性伸縮能力。在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線上數字化經營的背景下核心系統需要應對互聯網海量客戶和爆發式交易帶來的挑戰而目前國內金融核心系統普遍基于集中式架構存在彈性伸縮能力不足的情況。二是統一的服務治理和架構管控能力。在金融機構多年信息化發展中,傳統集中式系統普遍采“煙囪式”建設模式,造成金融機構整體IT系統難以互通,容易導致信息孤島。雖然部分金融機構對用進行服務化改造,但是多套系統之間調用關系雜,缺乏統一、有效的服務治理,導致整體服量三是敏捷開發和快速迭代能力。當前同業競激、商業機會和業務創新的窗口期越來越,具備敏捷開發和快速迭代的能力愈發重。傳統集中式融核心系統普遍采用瀑布式開發模,結合多輪次集成測、驗證測試等進行建,從提出需求到系統上線普遍在半年以,開發周期通常跟不上業務發
四是成熟的災備能力。隨著核心系統范圍的不斷泛化以及企業數據中心的多地化分布核心系統的容災在覆蓋范圍靈活性復雜度可用性經濟性故障半徑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采用的傳統容災方案由于災難出現的機會極小會導致大量基礎設施環境冗余實施代價很也存在金融機構為達到合規要求只對部分關鍵應用系統實施高等級災備處理的情況當災難來臨時只能保障部分業務的連續性。五是開放的生態能力。金融數字化轉型要求金融服務場景化、生態化,將金融服務嵌入到千行百業的場景中,建立金融生態圈。傳統集中式核心系統屬于封閉架構,缺乏開放的接口標準,無法適應開放金融生態的發展要求。六是更強的安全可控能力。近年來,由于市場變化、貿易摩擦、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導致金融科技供應鏈安全形勢復雜多變。我國金融機構在快創新發展的過程中,面臨安全可控的隱患,需要對核心技術具有更強的掌控力,確保我國金融業關鍵業務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核心系統是金融機構核心系統是金融機構IT建設的重中之重,在數字化時代如何提供更好的技術“供給力”和“連接力”是現代化核心系統建設的重點。金融核心系統須更加敏捷、高效地供給金融產品和服務,才能適應數字金融快速發展的要求金融核心系統要進一步提升敏捷效能強化與云能力的內生結合,通過技術架構、數據架構與應用架構的分布式改造,提供根植云的原生能力。同時金融核心系統需從底層基礎設施開發運維管理數據安全統一治理等視角出發構建自下而上的完整敏捷開發鏈路從而賦予金融機構實時洞察與快速響應個性化、場景化、定制化需求的能力。金融核心應用現代化當前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數字經濟成為主流金融機構需要加快數字化轉型以適應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而“應用現代化”已成為很多金融機構開展數字化轉型的必然選擇。關于“應用現代化”,不同的行業領先企業給出了不同的詮釋:亞馬遜強調通過對應用的epatfom和Refctor,并通過構建共享服務平臺能力實現“應用現代化”,以支持業務獲得更加高效的創新能力。微軟T使用“云原生架構”,通過動態更改應用程序以實時響應事件和提供高度個性化體驗,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支撐業務快速創新。華為基于20多年的自身數字化實踐和多年政企客戶服務經驗,認為“應用現代化”是以軟件的敏捷交付為導向,實現貫穿基礎設施到應用的認知重塑、架構升級和技術躍遷。1 ???????1 ????????/??2 ????????3 ?/???4 ???5 ?1 ????У???2?/??55.??14??????3 ??4倅5 ?????У?????*%&??????????????? ????...?????????4FSWFSMFTT?ξ???????????А??????????????ξ????? ξ??04 ????圖1應用現代化內涵總體來看,行業領先企業正在驅動和定義“應用現代化”的內涵及商業價,并逐漸形成行業共識:云原生作為架構的核心演進方向,并對虛擬化、容器化基礎設施、微服務架構、數據治理、s開發過程安全合規帶來變化與影響。同時對于“應用現代化”的價值也基本錨定在用戶統一體驗提升(C)、應用快速上線(TT)、資源按需彈性供給(TCO)、安全高可用等。對于金融核心系統的“應用現代化”,根據上述技術趨勢的定義可以得出,為有效支持金融核業務創新和快速響應的業務變化在面向技術方面,依據“云原生”架構演進,從服務化架構到云原生架構,引入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和聲明式API等關鍵要素,推動應用全面上云并使資源利用效最大化;在面向業務方面,為高效支撐集團總部、
分支機構、生態等組織快速發展,通過“元數據驅動的多租架構”的類“SaS”模式快速構建、組裝和擴展應用,實現業務快速上線的同時降低總體TCO。????ξ????????ξ?????....???????А????????ξэ???????????ξ???–?キ????????–??+????侹??–??????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業務特征核心系統作為金融機構的“核動力”系統,不應只注重技術本身的應用,更應該能夠幫助金融機構提升競爭力,助力金融業務的發展,以金融業務發展作為唯一目標,具備鮮明的現代化業務特征。更好的客戶體驗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可以通過構建智能化客戶經營和立體化渠道服務為包括零售客戶企業客戶員工、供應商、合作伙伴、政府機構、金融同業等泛化的客戶提供一致的RAS體驗(實時el-time、按需On-demand、全在線、自助DI、社交化Scil),即實時全在線的服務,使客戶獲得服務更簡單高效、內部運營更敏捷;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提供自助社交化的服務,提升客戶參與感。更快速的產品創新快速的產品創新是當前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優
勢,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作為金融機構基礎產品供給側,需要通過產品的靈活配置與組合、流程的快速編排、直通渠道的銷售等能力來滿足產品的速創新,不僅包括最基礎的存、貸、支付和銀行等金融業務,也應能支持新型的產品創新,比如數字貨幣。此外,更快速的產品創新還應該包括更精準的產品運營,也即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應能撐對于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分析和評價等。更安全的資金處理核心系統處理了金融機構%以上的資金轉移業務,對于交易的一致性和安全性要求極高。在一致性方面,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應能通過SAGA、TC等多種分布式事務控制模式,以及跨系統、跨渠道的對賬和差錯處理,提供更高的資金一致性保障能力。在安全性方面,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應通過詳細的記錄資金業務過程,支持資金業務處理過程的全程可觀測、可管理、可審計、可追溯等,從而提升資金處理安全性。更開放的生態隨著金融機構推進數字化轉型,金融服務已經從物理世界走向了數字世界,從消費物聯和產業互聯逐步邁向萬物互聯,未來金融業務將無處不在。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應能適應金融業務線上化、場景化多元化的變化將金融機構數據與服務線上化輕量化地開放給合作伙伴以及B端、C端用戶,實現開放生態的共建、共生和共贏。更靈活的多租經營模式近年來,金融機構因業務發展、防范金融風險等原因,頻頻出現收購、重組合并、改制等多種經營模式調整現象。在傳統核心系統中,客戶、產品等關鍵要素緊耦合,牽一發而動全身,無法滿足組織機構變化和個性化產品更新要求。因此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不僅需要支持多法人的數據多租隔離模式,更要滿足不同法人根據自身業務訴求快速靈活地定義自己業務處理流程的需求。這種模式稱為“總-分-總”模式,即集團公司/總行統一規劃、然后通過統一的平臺支持各法人多租經營和獨立業務發展業務。更強壯的業務連續性核心系統應該支持金融機構7*24小時不間斷
對外提供服務一方面可使用分布式技術的高性能、高吞吐、高可用等關鍵能力,使核心系統面對高業務負載、軟硬件故障、區域性失效和災害時,能始終保持業務的連續性;另一方面也可通過適配安全可控的基礎軟硬件設施以提高供應鏈安全風險應對能力。另外,更強壯的業務連續性也體現在特殊的場景上實現業務零中斷或少中斷系統可用性達“4個9甚“5個9如在新老核心系統過渡階段,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應通過業務的灰度發布、多種數據遷移策(按客戶產品渠道機構地域等以及完備的應急預案和切換演練等實現新老核心業務的無縫對接。更低的運營成本核心系統作為金融機構最重要的T系統,是業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企業價值創造的驅動力,所以可將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視為“產品”,通過業務與T一體化產品運作得到更顯著的業務收益。具體可以體現在更優的投入產出比、更低的可變營成本、持續的價值創造等方面。在投入產出比方面,通過分布式系統的可擴展特性,能夠實現更低的單賬戶運營成本,從而獲得更優的投入產出比。在可變運營成本方面,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可以通過負載均衡、熔斷降級、灰度發布等特性以及零代碼/低代碼的技術平臺能力,支撐業務人員、研發人員、應用開發人員快速進行開發維護,有效降低核心系統的可變運營成本。在價值創造方面,通過明確的規劃牽引系統迭代、以及敏捷開發響應交付,與業務共同發展并持續創造價值。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技術實現為實現統一的用戶體驗提升、應用快速上線、資源按需彈性供給、獲得安全高可用的運行環境等,金融核心系統需要采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進行技術裝備,以更快的速度創造更好的數字產品,從而保持在市場競爭中的領先優勢。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技術實現主要包括基礎設施現代化、技術架構現代化、共享平臺現代化及開發治理現代化四個方面。 ????А?? ????А?? 23?????А????????????ξ???УЮ???????А?????????????侞??1 ????ξ???%$倅ξ??2.0????????А?Ю???????????????4?А?????㈨????????????????&??????????–Σ??????????????*5?????ξ????????%FW]ī"VUP0QTī????λξ?ツ??????圖3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架構基礎設施現代化金融業對云原生技術的創新應用較早,但創業務往往聚焦在非核心業務,且多數應用在開發試環境進行創新驗證。221年前后多家金融機構基于未來科技發展趨勢、運維的簡便和資源的彈性活等維度陸續提出金融核心系統要全面云化和容器
化的目標。支持全面云化/容器化的現代化金融基礎設施要滿足統一的云架構、多中心的容災規劃計、大規模可擴展、一云多芯多池能力、安全合規以及資源敏捷彈性等關鍵規劃和建設要素,以滿各類業務對基礎設施的定義與適配。?????????????????????????????А????????А? ????喍?????????喎 ????喍???/?????????喍??ぶ?/????/?Ъ??ξノ?喍??&???ツ&4$#.4*.4...????..&740#44'4??71$&-#..$$&MBTUJD*1??ξ???????]倅??]???]?????ξ????]???ξ??ξ????????????圖4基礎設施現代化架構一是“一朵云”架構。通過統一標準規范迭代規劃開發測試云、生產云、生態云以及分行云等,所有云基于相同架構演進設計。二是多中心容災設計。基于金融機構的數據中心位置和資源部署特點,以及業務和監管對RPO/RTO的要求,規劃匹配業務場景的同城雙活、兩地三中心、多地多活等容災方案。三是大規模可擴展平臺既能考慮投資經濟性,做到資源按需分配,也能支持未來快速發展帶來規模擴展需要。四是一云多芯多池。一云多池的構建要靈活經濟,在整體規劃之下具備分批分期靈活落地能力,同時全棧IaaS/PaaS/SaaS的服務能高效靈活匹配多芯。
五是安全合規。安全服務體系在滿足等保規要求的同時,也需進一步加強商用密碼應用上的全防護,滿足密評規范要求,并且關注并解決開源軟件安全涉及的漏洞防護供應鏈安全介質可信、許可變更等熱點問題。六是金融云原生2.。云作為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的重要基礎設,已由“面向云遷移應用”的階段演進到“面向云構建應用”的階段,即由“以資源為中心”的資源服務演進到“以應用為中心”的云原生基礎設施階段。為發揮云原生基礎設施極致性能,可以通過一些軟硬結合的技術手段,如將網絡等能力卸載到專有設備中,或通過彈性網的直通能力打造軟硬一體和調優的扁平化高性能、安全的基礎設施資源平臺。技術架構現代化云原生基礎設施現代化解決了核心應用的生長土壤問題,但隨著金融核心業務規模和場景范圍漸擴大,業務的敏捷與靈活對企業應用和數據架
也帶來深刻變革,包括圍繞應用的微服務化、服務網格、Serverless、函數計算和應用高可用,以及結合使用場景的數據庫分布式部署。??????㈨ ξ?????㈨????喍0-51l?????喎ξ??????喍0-51l?????喎ξ????????????㈨?€????Σ喍COBOL/C++喎???????????喍???????????l?????????喍??У$*$4l8"4l5VYFP??㈨?????倅??????????ξ?????????У喍???θ???喎?????—?????????%#2l0SBDMF????喍??+????????—???????????????喍???]倅??]倅[l04?6OJY???У????0??喑?????99.99%?????????ξ???ξ??喍???]倅??]DC1DC2DCn圖5核心系統分布式技術架構一是分布式應用架構。應用發生了從單體到群再到微服務的變化。從少量到海量的微服務改導致了服務的拆分實踐、調用關系、運維定障等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為了支撐應用的分布式架轉型,各種分布式中間件(如事務、消息、緩存、數據代理等)也成為應用分布式建設的重要組成分。核心應用架構變化對工具和專業服務能力提了與之匹配的要求,同時還要兼顧對全局新老應的注冊與治理。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應用架構需從前臺渠道和產品服務的業務領域中抽取企業級能力,聚合成能力中心,為前臺提供企業級服務。二是分布式數據架構。在核心交易場景下完傳統集中式數據架構向分布式數據架構演進,新分布式數據架構需要更好的匹配分布式技術棧及和業務結合的部署場景,提供高吞吐強一致性事務理能力、保障業務要求的低延時響應、滿足業務
性的橫向擴展能力、容納海量數據的承載能力。數據架構的具體實現需要結合業務的單元化設計,提供與應用架構相匹配的數據切片、分庫分表、分區等設計能力,實現整體數據系統的靈活彈性、易擴展和故障半徑可控滿足金融核心交易下的大容量、高并發和突發峰值場景的需求。同時充分考慮金融機構的現有應用情況,在分布式數據架構設計時要提供與現有數據系統的雙軌并行、單軌切換的并行設計思路,并提供高效易用的數據遷移工具提升數據搬遷效率和完整性。共享平臺現代化以業務和能力為中心,根據金融核心業務特點對其服務的共性能力抽象、沉淀、整合和共享,形成金融核心現代化服務平臺,以全面提升組織和業務的運行效率。共享服務平臺將包括統一技術棧、數據模型、業務模型,并通過服務編排快速組合出新的產品/服務。戶二是技術組件公共能力中心。識別關鍵技術力,如多租、彈、分布式中間件(分布式緩存、分布式消息、分布式事務、分布式調度和分布式數據庫)等進行技術沉淀。三是核心系統安全運維平臺。核心應用完成上云/云原生改造后,應用的治理要實現全局的從應用->平臺->硬件的可觀測性,同時從安全生產角度要依托混沌工程等準備系統的容災預案,并依托自動化運維工具等實現運維的智能化。四是元數據多租敏捷平。利用金融機構數化產品和服務的統一標準模型定義信息,在低代開發工具的幫助下,完成兼顧業務定制、隔離、共享的多租軟件產品構建,面向內外部不同用戶提特色化服務,實現多法人機構、多客戶、多場景、多渠道的分層通過訂閱產品通用層和行業套裝層,資產簡單配置和定制后實現項目上線。
開發治理現代化傳統核心應用的設計和生產周期較長,進行敏態改造后帶來指數級增長的配置和部署、傳統開發模式下應用與配置的耦合以及對安全與效率的平衡都難以滿足金融核心應用現代化的要求。為系統性的解決以上問題,實現核心應用周/天級上線以及內生的安全可,企業需要構建跨開發、運行、運維態的開發治理一體(DevOps/DevSecOps平臺一是企業級開發框架。通過開發框架預置企業級研發規范、標準內置的腳手架代碼和應用配置大幅減少重復適配工作,節省開發工作量和應用置時間;并結合C/C、應用托管和運維服務實現應用從開發到生產運行的高效上市。二是服務的全局治理。通過傳統SDK微服務三是應用可視化運s打破了傳統的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建設實踐分析 根據多份調研報告和經驗統計,金融機構由目前的集中式核心系統向新一代面向“云原生”的分布式核心系統的演進往往需要幾年的時間。由于核心系統建設難度大,僅有23%的金融機構選擇以新的核心系統替代原有核心系統,0%以上的金融機構仍選擇在原有核心系統上維持不變或者小范圍升級改造,比如實施代碼遷移、通過前置外掛系統或者將部分業務剝離至開放平臺等,具體詳細統計如圖6所示。通過收集國內部分金融機構核心系統建設的相關資料,本章節總結了幾種常見建設模式,然后結合華為在國內外金融核心系統現代化建設相關領域的實踐經驗,參考核心領域對于云原生分布式轉型的技術能力和工程能力要求,總結形成了一套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實踐方法。7%23%11%9%
42%
????????㈨?喑????????????????????А???喑???㈨??????????????????喑??????㈨???А?喑??А?????????????????㈨?喑В??э???㈨??????倅?В???А??????????????圖6金融機構選擇核心系統升級改造策略示意圖業界常見建設模式從金融機構規模來看由于當前國內金融機構科技能力參差不齊頭部領先的金融機構數字化水平較高一般選擇“一步到位”的核心系統自主建設模式,直接對現有核心系統通過現代化業務建模和技術架構重構方式進行全面改造,然后進行數據遷移,將業務遷至新核心上運行;廣大中小金融機構往往受制于其自身科技能力,對SV更加依賴,一般以創新業務為契機構筑新底座或者替換部分應用技術平臺組件,在此之上逐步推動整體核心業務的轉型。從細分行業來看,銀行和保險行業現代化核心系統基于云建設是大勢所趨;證券行業由于對低時延特性要求較高,核心系統的現代化轉型往往直接基于高性能硬件搭建,并未大規模使用云化架構。但整體來看,分布式架構是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建設的主要模式。基于云平臺架構建設模式基于云平臺架構的建設模式是結合云計算高彈性秒伸縮以及分布式架構更強擴展能力更大容量支撐等特性利用企業級新技術平臺體系轉型方法和分布式框架云計算處理等新技術手段構建面向未來業務發展以開放性高容量易擴展成本可控安全穩定、便捷研發為特征的全新技術體系框架。(1)工商銀行智慧銀行開放生態建設工程(ECOS)通過公開資料1分析,在中國工商銀行智慧銀
行開放生態建設工程(ECOS)規劃實施中,選擇了“分布式+云平臺”架構的改造模式,基于生態化、組件化理念進行系統設計研發,以同業領先的底層技術平臺為支撐、以企業級能力集成中心為依托,聚合內外部技術能力、數據能力、業務能力,構建起覆蓋“線上+線下”、“界內+界外”的內外部開放生態體系,實現了從集中式向全分布式、從單一核心銀行系統到去核心化系統、從傳統銀行服務到開放生態服務的轉型。創新提出“主機下移六步實施工藝”:第一步,下主機應用平臺服務入口建設。下主機應用在平臺建設服務入口其具體功能仍由主機提供方便各配合應用從平臺接入。第二步,配合應用改造。配合應用完成組合調用下主機應用平臺服務入口的改造或者在平臺建立組合服務節點,組合調用自身主機功能和下主機應用平臺服務接口,確保應用具備業務切流的能力。主機下移六步實施工藝第三步,配合應用切流。主機下移六步實施工藝通過渠道、產品業務流量切換、然后下主機應用間實現端到端的平臺服務入口調用,完成渠道和產品業務切流,至此實現下主機應用和配合應用的轉型路徑解耦。第四步,下主機應用平臺功能建設。第五步,下主機應用主機平臺并行。下主機應用業務數據遷移至平臺,通過雙寫保證主機和平臺數據一致,實現主機與平臺并行運行,通過主機平臺并行、自動對比驗證,核對驗證平臺系統功能完備性、準確性。第六步,以平臺為準提供服務。下主機應用以平臺功能和數據為準提供服務,關鍵業務數據實時復制至主機,主機只作為應急回切備份,保障關鍵業務的連續性。(2)中國人保財險分布式核心系統基于云平臺的建設模式在保險行業也得到了廣泛采用。據公開資料2顯示,2018年,中國人保財險提出了向高質量發展轉型“311”工程,正式
開啟分布式微服務架構轉型。2019年8月發布了PF-C分布式微服務技術體系和人保云,建設并上線了分布式架構核心系統,實現了核心系統的全分布式化和云服務化。來源:/s/KK8csJGWa5yQhNvHH7q2Sw來源:/s/2DPt_MJWv67cVupTlQP0GQ業務方面,參考業務流程和功能邊界,基于職責單一性原則劃分業務領域邊界構建領域模型分和設計微服務采用分治策略降低業務分析和用建設的復雜度,提升業務擴展能力。技術方面,主要從基礎云平臺建設、分布式架構體系構建、分布式微服務應用實現及演進4個方面支持分布式核心系統建設一是建立基于云原生技術的人保云平臺,完成IaaS層基礎資源和PaS層技術組件資源的云服務化,實現基礎資源的統一管理快速擴容統一調度和自動分配支持應用和數據庫的彈性擴縮快速部署和穩定運二是建立分布式架構體系采用前后端分離設計和微服務架構,讓應用具備上云的能力基于人保云實現自動彈性擴縮提升應用可擴展能力三是分布式應用實現主要采用數據分片策略和單元化設計提升數據和業務單元的可擴展性提高數據中心業務承載能力從企業全局建立多中心多活的能力實現應用的高可用四是從單體應用向微服務架構演進時微服務與單體應用并存運行二者保持松耦合關系只通過服務或異步化的數據進行業務關聯隨著時間推移大部分單體應用的功能就會被獨立為微服務通過逐步剝離單體應用的業務能力最終完成微服務替換原有的單體應用。基于云平臺架構的建設模式探索了一條符合金融業經營實際和未來發展的數字化轉型路徑在全分布式系統架構主機下移業務系統生態化轉型大規模交易型分布式數據庫等領域形成了可借鑒參的解決方案。基于分布式開放平臺建設模式基于分布式開放平臺建設模式是通過工具遷移或者應用內重構將原有運行在封閉系統的應用轉換為可以在開放平臺運行的應用,實現應用的主機下移同時在開發平臺積極引入分布式技術平臺包括
(1)中信銀行核心銀行系統“凌云工程”據公開資料顯示3,2020年5月,中信銀行核心銀行系“凌云工程歷時2年順利上線“凌云工程”面對關鍵技術—國產分布式數據庫產品用、如何用最小成本繼承核心系統幾十年信息資的工程實施以及銀行核心系統復雜重要應用場景改造的高可靠性三方面重大挑戰,通過聯合研發和入業界先進技術平臺,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著重強化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體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實施風險,大幅提升工程實施的質量、效率和能,從工程方法、關鍵工、體系建設及項目管理4個方面完成分布式新核心體系建設。工程方法方面實現一次性整體遷移業務無感核心應用全繼承、工程實施時間短、最少投入等目標。在凌云工程中,中信銀行創新了軟件代碼自動翻譯工具、全仿真測試平臺、實時數據遷移技術等專項科研成果將M0主機G代碼轉換為AVA代碼,并采用分布式技術架,有效提升了項目的效率和質量。關鍵工藝方面,基于生產仿真工藝,最大化緩釋未知技術風險。在以往跟賬測試模式的基礎上,凌云工程創新生產仿真工藝,多層次、多角度、高仿真場景模擬,充分識別和消除新架構隱患,驅動分布式核心系統可用性、穩定性和容錯能力迭代化,夯實系統可靠性,最大化緩釋未知技術風險。體系建設方面來源:/s/Ydlf_2QwWzWTYvIcXdhqIA一體化的監控體,覆蓋系、應、交、日、件8,計1現4項目管理方面,通過以人為本的項目管理,充分發揮每個參與者的主人翁意識。凌云工程在建設初期就把原平臺研發、運維人員價值發揮作為項目的一個重要目標。新老技術人員可以切磋邏輯精妙的設計靈機一動的創意“不否定過往的價值,讓每個人都有屬于他的一班列車,讓技術人員的路越走越寬。(2)國泰君安證券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統分布式開放平臺建設模式在證券行業也有成功實踐。據公開報道4,國泰君安證券于2018年開始自主研發新一代低延時分布式核心交易系統,并于221年試點投產。新系統在高可用、低延時以及大容量等方面均對基礎網絡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在證券行業關注的在低延時方面新系統要求委托上行時延小于2毫秒系統內部回路時延小于0微秒上一代集中式核心系統開放性弱,技術封閉屬性明顯性能和可用性難以滿足業務發展訴求國泰君安上線的證券核心交易系統實現了從垂直升級為水平擴展,曾經的小型機+數據庫+集中存儲的模式,更多地被標準服務器+高速網絡+消息總線的分布式架構取代具體方案中國泰君安證券提供全業務全品種核心交易引擎及周邊系統接入平臺平臺廠商華為提供高性能的計算節點和低時延的網設備軟件開發商華銳提供在此基礎上的分布式系統基礎平臺與交易執行平臺最終實現軟硬件一體的分布式系統開發和開箱即用的交易執行系統。基于分布式開放平臺建設的核心系統整體性能一般優于傳統核心系統并且大幅降低了核心系統重來源:/detail/1109096來源:/s/nGYBoAwOLCAaXTOPkGvKQA
構的成本。根據相關實踐經驗,在系統容量提升的提下總建設成本相比傳統核心系統下降50%以上建設周期縮短4%以上,而且質量高、風險,產前無缺陷,業務功能無遺漏。基于單元化架構建設模式單元化架構是將系統按照某種數據特征維度進行垂直劃分的現代化分布式架構體系。每個單元只處理整體數據的一部分從而實現整體系“分而治之并且解決了單點數據庫性能的瓶頸問題。由于核心系統存在客戶賬戶等大量可進行統一維度拆分的數據通過對核心系統進行單元化改造可以實現無限伸縮多地多活、故障隔離、快速容災切換等特性。據公開報道5,2022年4月23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新一代個人業務核心系(新一代個人核心全面投產上線。在業務和技術雙輪驅動下,新一代個人核心基于單元化架構建設模式,率先同時采用企業級業務建模和分布式微服務架構,實現模塊化、組件化的業務創新快速構建采用微服務容器化I和DvOs等領先的T技術,在底層數據資產通過多個分庫分擔不同業務單元壓力,分解和稀釋了系統對單個單元或分片數據庫的性能等方面需求,避免單機性能瓶頸,支撐當前高并發的業務場景。新一代個人核心具有以下特色:一是按“解耦—重構—復用的設計思路通過企業級業務建模實現化繁為簡重塑核心交易流程提升用戶體驗;二是開發和組裝出近000個“積木式零件”,實現產品靈活裝配,減少代碼開發,以技術敏捷驅動業務敏,滿足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的產品創新需求;三是自主研發堅實可靠的分布式技術平臺和運維平臺,可按需動態伸縮、彈性擴展,實現業務交易四是以在線遷移方式實現客戶無感切換,保障業務連續性降低切換風險開創大型銀行核心系統切換上線新模式。基于單元化架構的建設模式充分地體現軟件工程對“強內聚低耦合的設計理念能有效降低系
統的復雜度和系統建設、升級、運維風險,給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帶來更大的便利。單元架構使得多地多活成為可能,并且方便按照單元進行線性擴展,大大提高了核心系統的可用性和可擴展性。單元化部署將海量業務數據均勻分布到數據庫集群的不同機器節點,更好地滿足金融機構業務大幅增長對于賬戶與交易億數量級的處理要求。????????實施路徑:核心建設四階二十二步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的新建或替換通常被比作人類心臟手術其成本和風險都很高從行業實踐經驗看大多數新核心系統建設項目會超出預算或計劃。因此,合理的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建設實施方法、路徑與步驟至關重要。????華為根據國內外金融行業核心相關領域的實踐經驗,參考核心技術領域對于云原生分布式轉型的技術能力和工程能力要求,遵循以敏捷流程為導向的方法,結合項目管理和團隊的交付知識沉淀,總結形成“四階二十二步”的實施方法。“四階二十二步”方法根據項目技術實施過程,明確了規劃與方案、平臺建、核系統建設、系統運維4個階段以及關鍵的22步技術集成關鍵動作,解決核心系統建設過程中六大難題:架設計難、服務治理難、全鏈路運維難、業務高可用難、數據庫改造難、性能提升難。具體如下圖所示:????????? ???????????????㈨???㈨??????????????????????????????????????????????????????????????????????????????????????????? ㈨?????????????????????????–???????–???/??ノ?–????≮??㈨??????????????MBB4?У1BB4????????㈨???規劃與方案金融核心系統改造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規劃是這項系統工程的頂層設計一個好的規劃應該對準業務戰略既能描繪出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轉型的目標和藍圖使金融機構內部形成共識又能定義出具體的舉措路標和項目明確責任主體并指導實施。架構規劃架構規劃是銜接戰略與項目實施的橋梁。金融機構應當首先確立以數字化技術重塑銀行業務模式的長期戰略,再通過架構轉型規劃將戰略落實到實際業務中,通過架構的設計與落地,實現業務與技術的深度融合。架構規劃從業務架構、分布式應用架構、分布式技術架構和數據架構等方面進行細化設計,以支撐藍圖的落地,從而更有效地指導項目的實施。同時,遵循等保2.0安全框架體系內置安全服務能力。(1)業務架構設計???????
行整體梳理,對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所應該涵蓋的業務領域、應具備的業務能力組件和所擁有的業務資源對象進行梳理識別,對于核心業務涉及到的產品、流程、數據進行抽象建模,然后根據服務化的思想進行業務服務建模。(2)分布式應用架構設計能力服務化、應用場景化、開發敏捷化是分布式應用架構設計的主要方向。能力服務化,即根據金融核心業務特點對其服務的共性能力抽象沉淀、整合和共享,形成數字化服務接口,并進行業務流程靈活編排,支持業務敏捷與創新。應用場景化,即根據不同業務場景提供個性化應用功能,滿足不同角色對象在其運作活動中隨時隨地接入使用數化系統的需要,豐富業務場景,提升用戶體驗。開發敏捷化,業務需求快速變化,ICT技術更新日新月異,新技術和業務的結合靈活多變,這些都需要敏捷迭代。最終形成架構統一、能力全面、集成關系清晰的應用架構視圖。?????????????????? ??????????????"%????????????????????"(???????????"11????????????????????カ?????≮/????㈨??"1*≮???*喍Ш?"1*?????≮/???????????ツ????? ?????????????喑?????????????????????????????(3)分布式技術架構設計技術架構設計的核心思想是要重新定義信息基礎設施,讓信息基礎設施不僅是技術平臺,還是金融機構的賦能平臺。隨著2020年疫情帶來的線上
業務劇增,越來越多金融機構開始將分布式云原生架構作為下一代金融核心系統技術架構。技術架構設計應結合分布式技術發展趨勢,規劃云原生分布式服務(包括微服務、分布式中間件、云運維監控工具等)、分布式數據庫、分布式架構集成、軟開發流水線,以及構筑核心系統所需要的高可靠、高性能、彈性可擴展、安全可控的基礎設施服務。(4)數據架構設計數據架構設計重點對數據模型、數據關系、數據集成和流轉進行設計,從而實現數據架構“一個模型,一張關系網”。數據模型方面,需要匹配布式的環境做適應性的改造和優化設計。如在分布式架構環境下的賬戶與賬務數據模型的設計;分布式數據一致性、異地多活等難題對于業務模式、業務邏輯和業務數據模型的影響與特殊要求。數據關系方面,包括核心系統數據分布情況、關鍵數據項和其他系統的主從關系等。數據集成和流轉方面,即對核心業務系統涉及的數據種類(行內外數據、結構/非結構化數據根據數據的及時性要(實時準實時隔日等流轉的方(聯機批量)和流轉平臺(聯機集成平臺、ODS、數倉、大數據平臺)等做出相關說明。實施方案規劃
核心業務的遷移改造。常見的改造方案有技術平臺先行、基礎業務支撐、全面灰度策略等。(3)數據庫建設方案金融核心系統的交易過程完全依賴數據庫的記錄,因此數據庫是核心系統建設的關鍵環節,金融機構對核心系統數據庫的選型與建設也尤為關注,通常會在以下方面仔細甄選:一是性能和穩定性;二是配套工具豐富,能滿足運行運維要求;三是強大的開發團隊持續優化,能快速解決關鍵問題;四是人才培養支撐大規模使用。重點專題方案輸出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架構設計需要從應用和技術兩個維度,以專題方式對系統將涉及的關鍵業務應用與技術能力進行設計,形成一系列專題設計方案,以指導項目的實施工作。常見的應用專題有:產品服務、客戶服務、業務管理、渠道設計、運營環境合約管理賬務管理常見的技術專題基礎系統架構、通信協議、碼制轉換、聯機交易、批量交易、事務處理、容災設計、并行方案等。金融機構可通過建立需求分析、設計、開發、組件應用、技術運營的技術標準和實施規范等制定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的實施工藝。在實施方案規劃中重點關注平臺、應用及數據庫建設方案。(1)平臺建設方案在平臺建設方案中,需要提供金融核心系統所需要的高可靠、高性能、彈性可擴展、安全可控基礎設施服務以及云原生分布式服(包括微服務、分布式中間件、運維監控等)、分布式數據庫、布式架構集成、軟件開發流水線等內容的實施策略及能力。(2)應用建設方案在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建設項目中,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以業務系統平穩運行為前提,借鑒金融行業里成熟的遷移策略,采用多種模式進行原有
平臺建設平臺建設需要為金融業務量身定制云原生服務具備高性能高可用安全合規能力支持業務實現從傳統IT向現代化云原生轉型,最終支持業務實現敏捷創新和應用現代化。多活基礎設施建設多活基礎設施建設需支持分布式及集中式架構部署,同時兼顧均衡、綠色、智能、成本、安全建設目標金融機構基礎架構“兩地三中心“多地多活”演進。基于“兩地三中心”架構,金融機構探索支持技術轉型、業務創新和外部拓展的多地多中心多活的創新架構,最終實現金融級“多地多活”,保障高并發、高可用和業務連續性。從業務應用出發,在進行多活平臺建設時,抓住業務“如何多活”是建設的關鍵。主要可分為三個具體訴求:一是服務對等,平臺同時對外提供服務,資源使用均衡,可在不同中心快速切換。二是高性能,通過建設數據庫分布式集群、應用多地多活,實現應用本中心內調用、無跨異地交易,保證業務高性能。三是高可用,即能提供7*24服務;同城一個數據中心故障時,RPO=0、RTO分鐘級恢復;整個生產和同城中心同時故障時,異地RPO、RTO分鐘級恢復。分布式技術平臺建設金融級分布式技術平臺是基于“云計算、分布式安全可控進行建設通過采用標準化組件化服務化的解耦設計構“高可用高彈性高敏捷高效能、高安全”的分布式架構,以支撐海量客戶規模聯機訪問和批量處理能力。金融機構建設分布式技術平臺主要是構建可續擴展的技術平臺層。對技術架構進行持續迭代化,通過分布式服務調度、數據訪問、數據同步、緩存等中間件平臺化,構建測試交付自動化、監控運維工具化,以降低系統開發運維的難度,提高系統彈性擴展能力,最終提升產品研發效率,形成技術平臺層。此外,核心技術安全可控是金融業務可持續展的基本原則,因此建設分布式技術平臺時,建議優先選用全棧安全可控基礎設施。核心系統建設核心系統建設是在應用架構層面相應的重構,對關鍵業務進行梳理建模和抽象形成基礎的公能力然后實現模塊復用核心建設的原則是架構層和功能解耦設計。一是基于技術與業務分離的分層架構。技術平臺層負責提供分布式相適應的應用運行環開發框架層負責提供公共技術服務,方便和規范應用的開
發;應用層負責具體的業務功能的實現。二是基于服務解耦設計基于業務松耦合需要,根據服務粒度進行服務解耦各服務間均可支持各自獨立動態升級發布和運行各服務間以開放規范、適合的抽象顆粒度的API方式開放其數據與功能進行交互,實現接口契約化、標準化和跨版本兼容。核心系統建設主要內容包括:在應用層面,進行微服務分布式事務多活等設計與實在數據庫層面進行分庫分在基礎平臺層面包括容器對象存儲、消息隊列、緩存等方面的設計與實施。核心系統建設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進行包括應用和數據庫的整體性分布式架構重構涉及范廣,變動大;另一種僅進行分布式數據庫重構,應用側改造少,推進快,較為平滑。集成設計(1)服務治理設計核心系統分布式架構轉型必然會帶來海量微服務管理的難題,需要圍繞服務框架、服務觀測、常預警、服務控制幾大領域構建微服務治理體系。一是微服務統一治理框架。構建一套可支撐金融機構各類微服務統一治理的框架,可支持存量VM應用、容器、微服務等技術棧應用接入,支持SpringCloud/Dubbo等常用微服務框“0改動”接入以及統一管理SDK和服務網格微服務此外在此基礎上需要構建微服務統一配置管理和高級治理能(熔斷限流灰度發布等支撐金融機構構建平滑演進、統一治理的整體微服務管理體系。二是服務可觀測性。通過構建微服務應用健康狀態性能狀態監控調用鏈監控應用日志分析API接口管理等多維度觀測手段,以實現服務可觀測性。三是異常預警。基于業務情況提供性能告警和ESB/…??1ESB/…??1????1????2У????Г((–%64)У????Г((–%64) ?????Г(4–%64) ???????Г(-–%64)???????Г(-–%64)ХЩ???Г($–%64)ХЩ???Г($–%64)???????四是服務控制。提供以API為中心的服務控制體系。服務網關作為系統的統一入口,提供豐富的API治理和安全控制功能。微服務接口可自動發布到網關,兼容多種協議,自動實現報文的轉換,服務調用進行統一管控。(2)單元化設計單元化是分布式架構的一種部署形態,它在應用微服務化、數據庫分布式的基礎上,引入業務維度的拆分,以實現更大范圍的分布式部署形態,提升業務的高并發和業務連續性。單元化適合體量巨大,且流程相對穩定、固化的業務場景,如資產規模萬億以上千萬級客戶規模金融機構的交易系統,但單元化也會導致業務應用復雜度和交易一致性要求提升。中小型金融機構可以利用分布式數據庫的分庫分表能力實現類似單元化的效果,同時利用金融級分布式數據庫的強一致性實現交易一致性保證減少應用系統一致性實現的復雜性。單元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業務分割、數據分片,減少跨單元的業務訪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業務路由層方面,通常通過業務路由的方式優化單元訪問路徑業務路由是所有業務必經的一層為此需要足夠的輕量和高性能、高穩定,能夠在不增加過多延時的基礎上完成路由動作,同時具有橫向擴展能力,避免成為瓶頸。單元擴展方面,除了橫向擴展,需要充分考慮單元內的縱向擴展手段單元需要具備對業務聚合熱點數據等特定場景有不影響全局的擴展手段。單元維度的業務連續性設計方面,單元是業務的實際載體,因此單元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業務連續性設計,比如:兩地三中心部署和多地多活部署等不同部署形式對業務連續性的要求。
∕喟???????喍%64喎%JTUSJCVUFE6OJUPG4FSWJDFT??喟??喟 ???Г ???Г圖9單元化劃分對比常見的應用微服務+分布式數據庫形態,單元化具有以下優點:單元內可確保應用訪問數據最優路徑,從而降低端到端延時,提高性能;通過與物理資源的匹配,能有效控制故障域(單元內故障不影響其它單元實現業務供給可預測可預可獲得足夠的擴展能力;通過實現以單元維度的運維管理,提高運維管理的精細化程度。系統實施(1)數據遷移數據遷移與核心系統建設模式相關,主要有應用數據遷移和數據庫遷移兩種模式。①應用數據遷移應用數據遷移是指新建核心系統,其應用與數據邏輯與原系統完全不同,核心系統的數據從原數據庫遷移到分布式數據庫,核心系統廠商或行方或第三方廠商需要編寫專用的數據遷移應用完成,并對數據的完整性數據一致性業務邏輯性進行校驗同時進行嚴格的SIT和UAT測試。②數據庫遷移數據庫遷移是指核心系統應用與數據邏輯不變,僅數據庫遷移到新的分布式數據庫,包括四個階段,分別為遷移評估、規劃設計、交付實施和驗證保障。在遷移評估階段,要識別出傳統數據庫與分布式數據庫的主要差異。如應用實現、數據庫定義以及數據類型、語法、語義等方面的差異。在規劃設計階段,需要考慮業務與數據庫適配改造遷移步驟計劃以及測試運維方案的規劃設計其中,業務改造設計主要是基于源數據庫和目標數據庫的SQL語法接口驅動和數據庫工具等差異,對業務進行適配改造設計。在交付實施階段,主要包括結構遷移、數據遷移、應用遷移與改寫、數據校驗與業務測試、性能調優、上線割接等。結構遷移是將源數據庫的結構導出后,經語法轉換,在分布式數據庫中重建數據庫模型。數據遷移根據不同的場景可分為全量數據遷移、增量數據遷移以及全量+增量同步遷移。應用遷移與改寫是針對業務中涉及到的SQL代碼,需要適配新的分布式數據庫的語法,進行代碼改寫和優化。數據校驗和業務測試是通過工具對數據進行校驗,保證遷移后數據與源數據庫一致;同時根據業務在分布式數據庫的運行情況進行業務測試驗證,對業務邏輯流程、業務結果進行驗證。性能調優是對數據庫整體性能進行調優,包括數據庫層面和業務邏輯的優化。上線割接是數據遷移和業務邏輯遷移完成后,將應用從源數據庫割接到新的分布式數據庫。在驗收保障階段,重點是在數據與作業遷移后和業務上線過程中進行保障,確保源數據庫的業務完整遷移至分布式數據庫,且業務上線運行正常,
無性能問題。具體包括提前識別系統隱患,確保系統健康運行;保障遷移期間基準查詢檢索執行和典型任務執行確保分布式數據庫可用增量數據可保障增量遷移任務運行,確保增量任務健康穩定運行等。(2)系統切換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核心系統切換上線方式存在差異,經過對國內部分銀行的調研,大體有如下兩種路徑:一是一次性重構,并行后替換。通過建設并行核心系統,重新進行架構設計,滿足傳統核心系統無法實現的高級需求。前期新老核心系統同時處理業務,以老核心系統為主,待新核心系統成熟后替換老核心系統。此路徑需要建設如下能力:①流量復制+系統數據對比工具。在重構后的核心系統上線前,通過流量復制能力,復制生產環境流量到新核心系統中,同時通過系統數據對比工具,定期檢測新核心系統數據運行情況,一旦發現數據不一致的情況即可快速修復新核心系統問題。②全局流量分發平臺。用于逐步劃撥業務流量到新核心系統,既可滿足異常情況影響范圍控制,又可滿足正常運行場景下流量逐步擴大的訴求。二是灰度發布,逐步替換。通過建設新核心系統,替換老核心系統,新核心系統通過白名單機制逐步引流,待成熟后替換老核心系統。要達到新老核心系統并行及平滑遷移的效果,需要建設如下新老并行框架能力:通過全局路由實現新老核心系統流量路由轉發;針對微服務框架遷移的場景,需要有非侵入微服務并行框架,解決微服務應用切換的問需要實現新老核心系統數據路由和數據同通過新一代集成框架解決新核心系統和周邊外圍系統協議轉換和接口打通的能力。4系統運維現代化金融核心系統的運維復雜度高且業界缺乏相關分布式運維技術人才因此要通過構建智能驅動的運維實現全景可視業務可管性能風險可控全方位進行系統監測與管控同時構建運維流程體系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服務成本此外分布式架構下運維系統的建設與核心系統建設同期進行應不晚于核心系統投產時間投產。立體全景運維—可視立體全景運維是以業務為中心,圍繞IT資源及服務能力實現統一運營、運維管理,構建全息智能運維,實現基礎設施、技術平臺、云服務等全場景可視。全息智能運維即以業務流為基礎,多維采集網絡、虛擬機、容器、應用平臺、中間件、數據庫狀態等運行數據,使用全息鏈路整合模型進行數據綜合分析,實現一蹤到底。其要求金融機構云化數據中心及現代化核心系統要“四個統一為目標整體規劃、協同創新、全景可視。一是統一門戶。通過打造金融機構自有的IT能力數字化展廳及統一入口,實現多云和傳統IT能力融合,為業務部門提供一致體驗,并促進機構內部能力共享。二是統一流程。通過打通云資源管控、資源發放及管理等環節和流程,實現完全在線服務和資源敏捷自助自動開通。三是統一運維。通過打造一個統一服務化的協同運維平臺,實現多云、多資源池的統一配置、中監控和變更管理,保證業務安全運行。四是統一運營。建立統一的運營平臺,通過數字驅動實現精益化管理,持續調優,實現平臺價值最大化。
業務指標監控—可管業務指標監控是指面向應用的運維平臺實時集分布式云原生基座資源、網絡、中間件、業務應用等數百種運維指標和海量運行/系統日志、應用告警/事件等運維數據,通過配置告警規則、設置遠程通知及自定義儀表盤等,使業務可管、系統可穩定運行。核心系統分布式云原生建設后會產生海量的運維數據,難以人工分析,業務可管監控的關鍵是構建智能化運維平臺,基于多維度的運維數據(日志、監控信息、應用信息等),通過機器學習實現自動化運維,提升業務系統SLA和用戶體驗,減少故障處理時間。性能/容量管理—可控隨著互聯網上的金融服務發展,金融業務開難以預測,特別是一些爆發性業務增長,甚至會出現幾倍、幾十倍地突破原有業務發展曲線。此時傳統核心系統就顯示出性能瓶頸,迫切需要新核心統進行全鏈路壓力測試、容量規劃等提升性能來應變化。(1)全鏈路壓測全鏈路壓測是最貼近生產實際業務運行,結果置信度最高的驗證系統穩定性的方法,其包括四個功能:一是全鏈路流量染色,通過壓測工具對輸出的壓力請求打上標識,在系統中提取壓測標識,確保程序上下文都持有該標二是全鏈路日志隔離當系統向磁盤或外設輸出日志時,若流量是被標記的壓測流量,則將日志隔離輸出;三是全鏈路風險熔斷,兩個系統之間服務通訊有黑白名單開關控制流量流入許可;四是全鏈路數據隔離,當訪問數據庫時,在持久化層,根據壓測標識進行路由訪問壓測數據表。(2)容量規劃容量規劃可以提升性能,通過系統識別出容量情況,從而實現自動擴縮容的彈性伸縮,即根據指定實例類型和配置策略,在業務增長時自動增加指定類型實例,保證計算能力;在業務需求下降時自動減少指定類型實例,節約成本。要做好業務系統的容量規劃,主要方法包括CPU水位線管理、關鍵鏈路容量評估、預估模型完善等。運維流程體系建設金融機構可通過建立標準化的運維服務流程體系,實現高效有序規范的開展日常運維工作,進而達到提高服務質量和降低服務成本的目的。借鑒COBIT的IT治理理念,結合ITIL最佳實踐框架和ISO20000國際標準,規劃運維流程體系建設。主要從流程規劃,流程責任定位,流程考核與評價三個方面來構建運維流程體系。一是流程整體規劃,以ITIL最佳實踐為指導
建設運維流程。設計事件、問題、變更/發布以及服務請求等基本流程,并根據各自的業務特點需求擴展自定義的流程。整體流程規劃由規劃和設計中心牽頭,運維指揮中心主導,其它業務部門支撐完成。二是流程責任定位,流程規劃的落地,離不開組織的配合,定義每個組織在流程體系的責任定位很關鍵。通過責任定位明確各個組織在流程中的權利和義務,做到責權利對等,從而保證流程規劃夠正常的落地運轉。三是流程考核與評價,流程規劃和責任定位建立了運維流程基本體系框架,但要讓該體系能夠持續健康的運轉,需要有一套量化的指標和和能力評價機制對體系框架的運轉情況進行評估并持續改進。評估方法可參考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酒店商場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兒童節活動方案策劃
- 2025年畢業工作方案
- 我的設計才華-個人競聘簡歷
- 護理學導論與跨文化理論
- 202x工作總結暨新年計劃模板2
- 物業主任述職報告
- 法律法規與標準知識
- 個性化課程總結匯報
- 浙江省普通高校2025屆高三4月調研測試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2024年煤礦探放水考試題庫附答案
- 全科醫師培訓心得體會
-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100道口算題(100以內中等難度)
- 2025年4月自考02134 信息系統設計與分析押題卷及答案
- 傳五四薪火 做有為青年 主題班會 課件
- 技能成才強國有我
- 成都城投公司招聘考試試卷
- 全科醫學病例討論教學應用
- 國家電網新員工入職培訓
- 《機械基礎》課程標準
- 建筑空間組合論-濃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