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結構》課程簡介和教學大綱_第1頁
《工程結構》課程簡介和教學大綱_第2頁
《工程結構》課程簡介和教學大綱_第3頁
《工程結構》課程簡介和教學大綱_第4頁
《工程結構》課程簡介和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6《工程結構》課程簡介課程編號:04034012課程名稱:工程結構/EngineeringStructure學分:5.5學時:88學時(實驗:8上機:0課外實踐:0)適用專業:工程管理建議修讀學期:5開課單位: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先修課程:結構力學,建筑制圖考核方式與成績評定標準:考核方式:閉卷考試(百分制)。成績評定標準:總成績=平時成績(30%)+期末成績(70%)其中:平時成績:由出勤、作業和課內試驗三項組成,出勤和作業占60%,試驗成績占40%。教材與主要參考書目:教材:《工程結構設計原理》(第3版),曹雙寅主編,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參考書目:《混凝土結構(上冊、中冊)》第五版,三校合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鋼結構(上冊)》(第二版),陳紹蕃、顧強主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混凝土結構設計》,梁興文、史慶軒主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結構設計原理》(第二版),葉見曙主編,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內容概述:中文:《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是工程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包括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砌體結構三大塊內容。課程主要任務是研究三大結構基本構件的設計原理和設計方法。通過課堂教學與課程設計,使學生了解建筑結構的基本概念、常用結構體系并掌握三大結構基本構件的設計原理和計算方法,具備能進行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筑結構設計和管理的能力。英文:TakentheRCstructure,steelstructureandmasonrystructureasstudyobjects,EngineeringStructurecourseisaspecializedbasiccourseforthestudentsofengineeringmanagementmajor,andthemainpurposeofthiscourseistostudythedesignprincipleanddesignmethodofthreestructures’basiccomponent.Thebasicconceptofbuildingstructure,commonstructuralsystem,designprincipleandcalculatingmethodforbasiccomponentofthreestructuresshouldbemasteredbytheclassroomteachingandcurriculumdesign,andthenthestudentwouldbehavetheabilitytodesignandmanagegeneralindustrialarchitectureandcivilbuildingsfinall《工程結構》教學大綱課程編號:04034012課程名稱:工程結構/EngineeringStructure學分:5.5學時:88學時(實驗:8上機:0課外實踐:0)適用專業:工程管理建議修讀學期:5開課單位: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先修課程:結構力學工程制圖一、課程性質、目的與任務《工程結構》是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常見的建筑結構的形式和應用范圍,準確理解結構的概念,熟悉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理論,掌握一般工程結構的基本原理與設計方法,具備能進行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筑結構設計和管理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專業課程奠定扎實的基礎。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承載力計算與構造要求、鋼結構及砌體結構等方面的相關計算原理與設計方法。教學與學習著重于講述工程結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使學生掌握結構的計算原理、構造方法。二、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本課程總學時數為88學時,其中理論教學為80學時,實驗教學為8學時;課程教學共有12章,具體內容及學時安排等如下表所示:課程內容教學要求重點(☆)難點(△)學時安排實驗學時上機學時備注1緒論(2)1.1結構的組成及分類C1講授1.2混凝土、鋼結構及砌體結構的特點和發展現狀C1講授2基本計算原則(4)2.1結構上的作用與抗力B2講授2.2結構的功能和極限狀態及分項系數的確定B2講授3工程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6)(1)鋼材的物理力學性能A☆2講授(2)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能A☆3講授(3)砌體的材料及力學性能A☆1講授4構件連接(8)(1)鋼結構的連接方法、焊接方法及質量要求A☆△2講授(2)對接焊縫、角焊縫的構造和計算B2講授(3)焊接殘余應力和殘余變形、螺栓連接構造B2講授(4)普通螺栓連接的受力性能和計算A☆2講授5鋼受彎構件承載力計算原理(15)(3)(1)鋼受彎構件類型及強度B2講授(2)鋼梁的剛度與整體穩定A☆△2講授(3)鋼梁截面設計A☆4講授(4)梁的局部穩定和加勁肋設計B2講授(5)腹板屈曲后強度的鋼梁設計B2講授(6)三角鋼桁架靜力加載實驗A36鋼筋混凝土梁承載力計算原理(19)(5)(1)正截面受彎承載力A☆△6講授(2)斜截面受剪承載力A☆△4講授(3)受扭承載力C2講授(4)變形、裂縫寬度的計算原理與耐久性控制C2講授(5)鋼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破壞性實驗A3(6)鋼筋混凝土梁斜截面破壞性實驗A27剛軸心受力和拉彎、壓彎構件計算原理(10)(1)鋼軸心受力構件的組成、強度、剛度C1講授(2)軸心受壓構件穩定性和局部穩定性計算A☆4講授(3)實腹式軸心受壓構件的截面設計和構造要求B1講授(4)格構式軸心受壓構件B1講授(5)拉彎構件和壓彎構件A☆△3講授8混凝土柱設計原理(12)(1)混凝土柱截面形式與軸心受壓柱承載力計算A☆4講授(2)矩形截面偏心受壓柱A☆△4講授(3)工字形、T形偏心受壓構件,C2講授(4)受拉構件正截面承載力C2講授9砌體構件承載力計算原理(4)(1)無筋砌體受壓承載力和局部受壓承載力計算B2講授(2)配筋磚砌體構件B2講授10組合構件設計原理(2)(1)組合樓板和組合梁設計C1講授(2)鋼管混凝土柱設計C1講授11預應力混凝土構件設計原理(2)(1)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基本原理B1講授(2)預應力混凝土軸心受拉與受彎構件C1講授12板的設計原理(4)(1)板的類型與受力性能B2講授(2)板的彈性與塑性設計方法A☆2講授(教學基本要求:A-掌握;B-熟悉;C-了解)三、建議實驗(上機)項目及學時分配序號名稱內容學時實驗類型實驗要求1鋼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彎試驗了解鋼筋砼梁正截面受彎破壞過程及破壞形態,觀察裂縫的開展情況;通過測定混凝土梁側面應變大小,驗證平截面假定,同時測定梁在各級荷載作用下跨中撓度變形值;測定鋼筋砼梁極限承載力,驗證受彎構件正截面的承載力計算公式。3驗證性必做2鋼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試驗了解鋼筋砼梁斜截面受剪破壞過程及破壞形態,觀察裂縫的開展情況,加深理解箍筋在斜截面抗剪中的作用;測定鋼筋混砼梁斜截面的開裂荷載和極限承載力,驗證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2驗證性必做3鋼桁架的全過程靜載實驗掌握靜態電阻應變儀的操作規程以及靜態電阻應變儀進行單點應變測量的基本原理;對比測試得到的桁架實際受力的結果與簡化的桁架計算結果,理解桁架的受力特點的計算假定;掌握工程檢測項目的設計思路和數據處理方法。3驗證性必做合計8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互動式講授法,理論、習題、課堂討論和試驗相結合,注重課堂教學內容的邏輯性和科學性。通過板書、多媒體現代教學方法與工程實例介紹等環節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擴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五、考核方式與成績評定標準考核方式:閉卷考試(百分制)。成績評定標準:總成績=平時成績(30%)+期末成績(70%)其中:平時成績:由出勤、作業和課內試驗三項組成,出勤和作業占60%,試驗成績占40%。六、教材與主要參考書目教材:《工程結構設計原理》(第3版),曹雙寅主編,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參考書目:《混凝土結構(上冊、中冊)》第五版,三校合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鋼結構(上冊)》(第二版),陳紹蕃、顧強主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混凝土結構設計》,梁興文、史慶軒主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結構設計原理》(第二版),葉見曙主編,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七、大綱編寫的依據與說明1.修訂大綱的指導思想:根據高等學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