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八卦掌_第1頁
中國武術:八卦掌_第2頁
中國武術:八卦掌_第3頁
中國武術:八卦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卦掌武術拳種之一。一種將攻防招術和導引方法融合于繞圓走轉之中的拳術。亦稱“游身八卦”、“龍形八卦”、“形意八卦”、“陰陽八盤掌”等。由于傳習者多以轉掌走圈似循八卦八個方位的連線,加之其技法講求縱橫交錯,隨走隨變,以變應變,合于《周易》中“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運動不息,變化不止之理,慣稱之為“八卦掌”。關于此拳的起源,其說不一。孫祿堂在《八卦拳學》(1916)自序中說:“八卦掌不知創(chuàng)于何時何人”。據《藍簃外史》“靖逆記”載:“嘉慶丁巳,有山東濟寧人王祥教馮克善拳法,克善盡得其術。庚午春,牛亮臣見克善拳法中有八方步,亮臣曰:‘爾步伐似合八卦。’克善曰:‘子何以知之?’亮臣曰:‘我所習坎卦。’克善曰:‘我為離卦。’亮臣曰:‘爾為離,我為坎。我二人離坎交宮,各習其所習可也。’”文中所提馮克善、牛亮臣均為當時天理教起義的領導人,雙方通過“八方步”互識了拳法。據此,有人認為他們所習拳法即為八卦掌的雛形。由于此拳法來源于秘密抗清組織,故而,拳法最早的師承關系未公開。其源流亦不可考。(文中所提嘉慶丁巳,即嘉慶二年,1797;庚午春,即嘉慶十五年,1810)。另據光緒九年(1883)春二月所立董海川碑文記:“先生姓董諱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務……。及長,遍游四方,乃過吳越巴蜀。舉凡名山大川,無不歷臨搜奇,以壯其襟懷。后遇黃冠授以武技,遂精于拳勇。……”光緒三十年(1904)春上浣的碑文記:“師董公……訪友于江皖,迷失道入亂山中……一道者裝,童顏鶴發(fā),遙謂之曰:‘汝來何遲乎?’遂授以擊刺進退之法,煉神導氣之功。凡其所傳,皆平日未聞未睹者……。”故孫祿堂《八卦拳學》云:“聞有董海川者……涉跡江皖遇異人傳以此技。”據此,亦有人認為八卦掌是董海川自南方習而傳之。《八卦掌源流之研究》一文認為:八卦掌創(chuàng)始于董海川,其流派形成于1866~1894年間。很可能是董海川將自身掌握的各種拳術與南方道士的“轉天尊”繞圓走圈導引術相結合,創(chuàng)編成為八卦掌的雛形——“轉掌”。另有一說,八卦掌是由明末清初四川峨嵋山一帶碧云、靜云兩道士所傳。八卦掌的傳人以河北人居多,有的是謹遵師承,有的帶藝投師。在長期的傳習中,逐漸形成了多種風格和練法。八卦掌以站樁與行步為基本功;以繞圓走轉為基本運動形式,走轉的足跡路線分為走陰陽魚、走八卦圖,走九宮等。它充分發(fā)揮掌比拳和勾長的優(yōu)勢,以掌代拳施擊打之能,以掌代勾行撥擄之巧。該拳系之手法以掌為主。其掌型分為龍爪掌、牛舌掌。八卦掌基本掌法有:八大式(定勢八掌),老八掌,或稱八母掌(變勢八掌),六十四掌;還有八卦暗腿、截腿與連環(huán)腿等練法。腿法內容豐富,講求磨、拉、撐、敗、轉、裸、竄、鉤、墊、盤、掃、碎等。單練套路有龍形八卦掌、連環(huán)八卦掌等。對練組合與套路有八卦掌使用法,八卦對子、八卦掌對練。八卦掌系的器械套路有子午鴛鴦鉞,雞爪陰陽镋和判官筆等獨特短小的雙兵器,內灌水銀的七星桿以及以械大而重著稱的八卦刀、八卦槍、八卦劍等。八卦掌動作姿勢要求:順項提頂,松肩垂肘,暢胸實腹,立腰溜臀,縮胯搿膝,十趾抓地。八卦掌以趟泥步沿圓走轉為主要運動形式,講求一走(凝視轉圈走);二視(在轉行或轉身換掌時,雙眼始終注視兩掌,謂之手眼相隨);三坐(轉行時兩腿不得伸直,采用屈腿坐胯,在轉身換掌時的一瞬間,要有“坐樁”的動作);四翻(轉身動作采取鷹旋翻身降落時的那種靈敏灑脫之勢)。另外手法為:推、托、帶、領、搬、攔、截、扣、捉、拿、勾、打、封、閉、閃、展十六法;步法要求:起落平穩(wěn),擺扣清楚,虛實分明,行步如趟泥,前行如坐橋,出腳要磨脛,走圈內腳直進,外腳內扣,兩膝相抱,不可敞襠;身法為:擰、旋、轉、翻,圓活不滯。整體講求能進能退,能生能化;虛實結合,變化無窮;每掌發(fā)出,以腰為軸,周身一體。八卦掌的運動特點表現(xiàn)為:輕靈敏捷,擰旋鉆翻;掌隨步換,隨走隨變;圓中有圓,如環(huán)無端;前探后坐,上伸下縮;形如游龍,坐如踞虎;視若猿守,轉如鷹盤。八卦掌系“以動制靜”,“避正打斜”,“以正驅斜”為技擊要訣。強調通過不停的走轉變招避開對手的正面攻擊,以我的正面(順勢)打擊對方的斜面(背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