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9-小學語文教案3篇(小學語文教案)精選學校語文教案3篇(學校語文教案范文),供大家賞析。
精選學校語文教案1
學習任務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愛?的段落。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講述挨次,以及抓住特征描寫事物的表述辦法。
3、了解頤和園的漂亮景色,培養同學的愛美情趣,增加民族驕傲感。
4、培養同學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想象作畫,學寫廣告詞,編寫順口溜等綜合本事。
設計特色:
感情朗讀,讀中體味,搜集材料,想象作畫。
學習重點:1、了解課文按空間變換挨次記敘的辦法。
2、培養同學的綜合本事。
教學過程:
一導:
(師)學生們都去過哪些地方游玩?談談自己的感觸。
今日我們就到富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的頤和園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漂亮體面。板書課題。
(師)快坐上小火車,向北京動身啰!(放課件:火車開啦)
二憶:
(課件打出頤和園的平面暗示圖)
(師)重點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按什么挨次介紹的?
(生)在課文中把二至五自然段每段開始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
(師)結合同學回答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三觀:
1、指導同學觀察長廊的體面片。
2、指導同學談觀后感。
(過渡)師:景色美,的語言越發生動形象,讓我們從的描寫中再次感觸長廊的特征。
四讀:
1、挑選自己喜愛?的方式讀其次自然段。邊讀邊畫自己印象深刻的詞語、句子。
2、與同桌溝通,說說自己喜愛?的緣由。
3、引領同學探索,加深感悟長廊的特征:
①此處可讓同學搜集有關長廊的圖片,來進一步理解長的特征,以及長廊內部和外部的特征來體味古代勞動人民的才智和技藝。
②利用與自己身邊事物作比較,如700米長的公路來體味運用數字描寫的益處。
五悟:
運用學習上一自然段學習辦法去感悟一下第三、四自然段的內容
1、溝通自己搜集到的有關萬壽山的圖片資料,談感觸。
2、觀察佛香閣與排云殿的體面片,談感觸。
3、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寫得柔美的句子,多讀幾遍。
4、研究分析重點詞語:如矗立、一排排、金碧輝煌、黃、綠、朱紅滑過為什么不用劃過。
重點句子:①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造矗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②昆明湖靜的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5、練習朗讀,注重語調。
六說:
學習第五自然段讓同學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扮成小導游員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分組舉行導游,向游客們介紹碧波浩渺的昆明湖,最后評出優秀導游員。
七品:
同學用觀賞、陶醉、贊美的情調去讀課文,邊讀邊想象,在腦海里再現頤和園的漂亮景觀。
八練:
1、放體面片,觀賞祖國的風景名勝,談感觸。
2、溝通自己搜集到的有關頤和園,及其他風景名勝的圖片,文字資料。
3、挑選課文中喜愛?的一處景點舉行作畫,提升同學的審美本事。
4、為頤和園寫一句導游詞,也能夠提出自己的希翼,提示人們要庇護自然環境。
5、總結:以三字經的形式總結如:頤和園、景色美、長廊長、真奇特、排云殿、面積大、萬壽山、高又高、昆明湖、景色秀
精選學校語文教案2
同學匯報學習狀況,師相機點撥。1、朗讀第5自然段。回答“坐小艇”的有的什么人?他們坐著小艇去干刊么?
(商人坐小艇做生意;青年婦女坐小艇交友;小孩坐小艇去郊外呼吸新奇空氣;老人帶全家坐小艇,去做濤告。這些都說明小艇與人們平時生活息息相關。)
2、朗讀第6自然段,并引領其余同學評議
師點撥:戲院散場,人們乘小艇離去,這也是寫小艇同威尼斯人生活密切相關。
3、最后一旬話采納擬人的寫法。表述了對威尼斯的愛慕之情。
師小結:課文從威尼斯小艇的特征,威尼斯小艇同威尼斯的密切關系兩方面對我們介紹了威尼斯小涎,使我們了解到威尼斯小城漂亮、獨特的風情。”
講述威尼斯小艇的特征,舉行了細致的觀看和出色地描繪,大家在朗讀課文時委細細體味。
八、讀練知
1、自學提醒:
①朗讀課文,體味是怎樣細致觀看和出色描述的;
②完成課后練習題。
同學按照自學提醒自學,老師巡回輔導。
2、同學匯報學習狀況。
①同學朗讀課文,引領評議。
②糾正課后習題^答~`案。
第四題
“宛然田溝里的水蛇”是指小艇行動輕盈靈便。
“像在天涯的新月”是指小艇的樣子。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人睡了”這個句子是說威尼斯清寂下來。
第五題:
青年婦女談笑。
影子搖擺。
速度快。
九、結
總結本課書自學狀況,表揚學得樂觀、主動的學生。
精選學校語文教案3
一、導入。
1、展示——雨。
2、都熟悉,那大家一起來讀。
3、讀的很準,哪位學生能想到和“雨”有關的詞語?
4、課外堆積也是學習語文的一種好辦法。
**大家聽得真認真,打雷下雨是一種自然現象,尤其是夏季常常浮現。今日,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課題就是——雷雨(板書)。課文中所描寫的這場雷雨是怎樣的呢?利用學習你一定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初讀課文,識字。
1、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多讀幾遍。
2、指名讀開火車讀分組識字、讀詞語。
3、請三個學生讀全文。(1—3)、(4—6)、(7—8)。
**讀地很流利,現在我們也來讀一讀,看看是怎樣描寫這場雷雨的?
利用讀書,你知道了什么?同學自由暢談。
(板書: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細讀,品嘗
㈠1、指名讀13段,其他的學生邊聽邊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樣的?
2、同學回答,教師引讀(板書:蟬不叫、大風蜘蛛、閃電雷聲。)
3、現在我們知道了雷雨前會浮現這些景象,那么你覺得用哪些詞語把這些景象寫的更詳細的呢?我們一塊來讀一讀,找找看吧!同學自讀。
*邊引領同學理解詞義,邊指導朗讀。
A、黑沉沉:ABB式、你能說出像幾個這樣的詞語嗎?
B、壓下來:說明烏云來得快而且兇狠。(板書:壓)
C、一動不動:說明當初一絲風也沒有。(板書:不動)
D、亂擺:什么亂擺?(樹枝)說明風特殊大。
E、垂下來:風很大,蜘蛛順著蛛絲掉下來逃走。說明蜘蛛心里膽怯。(板書:逃走)
F、越來越亮*響:一次比一次亮,一次比一次響。(板書:亮響)
(為什么先寫閃電,再寫雷聲呢?)
4、剛剛我們知道下雨之前天空烏云密布、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的,除了這些,你能想到還有哪些另外的現象也是表示要下雨了呢?
提醒:①燕子低飛。燕子拍拍翅膀低飛。②螞蟻搬家。螞蟻搬家。
(可聯系課文《要下雨了》。)
5、烏云壓下來了,葉子一動不動,蟬不叫了,螞蟻都在勞碌地搬家,燕子在低飛。讓我們想象著雷雨前的景象,有感情的朗讀這三段吧!
先同學自由讀,然后指名讀。
㈡*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嘩嘩嘩,雨下起來了。(展示課件:第一幅插圖)
1、看圖,說:你看到了什么?感觸到了什么?
(隨機板書:雷雨中雨大、看不清。)
2、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課文中是怎么寫的,把描寫雷雨中的段落讀一讀。
3、指名讀,指導同學把雨中的變化讀出來。(雨下起來雨越下越大雨慢慢變小。)
㈢*雨的變化可真大,一下子嘩嘩嘩地下起來,來得急,而且越下越大,可沒一會兒工夫,雨慢慢地小了,嘿,天晴了!雨過天晴的景色可美了,抓緊來讀一讀吧!
1、指名讀。
2、你覺得你最喜愛?哪一句,就讀哪句吧!
(師隨機板書:雷雨后:雨停太陽出來蟬叫了、蜘蛛坐青蛙叫、彩虹。)
3、引領聯想:雷雨前蟬是怎樣的呢?蜘蛛是怎樣的呢?
*你的觀看真認真,雷雨前蟬是一聲也不叫,而雷雨后蟬叫了;雷雨前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而雷雨后蜘蛛卻十分清閑的坐在網上;雷雨前天空是烏云、閃電打雷,而雷雨后天上浮現的是漂亮的彩虹。
4、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雷雨過后那彌漫生機的美景。(展示課件:其次幅圖)
5、看圖說:看到了什么?想說什么?
(如果你就是圖中的小伴侶,雷雨后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你想做什么?)
*讓我們想象著自己已經走進這美景之中,帶著舒暢的情緒美美地讀7、8兩段。
6、指名讀,評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服裝設計師與時尚公司長期合作協議
- 智能門鎖集成安裝與定期檢修服務協議
- 灘涂貝類養殖權委托經營管理全面合作協議
- 康養中心護理服務委托專業運營協議
- 跨界腦機接口技術研發與市場推廣合作協議
- 留學中介服務及海外院校錄取通知書獲取及簽證申請輔導及生活適應輔導協議
- 耕地流轉規模化種植項目委托管理合同
- 班組長現場管理
- 全身人物繪畫美術課件
- 癱瘓人員護理要點與規范
- 流媒體播放器性能優化-全面剖析
- 移動護理管理平臺建設方案
- 新能源汽車充電系統故障診斷與維修技術研究
- 廣西壯族自治區2025年4月高三畢業班診斷學考試生物試卷及答案(廣西三模)
- 超星爾雅學習通《新媒體概論(浙江傳媒學院)》2025章節測試附答案
- 高++中語文++高考復習+語言文字運用之錯別字
- 企業法律訴訟應急預案
- 《中醫基礎理論》課件-肝的生理功能
- 地質勘查合作協議
- 《聲光影的內心感動:電影視聽語言》期末考試
- 《科技論文寫作技巧》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