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讀后感范文400字_第1頁
《文化苦旅》讀后感范文400字_第2頁
《文化苦旅》讀后感范文400字_第3頁
《文化苦旅》讀后感范文400字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頁共4頁《文化苦旅》范文400字《文化苦旅》范文400字“貶官文化”確實是中國文化中很重的一筆,貶官們仕途興隆、官運亨通時不見有特別優異的文章出世,只是被貶外放了,才“只好與山水親近”,有了悲戚哀憤的常情,文采竟也飛揚起來,“事過境遷,連朝廷也覺得此人不錯,恢復聲譽。”可見貶官們的寫作與抒情豈能不暗懷著盼主上查閱而重起用之的功利心思?既被“貶”了,就無奈的寫寫東西,這寫出的東西便恰好印證了貶官的“文品”,既是別有深意和目的而寫,那么這制造出的“文品”確也和其“人品”相映成趣——都虛偽得緊。那么,倘假設中國文化“極其奪目”的一筆竟是如此被文化官員們弄出來的,就不曉得到底是中國的貶官們太有才了,還是中國文學創作的自我評價“太有才”了。不過文學在此文只是裝裱,重要的是“地因人傳,人因地傳,兩相幫襯,俱著聲名”的“聲名”效應,貶官們都化了灰,山水亭閣也仍是這樣的山水亭閣,還理睬他什么“文學”作甚?重要的是靠文章賺得的“聲名”才是眼睜睜的取之不竭的實利,文學既“幫襯”了貶官的官運又“幫襯”了旅游景點的聲名,大約可以名垂青史,不朽于后人了。讀懂了余秋雨的“幫襯”,也就讀懂了中國古典文學的一半。《文化苦旅》范文400字坦率的說,大師當年的《文化苦旅》以及《霜冷長河》確實有驚艷的地方,雖然還是免不了矯揉造作,但至少還流露出一點知識分子的小清高,不完全是媚而無骨之作。書的第三局部是秋雨教師的書法賞析,尤其是第四篇《鐘山之碑》,于中山陵改造,秋雨教師在承受南京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這個碑文是我的真實心聲”。碑文中有這樣一段:“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啟動整治宏圖,斥資五十億,搬遷十三村,移民兩萬余,增綠七千畝……一時氣象萬千,如畫卷新展,嶺苑初洗,經典再現……主事者命余,方落數語,已煙霞滿紙,心曠神怡。”不知“滿紙煙霞”從何而來?秋雨教師才寫了三句話,就覺得字字珠璣,還毫不猶豫地夸自己“滿紙煙霞”。假如幸運的話,這塊碑傳個幾百年,“斥資五十億,搬遷十三村,移民兩萬余,增綠七千畝”這些文字可以留給后人研究當代中國的拆遷盛況,真是委屈了這塊石頭。何謂“文化”?大師自己恐怕也說不圓,因此他借謝晉之口說“我最大的苦惱,是遇到了不懂藝術的審查者和評論者”,而實際上,看起來嚇人的《何謂文化》,不過是以幾篇演講主打的雜碎拼湊,更本談不上宣傳中所謂對文化最“誠懇、最隆重的答復”,委屈了幾百張好紙。《文化苦旅》范文400字《文化苦旅》是著名學者余秋雨的代表作,用足跡來丈量中華文化,用心靈去頓悟生活的哲理。書中余秋雨扮演了一個出色的“導游家”,它吸引了每個年齡階段的諸多目光,進入了一個深邃,冷峻的文化空間,那里銜接著歷史,連帶著現代,希翼著將來,將一雙雙天真而好奇的眼睛,涂抹了層深幽的色彩,要他們閃爍的是一絲有所期盼的亮色,也將一張張經霜而冷峻了的臉,深入上責任,沉重中獲釋,焦躁中輕松,為文化、藝術的繼承與創新指向歷史后的將來。這是余秋雨先生這部作品給我的最大的感覺。這段苦旅有點長,也很累,共包含了37篇游記似的散文,寫的幾乎都是南方及西北山水名勝,古代文人或名人居住過、流連過的地方,還包括了這些地方的風土人情,例《莫高窟》、《都江堰》、《白發蘇州》、《寂寞的天柱山》、《上海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