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大學5年制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報表)ー級學科名稱 大氣科學專業名稱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專業代碼070602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制表填表日期:2005年08月15日
ー、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序號研究方向名稱主要研究內容、特色和意義指導教師1大氣遙感與大氣輻射研究大氣的輻射理論和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遙感理論和探測手段。大氣輻射主要研究包括大氣的吸收和散射,大氣輻射對氣候的影響等,大氣遙感則在大氣吸收、發射、散射和反射的研究基礎上,研究大氣的輻射傳輸過程和衛星空間遙感等手段對地球物理參數的反演。學科對研究天氣預報、氣候變化監測和地球環境監測等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大氣遙感已成為氣象觀測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重要領域。趙柏林院士毛節泰2中尺度大氣物理與區域環境氣候研究中尺度大氣環流和系統的演變規律、天氣特征及其預報方法。包括海陸風環流、地形波和中尺度對流復合體等的研究,以及對中尺度天氣過程的數值模擬。研究中尺度天氣過程與大尺度天氣過程的相互作用。中尺度天氣過程可出現雷暴、暴雨和冰雹等災害性天氣,或者出現低云、濃霧、惡劣能見度(包括嚴重的大氣污染等),可嚴重威脅飛行活動。學科對地球環境、大氣化學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周秀驥院士3云物理和大氣化學研究云和降水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包括對云的宏觀和微觀特征,相變熱力學和核化理論,云微物理學,云動力學和數值模擬等:研究降水的化學問題及酸雨的形成和機制;研究大氣組成和大氣化學過程,包括平流層化學、對流層化學、氣溶膠和污染物的輸送、轉化和清除等。學科對大工影響天氣、大氣污染等環境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毛節泰4大氣邊界層物理和環境生態主要研究內容有:(1)陸面物理過程(環境生態和大氣邊界層物理過程及相關物質、能量的輸送過程)機理研究;(2)陸面過程與大氣邊界層相互作用機理研究;(3)陸面物理過程與區域氣候相互作用的數值模擬研究。研究方向對掲示地氣物質、能量相互作用機理,應用于數值天氣預報模式,以及區域與全球變化和環境生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方向具有理論、模式與地面、大氣邊界層觀測數據應用分析的鮮明特色。劉樹華5大氣邊界層和大氣湍流研究大氣湍流發生的機理,大氣邊界層中的湍流特征和各物理量的湍流輸送和擴散,氣象要素的鉛宜分布及隨時間的變化規律等,以及現有理論在農業氣象、大氣污染和擴散、大氣邊界層物理以及波動(光、聲和電磁波)傳播等方面的應用。學科對天氣預報和氣候理論的發展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與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大氣污染和大氣公害研究,農作物生長的氣象條件研究等有密切關系。張宏升二、培養目標與學制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培養在大氣物理學和大氣環境方面掌握有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和實驗技術,掌握ー門外國語,身體健康,學風嚴謹,品行端正,有較強的事業心和獻身精神,具有從事本學科科學研究、高等學校教學、中國氣象局系統、國家海洋局系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部門以及軍事研究部門的業務管理和科學研究能力的專門人才。學制:三、課程設置(包括討論班等)序號課程編號課程名稱課程類型學分周學時/總學時開課學期任課教師(職稱)適用專業(本專業及其它專業)1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碩士)必22自然辯證法概論(碩士)必33第一外國語(碩士)必44政治(博士)必35英語(博士)必46大氣遙感必44/72秋本系各專業7大氣湍流必44/72秋本系各專業8大氣化學必44/72秋本系各專業9全球環境及其變化必44/72春本系各專業10大氣科學前沿必22/36春本系各專業11大氣輻射與光學選44/72秋本系各專業12非線性動力學和湍流選22/36秋本系各專業13高等大氣探測選22/36秋本系各專業14邊界層物理選33/54春本系各專業15大氣氣溶膠選33/54春本系各專業16城市邊界層氣候和數值模擬選44/72春本系各專業17大氣科學中的數值模擬選44/72春本系各專業18大氣微波遙感及應用選33/54春本系各專業選修要求:1.選修課中至少選修本系兩學科點課程3門(氣象學學科點課程請參閱氣象學研究生培養方案)。.可以選修其它院(系、所)的研究生課程,本科生課程不計學分和成績。.專業課及格成績為70分。
ProgrammeofPh.DStudentCoursesDiscipline(ー級學科):AtmosphericScience Speciality(二級學科):AtmosphericPhysicsandAtmosphericEnvironmentNo.SerialNo.TheTitleofCoursesTheTypeofCourses*CreditSemester**Teacherandhis/herTitleSpecialitySuitablefor1TheoryandPracticeofScientificSocialismN2ForMaster2AnIntoductiontoNatureDialecticN3ForMaster3TheFirstForeignLanguageN4ForMaster4PoliticsN3ForDoctor5EnglishN4ForDoctor6RemoteSensingofAtmosphereN4AAllspecialitiesinDepartmentofAtmosphericSciences7AtmosphericTurbulenceN4A8AtmosphericChemistryN4A9GlobalEnvironmentandItsVarietiesN4S10FrontiersinAtmosphericSciencesN2S11AtmosphericRadiationandOpticsC4A12NonlinearDynamicsandTurbulenceC2A13AdvancedAtmosphericMeasurementandInstrumentationc2A14BoundaryLayerPhysicsc3S15AtmosphericAerosolc3S16ClimateandNumericalSimulationofUrbanBoundaryLayerc4s17NumericalSimulationinAtmosphericSciencec4s18RemoteSensingandApplicationbyMicrowaveRadiometryc3s*.N-necessary;C-choosen.**.S-Springsemester;A—Autumnsemester課程編號: 開課學期:秋周學時/總學時:4/72學分:4課程名稱:大氣遙感英文名稱:RemoteSensingofAtmosphere教學方式:講授,自學,實習 考試方式:寫報告和筆試內容提要:本課程主要介紹以先進的遙感手段對地球和大氣環境進行探測的原理方法和應用成果,以講授氣象衛星遙感為主,也介紹地面遙感的原理和應用。課程采用課堂講授、演示、實習、專題自學和個人小結等方法進行。カ求課堂內容重點突出,并結合科研個例進行講解,吸收國內外大氣遙感學科的新成果,介紹最新前沿研究情況。最終目標是增加同學的學科專業知識,培養同學的科學思維能力,將有利于同學們今后的學習和科研工作。實習通過使用美國SeaSpace公司的衛星資料接收系統對日本靜止氣象衛星(GMS)美國極軌氣象衛星(N0AA)的實時接收、處理、顯示及應用進行實際操作和訓練,加深對遙感理論的理解和應用,以達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目的。1.大氣遙感的基本知識2,大氣的吸收、發射、反射和散射.大氣遙感的基礎,大氣輻射傳輸方程.云的檢測.海溫和海冰的反演.大氣熱カ參數的反演技術.降雨和陸面參數的遙感.衛星接收和資料處理的實習教材:MenzelW.P.,uNotesonSatelliteMeteorologywWMO/TDNo.824參考書:.(美)Rao,P.K.,等編,許健民等譯,'’氣象衛星一系統、資料及其在環境中的應用”,北京:氣象出版社,1994.趙柏林等,“大氣探測原理”,北京:氣象出版社,1987.陳謂民等,“衛星氣象學”,北京:氣象出版社,1989課程編號: 開課學期:秋周學時/總學時:4/72學分:4課程名稱:大氣湍流英文名稱:Atmos而ericTurbulence教學方式:講授 考試方式:筆試內容提要:本課程介紹湍流現象和基本理論,在此基礎上討論大氣湍流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其中大氣湍流輸送擴散過程的理論、實驗及實驗事實是核心內容。也講授有重要應用價值的湍流通量參數化、邊界層遙感和大氣擴散模式等重要內容。.湍流現象:雷諾實驗;大氣湍流及其意義;湍流的發生.湍流地統計描述:平均與各態歷經;均勻性、平穩性:湍流漲落矩;結構函數;湍流漲落量的概率分布;相關函數和譜;大氣的平均運動和湍流矩方程;.微尺度湍流的理論:高雷諾數湍流的湍流結構;湍流動能的串級輸送;小渦的各向同性化;Kolmogorov理論.大氣邊界層的湍流與輸送:大氣邊界層的分類和湍流;近地面層湍流的相似性;近地面層湍流的觀測事實;大氣邊界層的湍流特征;湍流通量的參數化.大氣湍流和大氣邊界層觀測法基礎:湍流和通量的觀測儀器;湍流數據的處理與初步分析;野外實驗設計.湍流擴散理論:理想化擴散實驗;湍流擴散的統計理論;梯度輸送理論;相似性理論;大氣擴散的MonteCarlo模擬.大氣污染物散布中的流動擴散問題:簡單擴散模式;大氣邊界層煙羽擴散的基本行為;煙云抬升理論和應用;干沉降過程與參數化;塵粒子的輸送擴散8:大氣擴散模式及其應用教材:自編教材,“大氣湍流和擴散”參考書:Panofsky,H.A.andJ.A.Dutton, “AtmosphericTurbulence",AWiley-IntersciencePub.,1984Monin,A.S.andA.M.Yaglom,uStatisticalfluidmechanics,>,Cambridge,Mass.,MITPress,1971Frisch,U.,“Turbulence”,Beijing:WorldPub.Co.,1998欣欽(荷蘭),“湍流”,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中譯本)Pasquill,F.,F.B.Smith,“AtmosphericDiffusionM,Chichester,WestSussex:E.Horwood;NewYork:HalstedPress,1983李宗愷等,“空氣污染氣象學原理及應用”,北京:氣象出版社,1985課程編號: 開課學期:秋周學時/總學時:4/72學分:4課程名稱:大氣化學英文名稱:AtmosphericChemistry教學方式:講授與討論 考試方式:筆試內容提要:本課程介紹地球大氣中的化學過程,其目的是了解并討論影響大氣化學循環的自然過程以及人類活動對它的影響。課程內容包括平流層和對流層中基本的大氣化學過程,大氣化學組成的演化,人類活動對大氣化學的影響和大氣化學的數值模擬方法基礎等。討論內容包括人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如平流層臭氧洞,對流層光化學煙霧,酸雨問題,溫室氣體與全球變化等等。.地球大氣的組成和演化:介紹地球大氣的化學組成和相關的計算方法,了解大氣化學組成的演變歷史以及生物活動在演化過程中的所起的作用。.化學動力學和光化學基礎:講授描述大氣化學過程所需要的基本的化學動力學基礎,介紹大氣化學數值模擬方法基礎。.平流層和對流層光化學:介紹平流層大氣化學過程,平流層臭氧減少現象,討論南極臭氧洞問題,介紹對流層大氣化學過程,著重理解環境污染問題。.大氣氣溶膠:介紹大氣氣溶膠對大氣化學過程的影響。.云和降水化學:主要討論酸雨問題的產生、影響和對策。.污染物的輸送、轉化和清除:介紹大氣污染物的輸送過程和各種輸送模式。.大氣痕量組分的平衡分布和全球變化:討論大氣化學與全球變化的關系,討論人類活動對于大氣化學過程的潛在影響。教材:秦瑜,趙春生編著,“大氣化學”。參考書:Jacob,D.J.,uIntroductiontoAtmosphericChemistry”,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9Seinfeld,J.H.andS.N.Pandis,uAtmosphericchemistryandphysicsn,NewYork:Wiley,1998唐孝炎等,“大氣環境化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課程編號: 開課學期:春周學時/總學時:4/72學分:4課程名稱:全球環境及其變化英文名稱:GlobalEnvironmentandItsVarieties教學方式:講授和討論 考試方式:寫報告,筆試內容提要:本課程探討全球性環境、氣候、海洋、生物和人文的變化。內容上包括溫室效應、氣候預測、洋流變化、圣嬰現象、中國地區氣候變化等,也探討水資源變化,并分析其他生態系統如森林等受影響的情況,以及長期生態監測計劃。更進ー步探索社會、經濟、人文等未來變化,特別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議題進行討論。.人類和自然:環境問題和原因;可持續發展。.原理和概念:物質和能量;生態系統和它的主要類型;人口問題;經濟環境和政治;人類健康。.資源利用:大氣和大氣污染;水;礦物和土壤。.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相互作用:食物資源;物種;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能源:能源利用、能源問題和再生能源。.海洋:洋流變化、圣嬰現象等。.氣候變化:氣候、全球變暖和臭氧損耗,中國西部環境變化。教材:參考書:.Miller,G.T.Jr,EnvironmentalScienceM,Belmont:WadsworthPub.Co.,1997.Enger,E.D.,B.F.Smith,uEnvironmentalSciencew,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Boston,Mass:McGrawHill,2000.毛文永,文劍平,“全球環境問題與對策”,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張蘭生,方修琦,任國玉,“全球變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課程編號: 開課學期:春周學時/總學時:2/36學分:2課程名稱:大氣科學前沿英文名稱:FrontiersinAtmosphericSciences教學方式:聽報告和討論 考試方式:寫申請課題報告并答辯內容提要:本課程要求研究生在一年級專業課基本完成之后,通過聽最新的大氣科學的前沿報告,以掌握大氣科學的最新研究動向,并開拓視野,向交叉學科領域發展,使自己得以發展成為ー個具有宏觀視野之人才,不僅在大氣科學領域,而且應該在地球環境、生態等多個領域有所了解,為人類可持續發展作貢獻。本課程開設學期為二年級下學期(春),但要求同學在進入二年級就積極聽報告,總計至少聽12次報告(必須由報告主持人和報告人兩人簽字,并寫明報告題目、報告地點、時間等交大氣科學系辦公室備案),在此基礎上,要求同學模擬寫申請課題報告(格式由大氣科學系統ー制定并發給同學),在停課前一周左右上臺答辯,由系(或學科點)統ー組織評審委員會進行評議,并給出成績??己酥笜?至少聽12次報告;交一篇課題申請書;就課題申請進行答辯。教材:參考書:課程編號: 開課學期:秋周學時/總學時:4/72學分:4課程名稱:大氣輻射和光學英文名稱:Atmos而ericRadiationandOptics教學方式:講授和討論 考試方式:閱讀報告,筆試內容提要:本課程介紹大氣對輻射的吸收和散射的基本理論,在此基礎上,重點討論輻射傳輸方程的求解、天氣和氣候中的輻射過程以及激光探測大氣的最新技術。.輻射的物理基礎:介紹輻射量的定義,物理意義,黑體輻射規律,偏振。.大氣對輻射的吸收:介紹吸收的物理本質,吸收線形狀及位置,吸收與溫度壓カ的關系,用于計算吸收的軟件(LOWTRAN7)o.大氣對輻射的散射:介紹散射的概念,小粒子散射和球狀粒子散射的規律,計算散射的軟件。.太陽輻射在大氣中的傳輸:介紹輻射傳輸方程,方程的數學解和近似解以及它們的應用,計算輻射傳輸的軟件。.長波輻射在大氣中的傳輸:介紹漫散射透過率,二流模式及其解以及輻射對流模式的解及其應用。.天氣和氣候中的輻射過程:介紹零維和一維的輻射概念模式,云和氣溶膠對輻射傳輸的影響、輻射強迫和潛勢的概念。.激光探測大氣基礎:介紹激光雷達探測氣溶膠,空氣組分和污染物的原理。教材:尹宏編著,'’大氣輻射學基礎”,北京:氣象出版社,1993參考書:.周秀驥,“高等大氣物理學”,北京:氣象出版社,1991.廖國男,“大氣輻射導論”,北京:氣象出版社,1985.劉長盛等,“大氣輻射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孫景群,“激光大氣探測”,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課程編號: 開課學期:秋周學時/總學時:2/36學分:2課程名稱:非線性動力學和湍流英文名稱:NonlinearDynamicsandTurbulence教學方式:講授 考試方式:筆試內容提要:大氣湍流研究已有百年歷史,但是自混沌和分形發現以來對它的研究才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從目前研究方向上講是將非線性動力學與大氣湍流結合起來研究。本課程將重點講授非線性過程在大氣科學中的表現和應用。.非線性在物理和大氣科學中的表現.動カ系統的分岔.混沌及其規律性.2-D和3-D動カ系統中的軌道.無特征尺度的描述.湍流的標度率教材:自編教材,“自然科學中的混沌和分形”參考書:.Peitgen,wChaosandFractalw,NewYork:Springer-Verlag,1992.劉式達,劉式適,“分形和分維引論”,北京:氣象出版社,1993.劉式達、劉式適,“孤波和湍流”,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Frisch,U.,MTurbulence,Beijing:WorldPub.Co.,1998課程編號: 開課學期:秋周學時/總學時:2/36學分:2課程名稱:高等大氣探測英文名稱:AdvancedAtmosphericMeasurementandInstrumentation教學方式:講授、演示、實習 考試方式:寫報告和考試內容提要:大氣科學是ー門前沿性和實驗性學科,其專業基礎教學離不開與大氣科學有關的實驗技能、技術的培養和訓練,大氣環境也是基于實驗的新型學科?!案叩却髿馓綔y”旨在加深學生對氣象和環境基礎知識的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了解和掌握國內外最新探測技術,使得學生今后可以順利開展業務工作。本課程將包括三個主要方面,即:基礎、手段和應用。カ求在闡述氣象和環境探測基本概念、技術理論的基礎上,講解氣象和環境探測原理、應用和相關技術;介紹當今世界先進和流行的大氣和環境探測手段、技術和預測的發展趨勢,盡可能地介紹國內外最新的科研成果,開闊學生眼界;結合相關重大、重點課題,給出氣象和環境探測在實際大氣問題中的應用。.引言.大氣探測基礎.基本氣象要素探測、方法與進展.高空探測.自動氣象站.環境測量技術.氣象和環境探測觀測法.雷達與遙感探測.衛星探測.重大科研項目實驗部分實例介紹教材:自編講義參考書:DonaldH.Lenschow.《大氣邊界層探測》,氣象出版社,1990;張靄琛,《現代氣象探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KaimalJ.C.AndJ.J.Finnigan.Atmosphericboundaryflows(Chpt.6and7),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DobsonF.,L.HasseandR.Davis,《海一氣相互作用儀器與方法》,海洋出版社,1992吳邦燦,現代環境監測技術,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1課程編號: 開課學期:春周學時/總學時:3/54學分:3課程名稱:邊界層物理英文名稱:BoundaryLayerPhysics教學方式:講授 考試方式:筆試內容提要:大氣邊界層物理是大氣物理學的ー個重要分支,大氣邊界層研究與天氣、氣候、生態環境以及人類的生命和工程活動等密切相關,邊界層演變和發展是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的重要因素之ー。本課程在介紹大氣邊界層及其湍流結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其演變規律的基礎上,重點討論和分析不穩定邊界層和穩定大氣邊界層的基本結構和演變規律,并專門敘述非均一下墊表面的邊界層結構和大氣邊界層探測技術。隨著教學的深入,盡可能地介紹國內外最新的科研成果,開闊學生眼界。.引言.控制方程、閉合理論.下墊面強迫作用.相似性理論.不穩定層結邊界層(對流邊界層).穩定邊界層(夜間邊界層).非均ー下墊面邊界層(復雜表面邊界層).大氣邊界層探測教材:Stull,R.B.,“大氣邊界層引論”,北京:氣象出版社,1991年(中譯本)。參考書:豪根,“微氣象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中譯本)Garratt,J.R.,“TheAtmosphericboundarylayer”,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2Kaimal,J.C.andJ.J.Finnigan,aAtmosphericBoundaryLayerFlows,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Panofsky,H.A.andJ.A.Dutton,uAtmosphericTurbulence”,AWiley-IntersciencePub.,1984課程編號: 開課學期:春周學時/總學時:3/54學分:3課程名稱:大氣氣溶膠英文名稱:Atmos而ericAerosol教學方式:講授 考試方式:筆試內容提要:隨著環境科學和氣候研究等的深入發展,大氣氣溶膠的研究也得到了長足進展。本課程目的是使學生較全面掌握該學科的理論體系、測量技術及其重要應用。.大氣氣溶膠的基本物理、化學特征.大氣氣溶膠的來源和分類.大氣氣溶膠生成機理.氣溶膠力學基礎5,粒子群動力學.大氣氣溶膠電學特性.大氣氣溶膠光學特性.大氣氣溶膠測量技術.大氣氣溶膠與環境.大氣氣溶膠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教材:自編“大氣氣溶膠基礎”講義參考書:.(澳大利亞)圖梅著,王明星譯,“大氣氣溶膠”,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唐孝炎等,“大氣環境化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美)弗里德蘭德(S.K.Friedlander)著,常樂豐譯,“煙、塵和霾氣溶膠性能基本原理”,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Reist,P.C.,uIntroductiontoAerosolScienceMNewYork:MacmillanPub.Co.;London:CollierMacmillan,1984課程編號: 開課學期:春周學時/總學時:4/72學分:4課程名稱:城市邊界層氣候和數值模擬英文名稱:ClimateandNumericalSimulationofUrbanBoundaryLayer教學方式:講授 考試方式:筆試內容提要:本課程主要從城市大氣污染、城市建筑布局、城市地理及局地氣候對城市邊界層氣候影響的動カ、熱カ機制出發,講述最新的理論方法,展望未來發展動態。具體內容為:.城市大氣污染對城市邊界層氣候的影響.城市輻射和日照.城市熱量平衡和水分平衡.城市熱島對邊界層結構的影響5,城市的風.城市溫度.城市大氣邊界層的數值模式.城市大氣邊界層的湍流擴散模式.城市大氣邊界層氣候與城市規劃和建設.城市大氣邊界層氣候研究觀測方法教材:自編教材。參考書:Lalas,D.P.,"ModelingofAtmosphericFlowFields,1996Stull,R.B.,uAnIntroductiontoBoundaryLayerMeteorology,,,1989Oke,R.,“BoundaryLayerClimates”,1987Pasquill,F.,F.B.Smith,"AtmosphericDiffusion",Chichester,WestSussex:E.Horwood;NewYork:HalstedPress,1983趙鳴等,“邊界層氣象教程”,北京:氣象出版社,1992課程編號: 開課學期:春周學時/總學時:4/72學分:4課程名稱:大氣科學中的數值模擬英文名稱:NumericalSimulationinAtmosphericScience教學方式:講授 考試方式:筆試內容提要:在實驗室里進行的大氣污染模擬實驗具有經濟且簡便易行的優點;而且它由于條件可控制、結果可重復,故作為ー種有效的研究手段,近年來在國際學術界受到重視。本課程重點講授污染物的擴散的數值模擬和試驗,即在一定的氣象條件下,研究污染源、污染物輸送和擴散。.差分方程數值解法和平流過程的數值試驗.大氣污染過程的尺度分類,風場和濃度場的初始化.湍流擴散項的計算和混合層高度的確定.隨機行走模擬方法.城市模式.空氣污染長距離輸送模式.復雜地形上的擴散模式.海陸風環流中的擴散.山區中的擴散.模式的評價教材:桑建國,溫市耕:“大氣擴散的數值計算”,北京:氣象出版社,1992參考書:課程編號: 開課學期:春周學時/總學時:3/54學分:3課程名稱:大氣微波遙感及應用英文名稱:RemoteSensingandApplicationbyMicrowaveRadiometry教學方式:講授和討論 考試方式:寫報告和筆試內容提要:近年來,微波遙感技術發展迅速,并在大氣探測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課程作為必修課“大氣遙感”的補充課程,將講授微波遙感的基本理論及在大氣探測中的應用。.大氣被動微波遙感基礎.大氣成分對微波的吸收3,水凝物中的微波輻射傳輸.氣象要素的地面微波遙感.衛星微波遙感.平流層大氣的微波探測.中層大氣的微波探測.雷達遙感及應用教材:自編教材。參考書:.(美)Rao,P.K?等編,許健民等譯,“氣象衛星一系統、資料及其在環境中的應用”,北京:氣象出版社,1994.周秀驥等著,“大氣微波輻射及遙感原理”,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JanssenM.A.,uAtmosphericRemoteSensingbyMicrowaveRadiometryNewYork:JohnWiley&Sons,INC,1993.張瑞生,“大氣微波遙感”,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四、前沿講座課(含討論班)的基本要求.講座課或討論班的基本范圍或基本形式:學術討論班分兩種形式:(1)導師課題組和導師自己組織的學習班,博士研究生應由導師安排參加并經常做工作進展及相關研究方面的進展報告。(2)二級學科的前沿學術討論班.次數、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大氣科學前沿”講座在畢業前要求聽15次,必須由報告主持人和報告人兩人簽字,并寫明報告題目、報告地點、時間等交大氣科學系辦公室備案。畢業前,至少對自己的科研工作進行ー次報告。
五、需閱讀的主要經典著作和專業學術期刊目錄序號著作或期刊的名稱作者或出版單位主要專業學術期刊目錄:氣象學報大氣科學應用氣象學報海洋學報大氣科學進展屮國科學科學通報自然科學進展熱帶氣象學報BuiletinoftheAMSMonthlyWeatherReviewJournalofAppliedMeteorologyWeatherandForecastingJournalofHydrometeorologyEarthInteractionsJournaloftheAtmosphericSciencesJournalofClimateJournalofPhysicalOceanographyJournalofAtmosphericandOceanicTechnology主要經典著作由各研究方向自定。注:不夠可復制加頁六、學習安排和綜合考試的基本要求應修學分:碩博連讀生:共45學分。前兩年碩士階段應修35學分(英語4學分,政治5學分,專業必修課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五年級下冊文試卷及答案
- 五年級的算術試卷及答案
- 2022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高級中學)真題及答案
- 現場施工合同履約金約定
- 客運行業自律協議
- 四勾股定理知識點與常見題型總結模版
- 勞動合同中績效獎勵條款
- 《房地產項目開發流程》課件
- 中西醫結合皮膚病診治技術應用
- 醫學科研中的實驗技術與操作規范
- 浙江省寧波三鋒教研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英語試題 (解析版)
- 山東省獨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養老補助申請表
- 人教PEP版小學英語三至六年級單詞默寫表
- 非遺傳承人申請范本
-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通分》課件
- 有機化學課件:第4章 對映異構
- 《隋書刑法志》所見隋初修律
- 《愛蓮說》課件市公開課一等獎課件省賽課獲獎課件
- 小學科學課標解讀課件
- 三灣改編-課件
- 文心雕龍-神思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