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骨質疏松癥張啟富2007.3.5第一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概述(ɡàishù)骨質疏松癥(OP)是一組全身性的骨骼疾病,起特征是骨量減少或(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因此導致骨強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極易發生骨折。骨強度主要由骨密度和骨質量兩方面因素所決定。骨密度(BMD)可用單位面積(體積)內礦物質的含量來表示,任何個體(gètǐ)的骨密度是峰值骨量和骨丟失量兩者的綜合。骨質量包括骨骼構筑、骨代謝轉換、骨骼積累性破壞(顯微骨折)和骨礦化程度的總稱。骨質疏松包括骨量減少、骨質疏松癥和骨質疏松性骨折三個階段。第二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發病(fābìng)概況1999年調查發現6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患病率,正位腰椎男女分別為11%和21%,股骨頸分別為11%和27%。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已躍居(yuèjū)為世界各種常見病的第7位。第三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病因(bìngyīn)第一類原發性骨質疏松癥退行性骨質疏松癥絕經后骨質疏松癥(Ⅰ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Ⅱ型)特發性骨質疏松癥特發性青少年骨質疏松癥特發性成年(chéngnián)骨質疏松癥妊娠哺乳期骨質疏松癥第二類繼發骨質疏松癥性內分泌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藥物性原因營養缺乏性疾病慢性肝、腎、肺等臟疾病結締組織(jiédì-zǔzhī)性疾病失用性原因先天性疾病其他疾病與原因第四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高危(ɡāowēi)因素不可控制因素:年齡、性別、身材瘦小、陽性家族史或易感種族與人種、太空旅行與失重等因素??煽刂埔蛩兀盒约に厝狈Α⒕S生素和鈣攝入不足、體力活動減少、吸煙(xīyān)、飲酒、藥物等因素。第五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發病(fābìng)機制正常成人期骨代謝的主要形式(xíngshì)是骨重建,在破骨細胞作用下不斷吸收舊骨,而在成骨細胞作用下,又在合成新骨,這種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協調活動形成了體內骨轉換的穩定狀態,骨質凈量無改變。骨吸收過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調的最終結果會導致骨量的減少和骨微細結構的變化,就會形成骨質疏松。一切影響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數目和功能的因素,都與骨質疏松的發生有關。第六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后果(hòuguǒ)骨質疏松性骨折是骨質疏松癥的直接后果,也是最嚴重(yánzhòng)的后果。生活質量降低影響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有疼痛、行動能力、精神健康水平,乃至醫療費用高昂。死亡率高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需長期臥床靜養,喪失獨立生活能力,悲觀厭世,或繼發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瘡、靜脈血栓形成等疾病,是導致死亡率增高的較特殊的原因。住院和醫療保健費用高昂。第七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表現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疼痛、駝背及身高縮短、脆性骨折發生。疼痛是最主要的主訴,常以要背部為主,亦可表現為全身骨骼疼痛或髖、膝、腕關節疼痛。駝背及身高縮短是骨質疏松癥的重要體征,乃椎體發生慢性(mànxìng)累積性和壓縮骨折的結果。骨折骨質疏松極易引起骨折,常為患者首發癥狀和就醫原因。骨折最常見部位是脊椎、撓骨遠端及股骨近端。其他表現脊椎向后側凸對腹腔造成壓迫,可致內臟下垂,常有便秘、腹脹、食欲減退;對胸腔壓迫形成裂孔疝,食物通過障礙或反流性食道炎,出現上腹部和下胸部疼痛與不適。嚴重駝背可影響通氣。此外,患者可見毛發脆而無華,折斷脫落,牙齒松脫、牙體松脆易折。第八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輔助檢查(jiǎnchá)/影象檢查(jiǎnchá)骨質疏松的影像學檢查(jiǎnchá)方法
傳統X線檢查方法光子吸收測定法單/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骨質疏松的CT檢查磁共振成像(MRI)定量超聲骨密度測定第九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影象(yǐnɡxiànɡ)檢查傳統(chuántǒng)x線檢查方法X線平片的普通觀察X線平片上的簡單測量X線照片吸收測定法(RA)第十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影象(yǐnɡxiànɡ)檢查/傳統x線檢查方法
X線平片的觀察(guānchá)骨骼透光度增高骨皮質變薄,髓腔擴大小梁稀疏,非承重方向承重方向(橫行小梁消失)松質骨內出現大小不一透光區嚴重的骨質疏松上述表現加重小梁部位及完全消失骨折、畸形(后凸變形,魚口樣,壓縮:楔形、魚骨樣)第十一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椎體(zhuītǐ)骨質疏松第十二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嚴重的骨質疏松(shūsōnɡ)的X線表現
第十三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X線吸收(xīshōu)測定法
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XA是雙光子吸收(xīshōu)測定法的發展及延續第十四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X線吸收(xīshōu)測定法
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放射源:X線檢查部位:全身骨骼均可,尤腰椎、股骨頸、粗隆及ward三角區等軟組織差異較大的部位腰椎DXA均同時應行側位檢查能排除后方椎弓棘突及腹腔內重疊影像對檢測結果造成的影響;二者結合后還可以排除肋骨髂骨(qiàɡǔ)及軟組織的影像,以使得檢測結果盡量接近真實值第十五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X線吸收(xīshōu)測定法
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原理類雙光子吸收測量法,雙能X線有助于消除骨骼周圍軟組織及脊髓內脂肪影響的骨礦物質密度(BM)分布成像分辨率高,掃描時間短,準確度、精確度提高目前運用最廣泛的骨密度測量方法之一世界衛生組織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以DXA檢查(jiǎnchá)結果第十六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DEXA數據處理圖形界面
第十七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shūsōnɡ)CT表現(左側疏松(shūsōnɡ)、右側正常)第十八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的CT檢查(jiǎnchá)
定量CT運用改造后的常規CT機器進行骨密度測量分為單能定量QCT(SEQCT)和雙能量QCT(DEQCT)兩種,優缺點類似于單雙能X吸收(xīshōu)法需要體模做為參照物來建立所測興趣區的骨礦物密度與參考物既定濃度間的一一對應關系,經計算后即為骨礦物質含量(常用固體模型)第十九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的CT檢查(jiǎnchá)
定量CT操作部位:最常用于腰椎、L1至L4,或者(huòzhě)T12至L3椎體連續測量體位:仰臥并屈膝使腰椎弓弧消失,并將標準體模置于受試者腰下同時掃描。側位片進行定位,掃描平面多為腰椎中部平行于兩側終板層厚多為8~10mm第二十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QCT的定位(dìngwèi)及興趣區選擇第二十一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的CT檢查(jiǎnchá)
定量CT人工或者(huòzhě)自動選取ROI,計算機自動處理得出ROI的骨礦物質含量華西放射第二十二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的CT檢查(jiǎnchá)
定量CT優點二維圖像,簡單去除周圍軟組織及重疊影像干擾能獨立測量松質骨及皮質骨礦物質含量(hánliàng)(松質骨的代謝率是皮質骨的8倍,敏感性,復查時間)精確三維定位,直接對感興趣的體積區進行定量分析分類單能定量CT雙能定量CT第二十三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的CT檢查(jiǎnchá)
雙能定量CT具有類似于雙能X線的優點亦可去除興趣區內骨質中脂肪(zhīfáng)對于測量的影響目前缺點性價比稍低,輻射偏大第二十四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DXA與QCT的比較(bǐjiào)優點缺點
DXA1.劑量低,整機價格低1.不能區分皮質骨和松質骨進行單獨測量2.能較好地把骨和脂肪、肌肉等分2.其測量積分途徑上存在骨外的礦離獲得較高的準確性物質,例如骨刺、骨折和骨贅導致的硬化和動脈血管鈣化等,從而影響測量的正確性3.無法精確定位QCT1.可以進行三維定位直接測定1.輻射及價格相對偏高感興趣的體積(tǐjī)區骨密度2.分別評估皮質骨和松質骨的骨礦物質密度,敏感性高,并利于短期復查3.可區分骨骼肌周圍軟組織,并可去除測量積分路線上的重疊,準確性更高第二十五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CT在骨質疏松測量方面的其他(qítā)運用
周圍定量CT專用于測量周圍骨BMD運用(yùnyòng)評價骨礦物質含量及皮質骨的幾何特性,在體及體外研究均可用優點具有CT精確定位及區分皮質及小梁骨等優點,簡單易用,準確性高不足難于測定骨小梁結構第二十六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CT在骨質疏松測量方面的其他運用(yùnyòng)
高分辨CT
方法連續薄層(1~1.5mm)掃描,分辨率高達幾十個μm優點十分有利于顯示骨小梁細微結構(jiégòu)用途骨小梁結構分析,如:骨小梁片段指數;骨小梁空間距離;骨小梁空氣面積缺點輻射量較大第二十七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CT在骨質疏松(shūsōnɡ)測量方面的其他運用
超高分辨CT優點較高分辨CT而言,分辨率更高,三維空間分辨率可達0.17mm運用定量分析(dìngliàngfēnxī)周圍骨如橈骨遠端的小梁結構缺點輻射量較大,檢查時間長第二十八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CT在骨質疏松測量方面(fāngmiàn)的其他運用
體積CT或三維定量CT方法:CT螺旋掃描后進行三維重建優點:三維圖像,可研究骨小梁微細結構及進行三維骨密度測量(容積密度),自動定位,準確率及重復率高用途:精確的骨密度測量及骨小梁結構分析,同時可用于股骨等解剖(jiěpōu)復雜部位缺點:輻射量較大第二十九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人脊椎骨三維重建影像(yǐnɡxiànɡ)第三十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皮質(pízhì)骨三維顯微結構皮質骨三維顯微結構 厚度多孔性
孔徑大小皮質骨連接 多孔連接骨表面密度(mìdù)
骨表面與體積比率第三十一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CT在骨質疏松測量的其他運用(yùnyòng)
顯微CT
優點空間分辨率更高,最小可達1μm;可以三維成像運用建出骨小梁模型,測定骨小梁厚度、間距、骨小梁密度(mìdù)、體積及組織體積,以及推算出表觀骨小梁結構參數。缺點輻射量大,目前僅能應用于實驗動物及離體研究第三十二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慢性(mànxìng)骨關節病、類風濕性骨關節病正常(zhèngcháng)骨質疏松癥慢性(mànxìng)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第三十三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磁共振成像(MRI)優點類似(lèisì)于CT的精確定位能力,任意層面成像更優于CT無輻射及明顯其他副作用可以綜合評價骨礦物質含量及小梁骨結構,更為準確的預測骨骼特性不同的核磁共振信號還可提供了骨骼生物組成以及病理損傷的有效信息第三十四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磁共振成像(MRI)普通MRI對于骨折的敏感性高于普通X線檢查(jiǎnchá)及CT檢查(jiǎnchá),主要運用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檢測磁共振顯微成像主要包括高分辨MRI及顯微MRI,主要運用于有效的小梁結構分析及礦物質含量測定。第三十五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磁共振成像(MRI)
定量(dìngliàng)磁共振H+質子是MRI成像的基礎骨小梁結不含H+而無MRI信號,而相鄰骨髓內富含H+可產生較強的MRI信號二者磁化率的明顯差異導致了組織內部磁場的不均勻以及弛豫時間的改變MRI所獲得(huòdé)的骨參數與骨組織形態學參數間有良好的相關性,骨小梁數量以及空間結構的變化可由磁化參數的改變反映出來第三十六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磁共振成像(MRI)
定量(dìngliàng)磁共振MRI的磁化參數橫向弛豫時間T2*(有效自旋(zìxuán)-自旋(zìxuán)弛豫時間)疏松的骨質較正常的骨質T2*有延長T2*參數的改變,可推算出感興趣區域的骨小梁減少的程度以及變化情況檢查部位:目前主要運用于外周骨如跟骨、橈骨等檢查第三十七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磁共振成像(MRI)
顯微(xiǎnwēi)MRI空間分辨率可達到78μm,小于顯微CT優點(yōudiǎn)測量骨小梁數目的精確度高于顯微CT不足精確測量松質骨體積的能力尚不及顯微CT較難于用在小動物的骨結構評價。第三十八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磁共振成像(MRI)
顯微(xiǎnwēi)MRI普通(pǔtōng)MRI所示骨松所致壓縮性骨折顯微(xiǎnwēi)MRI所示骨小梁第三十九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shūsōnɡ)影像學檢查的前景
單因素的診斷結果將會不能滿足臨床診斷以及治療的要求綜合骨礦物質含量以及骨質結構特性的檢查能提供更準確的有關患者骨骼狀態的信息,對于臨床治療及療效評定,隨訪均有極大(jídà)的價值影像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的進步將使得骨質疏松影像學檢查越來越多樣化以及更為準確實用第四十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輔助(fǔzhù)檢查/實驗室檢查與骨吸收有關的生化指標:空腹尿鈣受各種鈣調節(tiáojié)激素影響,不準確。尿羥脯氨酸(HOP)受飲食影響。羥賴氨酸糖苷其特異性較高。血漿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骨吸收增強時,升高,缺乏特異性和敏感性。尿中膠原吡啶交鏈可反映骨吸收,是骨特異標志物。第四十一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輔助(fǔzhù)檢查/實驗室檢查與骨形成有關的生化指標:血清堿性磷酸酶(ALP)是檢測骨形成常用指標,但缺乏敏感性和特異性。骨鈣素(BGP)是骨形成的特異標志。血清型前膠原羥基端前肽(PICP)反映成骨細胞活動(huódòng),骨形成特異指標,但受肝功能改變影響。第四十二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診斷(zhěnduàn)病史采集:骨質疏松早期常常沒有癥狀,需特別注意患者的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運動、攝鈣等)、營養狀況、既往病史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女性患者尤應注意月經生育史。骨質疏松癥的診斷包括程度診斷(骨量診斷、骨強度(qiángdù)診斷、骨折診斷)、分型診斷、病因診斷和鑒別診斷。第四十三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程度(chéngdù)診斷
骨量診斷骨量反映骨骼的結構指標,WHO關于骨質疏松診斷標準:骨密度低于青年峰值1SD內為正常低于青年峰值1-2.5SD為骨量低下(Osteopenia)低于青年峰值2.5個SD則為骨質疏松(Osteoporosis)低于2.5個SD以上伴有1-2個以上腰椎(yāozhuī)骨折者稱為伴有骨折的骨質疏松或嚴重骨質疏松。第四十四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程度(chéngdù)診斷
骨量診斷X線片的定性診斷X線片檢查出典型骨質疏松時,其骨礦含量的丟失已達30%以上(yǐshàng)。根據骨的X線片,骨質疏松癥可以分成輕、中、重三度。輕度骨質疏松僅可見椎體的縱向骨小梁增多,是因為骨質疏松早期橫行骨小梁首先吸收所致。中度骨質疏松椎體的皮質內界較清楚,椎板的密度和椎體間密度減小,骨小梁稀少,皮質變薄。重度骨質疏松表現為皮質呈線狀,其松質骨區的密度和軟組織接近,不見骨小梁,皮質內界清楚,呈“畫框樣”改變,易骨折。第四十五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程度診斷(zhěnduàn)
骨強度診斷(zhěnduàn)骨強度反映骨骼(gǔgé)所能承受的力,即骨骼(gǔgé)的生物學性能。骨強度診斷標準T≥-1.0骨強度正常-2.0≤T<-1.0骨強度減低-3.0≤T<-2.0骨質疏松-4.0≤T<-3.0嚴重疏松T<-4.0有骨折危險第四十六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程度診斷(zhěnduàn)
骨折診斷(zhěnduàn)非創傷性骨折反映(fǎnyìng)了骨質疏松癥的嚴重程度。其中椎體骨折是骨質疏松的重要標志。Genant半定量椎體骨折分析法分級高度降低比例(%)面積減少比例(%)分度類型0級00正常1級≥20≥20輕度2級≥25≥25中度3級≥40≥40重度第四十七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分型診斷(zhěnduàn)
根據骨組織形態計量學指標并結合骨量測量結果,將骨質疏松癥分為三型:DDD型;骨量明顯減少,骨結構明顯退變,骨轉換(zhuǎnhuàn)相對較低。NDI型:骨量無明顯減少,骨小梁連續性差,骨轉換增高。MMD型:骨量重度減少,骨小梁連續性尚好,骨轉換降低。第四十八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病因(bìngyīn)診斷
1.原發性(1)特發性特發性骨質疏松癥特發性骨質疏松癥妊娠哺乳期骨質疏松癥(2)退化性Ⅰ型(與絕經有關)Ⅱ型(與增齡有關)2.繼發性(1)藥物性酒精含鋁的抗酸藥巴比妥鹽皮質(pízhì)類固醇肝素異煙肼甲氨蝶呤苯妥英左旋甲狀腺素(2)營養不良性鈣缺乏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C缺乏蛋白質缺乏(3)內分泌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高泌乳素血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重要臟器病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腎功能衰慢性阻塞性黃疸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吸收(xīshōu)不良綜合征(5)失用性制動術失重狀態(6)炎性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炎性腸病(7)局灶性系統性肥大細胞病骨轉移癌(8)先天性成骨不全高胱氨酸尿癥Marfan綜合征第四十九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鑒別(jiànbié)診斷1.病史腰痛需與腰肌勞損和脊柱轉移癌鑒別。駝背需與強直性脊柱炎和脊柱結核鑒別。2.X線與骨軟化癥和纖維骨炎鑒別3.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與繼發性骨質疏松癥鑒別:在X線方面,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主要表現為骨松質密度下降(xiàjiàng);繼發性骨質疏松癥主要表現為骨皮質密度下降(xiàjiàng)。第五十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治療(zhìliáo)1989年,WHO明確提出骨質疏松癥治療的三大原則:補鈣、運動(yùndòng)療法和飲食調節。第五十一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治療(zhìliáo)一般治療原則1.增加或保持骨量2.改善骨強度3.消除誘因(病因)4.防止骨折(gǔzhé)發生5.對癥處理第五十二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治療(zhìliáo)
營養療法1.正常成人維持鈣的平衡每日需攝入1000毫克的鈣,絕經后婦女甚至高達1500毫克。2.含鈣豐富的食物首選牛乳(niúrǔ)及乳汁品,(225ml牛奶含鈣300mg)其易被吸收利用;黃豆、黑豆及豆制品含鈣亦較多;蝦皮、海帶、紫菜、芝麻醬等含鈣均很豐富。3.不利于腸內鈣吸收的因素:(1)谷類、糠皮及豆類外皮含較多的植酸,可與鈣結合成不溶性的植酸鹽;(2)菠菜、莧菜、冬筍、茭白等蔬菜中含草酸多,可與鈣形成不容性草酸鈣,均不利于吸收;(3)膳食纖維和脂肪過多,亦影響鈣的吸收,因為脂肪中的脂肪酸與鈣形成鈣皂。4.有利于腸內鈣吸收的因素:(1)維生素D可促進鈣的吸收,并可通過PTH和CT調節作用,維持血鈣水平正常;(2)乳糖可與鈣螯合成低分子的可溶性絡合物,促進鈣吸收;(3)膳食蛋白質中一些氨基酸可與鈣形成可溶性鈣鹽而有利于鈣吸收;(4)機體對鈣的需要量增高可增加鈣的吸收率。第五十三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治療(zhìliáo)
藥物治療(zhìliáo)1.骨吸收抑制劑(1)性激素類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2)非性激素類二磷酸鹽類降鈣素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異丙氧黃酮塞嗪類利尿劑2.骨形成促進劑甲狀旁腺素及其相關肽氟制劑(zhìjì)同化激素他汀類降脂藥3.骨礦化促進劑鈣維生素D及其衍化物4.其他(qítā)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維生素K鍶鈣受體拮抗劑護骨素整合素配體質子泵抑制劑中藥制劑第五十四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治療
常用藥物(yàowù)應用1.鈣劑:鈣劑分為無機鈣和有機鈣兩大類。無機鈣主要有碳酸鈣、氯化鈣、磷酸鈣、磷酸氫鈣、和氫氧化鈣等;有機鈣主要有葡萄糖酸鈣、乳酸鈣、醋酸鈣、枸櫞酸鈣、和氨基酸鈣等。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鈣劑是葡萄糖酸鈣、枸櫞酸鈣和氨基酸鈣。(1).葡萄糖酸鈣是傳統的補鈣藥,但含鈣量僅9%,通常不用來口服補鈣。臨床上多用其注射劑,以治療急性低鈣血癥和某些過敏性疾病。0.5/片,2片tid,飯后1~1.5小時(xiǎoshí)服用。(2).迪巧和鈣爾奇D是常用的碳酸鈣。然而,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偏小,可中和胃酸,引起噯氣、腹脹、便秘等不適。對于胃酸缺乏者不適合服用。鈣爾奇D,600mg/片,1片qd;迪巧300mg/片1片bid,睡前服。(3).樂力鈣為氨基酸鈣,具有溶解度高,吸收率高,胃刺激少特點。275mg/片,1片bid,空腹和睡前服。缺點是費用較高。(4)美信鈣為枸櫞酸鈣。具有胃腸刺激小,吸收不依賴胃酸,因此無碳酸鈣常見的噯氣和胃不適感,特別適合于胃酸分泌不足的老年人。2片tid。第五十五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治療(zhìliáo)
常用藥物應用鈣劑的應用原則:1.補充鈣劑同時應補充維生素和磷。2.僅在飲食中鈣的灄入劑量(jìliàng)較低于生理需要時,補鈣才是必需的。3.補鈣應選用含鈣量高,溶解度好、吸收好和生物利用度好的藥品。4.注意選用適宜的鈣劑量。鈣在體內的吸收隨鈣的攝入量而增加,但達到一定量后不增加。我國城市人口平均食物中鈣的攝入量為490mg/d.5.注意鈣與其他藥物的配伍,如鈣制劑可增加洋地黃類藥物的毒性等6.注意鈣劑與食物的配伍。7.注意鈣劑的服用時間,口服鈣劑以清晨和臨睡前各服一次為佳,如采取1日3次的用法,最好是于餐后1~1.5小時服用,以減少食物對鈣吸收的影響;如選用含鈣高的制劑如鈣爾奇,則每晚服用,因為人體血鈣的水平在后半夜及清晨最低。8.注意特殊人群的差異,如胃酸分泌少的患者不用碳酸鈣制劑。9.補鈣要多吃含鈣的食物,乳制品是含鈣最豐富的食品。10.陽光和運動有助于骨質疏松的預防,每天要定時有規律的室外運動。第五十六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治療(zhìliáo)
常用藥物應用2.維生素D制劑,主要參與鈣、磷代謝調節,促進骨的礦化。常用的維生素D制劑有:阿爾法迪三、萌格旺、蓋三淳和羅鈣全0.25微克/片0.25微克bid0.5微克qd副作用:大劑量服用可引起高鈣血癥和高尿鈣癥,表現為厭食、惡心、嘔吐、腹痛、便秘頭昏和皮膚瘙癢(sàoyǎng)等。3.二磷酸鹽為骨吸收抑制劑。常用二磷酸鹽有:福善美70mg/片、1片qw,天可10mg/片、10mgqd。副作用:上消化道反應。4.降鈣素制劑為強效骨吸收抑制劑。常用降鈣素制劑有:密鈣息注射劑50IUqd,密鈣息噴鼻劑100IU噴鼻qd.副作用:惡心、嘔吐、面部潮紅、發熱、眩暈和感覺異常。過敏體質要做皮試。第五十七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shūsōnɡ)的治療
運動療法運動療法對骨質疏松的作用:1.運動應力負荷是骨礦化的基本條件。2.運動應力負荷能阻止骨量丟失,增加骨質密度。3.運動應力負荷大小決定骨密度高低。4.促進性激素分泌。5.運動促進鈣吸收。6.運動能增加骨皮質血流量、促進骨形成。7.運動應力負荷在骨內產生微電池(diànchí)、促進骨形成。8.運動通過提高肌力改善骨密度。第五十八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運動治療(zhìliáo)方法
急性期的運動治療(zhìliáo)方法(一)急性期判斷標準1.有骨質疏松病史并被確診為骨質疏松癥。2.新近疼痛加劇(jiājù),繼發椎體、股骨顯微骨折影響日常生活活動。3.繼發椎體壓縮性骨折突發腰背銳痛、脊柱后凸、軀干活動受限、不能站立翻身、局部叩擊痛者。4.繼發股骨頸骨折、撓骨遠端及肱骨近端骨折引起骨痛者。具備1和2兩項,或3、4之一者按急性期方案進行治療。第五十九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運動治療(zhìliáo)方法
急性期的運動治療(zhìliáo)方法(二)急性期運動療法的評定1.內容:治療前后主要(zhǔyào)對疼痛、運動能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骨礦密度進行檢查。如肌力、肌耐力、及骨折的關節活動范圍測定。2.目的:判斷有否肌力低下以及肌力低下的范圍和程度;有無關節活動度障礙、肌耐力低下、步態異常、ADL降低、及骨礦密度有無改善等。治療前后的療效判定。第六十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運動治療(zhìliáo)方法
急性期的運動治療(zhìliáo)方法(三)急性期的運動(yùndòng)治療的目的1.消炎止痛通過改善血液循環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2.防止廢用性改變和骨量丟失(重點防止廢用性骨質疏松、肌委縮、關節攣縮)、并增加骨量、促進骨折愈合。第六十一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運動(yùndòng)治療方法
急性期的運動(yùndòng)治療方法(四)急性期的運動治療處方1.運動方式與項目(1)準備運動:在運動進行前進行深呼吸練習。(2)被動活動:包括被動活動度維持訓練和斜床腰背肌等長收縮訓練。(3)主動運動:在2~4周的臥床期間可進行床上維持和強化肌力的訓練,如脊柱(jǐzhù)壓縮骨折后早期的腰背肌和腹肌的等長收縮。(4)抗阻運動:急性期一般只做非骨折部位的等張抗阻運動。如股骨頸患者早期的鍵肢抗阻訓練。(5)項目選擇原則:被動活動每日必做,主動和抗阻運動每日從各選一項開始,再逐漸遞增。各項目每日一次,次數20次起漸增至規定強度。2.運動強度從運動的安全性、有效性角度考慮,運動強度應選擇中等強度為好,即靶心率的60%~80%。靶心率=180—年齡3.頻度和時間1~2次/日,從每日一次開始,漸增至規定強度。第六十二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運動治療(zhìliáo)方法
急性期的運動治療(zhìliáo)方法4.運動時間在已經確定的運動強度范圍內可依據所選擇的運動項目(xiàngmù)及本人的主觀感覺來決定。總的運動時間視具體情況約20~30分鐘不等。5.急性期運動注意事項(1)骨折患者均應在復位、固定的前提下進行運動治療。運動中應避免爆發性練習動作,運動強度應從小逐漸加大,以防發生運動損傷。(2)運動期間,要注意加強飲食營養,尤其注意動物性食物中鈣的補充。必要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補充藥物。(3)以伸展、等長和靜力性運動為主,少做屈曲、等張和動力性運動,對脊柱OP禁用等張屈曲運動。(4)同時臥位作起時應保持軀干在伸直位,或經側臥位坐起,或戴腰圍后坐起,以防屈曲軀干而加重疼痛或加重椎體壓縮。(5)股骨頸骨折者,應在復位、固定的前提下進行治療。注意將兩下肢稍外展并避免內收,避免髖過度內收和旋轉。第六十三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運動(yùndòng)治療方法
慢性期的運動(yùndòng)治療方法(一)慢性期判斷標準1.有骨質疏松病史并被確診為骨質疏松癥。2.腰背痛伴四肢酸痛或雙下肢麻木感或四肢麻木、特別是有安靜狀態開始活動會出現明顯的腰背痛,久坐、久立(jiǔlì)等長時間保持某一固定姿勢時疼痛加劇,臥床減輕,夜間疼痛緩解。疼痛性質多是隱痛,酸痛持續性疼痛,有突發性加劇,部分患者可出現腓腸肌陣發性痙攣,俗稱“小腿抽筋”。3.未繼發椎體壓縮骨折、股骨頸骨折、撓骨遠端及肱骨近端骨折者;或有骨折史但已愈合者。具備1、2兩項,或1、2、3項者按此期方案進行治療。第六十四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運動(yùndòng)治療方法
慢性期的運動(yùndòng)治療方法(二)慢性期運動治療的評定1.內容治療前后主要對疼痛、運動能力、最大吸氧量、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骨礦密度進行檢查。如肌力、肌耐力、及骨折(gǔzhé)的關節活動范圍(ROM)測定。2.目的判斷有否肌力低下以及肌力低下的范圍和程度;有無關節活動度障礙、肌耐力低下、步態異常、ADL降低、及骨礦密度有無改善等。治療前后的療效判定。第六十五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運動(yùndòng)治療方法
慢性期的運動(yùndòng)治療方法(三)慢性期的運動治療的目的1.改善血液循環,松解粘連或消除原發痛點。2.糾正不良姿勢,加強脊柱穩定性,維持正常的腰部功能。3.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生存質量。增強肌力、肌耐力和ROM。4.防止廢用性改變和骨量丟失(重點防止廢用性骨質疏松、肌萎縮、關節攣縮)、骨量丟失、并漸增骨量和骨密度。5.調節骨代謝、促進神經體液(tǐyè)調節,利于血鈣向骨內輸送、破骨細胞向成骨細胞轉變,使骨鈣含量增加。6.促進胃腸道蠕動,提高消化功能,增加飲食中營養物質的吸收率,尤其是鈣的吸收率。第六十六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運動治療(zhìliáo)方法
慢性期的運動治療(zhìliáo)方法(四)慢性期的運動處方多數學者主張以主動肌力、耐力運動、漸進抗阻力運動和短暫最大收縮練習為主。1.運動方式與項目(1)預備活動:時間為10分鐘左右,可進行全身柔軟體操、牽伸肌群練習、呼吸練習和慢跑等。在預備活動中要求心率增加達20次左右。(2)被動活動:包括關節松動術和CPM。(3)主動運動:采用運動體操的等全身性主動等張運動,通過肌肉收縮,加大骨的負荷,同時強化、提高肌力、改善姿勢。如加強腰背肌鍛煉,包括橋式、飛燕等運動。(4)選擇性主動運動:主要目的是選擇性地對OP好發部位的相關肌群進行運動訓練以維持和增加該部位骨量。如防治股骨近端OP的等張運動,包括下肢后伸等長運動,主動髖外展運動。(5)抗阻運動:抗阻運動有助于保持(bǎochí)婦女腰椎的骨礦密度,保持(bǎochí)和增加絕經后婦女股骨和撓骨的骨礦密度,如啞鈴練習。(6)全身耐力運動法:全身耐力練習即有氧運動或有氧訓練。如長時間慢跑,騎自行車。第六十七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運動治療(zhìliáo)方法
慢性期的運動治療(zhìliáo)方法(7)能力水平運動法:能力訓練方法,主要是維持和增加骨質疏松患者個人功能和能力水平,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8)項目選擇原則:被動活動每日必做,主動和抗阻運動每日從各選一項開始,再逐漸遞增。各項目每日一次,次數20次起漸增至規定強度。2.運動強度從運動的安全性、有效性角度考慮,慢性期的運動強度宜低強度開始為好。3.運動的頻度和時間運動頻度:上述(2)、(3)、(4)中的力量耐力項目1~2次/日,從每日開始、漸增至規定強度。上述全身耐力運動項目2~4次/周。運動時間:在已經確定的運動強度范圍內可依據所選擇的項目及本人的主觀(zhǔguān)感覺來決定??偟倪\動時間視具體情況約30~60分鐘不等。第六十八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運動(yùndòng)治療方法
支具、腰圍骨質疏松最常出現的問題是脊柱變形、椎體壓縮骨折。因此在運動治療中佩帶合適的腰圍(yāowéi)、支具是緩解疼痛、矯正姿勢、預防骨折發生、配合運動治療順利進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常用方法有:彈性腰圍(yāowéi)、腰骶椎腰圍(yāowéi)、Taylor帶式支具和Tewelt支具。第六十九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運動治療(zhìliáo)的注意問題1.運動康復療法主要適用于原發性OP,但又適用于繼發性OP,對于后者必須是在堅持原發病治療的前提下進行運動鍛煉。2.由于運動主要增加用力部位的骨質,如經常跑步訓練的人其跟骨骨密度的提高高于身體其他部位的骨骼,故應有目的地選擇性對OP好發部位的相關肌群進行運動訓練。3.運動訓練應遵循循序漸進、逐漸加力、不超過病人耐受力的原則,確保安全。4.運動訓練以伸展、等長和靜力性運動為主,少做屈曲、等張和動力性運動,對脊柱OP禁用等張屈曲運動,禁用負重訓練。5.要避免做以下的運動和姿勢:(1)為練習腹肌(fùjī)而進行仰臥起坐動作。(2)軀干屈曲動作。(3)高齡患者要避免快速的彎腰動作和彎要抬物的活動。(4)要想維持較高的骨量或延緩骨量的丟失,不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督必須持之以恒堅持鍛煉,提高鍛煉興趣,養成鍛煉習慣。(5)不良的坐位姿勢。(6)定期檢查身體,根據檢查結果和運動感覺隨時進行調整,以保證可靠的運動效果。第七十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治療(zhìliáo)
物理療法物理療法的作用1.物理療法對骨密度的改善作用。2.物理療法對骨結構的維持作用。3.物理療法對軟骨間接營養的作用。4.止痛。5.減少瘢痕和組織粘連、改善肢體活動。6.改善局部血循環、促進骨折愈合,預防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7.增加局部應力負荷、促進鈣磷沉積(chénjī)。8.增強肌力、防止肌肉萎縮。9.促進神經功能恢復。10.防止繼發性骨質疏松。第七十一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治療(zhìliáo)
物理療法急性期臨床應用以消炎止痛、改善功能為康復治療目的。適用于OP急性腰背(yāobèi)疼痛或其他原發性、繼發性疏松部位疼痛伴有原發病灶的病損期間的治療。常用方法有:1.超短波、脈沖超短波療法一般采用對置法、無熱量,每次6~10分鐘,每日1次,病情急也可以2次。2.微波分米波療法適應癥類似超短波,采用無熱—微熱量,打開敷料或隔一層紗布進行,每日1次,每次6`10分鐘。3.冷療法如冷水沖,冷水浸泡,冷敷,有條件的可用氯乙烷噴射患處等,以達到消腫鎮痛作用。4.間動電流患區局部,找準痛點,電極大小按病變范圍而定,采用密度1~2分鐘,疏密波及間升波各3~5分鐘,電流大小以患者耐受為宜(對皮膚感覺差的患者應注意),每日1~2次。5.半導體激光痛點治療滿意。6.磁療法脈沖磁場PEMFs能增加骨壓電位和骨密度,電場和磁場最終能以力場形式作用與骨膠原基質發生形變。第七十二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治療
物理療法慢性期臨床(línchuánɡ)應用慢性期物理療法目的是維持并漸增骨量,增強肌力,防止繼發骨折。適用于OP慢性期無骨折、或繼發性疏松部位的原發病灶穩定者。方法:1.超短波、微波療法超短波用于較深及較廣的病變,微波用于稍淺及局限的病變,可用溫熱量,每日1次,每次10~15分鐘。2.溫熱療法常用的有紅外線、中藥熱敷、蠟療和日光浴等,對消腫止痛有良好效果,可適當選用或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次20~30分鐘。3.低頻及中頻電療法有良好(liánghǎo)的止痛,改善血循環等作用。4.電刺激療法長期臥床的OP患者在靜脈血管中易形成血栓,可利用電流對腓腸肌節律性刺激,對靜脈和淋巴管有促進回流的作用。5.磁療法脈沖磁場PEMFs能增加骨壓電位和骨密度,電場和磁場最終能以力場形式作用與骨膠原基質發生形變。6.超聲波療法接觸移動法。7.旋渦療法適用于肢體肌肉萎縮、關節功能活動障礙者。8.按摩療法第七十三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OP繼發骨折(gǔzhé)的物理療法(一)早期骨折復位固定后,應盡早進行理療,理療可用于防治感染,促進血腫吸收、消除腫痛,促進骨痂形成。開放性骨折必須在外科處理后酎情選用理療。1.冷療法冰敷、或冷敷。2.超短波、短波可在石膏或帶小夾板外進行。對有金屬內固定的病人,施行超短波的治療要特別小心。3.超聲波療法小劑量超聲可促進骨痂形成,而大劑量反而抑制骨組織的再生過程,影響骨折愈合(yùhé)。4.紫外線骨折局部照射Ⅰ~Ⅱ級紅斑量,隔日1次,照射6~10次。5.離子導入10%鈣離子局部導入陽極或5%磷離子導入陰極,每日1次。6.溫熱療法紅外線、蠟療、熏洗、和溫水浸泡等7.磁療法患區痛點或鄰近穴位,可用動磁法或磁片貼敷。8.按摩療法,注意手法要輕.第七十四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OP繼發骨折(gǔzhé)的物理療法(二)骨折恢復期多伴有關節活動障礙及肌肉萎縮,采用理療可增強肌力,改善功能,減少后遺癥。1.旋渦療法(liáofǎ)適用于骨折愈合后肢體肌肉萎縮、關節功能活動障礙者,水溫40攝氏度,每次15~20分鐘,每日1次,15~20次為一療程。2.溫熱療法、按摩療法常與其他治療方法配合應用。第七十五頁,共八十五頁。張啟富-骨質疏松癥感覺(gǎnjué)障礙的物理療法理療能增強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加速神經再生過程。對引起的麻木、冷木、發熱等感覺(gǎnjué)障礙有一定效果。1.超短波療法2.紅外線、紅光、電光浴,20~30分鐘,每日1~2次。也可用蠟療。3.紫外線療法4.音頻療法5.神經肌肉刺激法6.超聲藥物導入療法藥物為丹參注射液7.離子導入療法導入藥物有10%碘化鉀、維生素B12、氟鈣離子等。8.按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戰略合作的尋求與維護計劃
- 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規劃師重點基礎知識點
- 法學概論知識點學習中的難點與突破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山東財經大學輔導員考試真題
- 2024年湖北省醫療保障局下屬事業單位真題
- 陜西省山陽縣2025屆七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統考試題含解析
- 2024年海南省外事辦公室下屬事業單位真題
- 2024年貴州省應急管理廳下屬事業單位真題
- 2024年安徽省生態環境廳下屬事業單位真題
- 2024年防城港市園林管理處招聘筆試真題
- 無人機拍攝培訓課件
- 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預案
- 透析患者高鉀血癥飲食護理
- 搜索三力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陜西省八年級中考三模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高分子化學材料結構與性能試題及答案
- 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培訓管理制度
- 2025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物理模擬試卷(3月份)(含解析)
- 2024年四年級英語下冊 Module 4 Things we enjoy Unit 12 The ugly duckling第1課時教學實錄 牛津滬教版(三起)
- 2025年煤化工主要設備一覽及工作原理等分析
- ICU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演練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