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課 兩次鴉片戰爭練習-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第16課 兩次鴉片戰爭練習-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第16課 兩次鴉片戰爭練習-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第16課 兩次鴉片戰爭練習-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第16課 兩次鴉片戰爭練習-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55頁,共=sectionpages55頁試卷第=page44頁,共=sectionpages55頁第16課兩次鴉片戰爭練習—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單選題1.讀如表,能夠得出此時的中英貿易鴉片戰爭前中英貿易情況一覽表年度輸華貨物凈虧自華榆出貨物凈利出口貿易投資額出口貿易利潤率(%)1775—1779—866327251898836127.61780—1784—7791394115129534630.41785—1789—23277402690222669218.11790—1794—26343574914218231326.31795—1799—65607736215252576229.11800—1804—159361776095261781029.61805—1809—406381163076269340243.21810—1814-174391045484310692333.7A.推動英國加大對華資本輸出 B.有效打破了列強侵華的企圖C.推動了英國對中國走私鴉片 D.導致英國急于對華發動戰爭2.《海國圖志》刊行之初,得到了當時為數不多一些文人和官員的贊揚。這些人折服其展現的萬國風土人情,卻對該書的核心觀點“師夷長技以制夷”漠然而視,這一現象表明當時(

)A.晚清統治者閉目塞聽 B.國人以天朝上國自居且妄自尊大C.封建統治者盲目排外 D.中國傳統科技領先于世受到尊崇3.有學者認為,鴉片戰爭后,盡管中國進口關稅很低,但除了鴉片貿易的大量涌入外,英國產品依然沒有能力進入中國。因此馬克思說,慣于吹噓自己道德高尚的“約翰牛”,隔一定的時候就用海盜式的借口向中國勒索軍事賠款。這表明鴉片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是(

)A.英國無法扭轉對中國的貿易逆差 B.清政府失敗的對外政策C.英國為了擴大對華鴉片貿易范圍 D.英國因工業革命而強大4.清乾隆年間,實行粵海關一口通商,往來貿易統一征稅,稅率總計10%左右;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關稅則》規定,進出口貨物按值百抽五繳納關稅。這一變化(

)A.使得清政府財政收入逐漸減少 B.體現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要求C.有利于中國對外貿易的近代化 D.說明列強控制了中國的關稅主權5.鴉片戰爭后,在茶葉擴大出口的刺激下,內地茶葉的經營迅速發展,并且出現了一批較大規模的手工工場。這反映了(

)A.農產品開始出現商品化 B.農業日益卷入世界市場C.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 D.近代民族工業已經出現6.如圖為晚清時期通商口岸示意圖。據此可知,晚清時期(

)A.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較快 B.政府日益重視海洋權益C.中國被迫融入世界市場 D.中國近代化在蹣跚起步7.鴉片戰爭期間,林則徐組織摘譯的《各國律例》不僅部分翻譯了瑞土滑達爾所著的《國際法》,還創造了關于西方政治體制諸如“律好司”(上院)、“甘文好司區主院)廠“巴厘滿”(議會)等一些新鮮詞匯。這說明,《各國律例》(

)A.全面介紹了西方的政治法律 B.為國人引入了近代意識C.旨在服務于現實戰爭的需要 D.瓦解了清廷天朝上國觀念8.在英國19世紀的小說中,工廠的煙囪是財富的象征,是受人們歡迎的事物。但過了一段時間后,人們意識到農村的環境是他們想要的,于是搬到鄉下居住,并在那里萌生了新的荒野觀。這一變化反映了英國(

)A.工業革命已基本完成 B.政府加強對污染的治理C.民眾把健康放在首位 D.民眾對工業革命的反思9.《南京條約》簽訂后,清朝統治者認為戰爭起因是外交處置不當引起的偶然事件,戰爭失敗是因“前線將領指揮不力”,而條約則是“萬年和約”,可永保太平,據此推斷(

)A.清廷統治的危機加深 B.近代外交的體制建立C.華夏中心的秩序崩潰 D.師夷長技的思想實踐10.徐繼畬在《瀛寰志略》中說:“歐羅巴之居印度……營立埔頭,蠻人憒憒,不察萌芽。英吉利漸于各海口建立炮臺,調設戍兵,養銳蓄謀,待時而動,迨孟加拉一發難端,遂以全力進攻……于是五印度諸那,夷滅者十之八九,哀哉。”徐繼畬意在(

)A.分析西方各國家富強的原因 B.引進西方先進技術以御外辱C.警醒國人共謀御侮圖強之策 D.盛贊印度民族起義喚醒國人11.西方列強通過發動鴉片戰爭和簽訂不平等條約強行打開了中國的門戶,迫使這個長期封閉的東方古國向世界開放,并給它套上沉重的殖民枷鎖。這場戰爭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深遠的。它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經濟上變化的體現(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加重了人民的負擔C.破壞中國的關稅主權 D.經濟結構發生變動,自然經濟開始解體12.圓明園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有“萬園之園”之稱。其被焚毀于A.英法聯軍 B.日軍 C.美軍 D.八國聯軍13.19世紀70年代,清朝政府內部的一班御史文官和翰林學士,標榜風節,“嚴義利之分”,內恤民愿,外爭國權,以經世匡時為己任,屢上封事,彈劾大臣,一時遂有“清流黨”之稱。“清流黨”(

)A.并不全面否定洋務事業 B.在當時清廷中居主導地位C.主導了清廷的內政外交 D.遏制了晚清王朝吏治的腐敗14.有學者在談到鴉片戰爭時說:“比鴉片問題遠為深刻的是幾個概念的沖突:中國自稱天下宗主的角色與西方國家主權觀念之間的不兼容;中國朝貢關系體制與西方的外交往來體制之間的沖突;中國農業的自給自足與英國工業的擴張之間的沖突。”據此可知,鴉片戰爭(

)A.是近代中華民族災難的開端 B.阻礙了中國近代化發展歷程C.是西方工業文明擴張的結果 D.實質是中英之間的商業戰爭15.有史書描述道:“有掛英國旗之商船名亞羅者,清廷官吏登船搜索,捕清人十二名以去。香港知事巴篤斯怒,訴于兩廣總督,不得要領。會法國教士亦于廣西為清民所殺,其翌年英法兩國,乃合軍陷廣東,更北上,入白河,逼天津。”材料描述的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義和團運動 D.八國聯軍侵華16.1858年,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了《天津條約》,其中規定:中國需與列強互相派駐外交使臣。于是,1860年起,列強國家紛紛派遣使臣常駐北京,處理外交事務,但清廷卻遲遲不肯派使臣到其他國家去,認為若清廷派使臣到其他國家去,就是自取其辱!這表明清政府(

)A.堅持平等的外交原則 B.仍然以天朝上國而自居C.維護國家的主權完整 D.固守傳統閉關鎖國政策二、材料分析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傳統中國是一個自以為世界中心的封閉體系,其基于“天下共主”理念的中央王朝,都把自己凌駕于萬邦之上,而把周邊地區的國家和部族視為“藩屬”或“夷狄”。這些藩屬國必須按時向中央王朝“進貢”,得到本朝天子的“冊封”后,才能取得合法統治地位。這樣就形成了一種以中央王朝為中心,以四夷為外服,以“朝貢”為理想圖式的“華夷秩序”。美籍歷史學家徐中約認為“儒家意識的天下一統帝國,傳統上不維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關系;也不承認有任何對外事務,只認為有藩務、夷務或商務”——摘編自王承慶《中國外交體制的建立與近代化轉型》材料二

近代以來,經過長期的中西文化沖突和融合,中國政府在被動應付中尋求主動,從探索性地建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開始,又經過清末十年基于“外務部”的外交體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傳統體制的殘跡,為民國外交體制奠定了基礎”,終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國際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國外交體制。國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變了中國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國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國的分裂狀態與國際地位并未發生實質性轉變,致使這種近代化的轉型還遠遠不能完成。——摘編自王承慶《中國外交體制的建立與近代化轉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外交“華夷秩序”觀念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鴉片戰爭后中國外交的變化趨勢,并對中國近代外交進行評價。三、論述題18.【說一說】1988年,圓明園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光明日報》2020年11月12日報道,有人大代表近期提出“重建圓明園,加強國家愛國主義文化建設”,對此國家文物局答復稱,圓明園遺址不僅是清代皇家園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國被侵略、被殖民的歷史見證,遺址以斷壁殘垣告誡后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摘編于劉雪松《重建圓明園”這個話題該罷休了》對于提出此建議的人大代表,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66頁,共=sectionpages11頁參考答案:1.C2.B3.A4.C5.B6.C7.B8.D9.A10.C11.D12.A13.A14.C15.B16.B17.(1)形成的原因:長期以來,中國的國力強大;科技和經濟的長期領先;受儒家義利觀念的影響;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影響;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2)趨勢:由傳統朝貢外交到逐漸形成近代外交體制;由被動適應西方列強要求到主動設置調整。評價:推動了中國外交的近代化;客觀上使中國逐步融入世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維護國家利益;始終未改變近代中國屈辱外交的局面。18.【示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圓明園遺址不僅是清代皇家園林的重要代表,但在1860年和1900年先后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所毀滅,所以更是近代中國被侵略、殖民的歷史見證。斷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