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課件人教部編版1_第1頁
《老山界》課件人教部編版1_第2頁
《老山界》課件人教部編版1_第3頁
《老山界》課件人教部編版1_第4頁
《老山界》課件人教部編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老山界(陸定一)老山界(陸定一)1

知識與能力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讓學生掌握課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材料的特點;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過程與方法學習本課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的寫法;能通過品評文章中的關鍵詞語,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學會用不同寫法交代記敘文的要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閱讀和理解,感悟紅軍長征的艱苦和樂觀的精神,培養學生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教學目標2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感受紅軍的革命傳統;體會文章按照時間的變化、地點轉移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對于文章關于翻越老山界困難的重點詞語、語段;分析理解文中景物描寫的內容、方法及作用。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重點難點3

1.討論與點撥方法相結合:老師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材料的組織安排,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組討論交流,師生達成共識。

2.研討探究法:對于文章中的內容和重要語段,讓學生互動、想像,通過積累材料了解紅軍翻越老山界的艱難。學習方法1.討論與點撥方法相結合:老師引導學生理4《老山界》課件人教部編版15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6

《七律長征》中講到了雄偉險峻的五嶺山,有一座山嶺叫越城嶺,是五嶺中最險的一座山,它也被稱為老山界,紅軍戰士是怎樣翻越這樣一座被稱為長征途中最“難”翻越的一座山的呢?

老山界,位于貴州省黔東南境內,屬雷公山山脈尾系,起源于雷山、經雷山、榕江延綿入劍河縣境南偏西,與黎平縣交界。主峰位于劍河縣南哨鄉境內,海拔1589米,距縣城約80公里。《七律長征》中講到了雄偉險峻的五嶺山,有一座7

老山界因原始森林茂密而得名,界頂面積約7公里。老山界原始生態林木密蔽,植被垂直分布明顯,山下以針葉林為主,半山以闊葉林和冷竹居多,海拔1400米以上地區為灌叢、草甸。其中,闊葉林與冷竹共生的半山地段最具生態特色,植物在這里生長有著明顯的層次,高高的闊葉林與低矮的冷竹連為一體,旺盛的冷竹在闊葉林中密蔽成簾,被冰雪壓垮的樹枝隨處可見。穿行其中,茫茫霧靄遮天蔽日,莫辨東西。老山界因原始森林茂密而得名,界頂面積約7公8作者簡介

陸定一,(1906年6月9日-1996年5月9日)江蘇省無錫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過《解放日報》總編輯、宣傳部部長、文化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務。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作者簡介陸定一,(1906年6月9日-1996年59時代背景

1934年10月初,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國工農紅軍突破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五次“圍剿”,北上抗日,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粉碎了反動派的圍追堵截,長驅二萬余里,縱橫11個省,于1935年10月,勝利到達抗日根據地——陜北,與陜北紅軍會合,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又叫越城嶺。時代背景1934年10月初,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國10(一)速讀課文,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內容。(老山界是長征中走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二)紅軍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難事?

走路難(山路險峻,懸崖峭壁)難睡覺難(路窄不平,寒氣逼人)事吃飯難(糧食奇缺,肚子饑餓)

處境難(敵人追擊,設備笨重)整體感知課文(一)速讀課文,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內容。(老山界是長征中走11整體感知課文

紅軍翻越老山界遇到的困難:走路難(“向上看……就在腳底下?!薄岸盖蜆O了……只有一尺多寬?!鄙铰范盖?,懸崖峭壁。);睡覺難(“路只有一尺來寬……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氣逼人……渾身打著顫”,宿營峭壁,半夜凍醒。);吃飯難(“肚子很餓,力氣不夠”,糧食奇缺,肚子饑餓。);處境難(“傷員病員都下了擔架走,旁邊需要有人攙扶著”,“機關槍聲很密”,傷病員多,敵人追擊。)從中看到老山界的險峻難走,但是紅軍戰士以頑強不屈、樂觀的精神,戰勝了這些困難,翻越了老山界。整體感知課文紅軍翻越老山界遇到的困難:走路難(“12整體感知課文

(三)本文以什么為順序安排內容的?(提示:在文章里找出表明時間、地點的詞語)

時間變化:“下午才動身”---“天色晚了”---“天色黑了才到山腳”---“滿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時候”---“已經是下午2點多鐘”---“一直到宿營地”。

地點轉移:上山(從山腳到山頂)---下山。翻越老山界,從第一天下午動身,到第二天下午2點以后才下山,整整一天時間。整體感知課文(三)本文以什么為順序安排內容的?(13整體感知課文

(四)填表說明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整體感知課文(四)填表說明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14(五)理清文章層次結構文章按時間順序,分為三個部分來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紹老山界,點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擺出困難。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3段):翻越老山界的經過。第一層:(2—11)山腳訪瑤家。1.在“之”字拐的路上;2.山腰露宿;第二層:(12—33)紅軍翻越老山界3.攀登雷公巖4.繼續登山,到達山頂;5.山頂所思。

第三部分(34):寫作者的感受。整體感知課文(五)理清文章層次結構整體感知課文15問題探究

(1)課文寫紅軍翻越老山界,卻用了不少筆墨寫與瑤民大嫂的攀談,作用是什么?答:與瑤民攀談是翻越老山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從瑤民那里了解到了瑤民們的悲苦生活,宣傳了紅軍的主張,把自己本身就很缺乏的糧食送給瑤民,貼標語保護瑤民的籬笆等,這些說明了紅軍是一支關心百姓、愛護百姓、為天下窮苦人謀利益的好隊伍,說明了紅軍的走到哪里就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哪里的好作風,說明紅軍不但是戰斗隊,也是宣傳隊和播種機。這也是紅軍能夠取得人民大眾支持、最終奪取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樣,雖然看似與翻山關系不大,實際上是從一個側面表現紅軍長征的經過及意義,更加豐富了文章的主題。問題探究(1)課文寫紅軍翻越老山界,卻用了不少筆16問題探究

(2)快到山頂時,作者又寫了醫務隊的女同志,這樣寫有什么作用?明確:醫務隊也是整個隊伍的一個部分,是長征隊伍里必不可少的后援支持。翻越老山界中普通士兵表現出了極大的堅強和勇敢,那么帶著傷員翻山的醫務隊呢?他們則更需要有著更大的勇氣和毅力,表現出更大的堅強和勇敢,何況他們中很多人是女性。這種堅強和勇敢就更讓戰士們欽佩,她們也是紅軍長征隊伍中的一個特色和寫照。問題探究(2)快到山頂時,作者又寫了醫務隊的17問題探究

(3)補寫敵人的飛機聲和槍聲,目的是什么?

明確:補寫敵人的機槍聲和飛機聲,就更突出了紅軍所面臨的艱難困苦,他們不單是要翻越一座高山,而是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翻越高山,其艱難的情境可以想見。在敵人飛機的“嘆息”聲中,我們看到的是紅軍的戰無不勝的高大形象。

小結:在直接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時,還寫了這么多內容,不但沒有沖淡主題,而且從不同的側面豐富了主題,使文章更加充實、豐滿。問題探究(3)補寫敵人的飛機聲和槍聲,目的是什18問題探究

(4)文章中兩處集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①分析第13段描寫中“奇觀”是指什么?你認為哪些字詞用得好,請加以揣摩:“奇觀”本來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見的景觀或景象?!爸弊中握f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與星光連接,寫山勢之高;表現了老山界的險峻,“許多”一詞,既說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說明有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織在一起,組成了瑰麗、壯觀的景象。“奇觀”一詞表現出這一景象的奇特罕見,表現紅軍隊伍的宏偉氣勢并頌揚了紅軍堅強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的精神。問題探究(4)文章中兩處集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19問題探究

(2)分析第23節景物描寫:①這部分哪些詞語極富表現力?請找出來并加以分析。②這部分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分別起什么作用?③寫出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綴”字傳神而又具立體感,好像人工裝點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現了作者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豐富情感。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勢的險峻和連綿,又暗示了紅軍的艱難處境?!按Aⅰ保蜗蟮恼f明困難像攔路虎阻擋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聳的老山界阻擋不了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也改變不了他們的長征必勝的信念。問題探究(2)分析第23節景物描寫:20問題探究

“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出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時連續不斷的細微聲音,比喻戰士們輕細的話語聲,說明戰士們被凍醒次數之多;“野馬奔馳”寫半夜山風之大,又喻寒風刺骨;“山泉嗚咽”用擬人化手法喻山泉時斷時續又暗指山勢崎嶇;“波濤澎湃”形容林木被風刮動的聲音。人聲和大自然的聲音交織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機,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非常形象地寫出山景之美,表現紅軍戰士的樂觀情懷。問題探究“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21問題探究

在深山里,在極靜的時候,在半醒半睡之中,確實使人有這種感覺。有的聲音,分明來自遠處,分明很細切,可是由于靜,聽起來仿佛近在咫尺,而且響亮洪大;有的聲音,分明來自近處,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疊,反響回蕩,愈傳愈遠,愈變愈細。而且風聲、水聲、林木呼嘯聲等等,混雜一起,變化萬端,引起人們的種種聯想。問題探究在深山里,在極靜的時候,在半醒半睡之中,22問題探究

②分析第32節景物描寫的作用:最后一次描寫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見,景物的特點是什么?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情?景色明朗清新,表達了克服困難后的愉快,表現戰士們歡暢、輕松的心情,集中展現了一種前景光明的意境。問題探究②分析第32節景物描寫的作用:23問題探究

(5)有幾次寫火把?分別以什么為立足點?從什么觀察角度進行觀察的?描寫“之”字路的奇觀有什么作用?通過兩次“之”字形火把的描寫,描繪出了一個星夜行軍圖,火光與星光相接,暗示了山勢陡峭。而此時戰士還有說有笑,互相鼓勵,更表現了紅軍不畏艱險、堅強勇敢的豪邁氣概。問題探究(5)有幾次寫火把?分別以什么為立足點?24問題探究

(6)課文怎樣表現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景色描寫:上山:“滿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來了。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彼逘I:“半夜里,忽然醒來,才覺得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著顫。把毯子卷得更緊些,把身子蜷起來,還是睡不著。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的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面前。四圍的山把這山谷圍得像一口井?!毕律剑骸奥飞嫌袔滋幘爸潞芎?,濃密的樹林里,銀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2)語言描寫:“不要掉隊呀!”“不要落后做烏龜呀!”“我們頂著天啦!”等。問題探究(6)課文怎樣表現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25問題探究

(7)“搶了一碗飯就吃”,如何理解“搶”字,談談你的看法。“搶”字是一個中性詞,這里有搶先爭先的意思,用在紅軍身上是為了說明吃飯的迅速,“搶”字形象的表現了紅軍戰士為了爬山任務而抓緊時間吃飯的動人場面。問題探究(7)“搶了一碗飯就吃”,如何理解“搶”字,談26問題探究

(8)課文采取順敘的好處是什么?好處:1、使文章脈絡清楚;2、使文中的敘事和描寫都合情合理;3、按時間順序先設置懸念后作解釋,產生扣人心弦的效果.問題探究(8)課文采取順敘的好處是什么?27課后練習1、

找出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并依次在下面的橫線上訂正。寒氣逼人圍追堵結苛捐雜稅輟著寶石懸崖峭壁疲憊不甚山泉鳴咽波濤澎湃

2.解釋下面加點的字詞。(1)路上有幾處景致很好-------(2)寒氣逼人---------(3)索性在地上躺一會兒--------(4)遠遠地還聽見飛機的嘆息--------(5)生平沒見過的奇觀-課后練習1、找出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并依次在下面的28課后練習3、體會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1)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2)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清是火把還是星。

4.作者為什么開頭就點出了“30里高”?

5.中寫到“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這一句表現作者什么心情?課后練習3、體會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29課后練習1、結---截輟---綴甚---堪鳴---嗚2、(1)風景(2)給人以威脅(3)干脆(4)句中指敵人飛機發出的像嘆息似的微弱聲響。3、(1)指紅軍指戰員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點出紅軍進行長征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2)“‘之’字形“,表明老山界的山勢的陡峭,山路的險峻,爬山的艱難;”連到天上“顯示老山界的高峻,也顯示了紅軍指戰員壯志凌云的英雄氣概。4.表明老山界山勢高峻,暗示翻越艱難。5.用一種贊賞的口吻,表現了作者豪邁、喜悅的心情,反映紅軍雜艱難征程中昂揚奮發的精神境界。課后練習1、結---截輟---綴甚---堪鳴---嗚301.

1、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優勢和劣勢,學會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出行。

2、感受現代交通的發達和便利,感受家鄉交通的發展變化,為我國交通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而自豪。

3、太陽能熱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結構、運用的原理有關4.河流會侵蝕河床和兩岸,并帶走泥土,在水流比較緩慢的地方,這些泥土又會沉積下來。5.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地形地貌。6.做河流實驗,探究河流對土地的作用。7.推測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將會有侵蝕,什么地方將會有沉積。1.1、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優勢和劣勢,學會選擇合適的交通工31老山界(陸定一)老山界(陸定一)32

知識與能力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讓學生掌握課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材料的特點;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過程與方法學習本課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的寫法;能通過品評文章中的關鍵詞語,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學會用不同寫法交代記敘文的要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閱讀和理解,感悟紅軍長征的艱苦和樂觀的精神,培養學生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教學目標33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感受紅軍的革命傳統;體會文章按照時間的變化、地點轉移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對于文章關于翻越老山界困難的重點詞語、語段;分析理解文中景物描寫的內容、方法及作用。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重點難點34

1.討論與點撥方法相結合:老師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材料的組織安排,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組討論交流,師生達成共識。

2.研討探究法:對于文章中的內容和重要語段,讓學生互動、想像,通過積累材料了解紅軍翻越老山界的艱難。學習方法1.討論與點撥方法相結合:老師引導學生理35《老山界》課件人教部編版136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37

《七律長征》中講到了雄偉險峻的五嶺山,有一座山嶺叫越城嶺,是五嶺中最險的一座山,它也被稱為老山界,紅軍戰士是怎樣翻越這樣一座被稱為長征途中最“難”翻越的一座山的呢?

老山界,位于貴州省黔東南境內,屬雷公山山脈尾系,起源于雷山、經雷山、榕江延綿入劍河縣境南偏西,與黎平縣交界。主峰位于劍河縣南哨鄉境內,海拔1589米,距縣城約80公里。《七律長征》中講到了雄偉險峻的五嶺山,有一座38

老山界因原始森林茂密而得名,界頂面積約7公里。老山界原始生態林木密蔽,植被垂直分布明顯,山下以針葉林為主,半山以闊葉林和冷竹居多,海拔1400米以上地區為灌叢、草甸。其中,闊葉林與冷竹共生的半山地段最具生態特色,植物在這里生長有著明顯的層次,高高的闊葉林與低矮的冷竹連為一體,旺盛的冷竹在闊葉林中密蔽成簾,被冰雪壓垮的樹枝隨處可見。穿行其中,茫茫霧靄遮天蔽日,莫辨東西。老山界因原始森林茂密而得名,界頂面積約7公39作者簡介

陸定一,(1906年6月9日-1996年5月9日)江蘇省無錫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過《解放日報》總編輯、宣傳部部長、文化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務。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作者簡介陸定一,(1906年6月9日-1996年540時代背景

1934年10月初,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國工農紅軍突破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五次“圍剿”,北上抗日,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粉碎了反動派的圍追堵截,長驅二萬余里,縱橫11個省,于1935年10月,勝利到達抗日根據地——陜北,與陜北紅軍會合,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又叫越城嶺。時代背景1934年10月初,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國41(一)速讀課文,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內容。(老山界是長征中走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二)紅軍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難事?

走路難(山路險峻,懸崖峭壁)難睡覺難(路窄不平,寒氣逼人)事吃飯難(糧食奇缺,肚子饑餓)

處境難(敵人追擊,設備笨重)整體感知課文(一)速讀課文,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內容。(老山界是長征中走42整體感知課文

紅軍翻越老山界遇到的困難:走路難(“向上看……就在腳底下。”“陡峭極了……只有一尺多寬?!鄙铰范盖?,懸崖峭壁。);睡覺難(“路只有一尺來寬……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氣逼人……渾身打著顫”,宿營峭壁,半夜凍醒。);吃飯難(“肚子很餓,力氣不夠”,糧食奇缺,肚子饑餓。);處境難(“傷員病員都下了擔架走,旁邊需要有人攙扶著”,“機關槍聲很密”,傷病員多,敵人追擊。)從中看到老山界的險峻難走,但是紅軍戰士以頑強不屈、樂觀的精神,戰勝了這些困難,翻越了老山界。整體感知課文紅軍翻越老山界遇到的困難:走路難(“43整體感知課文

(三)本文以什么為順序安排內容的?(提示:在文章里找出表明時間、地點的詞語)

時間變化:“下午才動身”---“天色晚了”---“天色黑了才到山腳”---“滿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時候”---“已經是下午2點多鐘”---“一直到宿營地”。

地點轉移:上山(從山腳到山頂)---下山。翻越老山界,從第一天下午動身,到第二天下午2點以后才下山,整整一天時間。整體感知課文(三)本文以什么為順序安排內容的?(44整體感知課文

(四)填表說明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整體感知課文(四)填表說明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45(五)理清文章層次結構文章按時間順序,分為三個部分來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紹老山界,點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擺出困難。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3段):翻越老山界的經過。第一層:(2—11)山腳訪瑤家。1.在“之”字拐的路上;2.山腰露宿;第二層:(12—33)紅軍翻越老山界3.攀登雷公巖4.繼續登山,到達山頂;5.山頂所思。

第三部分(34):寫作者的感受。整體感知課文(五)理清文章層次結構整體感知課文46問題探究

(1)課文寫紅軍翻越老山界,卻用了不少筆墨寫與瑤民大嫂的攀談,作用是什么?答:與瑤民攀談是翻越老山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從瑤民那里了解到了瑤民們的悲苦生活,宣傳了紅軍的主張,把自己本身就很缺乏的糧食送給瑤民,貼標語保護瑤民的籬笆等,這些說明了紅軍是一支關心百姓、愛護百姓、為天下窮苦人謀利益的好隊伍,說明了紅軍的走到哪里就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哪里的好作風,說明紅軍不但是戰斗隊,也是宣傳隊和播種機。這也是紅軍能夠取得人民大眾支持、最終奪取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樣,雖然看似與翻山關系不大,實際上是從一個側面表現紅軍長征的經過及意義,更加豐富了文章的主題。問題探究(1)課文寫紅軍翻越老山界,卻用了不少筆47問題探究

(2)快到山頂時,作者又寫了醫務隊的女同志,這樣寫有什么作用?明確:醫務隊也是整個隊伍的一個部分,是長征隊伍里必不可少的后援支持。翻越老山界中普通士兵表現出了極大的堅強和勇敢,那么帶著傷員翻山的醫務隊呢?他們則更需要有著更大的勇氣和毅力,表現出更大的堅強和勇敢,何況他們中很多人是女性。這種堅強和勇敢就更讓戰士們欽佩,她們也是紅軍長征隊伍中的一個特色和寫照。問題探究(2)快到山頂時,作者又寫了醫務隊的48問題探究

(3)補寫敵人的飛機聲和槍聲,目的是什么?

明確:補寫敵人的機槍聲和飛機聲,就更突出了紅軍所面臨的艱難困苦,他們不單是要翻越一座高山,而是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翻越高山,其艱難的情境可以想見。在敵人飛機的“嘆息”聲中,我們看到的是紅軍的戰無不勝的高大形象。

小結:在直接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時,還寫了這么多內容,不但沒有沖淡主題,而且從不同的側面豐富了主題,使文章更加充實、豐滿。問題探究(3)補寫敵人的飛機聲和槍聲,目的是什49問題探究

(4)文章中兩處集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①分析第13段描寫中“奇觀”是指什么?你認為哪些字詞用得好,請加以揣摩:“奇觀”本來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見的景觀或景象。“之”字形說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與星光連接,寫山勢之高;表現了老山界的險峻,“許多”一詞,既說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說明有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織在一起,組成了瑰麗、壯觀的景象?!捌嬗^”一詞表現出這一景象的奇特罕見,表現紅軍隊伍的宏偉氣勢并頌揚了紅軍堅強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的精神。問題探究(4)文章中兩處集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50問題探究

(2)分析第23節景物描寫:①這部分哪些詞語極富表現力?請找出來并加以分析。②這部分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分別起什么作用?③寫出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綴”字傳神而又具立體感,好像人工裝點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現了作者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豐富情感。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勢的險峻和連綿,又暗示了紅軍的艱難處境?!按Aⅰ?,形象的說明困難像攔路虎阻擋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聳的老山界阻擋不了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也改變不了他們的長征必勝的信念。問題探究(2)分析第23節景物描寫:51問題探究

“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庇昧耸裁葱揶o手法?寫出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時連續不斷的細微聲音,比喻戰士們輕細的話語聲,說明戰士們被凍醒次數之多;“野馬奔馳”寫半夜山風之大,又喻寒風刺骨;“山泉嗚咽”用擬人化手法喻山泉時斷時續又暗指山勢崎嶇;“波濤澎湃”形容林木被風刮動的聲音。人聲和大自然的聲音交織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機,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非常形象地寫出山景之美,表現紅軍戰士的樂觀情懷。問題探究“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52問題探究

在深山里,在極靜的時候,在半醒半睡之中,確實使人有這種感覺。有的聲音,分明來自遠處,分明很細切,可是由于靜,聽起來仿佛近在咫尺,而且響亮洪大;有的聲音,分明來自近處,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疊,反響回蕩,愈傳愈遠,愈變愈細。而且風聲、水聲、林木呼嘯聲等等,混雜一起,變化萬端,引起人們的種種聯想。問題探究在深山里,在極靜的時候,在半醒半睡之中,53問題探究

②分析第32節景物描寫的作用:最后一次描寫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見,景物的特點是什么?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情?景色明朗清新,表達了克服困難后的愉快,表現戰士們歡暢、輕松的心情,集中展現了一種前景光明的意境。問題探究②分析第32節景物描寫的作用:54問題探究

(5)有幾次寫火把?分別以什么為立足點?從什么觀察角度進行觀察的?描寫“之”字路的奇觀有什么作用?通過兩次“之”字形火把的描寫,描繪出了一個星夜行軍圖,火光與星光相接,暗示了山勢陡峭。而此時戰士還有說有笑,互相鼓勵,更表現了紅軍不畏艱險、堅強勇敢的豪邁氣概。問題探究(5)有幾次寫火把?分別以什么為立足點?55問題探究

(6)課文怎樣表現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景色描寫:上山:“滿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來了。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彼逘I:“半夜里,忽然醒來,才覺得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著顫。把毯子卷得更緊些,把身子蜷起來,還是睡不著。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的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面前。四圍的山把這山谷圍得像一口井?!毕律剑骸奥飞嫌袔滋幘爸潞芎茫瑵饷艿臉淞掷?,銀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保?)語言描寫:“不要掉隊呀!”“不要落后做烏龜呀!”“我們頂著天啦!”等。問題探究(6)課文怎樣表現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56問題探究

(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