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解語花·上元》周邦彥宋詞注釋翻譯賞析解語花·上元
風銷絳蠟,露浥紅蓮,燈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作品解釋
1、解語花:詞牌名。相傳唐玄宗太液池中有千葉白蓮,中秋盛開,玄宗設宴賞花。群臣左右為蓮花之美嘆羨不已,玄宗卻指著楊貴妃說:“那蓮花怎比得上我的解語花呢?”后人制曲,即取以為名。
2、上元:正月十五元宵節。
3、絳蠟:紅燭。
4、浥:沾濕。
5、紅蓮:指荷花燈。歐陽修《驀山溪·元夕》:“纖手染香羅,剪紅蓮滿城開遍。”
6、桂華:代指月亮、月光。傳奇月中有桂樹,故有以桂代月。
7、素娥:嫦娥。
8、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快樂通宵,稱作“放夜”。
9、千門:指皇宮膚淺,千家萬戶。
10、鈿車:裝飾豪華的馬車。
11、飛蓋:飛車。
作品譯文
蠟燭在風中燃燒,夜露浸濕了花燈,街市上燈光交相映射。皎潔月光照著屋瓦,淡淡的云層散去,光榮照人的嫦娥飄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國少女個個都細腰如掐。大街小巷簫鼓喧騰,人影攢動,條條路上暗香陣陣。
不由想起當年京城的燈夜,千家萬戶張燈結彩猶如白晝。姑娘們笑盈盈出門游賞,香車上不時有人丟下羅帕。有緣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馬相隨塵土飛灑。今年的京城想必照舊,只是我舊日的情懷已全衰謝。鐘漏輕移時間不早,趕快乘車回去吧,任憑人們去盡情歌舞玩耍。
創作背景
關于此詞寫作的地點和年月,舊有異說。清人周濟《宋四家詞選》謂是“在荊南作”,“當與《齊天樂》同時”;近人陳思《清真居士年譜》則以此詞為周知明州〔今浙江寧波〕時作,時在徽宗政和五年,即公元1115年。竊謂兩說均無確據,只好兩存。周濟說似據詞中“楚女”句立論,然“看楚女纖腰一把”云者,乃用杜牧詩“楚腰纖細掌中輕”句意,而小杜所指卻為揚州歌姬,并非荊楚之女。所謂“楚女纖腰”,不過用“楚靈王好細腰”的舊典〔見《韓非子·二柄》,《墨子》、《國策》亦均記其事〕而已。況且據近人羅忼烈考訂,周邦彥曾兩次居住荊南,其說甚確〔見《周清真詞時地考略》,載《大公報在港復刊三十周年紀念文集》,下同〕。可見即使從周濟說,寫作年月亦難指實。故“作于荊南”一說只有闕疑。陳《譜》引周密《武林舊事》以證其說,略云:“《武林舊事》:‘〔元夕〕至五夜,則京尹乘小提轎,諸舞出〔原書無“出”字〕隊,次第分散,前后連亙十余里,錦繡填委,簫鼓振作,耳目不暇給。’詞曰:‘蕭鼓喧,人影參差’;又曰:‘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足證《舊事》所記,五夜京尹乘小提轎,舞隊分散,仍沿浙東西之舊俗也。”羅忼烈從之,并引申之云:“按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詞,懷杭州元宵之盛云:‘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與清真此詞景色相像,則《年譜》所謂南宋時仍沿浙東西舊俗是也。”今按:南宋時杭州為行都,故有“京尹”,至于地方上是否也同樣如此,殊未可知。而蘇軾詞中所寫,亦只是上元節日習見情景,缺乏以說明確為宋代浙東西舊俗。故作于明州之說也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從周詞本身來看,有兩點是無可置疑的。一、此詞不管寫于荊州或明州,都為在做地方官時懷念汴京節日景物而作;二、此詞當是后期所寫,故有“舊情衰謝”之語。依陳《譜》,則下限在政和五年,已六十歲了。
作品鑒賞
從藝術表現手法看,這首詞確有肯定特色,不獨“措辭精粹”,而且設想新穎,構思奇妙。譚獻評《詞辨》,于周邦彥《齊天樂》起句“綠蕪凋盡臺城路”評為“以掃為生”,這首詞的起句也是如此。元宵佳節,處處都是輝煌燈火,所謂“東風夜放花千樹”:而卻偏在第一句用了一個“銷”字,意謂通明的蠟炬在風中漸漸被燒殘而銷蝕。但由于第三句“花市光相射”突然振起,可見元宵的燈火是愈燃愈旺,隨銷隨點,縱有風露,不害其絢爛閃灼的。特殊是其次句以“露浥紅蓮”夾在兩句之間,得虛實相映之妙,就更見出得“以掃為生”了。“絳蠟”是真,“紅蓮”是假,“風銷絳蠟”是寫實,“露浥紅蓮”則近于虛擬,由于在燈燭的映射下蓮花燈上猶如沾濕了清露。這就不僅寫出節日的盛妝,而且還摹繪出新春的生意。此正如孟浩然的《春曉》,盡管他說“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人們讀了卻并無“落紅滿徑”的殘春之感,相反,倒顯得春色無邊,仿佛預見到萬紫千紅即將呈現。那是由于詩人寫到雨后初晴,晨曦滿樹,既然到處鳥囀鶯啼,足見春光正艷。這與此詞同樣是“以掃為生”。當然,周詞究竟含有消極成分在內,第一句也同下片“舊情衰謝”、“舞休歌罷”等句暗自呼應。由于元夜燈火縱然喧鬧通宵,也總有燈殘人散之時的。
下面“桂華流瓦”一句,人們多受王國維《人間詞話》的`影響,認為“境界”雖“極妙”,終不免圓滿,“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特殊是王氏對詞中用代字的看法是非常苛刻的。他說:“詞忌用替代字。……其所以然者,非意缺乏,則語不妙也。蓋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這就使人覺得周邦彥此詞此句真有美中缺乏之嫌了。其實《人間詞話》的評語未必中肯,至少是對詞用代字的看法未必適用于這首周詞。誠如王氏所云,那只消把“桂”字改成“月”字,便一切妥當。然而果真改為“月華流瓦”,較之原句似反覺遜色。個中三味,當細求之。這首詞的好處,就在于沒有落入燈月交輝的俗套。一上來寫燈火通明,已極工巧之能事;此處轉而寫月,則除了寫出月色的光芒皎潔外,還寫出它的姿容絕代,色香兼備。“桂華”一語,當然包括月中有桂樹和桂子飄香〔如白居易《憶江南》:“山寺月中尋桂子”〕兩個典故,但更主要的卻是為下面“耿耿素娥欲下”一句作鋪墊。既然嫦娥翩翩欲下,她當然帶著女子特有的香氣,而嫦娥身上所散發出來的香氣正應如桂花一般,因此這“桂華”二字就不是陳詞濫詞了。這正如杜甫在《月夜》中所寫的“香霧云鬟濕”,著一“香”字,則霧里的月光便如分散云鬟的嫦娥消失在眼前,而對月懷人之情也就不言而喻,昔曹植《洛神賦》以“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的警句刻畫出一位水上女神的綽約仙姿,杜甫和周邦彥則把朦朧或皎潔的月光比擬為呼之欲下的月中仙女,皆得異曲同工之妙。周詞這寫月的三句,“桂華”句猶如未見其容,先聞其香;“纖云散”則如女子搴開帷幕或揭去面紗;然后水到渠成,寫出了“耿耿素娥欲下”。如依王說,不用“桂華”而逕說“月明”,則確定不會有如今這一活靈活現的場面,讀者也不會有飄飄欲仙的感受。上面所說的美成此詞設想新穎,構思奇妙,正是指的這種表現手法。
然而的筆觸并未停留在這里,他又從天上回到人間,寫“時序風物”和“人家宴樂”之盛美。但把這些全放到背景中去寫,突出地寫只有在良辰佳節才出來看燈賞月的女子,故緊接著繪出了“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的窈窕形象。“淡雅”二字,恰與上文“素娥”相襯托。“蕭鼓喧,人影參差”是寫實,卻用來烘托氣氛,表達鬧中有靜;而以“滿路飄香麝”作為上片小結,究竟是因人間有衣裳淡雅而又馨香滿路的“楚女”引起對團而明朗的皓月產生了“耿耿素娥欲下”的聯想和幻覺呢,還是用月里嫦娥來襯托或擬喻人間的姝麗?仙乎,人乎,那盡可由讀者自己去補充或設想,卻不再饒舌了。此之謂耐人尋味。
上片是眼前目擊之景,下片則由當前所見回憶和聯想到自己當年在汴京元宵賞月的情景,用“因念”二字領起。結尾處的今昔之感,實自此油然而生。“都城放夜”是特定的時間地點:“千門如晝”寫得極空靈概括,然而氣派很足:“嬉笑游冶”轉入寫人事,即都中士女在上元節日總的活動狀況,其中也包括在內。這些都是寫上元應有之文,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可是著重點卻在于“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這大有“晚逐香車入鳳城”〔張泌《浣溪沙》〕的味道。柳永在一首《迎新春》的詞里寫汴京元宵的景況也說:“漸天如水,素月當午。香徑里,絕纓擲果很多。更闌燭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與周詞所寫,意趣正復相同。不過柳詞樸實坦率,直言無隱;周詞委婉含蓄,比較收斂而已。柳詞是客觀描述,周詞則由上片的眼前風物回顧當年,心情上是由波動而克制,最終流露出年華老去,“舊情衰謝”的無可奈何之感。故兩詞風調仍復不同。這里對“自有暗塵隨馬”一句想多說幾句。歷來注家于此句都引蘇味道《上元》詩中五六二句:“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蘇軾《密州上元》詞則反用其意,說是“更無一點塵隨馬”。而周詞此處的用法似與蘇味道詩略異其趣。意思是說女子坐著鈿車出游,等到與所期男子在商定地點相遇之后,車尾便有個騎馬的男子跟蹤了。“暗”不獨形容被馬蹄帶起的“塵”,也含有偷期密約,躡跡潛蹤的意思。這是蘇味道原詩中所沒有的。
底下自然而然轉入了自嗟身世。“年光”二句是說每年都有這樣一次元宵佳節,可是自己飽歷滄桑,無復從前情懷,那種嬉笑游冶的輕狂生活,已一去不復返了。于是以“清漏移”三句作結。一到深夜,再也無心欣賞燈月交輝的景象,流連追歡逐愛的風情,于是就乘著車子趕快回到官邸〔“飛蓋歸來”有避之生怕不及的意味〕,心想,任憑人們去狂歡達旦吧。結尾之妙,在于“從舞休歌罷”一句有兩重意思。一是說任憑人們盡情歌舞,盡歡而散,自己可沒有這等閑情逸致了;二是說人們縱使興奮到極點,歌舞也有了時,與其燈闌人散,掃興歸來,還不如早點離開喧鬧場合,留不盡之余地。另一首名詞《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的結尾也說:“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都是寫自己無復昔時宴安于聲色的情懷,卻又都盡極蘊藉含蓄之能事,也可以說是異曲同工吧。到了李清照,由于感情過分悲涼傷感,便直截了當地寫出“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臨江仙》〕這樣萬念俱灰的句子,看似衰颯,情感卻反而顯得奔放,不嫌其盡。有人認為李清照的《詞論》中沒有提周邦彥,事實上卻是承認周邦彥為詞道正宗的,以此看來,未必盡然。
詞牌簡介
解語花,相傳唐玄宗太液池中有千葉白蓮,中秋盛開,玄宗設宴賞花。群臣左右為蓮花之美嘆羨不已,玄宗卻指著楊貴妃說:“那蓮花怎比得上我的解語花呢?”后人制曲,即取以為名。
作品行律
○○●●,●●○○,○●○○▲。●○○▲。○○●,⊙●⊙○⊙▲,○○⊙▲。⊙●●。⊙○⊙▲,⊙●○,⊙●○○。
⊙●○○▲。⊙●⊙○●▲,●○○○●。○●○▲。⊙○○▲,○○●。⊙●●○○▲。○○●▲、⊙●●。⊙○⊙▲,
⊙●○,⊙●○○,●●○○▲。
注:○=平●=仄△=平韻=▲=仄韻
簡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