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史復習資料_第1頁
中國現代文學史復習資料_第2頁
中國現代文學史復習資料_第3頁
中國現代文學史復習資料_第4頁
中國現代文學史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學由五四文學革命起進入1917-1949年的30年迅速發展期一、1917-1927年以五四為代表的 20年代文學二、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學、人文主義文學并存的30年代文學三、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戰文學開端以及繼承、發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眾化的 40年代文學填空:1、嚴復翻譯的幾部西書將西方 19世紀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紹到中國來,《天演論》(赫胥黎原著《進化論與倫理學》)把進化論思想帶進 xx。2、1902年——1917年,以“小說”命名的雜志就創辦過27種(含報紙一種)3、“詩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說界革命”等變革觀念都是由xx提出的。4、中國文學發展到清代,以詩文為正統,以古人約束今人為特點。5、詩界革命要達到三個標準:“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語句,而又須以古人之風格入之,然后成其為1/16詩。6、真正以詩人面目倡言詩界革命的是黃遵憲。7、提倡戲劇觀念更新的代表有 xx8、1905年,后來為南社領導人的陳去病、柳亞子創辦了我國最早的戲劇雜志《二十世紀大舞臺》9、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東京發起了春柳社10、最早提出“言文合一”主張的是黃遵憲語之文學變為俗語之文學是也。12、真正體現出現代意義上的文學觀的,是王國維13、《宋元戲曲考》推許元雜居為 “一代之絕作”,是“中國最自然之文學”。14、在文學史上對現代化具有實際意義的是政論散文和小說(含翻譯)15、1909年成立的南社是這一時期影響最大的詩歌社團,以反清為主要特色,主要人物中的高旭、馬君武原來就與梁啟超等同是“詩界革命”中人。16、五四后第一個十年的文學成就以小品為最大17、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號太炎,浙江余杭人,民主革命家、學者。章太炎國學造詣精深,是 “有學問的革命家”,文章“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其文章的突出主題是鼓吹排滿、反清的民族民主革命。18、1906-1910年清末小說的高峰期,1907年則是翻譯小說的高峰,與創作的繁榮持同步發展水平。19、林紓(1852-1924)字琴南,號畏廬,冷紅生,福建閩侯(今福州)人,文學家、翻譯家。他一生譯歐美的小說180多種,1200萬字,譯作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遺事》、《迦因小傳》、《黑奴吁天錄》、《撒克遜劫后英雄略》。20、民處言情小說的代表作是徐枕亞的《玉梨魂》。2/1621、鴛鴦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被譽為“五虎將”的徐枕亞、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鵑、張恨水。22、他們的“四大說部”《玉梨魂》、《廣陵潮》、《江湖奇俠傳》、《啼笑因緣》。23、中國現代文學,以五四文學革命為標志全面步入文學現代化歷程。25、《青年雜志》于 1915年在上海創刊,1916年9月改名為《新青年》26、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是提出文學改良的第一人,并從“八事”入手,主張書面語與口頭語接近,要求以白話文文學為“正宗”,是五四文學革命的“一個‘發難’的信號”,也是這場革命的第一篇宣言。27、1917年2月的《新青年》上發表了陳獨秀《文學革命論》,明確提出“三大主義”。28、文學革命首先是思想革命,1985年5月,魯迅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說《狂人日記》29、在各文藝團體中,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30、魯迅是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字豫山。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發表了在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標志五四新文學時代的偉大開端。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逝世。31、葉紹鈞(1894-1988),名圣陶,江蘇蘇州人。3/161928年發表的長篇小說《倪煥之》作為新文學初期少見的長篇創作(也是他自己唯一的長篇小說),具有拓荒的價值。32、許地山(1893-1941),筆名落華生,以其第一個短篇小說集《綴網勞蛛》為代表,特點是異域色彩與其小說中的宗教氛圍及在情節上幾乎都貫穿著一條愛情的線索。33、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今屬福州市)人。愛、童心、自然是她的“愛的哲學”之鼎的三足。《超人》提出了“人生究竟是什么”的問題,是冰心宣揚“萬全之愛”、謳歌偉大的母愛的代表性作品。處女作《兩個家庭》。在日本留學期間寫作小說處女作《銀灰色的死》到1922年回國,這期間除《銀灰色的死》以外,郁達夫還寫了《沉淪》、《南遷》,這三篇小說于1921年月結集為《沉淪》,這是郁達夫自己第一部,也是xx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35、胡適(1891-1962)有詩集《嘗試集》,它是新文化運動中第一部白話新詩別集。36、1938年3月27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簡稱“文協”)在武漢成立,標志著第二個十年中的各種成分的文藝運動(無產階級文藝、民主主義文藝、自由主義文藝乃至國民民族主義文學進行著大聯合)匯和,形成了文藝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文協“提出的“文章下鄉,文章入伍”的口號得到作家們的積極響應,是抗戰期間成立唯一的全國4/16性文學組織——文協。37、《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品,特別是它的第一部《家》,具有永恒的藝術價值。38、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寧人。他的xx詩集:《志摩的詩》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和《云游集》1932)。P8639、聞一多(1899-1946),原名家驊,湖北浠水人,前期新月派的重要代表和新格律詩理論的奠基者。1931年發表長詩《奇跡》, 1920-1927年間《紅燭》1923)與《死水》1928)。P90(“三美”P92-P3)40、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1921年詩集《女神》的出版,不僅確立了郭沫若在我國現5/16代文學史上的卓越地位,同時也為中國新詩開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41、田漢(1898-1968),原名田壽昌,是創造社的劇本是一幕三場劇《靈光》42、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巴金”是他1928年寫完《滅亡》時開始使用的筆名。43、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縣人。原名沈岳煥。最負盛名的代表作《邊城》。44、臧克家(1905-?),是一位出自新月詩之門又兼收各派之長的詩人。用冷峻中帶有熱情的筆,寫出中國農民的深遠的苦痛和堅忍,仇恨與不平,為新詩反映農村生活開辟了天地,被稱為“泥土詩人”。45、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杭州人。現代著名詩人,文學翻譯家。成名作《雨巷》,被稱為“雨巷詩人”。46、洪深(1894-1955),與歐陽予倩、田漢被稱為“中國話劇的三個奠基人”。洪深的《農村三部曲》——《五圭橋》1930)、三幕劇《xx稻米》1931)、四幕劇《xx》1932)47、曹禺(1910-1996),是一位對中國現代戲劇的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劇作家。《雷雨》、《日出》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現代話劇文學的成熟。48、1910年任天化在上海組織成立第一個職業劇團進化團,成員有汪優游、陳大悲等,劇49、《狂人日記》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現代型短篇白話小說,6/161985年5月發表在《新青年》,它標志著五四新文學創作的偉大開端。《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的一個杰出創造,也是最早被介紹到世界去的中國現代小說。50、郭沫若是中國現代歷史劇的開拓者。“女神三部曲”—《棠棣之花》、《湘累》1920)、《女神之再生》1921)。51、周作人(1885-1967),浙江紹興人,初名櫆壽,號湖南臨灃人。丁玲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最早以明確強烈的女性意識寫作的女作家,是20世紀中國女性主義文學的先驅。53、張天翼(1906-1985),原名張元定,又名之,原籍湖南湘西。54、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省桐鄉縣烏鎮人。《蝕》是茅盾小說的處女作。由三個系列中篇所組成:《幻滅》、《動搖》、《追求》。整個作品是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生活經歷和心靈歷程為題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營壘中林林總總的矛盾和在動蕩斗爭中階級分化。作品表現“現代青年在革命壯潮中所經過的三個時期:1)革命前夕的亢昂興奮和革命既到面前時的幻滅。2)革命斗爭劇烈時的動搖3)幻滅動搖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55、老舍(1899-1966),本名舒慶春,字舍予,原籍北京,滿族正紅旗人。處女作《她的失敗》于1955年5月發表。《四世同堂》是他40年代小說的代表作,《微神》是他唯一的愛情小說。7/16名詞解析:1、春柳社在日本演出的新派劇和上海春陽社等以話劇中滲透戲曲因素的表演稱為“文明戲”。2、文明戲的特點是“言論老生”類角色往往脫離情節去評議政治,戲的分幕按傳奇的傳統,在換布景時常常演些幕外戲。3、文學研究會(成立最早,影響最大)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發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蔣百里、鄭振鐸、耿濟之、瞿世英、郭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在創造方法上,文學研究會強調寫實主義反對唯美主義和浪漫主義,以《小說月報》為陣地,積極倡導文學革命,體現其 “為人生”的宗旨。4、創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xxxx,最初的成員是xx、張資平、xx、xx、田壽暢、穆木天、張風舉、徐祖正、陶晶孫、何畏等人。他們創辦《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洪水》等刊物。主要傾向于xx浪漫主義xx。初期主張“文藝而藝術”,強調文學必須忠實地表現作者自己“內心的要求”。講求文學的“全”與“美”,推崇文學創造的“直覺”與“靈感”,比較重8/16視文學的美感作用。文學活動以1925年五卅為界,后期提倡“表同情于無產階級”的革命文學,思想明顯“左”傾,1929年2月創造社被當局查封。5、《語絲》周刊創辦于1924年11月,多發表針砭時弊的雜感小品,以倡導這種幽默潑辣的“語絲文體”而獲“語絲派”的稱號。魯迅被稱為語絲派主將,語絲社成員有:周作人、xx、xxxx、xx等。6、莽原社、未名社是 20年代中期成立于北京,得到魯迅扶持的青年作家社團,辦有《莽原》、《未名》7、1927年冬南國電影劇社改組,正式定名南國社,南國社是出自創造社的田漢領導創立的一個綜合性藝術社團,以戲劇的成就與影響最大8、1924年夏成立新月社,最初主要開展戲劇活動,主要成員有 xx、聞一多、xx、陳源、胡適、余上沅等。美(辭藻)、建筑美(勻稱整齊) ”9/1610、《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的一個杰出創造,也是最早被介紹到世界去的中國現代小說。11、《故事新編》共有 8篇,寫作時間從 1922年起至1935年止,歷時13年,其中《補天》、《奔月》、《鑄劍》3篇寫作于1922-1926年間,屬于魯迅前期的作品。而《理水》、《采薇》、《出關》、《非攻》、《起死》比較集中地寫于1934-1935年,是魯迅后期之作。認為是一部“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的總集。12、問題小說是充滿各種矛盾的社會現實和寫實派作家熱心上下求索的創作心態碰撞的產物,也是五四啟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結合的產物,它適應了當時的社會精神心理的需求。代表作家冰心、葉紹鈞、許地山、廬隱、王統照等人。13、中國詩歌會由左聯詩歌組發起組織的,成立于1932年9月,發起人有蒲風、穆木天、楊騷、森堡(任鈞)等,在1933年2月創辦機關刊物《新詩歌》,以注重詩歌的現實性、提倡詩歌的大眾化為主旨,史稱“新詩歌派”。影響較大的詩人有蒲風、穆木天、任鈞、楊騷、王亞平,柳倩等,代表人-蒲風,詩歌剛健質樸,面臨崩潰的動亂的農村和中國人民反帝的激烈情緒,是蒲風詩歌的兩大主題。14、七月詩派,是以文藝理論家胡風主編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為主要陣地而形成的一個現實主義抒情詩流派。主要代表人有魯藜、綠原、阿垅、曾卓、蘆甸、孫佃、化鐵、方然和牛漢等。15、九葉詩派,是在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個追求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相結合的詩歌流派。后繼續在北京活動的一個自由主義作家群。17、海派:除沈從文當年特指的張資平、曾今可、章衣萍等海派商業文人外,在這里主要指20年代后期開始活躍于上海的新感覺派。10/1618、現代派指施蟄存受現代書局委托創辦文藝刊物《現代》,所刊詩歌的作風不盡相同,但其中相當多的詩特征突出而醒目,從藝術到思想都有若干共同傾向。提示:1、五四后期從文學革命走向革命文學2、胡適由19年提倡“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到1923年大力提倡“整理國故”,開始背離五四精神。3、魯迅創造于五四時期的白話短篇小說曾分別收入1923年8月由新潮社出版的《吶喊》和1926年8月由被北新書局出版的《彷徨》兩本小說集中。4、魯迅從事過多種體裁的文學創作,數量最多的是他的雜文,徹底的反封建的精神是貫穿他雜文始終的靈魂。5、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和散文集《朝花夕拾》均為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精品。6、《狂人日記》中并用著兩種創作方法:實寫人物,用的是現實主義;虛寫寓意,用的是象征主義。7、魯迅的小說在藝術上一方面大膽借鑒了西方小說的表現手法,另一方面又融合了中國傳統小說的長處,從而創造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式,魯迅小說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藝術,深遠地影響著中國解決的。9、1933年出版了王統照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山雨》10、魯迅散文詩集是《野草》于 1927年出版,標志著散文詩的成熟。11、異域色彩、宗教氛圍、愛情線索的交織融合構11/16成了許地山初期小說傾向于浪漫主義傳奇的三個主要因素。實際上,隱伏在其下是作者深沉的身世之痛、家國之感和良苦用心。12、冰心的問題小說圍繞著 “愛的哲學”經歷了發展變化的階段,從追尋到宣揚,最后信疑參半,這是冰心小說獨特的旋律。13、1923年1月冰心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詩集《繁星》,同年出版了她的短篇小說散文集《超人》。14、1927年發表的《過去》與 1928年發表的《迷羊》,形成了郁達夫創造路向的轉折。他開創了現代抒情小說或稱“自我小說”的新體式。15、《賣蘿卜人》是中國現代最早出現的無韻詩,《窗紙》、《無聊》是現代最早的散文詩。16、周作人、錢玄同、劉半農、胡適等人在批判過程中倡導建立中國現代戲劇理論,其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把戲劇當作改善人生的工具,二是提倡寫實主義戲劇。17、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上大量嘗試散文詩創造的第一人。12/1618、30年代的小說一個重要的文學現象就是 “革命+戀愛”的小說模式出現。19、張恨水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現代通俗小說史上的集大成作家。簡答題:啟蒙)二、感傷的精神標記三、個性化的追求(五四是中國文學史上 “個人”表現最突出的時期)四、創造方法的多樣化探索(2)xx雜文的藝術特點:1、善于抓取類型,畫出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使議論和形象相結合2、善于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展開邏輯嚴密的論證3、善于運用聯想,將不同時空發生的現象聯系起來分析,增強了作品的歷史底蘊和深邃內涵4、篇章短小精悍,筆墨凝練犀利,銳利如匕首投槍(3)郁達夫《沉淪》、》《出奔》、《遲桂花》的浪漫派抒情小說有何特點?1、自我的抒情。他的小說大多帶有 “自敘傳”的色彩,在相當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作者個人出身、經歷、個性、氣質、教養、人際交游、審美趣味。從初期的作品《沉淪》到《春風沉醉的晚上》、《茫茫夜》,直至《過去》、《遲桂花》沒有一個不帶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和精神氣質。而且第一人稱主觀敘事的角度尤為郁達夫所喜用,(在他全部 50多篇小說中,采用第一人稱的就有來篇。)13/162、感傷的抒情。他認為:“小說的表現,重在感情”,并且把“情調”二字視為衡量小說優劣高下的主要標準。3、結構的散文化。其小說既以抒情為中軸而輕視情節的結構,也就必然造就其小說的散文化傾向,如《沉淪》雖無貫穿前后的情節線索,而主人公“他”的孤獨感、苦悶感及感傷情調卻一以貫之,形成作品內在的一種凝聚力量。因此它被視為郁達夫的代表作。4、流麗、清新的文筆。他的用筆與其主觀色彩、抒情情、寫景。如異國的蒼天皎日(《沉淪》),古都的蘆蕩殘照(《小春天氣》)等,都顯出“清、細、真”的特色。4)新文學始于文學革命,于20年代呈現繁榮景象,而新文學運動中,造成了現代散文的繁榮,也決定了現代散文的主要特點。第一,五四運動對于“人”的觀念的發現,影響于散文,便是表現個性,革新了散文的內容。第二,擴大了表現生活的范圍。第三,文體多樣,表現自由,不拘一格。第四,承受了世界文學的廣泛影響,英國的小品,蒙田的隨筆,尼采的箴言警句,屠格涅夫的散文詩,泰戈爾、廚川百村在20年代對我國散文的文體、風格都或直接或間接地發生過影響。第五,新文學運動初期和20年代的散文,都表現著散文作家們的深厚的學養,在思想、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5)新的人文主義文學觀的四個特征:1、根本是受xx的影響2、推崇情感輕視理性3、所采取的對人生的態度是印象的14/164、主張皈依自然并側重獨創論述題:1)阿Q是一個什么的人物形象,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其意義是什么?阿Q的人物形象:《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的一個杰出創造,也是最早被介紹到世界去的中國現代小說。而阿Q是被認為是一個落后不覺悟的、帶有精神病態的農民形象。—103/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