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金元四大家》_第1頁
中醫《金元四大家》_第2頁
中醫《金元四大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金元四大家FourMedicalSchoolsinJinandYuanDynasties中國金元時期的4個主要醫學流派。受宋代儒學分流的影響,金元時醫學產生了許多流派,在學術上展開爭鳴,《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把這種儒學和醫學相關變遷現象稱之為“儒之門戶分于宋,醫之門戶分于金元”。在這些學術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劉完素(即劉河間)、張從正(即張子和)、李東垣和朱震亨(即朱丹溪),被稱為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家的產生與長期戰亂、人民生活困苦、疫病流行有關,與宋代醫學理論和實踐的豐富與革新思想有關。劉完素(公元1120~1200年),字守真,號通玄處士。金代河間(今屬河北)人。他行醫民間,治學態度嚴謹,具有獨創精神,尤重對《素問》的研究。著述《素問玄機原病式》、《宣明論方》、《傷寒直格》、《傷寒標本心法類萃》,前二者為代表作。劉氏很重視運氣學說,卻不拘泥于此。他認為五運六氣中火熱居主要地位,發病病機也以火熱為主,六氣皆可從火化,因而大力倡導火熱論,治療上以清熱通利為主,善用寒涼藥物,后世稱為寒涼學派。門人及私淑弟子有穆子昭、荊山浮屠、馬宗素、張從正、葛雍等。張從正(約公元1156~1228年),字子和,號戴人,以字行。金代睢州考城(今河南民權西南)人。張家世代業醫,自幼好讀《內經》,學術上私淑劉完素。曾任軍醫,也曾被召入太醫院供職。著有《儒門事錄》一書。張從正認為任何疾病都是由邪氣所致,因此治病就要攻邪,邪氣去而人身的元氣自然恢復。去邪的方法主要有汗、吐、下三法,張氏特別善于應用這三種方法,他擴大了三法的應用范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人稱攻下學派。張氏并非反對補法,他提倡以食補為主。追隨者及同道主要有麻知幾、常仲明。李東垣(公元1180~1251年),字明之,名景,號東垣老人,以號行。金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師事張元素,繼承易水學派,成為一代名醫。著有《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寶秘藏》等。學術思想的中心是“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認為人體內在元氣充足時諸病不生,而元氣的充足與否主要取決于脾胃有無受傷。導致脾胃受傷的原因有飲食不節、勞役過度和七情所傷。治療上以升發脾陽為主,人稱為補土學派。門人有王好古、羅天益等。朱震亨(公元1281~1358年),字彥修,號丹溪,以號行。元代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朱氏自幼習儒,中年時因家中數位親人死于誤治,遂改學醫,拜羅知悌為師,很快成為名醫。著有《格致余論》、《局方發揮》、《本草衍義補注》等書。在學術上認為人體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人的生命源泉在于生理之相火,而相火之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