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復旦大學附中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1頁
上海市復旦大學附中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2頁
上海市復旦大學附中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3頁
上海市復旦大學附中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4頁
上海市復旦大學附中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市復旦大學附中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一、默寫1.請按要求填空。(1)高適《燕歌行》中運用對比,揭示軍中腐敗現實、諷刺將領荒淫失職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賀《李憑箜篌引》中,以形寫聲,形神兼備,以美好的事物渲染樂聲清脆婉轉、富于變化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商隱《錦瑟》運用神話典故,冷暖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書憤》中集中表達陸游自我期許落空,收復失地無望,唯余一腔憤懣和對自己老病的哀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滕王閣序》中以日出日落表達及時勉勵、珍惜時間以建立功業的兩個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民斯謂下矣。(《論語·季氏》)(7)女性是第二性,排除在男性以外的“他者”。權力歸于男性,女性只是附庸。____________,歧視也來自權力。(波伏瓦《第二性》)二、非選擇類2.請解釋下列加點字。(1)既來之,則安之()(2)古人秉燭游,良有以也()(3)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4)身當恩遇常輕敵()(5)死節從來豈顧勛()(6)當仁,不讓于師()三、選擇題3.“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下列不符合上述彼得斐詩句的邏輯推論的選項是()①只有為了自由,才可以拋棄愛情和生命②只要為了自由,就可以拋棄愛情和生命③如果沒有拋棄愛情和生命,說明沒有追求自由。④如果沒有追求自由,那么不會拋棄愛情和生命A.①③B.①④

C.②④

D.②③四、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社會中的自我戴維·邁爾斯①如果你視力不好,你就得想辦法解決。你可能會戴眼鏡或隱形眼鏡。但如果你聽力不好,你有四分之三的可能會不去理睬這個問題,即不會戴助聽器。作為一個聽力很差的人,我常常思考這種差異。為什么那些聽力差的人,除非迫不得已,否則就不會要求配戴“耳朵的眼鏡”——助聽器呢?②對于美國人來說,部分原因在于助聽器比較貴。但是在英國和澳大利亞,那里的國家健康系統提供免費的助聽器,很多可以通過助聽器獲得益處的人也不去佩戴它。出于對自我形象的關注——人類把無數錢財花費在染發、牙齒漂白和整容上——我們不想讓任何人認為自己的聽力有問題或者自己變老了。③但是其他人是否真的關心我的耳朵上有什么小儀器呢?還是他們一心想著自己以致沒有注意到那小東西?對話時,我的聽力很差(不戴助聽器)會不會比戴助聽器更引人注意呢?④很顯然,在我們的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更關鍵。通過自我專注的觀察,我們可能會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這種焦點效應(spotlighteffect)意味著人類往往會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注意度。⑤吉洛維奇等人(Gilovich&others,2000)演示了這種焦點效應。他們讓康奈爾大學的學生被試穿上BarryManilow的T恤,然后進入一個還有其他學生的房間,穿T恤的學生猜測大約一半的同學會注意到他的T恤,而實際上注意到的人只有23%。⑥在我們另類的服裝、糟糕的發型和助聽器上出現的現象同樣也會發生在我們的情緒上:焦慮、憤怒、厭惡、謊言和吸引力(Gilovitch&others,1998)。實際注意到我們的人要比我們認為的少。我們總能敏銳地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于是就常常出現透明度錯覺(illusionoftransparency)。我們假設,如果我們意識到自己很快樂,我們的面容就會清楚地表現出這種快樂并且使別人注意到。事實上,我們可能比自己意識到的還要模糊不清。⑦我們同樣會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誤和公眾心理疏忽(publicmentalslips)的明顯度。如果我們觸按了圖書館的警鈴,或者自己是宴會上惟一一個沒有為主人準備禮物的客人,我們可能非常苦惱(“大家都以為我是一個怪人”)。但是研究發現我們所受的折磨,別人不太可能會注意到,還可能很快就會忘記(Savitsky,2001)。其實別人并沒有像我們自己那樣注意我們。⑧這種焦點效應和與之相關的透明度錯覺只是我們的自我感覺和我們的社會之間相互影響的兩個例子,因為他們發生在我們頭腦和我們周圍的世界之間。下面還有更多的例子:

。正如上述例子所表明的,我們和他人之間的交往是雙向的。我們對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會影響我們對事件的解釋和回憶,也會影響對其他人的反應。而他人也有利于我們進行自我塑造。……⑨現在我們已經看到,自我位于我們社會世界的中心,自尊和自我效能確實帶來一些益處,而自我服務性的傲慢卻使自我評價出現偏差。也許你會問:那些美化自我的對外展示都是真實的嗎?人們當眾說出的話,是他們的真實感受嗎?還是,人們即使在懷疑自我的時候也會裝出一副積極的面容?⑩確實有證據表明,人們對外展示的自我和他們的自我感覺是不同的。最明顯的例子不是虛偽的傲慢,而是虛偽的謙遜。也許你現在已經想到一些人們自謙而不是自夸的例子了。這種自我貶低是一種很巧妙的自我服務,因為它很像安撫心靈的定心丸。一句“我太笨了”可能會引發身邊的朋友安撫說:“你做得很好!”甚至像“我多希望我沒這么丑”這樣的評論,至少也會引發“那有什么,我認識不少人,可比你丑得多”這樣的安慰。?人們之所以貶低自己,夸獎他人,還有另一個原因。想想那些在大賽前稱贊對手實力的教練。這些教練說的是心里話嗎?當教練們公開夸獎對手時,他們展現出一種謙遜和極富運動員精神的形象,且無論輸贏都能為自己找臺階下。贏了,當然是值得褒獎的成就,輸了,則是因為對手的“防守太強”了。正如17世紀的哲學家培根所說,謙遜,只是一種“出風頭的詭計”。?古爾德等人(Gould,Brounstein,&Sigall,1977)發現,在一場實驗性的辯論中,馬里蘭大學的學生們在公開場合下都會夸獎他們的參賽對手,但在私底下,卻把參賽對手貶低一番。對自己的實力輕描淡寫,還可以減輕表演的壓力,并降低評價表演成績的基線(Gibson&Sachau,2000)。?虛偽的謙遜也表現為人們對自己成就的自傳式的解釋中。在頒獎慶典上,領獎人會衷心地感謝他人的支持。當得到一個學術獎項時,莫琳·斯特普爾頓(MaureenStapleton)對“我的家庭、我的孩子、我的朋友和每個我一生中曾經遇到的人”表示感謝。這種對榮譽的慷慨分享,是否與“人們輕易地把成功歸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相矛盾呢??為了弄清楚這一點,鮑邁斯特等人(Baumeister&Ilko,1995)要求學生們寫一篇題為“一次重要的成功經歷”的文章。那些被要求署名和預備要向大家當眾宣讀自己故事的學生,常常提到他們得到的他人幫助或情感支持。而那些匿名寫作的人則很少提到這些;相反,他們更多地描述自己是如何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在鮑邁斯特等人看來,這些結果暗示一種“表淺的感謝”——一種表面化的感謝只是為了表現謙遜,而在道謝者自己內心里,榮譽還是歸于自己的。?當我們勝過周圍的人,并擔心他們對我們的看法時,我們就很可能像斯特普爾頓那樣做出表淺的感謝。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成功會使別人產生嫉妒或怨恨心理——這一現象被埃克斯林和洛貝爾(Exline&Lobel,1999)稱為“獲勝后的危險”——我們就會對自己的努力輕描淡寫并向他人表示感謝,獲勝者很自然會使用這種謙虛式的自我展現。(節選自戴維·邁爾斯著《社會心理學》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年4月版)4.第⑥段中加點詞“透明度錯覺”的含義是___________。5.下列對文章中的“焦點效應”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焦點效應”源于我們對自我情緒的敏銳覺察。B.情緒上的焦慮、憤怒、厭惡源于自我無限膨脹。C.人們對別人對我們注意力的高估出于自覺。D.“焦點效應”更多集中于自我對外在因素的判斷。6.下列事例不適合填入第⑧段橫線處的是()A.一個印度裔的英國人在印度時強烈意識到自己是英國人。B.為了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人們經常為自己的外表頭痛。C.與母親在一起時和與朋友在一起時個體呈現不同的樣子。D.災難中的看客與庸眾往往給人帶來負面與消極的力量。7.作者如何闡釋“虛偽的謙遜”這一概念?其論證過程是否嚴密?五、文學類閱讀-單文本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在法的門前卡夫卡①法的門前站著一個守門人。②一個從鄉下來的人走到這個守門人跟前,請求讓他進法的門里去。可是,守門人說,現在不能讓他進去。鄉下人想了一想,然后又問道,那么以后可不可以讓他進去。③“有可能,”守門人說,“但現在不行。”④因為通向法的大門始終是敞開著的,守門人又走到一邊去了,鄉下人便彎腰探身,往門里張望。守門人發現他這樣做,笑著說:“如果你很想進去,那就不妨試試,暫且不管我是否許可。不過你得注意,我是有權的。我只是一個最低級的守門人。從一個大廳到另一個大廳都有守門人,而且一個比一個更有權。就是那第三個守門人的模樣,我甚至都不敢正視一眼。”⑤鄉下人沒有料到會有這么多的困難,他本來想,法的大門應該是每個人隨時都可以通過的,但是,他現在仔細地看了一眼穿著皮大衣的守門人,看著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和又長又稀又黑的韃靼胡子,他便決定,還是等一等,得到允許后再進去。⑥守門人給了他一個小矮凳,讓他在門旁坐下。他就這樣,長年累月地坐在那里等著。他作了多次嘗試,請求讓他進去,守門人也被弄得厭煩不堪。守門人時不時地也和他簡短地聊上幾句,問問他家里的情況和其他一些事情,不過,提問題的口氣是非常冷漠的,就好像那些大人物提問一樣。臨到最后,他總是對他說,現在還不能放他進去。鄉下人為這次旅行隨身帶了許多東西,為了能買通守門人,他把所有的東西都送掉了,這總還是非常值得的。守門人雖然把禮物都收下了,但每次總是說:“我收下來,只是為了免得讓你認為,還有什么事情辦得不周。”⑦在這漫長的年月里,鄉下人幾乎一刻不停地觀察著這個守門人。他忘記了還有其他的守門人,似乎這第一個守門人就是他進入法的大門的唯一障礙。最初幾年,他還大聲地咒罵自己的不幸遭遇,后來,他漸漸老了,只能獨自嘟嘟囔囔幾句。他變得稚氣起來了,因為對守門人的長年觀察,甚至對守門人皮領子上的跳蚤都熟識了,他也請求跳蚤來幫助他,說服守門人改變主意。⑧最后,他的視力變弱了,他不知道,是否他的周圍世界真的變得暗下來了,或者只是他的眼睛在欺騙他。可是,就在這黑暗中,他卻看到一束從法的大門里射出來的永不熄滅的光線。現在他的生命就要完結了。在臨死之前,這么多年的所有體驗都涌在他的頭腦里,匯集成一個迄今為止他還沒有向守門人提出過的問題。他招呼守門人過來,因為他那僵硬的身體再也站立不起來了。守門人不得不把身子俯得很低才能聽到他說話,因為這兩個人的高度差別太大顯得對鄉下人非常不利。⑨“你現在還想知道些什么?”守門人問,“你這個人真不知足。”⑩“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到達法的跟前,”鄉下人說,“可是,為什么這許多年來,除了我以外沒有人要求進去呢?”?守門人看出,這鄉下人快要死了,為了讓他那漸漸消失的聽覺還能聽清楚,便在他耳邊大聲吼道:“這道門沒有其他人能進得去,因為它是專為你而開的。我現在要去把它關上了。”([奧]卡夫卡著,葉廷芳等譯,《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版)8.請賞析第⑦段劃線句的表達效果。9.請分析鄉下人的人物形象。10.小說圍繞一個單一場景——在法的門前進行構思,請對此加以評析。11.請從小說主題、思想觀點、寫作手法、語言表達中選擇兩個角度針對小說⑧-?段內容寫一段100字左右的評點。六、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薊中作[唐]高適策馬自沙漠,長驅登塞垣。邊城何蕭條,白日黃云昏。一到征戰處,每愁胡虜翻【1】。豈無安邊書,諸將【2】已承恩。惆悵孫吳事【3】,歸來獨閉門。醉里送裴子赴鎮西[唐]岑參醉后未能別,醒時方送君。看君走馬去,直上天山云。注釋:【1】翻:反覆,指反叛。【2】諸將:指安祿山及其部將。【3】孫吳事:指用兵之事。孫指春秋時的孫武,吳指戰國時的吳起。12.出版社欲為兩首詩編集,以下作品集不適合收錄這兩首詩的一項是()A.格律精粹B.盛唐印象

C.邊塞回響

D.唐人百首13.以下對高適《薊中作》一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策馬”句慷慨豪邁,表現了詩人對建功立業凱旋受賞的渴望。B.“邊城”句融敘事于寫景,以眼前蕭條昏暗烘托出詩人沉重憂愁的心情。C.“豈無”句一句反詰,一句回答,表達了詩人強烈的譏諷不平之請。D.“惆悵”句以典入詩,以景結情,與首句形成鮮明對照,表現出詩人的挫折失意。14.有人認為“高適詩尚質主理,岑參詩尚巧主景”,你是否認同這一評價?請結合以上兩首詩,并聯系所學,說明你支持或反對的理由。七、文言文閱讀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①鐘離意字子阿,會稽山陰人也。少為郡督郵。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府下記案考之。意封還記,入言于太守曰:“《春秋》先內后外,《詩》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遠。今宜先清府內,且闊略遠縣細微之愆。”太守甚賢之,遂任以縣事。建武十四年,會稽大疫,死者萬數,意獨身自隱親,經給醫藥,所部多蒙全濟。②舉孝廉,再遷,辟大司徒侯霸府。詔部送徒詣河內,時冬寒,徒病不能行。路過弘農意輒移屬縣使作徒衣縣不得已與之而上書言狀意亦具以聞。光武得奏,以視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誠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過,與克期俱至,無或違者。還,以病免。③后除瑕丘令。吏有檀建者,盜竊縣內,意屏人問狀,建叩頭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長休。建父聞之,為建設酒,謂曰:“吾聞無道之君以刃殘人,有道之君以義行誅。子罪,命也。”遂令建進藥而死。二十五年,遷堂邑令。縣人防廣為父報仇,系獄,其母病死,廣哭泣不食。意憐傷之,乃聽廣歸家,使得殯斂。丞掾皆爭,意曰:“罪自我歸,義不累下。”遂遣之。廣斂母訖,果還入獄。意密以狀聞,廣竟得以減死論。④顯宗即位,征為尚書。時交阯太守張恢,坐臧千金,征還伏法,以資物簿入大司農,詔班賜群臣。意得珠璣,悉以委地而不拜賜。帝怪而問其故。對曰:“臣聞孔子忍渴于盜泉之水,曾參回車于勝母之閭,惡其名也。此臧穢之寶,誠不敢拜。”帝嗟嘆曰:“清乎尚書之言!”乃更以庫錢三十萬賜意。轉為尚書仆射。⑤意視事五年,以愛利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遺言上書陳升平之世,難以急化,宜少寬假。帝感傷其意,下詔嗟嘆,賜錢二十萬。(節選自《后漢書》卷四十一)15.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1)且闊略遠縣細微之愆()

(2)所部多蒙全濟()16.為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選擇正確的義項()經給醫藥A.經常B.籌集

C.治理

D.經營17.為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選擇正確的義項()辟大司徒侯霸府A.開辟B.設置

C.征召

D.驅逐18.請用“/”為第②段畫線部分斷句路過弘農意輒移屬縣使作徒衣縣不得已與之而上書言狀意亦具以聞。19.把第③段畫線句子譯成現代漢語。意憐傷之,乃聽廣歸家,使得殯斂。丞掾皆爭,意曰:“罪自我歸,義不累下。”20.第⑤段寫鐘離意“上書陳升平之世,難以急化,宜少寬假。”結合本文舉例(至少兩例)分析鐘離意如何踐行“難以急化,宜少寬假”的主張,其主張收到了怎樣的效果。21.學校文學社要編輯一期簡報,其中有“史傳鉤沉”專欄,本期要求選擇兩位中國古代歷史人物傳記進行“對讀”,作為編輯,你會選擇哪位歷史人物的傳記和鐘離意作“對讀”呢,請簡要說明原因。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敘四子稿【明】袁宏道①今世禁文體者日益厲,而時文【1】之軌轍日益壞。上之人刻意求平,下之人刻意求奇,所標若此,所趨若彼,豈文體果不足正哉?夫禁士者一人,取士者又一人,士向利則德,故從取不從禁。即不然,令禁士者取士,將一出于平,而平不勝取,不得不求其異者;求其異者,而平者自斥,雖欲自守其禁,不可得也,勢為之也。②余謂文之不正,在于士不知學。圣賢之學惟心與性。今試問諸業舉者,何謂心,何謂性,如中國人語海外事,茫然莫知所置對矣,焉知學?既不知學,于是圣賢立言本旨,晦而不章,影猜響覓,有如射覆【2】。深者勝之以險,麗者夸之以表,詭者張之以貸。義本淺也,而艱深其詞,如僉夫【3】小人之匿其心以欺人者也,故曰險也。詞本蕪也,而雕繪其字,如紈绔子弟,目不識丁,徒以衣飾相矜,故曰表也。理本荒也,而剽竊二氏之皮膚,如貧無擔石之人,指富家之囷【4】以夸示鄉里也,故曰貸也。三者皆由于不知學,智窮能索,又不得不出于此。為主司者既不能詳別其真偽,故此輩亦往往有幸中者。后生學子,相與尤而效之,而文體不可復整矣。故士當教之知圣學□,知學則知文矣,禁何益哉!③門人某等留心學問,其為文根理而發,無浮詞險語,是可喜也。故識其前,以告都人士之為文者。注釋:【1】時文:科舉應試之文。【2】射覆:古代游戲。把東西覆于器物下,讓人猜。【3】僉夫:小人。【4】囷:谷倉。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處的虛詞是()A.耳B.矣

C.乎

D.焉23.請賞析第②段劃線句的語言特點。24.聯系全文,概括導致文體不正的原因有哪些?25.請依據下面《東西方對讀·老子》(第三單元)中的觀點,評析本文第①段中“下之人刻意求奇”的浮躁學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居。(《老子》第二十四章)他本有神的形象……反倒虛己,取了奴仆的形象……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圣經·腓立比書》)八、材料作文26.李世民《圣教序》中有名言:“桂生高嶺,云露方得泫(使晶瑩淳美)其花;蓮出綠波,飛塵不能污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本貞,良由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累,所憑者凈則濁物不能沾。”你是否同意李世民的觀點?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參考答案:1.戰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

昆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東隅已逝

桑榆非晚

困而不學

附庸的庇護來自權力2.使……來

原因干謁

承受

為……而死

謙讓3.A4.高估自己對他人個人心理狀態的理解程度5.B6.D7.虛偽的謙遜是為了掩飾個體認為自己真的優于眾人的想法而假裝渺小。論證嚴密,先闡釋“虛偽的謙遜”,接著分析“虛偽的謙遜”產生的原因,然后分析“虛偽的謙遜”的兩個表現。8.運用夸張手法寫出鄉下人在“法的門前”停留時間之長,對守門人之熟悉;生動地寫出鄉下人對說服守門人已經毫無辦法,實在是無奈至極。9.①鄉下人是一個膽小、怯懦之人。他來到法的門前,卻被守門人的三言兩句嚇住,不敢進去;②他容易妥協,守門人不放他進去,他就只在門外等待;③他守舊、固執、不知變通,只等著這一個守門人,不知道采取其他辦法進入法的大門。10.①小說寫了一個鄉下人耗盡一生徘徊在法的門外,情節簡單,場景單一,但卻富有寓意。②“法的大門”代表莊嚴的法律,它看似就在那里,容易接近,但要想真正走進去卻很難。③鄉下人代表將自己埋葬在規定和禁令中,無法真正走近法的人。④守門人代表法律的守護者和執行者,他可以成為來訪者的障礙,也可以成為傳話者。⑤小說場景單一,但意蘊豐富,需要讀者自己去揣摩、領會。11.小說主題為“找法”,然而鄉下人只在生命終結時看到了一束“法律之光”,窮盡一生也沒能走進法的大門,這說明“法律”拒絕的恰恰是那些不懂法律的外行人;采用作者的敘述視角,客觀地描寫鄉下人最后的提問,冷峻中包含著惋惜。12.C13.A14.同意。《薊中作》一詩藝術上敘事寫景,形象逼真,襯托出壯烈的情懷;議論抒情,出言深睿精警,意緒起伏捭闔。結合“豈無安邊書”“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等表述,可以看出詩人強烈的憤懣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凜凜風儀。《醉里送裴子赴鎮西》一詩抓住朋友飛馬越天山的鏡頭,體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