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藝術欣賞課件_第1頁
戲曲藝術欣賞課件_第2頁
戲曲藝術欣賞課件_第3頁
戲曲藝術欣賞課件_第4頁
戲曲藝術欣賞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賞第一節戲曲的藝術特征“唱念做打”是戲曲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戲曲情節的展開,人物的塑造,以及通過分場的形式和虛擬動作來表現時間和空間的靈活變化,實際上都要最后落實到唱念做打這四種。唱:指傳聲、傳情的歌唱;念:指有節奏感和音樂性的念白;做: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是傳統武術和翻跌的舞蹈化,是生活中格斗場面的高度藝術提煉。唱《收姜維》這出戲主要就是運用“唱”的藝術手段表演的。通過大段大段的唱來表現人物。申鳳梅扮演的諸葛亮一口氣唱一百好幾十句,詳細地敘說了他和關羽、張飛、趙云等人輔佐劉備打天下的經過,特別的赤壁之戰他自己如何用智謀聯吳抗曹,又巧制周瑜,最后又力勸姜維歸順蜀漢。這一大段唱,行腔質樸豪放,剛柔相濟,韻味醇厚,親切感人,既刻畫了諸葛亮的性格和為人,又感動、說服了姜維。姜維在聽完這大段唱以后說“我謹遵丞相之命”,心甘情愿歸順蜀漢。念

《連升店》主要欣賞兩位藝術家念的藝術。幾乎沒有什么唱,主要是道白,也就是通過“念”來展開情節和刻畫人物的。店家對王明芳考中前后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主要通過他的“念”表現。王明芳考中前,他用尖酸刻薄的語言嘲笑、挖苦王;考中后,他又以阿諛得令人肉麻的語言去奉承王。通過店家的念白,把店家這個勢力無恥的小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做

《拾玉鐲》里面有大量的“做”做針線活、喂雞、趕雞、拾鐲子等,相對而言,這出戲主要是以“做”來開展情節和塑造人物的。打

《三岔口》從頭至尾幾乎都是“打”,“打”是這出戲的主要藝術表現手段。一、戲曲的綜合性戲曲的綜合性,不僅指戲曲能把唱念做打這四種表演手段有機地融為一體,更深一層的含義是指在表演過程中,它能把不同的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二、戲曲的虛擬性

虛擬性是指演員通過虛擬的表演,在想象中進行擬形創造,在創造過程中,調動觀眾的想象力,使擬形的創造得到觀眾的理解和認可,在演員和觀眾相同的意象中,完成反映生活的任務。小結

在戲曲表演過程中,戲曲高度的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補充的有機的整體,它們被節奏統馭在一起,在戲曲表演過程中不停息地運動。認識和了解戲曲所具有的的這三方面的藝術美學品格,有助于我們欣賞戲曲、領略戲曲的美。戲曲聲腔系統中國戲曲四大聲腔的概念隨歷史發展有所變化,如明初時指昆山腔、弋陽腔、海鹽腔、余姚腔。地方戲興起后的中國戲曲四大聲腔系統,一說是“南昆、北弋、東柳(柳子戲)、西梆”,現在比較通行的說法是指梆子腔、皮黃腔、昆腔和高腔。梆子腔梆子腔因以硬木梆子擊節為特色而得名。源于明末陜西、甘肅一帶的西秦腔,它是戲曲中最早采用板式變化結構的聲腔。它除以硬木梆子擊節外,還以板胡為主奏樂器;其調式多為徵調式,唱腔為上下句式,多有華彩流暢的花腔樂句為輔;曲調以七聲音階為主,旋法上多跳進,常用閃板,整個音樂風格高亢激越,悲壯粗獷。梆子腔的代表劇種有:秦腔、豫劇、晉劇、蒲劇、河北梆子、山東梆子、滇劇的絲弦腔、川劇的彈戲等為代表。皮黃腔皮黃腔是“西皮”和“二黃”的合稱。清初時西皮是漢調的主要腔調,二黃是徽劇的主要腔調。以后隨徽漢合流演變成的京劇在各地的流傳,西皮、二黃對許多南方劇種產生影響,逐步發展成一些新劇種,形成一種聲腔系統。但由于京劇在皮黃系統中流傳最廣,因此“皮黃”的稱謂有時也專指京劇。盡管由于受各地語音和民間音樂的影響,皮黃腔各劇種的音樂各具特色,但其共同之處卻很明顯:唱詞格式均沿用七言或十言的對偶句式;都用胡琴作為主奏樂器。皮黃腔系大概有20多個劇種,主要有:徽劇、漢劇、京劇、粵劇、湘劇、川劇、桂劇、贛劇、滇劇等。昆腔

昆腔又名“昆山腔”、“昆曲”。昆曲又稱昆劇。今日川劇的昆腔,源于江蘇的昆山腔,亦稱昆曲。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在語言上,該劇種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蘇州白話為主,北昆以大都韻白和京白為主。昆劇的樂器配置較為齊全,大體由管樂器、弦樂器、打擊樂器三部分組成,主樂器是笛,還有笙、簫、三弦、琵琶等。昆曲演唱的特點是“以字行腔”,腔跟字走、在演唱上也有一定的腔格,不同于其它戲曲可以根據演員個人條件隨意發揮,而是有嚴格的四定:定調、定腔、定板、定譜。昆劇行腔優美,以纏綿婉轉、柔漫悠遠見長。在演唱技巧上注重聲音的控制,節奏速度的頓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講究,場面伴奏樂曲齊全。昆劇的舞臺美術包括豐富的服裝式樣,講究的色彩和裝飾的以及臉譜使用三個方面。高腔高腔原被稱為“弋陽腔”或“弋腔”,因為它起源于江西弋陽。他是明代弋陽腔與后來的青陽腔流變派生形成的諸聲腔劇種。在幾百年的流變過程中,弋陽腔各分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們與各地民間音樂有不同程度的結合,由此形成各地高腔不同的音樂風格。其特點是表演質樸、曲詞通俗、唱腔高亢激越、臺上一人唱而眾人和,音調高亢,富有朗誦性。只用鑼鼓等打擊樂器敲擊,不用管弦樂伴奏。屬于此系統的劇種有:川劇、湘劇、贛劇、滇劇、辰河戲、調腔等。蓋叫天(1888—1971年1月15日)京劇演員,原名張英杰,號燕南,河北高陽人。幼入天津隆慶利科班,習武生,后改習老生。倒嗓后仍演武生。他長期在上海、杭州一帶演出。他繼承了南派武生創始人李春來的藝術風格,又廣泛吸取京劇與昆曲、地方戲中各流派武生和其他行當表演藝術的長處,并借鑒武術。以豐富的武打技術和人物形體美的造型,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蓋派”表演藝術。他擅演全部《武松》(包括《打虎》、《獅子樓》、《十字坡》、《快活林》等)。有“江南活武松”之譽。第四節戲曲藝術欣賞方法首要是培養自身對戲曲表演特征的敏銳感受力,即通過觀看戲曲演員的表演,在頭腦中喚起意象,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