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學寫游記》課件完美版_第1頁
寫作《學寫游記》課件完美版_第2頁
寫作《學寫游記》課件完美版_第3頁
寫作《學寫游記》課件完美版_第4頁
寫作《學寫游記》課件完美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記游記1

《頤和園》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進了顧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

2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不清倒垂的楊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玩賞。

3話題指導寫好游記,要注意以下四點:1.細心觀察,手寫心記游記的寫作猶如蜜蜂采花釀蜜,素材主要來源于游覽見聞。細心觀察,就是要抓住有特色的景觀和對表達中心有重要作用的事物。2.依據中心,決定取舍旅途見聞的資料豐富多彩,但是不可能什么都寫進文章里。下筆前首先要理一理自我的思緒,想一想本次游覽的主要感受是什么?確立一個中心,然后決定:哪些資料詳寫,哪些資料略寫,哪些資料不寫。話題指導寫好游記,要注意以下四點:4話題指導3.緊扣游蹤,疏密有致寫作中要用濃墨重彩突出重要的點,跳出一般性的過程交代,使整篇文章成為幾個主要景點活動的有機組合體。為了使這個組合體結構勻稱,我們還要運用一些穿插的技巧,將與景點有關的資料、數據等資料,透過游覽者的交談或引用等方式適時介紹。4.寫好景物,注入感情古人云:文章是案頭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描述名山秀水是游記的重頭戲,寫好的關鍵是注入自我的真感情。話題指導3.緊扣游蹤,疏密有致51.仔細觀察,了解景區特點、風情。我們到一個景區游覽時,要仔細觀察,認真聽取導游或當地人的介紹,研讀有關文字材料,了解景區的風光景物、建筑特點、社會生活、民風民俗、名勝古跡等,注意自己有什么感受,還要注意把這一景區與其他景區加以比較,以進一步明確這一景區的特征。寫作指導1.仔細觀察,了解景區特點、風情。寫作指導62.抓住特征,突出寫作重點。寫參觀游覽的文章時,往往會寫成游記“流水賬”,甚至“導游圖”。因此,我們應善于在眾多的景點中選取幾個最能代表總體特征的“點”,仔細觀察,具體描繪。3.根據表達需要合理安排寫作順序(方法)。①寫游記最常用的方法是移步換景法。寫作時有兩點必須注意:一是游蹤線索首尾要一致,把立足點的變化交代清楚,前后一致,才能使讀者抓住作者的游蹤,從而領悟文章的旨趣;二是立足點的變化與景物的轉換必須一致,即邊走邊看,邊看邊想,邊想邊記,有條不紊地把觀察到的2.抓住特征,突出寫作重點。7景物描繪出來。②運用先總后分的方法介紹景區的特征,也是游記常見的寫作方法,即先對景區的特征作總的介紹,然后分別具體來寫。4.敘事、寫景、抒情相結合。寫游記,不能單純地寫景,只有融入自己的感情,寫出的景才有靈氣。5.形式要自由靈活,語言要生動形象。游記的形式應自由靈活,風格多樣,可以寫成日記、書信、散文等形式。景物描繪出來。②運用先總后分的方法介紹景區的特征,也是游記8《參觀記》例文導引二《參觀記》例文導引二9

龜山,在徐州九里山的北面。遠遠望去,它真像一只大烏龜。號稱“中華一絕”的龜山漢墓,就開鑿在這只“大烏龜”的肚子里。

步入南面的甬道,只見一束紅色的激光從墓內直射出來。導游介紹說:“這條墓道長56米,打鑿得非常直,用這束激光測定,從道口到盡頭,幾乎不差毫厘。往北19米,還有一條和他平行的通道,如果把兩條通道同時向西沿長,要到1000千米以外的西安才能相交呢!”我們聽了連聲贊嘆,真想象不出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人是用什么辦法開鑿的。

龜山,在徐州九里山的北面。遠遠望10

穿過甬道,我們來到墓室。墓室共15間,面積達700多平方米,幾乎掏空了整個山體。馬廄、兵器庫、廚房、歌舞廳、會客廳……一應俱全,完全是仿造墓主人——楚王劉注生前居住的宮殿建造的。最有趣的是劉注夫人墓室內的歌舞廳。一根粗大的擎天矗立在大廳的中央,拱形的屋頂上有許多凸起的小石包。抬頭仰望,那屋頂宛如浩渺的夜空,而那些小石包,就是散落在天空中的星星。

穿過甬道,我們來到墓室。墓室共11

走進北甬道,導游讓我們注意石壁下面的石槽。她說:“這是排水溝,它和各個墓室相通,構成了一個里高外低的排水系統。一到雨季,滲進墓室內的水就會自動排出墓外。”

龜山漢墓是我們先人用鏨子蘸著汗水寫出來的一本書哇!我們又一次贊嘆不已。走進北甬道,導游讓我們注意石壁12

小結一下游記是描寫游覽中所見所聞,并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文章。小結一下13觀察景物,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就是定點觀察。二就是移動觀察,它又叫移步換位法。選好了觀察點,就是確定好了寫作的順序。寫作時,要在認真觀察和記憶游覽的景物的基礎上,按照見到景物的次序,來寫所看到的景物。這樣才能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雜亂。如何寫游記?觀察景物,通常有兩種方法。寫作時,要在認真觀察和記憶游覽的景14抓住游覽重點,詳寫過程

寫作的重點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點寫下來。對于我們看到的特別好的景物,我們要進行具體地描寫,突出重點。對于重點的景物,要注意詳細描寫出它們的位置、大小、動態、靜態、顏色等。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小石潭記》我們要把過程寫詳細、具體,做到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寫出來的文章才能突出重點,清楚明白,才能寫出游覽的意義,才有教育意義。抓住游覽重點,詳寫過程寫作的重點就是把看到的景15略寫前后,情、理、景相結合我們在寫游覽記時,應把開頭和結尾寫得簡略些。開頭可以交待清楚時間、地點和人物。我們同啟明星一起上路了。和我們一起上路的,還有那各種各樣的撲朔迷離的關于高原的夢。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結尾應用議論或抒情的方式寫下自己的感受。

我很難忘記這個奇妙的夜晚,這是一個夢幻一般的夜晚,周莊在寧靜的夜色中變得像神奇的童話,古鎮幽遠的歷史和繽紛的現實,都蕩漾在被竹篙和木櫓攪動的水波之中。

——《周莊水韻》

……現代文明固然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然而,是不是應該給原始的純自然的美留下一席之地呢?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略寫前后,情、理、景相結合我們在寫游覽記時,應把開頭和結尾寫16注意:一、游記作文不要寫成旅游路線圖二、針對你游覽的某一地留下深刻印象的景點來作文三、必須考慮游記的順序,空間,時間,角度(遠到近)四、描寫不必面面俱到,要懂得刪減枝葉。五、選著留有深刻印象的點來做發揮,其中一定要有詳略,哪幾個略寫哪幾個詳寫要想清楚。六、注意歷史事物和歷史事件,傳說的巧妙結合,更能凸顯出游覽的意義和文章的深度。注意:一、游記作文不要寫成旅游路線圖二、針對你游覽的某一地留17一、按游覽的順序描寫景物二、抓住游覽重點,詳寫過程。三、略寫前后,情、理、景相結合。點撥一、按游覽的順序描寫景物二、抓住游覽重點,詳寫過程。三、18寫作練習

1.我們曾外出旅游過嗎?哪一處風景名勝給

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挑選出印象最鮮明乃至使你流連忘返的,自由命題,寫成一篇游記。

2.寫游覽的風景名勝,要著眼于那里的風

景特色,要把那里景物特有的美寫具體,寫生

動,令人喜愛與向往。如果你沒有外出旅游

過,那就寫你家鄉的景物,仔細觀察,家鄉

的景物定有那與別處不同的特有的美。寫作練習

1.我們曾外出旅游過嗎?哪一處風景名勝給你留19——開頭加入對旅游點的向往——加入心情的敘寫——加入景物的描寫

——加入歷史風俗民情的介紹——加入聯想——開頭加入對旅游點的向往——加入心情的敘寫——加入景物的描20

寫游記常犯頭重腳輕腰肢細的毛病:

(1)頭重。不重要的起頭太長,占了太大篇幅。例如:從早上起床寫起,然后寫怎樣吃早飯、怎樣出門坐車、路上都見了什么、發生了什么都要大肆記敘一番。

(2)腳輕。沒有點明游記的中心思想就草草收場,或隨便發表一些與名勝古跡毫無關系,無關痛癢的心得交代了事。提醒大家的是別再用“夕陽西下,我們依依不舍地踏上歸途”這樣的陳腔老套作結尾,要下功夫好好著墨,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結尾收束得好,不僅給人震撼的感動力,讀者雖未親身經歷,也得到了最佳的“臥游”的效果啊!

(3)腰細。文中的主體部分是游記的精華所在,卻寫得又短又少。而最關鍵的應是“到達目的地后的游覽經過”,總是三言兩語,不痛不癢,容易給讀者“行去匆匆,一無所獲”的感覺。寫游記常犯頭重腳輕腰肢細的毛病:21如何寫好游記類作文

——借鑒與模仿如何寫好游記類作文

——借鑒與模仿22寫作引導

游記類文章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如詩般的畫卷,讓我們在閱讀中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那么,怎么樣才能寫好這類文章呢?對于初二的學生來說寫好一篇游記,要具備以下三個“一”:即一條線索;一片美景;一種感情。寫作引導游記類文章為我們描繪了一幅23(一)一條線索

游蹤線索要交代清楚,清晰明了,前后一致,。(一)一條線索24(二)運用多種寫作文法描繪出一片美景。(1)可以運用不同的感覺器官來寫景。(2)可以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寫景(3)可以引用詩句把景裝飾得更美。(4)可以描寫人文景觀,增加豐富美景

的歷史文化內涵。(5)可以引用神話傳奇,使美景更奇麗

更迷人。(二)運用多種寫作文法描繪出一片美景。25欣賞:(景物可以寫得如此這般美)

湖面上懸浮著一層青紗般的薄霧,裊裊升騰。近處湖面波瀾不起,平滑如鏡,倒映著花紅柳綠,山如墨染。時有游魚躥出,激起層層漣漪。遠處村莊偶爾傳來幾聲雞鳴犬吠,在這寧靜的大山中清晰可聞。湖岸邊,鳥聲啁啾,清風徐來,幽靜陣陣。如絲的柳枝垂入湖水。隨風搖曳,露出木船船頭一角。煙雨朦朧中的大自然,比平時又添了幾重旖旎春色。(摘自《春游》)欣賞:(景物可以寫得如此這般美)湖面上懸浮著一層青紗26(三)、運用恰當的表達方式,抒發一種真切的情感。情由景生。古人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抒情”。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才能打動讀者,讓讀者欣賞美的時候,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抒情的筆調一般在文章結尾處呈現。(三)、運用恰當的表達方式,27欣賞:(游記可以這樣來抒情)----

周莊之美,在于寧靜,在于質樸,在于本真。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我一次又一次來到周莊,一遍又一遍地徜徉在周莊的每一條古巷,聆聽周莊之水流淌的清音。也一次又一次地感覺著周莊朋友的尋份熱誠與寬厚。我牽掛著周莊。

(摘自《牽記周莊》)欣賞:(游記可以這樣來抒情)----周莊之美,在于寧28名人談游記語:“游記要做到向‘細、清、真’三條標準看齊。細心的觀察,細膩的描寫;清晰的層次,清新的語言;真切的感受,真實的感情。”

——郁達夫名人談游記語:29附

游西湖記附游西湖記30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白樂天,就在他的《憶江南》中表達出對杭州的流連和難忘。其實,杭州美,美在西湖。同樣在他的《錢塘湖春行》中,抒發他對西湖的至愛:“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在白樂天之后的大文豪蘇軾,更是將西湖之美推崇至極。這兩位大詩人都曾被貶在杭州為官,雖仕途失意,但不失志,本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疏浚西湖,挖掘淤泥,筑成湖堤,造福后人,給西湖留下了兩個著名的景點:白堤和蘇堤。“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白樂天,就31寫作《學寫游記》課件完美版32

其實,西湖之美,還在于它周邊的山美。“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詩人林升雖是借詩諷刺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偏安,達官貴人的醉生夢死,但正是由這周邊的“山外青山”做屏障和憑倚,才會有“水光瀲滟”的西湖之美,之艷,之麗。

我先后兩次來到西湖。第一次是去年大年初二,獨自一個人坐火車跑到杭州,沿著西湖大道自東向西,隨著熙攘的人群環湖而行。由于初來,出于新奇,沒有留意什么景點,只覺得西湖是一個大的環湖公園而已,湖中游船點點,槳聲與機器聲相和;岸邊拱橋曲廊相連,亭臺軒榭、假山池沼,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當時讓我驚奇的,是白堤兩旁的垂柳已伸出纖細的嫩葉,隨風輕搖,柔柔弱弱,心生憐愛。其實,西湖之美,還在于它周邊的山美。33寫作《學寫游記》課件完美版34

然而讓我真正見識西湖山美,還是今年春節期間來杭州小住,有幸再次觀睹西湖景美。聽人說,到杭州,不游靈隱,等于沒到過杭州。加上民國大師李叔同曾出家于靈隱寺,故第一站就是去靈隱景區。也是大年初二,天氣晴好,朗日高照,到靈隱的游人格外多。買好票,從景點大門進去,緣景區大道而行,經過“理公之塔”,來到飛來峰前,觀瞻石壁上的石窟佛像,小巧精致。一旁就是靈隱寺。由于進寺人多,遂折身向北,沿著山路,向飛來峰對面北高峰攀登。山路彎彎,石蹬眾多,兩旁林木蔥郁,竹節叢生。途經永福寺,最后是吁吁氣喘,登臨靈隱山最高處——北高峰,有“天下第一財神廟”——靈順寺就在上面。登頂遠望,斜暉脈脈,群山屏繞,蔥郁滴翠,屋宇鱗次,令人神清氣爽。然而讓我真正見識西湖山美,還是今年春節期間來杭州小住,有35

初六下午,天陰,坐地鐵在安定路下。踏過“柳浪聞鶯”,沿湖岸向雷峰塔方向步行。由于天不作美,無緣“雷峰夕照”,只得作罷。遂向南走,來到“宋城”。穿“城”而過,信步而行,不知不覺,竟到了吳山。吳山位于西湖東南,山不高,但山勢綿亙起伏。又因山上有子胥祠,遂稱胥山。上有“吳山大觀”,秀出云表,巍然壯觀。

初七上午,天仍是陰沉。這次乘地鐵從鳳起路下車,徑直來到白堤。每次來西湖,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多。遠看白堤,游人如織。堤上,斷橋上,來來往往,密密匝匝,我疑心進入《清明上河圖》中。這可能也是白堤一景吧。我不想加入“人流”大軍,便沿著湖岸向東走。循一巷道,不期然,進入寶石山。山上高聳著赫赫有名的保俶塔。保俶塔,據說最早是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俶所建,據今有一千多年歷史。我之所以見到“保俶”二字有親切感,還得感謝魯迅先生寫的《論雷峰塔倒掉》。初六下午,天陰,坐地鐵在安定路下。踏過“柳浪聞鶯36寫作《學寫游記》課件完美版37寫作《學寫游記》課件完美版38順山路往西北走,小徑彎曲,石階狹窄,不時見到突兀的圓石,巉巖。令我稱奇的,是這里的山巖呈赫紅色。原來寶石山的山體屬火成巖中的流紋巖和凝灰巖,富含氧化鐵,呈赭紅色。游人說,如果在晴日里,巖體中有許多閃閃發亮的紅色小石子,在陽光的照耀下,仿佛有數不清的寶石在熠熠生輝。我想,這可能就是寶石山得名由來吧,怪不得在西湖新十景評選中,這里被命名為“寶石流霞”呢。

再往前走,就來到葛嶺。嶺上有一座道觀,被稱為“晉代名院”——抱樸道院。本人對廟宇道觀雖心存虔敬之意,但無叩拜拜之行,故只近觀而未入內。我在院后墻角假山堆疊處,發現一處積水潭,潭雖小,但水清冽。潭邊還有一個塑料水桶,桶里飄著水舀子。見此情景,腦中不禁浮現出一副畫面:深山藏古寺,一僧擔水來。怪不得出家人有一派仙風道骨的氣韻,原來是山上清泉滋潤的結果。順山路往西北走,小徑彎曲,石階狹窄,不時見到突兀的圓石,巉巖39寫作《學寫游記》課件完美版40

從葛嶺下來,繼續向東,到達蘇堤。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再南端就是小孤山,由于路遠,只得作罷。在蘇堤南北兩端,分別矗立著兩座墓,一是南朝名伎蘇小小墓,另一是巾幗英雄秋瑾墓。最后拜謁了位于棲霞嶺南麓的岳王廟,參觀了岳飛紀念館,瞻仰了岳飛墓。這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啊!“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岳飛,永遠令我們后人景仰和紀念。人們常說的“人杰地靈”,對于西湖來說,應當是“地杰人靈”方貼切。西湖之美,美在大自然的鐘靈毓秀,賦予了她神奇的秀山麗水,讓她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景因人名,人因景傳,西湖,當之無愧!從葛嶺下來,繼續向東,到達蘇堤。蘇堤南起南屏山41寫作《學寫游記》課件完美版42寫作《學寫游記》課件完美版43最后:游記和寫景文章的不同游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游記的取材范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并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筆輕松,描寫生動,記述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覺。

寫景文,是以描繪景物為主。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最后:游記和寫景文章的不同44游

記游記45

《頤和園》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進了顧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

46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不清倒垂的楊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玩賞。

47話題指導寫好游記,要注意以下四點:1.細心觀察,手寫心記游記的寫作猶如蜜蜂采花釀蜜,素材主要來源于游覽見聞。細心觀察,就是要抓住有特色的景觀和對表達中心有重要作用的事物。2.依據中心,決定取舍旅途見聞的資料豐富多彩,但是不可能什么都寫進文章里。下筆前首先要理一理自我的思緒,想一想本次游覽的主要感受是什么?確立一個中心,然后決定:哪些資料詳寫,哪些資料略寫,哪些資料不寫。話題指導寫好游記,要注意以下四點:48話題指導3.緊扣游蹤,疏密有致寫作中要用濃墨重彩突出重要的點,跳出一般性的過程交代,使整篇文章成為幾個主要景點活動的有機組合體。為了使這個組合體結構勻稱,我們還要運用一些穿插的技巧,將與景點有關的資料、數據等資料,透過游覽者的交談或引用等方式適時介紹。4.寫好景物,注入感情古人云:文章是案頭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描述名山秀水是游記的重頭戲,寫好的關鍵是注入自我的真感情。話題指導3.緊扣游蹤,疏密有致491.仔細觀察,了解景區特點、風情。我們到一個景區游覽時,要仔細觀察,認真聽取導游或當地人的介紹,研讀有關文字材料,了解景區的風光景物、建筑特點、社會生活、民風民俗、名勝古跡等,注意自己有什么感受,還要注意把這一景區與其他景區加以比較,以進一步明確這一景區的特征。寫作指導1.仔細觀察,了解景區特點、風情。寫作指導502.抓住特征,突出寫作重點。寫參觀游覽的文章時,往往會寫成游記“流水賬”,甚至“導游圖”。因此,我們應善于在眾多的景點中選取幾個最能代表總體特征的“點”,仔細觀察,具體描繪。3.根據表達需要合理安排寫作順序(方法)。①寫游記最常用的方法是移步換景法。寫作時有兩點必須注意:一是游蹤線索首尾要一致,把立足點的變化交代清楚,前后一致,才能使讀者抓住作者的游蹤,從而領悟文章的旨趣;二是立足點的變化與景物的轉換必須一致,即邊走邊看,邊看邊想,邊想邊記,有條不紊地把觀察到的2.抓住特征,突出寫作重點。51景物描繪出來。②運用先總后分的方法介紹景區的特征,也是游記常見的寫作方法,即先對景區的特征作總的介紹,然后分別具體來寫。4.敘事、寫景、抒情相結合。寫游記,不能單純地寫景,只有融入自己的感情,寫出的景才有靈氣。5.形式要自由靈活,語言要生動形象。游記的形式應自由靈活,風格多樣,可以寫成日記、書信、散文等形式。景物描繪出來。②運用先總后分的方法介紹景區的特征,也是游記52《參觀記》例文導引二《參觀記》例文導引二53

龜山,在徐州九里山的北面。遠遠望去,它真像一只大烏龜。號稱“中華一絕”的龜山漢墓,就開鑿在這只“大烏龜”的肚子里。

步入南面的甬道,只見一束紅色的激光從墓內直射出來。導游介紹說:“這條墓道長56米,打鑿得非常直,用這束激光測定,從道口到盡頭,幾乎不差毫厘。往北19米,還有一條和他平行的通道,如果把兩條通道同時向西沿長,要到1000千米以外的西安才能相交呢!”我們聽了連聲贊嘆,真想象不出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人是用什么辦法開鑿的。

龜山,在徐州九里山的北面。遠遠望54

穿過甬道,我們來到墓室。墓室共15間,面積達700多平方米,幾乎掏空了整個山體。馬廄、兵器庫、廚房、歌舞廳、會客廳……一應俱全,完全是仿造墓主人——楚王劉注生前居住的宮殿建造的。最有趣的是劉注夫人墓室內的歌舞廳。一根粗大的擎天矗立在大廳的中央,拱形的屋頂上有許多凸起的小石包。抬頭仰望,那屋頂宛如浩渺的夜空,而那些小石包,就是散落在天空中的星星。

穿過甬道,我們來到墓室。墓室共55

走進北甬道,導游讓我們注意石壁下面的石槽。她說:“這是排水溝,它和各個墓室相通,構成了一個里高外低的排水系統。一到雨季,滲進墓室內的水就會自動排出墓外。”

龜山漢墓是我們先人用鏨子蘸著汗水寫出來的一本書哇!我們又一次贊嘆不已。走進北甬道,導游讓我們注意石壁56

小結一下游記是描寫游覽中所見所聞,并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文章。小結一下57觀察景物,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就是定點觀察。二就是移動觀察,它又叫移步換位法。選好了觀察點,就是確定好了寫作的順序。寫作時,要在認真觀察和記憶游覽的景物的基礎上,按照見到景物的次序,來寫所看到的景物。這樣才能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雜亂。如何寫游記?觀察景物,通常有兩種方法。寫作時,要在認真觀察和記憶游覽的景58抓住游覽重點,詳寫過程

寫作的重點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點寫下來。對于我們看到的特別好的景物,我們要進行具體地描寫,突出重點。對于重點的景物,要注意詳細描寫出它們的位置、大小、動態、靜態、顏色等。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小石潭記》我們要把過程寫詳細、具體,做到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寫出來的文章才能突出重點,清楚明白,才能寫出游覽的意義,才有教育意義。抓住游覽重點,詳寫過程寫作的重點就是把看到的景59略寫前后,情、理、景相結合我們在寫游覽記時,應把開頭和結尾寫得簡略些。開頭可以交待清楚時間、地點和人物。我們同啟明星一起上路了。和我們一起上路的,還有那各種各樣的撲朔迷離的關于高原的夢。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結尾應用議論或抒情的方式寫下自己的感受。

我很難忘記這個奇妙的夜晚,這是一個夢幻一般的夜晚,周莊在寧靜的夜色中變得像神奇的童話,古鎮幽遠的歷史和繽紛的現實,都蕩漾在被竹篙和木櫓攪動的水波之中。

——《周莊水韻》

……現代文明固然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然而,是不是應該給原始的純自然的美留下一席之地呢?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略寫前后,情、理、景相結合我們在寫游覽記時,應把開頭和結尾寫60注意:一、游記作文不要寫成旅游路線圖二、針對你游覽的某一地留下深刻印象的景點來作文三、必須考慮游記的順序,空間,時間,角度(遠到近)四、描寫不必面面俱到,要懂得刪減枝葉。五、選著留有深刻印象的點來做發揮,其中一定要有詳略,哪幾個略寫哪幾個詳寫要想清楚。六、注意歷史事物和歷史事件,傳說的巧妙結合,更能凸顯出游覽的意義和文章的深度。注意:一、游記作文不要寫成旅游路線圖二、針對你游覽的某一地留61一、按游覽的順序描寫景物二、抓住游覽重點,詳寫過程。三、略寫前后,情、理、景相結合。點撥一、按游覽的順序描寫景物二、抓住游覽重點,詳寫過程。三、62寫作練習

1.我們曾外出旅游過嗎?哪一處風景名勝給

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挑選出印象最鮮明乃至使你流連忘返的,自由命題,寫成一篇游記。

2.寫游覽的風景名勝,要著眼于那里的風

景特色,要把那里景物特有的美寫具體,寫生

動,令人喜愛與向往。如果你沒有外出旅游

過,那就寫你家鄉的景物,仔細觀察,家鄉

的景物定有那與別處不同的特有的美。寫作練習

1.我們曾外出旅游過嗎?哪一處風景名勝給你留63——開頭加入對旅游點的向往——加入心情的敘寫——加入景物的描寫

——加入歷史風俗民情的介紹——加入聯想——開頭加入對旅游點的向往——加入心情的敘寫——加入景物的描64

寫游記常犯頭重腳輕腰肢細的毛病:

(1)頭重。不重要的起頭太長,占了太大篇幅。例如:從早上起床寫起,然后寫怎樣吃早飯、怎樣出門坐車、路上都見了什么、發生了什么都要大肆記敘一番。

(2)腳輕。沒有點明游記的中心思想就草草收場,或隨便發表一些與名勝古跡毫無關系,無關痛癢的心得交代了事。提醒大家的是別再用“夕陽西下,我們依依不舍地踏上歸途”這樣的陳腔老套作結尾,要下功夫好好著墨,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結尾收束得好,不僅給人震撼的感動力,讀者雖未親身經歷,也得到了最佳的“臥游”的效果啊!

(3)腰細。文中的主體部分是游記的精華所在,卻寫得又短又少。而最關鍵的應是“到達目的地后的游覽經過”,總是三言兩語,不痛不癢,容易給讀者“行去匆匆,一無所獲”的感覺。寫游記常犯頭重腳輕腰肢細的毛病:65如何寫好游記類作文

——借鑒與模仿如何寫好游記類作文

——借鑒與模仿66寫作引導

游記類文章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如詩般的畫卷,讓我們在閱讀中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那么,怎么樣才能寫好這類文章呢?對于初二的學生來說寫好一篇游記,要具備以下三個“一”:即一條線索;一片美景;一種感情。寫作引導游記類文章為我們描繪了一幅67(一)一條線索

游蹤線索要交代清楚,清晰明了,前后一致,。(一)一條線索68(二)運用多種寫作文法描繪出一片美景。(1)可以運用不同的感覺器官來寫景。(2)可以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寫景(3)可以引用詩句把景裝飾得更美。(4)可以描寫人文景觀,增加豐富美景

的歷史文化內涵。(5)可以引用神話傳奇,使美景更奇麗

更迷人。(二)運用多種寫作文法描繪出一片美景。69欣賞:(景物可以寫得如此這般美)

湖面上懸浮著一層青紗般的薄霧,裊裊升騰。近處湖面波瀾不起,平滑如鏡,倒映著花紅柳綠,山如墨染。時有游魚躥出,激起層層漣漪。遠處村莊偶爾傳來幾聲雞鳴犬吠,在這寧靜的大山中清晰可聞。湖岸邊,鳥聲啁啾,清風徐來,幽靜陣陣。如絲的柳枝垂入湖水。隨風搖曳,露出木船船頭一角。煙雨朦朧中的大自然,比平時又添了幾重旖旎春色。(摘自《春游》)欣賞:(景物可以寫得如此這般美)湖面上懸浮著一層青紗70(三)、運用恰當的表達方式,抒發一種真切的情感。情由景生。古人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抒情”。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才能打動讀者,讓讀者欣賞美的時候,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抒情的筆調一般在文章結尾處呈現。(三)、運用恰當的表達方式,71欣賞:(游記可以這樣來抒情)----

周莊之美,在于寧靜,在于質樸,在于本真。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我一次又一次來到周莊,一遍又一遍地徜徉在周莊的每一條古巷,聆聽周莊之水流淌的清音。也一次又一次地感覺著周莊朋友的尋份熱誠與寬厚。我牽掛著周莊。

(摘自《牽記周莊》)欣賞:(游記可以這樣來抒情)----周莊之美,在于寧72名人談游記語:“游記要做到向‘細、清、真’三條標準看齊。細心的觀察,細膩的描寫;清晰的層次,清新的語言;真切的感受,真實的感情。”

——郁達夫名人談游記語:73附

游西湖記附游西湖記74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白樂天,就在他的《憶江南》中表達出對杭州的流連和難忘。其實,杭州美,美在西湖。同樣在他的《錢塘湖春行》中,抒發他對西湖的至愛:“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在白樂天之后的大文豪蘇軾,更是將西湖之美推崇至極。這兩位大詩人都曾被貶在杭州為官,雖仕途失意,但不失志,本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疏浚西湖,挖掘淤泥,筑成湖堤,造福后人,給西湖留下了兩個著名的景點:白堤和蘇堤。“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白樂天,就75寫作《學寫游記》課件完美版76

其實,西湖之美,還在于它周邊的山美。“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詩人林升雖是借詩諷刺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偏安,達官貴人的醉生夢死,但正是由這周邊的“山外青山”做屏障和憑倚,才會有“水光瀲滟”的西湖之美,之艷,之麗。

我先后兩次來到西湖。第一次是去年大年初二,獨自一個人坐火車跑到杭州,沿著西湖大道自東向西,隨著熙攘的人群環湖而行。由于初來,出于新奇,沒有留意什么景點,只覺得西湖是一個大的環湖公園而已,湖中游船點點,槳聲與機器聲相和;岸邊拱橋曲廊相連,亭臺軒榭、假山池沼,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當時讓我驚奇的,是白堤兩旁的垂柳已伸出纖細的嫩葉,隨風輕搖,柔柔弱弱,心生憐愛。其實,西湖之美,還在于它周邊的山美。77寫作《學寫游記》課件完美版78

然而讓我真正見識西湖山美,還是今年春節期間來杭州小住,有幸再次觀睹西湖景美。聽人說,到杭州,不游靈隱,等于沒到過杭州。加上民國大師李叔同曾出家于靈隱寺,故第一站就是去靈隱景區。也是大年初二,天氣晴好,朗日高照,到靈隱的游人格外多。買好票,從景點大門進去,緣景區大道而行,經過“理公之塔”,來到飛來峰前,觀瞻石壁上的石窟佛像,小巧精致。一旁就是靈隱寺。由于進寺人多,遂折身向北,沿著山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