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課外古詩詞四首_第1頁
七年級課外古詩詞四首_第2頁
七年級課外古詩詞四首_第3頁
七年級課外古詩詞四首_第4頁
七年級課外古詩詞四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課外古詩詞四首七年級課外古詩詞四首七年級課外古詩詞四首V:1.0精細整理,僅供參考七年級課外古詩詞四首日期:20xx年X月課外古詩詞四首(七年級語文)一、《秋詞》1.運用對比手法,表達了詩人樂觀、積極向上的心境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2.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抒發自己遠大志向的詩句是: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3.本詩作者表達了對秋的什么迥異態度?答:借“鶴”,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飛,排云直上,矯健凌厲,體現了激越向上,積極樂觀人生態度。4.你認為這首詩最可貴的是什么?答:這兩首詩最可貴的是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昂揚的勵志高歌。5.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首詩中的“鶴”的?答: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矯健凌厲,奮發有為。這只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斗,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只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斗精神的體現。6.詩的一、二句表露了詩人怎樣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答:表現了作者樂觀豁達的心境。用了對比的手法,即將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頌秋進行對比來表現的。7.結合具體形象簡要說說最后兩句詩對你人生態度的影響。答:雖遭遇人生坎坷,仍要不屈不饒,具備奮斗精神。8.賞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詩句。答:自古以來文人筆下的秋天,往往是肅殺、冷清,令人傷感凄涼。而在我看來秋天遠勝初春。詩人一反常情,表達了對秋天的贊美,抒發了詩人積極樂觀的思想情感。10.“秋日勝春朝”的理由是什么?答: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詩人看來更易激發靈感和激情,使人產生積極奮發,昂揚向上的精神氣概。詩中蘊含著詩人積極樂觀的思想感情。11.賞析“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句。答:詩人抓“鶴飛沖天”的景觀加以描繪,展現出了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云的鶴,似乎也載著詩人的一縷詩情,直沖霄漢。在詩人看來“鶴”是不屈的化身,它給于讀者的感受,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色彩,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12.“晴空一鶴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處?答:“排”,在這里是“排開、推開”的意思,形象地寫出了黃鶴一飛沖天,仿佛沖破白云阻隔的氣勢,表現了作者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13.秋天可寫的景物很多,劉禹錫在詩中為什么只寫沖天而上的一鶴有何深意答:借托鶴沖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運面前決不低頭、奮發向上的積極精神。二、《夜雨寄北》1、《夜雨寄北》詩中寫思歸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詩句是: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寫出了對未來歡聚的向往之情的詩句是: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2、詩中表達作者渴望團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3、詩人想像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邊剪去燃盡的燭芯,一邊回味這巴山的綿綿夜雨。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一種怎樣的心情?答:表達了詩人渴望和妻子團聚的心情。4、簡析詩中“漲”字的妙處。(2分)

答:“漲”既寫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從而襯托出詩人深重綿綿的愁思。“漲”字一詞,用詞準確,富于動態感。

5.“秋”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兩個“期”字,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點名了季節,同時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問一答,一揚一抑,思念友人、欲歸不得的愁苦躍然紙上。

6.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詩人今夜的心境。答: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歸期無期的無奈、相見共語的期盼

7.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全詩表達了游子羈旅巴山的孤寂和思鄉之情。

8.這首詩寫了哪兩種不同的時間和空間?

答;時間:分離的現在和會面的將來;空間:詩人獨處的巴山與親人團聚的北方(長安)。三、《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1、詩中的“僵”“孤”,寫出了詩人怎樣的處境它們在詩中有何作用答:“僵”“孤”意為臥病在床,孤苦無助,其作用以“僵臥孤村”來反襯“不自哀”,更顯出意志堅定不移。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答:表達作者要收復失地,為統一國家而獻身的愿望。3、理解“風吹雨”在文中的作用。答:通過“風吹雨”把現實和夢境結合起來,自然而又巧妙。“風吹雨”照應了詩題,同時窗外的風雨聲與戰場上的馬蹄聲很相似,引出了下一句。4、詩的前兩句寫自己雖年老體衰,閑居僻野,但仍不自悲自傷,期待著江山一統。后兩句詩寫夢中報國殺敵,表達自己為收復失地

、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愿望,抒發了熾熱的愛國情懷

。四、《潼關》1、這首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答: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修辭,賦予云以人的動作“簇擁”,賦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棄拘束”,生動形象的表現了北方山水的壯闊,表現了詩人內心的一種沖破羅網,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的少年意氣。

2、山水本無情,只不過是大自然的景觀,為何譚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壯懷激烈的舉動?答;14歲的譚嗣同,當時面臨的中國正是一個軟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