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吃穿住話古今
(一)吃穿住話古今
(一)1人類從誕生之初,就一直處在嚴酷的自然環境的考驗中。嚴寒酷暑、暴雨雷鳴、毒蛇猛獸…….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是巨大威脅。面對這樣的艱苦條件,我們的祖先運用自己的聰明智慧,不斷的摸索、開拓,經過漫長的歲月,一步步從野蠻走向文明。人類從誕生之初,就一直處在嚴酷的自然環境的考驗中。嚴寒酷2讓我們一起看看北京人的生活吧。讓我們一起看看北京人的生活吧。3(人教新課標)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課件吃穿住話古今(一)4(人教新課標)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課件吃穿住話古今(一)5(人教新課標)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課件吃穿住話古今(一)6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著一群古人類,我們稱之為北京人。據考證,北京人已經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在發現北京人之前,沒有人相信人類的歷史有那么長,一般都認為人類的歷史只有10萬多年。北京人的發現,使人們認識到,人類的歷史比想象的要早得多。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著一群古人類,我們7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想象一下,他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和危險?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8北京人的資料體質特征
北京人的顴骨較高。腦量平均僅1000多毫升。身材粗短,男性高約156厘米,女性約144厘米。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高突,鼻子寬扁,嘴巴突出,頭部微微前傾。
北京人的資料體質特征9思考最初的人類,還不能把自己的歷史記錄下來。人們是怎樣知道他們當時的生活的?人們可以通過考察古遺跡、史書、了解我們祖先的生產和生活情況。思考最初的人類,還不能把自己的歷史記錄下來。人們是怎樣知道他10飲血茹毛的含義:連毛帶血地生食鳥獸。言遠古時不知熟食.形容不開化,還處于野蠻階段.告別飲血茹毛的生活飲血茹毛的含義:告別飲血茹毛的生活11找不同工具不同:有鍋無鍋,我們用了鼓風機衣著不同:原始人沒有衣服居住地不同:原始人是石穴,我們住帳篷想一想:他們有鹽嗎?蔬菜怎么吃?住吃穿總結找不同工具不同:有鍋無鍋,我們用了鼓風機住吃穿總結12從漢字看古人居住出降陟高宮注意腳的方向從漢字看古人居住出降陟高宮注意腳的方向13從古到今住的發展山洞、洞窟、茅草屋、窯洞、竹樓、土房、磚房、瓦房、平房、四合院、樓房、城堡、小高層、高層樓、復式樓、小洋樓、別墅、豪華別墅、空中花園……未來人居應該是智能型的房屋,為一年四季房屋溫濕度自動調節、能源采用太陽能供應的高科技住房。從古到今住的發展山洞、洞窟、茅草屋、窯洞、竹樓、土房、磚房、14請大家看到書P28的熟食的故事。了解一下為什么現在我們吃的是熟食。然后在討論討論。請大家看到書P28的熟食的故事。15最早使用火的年代?考古發現,二三百萬年前,舊石器時代,還處于生食時代,茹毛飲血目前發現,180萬年前(西侯度)和170萬年前(元謀)就有用火痕跡從生到熟的進步:更美味,更易吸收營養,不容易生病……吃的變遷與進步最早使用火的年代?吃的變遷與進步16熟食的故事開始人們不會使用火和制造火,吃食物只能生食。而太陽輻射或雷電引起的火和火災一開始也引起人們的恐慌,后來人們發現,火中有被燒死的動物、被沒有被完全燒焦的一些植物,味道鮮美,人們就逐漸接受了火,認為火是上天用來給他們燒制食物的。再后來是借火來御寒和驅趕野獸。再后來,他們學會儲存火,比如撿來柴禾延續火的壽命。再后來是人工取火,即鉆木取火。
熟食的故事開始人們不會使用火和制造火,吃食物只能生食。而太陽17大家知道他嗎?他就是神農(炎帝)。種植和養殖大家知道他嗎?種植和養殖18(人教新課標)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課件吃穿住話古今(一)19神農神農,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農業的發明者,醫藥之祖,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神農神農,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農業的發20神農
神農
[遠古]神農氏姓名:伊耆,姜民族:華夏
職業:部落首領
地區:湖北隨縣
籍貫:湖北隨縣生辰:古歷四月二十六日
神農氏,,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傳說神農,人身牛首,三歲知稼穡,長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龍顏大唇。
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后發明農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穡飼養、制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曾建都山東曲阜,并被后世尊為農業之神。
神農氏又曾跋山涉水,嘗遍百草,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以救夭傷之命,后因誤食“火焰子”腸斷而死。《神農本草經》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農在位120年,傳七代世襲神農之號,共計380年。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遠古人民過著采集和漁獵的生活,他發明制作木耒、木耜,教會人民農業生產。反映中國原始時代由采集漁獵向農耕生產進步的情況。又傳說他遍嘗百草,發現藥材,教會人民醫治疾病。
繼伏羲以后,神農氏是又一個對中華民族頗多貢獻的傳奇人物。除了發明農耕技術外,還發明了醫術,制定了歷法,開創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等。因為他發明農耕技術而號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赤帝、烈(厲)山氏,則又成了與黃帝相爭天下的首領。神農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遠古人民21神農試百草炎帝神農,亦稱神農氏。在民間傳說中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祖先,他不僅是傳授人類播種五谷的農業祖先,也是傳授人們嘗百草以藥治病的醫學發明人。神農氏是一位勤勞勇敢、聰明善良的人,他見到人們被疾病和傷痛折磨著,心中很是不安,便下定決心去尋找可以治病救命的藥物。他頂烈日、冒酷暑地在山野之間采集各種草木的花、實、根、葉,細心的觀察形狀,仔細的品嘗味道,并體會服食之后的感受。這些藥物,有的酸,有的甜,有的苦,有的辣;吃下去以后,有的使人寒冷,有的令人燥熱,有的清涼爽口,有的溫潤滋養;有的能止痛,有的能消腫,有的使人嘔吐、腹瀉,也有的讓人精力倍增,甚至還有的具有強烈的毒性,服食之后,痛苦難當。即使是經常會遇到可怕的毒性草藥,甚至威脅生命,神農氏依然抱著為民除病的信念,沒有一刻耽擱的采摘、服食、品嘗和記錄。終于有一天,他掌握了幾百種草藥的性味和功用,把它們帶給了在病痛中掙扎的人。從此,人類的生命得到了更加安全的保護。神農試百草22
在漫長的生活、生產實踐中,我們的祖先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農作物,把野生動物馴化成家禽,創造了農耕和飼養技術。
據考古發現,早在七八千年前,我國北方就有了栗的種植,南方也有了稻的種植。我國是最早種栗和稻的國家之一。兩千多年前,人們已經學會駕牛耕地和耙地。在漫長的生活、生產實踐中,我們的祖先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23古人的諺語(1)芒種芒種,忙忙種。(2)立夏一過,栽秧割麥。(3)清明要晴,谷雨要淋。(4)板田點蠶豆,松田種綠豆。(5)清明斷雪,谷雨斷霜。(6)久晴西風雨,久雨西風晴。(7)熱極生風,冷極生雨。(8)雨夾雪,半個月。(9)冬至晴,年必雨。(10)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11)飯后百步走,人活九十九。古人的諺語(1)芒種芒種,忙忙種。24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中國有哪些農作物?大豆:原產于中國,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水稻:其故鄉在中國南方和印度等地。白菜:源于我國,約有6000年的種植史。香菇:源于我國,是江史產。荔枝:原產于我國,約于1000年前傳入鳊。龍眼:亦稱桂圓,源于我國,1000年前傳入印度。茶葉:原產于我國,公元806年傳入日本。棗:原產于我國,有數千年的栽培史。桑:植桑養蠶起源于我國,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中國有哪些農作物?大豆:原產于中國,已有5025餃子的來歷相傳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后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饑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后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后人就模仿制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面餃”。餃子的來歷相傳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后辭官回26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中餐吧!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中餐吧!27(一)中餐餐飲文化
中國餐飲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法國、土耳其烹飪并稱世界三大烹飪體系,也是我們中華兒女為之驕傲和自豪的地方。中餐文化具有絢麗多彩的文化內涵和雄厚堅實的技術基礎,以味為核心,以養為目的,是文化、科學、藝術的結晶,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風格但同樣是無與倫比的餐飲文化。品種眾多、風味獨特的地方佳肴,香飄四海,風靡萬方,深深地吸引著無數的海外愛好者。還可以說,飲食功夫也是一種學問,一種特色的突出,一種交流的途徑。(一)中餐餐飲文化中國餐飲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28讓我們再來看看西餐吧!讓我們再來看看西餐吧!29(二)西餐餐飲文化西餐文化與中餐文化有很大的區別,西餐文化是在西方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經過現代工業文化的不斷改進而形成的,其中無形地滲透著西方文化傳統的一些方面,如,“平等”、“自由”、“衛生”、“隱私”等文化內涵。(二)西餐餐飲文化西餐文化與中餐文化有很大的區別,西餐文化是30中西餐的利與弊中餐的利
1、中國餐桌多以圓形為主,意喻團圓和睦,主賓相攜而坐,氣氛溫馨。尤其若逢佳節,一大家人圍桌而坐,那種歡快的氣氛是難以比擬的。且中餐圓桌,可以坐納更多的人,大家間距離縮短,且每人可以夾菜的距離也相等。2、中餐不采用分盤制,其實使用餐者的距離再一次拉近,而就日常的情況來看,這樣的做法更有利于食客各取所需,減少浪費。3、中餐有“讓菜”的禮儀習慣。這其實反映的是一種熱情好客,敬老愛幼的民族特征。比如遇到大菜,要請最長者先動筷,魚頭要對眾人尊敬的主位。中餐的弊1、中餐禮儀不采用分盤制,相較西餐,其實略有不雅。比如有些外國人到現在也不習慣跟其他人夾一個盤子里的菜,因為會覺得不衛生。2、中餐禮儀中還有勸加飯菜的習慣。但有時候會使被勸菜的客人難堪無奈。大家事實上都會碰到類似已經很飽了,還被主人家勸吃這吃那的經歷。中西餐的利與弊中餐的利31西餐的利1.現在中餐也吸收了一些西餐菜式的做法,很多中國廚師甚至已經開始使用一些西餐的調味品及烹飪用具來做中餐了,這使得中餐的口味更多樣化,更有新鮮感了.
2.西餐講究的是搭配,并且盡可能的不破壞食物的營養.所以這些對于只著重口味的大部份中國廚師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他們也在慢慢地吸取一些經驗.西餐的弊1.西餐進入到中國餐飲業,基本上是沒有失敗的,這無疑是對中餐最大的沖擊.但凡在國內說到哪里哪里的西餐,很多人都會自然地跟兩個符號聯系到一起:貴,高檔次.同樣西餐餐廳和中餐餐廳,消費按每個人來說,西餐的費用絕對是中餐的兩到三倍,這么貴的價格,人們不但不覺得貴,反而樂意前往,因為到西餐廳吃飯,似乎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西餐的利32思考火的使用和種植、養殖技術的發明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什么影響?火的使用是人最終脫離猿的一個重要標志,距今170萬年前的中國元謀猿人遺址中就已經有炭屑的痕跡。火的使用,給原始人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陶器就是伴隨著火的使用而誕生的。種植、養殖技術的發明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為那時是人類從野蠻社會走向文明社會的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基本所在,所以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思考火的使用和種植、養殖技術的發明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什么影響33(人教新課標)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課件吃穿住話古今(一)34吃穿住話古今
(一)吃穿住話古今
(一)35人類從誕生之初,就一直處在嚴酷的自然環境的考驗中。嚴寒酷暑、暴雨雷鳴、毒蛇猛獸…….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是巨大威脅。面對這樣的艱苦條件,我們的祖先運用自己的聰明智慧,不斷的摸索、開拓,經過漫長的歲月,一步步從野蠻走向文明。人類從誕生之初,就一直處在嚴酷的自然環境的考驗中。嚴寒酷36讓我們一起看看北京人的生活吧。讓我們一起看看北京人的生活吧。37(人教新課標)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課件吃穿住話古今(一)38(人教新課標)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課件吃穿住話古今(一)39(人教新課標)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課件吃穿住話古今(一)40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著一群古人類,我們稱之為北京人。據考證,北京人已經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在發現北京人之前,沒有人相信人類的歷史有那么長,一般都認為人類的歷史只有10萬多年。北京人的發現,使人們認識到,人類的歷史比想象的要早得多。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著一群古人類,我們41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想象一下,他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和危險?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42北京人的資料體質特征
北京人的顴骨較高。腦量平均僅1000多毫升。身材粗短,男性高約156厘米,女性約144厘米。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高突,鼻子寬扁,嘴巴突出,頭部微微前傾。
北京人的資料體質特征43思考最初的人類,還不能把自己的歷史記錄下來。人們是怎樣知道他們當時的生活的?人們可以通過考察古遺跡、史書、了解我們祖先的生產和生活情況。思考最初的人類,還不能把自己的歷史記錄下來。人們是怎樣知道他44飲血茹毛的含義:連毛帶血地生食鳥獸。言遠古時不知熟食.形容不開化,還處于野蠻階段.告別飲血茹毛的生活飲血茹毛的含義:告別飲血茹毛的生活45找不同工具不同:有鍋無鍋,我們用了鼓風機衣著不同:原始人沒有衣服居住地不同:原始人是石穴,我們住帳篷想一想:他們有鹽嗎?蔬菜怎么吃?住吃穿總結找不同工具不同:有鍋無鍋,我們用了鼓風機住吃穿總結46從漢字看古人居住出降陟高宮注意腳的方向從漢字看古人居住出降陟高宮注意腳的方向47從古到今住的發展山洞、洞窟、茅草屋、窯洞、竹樓、土房、磚房、瓦房、平房、四合院、樓房、城堡、小高層、高層樓、復式樓、小洋樓、別墅、豪華別墅、空中花園……未來人居應該是智能型的房屋,為一年四季房屋溫濕度自動調節、能源采用太陽能供應的高科技住房。從古到今住的發展山洞、洞窟、茅草屋、窯洞、竹樓、土房、磚房、48請大家看到書P28的熟食的故事。了解一下為什么現在我們吃的是熟食。然后在討論討論。請大家看到書P28的熟食的故事。49最早使用火的年代?考古發現,二三百萬年前,舊石器時代,還處于生食時代,茹毛飲血目前發現,180萬年前(西侯度)和170萬年前(元謀)就有用火痕跡從生到熟的進步:更美味,更易吸收營養,不容易生病……吃的變遷與進步最早使用火的年代?吃的變遷與進步50熟食的故事開始人們不會使用火和制造火,吃食物只能生食。而太陽輻射或雷電引起的火和火災一開始也引起人們的恐慌,后來人們發現,火中有被燒死的動物、被沒有被完全燒焦的一些植物,味道鮮美,人們就逐漸接受了火,認為火是上天用來給他們燒制食物的。再后來是借火來御寒和驅趕野獸。再后來,他們學會儲存火,比如撿來柴禾延續火的壽命。再后來是人工取火,即鉆木取火。
熟食的故事開始人們不會使用火和制造火,吃食物只能生食。而太陽51大家知道他嗎?他就是神農(炎帝)。種植和養殖大家知道他嗎?種植和養殖52(人教新課標)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課件吃穿住話古今(一)53神農神農,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農業的發明者,醫藥之祖,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神農神農,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農業的發54神農
神農
[遠古]神農氏姓名:伊耆,姜民族:華夏
職業:部落首領
地區:湖北隨縣
籍貫:湖北隨縣生辰:古歷四月二十六日
神農氏,,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傳說神農,人身牛首,三歲知稼穡,長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龍顏大唇。
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后發明農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穡飼養、制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曾建都山東曲阜,并被后世尊為農業之神。
神農氏又曾跋山涉水,嘗遍百草,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以救夭傷之命,后因誤食“火焰子”腸斷而死。《神農本草經》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農在位120年,傳七代世襲神農之號,共計380年。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遠古人民過著采集和漁獵的生活,他發明制作木耒、木耜,教會人民農業生產。反映中國原始時代由采集漁獵向農耕生產進步的情況。又傳說他遍嘗百草,發現藥材,教會人民醫治疾病。
繼伏羲以后,神農氏是又一個對中華民族頗多貢獻的傳奇人物。除了發明農耕技術外,還發明了醫術,制定了歷法,開創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等。因為他發明農耕技術而號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赤帝、烈(厲)山氏,則又成了與黃帝相爭天下的首領。神農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遠古人民55神農試百草炎帝神農,亦稱神農氏。在民間傳說中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祖先,他不僅是傳授人類播種五谷的農業祖先,也是傳授人們嘗百草以藥治病的醫學發明人。神農氏是一位勤勞勇敢、聰明善良的人,他見到人們被疾病和傷痛折磨著,心中很是不安,便下定決心去尋找可以治病救命的藥物。他頂烈日、冒酷暑地在山野之間采集各種草木的花、實、根、葉,細心的觀察形狀,仔細的品嘗味道,并體會服食之后的感受。這些藥物,有的酸,有的甜,有的苦,有的辣;吃下去以后,有的使人寒冷,有的令人燥熱,有的清涼爽口,有的溫潤滋養;有的能止痛,有的能消腫,有的使人嘔吐、腹瀉,也有的讓人精力倍增,甚至還有的具有強烈的毒性,服食之后,痛苦難當。即使是經常會遇到可怕的毒性草藥,甚至威脅生命,神農氏依然抱著為民除病的信念,沒有一刻耽擱的采摘、服食、品嘗和記錄。終于有一天,他掌握了幾百種草藥的性味和功用,把它們帶給了在病痛中掙扎的人。從此,人類的生命得到了更加安全的保護。神農試百草56
在漫長的生活、生產實踐中,我們的祖先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農作物,把野生動物馴化成家禽,創造了農耕和飼養技術。
據考古發現,早在七八千年前,我國北方就有了栗的種植,南方也有了稻的種植。我國是最早種栗和稻的國家之一。兩千多年前,人們已經學會駕牛耕地和耙地。在漫長的生活、生產實踐中,我們的祖先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57古人的諺語(1)芒種芒種,忙忙種。(2)立夏一過,栽秧割麥。(3)清明要晴,谷雨要淋。(4)板田點蠶豆,松田種綠豆。(5)清明斷雪,谷雨斷霜。(6)久晴西風雨,久雨西風晴。(7)熱極生風,冷極生雨。(8)雨夾雪,半個月。(9)冬至晴,年必雨。(10)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11)飯后百步走,人活九十九。古人的諺語(1)芒種芒種,忙忙種。58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中國有哪些農作物?大豆:原產于中國,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水稻:其故鄉在中國南方和印度等地。白菜:源于我國,約有6000年的種植史。香菇:源于我國,是江史產。荔枝:原產于我國,約于1000年前傳入鳊。龍眼:亦稱桂圓,源于我國,1000年前傳入印度。茶葉:原產于我國,公元806年傳入日本。棗:原產于我國,有數千年的栽培史。桑:植桑養蠶起源于我國,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中國有哪些農作物?大豆:原產于中國,已有5059餃子的來歷相傳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后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饑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后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后人就模仿制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面餃”。餃子的來歷相傳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后辭官回60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中餐吧!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中餐吧!61(一)中餐餐飲文化
中國餐飲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法國、土耳其烹飪并稱世界三大烹飪體系,也是我們中華兒女為之驕傲和自豪的地方。中餐文化具有絢麗多彩的文化內涵和雄厚堅實的技術基礎,以味為核心,以養為目的,是文化、科學、藝術的結晶,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風格但同樣是無與倫比的餐飲文化。品種眾多、風味獨特的地方佳肴,香飄四海,風靡萬方,深深地吸引著無數的海外愛好者。還可以說,飲食功夫也是一種學問,一種特色的突出,一種交流的途徑。(一)中餐餐飲文化中國餐飲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62讓我們再來看看西餐吧!讓我們再來看看西餐吧!63(二)西餐餐飲文化西餐文化與中餐文化有很大的區別,西餐文化是在西方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經過現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東省湛江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
- 廣東省東莞市、揭陽市、韶關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教學質量檢查生物試題(解析版)
- 高溫結構陶瓷制備-全面剖析
- 維護資源優化配置-全面剖析
- 綠色消費趨勢對家居用品的影響-全面剖析
- 綠色選礦新技術應用探討-全面剖析
- 如何自制全身平價護膚品
- 咨詢行業市場細分-全面剖析
- 2025年國際經濟與貿易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國際商務專業畢業論文答辯題及答案
- 2025年導游從業資格知識點合輯
- (三診)成都市2022級高中高三畢業班第三次診斷性檢物理試卷(含答案)
- 2025年財務管理考試題目分析試題及答案
- 鍍銀鏡子原片行業直播電商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流量儀表市場產銷規模及企業經營發展分析研究報告
- 浙江省嘉興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4月二模試題 地理 含解析
- 專業技術人員
- 拌和場安全檢查表
- 節日主題班會 《感恩母親節》教學課件
- 新加坡sm214th面經44緋的同學
- 全國第七屆中小學音樂優質課比賽教學設計跳圓舞曲的小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