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課件_第1頁
愚公移山課件_第2頁
愚公移山課件_第3頁
愚公移山課件_第4頁
愚公移山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想起來不是奇聞談起來不是笑談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面對著滿堂兒孫喔了卻了心中祈愿無路難啊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徐悲鴻作品《愚公移山》聽起來是奇聞徐悲鴻作品《愚公移山》11《列子》愚公移山1《列子》愚公移山2愚公移山雕塑愚公移山雕塑3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戰(zhàn)國前期鄭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學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作品:《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戰(zhàn)國前期鄭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學4寓(寄托)言是一種文學體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它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寓言寓(寄托)言是一種文學體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5教學目標:1、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2、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3、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教學目標:6檢查預習:

通假字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河曲智叟亡以應同“返”,返回。同“慧”,聰明。同“無”。檢查預習:

通假字始一反焉7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8重點詞語1.方七百里2.陽3.陰4.曾不能損魁父之丘5.如太行、王屋何6.箕畚運于渤海之尾7.曾不能毀山之一毛8.汝心之固9.雖我之死10.何苦而不平11.投諸渤海之尾方圓,指面積。這里是周圍的思。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削減。把······怎么樣。用土筐。指山上的草木。固執(zhí),頑固。即使。愁。之于。重點詞語方圓,指面積。這里是周圍的思。9一詞多義: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方方七百里方欲行絲方盡固汝心之固固國不以山溪險固以怪之亡河曲智叟亡以應今亡亦死其懼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誠之以君之力雖我之死汝之不惠告之于帝輟耕之壟上焉且焉置土石懼有伏焉無壟斷焉于達于漢陰告之于帝戰(zhàn)于長勺且一詞多義: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方方七百里固汝心之固亡河曲智叟亡10重要句子:甚矣,汝之不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何苦而不平?帝感其誠。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你太不聰明了!于是率領挑擔子的三個兒孫。愁什么挖不平呢?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這兩座山)本來在冀州的南邊,黃河的北邊。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邊。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重要句子:你太不聰明了!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11二山聳立圖家庭會議圖畢力平險圖愚公智叟論辯圖神靈移山圖二山聳立圖家庭會議圖畢力平險圖愚公智叟論辯圖神靈移山圖121.愚公要移的是兩座什么樣的山?2.愚公為什么移山?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4.倒土的地點是哪里?5.他們是怎樣具體行動的?6.山最終移掉了嗎?7.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

思考?1.愚公要移的是兩座什么樣的山?思考?13兩山規(guī)模原因目的地點行動

愚公移山

“方七百里,高萬仞”“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兩山規(guī)模愚公移山“方七百里,高萬仞”14結局:“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神話不同于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fā)達的條件下,人們只能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神靈的出現(xiàn)使結尾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結局:“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神話不同15討論并歸納:

(l)兩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2)年老力衰,人員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3)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討論并歸納:

(l)兩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16智叟愚公愚公之妻鄰居小孩不智:目光短淺不愚:高瞻遠矚自作聰明,嘲諷關心:講真話,提問題愉快助之嘲諷阻之為何寫智叟這一人物?智叟愚公愚公之妻鄰居小孩不智:目光短淺不愚:高瞻遠矚自作聰明17有發(fā)展的眼光愚公大智大勇與困難作斗爭智叟不智、不勇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有發(fā)展的眼光愚公大智大勇與困難作斗爭智叟不智、不勇18

大智大勇

不懼怕困難有雄心壯志有實干精神能持之以恒愚公精神:大智大勇不懼怕困難愚公精神:19

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點來曉喻一個道理,決不能以今天的科學技術進步來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來要求愚公。

但也有人說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

小結:愚公和智叟的對話,進一步表現(xiàn)了愚公移山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心。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點來曉喻一個道理,決不能以今20中心思想:本文著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奮斗的道理。中心思想:本文著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21對比和襯托手法二山高峻對比對比遺男熱情幫助智叟頑固不化對比山神驚懼

天帝感動襯托愚公的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念人少力微工具簡陋智叟:目光短淺

安于現(xiàn)狀自作聰明愚公:胸懷大志遠見卓識堅持不懈對比和襯托手法二山高峻對比對比遺男熱情幫助智叟頑固不化對比山22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想起來不是奇聞談起來不是笑談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面對著滿堂兒孫喔了卻了心中祈愿無路難啊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徐悲鴻作品《愚公移山》聽起來是奇聞徐悲鴻作品《愚公移山》231《列子》愚公移山1《列子》愚公移山24愚公移山雕塑愚公移山雕塑25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戰(zhàn)國前期鄭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學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作品:《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戰(zhàn)國前期鄭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學26寓(寄托)言是一種文學體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它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寓言寓(寄托)言是一種文學體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27教學目標:1、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2、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3、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教學目標:28檢查預習:

通假字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河曲智叟亡以應同“返”,返回。同“慧”,聰明。同“無”。檢查預習:

通假字始一反焉29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30重點詞語1.方七百里2.陽3.陰4.曾不能損魁父之丘5.如太行、王屋何6.箕畚運于渤海之尾7.曾不能毀山之一毛8.汝心之固9.雖我之死10.何苦而不平11.投諸渤海之尾方圓,指面積。這里是周圍的思。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削減。把······怎么樣。用土筐。指山上的草木。固執(zhí),頑固。即使。愁。之于。重點詞語方圓,指面積。這里是周圍的思。31一詞多義: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方方七百里方欲行絲方盡固汝心之固固國不以山溪險固以怪之亡河曲智叟亡以應今亡亦死其懼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誠之以君之力雖我之死汝之不惠告之于帝輟耕之壟上焉且焉置土石懼有伏焉無壟斷焉于達于漢陰告之于帝戰(zhàn)于長勺且一詞多義: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方方七百里固汝心之固亡河曲智叟亡32重要句子:甚矣,汝之不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何苦而不平?帝感其誠。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你太不聰明了!于是率領挑擔子的三個兒孫。愁什么挖不平呢?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這兩座山)本來在冀州的南邊,黃河的北邊。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邊。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重要句子:你太不聰明了!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33二山聳立圖家庭會議圖畢力平險圖愚公智叟論辯圖神靈移山圖二山聳立圖家庭會議圖畢力平險圖愚公智叟論辯圖神靈移山圖341.愚公要移的是兩座什么樣的山?2.愚公為什么移山?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4.倒土的地點是哪里?5.他們是怎樣具體行動的?6.山最終移掉了嗎?7.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

思考?1.愚公要移的是兩座什么樣的山?思考?35兩山規(guī)模原因目的地點行動

愚公移山

“方七百里,高萬仞”“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兩山規(guī)模愚公移山“方七百里,高萬仞”36結局:“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神話不同于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fā)達的條件下,人們只能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神靈的出現(xiàn)使結尾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結局:“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神話不同37討論并歸納:

(l)兩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2)年老力衰,人員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3)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討論并歸納:

(l)兩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38智叟愚公愚公之妻鄰居小孩不智:目光短淺不愚:高瞻遠矚自作聰明,嘲諷關心:講真話,提問題愉快助之嘲諷阻之為何寫智叟這一人物?智叟愚公愚公之妻鄰居小孩不智:目光短淺不愚:高瞻遠矚自作聰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