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的現狀反思與應對策略_第1頁
高師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的現狀反思與應對策略_第2頁
高師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的現狀反思與應對策略_第3頁
高師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的現狀反思與應對策略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師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的現狀反思與應對策略高師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的現狀反思與應對策略中國現當代文學不僅是高等師范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根底課程,而且是新聞、對外漢語、小學教育等專業的必修課,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確立自身的學科范疇之后,因其與社會現實、意識形態的嚴密關聯,從而在傳播現代人文精神、價值理念、文史知識,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審美意識、道德情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尤其是新世紀以來,多元化文化為大學生的精神需求提供了更多項選擇擇,人文學科遭遇冷落,曾經是顯學的中國現當代文學越來越被邊緣化。因此,面對新的文化環境,如何轉換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方式、進步教學質量,培養合格的高等師范院校畢業生,是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我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理解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的現狀,在對學生知識構造、教材使用、課堂教學等全面調查理解的根底上,發現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優化教學形式、培養合格的師范畢業生提供客觀根據。問卷分單項選擇題和簡答題兩局部,內容包括學生情況、師資配置、教材使用、課堂教學、教學效果等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一、調查問卷總結課題組向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2022、2022級四個教學班發放調查問卷210份,回收有效試卷192份,有效回收率為91.4%。1.學生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理解程度。被調查者中,159人對中國現當代文學一般理解,占總數的82.8%;150人閱讀了一定量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相關作品,占總數的78.1%;133人閱讀過關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理論著作和學術論文,占總數的69.3%。2.關于教材使用情況。139人表示所使用教材的難易程度一般,占總數的72.4%;在對目前所使用教材的滿意程度上,81人表示滿意,60人表示不滿意,51人表示無所謂,分別占總數的42.2%、31.3%和26.6%;166人認為應該講授教材以外的更多知識,占總數的86.5%。3.關于師資配置。116人喜歡學識淵博的老師,占總數的60.4%;65人喜歡幽默幽默的老師,占總數的33.9%;11人喜歡理論深沉的老師,占總數的5.73%。106人認為老師應該側重于作品解讀,占總數的55.2%;認為側重于歷史知識介紹和理論分析的為23人和53人,分別占總數的12.0%和27.6%。4.關于課堂教學、多媒體使用情況。132人對目前的教學表示滿意,占總數的68.8%;138人認為很有必要進展課堂討論,占總數的71.9%;108人喜歡師生互動的授課方式,占總數的56.3%;認為以老師講授為主和學生自學、老師啟發的分別為48人和36人,占總數的25.0%、18.8%;169人認為希望老師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占總數的88.0%,其中有一半以上特別希望使用多媒體。5.關于學習效果。136人在學習過中國現當代文學之后對這門課程的興趣更大,占總數的70.8%;91人愿意在課外就有關中國現當代文學方面的問題向任課老師請教或是討論,占總數的47.4%;看情況而定的為94人,占總數的49.0%;103人傾向于報考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占總數的53.6%,這一比例在古代文學和文學理論那里分別是40%和7%。二、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現狀分析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高師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中的一些根本現狀。1.絕大多數學生都喜歡中國現當代文學這門課程,喜歡的理由有多種。有學生認為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時代潮流聯絡嚴密,同時也是中國現當代社會生活的反映;也有學生認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是二十世紀中國的真實反映,不管是五四文學還是文革文學都帶有時代特征,很現實也很深化;還有學生認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對人性的多元描寫能引起人的探究和考慮。2.課堂講授方面,絕大多數學生認為課堂討論很有必要,希望老師講授時能更多地引導學生深化考慮和討論,加強師生互動,多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或是爭議性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對解讀作品更感興趣,普遍認為老師對文學作品的介紹相對較少,觀點比擬陳舊,希望老師就經典性篇章或是片段作重點分析,以使學生更深化地感悟作品的內涵和思想。3.關于多媒體使用,學生認為是有利有弊,但無論如何,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是必要的。多媒體使用得當,可節省時間,方便教與學,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提供大量的知識信息以擴大教學內容,圖片、聲音和視頻生動形象,易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加深印象。但多媒體最大的弊端就是學生大局部時間都是在抄課件,無視了考慮和理解,不能仔細體會老師的講授內容。4.關于師資、輔導等方面的情況。關于師資素質方面,多數學生認為學識淵博比理論深沉和幽默幽默更重要,老師應提供更多最新的、前沿性的知識和理論。也有學生認為老師對作品應有新的,或者說是更多帶有個人感悟的解讀,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不是根據教材的論斷照本宣科。大局部學生都希望老師在講授新內容之前布置作品閱讀任務,并在課堂上留給學生一定時間讓他們談對作品的感受,然后再進展分析講解。三、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的應對策略1.明確高師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對象,準確定位教學目的。高等師范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的主要是中學語文老師,語文老師的重要性在于全面進步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根底,也是學生全面開展和終身開展的基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因此,培養合格的師范畢業生,是國家和時代提出的雙重要求。因此,準確定位教學目的是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改革的根本,只有在這個根本目的的統攝下,教學改革才會出成效。2.調整教學內容,突出文學作品的分析,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審美意識。人文素質和審美意識的培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本學科的興趣,沒有文的體悟,也就談不上對史的感覺。因此,今天的高師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應該舍末求本,在對文學作品的深化體悟中追尋人生的內涵,而高師學生應該將文學化為生命的一局部,再以輻射的方式影響到中學生群體,隨著時間的變化,也將會提升民族的整體素質。3.轉換教學形式,增強師生互動。加強師生互動是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在課堂上老師要以問題帶動知識的方式組織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展課堂討論。老師既應在課前設計好富有啟發性或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又應根據詳細情境臨時設定問題,使課堂教學呈現一種動態趨勢,在平等、自由、開放的氣氛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當然,師生互動并不排除講授法,應該說講授是根底,討論是深化,只有二者平衡才會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4.深化課程內容,及時轉化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由于中國現當代文學具有當下性、前沿性特征,隨著社會的開展、資料的挖掘和文化思想背景的變化,學術研究就會有許多常說常新的話題,比方對學衡派的重估,對通俗文學價值的肯定,對文革期間地下詩歌的認識,等等。將這些研究成果引入課堂會對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產生直接而重要的影響,既可以促使老師時時保持研究意識和學科研究的責任意識,又可以不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更可以豐富深化教學內容。5.優化教學手段,合理使用多媒體進展教學。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在激發學生興趣、創設情境氣氛、擴大知識視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因此帶來如前文所述的諸多弊端。因此,既不能因為多媒體教學存在弊端而回絕,又不能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