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選線1第六章選線1第一節概述選線:根據道路的性質、任務、等級和標準,結合地形、地質和地物及其沿線條件,綜合平、縱、橫三方面因素,在實地或紙上選定道路中線的平面位置。2第一節概述選線:根據道路的性質、任務、2
路網規劃
總體設計
選線3路網規劃3選線的任務:
①確定道路的走向和總體布局;
②具體確定道路的交點位置和選定道路曲線的要素,通過紙上或實地選線,把路線的平面位置確定下來。4選線的任務:4一、選線原則1、路線基本走向的確定要綜合考慮2、注意貫徹工程經濟與營運經濟相結合3、與農業相配合4、考慮沿線的水文、地質條件5、重視環境保護6、處理好路與橋的關系7、選線應注意結合地形條件,綜合考慮分離式斷面的布設5一、選線原則1、路線基本走向的確定要綜合考慮5基于環保的設計新理念:1)節約用地2)原有生態系統連續性原則3)路域生態系統穩定性原則4)保護自然植被原則5)生態環境恢復原則6基于環保的設計新理念:6二、選線的一般方法1、實地選線2、紙上選線3、航測選線4、3S技術在選線中的運用數字化地理信息系統(GIS)公路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公路的遙感衛星測設系統(RS)
7二、選線的一般方法1、實地選線7三、選線的一般步驟
一條公路路線的選定是經過由淺入深、由輪廓到局部、由總體到具體、由面到帶到線的過程。1、路線基本走向的確定2、路線走廊帶的確定3、確定路線方案4、選定具體線位8三、選線的一般步驟一條公路路線的選定是經第二節路線方案比選
一、路線方案比選的重要意義二、路線方案比選考慮的因素三、方案比選的方法四、方案比選的步驟五、實例9第二節路線方案比選一、路線方案比選的重要意義91、社會效益2、技術上
路線長度及延長系數;轉角數;最小曲線半徑數;最大縱坡;回頭曲線數;交叉數目…….3、經濟上
土石方數量;橋涵、隧道、擋墻工程數量;征地、拆遷數量;主要材料數量;主要機械、勞動力數量;程總造價;投資成本效益比;投資利潤率;投資回收期4、環境影響歷史文物、自然環境、資源的影響,以及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噪音、尾氣、水資源污染。
101、社會效益10方案比選的步驟:1、收集資料2、羅列路線可能的方案3、每個方案調查、分析、計算4、不同方案的比較5、確定最佳方案11方案比選的步驟:111212比選結果,第三、四方案路線過于偏離總方向,較第一、二方案長100~150km,雖能多聯系兩、三個縣、市,但對發展地區經濟所起的作用不大。而且第三方案線形指標較低,將來改建難以提高;第四方案又與現有高壓電纜線連續干擾,不易解決。因而第三、四方案不宜采用。第二方案雖路線最短,但與鐵路嚴重干擾,且用地較多,最后推薦路線較短,線形標準較高,用地最省,造價也較低的第一方案。13比選結果,第三、四方案路線過于偏離總方13表6-1各方案主要指標比較指標單位第一方案第二方案第三方案第四方案通過縣(市)個29293231路線長度km1360134715101476其中:新建km133200187193改建km1227114713231283地形:平原、微丘km567677512615山嶺、重丘km793670998861用地km21525191320921928工程數量土方104m3382492528547石方104m31237582121次高級路面km25303558244405645大、中橋m/座1542/161802/201057/131207/15小橋m/座1084/57846/54980/521566/82涵洞道97795910911278擋墻m/處735305333099770111960隧道m/處300/1_290/1_材料鋼材t1539196313411469木材m318237190521822619710水泥t30609391593128833638勞動力萬工日1617177317501920總造價萬元5401567451895966比選結果推薦14表6-1各方案主要指標比較單位第一方案第二方案第三方案第
P14515P14515圖6-2為某公路在作巴、安渡兩點間有南、北線兩個方案。如路線僅系連接強寨、安渡兩地,則南線要近23km,顯然直捷得多。但從公路網規劃需要考慮從安渡通往某市,則經南線通往某市反而繞遠11km,遠不如北線直捷。兩方案都有積雪問題。南線埡口海拔為3000m,北線埡口海拔為3300m。南線積雪雖較北線薄,且距離短,但越嶺地形較陡,需要展線6.5km,積雪難以處理。同時南線越嶺段東側有一段線形指標低,工程集中,且有巖堆、崩塌、風積沙等病害需要處理。而北線沿線地形平坦,越嶺不需展線,線形指標較高。北線另一有利因素,是全線均有舊路或便道可以利用,其中作巴至江寨的舊路,略加改善即可達到新建標準,比南線(幾乎都是新建)工程要省些,施工也較方便。綜合上述分析,推薦北線方案。16圖6-2為某公路在作巴、安渡兩點間有南、北線兩個方第三節平原地區選線
平原地區:除指一般平原外,還包括山間盆地、高原平坦地形等地面起伏不大,自然坡度3°以下的地區。17第三節平原地區選線平原地區:除指一般平一、平原區特點1、縱坡平緩2、江河湖泊多3、城鎮密集、人口稠密、經濟發達18一、平原區特點1、縱坡平緩18二、平原區路線特征1、地形對路線的約束限制不大,平、縱、橫的幾何線形很容易達到標準。2、路線布置主要考慮地物障礙3、路線特征:平面線形順直,以直線為主體線形,平曲線半徑大,縱斷面上坡度平緩,以低路堤為主。19二、平原區路線特征1、地形對路線的約束限制不大,平、縱、19三、平原區布線要點
1、以平面設計為主導大控制點:中間控制點:2、盡量采用較高的線形標準3、正確處理與農業的關系4、與城鎮居民的聯系5、遇到湖泊、水塘等的處理6、路與橋的關系20三、平原區布線要點1、以平面設計為主導大控制點2121如圖6-3,某公路通過某河附近時,為了少占20K附近的高產田和解決路線穿田取土的困難,將路線移向坡腳,雖里程略有增長,橋位也略有偏斜,但避開了大片高產田,而且路線沿坡腳后,路基為半填半挖,既節省了土方,又避免了填方借土的遠運。22如圖6-3,某公路通過某河附近時,為了少222323就橋梁而言,乙線較好,但路線較長;就路線而言,甲線里程最短,但橋梁多,且都為斜交;丙線則各橋都近于正交,線形也較舒順美觀。三個方案都有可取之處,因這條路交通量甚大,且有超車需要,故采用甲線。24就橋梁而言,乙線較好,但路線較長;就24第三節山嶺區選線山嶺區:自然橫坡20°以上的地區。25第三節山嶺區選線山嶺區:自然橫坡20°以上的地區。一、山嶺區地形特點1、山高坡陡,河深谷窄。2、土層薄、巖層厚。3、暴雨多,山洪急。4、氣候多變。26一、山嶺區地形特點1、山高坡陡,河深谷窄。26二、山嶺區路線特征1、平、縱、橫三方面都受限制,技術指標一般較低。2、在所有自然因素中,高差急變是主導因素,因此路線布設時,一般以縱面線形為主導安排路線。27二、山嶺區路線特征1、平、縱、橫三方面都受限制,技術指標一三、山嶺區路線的形式(一)、沿溪線(二)、越嶺線(三)、山脊線28三、山嶺區路線的形式(一)、沿溪線28(一)、沿溪線29(一)、沿溪線291、沿溪線的特點:
路線走向明確、縱坡平緩、線形標準高、便于為山區居民服務、施工養護方便、土石方工程少、橋涵防護工程多、水毀威脅大。301、沿溪線的特點:302、沿溪線布線要點:(1)河岸選擇(2)線位高低的確定(3)橋位選擇312、沿溪線布線要點:31如圖,乙方案為避讓河左岸的兩處斷續陡崖,跨河利用右岸的較好地形,但過夏村后,右岸出現更陡更長懸崖,路線又須跨回左岸,在3km內,兩次跨河,須建中橋兩座。甲方案一直走左岸,雖要集中開挖~段石方,但較建兩座中橋經濟得多,因此不宜跨河換岸。
(1)河岸選擇(1)河岸選擇32如圖,乙方案為避讓河左岸的兩處斷續陡崖,跨河利用右岸的較好地原線為避讓沿河1.7km的斷續陡崖,采用了高線方案。由低線過渡到高線的升坡段很長,且彎急坡陡,行車不安全,經局部改線,坡度雖有所改善,但增加了小半徑曲線,線形更加彎曲,最后改走低線直穿陡崖,路線平、縱標準顯著改善,還縮短760m,行車順暢,說明不應當采用高線。(2)線位高低的確定33原線為避讓沿河1.7km的斷續陡崖,采用了高線方案。由低線過(3)橋位選擇跨主河:(a)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爭取橋軸線與河流成較大交角。34(3)橋位選擇跨主河:34(b)在河彎附近選擇有利位置跨越。但應注意河彎水流對橋的影響,采取防護措施。35(b)在河彎附近選擇有利位置跨越。但應注意河彎水流對橋的影響(c)橋頭路線的處理36(c)橋頭路線的處理36跨支流37跨支流373、路線在河谷斷面上的布置:河谷形式:淺盆型、U型、V型淺盆型:傍山、傍河、中穿U型:臨溪、山腰V型:侵河筑路、筑路治河相結合383、路線在河谷斷面上的布置:384、幾種河谷地形條件下的選線(1)開闊河谷:這類地形的路線有三種走法。1)沿河岸。2)靠山腳。是常采用的一種布線方案。3)直穿田間,線形標準高,但占田最多,在稻田地區,為使路基穩定,有時還需換土,一般不宜采用。394、幾種河谷地形條件下的選線(1)開闊河谷:這類地形的路線有(2)河道彎曲、狹窄的河谷1)沿河岸自然地形,繞山咀、河彎布線。2)取直路線。遇河彎,則兩次跨河或改移河道,如圖;遇山咀,采用隧道或深路塹通過。40(2)河道彎曲、狹窄的河谷40(3)陡崖峭壁河段1)與河爭路,侵占部分河床。2)硬開石壁。41(3)陡崖峭壁河段41(4)河床縱坡陡峻的河段
42(4)河床縱坡陡峻的河段
425、路線遇不良地質情況的處理(1)、巖堆:
什么是巖堆?如何辨別?
435、路線遇不良地質情況的處理(1)、巖堆:43處理方法:a、對處在發展階段或較大范圍的松散的穩定性差的巖堆;內移設隧道,外移設橋b、對穩定的巖堆;低路堤或淺路塹通過44處理方法:44(2)、滑坡處理方法——大型滑坡:盡量繞避、換岸中小型滑坡:整治穩定后在下部以低填方或上部以淺挖方通過。45(2)、滑坡45(3)、泥石流什么是泥石流?
山區溝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條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豐富的松散物質短時間內大量的水流
46(3)、泥石流46泥石流的分區?上游形成區、中游流通區、下游堆積區上游形成區:三面環山、一面出口的瓢狀、漏斗狀。中游流通區:峽谷,谷底縱坡較大,使泥石流能夠迅速直瀉。下游堆積區:開闊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階地。47泥石流的分區?47我國泥石流的分布?
滇西北、滇東北川西陜南秦嶺西藏喜馬拉雅山甘南48我國泥石流的分布?48處理方法:1)嚴重的泥石流集中地段,應考慮繞避
2)路線跨越泥石流時,首先應考慮從流通區以橋跨越,但要注意有無轉化為堆積區的趨勢3)避免穿過堆積區49處理方法:49采用明峒通過泥石流50采用明峒通過泥石流50小橋與過水路面結合穿過泥石流51小橋與過水路面結合穿過泥石流51(二)、越嶺線52(二)、越嶺線521、布線要點(1)埡口的選擇:根據位置、標高、兩側山坡的展線條件(2)過嶺標高的確定:淺挖過嶺、深挖過嶺、隧道過嶺(3)埡口兩側山坡路線的布設:自然展線、回頭展線、螺旋展線531、布線要點(1)埡口的選擇:535454路線通過飛來石埡口,由于選用不同的挖深,出現了兩個可能的展線方案。甲方案挖深9米,需兩個回頭彎;乙方案挖深20米,可順山勢布線,不需回頭彎。乙方案線形好,路線長度比甲方案縮短377米,雖土石方工程較集中,但總工程量沒有增加,有利于行車和節約運營費用,經比較,采用了乙方案。55路線通過飛來石埡口,由于選用不同的挖深,出現了兩個可關于隧道過嶺:
當挖深在20~25米以上是,隧道往往比明塹更經濟。臨界標高:隧道造價和路線造價總和最小的過嶺標高。56關于隧道過嶺:56(3)埡口兩側山坡路線的布設
展線:采用延長路線的辦法,逐漸升坡,克服高差。
自然展線:以適當的坡度,順著自然地形,繞山咀、側溝來延展距離,克服高差。57(3)埡口兩側山坡路線的布設57
回頭展線:當控制點間的高差大,靠自然展線無法取得需要的距離以克服高差,或因地形、地質條件限制,不宜采用自然展線時,路線可利用有利地形設置回頭曲線進行展線。58回頭展線:當控制點間的高差大,靠自然展線無法取58
螺旋展線:路線受到限制,需要在某處集中地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時,可考慮采用螺旋展線。59螺旋展線:路線受到限制,需要在某處集中地59展線示例利用山谷展線:圖為反復跨主溝的山谷展線。60展線示例利用山谷展線:60利用側溝的山谷展線:61利用側溝的山谷展線:61利用山脊展線62利用山脊展線62利用山坡展線63利用山坡展線63(三)、山脊線64(三)、山脊線641、路線特點大體沿山脊布設有利條件:不利條件:651、路線特點大體沿山脊布設652、布線要點(1)控制埡口的選擇(2)側坡的選擇(3)試坡布線662、布線要點(1)控制埡口的選擇666767A、D兩埡口是由前后路線所決定的固定控制點,其間B、C、E等埡口,哪個選為中間控制點,首先取決于路線布設在分水嶺的哪一側。顯然,位于左側的甲線應舍C、E而取B,位于右側的乙線應舍B而取C或E。至于C、E的取舍以及甲、乙方案的比選問題,則有待于試坡布線時解決。68A、D兩埡口是由前后路線所決定的固定控68第四節丘陵區選線69第四節丘陵區選線69丘陵區地形特征:介于平原和山嶺區之間的地形,山勢平緩起伏,山形迂回曲折,高差不太大,橫坡不太陡,山脈和水系不如山嶺區明顯,具有多變的地形地貌特征。丘陵區路線特征:平面以平曲線為主,縱面線形起伏。1)局部方案多2)路線平、縱、橫關系密切,相互之間約束和影響大3)線形指標一般較好,線形指標變化幅度大。70丘陵區地形特征:介于平原和山嶺區之70丘陵區路線布設方法:(一)平坦地帶——走直線兩個已知控制點間,地勢平坦,應按平原區以方向為主導的原則。(二)具有較陡橫坡的地帶——沿勻坡線布線“勻坡線”是兩點之間,順自然地形,以均勻坡度定的地面點的連線。(三)起伏地帶——走直連線和勻坡線之間起伏地帶也屬于具有橫坡的地帶,特點是地面橫坡較緩,勻坡線很迂回。71丘陵區路線布設方法:71第七章定線定線:在路線總體布局和逐段安排的基礎上,按照已定的技術標準,結合地形、地質及其他沿線條件,綜合考慮平、縱、橫三方面因素,定出路線中線的確切位置。72第七章定線定線:在路線總體布局和逐段安排的基7定線的具體內容:
確定交點曲線定線73定線的具體內容:73定線方法:
現場定線紙上定線74定線方法:74第一節現場定線一、平原微丘區:1、以點定線
2、以線交點
3、擬定曲線半徑,進行要素計算
4、進行曲線插設75第一節現場定線一、平原微丘區:75
二、山嶺重丘區:1、放坡
2、修正導向線3、穿線交點4、計算曲線要素,進行曲線插設
767677777878第二節紙上定線紙上定線的步驟:
紙上定線實地放線79第二節紙上定線紙上定線的步驟:79一、紙上定線1)準備工作80一、紙上定線802)初定路線位置
平原微丘區:定導向點
試定路線導線初定平曲線山嶺重丘區:P183
紙上放坡
定導向線修正導向線
812)初定路線位置8182823)定線直線型定線法曲線型定線法833)定線83直線型定線法:
1)定出交點
2)采集交點坐標
3)計算轉角和交點間距4)確定圓曲線半徑和緩和曲線長
5)計算平曲線要素和主點樁號6)計算逐樁坐標
84直線型定線法:84曲線型定線法:1)徒手描繪路線的概略位置2)將概略線位分解成直線和圓曲線,定圓曲線半徑3)在每個單元上采集兩個點的坐標4)根據采集點的坐標計算要素,最終計算逐樁坐標一般借助計算機完成85曲線型定線法:85坐標計算:1)轉角與交點間距的計算設起點坐標為JD0,第i個交點的坐標為JDi
坐標增量:
86坐標計算:868787象限坐標增量方位角DXDY一++二-+三--四+-88象限坐標增量方位角DXDY一++二-+三--四+-88轉角:89轉角:89(2)曲線要素及主點樁計算(3)逐樁坐標計算
P18790(2)曲線要素及主點樁計算90二、實地放線(一)、極坐標放線法(二)、坐標放線法91二、實地放線(一)、極坐標放線法91坐標:導1(X1,Y1),導2(X2,Y2),M點(XM,YM),則可計算出導2導1的方位角和導2M的方位角,根據兩導線的方位角算出它們之間的夾角,再根據坐標算出導2M的距離。放樣:在導2架設全站儀,后視導1,根據夾角和距離放出M點的位置,也可根據方位角和距離放出M點位置。極坐標放樣92坐標:導1(X1,Y1),導2(X2,Y2),M點(如果全站儀與便攜式電腦相連,只要輸入相關點的坐標即可,由電腦自動完成有關數據計算,可以直接利用坐標放出M點,方法如下:①在導2點架儀器,后視導1點,輸入導2、導1點的坐標,定出導2導1的方向。②輸入待測點坐標M(XM,YM),轉動照準頭使水平角為0°00'00″,完成點M定向。③置反射鏡于M點附近,當面板上的數顯示為0.000時,即為M點的精確點位。坐標放樣93如果全站儀與便攜式電腦相連,只要輸入相關點的坐標即坐1)在導1點架儀器,后視導2,定出導1導2的方向,以導1導2為起始邊撥夾角α,定出導1M方向;2)將儀器搬至導2點,后視導1,定出導2導1的方向,以導2導1為起始邊撥夾角β,定出導2M的方向。3)找出導1M與導2M的交點,則交點即為所要放的點M。
三角交會法放樣941)在導1點架儀器,后視導2,定出導1導2的方向,以導1導2第六章選線95第六章選線1第一節概述選線:根據道路的性質、任務、等級和標準,結合地形、地質和地物及其沿線條件,綜合平、縱、橫三方面因素,在實地或紙上選定道路中線的平面位置。96第一節概述選線:根據道路的性質、任務、2
路網規劃
總體設計
選線97路網規劃3選線的任務:
①確定道路的走向和總體布局;
②具體確定道路的交點位置和選定道路曲線的要素,通過紙上或實地選線,把路線的平面位置確定下來。98選線的任務:4一、選線原則1、路線基本走向的確定要綜合考慮2、注意貫徹工程經濟與營運經濟相結合3、與農業相配合4、考慮沿線的水文、地質條件5、重視環境保護6、處理好路與橋的關系7、選線應注意結合地形條件,綜合考慮分離式斷面的布設99一、選線原則1、路線基本走向的確定要綜合考慮5基于環保的設計新理念:1)節約用地2)原有生態系統連續性原則3)路域生態系統穩定性原則4)保護自然植被原則5)生態環境恢復原則100基于環保的設計新理念:6二、選線的一般方法1、實地選線2、紙上選線3、航測選線4、3S技術在選線中的運用數字化地理信息系統(GIS)公路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公路的遙感衛星測設系統(RS)
101二、選線的一般方法1、實地選線7三、選線的一般步驟
一條公路路線的選定是經過由淺入深、由輪廓到局部、由總體到具體、由面到帶到線的過程。1、路線基本走向的確定2、路線走廊帶的確定3、確定路線方案4、選定具體線位102三、選線的一般步驟一條公路路線的選定是經第二節路線方案比選
一、路線方案比選的重要意義二、路線方案比選考慮的因素三、方案比選的方法四、方案比選的步驟五、實例103第二節路線方案比選一、路線方案比選的重要意義91、社會效益2、技術上
路線長度及延長系數;轉角數;最小曲線半徑數;最大縱坡;回頭曲線數;交叉數目…….3、經濟上
土石方數量;橋涵、隧道、擋墻工程數量;征地、拆遷數量;主要材料數量;主要機械、勞動力數量;程總造價;投資成本效益比;投資利潤率;投資回收期4、環境影響歷史文物、自然環境、資源的影響,以及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噪音、尾氣、水資源污染。
1041、社會效益10方案比選的步驟:1、收集資料2、羅列路線可能的方案3、每個方案調查、分析、計算4、不同方案的比較5、確定最佳方案105方案比選的步驟:1110612比選結果,第三、四方案路線過于偏離總方向,較第一、二方案長100~150km,雖能多聯系兩、三個縣、市,但對發展地區經濟所起的作用不大。而且第三方案線形指標較低,將來改建難以提高;第四方案又與現有高壓電纜線連續干擾,不易解決。因而第三、四方案不宜采用。第二方案雖路線最短,但與鐵路嚴重干擾,且用地較多,最后推薦路線較短,線形標準較高,用地最省,造價也較低的第一方案。107比選結果,第三、四方案路線過于偏離總方13表6-1各方案主要指標比較指標單位第一方案第二方案第三方案第四方案通過縣(市)個29293231路線長度km1360134715101476其中:新建km133200187193改建km1227114713231283地形:平原、微丘km567677512615山嶺、重丘km793670998861用地km21525191320921928工程數量土方104m3382492528547石方104m31237582121次高級路面km25303558244405645大、中橋m/座1542/161802/201057/131207/15小橋m/座1084/57846/54980/521566/82涵洞道97795910911278擋墻m/處735305333099770111960隧道m/處300/1_290/1_材料鋼材t1539196313411469木材m318237190521822619710水泥t30609391593128833638勞動力萬工日1617177317501920總造價萬元5401567451895966比選結果推薦108表6-1各方案主要指標比較單位第一方案第二方案第三方案第
P145109P14515圖6-2為某公路在作巴、安渡兩點間有南、北線兩個方案。如路線僅系連接強寨、安渡兩地,則南線要近23km,顯然直捷得多。但從公路網規劃需要考慮從安渡通往某市,則經南線通往某市反而繞遠11km,遠不如北線直捷。兩方案都有積雪問題。南線埡口海拔為3000m,北線埡口海拔為3300m。南線積雪雖較北線薄,且距離短,但越嶺地形較陡,需要展線6.5km,積雪難以處理。同時南線越嶺段東側有一段線形指標低,工程集中,且有巖堆、崩塌、風積沙等病害需要處理。而北線沿線地形平坦,越嶺不需展線,線形指標較高。北線另一有利因素,是全線均有舊路或便道可以利用,其中作巴至江寨的舊路,略加改善即可達到新建標準,比南線(幾乎都是新建)工程要省些,施工也較方便。綜合上述分析,推薦北線方案。110圖6-2為某公路在作巴、安渡兩點間有南、北線兩個方第三節平原地區選線
平原地區:除指一般平原外,還包括山間盆地、高原平坦地形等地面起伏不大,自然坡度3°以下的地區。111第三節平原地區選線平原地區:除指一般平一、平原區特點1、縱坡平緩2、江河湖泊多3、城鎮密集、人口稠密、經濟發達112一、平原區特點1、縱坡平緩18二、平原區路線特征1、地形對路線的約束限制不大,平、縱、橫的幾何線形很容易達到標準。2、路線布置主要考慮地物障礙3、路線特征:平面線形順直,以直線為主體線形,平曲線半徑大,縱斷面上坡度平緩,以低路堤為主。113二、平原區路線特征1、地形對路線的約束限制不大,平、縱、19三、平原區布線要點
1、以平面設計為主導大控制點:中間控制點:2、盡量采用較高的線形標準3、正確處理與農業的關系4、與城鎮居民的聯系5、遇到湖泊、水塘等的處理6、路與橋的關系114三、平原區布線要點1、以平面設計為主導大控制點11521如圖6-3,某公路通過某河附近時,為了少占20K附近的高產田和解決路線穿田取土的困難,將路線移向坡腳,雖里程略有增長,橋位也略有偏斜,但避開了大片高產田,而且路線沿坡腳后,路基為半填半挖,既節省了土方,又避免了填方借土的遠運。116如圖6-3,某公路通過某河附近時,為了少2211723就橋梁而言,乙線較好,但路線較長;就路線而言,甲線里程最短,但橋梁多,且都為斜交;丙線則各橋都近于正交,線形也較舒順美觀。三個方案都有可取之處,因這條路交通量甚大,且有超車需要,故采用甲線。118就橋梁而言,乙線較好,但路線較長;就24第三節山嶺區選線山嶺區:自然橫坡20°以上的地區。119第三節山嶺區選線山嶺區:自然橫坡20°以上的地區。一、山嶺區地形特點1、山高坡陡,河深谷窄。2、土層薄、巖層厚。3、暴雨多,山洪急。4、氣候多變。120一、山嶺區地形特點1、山高坡陡,河深谷窄。26二、山嶺區路線特征1、平、縱、橫三方面都受限制,技術指標一般較低。2、在所有自然因素中,高差急變是主導因素,因此路線布設時,一般以縱面線形為主導安排路線。121二、山嶺區路線特征1、平、縱、橫三方面都受限制,技術指標一三、山嶺區路線的形式(一)、沿溪線(二)、越嶺線(三)、山脊線122三、山嶺區路線的形式(一)、沿溪線28(一)、沿溪線123(一)、沿溪線291、沿溪線的特點:
路線走向明確、縱坡平緩、線形標準高、便于為山區居民服務、施工養護方便、土石方工程少、橋涵防護工程多、水毀威脅大。1241、沿溪線的特點:302、沿溪線布線要點:(1)河岸選擇(2)線位高低的確定(3)橋位選擇1252、沿溪線布線要點:31如圖,乙方案為避讓河左岸的兩處斷續陡崖,跨河利用右岸的較好地形,但過夏村后,右岸出現更陡更長懸崖,路線又須跨回左岸,在3km內,兩次跨河,須建中橋兩座。甲方案一直走左岸,雖要集中開挖~段石方,但較建兩座中橋經濟得多,因此不宜跨河換岸。
(1)河岸選擇(1)河岸選擇126如圖,乙方案為避讓河左岸的兩處斷續陡崖,跨河利用右岸的較好地原線為避讓沿河1.7km的斷續陡崖,采用了高線方案。由低線過渡到高線的升坡段很長,且彎急坡陡,行車不安全,經局部改線,坡度雖有所改善,但增加了小半徑曲線,線形更加彎曲,最后改走低線直穿陡崖,路線平、縱標準顯著改善,還縮短760m,行車順暢,說明不應當采用高線。(2)線位高低的確定127原線為避讓沿河1.7km的斷續陡崖,采用了高線方案。由低線過(3)橋位選擇跨主河:(a)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爭取橋軸線與河流成較大交角。128(3)橋位選擇跨主河:34(b)在河彎附近選擇有利位置跨越。但應注意河彎水流對橋的影響,采取防護措施。129(b)在河彎附近選擇有利位置跨越。但應注意河彎水流對橋的影響(c)橋頭路線的處理130(c)橋頭路線的處理36跨支流131跨支流373、路線在河谷斷面上的布置:河谷形式:淺盆型、U型、V型淺盆型:傍山、傍河、中穿U型:臨溪、山腰V型:侵河筑路、筑路治河相結合1323、路線在河谷斷面上的布置:384、幾種河谷地形條件下的選線(1)開闊河谷:這類地形的路線有三種走法。1)沿河岸。2)靠山腳。是常采用的一種布線方案。3)直穿田間,線形標準高,但占田最多,在稻田地區,為使路基穩定,有時還需換土,一般不宜采用。1334、幾種河谷地形條件下的選線(1)開闊河谷:這類地形的路線有(2)河道彎曲、狹窄的河谷1)沿河岸自然地形,繞山咀、河彎布線。2)取直路線。遇河彎,則兩次跨河或改移河道,如圖;遇山咀,采用隧道或深路塹通過。134(2)河道彎曲、狹窄的河谷40(3)陡崖峭壁河段1)與河爭路,侵占部分河床。2)硬開石壁。135(3)陡崖峭壁河段41(4)河床縱坡陡峻的河段
136(4)河床縱坡陡峻的河段
425、路線遇不良地質情況的處理(1)、巖堆:
什么是巖堆?如何辨別?
1375、路線遇不良地質情況的處理(1)、巖堆:43處理方法:a、對處在發展階段或較大范圍的松散的穩定性差的巖堆;內移設隧道,外移設橋b、對穩定的巖堆;低路堤或淺路塹通過138處理方法:44(2)、滑坡處理方法——大型滑坡:盡量繞避、換岸中小型滑坡:整治穩定后在下部以低填方或上部以淺挖方通過。139(2)、滑坡45(3)、泥石流什么是泥石流?
山區溝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條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豐富的松散物質短時間內大量的水流
140(3)、泥石流46泥石流的分區?上游形成區、中游流通區、下游堆積區上游形成區:三面環山、一面出口的瓢狀、漏斗狀。中游流通區:峽谷,谷底縱坡較大,使泥石流能夠迅速直瀉。下游堆積區:開闊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階地。141泥石流的分區?47我國泥石流的分布?
滇西北、滇東北川西陜南秦嶺西藏喜馬拉雅山甘南142我國泥石流的分布?48處理方法:1)嚴重的泥石流集中地段,應考慮繞避
2)路線跨越泥石流時,首先應考慮從流通區以橋跨越,但要注意有無轉化為堆積區的趨勢3)避免穿過堆積區143處理方法:49采用明峒通過泥石流144采用明峒通過泥石流50小橋與過水路面結合穿過泥石流145小橋與過水路面結合穿過泥石流51(二)、越嶺線146(二)、越嶺線521、布線要點(1)埡口的選擇:根據位置、標高、兩側山坡的展線條件(2)過嶺標高的確定:淺挖過嶺、深挖過嶺、隧道過嶺(3)埡口兩側山坡路線的布設:自然展線、回頭展線、螺旋展線1471、布線要點(1)埡口的選擇:5314854路線通過飛來石埡口,由于選用不同的挖深,出現了兩個可能的展線方案。甲方案挖深9米,需兩個回頭彎;乙方案挖深20米,可順山勢布線,不需回頭彎。乙方案線形好,路線長度比甲方案縮短377米,雖土石方工程較集中,但總工程量沒有增加,有利于行車和節約運營費用,經比較,采用了乙方案。149路線通過飛來石埡口,由于選用不同的挖深,出現了兩個可關于隧道過嶺:
當挖深在20~25米以上是,隧道往往比明塹更經濟。臨界標高:隧道造價和路線造價總和最小的過嶺標高。150關于隧道過嶺:56(3)埡口兩側山坡路線的布設
展線:采用延長路線的辦法,逐漸升坡,克服高差。
自然展線:以適當的坡度,順著自然地形,繞山咀、側溝來延展距離,克服高差。151(3)埡口兩側山坡路線的布設57
回頭展線:當控制點間的高差大,靠自然展線無法取得需要的距離以克服高差,或因地形、地質條件限制,不宜采用自然展線時,路線可利用有利地形設置回頭曲線進行展線。152回頭展線:當控制點間的高差大,靠自然展線無法取58
螺旋展線:路線受到限制,需要在某處集中地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時,可考慮采用螺旋展線。153螺旋展線:路線受到限制,需要在某處集中地59展線示例利用山谷展線:圖為反復跨主溝的山谷展線。154展線示例利用山谷展線:60利用側溝的山谷展線:155利用側溝的山谷展線:61利用山脊展線156利用山脊展線62利用山坡展線157利用山坡展線63(三)、山脊線158(三)、山脊線641、路線特點大體沿山脊布設有利條件:不利條件:1591、路線特點大體沿山脊布設652、布線要點(1)控制埡口的選擇(2)側坡的選擇(3)試坡布線1602、布線要點(1)控制埡口的選擇6616167A、D兩埡口是由前后路線所決定的固定控制點,其間B、C、E等埡口,哪個選為中間控制點,首先取決于路線布設在分水嶺的哪一側。顯然,位于左側的甲線應舍C、E而取B,位于右側的乙線應舍B而取C或E。至于C、E的取舍以及甲、乙方案的比選問題,則有待于試坡布線時解決。162A、D兩埡口是由前后路線所決定的固定控68第四節丘陵區選線163第四節丘陵區選線69丘陵區地形特征:介于平原和山嶺區之間的地形,山勢平緩起伏,山形迂回曲折,高差不太大,橫坡不太陡,山脈和水系不如山嶺區明顯,具有多變的地形地貌特征。丘陵區路線特征:平面以平曲線為主,縱面線形起伏。1)局部方案多2)路線平、縱、橫關系密切,相互之間約束和影響大3)線形指標一般較好,線形指標變化幅度大。164丘陵區地形特征:介于平原和山嶺區之70丘陵區路線布設方法:(一)平坦地帶——走直線兩個已知控制點間,地勢平坦,應按平原區以方向為主導的原則。(二)具有較陡橫坡的地帶——沿勻坡線布線“勻坡線”是兩點之間,順自然地形,以均勻坡度定的地面點的連線。(三)起伏地帶——走直連線和勻坡線之間起伏地帶也屬于具有橫坡的地帶,特點是地面橫坡較緩,勻坡線很迂回。165丘陵區路線布設方法:71第七章定線定線:在路線總體布局和逐段安排的基礎上,按照已定的技術標準,結合地形、地質及其他沿線條件,綜合考慮平、縱、橫三方面因素,定出路線中線的確切位置。166第七章定線定線:在路線總體布局和逐段安排的基7定線的具體內容:
確定交點曲線定線167定線的具體內容:73定線方法:
現場定線紙上定線168定線方法:74第一節現場定線一、平原微丘區:1、以點定線
2、以線交點
3、擬定曲線半徑,進行要素計算
4、進行曲線插設169第一節現場定線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頂崗實習鑒定表自我鑒定(19篇)
- 光伏設備技術員年終總結(33篇)
- 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四章 化學反應與電能第二節 電解池教案配套
- 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下第三單元第12課《欣欣向榮的科教文體事業》教學設計
- 大學校慶發言稿(5篇)
- 村級個人工作計劃怎么寫(4篇)
- 2025經濟工作總結(16篇)
- 蘇科版七年級數學下冊《9.2軸對稱》同步測試題(附答案)
- 小學數學人教版(2024)四年級下冊3.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教學設計
- 福建漳浦新中式璽院大區景觀概念方案
- V帶傳動二級圓柱斜齒輪減速器設計說明書
- 微訓練 一文多考 備考高效(文學類文本散文《水銀花開的夜晚》多角度命題)練習版
- 單位(子單位)工程質量竣工驗收記錄表
- GB/T 20564.4-2022汽車用高強度冷連軋鋼板及鋼帶第4部分:低合金高強度鋼
- 第6章小區域控制測量
- GRS-化學品管理手冊
- GB/T 23260-2009帶自粘層的防水卷材
- GB/T 22562-2008電梯T型導軌
- KCE系統手機軟件(Kone Android Mini Console 使用說明)
- GA/T 74-2017安全防范系統通用圖形符號
- 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