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9/9遵守規則(規則在我心中)規則在我心中教案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養成按規則辦事的習慣,樹立起人人遵守規則,心中時時處處有規則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2、通過讓學生經歷換位體驗、故事交流、小組討論、資料收集的過程,使學生從正反兩方面認識“規則”的力量,樹立遵守規則的意識。
教學準備:
幻燈片《規則在我心中》
閱讀材料:
材料(一):《鐵軌上玩耍的孩子》(課前下發給學生,每組一份,各組的討論題不完全一樣)
材料(二):《擰螺絲的規則》
材料(三):《不守規則的中國人》(這是一組文章的總題,每份材料內容不相同,分發給各組,每組一份)
教學過程:
導入
學生以組為單位閱讀材料(一),討論問題
展示幻燈片“鐵軌上玩耍的孩子”
問題很殘酷,但所有的同學必須面對,必須做出選擇
各組學生代表回答討論題,依次展示幻燈片“討論(一)”、“討論(二)”、“討論(三)”
學生談談這段故事的啟迪
結論:
三個在新軌道上玩的孩子不遵守規則,慘痛的后果須由他們來承擔;舊軌道上的孩子是遵守規則的,如果把火車引向舊軌道,就會暗示遵守規則要受到懲罰;舊軌道已放棄不用,可能存在安全隱患,不能讓一車人為三個不受規則的小孩付出代價;扳道工把車扳到新軌道上是履行自己的職責,如果把車扳到舊軌道上,則是違反規則的。
由此看到,規則的意義不僅僅是約束,其價值更為重要的,是保護。而當規則和生命相對抗的時候,個體的生命誠然可貴,但社會規則比生命更重要。
人不是依靠個體單獨存在于世間的,在社會中生存,須時時把規則放在心中。
展示主題
展示幻燈片“規則在我心中”
規則是什么,對于一個高中生而言,沒有必要再去進行名詞解釋;但,規則該如何看待,規則該如何對待,是當今國人必須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知道,更要落實在行動上。所以,本次課想要讓大家今后都能做到的是——
2、展示幻燈片“敬畏規則自覺遵守規則”
三、敬畏規則,自覺遵守規則
(一)遵守規則,就是善待生命
1、那么,為什么要敬畏規則,遵守規則呢?請同學們先來看一段視頻。(點擊字幕“自覺遵守規則”,幻燈片超鏈接到視頻《嚴守規則》)
2、小結:
這段視頻,以及前面在“鐵軌上玩耍的孩子”的閱讀材料,告訴我們:遵守規則,就是善待生命。(展示幻燈片)
遵守規則,就是保障成功
先看一則故事(幻燈片“在日本打工的中國留學生”)
閱讀材料(二)
小結:無論是對個人而言,還是就一項事業而言,遵守規則,是成功的保障。(展示幻燈片)
遵守規則,就是體現高尚人格
看看這個故事《扳道工的職業道德》
小結:扳道工的職業道德,在兒子性命攸關的千鈞一發的時刻,堅守職責,忠于職守,的確令人可敬可嘆,由此我們看到,遵守規則,實在是一個人高尚人格的體現。
遵守規則,就是維護社會和諧
請大家看兩組圖片
第一組圖片,表現的是中國內地一些大城市堵車的情景;第二組圖片,在網上總題叫做“洛杉磯驚天大堵車”——仔細觀察圖片,到底哪一種情形更“驚天”呢?
學生回答:從兩組圖片中看出了什么
小結:
規則和秩序是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基本準則。沒有規則,則任何社會活動都無法展開。
按規則辦事是人類學會共處的基本準則。如果每個人只從自身利益出發,不遵守公共規則,不考慮他人的意愿,這世界必定永無寧日,也必定危及每個人的利益。
而有了規則不去遵守,其危害甚至比沒有規則更為嚴重。因為它直接破壞了社會運行的質量,帶給人們錯誤的信息,甚至鼓勵社會成員不擇手段實現個人目的,最終導致規則形同虛設,社會陷于無序。所以——遵守規則色,就是維護社會和諧。(展示幻燈片)
遵守規則,就是樹立文化形象
各小組閱讀材料(三)《不守規則的中國人》
先看幻燈片,看一組故事(“德國人的規則意識”、“龍永圖的感慨”、“西點軍校的經典案例”)
每組選代表說說從材料中看到了什么
小結:
尊重和遵守規則,對于個人來說,是一種教養,一種風度,是現代人必需的品格;而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它更是文化水準的體現。
可見,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政府和每一個公民的規則意識、法律意識。所以說,遵守規則,就是樹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形象。(展示幻燈片)小結:
遵守規則,就是善待生命
遵守規則,就是保障成功
遵守規則,就是體現高尚人格
遵守規則,就是維護社會和諧
遵守規則,就是樹立文化形象
身邊的規則
學生談談自己身邊有哪些規則需要遵守以及遵守這些規則的意義
結束語
日升日落,月圓月缺,是日月按照一定空間軌道運行的結果;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大自然按照一定時間軌跡輪轉的結果;“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萬有引力作用的結果;生物的生長,發育,敏殖,衰亡過程,是一切生命代謝衍息的必然結果。
風箏之所以能翱翔天空,是因為有絲線的牽引;魚翔淺底之所以能輕靈自如,是因為有水的浮托;隨氣候變化而南北遷徙的大雁,之所以能飛越千山萬水永不迷航,是因為有嚴明的紀律與有序的隊形;辛勤在外奔忙采蜜的工蜂,即使逾百公里而不迷途,是因為有特殊的飛行規則;車水馬龍的街道上,行駛的汽車秩序井然而不會發生碰撞事故,是因為有行之有效的交通規則。
世界因規律而美麗,人類因規則而和諧,只有真正領略了規則的內涵,你才能洞悉人生的真諦,從而擁有美好的人生。
要想生活在一個更和諧的社會,就要自覺地嚴格約束自己,時刻將規則放于心中,以獲得更完滿的自由。相反,無視規則,對抗規則的人,常常受到規則的懲罰,到處碰壁,甚至付出全部自由,甚至生
命的代價。
附:
材料(一)
鐵軌上玩耍的孩子
(一)
有一條鐵路,由于改道,原來的鐵軌不用了。新的鐵軌建好并通車后,路軌旁樹了一塊牌子,上寫“嚴禁在此軌道玩耍”。一天,幾個學生來到這里。一個學生看到牌子的警告,就跑到舊軌道上去玩,而其他三個學生雖然也看到那塊牌子,但不去理會,仍舊跑到新修建的軌道上去玩。
突然,一輛火車疾馳而來,速度太快,學生們已來不及從軌道上離開。
如果這兩個岔道口中間有個控制裝置,可以決定火車往哪個方向開——既可以沿著新的軌道開,也可以沿著舊軌道開。
討論:如果你是在新軌道上玩耍的那三個學生之一,你希望扳道工把火車調到哪個方向?為什么?說說你此時的心情。
(二)
有一條鐵路,由于改道,原來的鐵軌不用了。新的鐵軌建好并通車后,路軌旁樹了一塊牌子,上寫“嚴禁在此軌道玩耍”。一天,幾個學生來到這里。一個學生看到牌子的警告,就跑到舊軌道上去玩,而其他三個學生雖然也看到那塊牌子,但不去理會,仍舊跑到新修建的軌道上去玩。
突然,一輛火車疾馳而來,速度太快,學生們已來不及從軌道上離開。
如果這兩個岔道口中間有個控制裝置,可以決定火車往哪個方向開——既可以沿著新的軌道開,也可以沿著舊軌道開。
討論:如果你是那個在舊軌道上玩耍的學生,你希望扳道工把火車調到哪個方向?為什么?說說你此時的心情。
(三)
有一條鐵路,由于改道,原來的鐵軌不用了。新的鐵軌建好并通車后,路軌旁樹了一塊牌子,上寫“嚴禁在此軌道玩耍”。一天,幾個學生來到這里。一個學生看到牌子的警告,就跑到舊軌道上去玩,而其他三個學生雖然也看到那塊牌子,但不去理會,仍舊跑到新修建的軌道上去玩。
突然,一輛火車疾馳而來,速度太快,學生們已來不及從軌道上離開。
如果這兩個岔道口中間有個控制裝置,可以決定火車往哪個方向開——既可以沿著新的軌道開,也可以沿著舊軌道開。
討論:如果你是扳道工,你會把火車調到哪個方向?是舊軌道還是新軌道?為什么?說說你的此時的心情。
材料(二)
擰螺絲的規則
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有一家中國企業和一家德國企業合資造船。合作的項目中,德方負責技術指導監督和一部分施工,中方負責其余部分的施工。
在船體各部件進行接合的時候,德方的技術工程師要求:每個螺絲要擰6圈半,擰緊后再倒回半圈。中方的工人對此不以為意,覺得這個規定太過教條,于是施工過程中,沒有人認真地去數螺絲到底被擰了多少圈,只憑自己的感覺,覺得擰緊了,就可以了。然而,德方對技術的要求近乎苛刻,一發現中方工人的不認真,絕不茍且,凡沒有按規定做的,全部要求返工。
為此,中方和德方產生了極深的矛盾。中方認為,德國人不懷好意,故意刁難中國人,拖延工期,好使中國人不能按期完工,違反合同,支付給他們巨額的違約金。而德方指責中國人不按規則做事,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而中方的工人,依然故我,憑著感覺和經驗干活。
后來,在這艘貨輪即將完工的時候,爆發了一次大的臺風。臺風過后,合作雙方去查看在建的貨輪
時,驚訝地發現,中方工人承建的那部分船體,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變形,而德方承建的部分,則完好無損。
其實,造成這樣差異的原因,就是技術規定要螺絲要擰6圈半,再倒回半圈。中方的工人幾乎沒人按此規則去做,而德國的工人,每個螺絲都是這樣一絲不茍地擰上去的。
在慘敗的教訓面前,中方的工人終于明白了規則的意義。
材料(三)
不守規則的中國人
HIGH過之后,優雅起來,世博開啟國民素質成人禮(一)
上海世博會,又一個屬于中國的時間。在展現城市文明的同時,這個橫跨浦江兩岸的巨大園區本身就是一個存在184天的微型城市。游客將與現代場館共同構成這次展示。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然而,行走在這個臨時城市里的游客卻正在讓這個系統瀕臨崩潰。
失控的“熱情”
在經歷了最初的好奇之后,很多外國場館工作人員對中國的好感被沖刷殆盡。
兩個月前,阿娜斯塔西亞(AnastasiaYevets)對上海世博會充滿了期待,而如今,她的心情卻比上海連綿的梅雨更加糟糕。
這個來自白俄羅斯的姑娘和她的同事們正在目睹一場“災難”的發生——他們的場館越來越像一個動物園。中國游客們在場館里大聲喧嘩,接打電話,拿起相機對著每一個金發碧眼的老外狂拍。“有時候,中國人一手猛拍著桌子,一邊對你喊著嘿!嘿!嘿!他們想喊我合影,卻讓我覺得自己像只被圍觀的猩猩。”最令阿娜斯塔西亞難以置信的是,幾天前,一位中國老太太甚至放任她的孫子在場館的正中央拉了一坨大便。
處于震驚和崩潰邊緣的并不僅僅是阿娜斯塔西亞。
在古巴館,ShelaBorgesGlez見到了令她不解的一幕。一開始,她們在墻上劃出一小塊區域供游客留言,但是,只用了兩天不到的時候,漢字就像蝗蟲一般瘋狂地覆蓋了整個場館的墻壁。中國游客的熱情程度顯然令這些加勒比海居民猝不及防,甚至連Shela的辦公室都不能幸免,在玻璃門上,中國人寫滿了“XX到此一游”和“XX我愛你”之類的字樣。在數次清理之后,Shela和她的同事放棄了努力,每次擦完不久,中國人又將攻占他們的玻璃。他們只好貼出“禁止往墻上涂畫”的告示,以這樣的形式為自己一開始的錯誤決定埋單。
世博園里發生的這一切,就上海的雨季一樣,無休無止,令人心生厭倦。
埃及館的Tahany剛剛從開羅飛到上海來接替她同事的工作,那位好心的前任館長提醒她“一定要看好我們的石頭!”場館里擺的雕像都是公元1000多年前的文物,其中包括有“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巨像”和“愛神柱”之類的珍品。
這些從開羅運送過來展品大部分沒有加裝防護罩,“因為在我們國家沒有人會去摸文物,因為那是一種犯罪行為”,但很快,埃及館的大部分工作人員不得不放棄原先安排的工作,他們每兩個人守著一處雕像,并拉上圍欄,阻止每一只靠近的手掌。一個中方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埃及人迅速地學會的第一句漢語不是“你好”,而是“不要摸”,每天念咒般地重復上百遍。
在捷克館,游客們一度像蘇聯紅軍攻占柏林德國國會大廈一樣紛紛爬上圣約翰·波穆克的青銅像,直到銅像被護欄圍了起來。在孟加拉館蓋章,一位黑人工作人員面色冷竣,機器人一般地只重復說一句話:“排隊,排隊,排隊,排隊……”。
在經歷了最初的好奇之后,很多外國場館工作人員對中國的好感被沖刷殆盡。
“他們剛到上海的時候,看到那些宏偉奇特的展館,都是…Wow?的驚嘆,覺得中國人很了不起,而在見識了中國游客之后,所有人都開始討厭中國人。”和那些面對人山人海的中國不知所措的朋友們不同,阿娜斯塔西亞算是半個“中國通”,她有一個中文名字叫做“梅芳”。然而在學習漢語三年以后,她突然發現不知該如何向自己的朋友解釋這樣一個復雜的中國。
在梅芳的朋友里,很少有人像她一樣游歷過中國貧窮的鄉村和小城鎮,更不用提理解眼前這些操著各類不同口音的人做出種種“失禮”舉動的原因所在。“我經常告訴朋友們,不是所有中國人都是這樣。”
但即使是梅芳,也很快失去了耐心,她的眼睛在無數次突如其來的閃光燈照射后開始干澀脹痛,有一天因為制止游客插隊,一個中國男子用地圖狠狠地拍打了梅芳的手臂,這次襲擊讓她委屈得哭了起來。在中國小孩在場館中央大便之后,白俄羅斯館終于用巨大的圍欄把中央的圓形場地圍了起來。
HIGH過之后,優雅起來,世博開啟國民素質成人禮(二)
上海世博會,又一個屬于中國的時間。在展現城市文明的同時,這個橫跨浦江兩岸的巨大園區本身就是一個存在184天的微型城市。游客將與現代場館共同構成這次展示。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然而,行走在這個臨時城市里的游客卻正在讓這個系統瀕臨崩潰。
守不住的場館
作弊與反作弊,破壞與反破壞,偷盜與反偷盜,成了一場每日上演的拉鋸戰。
當“梅芳們”在場館里焦頭爛額的時候,蔡雯俊和她的同伴們也在人潮中努力站穩。她來自華東政法大學,是世博文化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很多時候她被調配到北門疏導人流,在這個出口,人群被分成兩隊,一隊通往六樓參觀,一隊則直接出館,兩個隊伍中間用隔離帶隔開。很多時候隔離帶和志愿者的引導被視若無睹,只有在發現走錯了之后游人才返過來要求志愿者讓他們原路進館。“他們既想不受控制地亂走,又絲毫不愿承擔走錯的后果。”
連不明國情的外國工作人員也很快明白,“過度熱情”已經無法解釋眼前發生的一切。除了不講禮貌和規則,更多千奇百怪的狀況從第一天開始,從場館的入口處,就層出不窮——一位法國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初的幾天他們像目睹奇跡一樣,看著那些從綠色通道坐輪椅進入的游客一進館就紛紛站立起來行走。
破壞規則的好處顯然十分誘人——當別人還在排兩三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隊時,綠色通道上的人員卻可以在二十分鐘內進館,而且還能捎進一個“護理人員”。在一些場館門外至今可以看到為數甚眾、真假莫辨的殘疾人排起長隊。
“有一次,一個有著強壯肱二頭肌的中年男子坐在輪椅上,很疼似的緊緊握住自己的手臂,卻告訴我們他患的是小兒麻痹癥。”一個在沙特館門口協助維持秩序的志愿者說。一些明顯已經接近10歲的孩子被父母安排坐進了嬰兒車,以此換取不排隊的特權。
在經歷了最初階段完全開放的姿態之后,很多場館開始小心調整收縮他們的策略。所有試圖由綠色通道進館的老人、孩子和殘疾人都被要求出示相關的證件,一些明顯有作弊行為的游客被擋在通道之外。
但這只能擋住一部分人,精明的游客們依然能夠掏出各類紅綠繽紛的證件。有的家庭為了讓一家老少都能通過,在場館門口精心商量著如何分配手頭的老年人身份證、殘疾證和嬰兒車。這看起來像是一盤跳棋游戲,任務就是一堆棋子搭上另一堆棋子的順風車,從而跳到場館的那一邊去。
即使作弊失敗,對大多數人來說也沒有什么損失,“通常被戳穿了之后游客們還一邊大罵工作人員,一邊離開,臉上不但沒有慚愧,反倒對我們有不通融辦事的鄙夷”,一位來自江西科技師范學院的工作人員憤怒地說。
進入場館內部之后,游園狂歡才剛剛開始。在捷克館,一個名為“捷克明珠”的視覺裝置吸引了游客圍觀,這個由5個巨大玻璃面組成立體屏幕璀璨明亮,令觀眾仿佛觸手可及。開館之初就不斷地有游客用腳磕打玻璃,他們只是想知道屏幕到底是不是玻璃做的。于是一個專門的工作人員被派在此處專門制止人們的破壞行為。
在摩肩接踵的嘈雜環境里,偷盜與反偷盜,也成了一場每日上演的拉鋸戰。
在泰國館的最后一個參觀環節是放映一部3D的電影,場館內的設施會隨著電影場景灑水和噴施香氣,顯然十分鐘的尖叫體驗令很多觀眾沉醉其中,于是,他們決定趁混亂把3D眼鏡捎回家去。
泰國館的解說在每場電影結束時都會向游客們懇求:“這個眼鏡在家里看電視是不會有3D效果的,我們的眼鏡已經越來越少,請您不要拿走。”但結果令人無奈,泰國館館長SaranpatAnumatrajkj向南方周末記者抱怨,館內的3D眼鏡每天以5%-7%的速度丟失,“每放一場電影大約會損失10個,而我們每天大概會放50多場電影。”
在中國鐵路館,3D影院的200多個座位如今只能坐100多人,原因是3D眼鏡被偷到只剩這么多了。
香港人似乎對3D眼鏡遺失的可能性有更充分的預判,他們直接在眼鏡上貼條形碼,在場館出門處設立安檢門,任何試圖帶眼鏡離開的人都會引起機器的尖銳叫聲。盡管如此,人們并沒有放棄努力,安檢門因此每日鳴叫不已。
比眼鏡更小的物品更適合被帶走,在波黑館,狹長走道上的液晶電視上的8GU盤被游人盡數拔光,最后館方不得不把數據盒藏起來,通過USB線再連接到電視上。
也有人嘗試更有挑戰性的目標,6月27日下午,波黑館的兩名中國游客從嚴密封閉的玻璃壁櫥里成功地偷出幾件嵌有珠寶的首飾,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幸運的是另一位游客在離館前及時地舉報了他們。
HIGH過之后,優雅起來,世博開啟國民素質成人禮(三)
上海世博會,又一個屬于中國的時間。在展現城市文明的同時,這個橫跨浦江兩岸的巨大園區本身就是一個存在184天的微型城市。游客將與現代場館共同構成這次展示。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然而,行走在這個臨時城市里的游客卻正在讓這個系統瀕臨崩潰。
蓋章族的圍攻
“他們做的就是蓋章蓋章蓋章蓋章……”中國人自己打了起來。打斗密集地持續了一兩天后就沒再發生,因為印章也被偷走了。
“世博會的主題曲應該是一片篤篤篤的敲章聲。”突尼斯館的AnisBasti調侃道。世博護照,這個起源于1967年蒙特利爾世博會的玩意兒從來沒像在中國這么火爆過,這令他根本無法理解。
圍繞世博會賺錢的黃牛們開始提供蓋章服務,游客只要在門口等待,黃牛入館蓋章,最后收取一筆數十元的手續費。
場館有冷熱門之分,而在蓋章這一事情上,每個國家的場館終于實現了“平等”。在只有6個房間的烏拉圭館,為應對蓋章的人流,其中一半房間被改成了蓋章專用房。在泰國館,銅、木、橡膠等各類材質的印章則被悉數敲壞。
中國游客的狂熱在蓋章上終于全面爆發。在丹麥館,游客為爭奪印章而與工作人員發生沖突,這被拍成視頻傳到了網上。愛爾蘭館的印章被當場搶去,原因是工作人員拒絕為同一個人蓋數十本護照,于是游客決定自己動手,最后愛爾蘭工作人員不得不報警。
拒絕這些長時間排隊的中國游客的蓋章要求時常要冒一定風險。“死愛爾蘭鬼”、“死丹麥鬼”、“死法國佬”……各種口音的咒罵足以令人崩潰。
Shela所在的古巴館干脆將蓋章臺移到場館外面,并用鐵鏈將章子鏈了起來。更多場館把印章收了起來,不再提供蓋章服務。在白俄羅斯館,工作人員同樣掛出了紙牌,上面直截了當地寫著“沒有章”。“他們做的就是蓋章蓋章蓋章蓋章,根本就不看我們的館”,一位挪威館的工作人員在面對上海電視臺的攝像機時忍不住痛哭。
泰國的Saranpat告訴記者,蓋章的人群不時地與工作人員發生沖突,最后他們干脆把印章放在桌子上讓人們自己動手,導致的結果卻是更加混亂,中國人自己竟然也打了起來。打斗密集地持續了兩三天后就沒再發生,因為印章也被偷走了。
Saranpat很不理解,他們的場館設計用很多技術手段設計了逼真的互動體驗,依然有很多中國人進來只是蓋個章,然后就匆匆尋找出口。
對這一點中國人看得更清楚,一位經常出入世博園的上海本地記者說:“其實世博會更像一個充滿異域風情的游樂園,人們來這里玩耍,心態和旅游沒有區別,那些代表現代科技走向的技術既沒人懂,更沒人看。”
而“蓋章”則不一樣,這在中國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時候甚至是一種文化。有一次,白俄羅斯館要送一個平板小推車進園區,最后蓋了十多個章才獲得批準。每一次填寫表格,都是疲于奔命地在樓上樓下四處尋找那些手握印章的人。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社會系統,所有人在找人辦事。在我們國家,一個章就足以通過所有審批。”梅芳無奈地說。
“安利”在中國的“滑鐵盧”
自九十年代后期,隨著跨國企業進入中國,西方世界與中國才在基本的生活層面真正開始相互接觸。在跨國企業大批量遷往中國的過程中,一家名叫“安利(Amway)”的美國保健品跨國公司,也希望在這片它并不熟悉的土地上開展藍圖。
作為一家排名世界5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