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給排水初步設計稿第一節、設計依據及設計內容:一、設計依據1、建設單位提出的設計要求及市政給排水管網資料。2、建筑及其它專業提供的資料圖及要求。3、國家制定的有關建筑給排水及消防的相關規范,主要包括:《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51039-2014《傳染病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50849-2014《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50974-2014《自動噴水滅火設計規范》GB50084-2017《建筑給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2019《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981-2014《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GB55020-2021)《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救治設施設計導那么(試行)》國衛辦規劃函(2020)111號《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21版)二、設計內容1、室內給水管道系統、排水管道系統。2、消防系統:建筑內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火火系統3、室外給水-消防管網、排水及雨水管網。4、室外給水工程。(1)水源:其中市政自來水壓力為0.15MPa。本工程引入一根DN125的給水管道,在工程區內構成環狀供水管網。用水量:1、生活給水系統(1)用水量:主要住院人員、醫護人員用水及其他用水量。住院患者:用水床位100床,用水定額取250L/床位?日,那么日用水量為25噸,那么年用水量為8125噸。醫護人員:用水人數130人,用水定額取150L/人?日,那么日用水量為19.5噸,年用水量為7117.5噸。門診用水:本工程日門診接待人數72人,用水定額取30L/人-日,那么日用水量為2.16噸,年用水量為788.4噸。食堂用水:用餐人數58人/次,三次/天,用水定額取20L/每人每次,那么日用水量為1.68噸,年用水量為613.2噸。未預見用水:總用水量的10%,那么日用水量為53.174噸。綜上,口最高用水量為53.174m3,本工程年用水量為18308.5噸。2、生活熱水系統衛生間淋浴熱水要求供水溫度為60C。熱水系統方式為太陽能熱水系統,熱水定額按130L/床、熱水用量約為20.8m3/do熱水管網管材采用熱水PPR,所有熱水設備均應配帶限溫及防燙傷裝置。(4)室外給水系統根據工程城市供水市政條件綜合考慮,本工程區內室外給水管道在工程區內形成環狀供水管網供給室內生活用水,生活用水的供應由泵房內恒壓變頻供水機組加壓供給,生活水箱為不銹鋼材質,日最高用水量為53.174n?按日用水量20席取值,容積為11立方米,室外給水管道采用1.6Mpa的給水PE管,接口采用熱熔對接和電熔焊接,管道基礎為原狀土,采用直埋敷設,管道埋深為2.5m。(5)室內給水系統.本工程的供水水源為城市自來水,符合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o.本建筑生活給水由院區生活水泵房供給,供水壓力0.45MPa..在生活給水引入建筑處,半污染區及污染區的生活給水管道上設置倒流防止器,以使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生活給水系統互相獨立。.本工程設計秒流量q=7.29L/s,供水壓力0.45MPa。.管網采用下行上給式布置方式。.本工程洗手盆采用感應水龍頭,小便器采用采用感應式沖洗閥,蹲式大便器采用采用感應式沖洗閥,感應開關均選用電池式。洗滌水龍頭采用腳動或膝動開關.手術室刷手池安裝見09S303《醫療衛生設備安裝》第58頁“單盆雙個液壓腳踏式水嘴醫用清洗池”,內含恒溫器。.衛生器具應具有防噴濺和防粘結功能,衛生器具材料應當耐酸腐蝕、易清潔。.「3層用水點處均設置可調式減壓閥,閥后壓力0.15MPa。.生活給水管道等涉水產品應有省級以上衛生部門頒發的衛生許可證..生活給水在入口設置總水表。(6)消防系統.本工程消防系統包括:室內消火栓系統、室外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噴淋)。.本工程的消防水量為:室內消火栓系統用水量為15L/S,室外消火栓系統用水量為30L/s,火災延續時間2h0噴淋系統用水量為25L/s,火災延續時間lh..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為臨時高壓給水系統,消防系統入口壓力0.65MPa,系統不分區。系統由院區室內消火栓管網引入2根DN100消防管道在一層頂板下水平敷設為成環狀,立管管徑為DN100,在系統頂端消防立管相連,豎向也成環。室內消火栓布置間距不大于30叫充實水柱不小于10米,保證同層相鄰兩個消火栓的水槍充實水柱同時到達室內任何部位。在水箱間設有供檢查及試驗用的消火栓。.本工程采用薄型單栓帶消防軟管卷盤組合式消防柜,型號為SG16E65Z-Jo柜內配DN65室內消火栓1個,DN65-長25m有內襯里的消防水帶1條,噴嘴直徑19nlm的消防水槍1支;消防軟管卷盤1套,內徑不小于①19,長度30m,當量噴嘴直徑6nlm的消防水槍1支。消火栓箱處設置消火栓按鈕。采用減壓消火栓,型號SNZW65-III,栓后壓力0.40MPao消火栓出口距地面1.1米,消火栓出口垂直墻面。裝修時應將消火栓做明顯標志,不得封包隱蔽。.消火栓安裝時應保證消火栓箱門開啟不小于120°o.建筑的消火栓、閥門等設置地點應設置永久性固定標識。.室外消防給水管道采用L6Mpa的鋼絲網骨架復合管,管道基礎為原狀土,采用直埋敷設,管道埋深為2.5m,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下式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布置間距<120m距道邊<2m距建筑物不宜小于5nl每個消火栓設DN100DN65栓各一個,并應有明顯的永久性標志,并應采取不被遮擋的措施。5.消火栓采用SA100/65T.0室外栓,并設DN100,DN65兩個出口,安裝見13s201(鋼筋混凝土矩形井)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安裝圖,閥門井式、支管/干管深裝。木建筑的室內消防系統,其供水由室外消防水泵和地下414立方米消防水池及綜合樓頂層的18立方米消防水箱聯合供給,消防泵房內配置室內外合用消火栓水泵2臺一用一備用,配置室內噴淋泵2臺一用一備用,泵房內集水坑內配置潛水排污泵2臺一用一備用。(7)室外排水工程a、本工程區具有完善的排水市政條件,本工程排水全部排入周邊市政排水管網。(8)室內排水制度.本工程衛生間采用污、廢合流系統。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污廢水均單獨排放至室外,各區污水管道在室外采用檢查井的管道進行連接,并設置通氣管。各區污水管道引入室外設置的消毒池,經預消毒后,排至化糞池,化糞池出水進入院區污水管網,污水經院區新設的污水處理站處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網。化糞池和一體化設備產生的臭氣,統一收集,然后通過活性炭吸附箱吸附之后處理,然后通過管道高空排放。化糞池容積72立污水處理站日處理能力60噸污水處理站出水水質應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中“傳染病、結核病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系統設置伸頂通氣管及專用通氣立管。排水系統通氣管出屋面處設高效過濾器及紫外線消毒器。.污水采用水次氯酸鈉消毒,采用電解食鹽水次氯酸鈉投加設備,投加量50mg/Lo(9)內排雨水系統.本工程屋面雨水內排,設計暴雨重現期10a,降雨歷時5min,按暴雨強度公式設計。雨水系統與溢流設施的總排水能力不小于50a重現期的雨水量。.雨水內排采用重力流雨水斗..屋面雨水及場地雨水井收集后進入雨水消毒池,經消毒處理后,再排至市政雨水管網。.雨水采用水次氯酸鈉消毒,采用電解食鹽水次氯酸鈉投加設備,投加量50mg/L?c>排水量工程區內排水量估算:以生活用水量的90%計,本工程最高日排水量約為251m3/dod、雨水系統: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統,雨水為有組織排放(10)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本工程除電氣用房外均設置自動噴水火火系統。L系統按中危險I級設計,設計噴水強度為6L/min.m,作用面積為160nl。.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為臨時高壓給水,系統不分區,入口壓力為0.75MPao系統由院區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管網引入2根DN150消防管道在報警閥前成環狀,環管管徑為DN150。最不利點處噴頭設計最低工作壓力不小于0.05MPa。當配水管入口的壓力大于0.40MPa時采用減壓孔板減壓。孔板孔徑詳見消防給水管道展開圖。.設置濕式報警閥1套,水力警鈴引至報警閥間外過道處。每個報警閥控制的噴頭數不超過800個。每個防火分區均設水流指示器和電觸點信號閥。每個報警閥的最不利點處設末端試水裝置,其他防火分區,均設DN25的試水閥。.噴頭采用K=80型噴頭,噴頭動作溫度為68℃。病房快速反響噴頭,手術部的潔凈和清潔走廊采用隱蔽型噴頭。有吊頂的場所,采用吊頂型玻璃球閉式噴頭;無吊頂的場所,采用直立型噴頭;梁下噴頭采用下垂型噴頭.每種噴頭的備用量大于或等于同類型噴頭總數的1乳且不應少于10個。噴頭布置:圖中所注噴頭間距如與其他工種發生矛盾或裝修中須改變噴頭位置時,必須滿足以下要求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084-2017)第7.2條的規定。(1)中危險I級噴頭之間距離小于或等于3.6m(矩形布置長邊<4.0m),短邊大于或等于1.8m,噴頭與墻邊之間距離小于或等于1.8m,大于或等于0.1m。⑵噴頭距燈具和風口距離不得小于0.4m。⑶直立噴頭濺水盤與樓板底面的距離大于或等于75nmi,小于或等于150nlm。⑷設網格吊頂的房間,噴頭設在頂板下,噴頭采用直立噴頭,濺水盤與樓板底面的距離大于或等于75mm,小于或等于150nmi,大于1.2m寬風管的下方加裝噴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置2套SQX100-A地下式消防水泵接合器.設置地點應設置永久綠色專篇:.本工程綠色建筑按基本級設計。.室外排水系統為雨、污分流,污、廢和流排水制度,污水經過處理后排至市政污水,雨水經消毒后排至市政雨水管道。.給排水管道、配件均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材料,可有效防止管網的漏損。.工程根據水力平衡要求分級設置水表,室外管網進入單體時設有總水表,同時對空調系統等分別設置水表。.給水系統無超壓出流現象,超壓部位設置有減壓閥,保證供水點壓力用水點供水壓力不大于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壓力。.節水器具用水量:.水嘴的流量均勻性不應大于0.033L/S;水嘴在動態壓力(0.1+0.01)MPa下,最大流量不大于0.lOOL/s;延時自閉水嘴在水壓0.3+0.02MPa時,延時時間應為15+5so.節水型坐便器宜采用雙檔沖洗結構;坐便器用水量不應大于5L/3.5L,雙檔坐便器的小檔排水量不應大于名義用水量的70%;小便器一次用水量不應大于3.0L,蹲便器一次用水量不應大于5.0L。機電抗震設計:給排水管道抗震設計要求:為防止地震時給排水管道系統及消防管道系統失效或跌落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1.0.2條、第3.7.1條及《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61350981—2()14)第條等強制性條文,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6度以上地區的建筑機電工程必須進行抗震設計。本工程對直徑2DN65的管道設置抗震支撐,與混凝土、鋼結構、木結構等須采取可靠的錨固形式,且此工程抗震支撐產品需通過FM認證,具體深化設計由專業公司完成二次設計并報相關部門審查后施工安裝。抗震支撐的設置原那么為:新建工程剛性管道側向抗震支撐最大設計間距12米,縱向抗震支撐最大設計間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參數減半。除上述原那么外,抗震支撐還應滿足以下要求:管道支撐或管卡應固定在樓板上或承重結構上。水泵房內采用減振吊架及支撐。鋼管水平安裝支撐間距,按《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的規定施工。銅管與鋼質支、吊架之間應設絕緣層。銅管管道支撐間距按《建筑給水銅管管道工程技術規程》DBJ/T01-67-2002的規定施工。建筑層高不超過4.0m時,立管每層裝一個固定管卡,安裝高度距地面1.5m。如建筑層高超過4.0m,宜每2.0m垂直距離設置一個固定管卡。立管底部的彎轉處應設支墩或采取牢固的固定裝置銅管應采用不產生電位腐蝕的專用管卡和支撐,或在管道與之間設塑膠墊。為保證抗震系統的整體安全性,對長度低于300mm的吊桿,建議進行適當的補強。根據<<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范》(GB55002-2021)建筑附屬機電設備的基座或支架,以及相關連接件和錨固件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應能將設備承受的地震作用全部傳遞到建筑結構上。建筑結構中,用以固定建筑附屬機電設備預埋件、錨固件的部位,應采取加強措施,以承受附屬機電設備傳給主體結構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杰出演示的策略》課件
- 貨車租賃合同的市場適應性研究
- 服裝生產合作協議
- 雙語客運值班員乘車憑證課件
- 鐵道機車專業教學鄭州鐵路張中央58課件
- 鐵路工程安全技術石家莊鐵路40課件
- 《Python程序設計基礎》課件 第八章 文件與異常
- 中國中小學食品安全課件
- 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應用化學專業》生涯發展展示
- 專利合作開發合同格式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武漢四調)
- 2025年無錫市錫山環保能源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課件
- 招投標評分索引表模板
- 運輸風險防控記錄表
- 紅星美凱龍商場管理制度全套
- Q∕GDW 12151-2021 采用對接裝置的輸電線路流動式起重機組塔施工工藝導則
- 《敘事式心理治療》精品PPT
- 高速鐵路知識PPT通用PPT課件
- 鋁合金門窗工程監理質量控制圖冊
- MyPowerS3100系列以太網交換機配置手冊V4.0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