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和應急監測課件_第1頁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和應急監測課件_第2頁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和應急監測課件_第3頁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和應急監測課件_第4頁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和應急監測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

應急監測第八章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

應急監測第八章

第八章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定義及產生原因分類和特征應急監測應急組織和網絡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

第八章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定義及產生原因分類和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化學毒品污染事故有毒氣體污染事故爆炸性環境污染事故農藥污染事故腐蝕性污染物質污染事故溢油污染事故第八章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化學毒品污染事故有毒氣體污染事故爆炸性環境幾個典型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年份事故情況危害1984.12.3印度博帕爾市美國聯合碳化公司農藥廠430t氰酸甲酯泄漏6400人中毒死亡,13.5萬人受傷害,20萬人被迫遷移1986.4.26前蘇聯(現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號反應堆爆炸,距3公里普利皮亞季,5萬人城市,20年后的今天,仍超標2-10倍-鬼城203人受到大劑量照射,4000人死亡,13萬人受影響,30萬人遷移,80萬人參加搶救,幾年內因輻射死5萬人,目前尚有幾萬人輻射病1989.3.24美國阿拉斯加的海灣一油船擱淺3.8×104噸原油泄漏數千公里海岸受污染幾十萬只海鳥、海獺死亡1993.8.5中國深圳清水河危險品倉庫爆炸摧毀7座倉庫,2800多噸化學品,大火持續16h,爆炸中心炸出兩個深9m、直徑20m的大坑,15人死亡幾個典型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年份事故情況危害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定義極短時間內激烈擾動環境,使瞬態局部發生嚴重污染。非正常的、不可抗拒、在時間、地點、場合、排污方式、排污途徑、排污種類、數量、濃度等均難以預料的環境污染事故。出現頻率很小,危害極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定義極短時間內激烈擾動環境,使瞬態局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產生原因生產事故貯運事故自然災害人類戰爭

前三類是造成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產生原因生產事故前三類是造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分類

有毒有害物質污染事故爆炸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油污染事故廢水非正常排放污染事故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分類有毒有害物質污染事故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特征

形式多樣性發生的突然性危害的嚴重性處理處置的艱巨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規律性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特征形式多樣性應急監測的任務和內容是一種特定目的的監測;在第一時間達到事故現場;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判斷和測定污染物的種類、濃度、污染范圍、擴散速度及危害程度;為正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最短時間內控制污染;縮短事故持續時間;減小事故損失。

應急監測的任務和內容是一種特定目的的監測;應急監測的原則包括突發性污染事故的預防;對所在地區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產、使用、貯存數量的地點、運輸方式和路線進行調查;成立應急事故組織機構,包括組織、人員、裝備技術、資金等;對各種可以預見的情況作出預案。應急監測的原則包括突發性污染事故的預防;阿佩爾(APELL)計劃——198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AwarenessandPreparednessforEmergenciesatLocalLevel”(地方性緊急情況認識和準備)的文件;1995年,國家環保局成立“全國環境保護系統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事故應急處理機構”;2006年1月24日,頒布并實施《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應急響應系統的組成阿佩爾(APELL)計劃——198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應急響應系統的組成應急通訊系統應急組織系統應急響應程序應急防護和救援應急保障應急狀態終止應急響應系統的組成應急通訊系統應急通訊系統報警系統社會現有的救援報警系統110、119、120指揮系統專線電話、對外界相對保密的辦公室電話、手機和對講機信息發布系統廣播、電視及通訊車輛應急通訊系統報警系統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組織系統應急響應程序應急防護和救援應急保障應急狀態終止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組織系統應急委員會計劃、報告審議、批準應急辦公室匯報制導各應急專業組專業人員保證技術儲備工作程序應急準備應急技術保證協助應急指揮部信息、建議執行指令派出現場應急指揮小分隊現場處置環境監測工程搶險醫療救援應急命令應急組織系統計劃、報告審議、批準應急辦公室匯報制導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組織系統應急響應程序應急防護和救援應急保障應急狀態終止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響應程序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辦公室110報警119報警120報警核實信息先遣處理重大事故應急委員會成立臨時指揮部發出指令現場指揮調查評價工程搶險環境監測醫療救援善后處理專題報告應急終止公眾宣傳發布信息指導防護一般事故現場評價環境監測事后處理事后報告應急響應程序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辦公室核實信息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組織系統應急響應程序應急防護和救援應急保障應急狀態終止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臨時應急指揮部監測工作組工程搶險組醫學救援組劃定防護區域實時監控調整控制事故污染源救援區域防護區域安全區域監控救援區域的染毒程度防護區域的質量環境變化監測結果搶救中毒人員疏散未中毒人員指導水、氣污染防護負責污染食物的處理會同工商等部門禁止銷售已被污染的食物應急防護和救援監測工作組工程搶險組醫學救援組劃定防護區域實時監控調整控制事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組織系統應急響應程序應急防護和救援應急保障應急狀態終止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保障資金保障裝備保障通信保障人力資源保障技術保障應急委員會報財政部應急監測設備運輸設備消防設備確保聯系通暢應急救援和監測人員專家咨詢組應急數據庫應急保障資金保障應急委員會報財政部應急監測設備確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組織系統應急響應程序應急防護和救援應急保障應急狀態終止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狀態終止

(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2)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5)采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于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

應急狀態終止(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

善后處理組織實施環境恢復計劃;繼續監測和評價環境污染狀況,直至基本恢復;有必要時,對人群和動植物的長期影響作跟蹤監測;評估污染損失,協調處理污染賠償。善后處理組織實施環境恢復計劃;應急監測系統質量管理組織保障技術支持前期質量管理運行中質量管理應急監測系統質量管理組織保障技術支持前期質量管理運行中質量管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化學毒品污染事故有毒氣體污染事故爆炸性環境污染事故農藥污染事故腐蝕性污染物質污染事故溢油污染事故氯氣苯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化學毒品污染事故有毒氣體污染事故爆炸性環境苯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苯污染與中毒苯微溶于水,水中的苯可迅速揮發至大氣,最后被光解。眼部粘膜受到刺激,會發紅流淚;皮膚受到刺激會發紅發癢。攝入、吸入或皮膚吸收大量苯后,會出現頭痛、惡心、腹痛、麻醉癥狀,甚至死亡。苯有毒,易燃、易爆,有刺激性氣味。苯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苯污染與中毒苯微溶于水,水苯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應急監測方法實驗室監測方法:

水質GB11890-89

空氣GB/T14677-93氣相色譜法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便攜式氣相色譜法

快速檢測管法

感官監測苯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應急監測方法實驗室監測方法:苯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應急事故處理處置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當苯泄漏進水體應立即構筑堤壩,切斷受污染水體的流動,或使用圍欄將苯液限制在一定范圍內,然后再作必要處理。當苯泄漏進土壤中時,應立即將被污染土壤全部收集起來,轉移到空曠地帶任其揮發。

苯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應急事故處理處置迅速撤離泄氯氣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氯氣污染與中毒氯氣對人的急性毒性濃度反應mg/m3ppm30001000深吸少許可能危及生命300100可能造成致命性損害120~18040~60接觸30~60min,可能引起嚴重損害9030引起劇咳186刺激咽喉3~91~3有明顯氣味,刺激眼、鼻1.50.5略有氣味0.060.02嗅覺閾濃度氯氣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氯氣污染與中毒氯氣對人的急性氯氣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氯氣污染與中毒(1)輕度中毒:粘膜刺激癥狀,如眼結膜辛辣感、流淚、咽痛、干咳、胸悶、惡心等。(2)中度中毒:持續性的嗆咳、胸部緊直感及呼吸不暢。有明顯的頭痛、頭昏、煩躁不安、周身無力、欲睡。可伴有惡心、嘔吐、中上腹痛等急性胃腸反應。(3)重度中毒:肺水腫,也可能引起昏迷休克。嚴重時或可引起喉頭和支氣管痙攣和水腫,造成窒息。氯氣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氯氣污染與中毒(1)輕度中毒氯氣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應急監測方法常規監測方法:

HJ/T3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氣中氯氣的測定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便攜式氣體檢測儀

螢光黃檢測管法

聯苯胺指示紙法含溴化鉀、甲基橙的酸性溶液和氯氣反應,氯氣將溴離子氧化成溴,溴能在酸性溶液中將甲基橙溶液的紅色減退。無組織排放:0.086~3.3mg/m3,有組織排放:0.52~20mg/m3氯氣置換出溴化鉀中的溴,使溴和熒光黃反應生成紅色化合物氯與醋酸聯苯胺溶液反應,生成藍色的聯苯胺藍氯氣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應急監測方法常規監測方法:氯氣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應急事故處理處置救護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好防護服。對于泄漏的氯氣,可用石灰或氫氧化鈉作為吸收液。急性中毒者必須立即移到新鮮空氣處靜臥。皮膚灼傷按酸灼傷處理。氯氣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應急事故處理處置救護人員討論題重慶天原化工廠爆炸事件錄像討論題重慶天原化工廠爆炸事件錄像討論題重慶天原化工廠爆炸事件錄像一家印染廠的廢水管道被施工時挖土機損壞,印染污水流入附近小河,造成河水變成紅褐色,在緊急調查中知道該廠主要使用分散染料,廢水pH為12,COD為1000-1200mg/L,色度1000倍左右,小河寬4-5m,深0.5-1.5m。應急小組的監測人員到現場應如何處置?討論題重慶天原化工廠爆炸事件錄像習題P4482習題P4482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

應急監測第八章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

應急監測第八章

第八章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定義及產生原因分類和特征應急監測應急組織和網絡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

第八章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定義及產生原因分類和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化學毒品污染事故有毒氣體污染事故爆炸性環境污染事故農藥污染事故腐蝕性污染物質污染事故溢油污染事故第八章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化學毒品污染事故有毒氣體污染事故爆炸性環境幾個典型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年份事故情況危害1984.12.3印度博帕爾市美國聯合碳化公司農藥廠430t氰酸甲酯泄漏6400人中毒死亡,13.5萬人受傷害,20萬人被迫遷移1986.4.26前蘇聯(現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號反應堆爆炸,距3公里普利皮亞季,5萬人城市,20年后的今天,仍超標2-10倍-鬼城203人受到大劑量照射,4000人死亡,13萬人受影響,30萬人遷移,80萬人參加搶救,幾年內因輻射死5萬人,目前尚有幾萬人輻射病1989.3.24美國阿拉斯加的海灣一油船擱淺3.8×104噸原油泄漏數千公里海岸受污染幾十萬只海鳥、海獺死亡1993.8.5中國深圳清水河危險品倉庫爆炸摧毀7座倉庫,2800多噸化學品,大火持續16h,爆炸中心炸出兩個深9m、直徑20m的大坑,15人死亡幾個典型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年份事故情況危害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定義極短時間內激烈擾動環境,使瞬態局部發生嚴重污染。非正常的、不可抗拒、在時間、地點、場合、排污方式、排污途徑、排污種類、數量、濃度等均難以預料的環境污染事故。出現頻率很小,危害極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定義極短時間內激烈擾動環境,使瞬態局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產生原因生產事故貯運事故自然災害人類戰爭

前三類是造成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產生原因生產事故前三類是造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分類

有毒有害物質污染事故爆炸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油污染事故廢水非正常排放污染事故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分類有毒有害物質污染事故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特征

形式多樣性發生的突然性危害的嚴重性處理處置的艱巨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規律性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特征形式多樣性應急監測的任務和內容是一種特定目的的監測;在第一時間達到事故現場;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判斷和測定污染物的種類、濃度、污染范圍、擴散速度及危害程度;為正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最短時間內控制污染;縮短事故持續時間;減小事故損失。

應急監測的任務和內容是一種特定目的的監測;應急監測的原則包括突發性污染事故的預防;對所在地區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產、使用、貯存數量的地點、運輸方式和路線進行調查;成立應急事故組織機構,包括組織、人員、裝備技術、資金等;對各種可以預見的情況作出預案。應急監測的原則包括突發性污染事故的預防;阿佩爾(APELL)計劃——198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AwarenessandPreparednessforEmergenciesatLocalLevel”(地方性緊急情況認識和準備)的文件;1995年,國家環保局成立“全國環境保護系統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事故應急處理機構”;2006年1月24日,頒布并實施《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應急響應系統的組成阿佩爾(APELL)計劃——198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應急響應系統的組成應急通訊系統應急組織系統應急響應程序應急防護和救援應急保障應急狀態終止應急響應系統的組成應急通訊系統應急通訊系統報警系統社會現有的救援報警系統110、119、120指揮系統專線電話、對外界相對保密的辦公室電話、手機和對講機信息發布系統廣播、電視及通訊車輛應急通訊系統報警系統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組織系統應急響應程序應急防護和救援應急保障應急狀態終止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組織系統應急委員會計劃、報告審議、批準應急辦公室匯報制導各應急專業組專業人員保證技術儲備工作程序應急準備應急技術保證協助應急指揮部信息、建議執行指令派出現場應急指揮小分隊現場處置環境監測工程搶險醫療救援應急命令應急組織系統計劃、報告審議、批準應急辦公室匯報制導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組織系統應急響應程序應急防護和救援應急保障應急狀態終止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響應程序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辦公室110報警119報警120報警核實信息先遣處理重大事故應急委員會成立臨時指揮部發出指令現場指揮調查評價工程搶險環境監測醫療救援善后處理專題報告應急終止公眾宣傳發布信息指導防護一般事故現場評價環境監測事后處理事后報告應急響應程序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辦公室核實信息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組織系統應急響應程序應急防護和救援應急保障應急狀態終止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臨時應急指揮部監測工作組工程搶險組醫學救援組劃定防護區域實時監控調整控制事故污染源救援區域防護區域安全區域監控救援區域的染毒程度防護區域的質量環境變化監測結果搶救中毒人員疏散未中毒人員指導水、氣污染防護負責污染食物的處理會同工商等部門禁止銷售已被污染的食物應急防護和救援監測工作組工程搶險組醫學救援組劃定防護區域實時監控調整控制事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組織系統應急響應程序應急防護和救援應急保障應急狀態終止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保障資金保障裝備保障通信保障人力資源保障技術保障應急委員會報財政部應急監測設備運輸設備消防設備確保聯系通暢應急救援和監測人員專家咨詢組應急數據庫應急保障資金保障應急委員會報財政部應急監測設備確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組織系統應急響應程序應急防護和救援應急保障應急狀態終止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通訊系統應急狀態終止

(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2)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5)采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于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

應急狀態終止(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

善后處理組織實施環境恢復計劃;繼續監測和評價環境污染狀況,直至基本恢復;有必要時,對人群和動植物的長期影響作跟蹤監測;評估污染損失,協調處理污染賠償。善后處理組織實施環境恢復計劃;應急監測系統質量管理組織保障技術支持前期質量管理運行中質量管理應急監測系統質量管理組織保障技術支持前期質量管理運行中質量管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化學毒品污染事故有毒氣體污染事故爆炸性環境污染事故農藥污染事故腐蝕性污染物質污染事故溢油污染事故氯氣苯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化學毒品污染事故有毒氣體污染事故爆炸性環境苯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苯污染與中毒苯微溶于水,水中的苯可迅速揮發至大氣,最后被光解。眼部粘膜受到刺激,會發紅流淚;皮膚受到刺激會發紅發癢。攝入、吸入或皮膚吸收大量苯后,會出現頭痛、惡心、腹痛、麻醉癥狀,甚至死亡。苯有毒,易燃、易爆,有刺激性氣味。苯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苯污染與中毒苯微溶于水,水苯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應急監測方法實驗室監測方法:

水質GB11890-89

空氣GB/T14677-93氣相色譜法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便攜式氣相色譜法

快速檢測管法

感官監測苯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應急監測方法實驗室監測方法:苯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應急事故處理處置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當苯泄漏進水體應立即構筑堤壩,切斷受污染水體的流動,或使用圍欄將苯液限制在一定范圍內,然后再作必要處理。當苯泄漏進土壤中時,應立即將被污染土壤全部收集起來,轉移到空曠地帶任其揮發。

苯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應急事故處理處置迅速撤離泄氯氣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和處置方法氯氣污染與中毒氯氣對人的急性毒性濃度反應mg/m3ppm30001000深吸少許可能危及生命300100可能造成致命性損害120~18040~6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