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石壕吏》教案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1頁
第24課《石壕吏》教案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2頁
第24課《石壕吏》教案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3頁
第24課《石壕吏》教案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對比之中品人物細微之處見圣心——《石壕吏》教學設計《石壕吏》教材分析這是敘事詩。作者按他的行蹤,以第一人稱客觀敘述一夜和一朝中所見所聞,不加論斷,讓人從故事中去體會詩的主旨,懂得作者的愛憎。開頭四句,一句敘一人一事,極簡練的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寫出了事件的開端,而字里行間又顯露出戰亂之際特有的騷亂、恐怖氣氛。作者接著用“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這對比鮮明的兩句概括寫出事件的發展。然后轉入對老婦在差役威逼下一段自訴的詳細記錄。這段“致詞”共有十三句。前五句說三個兒子全都上前線了,而且最近有兩個陣亡。盡管如此,官府還要再來抓人,簡直到了滅絕人性的地步,這也集中體現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的深重。中間四句說家中只有吃奶的孩子,兒媳婦連一件出門的衣服也沒有,更反映出“安史之亂”給社會造成的十室九空,人民極端貧困的生活狀況。最后四句說老婦在萬般無奈中,為了顧惜老翁和幼孫的生存,慨然應征,奔赴國難,這出入意料的結局把全詩推向高潮,是對昏庸的統治者的血淚控訴。末段照應開頭,也只有四句,寫老婦被帶走后舉家凄涼,作者天明上路獨與老翁告別。事件結束了,而濃重的悲劇氣氛幾乎讓讀者透不過氣來,表現了作者對這一家悲慘遭遇的無限同情。從結構安排上看,作者把老婦對差役的“致詞”放在突出的地位,記錄了她對一家遭遇的血淚控訴,這就自然而然的通過老婦的口,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讓事實本身說話,自然比間接描述更為真切感人。詳寫老婦的苦啼訴說,略寫石壕吏之嚴詞追逼,以實寫虛,用筆十分簡括。全詩主要敘述部分全由一“聽”字得來。這樣組織材料既可突出老婦的慘痛敘述,又可撇開一些其他描寫,使全詩十分簡練緊湊。也正因為是“聽”到的。才讓人感到更真切,更能烘托當時的氣氛。前面說作者是客觀敘述所見所聞,不加論斷,但敘述中有些語句仍然直接或間接表露出自己的感情,如“有吏夜促人”、“老翁逾墻走”“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等句,都帶有感情色彩和暗示作用。再如“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分明表示作者一直關注著事態的發展、變化,以致深夜未能合眼。而天明登程的沉痛意緒也沛然可感。最后,關于這首詩的主旨有兩點值得注意:一、這首詩固然通過石壕吏的乘夜捉人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但最主要的還是在反映“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這一點我們從全詩記敘中所傳達出的動亂年代的時代氣息,十室九空的慘狀,戰事的危急,人民衣不遮體的窘迫,戰場傷亡的慘重,老婦應征服役的奇聞等方面,不難感知。作者對唐王朝的腐敗不是沒有批判,但矛頭主要針對造成人民災難的罪魁禍首安史亂匪。二、作者既看到了人民的苦難,并引起他深切的同情和憤慨,又并不反對這場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因為“安史之亂”不平息,國家社會就不可能得到安寧。從這一角度上說,詩中所述老婦應役一事,既是對統治者嚴厲的斥責、控訴,也是對人民慨然而赴國難這種精神的褒揚。《石壕吏》八下第六單元《杜甫詩三首》其中一首,詩人通過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按照時間與情節發展的雙重順序,批判了當朝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表達了作者對勞苦大眾的深切同情。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作有“詩史”之稱,“三吏”“三別”組詩作為杜甫的代表作,便是對當時現實和歷史的印證,而《石壕吏》又為“三吏”“三別”中的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人們在評價杜詩的思想性時,一般不會忘記例舉“三吏”“三別”,尤其是“三吏”“三別”中的《石壕吏》,由此可見《石壕吏》一詩在杜詩中的重要地位。所以通過此詩既能認識這樣一位偉大的唐代大詩人,了解其寫作特點,回顧那時的歷史,又能在詩中感受作者憂國憂民之情,從而更好地珍惜現有的和平美好的生活,發奮讀書。【教學理念】1、對于八年級的學生鑒于學生文言功底薄弱,加之對文言文的排斥,所以還是以文言基礎為準。2、摒棄傳統的“串講”教學模式,設計“課前預習了解──創設情景導入──自由式閱讀──合作式解讀──探究式拓展”五大環節。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基礎,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目標】1、讀出韻味,看小故事。2、讀出矛盾,品小人物。(重點)3、讀出深情,贊大情懷。(難點)教學重難點:1、通過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培養文言語感;2、注意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句式,欣賞課文中精彩的語句;3、還要學習古人論事說理的技巧,體會他們的人生感悟,從中得到思想啟迪和情感陶冶【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一千多年前的一個黃昏,經歷戰亂之苦,身心俱疲的杜甫,投宿一戶農家,夜里陣陣叫囂,聲聲哭泣驚醒了他,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杜甫的代表作之一《石壕吏》,由詩入情,感受他筆下的滄桑現實。二、讀出韻味,看小故事1、初讀詩歌,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自主探究)引導:敘事性詩歌內容概括注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明確:詩人停宿石壕村,夜遇差役捉人。2、對比詩歌,體會詩歌的韻味。(先自主探究,后組內交流展示)出示改寫內容,學生對比原文,邊讀邊思考有什么不同?哪個好?為什么?投宿石壕,有吏招兵。老翁急走,老婦出門。預設:(1)“招兵”與“捉人”,寫出了差役強制征兵的粗暴、殘酷。(2)“急走”與“逾墻走”,“逾”字體現百姓對強制征兵的懼怕。(3)“暮”“夜”說明百姓夜不能寐,表現了戰亂之下百姓之苦。資料一:安史之亂:公元755年,(唐玄宗時期)安祿山起兵叛唐,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都城長安淪陷。安史之亂持續時間長達八年,唐朝由盛轉衰。......三、讀出矛盾,品小人物1.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老婦人和她一家人的遭遇,你會用詩中的哪一個字?明確:苦。2、婦啼一何苦?老婦人有多少苦?(引導學生運用詩句表達感受,)預設:(1)“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生離死別,家破人亡。(2)“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輔助學生理解古代,以男人為壯勞力,是家庭的頂梁柱。)(3)“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喪子、貧寒、年老、應征,痛苦無奈。明確:貧寒之苦、喪子之痛、無奈之苦(替夫出征)3、展開想象,完成吏與婦對話的情景。(小組內合作完成并展示,引導生反復品讀,總結老嫗、石壕吏人物形象。)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嫗: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嫗: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嫗: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嫗: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四、讀出深情,贊大情懷1、出示詩句“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是怎樣的哭聲?為什么?(生自主思考,后小組內交流展示)明確:“幽咽”低微斷續的哭,壓抑、無奈、停不下來......2、師追問:你認為是誰在哭?為什么?(鼓勵生大膽表述)資料二:杜甫詩作《憶昔二首》“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3、如果你是那晚的杜甫,你會怎么做?(生自主思考,后小組內交流展示)資料三:公元758年的冬末,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度使的六十萬大軍兵敗鄴城,大唐政權更是危在旦夕。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百姓苦不堪言。杜甫在公元758年為華州司功參軍(官職名),這時從洛陽回華州任所,途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3、師追問:這體現了詩人怎樣的復雜情感?(生答、生補充、師總結)明確:憂國憂民的復雜情感。4、PPT出示詩句“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引導生反復品讀,讀出詩人沉重情感。五、小結杜甫的詩篇篇相連,構成了一幅浩大的歷史畫卷,所以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用石壕村里發生的一個小故事,用筆下的小人物讓我們看到了他面對滄桑現實的博大胸懷以及一片圣心。5、讀詩之形象問,老嫗家,曾有哪幾人?再問,老嫗家,終將剩幾人?1、繪制老嫗一家的家譜。2、圈點批注暗示這一家命運的關鍵字。3、這家人中悲劇色彩最濃的是誰?為什么?4、誰對戰爭的態度不合常理?你能否理解她的選擇?六、達標檢測1、對這首詩評析不恰當的一項的是()A.第一句寫捉人的差役趁著天亮向石壕村急奔而來。B.第二句交代故事的發生,預示著將有一場災難降臨。C.第二句寫老翁逃跑避難,老婦出門周旋。D.第三句反映了“安史之亂”時人民深受被征兵之苦的情形。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都從這里生發出來。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并為老婦人以下的訴說制造出悲憤的氣氛。C.“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處境已經足夠悲慘,她很希望以此博得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D.“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暗示老婦人已經出征,與花木蘭替父從軍有著相似的英雄氣概。3、關于《石壕吏》一詩中作者的感情,理解最恰當的是()A.流露了對老婦人一家的同情。B.對戰亂中人民苦難的同情與關注。C.對老婦人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D.表達了橫蠻官吏的強烈憤慨。4、下列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石壕吏》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抓人打仗的不滿和對廣大百姓的同情,是首優秀的抒情詩。B.從“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可以看出,年老體衰的老婦人最終被官吏捉走了。C.“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可見老婦人非常值得哀憐,三個男孩,有兩個剛剛犧牲在戰場上。D.“泣幽咽”中“泣”指有淚無聲,“咽”指哭聲梗塞低沉出示俄烏戰爭圖片。思考:身處和平時代,一直相安無事的我們要做些什么?假如有朝一日我們也不幸處于戰火中,我們又該怎么辦?談談自己的感受。七、板書設計石壕吏杜甫百姓國家同情擔憂憂國憂民《石壕吏》課后反思本篇屬文言名篇,而八年級學生打下了一定的文言基礎,也積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的學習技巧。第二課時的目標定為分析人物形象和把握主旨。在執教的過程中,我牢牢地抓住關鍵句“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來進行,主要人物是“吏”和“婦”,要做的事情是分析“吏”的“怒”和“婦”的“苦”。我在本詩中設了幾個想像點:讓學生想像“吏”是怎樣“呼”的?“婦”是怎樣“啼”的?還在主體部分設置了想像問題:“你覺得這部分中老婦的一段致詞是在什么情況下說出來的?”,又問官吏都是怎樣逼問的。使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更為細致,對形象的理解更加透徹,也有利于理解老婦的苦難生活和差役的殘暴,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人物描寫能力和想像能力以及表達能力。本節課的一次大膽創新是幾乎所有板書都由學生完成,培養了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此外,設計人物對話,課堂上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將整個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上完這節課,我感觸很多。首先,老師要適應角色轉換。課堂不再是老師一個人生情并茂的表演話劇的舞臺堂,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其二,老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學生既要學會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又要懂得與同學彼此合作廣泛交流。第三,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此外,在集備過程中,對每個研討問題,我要多預設幾個問題,想一想,如果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