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新版課件_第1頁
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新版課件_第2頁
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新版課件_第3頁
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新版課件_第4頁
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新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新版

人生最大的錯誤,是用健康換取身外之物;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換取個人煩惱;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用生命解決自己制造的麻煩!在抱怨自己賺錢少之前,先努力,學著讓自己值錢。我們可以在大森林的上空盤旋,從那里看看宮殿,看看這塊我們所出生和父親所居住的地方,看看教堂的塔樓。這教堂里埋葬著我們的母親。在這兒,樹木和灌木林就好像是我們的親戚;在這兒,野馬像我們兒時常見的一樣,在原野上奔跑;在這兒,燒炭人唱著古老的歌曲,我們兒時曾伴著它的調子跳舞;這兒是我們的祖國:有一種力量把我們吸引到這兒來;在這兒我們找到了你,親愛的小妹妹!我們還能在這兒居留兩天,以后就得橫飛過海,到那個美麗的國度里去,可是那可不是我們的祖國。有什么辦法把你帶去呢?我們既沒有大船,更沒有小船。"讓你與生活少一點妥協,讓你有更多的力氣保護你所喜歡的東西,讓你對一切美好的事物力所能及,更重要的是讓你在最美的韶光里,為了成為最好的你,沒有辜負努力奮斗的自己!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爾斯泰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新版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新版人生最大的錯誤,是用健康換取身外之物;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換取個人煩惱;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用生命解決自己制造的麻煩!在抱怨自己賺錢少之前,先努力,學著讓自己值錢。我們可以在大森林的上空盤旋,從那里看看宮殿,看看這塊我們所出生和父親所居住的地方,看看教堂的塔樓。這教堂里埋葬著我們的母親。在這兒,樹木和灌木林就好像是我們的親戚;在這兒,野馬像我們兒時常見的一樣,在原野上奔跑;在這兒,燒炭人唱著古老的歌曲,我們兒時曾伴著它的調子跳舞;這兒是我們的祖國:有一種力量把我們吸引到這兒來;在這兒我們找到了你,親愛的小妹妹!我們還能在這兒居留兩天,以后就得橫飛過海,到那個美麗的國度里去,可是那可不是我們的祖國。有什么辦法把你帶去呢?我們既沒有大船,更沒有小船。"讓你與生活少一點妥協,讓你有更多的力氣保護你所喜歡的東西,讓你對一切美好的事物力所能及,更重要的是讓你在最美的韶光里,為了成為最好的你,沒有辜負努力奮斗的自己!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爾斯泰2課程設計教學目標理解發展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了解個體心理發展的一般趨勢與特征教學設計思想突出重點、聯系實際、加強備考教學安排以節為單位講解/練習/答疑3第三章發展心理學知識第一節概述第二節嬰兒期的心理發展(0-3歲)第三節幼兒期的心理發展(3-6、7歲)第四節童年期的心理發展(6、7-12、13歲)第五節青春發育期的心理發展(11、12-15、16歲)第六節青年期的心理發展(17、18-35歲)第七節中年期的心理發展變化(35-60歲)第八節老年期的心理發展變化(60歲以后)4第一節概述第一單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第二單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第四單元心理發展過程第五單元心理發展的內動力和外動力的關系第六單元兒童早期心理發展的關鍵期第七單元發展心理學簡史5第一單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發展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發展規律的科學,屬于基礎理論學科。目前,日益突出強調應用研究。在這個意義上,發展心理學研究又屬于應用基礎研究。一、心理發展的內涵種系發展動物種系演進過程中的心理發展(比較心理學)種族發展對處于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各民族心理進行比較研究(民族心理學)個體心理(狹義)人類個體從出生到衰亡的整個過程中的心理發展(個體發展心理學)6第一單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二、心理發展的性質整體性社會性活動性規律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方向性和順序性不平衡性人一生全程的心理發展并不是隨年齡增長而勻速前進的第一發展加速期:嬰幼兒期第二發展加速期:少年期(青春發育期)7第一單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三、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心理發展中各年齡階段的特征年齡特征:本質特征時間維度、大致對應、不是因果關系年齡階段的根源:由心理過程或特征的變化所規定,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認知過程起著主導作用。8第一單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三、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遺傳和環境:心理發展的動因,本質問題連續性和階段性:心理發展過程內動力和外動力“關鍵期”問題9第二單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發展心理學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釋、預測、控制關注發展性,年齡跨度大。發展心理學研究的設計方式橫向研究設計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同時對不同年齡組的被試者進行比較研究的設計方式,又稱為橫向比較研究。優點:適用性、時效性缺點:人為的聯接性、組群效應(將受不同社會環境影響造成的差異當成隨年齡增長引起的發展變化)10第二單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縱向研究設計對相同的研究對象在不同的年齡或階段進行的長期的反復觀測的設計方式,也稱為縱向跟蹤研究。優點:系統了解心理發展的連續過程、揭示從量變到質變的規律。缺點:時效性較差、被試容易流失、可能出現練習效應和疲勞效應。縱橫交叉研究設計首先對不同年齡組的被試進行橫向研究,然后再對這些被試進行縱向跟蹤研究。11第二單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縱橫交叉研究設計12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一、遺傳因素決定心理發展心理發展是受遺傳因素決定的,環境(包括教育)只起一個引發的作用。代表人物:高爾頓(家譜調查)二、環境因素決定心理發展心理發展是由環境因素決定的,否認遺傳因素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代表人物:華生13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三、遺傳與環境共同決定心理發展心理發展是由遺傳和環境兩個因素決定的:同等成分、孤立存在、企圖揭示單獨發揮作用的程度。二因素論:簡單而機械的拼湊。四、通過社會學習獲得行為發展社會學習理論:班都拉習得社會行為的主要方式:觀察學習、替代性強化機制:對榜樣的認同,有意識地模仿模型人物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社會認知:兒童的模仿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兒童是積極主動的發展者。14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五、社會文化因素決定心理發展維果茨基:文化——歷史理論心理的實質:社會文化歷史通過語言符號的中介而不斷內化的結果。低級心理機能:動物和人類共有,受生物成熟因素制約;高級心理機能:人類所特有,受文化歷史因素所制約。心理機能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標志:隨意化、概括——抽象化、整體化、個性化。15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五、社會文化因素決定心理發展文化歷史因素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源泉兒童與教養者、兒童與同伴之間的共同活動是兒童心理發展的社會源泉。語言符號是使心理活動發生質變的中介。教育和教學與心理發展的關系“最近發展區”思想;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學習和指導的最佳期限(個體發育成熟,某些心理特征處在開始形成而尚未達到成熟之時)。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新版人生最大的錯誤,是用健康換取身外之物2課程設計教學目標理解發展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了解個體心理發展的一般趨勢與特征教學設計思想突出重點、聯系實際、加強備考教學安排以節為單位講解/練習/答疑2課程設計教學目標23第三章發展心理學知識第一節概述第二節嬰兒期的心理發展(0-3歲)第三節幼兒期的心理發展(3-6、7歲)第四節童年期的心理發展(6、7-12、13歲)第五節青春發育期的心理發展(11、12-15、16歲)第六節青年期的心理發展(17、18-35歲)第七節中年期的心理發展變化(35-60歲)第八節老年期的心理發展變化(60歲以后)3第三章發展心理學知識第一節概述34第一節概述第一單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第二單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第四單元心理發展過程第五單元心理發展的內動力和外動力的關系第六單元兒童早期心理發展的關鍵期第七單元發展心理學簡史4第一節概述第一單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4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新版課件5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新版課件6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新版課件7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新版課件8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新版課件9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新版課件1011第二單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縱橫交叉研究設計11第二單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縱橫交叉研究設計1112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一、遺傳因素決定心理發展心理發展是受遺傳因素決定的,環境(包括教育)只起一個引發的作用。代表人物:高爾頓(家譜調查)二、環境因素決定心理發展心理發展是由環境因素決定的,否認遺傳因素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代表人物:華生12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一、遺傳因素決定心理發展1213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三、遺傳與環境共同決定心理發展心理發展是由遺傳和環境兩個因素決定的:同等成分、孤立存在、企圖揭示單獨發揮作用的程度。二因素論:簡單而機械的拼湊。四、通過社會學習獲得行為發展社會學習理論:班都拉習得社會行為的主要方式:觀察學習、替代性強化機制:對榜樣的認同,有意識地模仿模型人物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社會認知:兒童的模仿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兒童是積極主動的發展者。13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三、遺傳與環境共同決定心理發展1314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五、社會文化因素決定心理發展維果茨基:文化——歷史理論心理的實質:社會文化歷史通過語言符號的中介而不斷內化的結果。低級心理機能:動物和人類共有,受生物成熟因素制約;高級心理機能:人類所特有,受文化歷史因素所制約。心理機能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標志:隨意化、概括——抽象化、整體化、個性化。14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五、社會文化因素決定心理發展1415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五、社會文化因素決定心理發展文化歷史因素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源泉兒童與教養者、兒童與同伴之間的共同活動是兒童心理發展的社會源泉。語言符號是使心理活動發生質變的中介。教育和教學與心理發展的關系“最近發展區”思想;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學習和指導的最佳期限(個體發育成熟,某些心理特征處在開始形成而尚未達到成熟之時)。15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五、社會文化因素決定心理發展1516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六、心理發展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皮亞杰: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相互轉化的互動關系受個體主觀能動性的調節適應理論和主動建構學說智力的本質是適應四個基本概念:圖式(認知結構)、同化(加強豐富原有認知結構)、順應(圖式得到質的改變)和平衡(主體的主動發展趨向)16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六、心理發展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1617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六、心理發展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心理起源于動作,動作是心理發展的源泉影響心理發展的因素成熟經驗:物理經驗、數理邏輯經驗(10個石子)社會環境平衡化17第三單元心理發展的動因六、心理發展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1718第四單元心理發展過程一、心理發展的連續論二、心理發展的階段論三、心理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心理發展的不均衡性心理發展中的量變、質變關系四、心理發展的年齡階段以認知結構發展特點為標準以人格特征為標準劃分年齡階段18第四單元心理發展過程一、心理發展的連續論1819第四單元心理發展過程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感知運動階段(0-2歲左右):感知運動圖式前運算階段(2-6、7歲):心理符號(表象)泛靈論、自我中心主義(“三山實驗”)、不能理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紅花多還是花多)、思維的不可逆性(反演可逆性:球狀變腸狀;互反可逆性:A>B)、缺乏守恒具體運算階段(6、7歲~11、12歲):需要具體內容支持的運算圖式形式運算階段(11、12歲及以后)思維形式擺脫思維內容:關注假言命題進行假設——演繹推理19第四單元心理發展過程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1920年齡階段主要發展任務良好的人格特征嬰兒前期獲得信任感,克服懷疑感希望品質嬰兒后期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意志品質幼兒期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目標品質童年期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質青少年期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誠實品質成年早期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愛的品質成年中期獲得繁衍感,避免停滯感關心品質成年后期獲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厭惡感智慧、賢明品質艾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20年齡階段主要發展任務良好的人格特征嬰兒前期獲得信任感,克20第五單元心理發展的內動力與外動力的關系內動力:人類所具有的自生成、自發展的心理動力。外動力:家庭和社會文化環境對兒童的影響和教育作用。兒童心理發展是在內動力和外動力的相互作用下展開的,內動力和外動力良性互動的結果形成具有新質的發展動力,這才是制約并促進兒童心理發展的真正動因。21第五單元心理發展的內動力與外動力的關系內動力:人類所具有的2122第六單元兒童早期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兒童早期發展對畢生發展的關鍵意義對畢生心理發展的質量有重要影響是獨特的發展時期既迅速又顯著早期對負面影響最為敏感關鍵期兒童在某個時期最容易習得某種知識和技能,或形成某種心理特征,過了這個時期有關方面的發展會出現障礙,且難以彌補。近來,多用于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發育和形成方面。敏感期在這段時間,兒童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比較容易,兒童心理某些方面發展迅速的時期。如果錯過了敏感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發展比較緩慢。22第六單元兒童早期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兒童早期發展對畢生發展2223第七單元發展心理學簡史一、兒童心理學的誕生和演變誕生的思想基礎:人本主義思想和兒童教育的需求誕生的研究基礎:達爾文《一個嬰兒的傳略》(1876)科學兒童心理學的誕生普萊爾1882《兒童心理》兒童心理學的發展一批先驅者、不同學派、演變與增新二、從兒童心理學到發展心理學的演變1957年美國的《心理學年鑒》用“發展心理學”取代“兒童心理學”作為文章標題23第七單元發展心理學簡史一、兒童心理學的誕生和演變2324練習單項選擇題1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A人群中每個人的心理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B人一生的心理發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進的C各種心理過程的發展速率不同D人一生各個階段智力發展的速率不同答案:B24練習單項選擇題2425練習單項選擇題2科學兒童心理學建立的時間為()年A1879B1882C1900D1905答案:B25練習單項選擇題2526練習單項選擇題3皮亞杰的心理發展觀認為心理起源于()A先天的成熟B后天的經驗C動作D吸吮答案:C26練習單項選擇題2627練習單項選擇題4皮亞杰把兒童的心理發展劃分為()個階段。A2B3C4D5答案:C27練習單項選擇題2728練習單項選擇題5艾里克森認為嬰兒后期的主要發展任務是()A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B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C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D獲得親密感,克服孤獨感答案:C28練習單項選擇題2829練習單項選擇題6學習的最佳期限是指()A心理機能已經發展成熟的時候B學習條件都已經具備的時候C心理機能開始形成之前D心理機能正在開始又尚未形成之時答案:D29練習單項選擇題2930練習多項選擇題1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包括()A遺傳和環境的關系B連續性和階段性的關系C發展內動力和外動力的關系D不同心理機能是否存在關鍵期答案:ABCD30練習多項選擇題3031練習多項選擇題2縱向研究設計的優點在于()A節約研究成本B便于了解個體心理發展連續變化的過程C便于揭示量變、質變現象,了解心理發展過程中比較穩定和比較迅速的變化時期D被試不容易流失答案:BC31練習多項選擇題3132練習多項選擇題3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兒童具有()的特征。A泛靈論B自我中心C思維的可逆性D掌握守恒答案:AB32練習多項選擇題3233第二節嬰兒期的心理發展第一單元新生兒的發展第二單元嬰兒生理和動作的發展第三單元嬰兒的學習第四單元嬰兒的認知發展第五單元嬰兒的言語發展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33第二節嬰兒期的心理發展第一單元新生兒的發展3334第一單元新生兒的發展產前期(約280天)胚種期(0-2周)、胚胎期(3-8周)、胎兒期(9-38周)新生兒:出生到1個月的嬰兒一、新生兒的反射行為無條件反射:生存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原始反射(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圍抱反射、巴賓斯基反射)34第一單元新生兒的發展產前期(約280天)3435第一單元新生兒的發展二、新生兒的生活行為模式睡眠——覺醒周期模式睡眠不規律可能是出現某種異常問題的征兆。三、新生兒的心理發生以感覺的產生為指標以無條件反射為指標以出現明確而穩定的條件反射為指標35第一單元新生兒的發展二、新生兒的生活行為模式3536第二單元嬰兒生理和動作的發展一、嬰兒大腦的可塑性、可修復性二、嬰兒的動作發展動作發展對嬰兒心理發展的意義心理發展的源泉發展水平的指標使嬰兒獲得探究環境的新手段和主動權促進嬰兒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嬰兒的主要動作發展手的抓握技能和獨立行走遵循頭尾原則、近遠原則、大小原則影響因素:成熟程度、刺激物的支持、環境提供的動作活動機會、探究愿望、撫養方式等。36第二單元嬰兒生理和動作的發展一、嬰兒大腦的可塑性、可修3637第三單元嬰兒的學習嬰兒的學習是指在環境中獲得經驗,由經驗引起行為的變化。一、模仿學習新生兒模仿成人表情二、條件反射學習方式對喂奶姿勢做出食物性條件反射三、偏好新穎刺激的學習形式呈現新刺激,反應強度提高(習慣化和去習慣化方法)37第三單元嬰兒的學習嬰兒的學習是指在環境中獲得經驗,由經3738第四單元嬰兒的認知發展一、嬰兒感知覺的發展嬰兒感覺的發展視覺技能:視覺集中、視覺追蹤運動、顏色視覺等聽覺技能:聽覺辨別能力、語音感知、音樂感知等嬰兒知覺的發展跨感覺通道的知覺:手眼協調和視聽協調模式知覺:偏愛人臉(范茲:視覺偏愛程序)深度知覺:約從六個月開始具有(吉布森:視覺懸崖裝置)38第四單元嬰兒的認知發展一、嬰兒感知覺的發展3839393940404041第四單元嬰兒的認知發展二、嬰兒注意和記憶的發展注意內容的選擇性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約受知識經驗的支配受言語的調節和支配嬰兒的記憶人類個體記憶發生的時間是胎兒末期12個月以前:情緒記憶和動作記憶12個月以后:表象記憶和詞語記憶41第四單元嬰兒的認知發展二、嬰兒注意和記憶的發展4142第五單元嬰兒的言語發展一、嬰兒的發音嬰兒發音的階段性簡單發音階段:基本韻母為主,很少有聲母連續音節階段:多音節發音學話萌芽階段:聽起來像說話,沒有明確意義嬰兒發音的特點最初的發音呈現出普遍的規律性真正掌握母語的各種發音,要到第一批詞出現時才能開始3歲左右基本能掌握母語的全部發音42第五單元嬰兒的言語發展一、嬰兒的發音4243第五單元嬰兒的言語發展二、嬰兒詞匯的發展詞匯量的發展1-1.5歲:第一批詞匯,50-60個左右3歲:1000個左右掌握詞匯的特點從熟悉的事物的名稱開始,如人、食物、玩具等理解的詞義與成人不盡相同,擴大、縮小詞義等三、嬰兒句子的發展從單詞句到多詞句、從簡單句到復合句43第五單元嬰兒的言語發展二、嬰兒詞匯的發展4344第五單元嬰兒的言語發展四、嬰兒與成人之間的言語交往嬰兒與成人之間的前言語交往利用手勢,將注意引向特定物體或事件嬰兒與成人言語交往說出知道的內容,表達愿望及要求成人與嬰兒的言語交往內容:貼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一般限于眼前的事物交流技能:誘導注意,叫名字、運用感嘆詞、調整說話的語調語用技巧:句子簡短,基本合乎句法;語速慢,增加停頓;話語多重復。策略:把孩子看作是對話的交談對象;對話應輔以姿勢、游戲、演示、示范等活動;進行問答式對話;將單詞句和雙詞句加以擴展和引申。44第五單元嬰兒的言語發展四、嬰兒與成人之間的言語交往4445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一、嬰兒的氣質嬰兒的氣質類型按活動特性劃分(巴斯等)情緒性:情緒反應突出,負面情緒占優勢活動性:積極探索周圍環境,樂于從事運動性游戲沖動性:情緒反應強烈,極易沖動,不穩定而多變社交性:具有強烈的社會交往要求,主動與他人交流按三種類型劃分(托馬斯和切斯)容易撫養型:生活規律、節奏明顯,容易適應新環境撫養困難型:生理節律、生活規律性差,負性情緒多發展緩慢型:對環境變化適應緩慢,情緒常不甚愉快。45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一、嬰兒的氣質4546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嬰兒氣質的穩定性特征出生后第一年,氣質的穩定性連續增長中等程度的穩定性嬰兒氣質的可控性和可變性及其與教養的關系不同氣質類型的嬰兒對早期教育的適應性和要求不同“擬合優化模式”:以符合其氣質發展需要的方式,鼓勵并促進嬰兒表現出更多的恰當行為。46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嬰兒氣質的穩定性特征4647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二、嬰兒基本情緒的發展嬰兒興趣的發展先天反射性反應階段(出生至百日前后)相似性物體再認知覺階段(半歲前后)新異性事物探索階段(1歲前后)嬰兒的社會性微笑自發性微笑階段:生理反射性微笑無選擇的社會性微笑:區分人和其他非社會性刺激有選擇的社會性微笑:能區分熟悉人和陌生人的聲音和面孔47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二、嬰兒基本情緒的發展4748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嬰兒的社會性哭泣自發性的哭:生理反射性哭應答性的哭:向撫養者表達需要的信號主動操作性的哭:從經驗中學到的哭嬰兒啼哭的5種原因:饑餓、瞌睡、身體不佳、心理不適、感到無聊。分離焦慮最初階段:啼哭、悲傷,拒絕陌生人、抗議第二階段:希望破滅,減少啼哭,情感冷漠第三階段:尋求可親近的人,企圖適應新的環境48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嬰兒的社會性哭泣4849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情緒對嬰兒生存和發展的意義情緒是嬰兒早期適應環境的首要心理承擔者嬰兒的種種需求通過情緒信息在母嬰之間傳遞情緒是激活嬰兒心理活動和行為的驅動力本能性的驅動力心理社會性驅動力情緒的社會性參照功能嬰兒對他人情緒的分辨、利用情緒信息指導行為在7、8個月時發生,之后,不斷提高。49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情緒對嬰兒生存和發展的意義4950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三、嬰兒的社會性依戀依戀是嬰兒與特定對象之間的情感聯接,最多發生在母嬰之間。依戀發展階段第一階段:無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第二階段:有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有選擇地對人反應第三階段:特殊的情感聯絡階段,與母親的情感聯系更加緊密,把母親作為安全的基地。第四階段:互惠關系形成階段,能把母親當作交往的伙伴,能夠接受母親的暫時離開。50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三、嬰兒的社會性依戀5051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嬰兒依戀的類型安斯沃斯:陌生情境法安全型依戀:將母親視為安全基地,能夠在陌生的情境中積極地探索和操作。回避型依戀:母親在場或離開都無所謂,自己玩自己的,與母親之間并未形成特別親密的感情聯接。反抗型依戀:缺乏安全感,時刻警惕母親離開,對母親離開極度反抗,非常苦惱。母親回來時,既尋求與母親接觸,又反抗母親的安撫,表現出矛盾的態度。51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嬰兒依戀的類型5152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早期教養對依戀的影響早期社會性依戀的重要意義早期社會性依戀對日后人格特征的影響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在成人后具有高自尊,往往享有信任而持久的人際關系,善于尋求社會支持。早期依戀類型影響個體內在工作模式的形成衡量嬰兒期母親教養方式的三個標準反應性:通常能正確理解嬰兒發出信號的意義所在,并能予以積極的應答和反饋。情緒性:經常會通過說、笑、愛撫等積極情緒,進行情感交流,以滿足嬰兒愉悅的需要。社會性刺激:通過互相模仿、親子游戲、共同活動等社會性互動以及通過豐富環境、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嬰兒活動節律和互動內容的要求來適應嬰兒的社會互動需求。52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早期教養對依戀的影響5253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四、嬰兒自我的發展嬰兒自我的發展過程(哈特)主體我的自我意識8個月前還沒有萌發自我意識,一周歲前后,顯示出主體我的認知能把自己作為活動主體來認知:如用自己的動作引發出鏡像的動作能把自己與他人分開:如熱衷于扔玩具客體我的自我意識兩周歲前后,顯示出客體我的自我認知能從客體(照片、錄像)中認出自己能運用人稱代詞稱呼自己和他人客體我自我意識的出現是個體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一次飛躍。53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四、嬰兒自我的發展5354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促進嬰兒自我的健康發展安全的親子依戀關系是健康自我發展的重要條件早期自我能否健康發展取決于親子交往的質量父母對孩子充滿愛心,給孩子以安全感;一貫地對孩子的需要做出敏感的反應,使他享受滿足感;熱情的鼓勵孩子的進步和努力,使他體驗成就感;合理安排和組織好孩子的生活環境,讓孩子感覺到周圍環境的規律性以及環境變化的可預測性。54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促進嬰兒自我的健康發展5455練習單項選擇題1嬰兒期的年齡范圍是()A0-1歲B0-3歲C1-2歲D1-3歲答案:B55練習單項選擇題5556練習單項選擇題2個體認知發展中最早發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過程是()A動作B感覺C知覺D條件反射答案:B56練習單項選擇題5657練習單項選擇題3嬰兒對多次呈現的同一刺激的反應強度逐漸減弱,乃至最后形成習慣而不再反應。這是()A興奮B抑制C習慣化D去習慣化答案:C57練習單項選擇題5758練習單項選擇題4艾斯沃斯將嬰兒依戀劃分為()等類型A安全型依戀、回避型依戀、反抗型依戀B容易型依戀、困難型依戀、遲緩型依戀C初級依戀、次級依戀、高級依戀D無差別的社會反應、有差別的社會反應、特殊情感聯結答案:A58練習單項選擇題5859練習單項選擇題5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一個飛躍表現為()A能將自己作為活動的主體來認識B能用適當人稱代詞(如我、你)稱呼自己和他人C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D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答案:B59練習單項選擇題5960練習多項選擇題1嬰兒動作發展遵循的原則包括()A上下原則B頭尾原則C近遠原則D大小原則答案:BCD60練習多項選擇題6061第三節幼兒期的心理發展第一單元幼兒的游戲第二單元幼兒的認知發展第三單元幼兒言語的發展第四單元幼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61第三節幼兒期的心理發展第一單元幼兒的游戲6162第一單元幼兒的游戲一、游戲是幼兒期的主導活動幼兒的游戲主導著他們的認知和社會性發展。幼兒的各種學習多是通過游戲活動進行的。游戲是幼兒教育的最佳途徑。二、對游戲的理解和解釋古典游戲理論:游戲與人類的關系,強調進化論的影響精力過剩論、重演論現代游戲理論精神分析論:調節情緒、釋放焦慮、補償愿望認知論:練習鞏固能力、創造最近發展區62第一單元幼兒的游戲一、游戲是幼兒期的主導活動6263第一單元幼兒的游戲三、游戲的發展以游戲體現認知發展水平為依據機能游戲:重復簡單動作和活動嬰兒期的親子游戲和模仿性游戲象征性游戲:幼兒期的游戲特點,又稱假裝游戲規則性游戲:游戲規則外顯,童年期及以后為主四、幼兒期象征性游戲的特點以主題游戲為主、運用與現實物相仿的代替物、通過想象建構虛假游戲情境、游戲中富有創造性、游戲的動機重在活動過程63第一單元幼兒的游戲三、游戲的發展6364第一單元幼兒的游戲五、游戲的社會性發展非社會性游戲:獨自游戲和旁觀游戲平行游戲:湊近場所,活動雷同,沒有交流社會性游戲協同游戲:各自游戲,有言語溝通等,沒有共同目的合作游戲:具有共同目的、明確分工、彼此協調合作六、游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游戲是幼兒活動和情感愉悅的精神寄托游戲是促進幼兒認知發展和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渠道游戲是幼兒之間社會交往的最好園地游戲是幼兒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載體64第一單元幼兒的游戲五、游戲的社會性發展6465第二單元幼兒的認知發展一、幼兒記憶的發展幼兒記憶發展的特點無意識記憶為主,有意識記憶發展較迅速形象記憶為主,詞語記憶發展速度更快機械記憶和意義記憶同時發展并相互作用幼兒的記憶策略兒童記憶策略的發展基本沒有記憶策略:5歲以前經指導能夠運用記憶策略:5-8、9歲主動自覺地運用記憶策略,10歲以后穩定發展幼兒后期能運用的記憶策略視覺“復述”策略、復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65第二單元幼兒的認知發展一、幼兒記憶的發展6566第二單元幼兒的認知發展二、幼兒思維的發展具體形象性思維是幼兒思維的主要特征思維具體形象性的特點具體形象性的可塑性、動態性幼兒認知發展的趨向性: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由片面到比較全面、由淺入深自我中心現象有一定的計劃性和預見性66第二單元幼兒的認知發展二、幼兒思維的發展6667第二單元幼兒的認知發展邏輯思維初步發展(開始萌芽)幼兒所提問題類型的變化:4-5歲后以“為什么”為主導幼兒概括能力發展實物概念的發展幼兒初期:列舉所熟悉的一個或一些事物(就是那個大馬)幼兒中期:能說出實物的突出的或功用上的特征(馬是拉車的)幼兒末期:概括出事物的若干外部特征和某些內部特征(馬有頭、有尾巴,有四只腳,會拉車)類概念的發展一級水平:不能分類二級水平:依據感知特征分類,如桌椅都有四條腿為一類三級水平:依據生活情境或物體功能分類,如書包放桌上為一類四級水平:概念分類,如家具、玩具等,在幼兒期初步發展67第二單元幼兒的認知發展邏輯思維初步發展(開始萌芽)6768第二單元幼兒的認知發展三、幼兒想象的發展無意想象經常出現,有意想象日益豐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創造想象開始發展通過良好的教育和訓練,幼兒的創造想象會得到顯著發展幼兒創造想象的新穎性幼兒創造想象的神奇性幼兒創造想象的超越性幼兒創造想象的未來指向68第二單元幼兒的認知發展三、幼兒想象的發展6869第三單元幼兒言語的發展一、言語發展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意義語言是兒童人際交流的工具言語是有助于兒童適應環境的重要工具在兒童超越具體環境,進入新的境界過程中,言語發揮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言語發展是幼兒期心理發展的助推器是智力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是認知和社會性發展的心理工具。幼兒期是兒童言語不斷豐富的時期,是詞匯量增長最迅速的時期,是從外部言語向內部言語轉化的過渡階段,是掌握口頭言語發展的關鍵時期。69第三單元幼兒言語的發展一、言語發展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意義6970第三單元幼兒言語的發展幼兒詞匯的發展詞匯數量的增加一生中詞匯量增加最快的時期3歲,一千個左右;6歲,3千個左右;7歲,4千個左右。3-4歲增長最快,平均每天增加數個詞。詞類范圍的擴大先實詞,再虛詞;名詞、動詞、形容詞。幼兒期的兒童已經可以掌握各種最基本的詞類。詞義的深化掌握詞匯的特點:詞義籠統含糊、所指非常具體、幼兒末期概括性逐漸增加消極詞匯和積極詞匯的消長真正理解和正確使用詞匯的指標理解詞:具有間接概括性,把詞當作物體的概括性符號來使用。使用詞:自發使用,是通常使用的,時常運用,具有某種程度的概括意義。70第三單元幼兒言語的發展幼兒詞匯的發展7071第三單元幼兒言語的發展三、句子的發展理解句子的策略語義策略:根據句子中的幾個實詞的含義和事件可能性來理解句子詞序策略:常常把第一個名詞作為動作實施者。4歲兒童的詞序策略最突出。非言語策略:按自己的知識經驗對句子意義的預期來理解。掌握句法結構的發展從簡單句到復合句從陳述句到多種形式的句子從無修飾語發展到有修飾語71第三單元幼兒言語的發展三、句子的發展7172第三單元幼兒言語的發展四、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從對話語向獨白語發展從情境語向連貫語發展3-5歲時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發展的快速期五、語用技能的發展早期溝通的手勢聽的語用技能說的語用技能對影響有效溝通的情境因素十分敏感對同伴的反饋易于做出積極的反應能夠有效地參與談話72第三單元幼兒言語的發展四、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7273第四單元幼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一、個性的初步形成顯示出比較明顯的氣質特點表現出一定的興趣愛好差異表現出一定的能力差異最初的性格特點的表現自我情緒體驗的發展自尊是最值得重視的幼兒情緒體驗。自尊是自我對個人價值的評價和體驗。幼兒的自尊感隨年齡的增長而迅速發展到童年期,兒童的自尊具有穩定性幼兒期自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預測以后的情緒發展和適應性影響兒童自尊的因素父母的教養方式高自尊兒童父母教養的特點:溫暖、關愛;要求明確,但不采取強制性管束;民主,給孩子表達觀點的自由;以身作則,樹立典范。同伴關系因素建立同伴友誼關系和被集體接納是自尊體驗的兩個重要因素。73第四單元幼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一、個性的初步形成7374第四單元幼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三、幼兒期兒童認同的發展認同及其對兒童發展的意義兒童對成人個性品質的效仿稱為認同。認同的基礎是兒童知覺到與認同對象之間的相似性認同帶給兒童以歸屬感和成就感;使兒童獲得榜樣的力量和發展的動力;對兒童的性別意識和道德意識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幼兒期兒童認同的對象較高地位、權威性和較強能力、聰明健壯漂亮的人父母、教師、喜歡的叔叔阿姨或年齡較大的哥哥姐姐等74第四單元幼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三、幼兒期兒童認同的發展7475第四單元幼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四、兒童發展的第一逆反期第一逆反期的表現是幼兒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年齡主要是3-4歲。第一逆反期的發展性特點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心理需求:實現自我意志、實現自我價值感,希望他人接納自己長大了并很能干的現實。行為表現:參與成人活動,別人能干的事自己也能干,并大膽實施,自己要做的事被成人代做要退回原狀態自己重做,常常說“不”,“我自己做”,喜歡聽“你真棒”等表揚。第一逆反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點積累的心理資源構成發展的驅動力,趨向新的發展階段75第四單元幼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四、兒童發展的第一逆反期7576第四單元幼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父母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地進行教育認識到第一逆反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正常現象,應積極而又理智地面對。認識到第一逆反期的矛盾焦點,孩子出現長大感,父母對此認識不足,引起反抗。因勢利導,創造條件,適宜地滿足兒童的發展需求。通過扮演社會角色的游戲活動,滿足他們參與社會生活活動的需要。訓練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務勞動能力,體現他們的價值感。了解特長和優勢,創設條件,有針對性地培養才能,使其獲得成就感。以民主型等良好教育方式,正確選擇、積極引導。76第四單元幼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父母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地進7677練習單項選擇題1幼兒期兒童的年齡范圍是()A2歲-4歲B2歲-5歲C3歲-6歲D3歲-8歲答案:C77練習單項選擇題7778練習單項選擇題2幼兒游戲主要是一種()A互動游戲B實物游戲C象征性游戲D規則游戲答案:C78練習單項選擇題7879練習單項選擇題3()是口頭言語發展的關鍵時期。A嬰兒期B嬰兒早期C幼兒期D童年期答案:C79練習單項選擇題7980練習單項選擇題4第一逆反期發生的時間大約是()A2歲B3-4歲C7-8歲D13-14歲答案:B80練習單項選擇題8081練習多項選擇題1幼兒期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表現為()A從獨白語向對話語發展B從對話語向獨白語發展C從連貫語向情境語發展D從情境語向連貫語發展答案:BD81練習多項選擇題8182練習多項選擇題2幼兒記憶的特點有()A無意識記占主導地位B形象記憶占主要地位C意義記憶占主導地位D詞語記憶占主導地位答案:AB82練習多項選擇題8283練習多項選擇題3幼兒期語法結構的發展表現為()A從簡單句發展到復合句B從疑問句發展到多種形式的句子C從無修飾句發展到修飾句D從詞數多的長句發展到詞數少的短句答案:AC83練習多項選擇題8384第四節童年期的心理發展第一單元童年期的學習第二單元童年期的認知發展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84第四節童年期的心理發展第一單元童年期的學習8485第一單元童年期的學習小學兒童學習的一般特點學習是小學兒童的主導活動教和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小學兒童的學習逐漸轉向以掌握間接經驗為主“學會學習”是小學生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學習促進小學兒童心理積極發展85第一單元童年期的學習小學兒童學習的一般特點8586第二單元童年期的認知發展一、記憶的發展學齡兒童的主要記憶策略復誦策略:大部分童年期兒童都能自發運用組織策略:歸類低年級不能運用,高年級可以自發運用中年級不大會運用,經指導能夠提高運用效果系統化策略:按體系關系整理組成知識系統幫助記憶巧妙加工策略:聯想、諧音、拆分、重組等86第二單元童年期的認知發展一、記憶的發展8687第二單元童年期的認知發展二、童年期思維的發展童年期兒童思維的基本特征童年期思維的本質特征:依賴具體內容的邏輯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思維變化的轉折年齡在9-10歲,即小學中年級階段思維形式的發展概括能力的發展直觀形象水平:小學低年級為主,“有頭無尾就是人”形象抽象水平:既有外部直觀形象特征,又有內部本質特征,小學中年級為主,“臨渴掘井是要吃水,早就應該準備好”初步本質抽象水平,“一毛不拔就是很小氣”87第二單元童年期的認知發展二、童年期思維的發展8788第二單元童年期的認知發展推理能力的發展演繹推理能力的發展運用概念對直接感知的事實進行簡單的演繹推理能夠對通過言語表述的事實進行演繹推理自覺地運用演繹推理解決抽象問題小學低年級初步表現了邏輯能力,中年級的邏輯能力屬于發展中的過渡階段,高年級已基本具有邏輯推理能力。歸納推理能力的發展小學生基本上都能完成簡單的歸納推理。因素多,歸納難度大,歸納推理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類比推理能力的發展存在著年齡階段的差異:中年級到高年級的發展速度較快小學兒童類比推理能力的發展水平低于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88第二單元童年期的認知發展推理能力的發展8889第二單元童年期的認知發展新的思維結構形成掌握守恒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恒等性(沒有加水,也沒有減水)、可逆推理(倒回原來的杯子還是那么高)和兩維互補推理(水變低了,可是它變粗了)自我中心表現和脫自我中心化4-7歲兒童具有自我中心現象,但并不是認知的主要成分。9歲以后兒童的正確認知結果占主導地位,基本擺脫了自我中心的影響。8歲兒童正處于脫自我中心化的轉折時段。89第二單元童年期的認知發展新的思維結構形成8990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一、自我意識的發展自我評價能力的特點自我評價包括多個方面,如身體外表、行為表現、學業成績等。社會支持因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和同學的作用最重要對自我價值的評價與情感密切聯系,喜歡自己的兒童最快樂,評價不良的兒童經常有消極情緒。小學兒童自我評價與學業經驗、同伴交往、自信心等都有密切關系。90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一、自我意識的發展9091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延遲滿足:6-8歲有1/3,9-11歲有1/2,12-15歲幾乎全部童年期兒童延遲滿足能力隨年齡增長而顯著提高;自我控制行為的發展過程主要表現在童年期。影響兒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認知和策略:轉移注意榜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影響:注重培養獨立自主的、寬松而又民主的教育類型,可使兒童具有練習自我控制的機會和動力。91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自我控制能力9192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二、道德發展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道德情感的發展:移情、內疚、羞愧等。道德認知的發展:皮亞杰對4-12歲兒童進行研究前道德階段不能判斷,直接接受行為的結果他律道德階段他律是指導的判斷的標準受兒童自身以外的價值標準支配。兒童認為規則、規范是由權威人物制定的,不能改變,必須嚴格遵守。對行為好壞的評定,只根據后果,而不是根據行為者的動機。自律道德階段自律是指兒童的道德判斷受氣自己的主觀價值標準所支配規則具有相對性,是可以改變的。對行為好壞的判斷依據著重于主觀動機或意圖,而不是后果。92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二、道德發展9293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道德行為的發展親社會行為:分享、合作、幫助、救助親社會行為獲得需要具備的條件道德動機的發展、逐漸形成能設身處地地為需要幫助者著想的能力、需要具備親社會行為的能力,即掌握有效的助人知識和技能。攻擊行為:基本要素是傷害意圖常用的控制措施有:改善兒童所處的環境條件,教給兒童減少沖突的有效策略;增加對攻擊行為有害后果的了解;發揮榜樣的作用。欺負:雙方力量不均衡、行為重復發生。直接身體欺負、直接言語欺負、間接欺負(造謠離間等)。特點:我國小學兒童欺負發生率為20%左右,隨年級升高而下降;言語欺負出現率最高,其次是身體欺負;男生以直接身體欺負為主,女生以直接言語欺負為主;兒童的欺負行為可以預測將來的適應不良,經常受欺負的兒童通常情緒抑郁,甚至逃學、自殺,經常欺負他人者可能造成以后的行為失調或暴力犯罪。93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道德行為的發展9394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義同伴交往是童年期集體歸宿感的心理需求同伴交往促進兒童的社會認知和社會交往技能的發展同伴交往有利于兒童自我概念的發展同伴交往增進良好個性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同伴交往中兒童的人氣特點受歡迎的兒童、不受歡迎的兒童、受忽視的兒童94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9495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四、友誼的發展兒童對友誼認識的發展第一階段(約3-5歲):短期游戲伙伴關系第二階段(約6-9歲):單向幫助關系第三階段(約9-12歲):雙向幫助關系第四階段(約12歲以后):親密而又相對持久的共享關系。影響兒童選擇朋友的因素相互接近;行為、品質、學習成績和興趣相近;人格尊重、心理和諧并相互敬慕。95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四、友誼的發展9596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五、家庭人際關系對童年期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親子關系的發展變化直接交往時間明顯減少。父母教養關注重點的轉移:學習、同伴關系、情緒父母對兒童控制和兒童自主管理的消長變化父母控制(6歲前)共同控制(6-12歲)兒童控制(12歲以后)童年期親子關系的特點父母與兒童對其行為的共同調節96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五、家庭人際關系對童年期9697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家長的素質決定親子關系的質量家長要善于調節自己的教育方式,在與兒童教育互動中提高自身的修養和教育能力六、兒童人際交往的發展變化趨勢兒童與父母的交往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與同齡伙伴的交往隨年齡的增長而快速上升,與教師的交往在小學中年級以前隨年級的增長而上升,之后則一直維持在交往比率的20%左右。97第三單元童年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家長的素質決定親子關系的9798練習單項選擇題1童年期的年齡范圍是()A3歲-6歲B7歲-12歲C13歲-15歲D16歲-18歲答案:B98練習單項選擇題9899練習單項選擇題2把要識記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項目,按其間的意義聯系歸類成系統以幫助記憶,這種記憶策略叫()A復述B組織C類比D歸納答案:B99練習單項選擇題99100練習單項選擇題3童年期思維的基本特征是()A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漸發展為以抽象思維為主B以形象邏輯思維為主,在發展過程中完成從形象邏輯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C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發展過程中完成從具體形象思維向形象邏輯思維的過渡D以邏輯思維為主,在發展過程中完成從邏輯思維向辯證邏輯思維的過渡答案:B100練習單項選擇題100101練習單項選擇題4兒童對友誼認識的發展按階段可分為()A單向幫助關系、雙向幫助關系、短期游戲伙伴關系、親密而又相對持久的共享關系B短期游戲伙伴關系、單向幫助關系、雙向幫助關系、親密而又相對持久的共享關系C短期游戲伙伴關系、雙向幫助關系、單向幫助關系、親密而又相對持久的共享關系D短期游戲伙伴關系、親密而又相對持久的共享關系、單向幫助關系、雙向幫助關系答案:B101練習單項選擇題101102練習單項選擇題5下列策略中屬于記憶的組織策略的是()A復述B視覺復述C歸類D系統化答案:C102練習單項選擇題102103練習多項選擇題1童年期思維的基本特點有()A經歷一個思維發展的質變過程B沒有發生質變C不能擺脫形象性的邏輯思維D邏輯思維可以擺脫形象答案:AC103練習多項選擇題103104第五節青春期的心理發展第一單元少年期的生理發育加速第二單元少年期的認知發展第三單元少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第四單元少年期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104第五節青春期的心理發展第一單元少年期的生理發育加速104105第一單元少年期的生理發育加速一、身體成長加速青春期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是第二個加速期身高快速增長:平均每年長高6-8厘米生理機能發育加速:腦與神經系統逐步發育成熟性的發育和成熟加速性器官發育、第二性征出現、性機能成熟(女性比男性平均提早兩年)二、青春發育期提前的趨勢三、容易出現的身心危機心理生物性紊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胸悶、心慌、呼吸不暢等容易出現心理和行為偏差神經癥、病態人格、躁狂癥等105第一單元少年期的生理發育加速一、身體成長加速105106第一單元少年期的生理發育加速四、心理發展的矛盾性特點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半成熟現狀之間的矛盾成人感的內容包括:在心理上過高的評價自己的成熟度、認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屬于成人水平、要求與成人的社會地位平等、渴望社會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心理斷乳與精神依托之間的矛盾心理閉鎖性與開放性之間的矛盾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106第一單元少年期的生理發育加速四、心理發展的矛盾性特點106107第二單元少年期的認知發展一、記憶的發展記憶廣度達到一生中的頂峰:11.04對各種材料記憶的成績都達到高值二、思維的發展形式運算階段思維的特點思維形式擺脫了具體內容的束縛“我手中握有一個綠色的或者不是綠色的小球”假設演繹推理能力的發展皮亞杰的鐘擺實驗:逐一驗證重量、長度、高度、最初動力大小這4個因素的各自影響。抽象邏輯推理能力顯著發展發展趨勢:初一學生開始具備各種推理能力;初三學生的推理能力有明顯發展;高二年級后,學生的推理能力已基本達到成熟。高二掌握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已趨于成熟,排中律的成績低于同一律和矛盾律。107第二單元少年期的認知發展一、記憶的發展107108第三單元少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一、少年期自我意識的發展少年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強烈關注自己的外貌和風度深切重視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成績強烈關心自己的個性成長有很強的自尊心二、情緒的變化情緒和心境的發展呈現出動態的發展趨勢早期消極情緒較多,穩定性差,后期起伏變化趨緩。情緒變化的特點煩惱增多:個人形象、社會地位和個人尊嚴、與父母情感疏離孤獨感、壓抑感增強108第三單元少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一、少年期自我意識108第三單元少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三、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點幼兒自我中心現象:以自我的感受和認知來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認知。少年的自我中心性:把自己作為人際和社會關注的中心,認為自己的關注就是他人的關注。獨特自我:將自我的情緒、情感體驗擴大化、絕對化。假想觀眾:在心理上“制造”想象中的觀眾。109第三單元少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三、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109第三單元少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四、第二逆反期反抗心理:表現為對一切外在強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少年期逆反期的表現為獨立自主意識受阻而抗爭為社會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滿而抗爭觀念上的碰撞反抗的主要對象:主要是父母,也具有遷移性反抗的形式:外顯行為上的激烈抵抗;將反抗隱喻內心,以冷漠相對。110第三單元少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四、第二逆反期110110第三單元少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第一、第二兩個逆反期的異同年齡時段2-4歲,多在3歲左右;10、11~15、16歲,突出在青春發育期。共同特點都聚焦于獨立自主意識的增強、要求獨立自主權。成長和發展的超前意識,具有長大感或成人感。不同點第一逆反期: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重點是要求行為、動作自主;第二逆反期:要求人格獨立、社會地位平等,精神和行為自主。111第三單元少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第一、第二兩個逆反期的異111第三單元少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幫助少年兒童順利度過逆反期父母要認識和理解逆反期對于心理發展的意義父母要正確面對兒童逆反期這一客觀現實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點所在父母只把他們視為尚未發展成熟的兒童,未能認識到“成人感”是兒童心理發展中存在的“現實”,一個超前,一個滯后,這種認識上的差距成為雙方矛盾的焦點。父母必須正視少年兒童獨立自主的需求112第三單元少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幫助少年兒童順利度過逆反112113第四單元少年期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心理社會問題:不符合或違反社會準則與行為規范,或不能良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對社會、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危害的問題。網絡游戲成癮主要表現不由自主地強迫性網絡使用在網絡游戲中獲得強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一旦停止會出現心理和生理方面明顯或嚴重的不良反應在網游中獲得的虛擬感受會強化上網欲望,造成惡性循環113第四單元少年期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心理社會問題:不符合113第四單元少年期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網絡行為表現出一定的發展過程初期:精神依賴,不能如愿會產生極度不適應,出現煩躁、焦慮、暴躁等癥狀;中期:出現軀體依賴,表現為頭昏眼花、疲乏和顫抖、食欲不振等癥狀;后期:出現嚴重的心理社會問題,正常活動癱瘓、學習、工作、生活均受到嚴重影響,乃至出現生活自理障礙、認知能力下降,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甚至出現暴力傾向和暴力行為等嚴重后果。造成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網絡游戲本身的特征:娛樂性、互動性、虛擬現實青少年本身的特點及人格特征:自制力比較差、自我保護、心理抵御能力弱、高焦慮、低自尊、抑郁傾向家庭環境不良和學校壓力過大:親子關系緊張、學校適應不良114第四單元少年期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網絡行為表現出一定的發展過114第四單元少年期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二、青春期精神分裂癥表現:思維紊亂、扭曲現實等,青春期發病率增加。先兆:社會行為退縮、交往困難、敏感、固執并缺乏幽默感。原因:遺傳因素,即帶來遺傳易感性;青春發育期帶來的種種不適應、不平衡以及困惑和危機感;性機能的迅速成熟、初戀失戀等誘因導致對性的妄想等。115第四單元少年期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二、青春期精神分裂癥115115第四單元少年期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三、自殺傾向中國每年自殺人數28.7萬人,是15-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自殺傾向的年齡趨勢和性別差異15-26歲有自殺意念者約占18%女性的自殺意向和自殺行為均高于男性,自殺已遂的男性明顯多于女性,比例是3:1,男性的自殺方式多“剛性”,女性多“柔性”。116第四單元少年期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三、自殺傾向116116第四單元少年期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心理障礙:90%,以抑郁最常見家庭環境:父母關系不和、教育方式不良等學校的強大壓力:學業失敗、教師高壓和懲罰等不能面對個人遭遇的問題:初戀失敗、同伴拒絕等自殺傾向的先兆嚴重的抑郁癥狀:情緒極度低落、不與家人說話等行為:梳理人際關系、整理財物等言語:有暗示,說告別的話等有所警覺,及時救助,力圖避免117第四單元少年期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117117第四單元少年期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四、反社會行為與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的發展趨勢和特點犯罪率增加:年增加率超過5%;犯罪年齡呈下降趨勢:13-14歲兒童明顯增多犯罪在性別上有女性增加的趨勢呈暴力化、團伙化趨勢,集中在搶劫、強奸和盜竊引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因素和預防有些家庭成為滋生兒童反社會行為和犯罪的溫床家庭離異、失學、輟學兒童同伴因素和群體壓力處于發展過程中的青少年自身因素:逆反心強,容易沖動118第四單元少年期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四、反社會行為與青少年犯罪118119練習單項選擇題1青春發育期的年齡范圍是()A7-8歲至11-12歲B11-12歲至15-16歲C15-16歲至17-18歲D51-52歲至55-56歲答案:B119練習單項選擇題119120練習單項選擇題2自我意識的第二次飛躍發生在()A幼兒期B青春期C青年期D更年期答案:B120練習單項選擇題120121練習單項選擇題3第二逆反期的獨立自主要求在于()A爭取人格的獨立B爭取行為、動作自主和行事自由C爭取行動和人格的獨立,社會地位平等D對外部需求的爭取答案:C121練習單項選擇題121122練習單項選擇題4反抗期中矛盾的焦點表現在()A成長者能夠對自己的發展有正確認識,但父母卻不能B父母能夠對孩子的發展有正確認識,但孩子自己卻不能C成長者對自己發展的認識滯后,父母對他們發展的認識超前D成長者對自己發展的認識超前,父母對他們發展的認知滯后答案:D122練習單項選擇題122123練習多項選擇題1青春期心理發展的矛盾性表現有()A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半成熟現狀之間的矛盾B心理斷乳與精神依托之間的矛盾C心理閉鎖性與開放性之間的矛盾D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答案:ABCD123練習多項選擇題123124練習多項選擇題2青春期的情緒變化特點有()A青春期后期消極情緒增多B青春期早期情緒穩定性較好C煩惱增多D孤獨感、壓抑感增強答案:CD124練習多項選擇題124125練習多項選擇題3第二逆反期反抗的主要形式有()A態度強硬、舉止粗暴B具有突發性,自己都難以控制C將反抗內隱于心,內心充滿痛苦D冷漠相對,置若罔聞答案:ABCD125練習多項選擇題125126第六節青年期的心理發展第一單元青年期的一般特征第二單元青年期的思維發展第三單元青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126第六節青年期的心理發展第一單元青年期的一般特征126第一單元青年期的一般特征一、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達到成熟水平二、進入成人社會,承擔社會義務三、生活空間擴大四、開始戀愛、結婚127第一單元青年期的一般特征一、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達到成熟水平127第二單元青年期的思維發展一、青年思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帕瑞的三階段劃分二元論階段:要么正確,要么錯誤,較少考慮合理或不合理的程度相對性階段:通過比較來審視不同的觀點約定性階段:既能堅持用約定俗成的立場和觀點來認識問題,又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表現出綜合性和多樣性的統一,進入辯證邏輯思維階段。128第二單元青年期的思維發展一、青年思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128128第二單元青年期的思維發展二、辯證邏輯思維的發展青少年辯證邏輯思維的發展趨勢初一開始掌握,初三處于重要轉折期,高中趨于占優勢地位影響青少年辯證邏輯思維發展的因素領會和掌握知識的廣度、深刻性和系統性形式邏輯思維的發展水平個體思維品質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的發展三、思維監控能力的發展明確思維目的、搜索并選擇材料和策略、評價思維結果并對思維活動進行調整和修正。自我監控能力在青少年期迅速發展,表現為良好的計劃性、準備性、方法性和反饋性,青年初期已接近成人水平。129第二單元青年期的思維發展二、辯證邏輯思維的發展129129第三單元青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一、自我概念的發展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我形象的認識,是一個人對自身的連續性和同一性的認知。自我概念的特點抽象性日益增強、更具組織性和整合性、結構更加分化自我概念認識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徑自我探索是自我認識發展的內動力透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認識自我通過對同齡人的認同感來認識自己130第三單元青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一、自我概念的發展130130第三單元青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二、確認自我認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發展任務自我同一性是關于個體是誰,個體的價值和個體的理想是什么的一種穩定的意識。艾里克森認為青年期自我同一感的確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統一的過程自我分化是整體的我分化為“主體我”與“客體我”通過自我接納和自我排斥達到自我認識的整合統一不能確立自我同一感:造成自我同一感危機解決自我同一感危機的方式(馬西亞)同一性確立、同一性延續、同一性封閉、同一性混亂(擴散)131第三單元青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二、確認自我認同感是青年期131第三單元青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同一性征候群(小此木啟吾)同一性意識過剩:偏執于思考“我是什么人”的憂慮中,難以解脫出來,從而失去自我。選擇的回避和麻痹狀態:有自我全能感或幻想無限自我的癥狀,無法確定或限定自我定義。與他人距離失調:或拒絕與他人往來,或被他人孤立。時間前景的擴散:不相信機遇、不期待對將來的展望,陷入一種無能為力的狀態。勤奮感的擴散:或無法集中精力于工作和學習,或極專注地只埋頭于單一的工作。否定的同一性選擇:參加非社會所承認的集團。延緩償付期:暫緩履行成人責任和義務的機會。132第三單元青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同一性征候群(小此木啟吾)132第三單元青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三、青年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觀:人們對于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價值觀:個體以自己的需要為基礎對事物的重要性進行評價時所持的內部尺度。青年期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穩定時期大學階段是個體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影響人生觀和價值觀發展的因素受個體成熟因素的制約:思維、自我意識、社會化水平等受社會背景和文化條件的制約受家庭教育環境的制約個體的自我調節因素社會歷史事件和個人遭遇的非規范事件的影響133第三單元青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三、青年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133第三單元青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道德認知——道德推理的發展海因茨偷藥歐洲有個婦人患了特殊的癌癥,生命垂危。醫生認為只有一種藥能救她,就是本城藥劑師最近研制的一種新藥。配制這種藥成本為200元,但藥劑師卻索價2000元。病人的丈夫海因茲到處借錢,最終才湊得1000元。海因茲迫不得已,只好請求藥劑師便宜一點賣給他,或者允許他賒賬,但藥劑師說:“我研制這種藥,正是為了賺錢。”海因茲走投無路,撬開了藥店的門,為妻子偷了藥。134第三單元青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道德認知——道德推理的發展134135第三單元青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前習俗水平:外在標準控制,通過行為后果判斷行為。懲罰和服從取向:以服從權威和避免受懲罰作為判斷標準。功利取向:以是否能滿足個人需要作為判斷標準。習俗水平:以遵從社會規范、社會規章制度為準則。“好孩子”取向:以取悅并得到他人認同、以他人的意圖進行判斷。認同權威人物制定的社會準則。“好公民”取向:作為社會成員應該遵守社會規章制度,維護社會秩序,這是公民的義務。后習俗水平:道德標準內化于己,遇到道德標準矛盾沖突時,自我可以做出選擇社會契約取向:各種法規都是為公民的權利和利益服務的,符合的應遵守,不適宜的,可以按照多數人的意愿修改。普遍道德原則取向:尊重每個人的尊嚴、生命價值和全人類的正義。個人可按倫理原則進行選擇。135第三單元青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前習俗水平:外在標準135第三單元青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可歸納為三點:道德發展具有固定不變的順序10歲前,多以前習俗水平為主少年期個體大多處于第2、第3兩個階段青年期發展到以第3、第4兩個階段為主導達到后習俗水平的個體并不多環境和社會文化因素只能決定道德發展的內容和速度,不能影響道德發展的順序136第三單元青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136137練習單項選擇題1青年期(也稱成年初期)的年齡范圍是()A15-16歲至25歲B17-18歲至28歲C17-18歲至35歲D17-18歲至45歲答案:C137練習單項選擇題137138練習多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