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課件新人教版第1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第2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第3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最新考試說明要求
命題熱點預測
1.了解硫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應用
2.了解硫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對環境的影響
1.SO2的還原性與漂白性及SO2對環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2.以濃硫酸的氧化性為主的反應產物的探究性實驗
第4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自主梳理典例解析方法考點能力突破基礎知識梳理第5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自主梳理典例解析方法考點能力突破基礎知識梳理第6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自主梳理典例解析方法考點能力突破基礎知識梳理第7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自主梳理典例解析方法考點能力突破基礎知識梳理2.三氧化硫
(1)物理性質
熔點16.8℃,沸點44.8℃,常溫下為液態,標準狀況下為固態。
(2)化學性質
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主要反應如下:
SO3
有兩瓶分別經過Cl2和SO2漂白的品紅溶液,如何通過簡單方法鑒別?
提示:加熱,恢復紅色的是經過SO2漂白的品紅溶液,否則是經過Cl2漂白的品紅溶液。
第8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自主梳理典例解析方法考點能力突破基礎知識梳理第9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自主梳理典例解析方法考點能力突破基礎知識梳理第10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11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12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13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2010·課標全國卷)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SO2的性質,按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A中盛放亞硫酸鈉的儀器名稱是_____,其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2)實驗過程中,裝置B、C中發生的現象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這些現象分別說明SO2具有的性質是和;裝置B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3)裝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與品紅溶液作用的可逆性,請寫出實驗操作及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尾氣可采用___________溶液吸收。第14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解析:(1)A為生成SO2的裝置,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硫通常用亞硫酸鈉固體與濃硫酸反應,二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Na2SO3+H2SO4(濃)Na2SO4+SO2↑+H2O。(2)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能夠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同時高錳酸鉀溶液被還原,生成了無色的硫酸錳,所以紫紅色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會褪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5SO2+2MnO-+2H2O2Mn2++5SO42-+4H+。二氧化硫又具有氧化性,當二氧化硫氣體通入硫化鈉溶液中時,二氧化硫與硫離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了單質硫,所以會產生黃色渾濁。(3)二氧化硫與品紅溶液反應后生成了一種無色的不穩定的化合物,當受熱后發生分解,溶液又會變為紅色。因此,當溶液褪色后,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點燃酒精燈加熱,溶液恢復紅色,證明了該反應的可逆性。(4)二氧化硫有毒,泄漏到空氣中會污染環境,通常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氣體。答案:(1)蒸餾燒瓶Na2SO3+H2SO4(濃)Na2SO4+SO2↑+H2O(2)溶液由紫紅色變為無色無色溶液中出現黃色渾濁還原性氧化性5SO2+2MnO4-+2H2O2Mn2++5SO2-+4H+(3)品紅溶液褪色后,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點燃酒精燈加熱,溶液恢復為紅色(4)NaOH第15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16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17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18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19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20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1)鈍化不等于沒有發生化學反應,而是金屬表面被氧化為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后,薄膜阻止了酸與內層金屬的進一步反應。(2)由于稀硫酸不與銅反應,所以銅與濃硫酸反應時,即使Cu過量也不能將硫酸全部反應。第21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22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23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24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25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26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2.“酸化”是化學實驗中經常采用的方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提高高錳酸鉀的氧化能力——用濃鹽酸酸化B.確認溶液中是否含有Ag+時——先加硝酸酸化,再加Cl-檢驗C.抑制硫酸鐵的水解——用稀硫酸酸化D.確認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時——先用鹽酸酸化,再加Ba2+檢驗解析:濃鹽酸能與高錳酸鉀反應,消耗高錳酸鉀,從而使其濃度減小,氧化能力減弱。答案:A第27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28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29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30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31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
(2014·北京卷,節選)碳、硫的含量影響鋼鐵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種測定方法是將鋼樣中的碳、硫轉化為氣體,再用測碳、測硫裝置進行測定。(1)采用裝置A,在高溫下將xg鋼樣中的碳、硫轉化為CO2、SO2。①氣體a的成分是_____。②若鋼樣中硫以FeS形式存在,A中反應:3FeS+5O2
1_____
+3_____。第32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2)將氣體a通入測硫裝置中(如圖),采用滴定法測定硫的含量。①H2O2氧化SO2的化學方程式:_____。②用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H2SO4,消耗zmLNaOH溶液。若消耗1mLNaOH溶液相當于硫的質量為yg,則該鋼樣中硫的質量分數:_____。解析:(1)①鋼樣進行灼燒,碳、硫轉化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所以氣體成分為CO2、SO2和O2;②若硫元素的存在形式為FeS,根據給出的化學計量數,3后面的物質為SO2,則根據質量守恒確定1后面的物質為Fe3O4,化學方程式為3FeS+5O2高溫Fe3O4+3SO2。(2)①H2O2與S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O2+SO2H2SO4;②根據消耗1mL的氫氧化鈉溶液相當于硫含量yg,則消耗zmL的氫氧化鈉溶液相當于含硫量為zyg,則鋼樣中硫含量為zy/x。答案:(1)①O2、SO2、CO2
②Fe3O4
SO2(2)①H2O2+SO2
H2SO4
②yz/x第33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第34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考點研析突破考點能力突破典例解析方法2.(2011·上海卷)下列溶液中通入SO2一定不會產生沉淀的是(
)A.Ba(OH)2
B.Ba(NO3)2
C.Na2S
D.BaCl2解析:SO2是酸性氧化物,能與Ba(OH)2溶液反應生成BaSO3沉淀;H2SO3屬于中強酸,不能與BaCl2溶液反應;H2SO3中S元素呈+4價,因此H2SO3在反應中既表現酸性,又表現還原性與氧化性,SO2與Ba(NO3)2、Na2S反應的方程式分別為3SO2+2H2O+Ba(NO3)2
BaSO4↓+2NO↑+2H2SO4,3SO2+2Na2S
3S↓+2Na2SO3。答案:D第35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典例解析方法速效提升訓練考點能力突破第36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典例解析方法速效提升訓練考點能力突破解析:A項,侯氏制堿法的反應原理是向氨化的飽和食鹽溶液中通入CO2氣體,利用相同溫度下碳酸氫鈉的溶解度小,使生成的NaHCO3從溶液中以晶體形式析出,故生產過程中應用了物質溶解度的差異。B項,NH3和HCl氣體相遇會生成白色固體NH4Cl小顆粒,反應現象為冒白煙。用蘸濃鹽酸的棉棒靠近輸送氨氣的管道,若在管道附近冒白煙,證明管道漏氣,否則不漏氣。利用此反應現象可以檢驗管道是否漏氣。C項,碘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攝入過多或過少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過多攝入會引起高碘甲狀腺腫、甲亢、甲狀腺組織硬化等不良后果,故不能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項,黑火藥是由硫磺、硝石、木炭按1∶2∶3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答案:C第37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典例解析方法速效提升訓練考點能力突破2.(2014·三明九中模擬)往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顏色由棕黃色變成淺綠色,同時有白色沉淀產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表明SO2有漂白性B.白色沉淀為BaSO4C.該實驗表明FeCl3有氧化性D.反應后溶液酸性增強解析:FeCl3可將SO2氧化生成硫酸根離子。答案:A第38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典例解析方法速效提升訓練考點能力突破第39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典例解析方法速效提升訓練考點能力突破第40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典例解析方法速效提升訓練考點能力突破第41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典例解析方法速效提升訓練考點能力突破第42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典例解析方法速效提升訓練考點能力突破第43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典例解析方法速效提升訓練考點能力突破第44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典例解析方法速效提升訓練考點能力突破第45頁,共47頁,2022年,5月20日,22點12分,星期四基礎知識梳理典例解析方法速效提升訓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八下語文期中小卷1(答案)
- 專業英語 Unit 3教案學習資料
- 2024年份9月家庭昆蟲飼養員物種逃逸應急處理條款
- 角膜塑形鏡驗配基礎知識
- 建筑行業會計基礎知識
- 《優雅弧線:撐桿跳高》課件
- 激光開孔最小直徑
- 電子商務合作協議委托書
- 貨車合伙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2024-2025學年中考歷史復習- 階段檢測卷四(世界史)(含答案)
- 2025年03月福建省氣象局事業單位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青藏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8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資陽輔警考試題庫
- 第一篇 專題三 計算題培優3 帶電粒子在交變場和立體空間中的運動-2025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 學校保潔方案
- T-SCSF 0004-2020 海洋牧場海藻場建設技術規范
- 血液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護理
- 2025高職單招考試(語文)試題(附答案)
- 江蘇省2021-2022學年二年級下學期數學期中備考卷一(南京專版)
- 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導圖
- TCI 535-2024 鋁合金液態模鍛模具技術條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