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石癭、脂瘤、血瘤_第1頁
中醫外科學-石癭、脂瘤、血瘤_第2頁
中醫外科學-石癭、脂瘤、血瘤_第3頁
中醫外科學-石癭、脂瘤、血瘤_第4頁
中醫外科學-石癭、脂瘤、血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外科學——石癭、脂瘤、血瘤1、形成瘤的主要病機是A、邪氣偏盛B、陰陽失調C、陰毒結聚D、正氣不足E、經絡阻塞2、形成巖的主要病機是A、邪氣偏盛B、陰陽失調C、陰毒結聚D、正氣不足E、經絡阻塞3、在腫塊觸診中,不屬癌性腫塊特性的是A、高低不平B、堅硬如石C、推之不能移動D、表面與皮膚粘連E、表面光滑4、下面各項,不屬于巖的病因病機的是A、情志郁結B、六淫之邪C、臟腑失調D、飲食不節E、感受特殊之毒5、具有軟似綿,腫似饅,皮色不變,不緊不寬等病變特點的疾病是A、脂瘤B、血瘤C、筋瘤D、肉瘤E、骨瘤答案與解析1、【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該題考查瘤的病因病機。形成瘤的主要病機是邪氣偏盛(A對)。2、【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該題考查巖的病因病機。形成巖的主要病機為正氣不足。巖是發生于體表的惡性腫物的統稱。可知巖是虛證因此是正氣不足(D對)。3、【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本題考查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良性腫物一般表面光滑,而惡性的癌性腫物則通??捎|及表面凹凸不平(E對)。癌性腫塊符合中醫的巖的特點:腫塊堅硬,高低不平,皮色不變,推之不移,潰爛后如翻花石榴,色紫惡臭,疼痛劇烈(ABCD錯)。4、【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特殊之毒包括蟲毒、蛇毒、瘋犬毒、藥毒、食物毒,以及疫毒,不為巖的病因(E對)。巖是發生于體表的惡性腫物的統稱,其病因病機有:情志郁結,導致氣機失暢,氣滯日久,必致血瘀,氣滯血瘀長期蘊結,可逐漸形成巖(A錯)。六淫之邪,乘虛內侵,導致氣血凝結,阻滯經絡,影響內臟的正常功能,邪濁與郁氣、積血相合為病,留積不散,久之結為巖(B錯)。臟腑失調,而致正氣虛弱,邪氣留滯而致氣滯血瘀,痰凝毒聚,互相搏結而致巖(C錯)。飲食不節,恣食辛辣厚味,脾胃受損,不能運化水濕,久積成濕毒;或兼受邪火熬灼成痰,痰濁積聚而為巖(D錯)。5、【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生于體表的腫瘤分為6種,即:氣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相當于西醫的部分體表良性腫瘤。肉瘤多見于成年女性,可發于身體各部,好發于肩、背、腹、臀及前臂皮下。大小不一,邊界清楚,皮色不變,生長緩慢,觸之柔軟,呈扁平團塊狀或分葉狀,推之可移動,基底較廣闊,一般無疼痛(D對)。多發者常見于四肢、胸或腹部,呈多個較小的圓形或卵圓形結節,質地較一般肉瘤略硬,壓之有輕度疼痛。細目四石癭要點一石癭的含義與特點癭病堅硬如石不可移動者,稱為石癭。其特點是結喉兩側結塊,堅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故《三因方》說:“堅硬不可移者,名日石癭。”好發于40歲以上中年人。相當于西醫的甲狀腺癌。要點二石癭的病因病機與診斷1.病因病機由于情志內傷,肝脾氣逆,痰濕內生,氣滯則血瘀,瘀血與痰濕凝結,上逆于頸部而成。亦有由肉癭日久轉化而來。2.診斷(1)臨床表現多見于40歲以上患者,女多于男,或既往有肉癭病史。頸前多年存在的腫塊,生長迅速,質地堅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推之不移,并可出現吞咽時移動受限??砂橛刑弁矗纛i叢神經淺支受侵,則耳、枕肩部劇痛。若腫塊壓迫,引起喉頭移位或侵犯喉部神經時,可引起呼吸或吞咽困難,甚或發生聲音嘶啞。若侵蝕氣管造成潰瘍時,可有咳血。頸部靜脈受壓時,可發生頸部靜脈怒張與面部浮腫。石癭的淋巴結轉移較為常見,有時頸部出現的淋巴結腫大,往往是一些微小而不易觸及的乳頭狀腺癌的最初體征。血行轉移多出現在肺和骨。(2)輔助檢查甲狀腺同位素碘要點三石癭的治療石癭為惡性腫瘤,應及早診斷并早期手術治療。.內治法(1)痰瘀內結證證候:頸部結塊迅速增大,堅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但全身癥狀尚不明顯,舌暗紅,苔薄黃,脈弦。治法:解郁化痰,活血消堅。方藥:海藻玉壺湯合桃紅四物湯加白花蛇舌草、三棱、莪術等。(2)瘀熱傷陰證證候:石癭晚期,或潰破流血水,或頸部他處發現轉移性結塊,或聲音嘶啞,形倦體瘦,舌紫暗,或見瘀斑,脈沉澀。治法:和營養陰。方藥:通竅活血湯合養陰清肺湯加減。如出現氣陰兩虛癥狀,宜益氣養陰,可用黃芪鱉甲湯加減。.外治療法可用陽和解凝膏摻阿魏粉敷貼。腫塊疼痛灼熱者,可用生商陸根搗爛外敷。第七單元瘤、巖細目一脂瘤要點一脂瘤的概念脂瘤是皮脂腺中皮脂潴留郁積而形成的囊腫,又稱粉瘤。其臨床特點是皮膚間出現圓形質軟的腫塊、中央有粗大毛孔,可擠出有臭味的粉渣樣物。脂瘤并非體表腫瘤,相當于西醫的皮脂腺囊腫。要點二脂瘤的診斷本病好發于青春期。多見于頭面部、臀部、背部等皮脂腺、汗腺豐富的部位,生長緩慢,一般無明顯自覺癥狀。腫塊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與皮膚無粘連,表皮緊張,中央導管開口處呈青黑色小孔,擠壓后可有粉渣樣內容物溢出,有臭味。脂瘤染毒后可有局部紅腫、增大、腫痛,破潰流膿等。要點三脂瘤的治療脂瘤之小如豆粒者,可暫行觀察,不予特殊治療。脂瘤較大而未染毒者,宜首選手術療法予以完整切除。脂瘤染毒成膿者要及時予切開引流。伴有全身癥狀者,可予內服藥物治療。(一)辨證論治.內治(1)痰氣凝結證候:脂瘤表皮中央有黑點;伴咽喉如有梅核堵塞,胸膈痞悶,情志抑郁,急躁易怒;舌淡,苔膩,脈滑。治法:理氣化痰散結。方藥:二陳湯合四七湯加減。(2)痰濕化熱證候:瘤體紅腫、灼熱、疼痛,甚至跳痛化膿;伴發熱,惡寒,頭痛,尿黃,舌紅,苔薄黃,脈數。治法:清熱化濕,和營解毒。方藥:龍膽瀉肝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外治(1)脂瘤染毒而未成膿者,予金黃膏、玉露膏外敷。(2)脂瘤染毒成膿者,予十字切開引流,清除皮脂、膿液后,用棉球蘸七三丹填塞腔內,待囊壁被腐蝕脫落后,再予生肌散生肌收口,以免復發。(二)其他療法將脂瘤完整手術切除,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療方法。細目二血瘤要點一血瘤的概念血瘤是指體表血絡擴張、縱橫叢集而形成的腫瘤。可發生于身體任何部位,大多數為先天性,其特點是病變局部色澤鮮紅或暗紫,或呈局限性柔軟腫塊,邊界不清,觸之如海綿

III狀。相當于西醫的血管瘤。常見的有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III管瘤。要點二血瘤的診斷1.毛細血管瘤多在要點二血瘤的診斷1.毛細血管瘤多在出生后1-2個月內出現,部分在5歲左右自行消失,多發生在顏面、頸部,可單發,也可多發。多數表現為在皮膚上有紅色丘疹或小的紅斑,逐漸長大,界限清楚,大小不等,質軟可被壓縮,色澤為鮮紅色或紫紅色,壓之可退色,抬手復原。2.海綿狀血管瘤表現為質地柔軟似海綿,常呈局限性半球形、扁平或高出皮面的隆起物,腫物有很大壓縮性,可因體位下垂而充盈,或隨患肢抬高而縮小,在瘤內有時可捫及顆粒狀的靜脈石硬結,外傷后可引起出血,繼發感染,可形成慢性出血性潰瘍。要點三血瘤的治療瘤體局限者可行手術切除,中醫可辨證論治,或配合外治和其他療法。(一)辨證論治.內治(1)心腎火毒證證候:多見于初生嬰兒。腫塊大小不一,色澤鮮紅,邊界不清,不痛不癢,伴五心煩熱,面赤口渴,尿黃便干,易口舌生瘡。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等。治法:清心瀉火,涼血解毒。方藥:苓連二母丸合涼血地黃湯加減。(2)肝經火旺證證候:多發于頭面或胸脅部,腫塊呈丘疹或結節狀,表面呈紅色,易出血,常因情志不遂或郁怒而發生脹痛,可伴心煩易怒,咽干口苦等癥。舌質紅,苔微黃,脈弦細數。治法:清肝瀉火,祛瘀解毒。方藥:丹梔逍遙散合清肝蘆薈丸加減。(3)脾統失司證證候:腫瘤體積不大,邊界不清,表面色紅,好發于下肢,質地柔軟易出血,無疼痛,伴肢軟乏力,面色萎黃,納食不佳等。舌質淡,苔白或白膩,脈細。治法:健脾益氣,化濕解毒。方藥:順氣歸脾丸加減。.外治(1)對小面積毛細血管瘤及海綿狀血管瘤可用五妙水仙膏外搽。(2)清涼膏合藤黃膏外敷,包扎固定,1日換藥1次,以促其消散。(3)若腫瘤出血,可用云南白藥摻敷傷口,既可止血,又具消散作用。(二)其他療法.注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