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基礎知識重點_第1頁
醫學基礎知識重點_第2頁
醫學基礎知識重點_第3頁
醫學基礎知識重點_第4頁
醫學基礎知識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翼點:在顱的側面,額、頂、顳、蝶骨會集處最為單薄,常構成H形的縫,稱翼點。其內面有腦膜中動脈前支經過。前囟:位于矢狀縫與冠狀縫相接處,呈菱形,較大,生后12歲閉合。岬(骶骨):骶骨底上緣中份向前隆凸,稱岬。胸骨角:胸骨柄與體連結處微向前突,稱胸骨角,雙側平對第二肋,是計數肋的重要標記。弓狀線:解剖學上有兩個弓狀線,一個是髂骨下界的圓鈍骨嵴稱弓狀線。它構成小骨.腹股溝管:位于腹股溝韌帶內側半的上方,為一斜貫腹肌和腱膜之間的潛伏性裂隙,長約4厘米。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宮圓韌帶經過。腹股溝(海氏)三角(Hesselbachtriangle):位于腹壁下部,由腹直肌外側緣、腹股溝韌帶和腹壁下動脈圍成的

2、三角形地區,稱為腹股溝(海氏)三角。1上消化道:臨床工作中,往常把從口腔到十二指腸的這一段稱上消化道。(包含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腸)2咽峽:由腭垂、腭帆游離緣、雙側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圍成的咽峽,它是口腔通向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間的狹小部4梨狀隱窩:在咽的喉部,喉的雙側和甲狀軟骨內面之間,粘膜下陷形成梨狀隱窩。此部位是異物常易嵌頓逗留的部分。5咽隱窩:是鼻咽癌的好發部位。8McBurney點:是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是臍與右邊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點處。10肛竇:竇內常常積蓄糞屑,易于感染而發生肛竇炎。11齒狀線:肛柱下端與肛瓣基底部連成的鋸齒狀環行線,稱齒狀線(肛皮線),12肛直

3、腸環:肛門內括約肌、腸壁的縱行肌、肛門外括約肌的淺、深部及肛提肌的恥骨直腸肌共同構成環繞肛管的強盛肌環為肛直腸環,對肛管起著深重要的括約作用。1上呼吸道:在臨床應用中稱鼻、咽、喉三者為上呼吸道。3鼻旁竇:是鼻腔四周顱骨內一些張口于鼻腔的含氣空腔,腔內襯以粘膜,并與鼻粘膜相移行,共4對,即上頜竇、額竇、篩竇和蝶竇。8胸膜與胸膜腔:胸膜是一薄層的漿膜,可分為臟胸膜與壁胸膜兩部。臟胸膜被覆于肺表面,與肺密切聯合而不可以分別,并伸入肺葉間裂內。壁胸膜貼覆于胸壁內面、膈上邊和縱隔表面。臟胸膜與壁胸膜在肺根處相互移行形成一個完整關閉的漿膜囊腔隙即胸膜腔,左右二漿膜囊獨立,左右胸膜腔互不相通。1卵圓窩(心臟

4、):右心房內側壁的后部主要由房間隔形成。房間隔右邊面中下部有一卵圓形凹陷,稱為卵圓孔,為胚胎時期卵圓孔閉合后的古跡,此處單薄,是房間隔缺損的好發部位。4竇房結:位于上腔靜脈與右心房交界處的界溝上1/3的心外膜下,呈長梭形,為心的正常起搏點。7動脈韌帶:在肺動脈分叉處稍左邊有一纖維性結締組織索連于主動脈弓下緣,它是胚胎時期動脈導管閉鎖后的古跡,稱為動脈韌帶,若生后不閉鎖有血液流公則稱之為動脈導管未閉,是常有的先本性心臟病之一。8頸動脈竇:是頸總動脈尾端和頸內動脈開端部膨大多數。竇壁外膜較厚,有豐富的游離神經末梢,為壓力感覺器,可感覺血壓的變化。9頸動脈小球:為扁圓形小體,借結締組織連于頸總動脈分

5、叉的后方,為化學感器,可感覺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和氫離子濃度變化。12靜脈角:鎖骨下靜脈與頸內靜脈在胸鎖關節后方會集成頭臂靜脈,兩靜脈會集部稱靜脈角。左、右靜脈角分別有胸導管、右淋巴導管注入。13乳糜池:于第1腰椎前面,左、右腰干和腸干會集,形成膨大的胸導管開端部,稱之為乳糜池。.2視神經盤:視神經開端處有圓形白色隆起,稱視神經盤,此中央凹陷稱視神經凹,此處無感光細胞,稱生理性盲點。3黃斑:黃斑位于視神經盤顳側稍下方,呈黃色。此中央有一凹陷稱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銳的部位。4螺旋器(Corti器):位于蝸管下壁即基底膜上,稱螺旋器,是聽覺感覺器。顱底內面有哪些溝、管、裂、孔?各通行什么結構?

6、答:篩孔嗅神經。視神經管視神經,眼動脈。眶上裂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展神經、眼神經,眼上靜脈。頸動脈溝、頸動脈管內口頸內動脈。圓孔上頜神經。卵圓孔下頜神經。棘孔腦膜中動脈。腦膜中動脈溝腦膜中動脈。舌下神經管內口舌下神經。內耳門面神經、前庭蝸神經,迷路動脈。上矢狀竇溝、橫竇溝、乙狀竇溝同名靜脈竇。頸靜脈孔頸內靜脈、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枕大孔延髓和脊髓交界處。椎動、靜脈,副神經,脊髓前、后動脈。.關節有哪些基本結構?答:關節面:起碼兩個,一般凸者為關節頭,凹者為關節凹,關節面上相關節軟骨。關節囊: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可產生滑液。關節腔:腔內呈負壓,有少許滑液。4關節的協助結構有哪些?

7、答:韌帶,有囊內韌帶和囊外韌帶。關節盤和關節唇。滑膜襞和滑膜囊。5椎體之間如何連結的?答:椎間盤,中央部為髓樣彈性的膠狀物質,柔嫩而富彈性,四周部為纖維環,為纖維軟骨按齊心圓擺列,富于堅韌性。前縱韌帶,位于椎體前面,寬而厚,可防備脊柱過分后伸。后縱韌帶,位于椎體后邊,窄而薄,可防備脊柱過分前屈。6脊柱側面觀可見哪些曲折?答:頸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7胸廓上、下口如何圍成的?答:上口:胸骨柄上緣、第1肋、第一胸椎椎體圍成。下口:第12胸椎、第1211肋、肋弓和劍突圍成。10肌的協助裝置有哪些?答:淺筋膜、深筋膜、滑膜囊、腱鞘。12參加呼吸運動的肌肉有哪些?答:吸氣:胸大肌、胸

8、小肌、肋間外肌、前鋸肌、膈肌。呼氣:肋間內肌、膈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腹直肌。13試述膈肌三個裂孔的名稱、地點及通行結構。答:主動脈裂孔:在第12胸椎前面,位于左右兩個膈腳與脊柱之間,有主動脈和胸導管經過。食管裂孔:在主動脈裂孔的左前上方,約在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和迷走神經經過。腔靜脈孔: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內,約在第8胸椎水平,內經過下腔靜脈。.3.試述食管的狹小。答:食管有三個狹小,位于食管開端處,距中切牙約15cm;位于食管在左主支氣管的后方與其交錯處,距中切牙約25cm;位于食管穿過膈的食管裂孔處,距中切牙約40cm。4膽汁在哪處產生?正常狀況下如何排入十二指腸腔的

9、?答:在肝臟由肝細胞產生,經由肝內膽管左、右肝管肝總管膽囊管膽囊內儲藏。進食后,膽囊縮短,由膽囊膽囊管膽總管肝胰壺腹括約肌舒張十二指腸大乳頭十二指腸腔內。5胰頭癌患者常出現黃疸、腸堵塞等癥狀,請用解剖知識解說為何?答:膽汁由肝臟產生,排出過程中經過左、右肝管、肝總管、膽總管,膽總管在胰頭與十二指腸之間,經肝胰壺腹進入十二指腸。胰頭癌時,癌腫壓迫膽總管,以致膽汁排出受阻,而反流入血形成黃疸。因為十二指腸與胰頭的毗鄰關系,有時可壓迫十二指腸造成腸堵塞。6患者忽然腹部劇痛,惡心,嘔吐,鞏膜黃染急診來院檢查,醫生初步診療為膽總管結石。為進一步確診,醫生采納膽道造影檢查法,此法需將導管從口腔送至十二指腸

10、大乳頭處,向膽總管注造影劑。請問:此導管需經哪些器官、哪些生理狹小(詳細部位)才能抵達十二指腸大乳頭?若對此患者行膽總管手術切開取石,選擇經右邊腹直肌切口,請問:此切口由淺入深,需挨次經過哪些結構(用箭頭表示)才能裸露膽總管?切膽總管時需注意四周哪些結構、它們與膽總管的地點關系如何?答:經口腔咽峽咽食管(食管的三個狹小:開端處,與左主支氣管交錯處,穿膈肌食管裂孔處)胃(賁門,幽門)十二指腸上部十二指腸降部、大乳頭。皮膚淺筋膜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層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層腹膜切開十二指腸韌帶,裸露膽總管。切開膽總管時需注意其左邊有肝固有動脈,其左后方有肝門靜脈。8思疑胃后壁穿孔患者手術時,

11、醫生欲探察胃后壁,最簡單易行的入路切開什么腹膜結構才能見到胃后壁?答:切開胃結腸韌帶或橫結腸系膜進入網膜囊,其前壁即為胃后壁。9腹膜腔積液時患者仰臥位和坐位時各自最易逗留于哪處?答:仰臥位時,最易逗留在肝腎陷窩。坐位時,最易逗留在直腸子宮陷凹(女),直腸膀胱陷凹(男)。1鼻腔外側壁有哪些結構?有什么作用?答:鼻腔外側壁自上而下有突向鼻腔的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三個鼻甲下方各有裂隙空間,分別是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此外還有上鼻甲上方的最上鼻甲或上鼻甲后上方與鼻腔頂之間的凹陷形的蝶篩隱窩。以上各結構擴展了鼻粘膜的面積,有益于對吸入空氣的加溫與潤濕。3氣管切開術常在哪處進行?答:常在第35氣管軟

12、骨環處進行。4氣管異物多墜入哪側主支氣管,為何?答:氣管異物多墜入右主支氣管。因為右主支氣管比左主支氣管粗而短,且走向較左主支氣管陡直。5用所學知識解說某人右肺上葉前段膿腫,自然咳膿痰經哪些門路?答:右肺上葉前段膿腫膿痰自然咳出經右肺上葉前段支氣管右肺上葉支氣管右主支氣管氣管喉咽口腔體2腎區:在豎脊肌的外側緣與第12肋之間的部位稱為腎區。6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內面,兩輸尿管口與尿道口之間有一個三角形地區,因為缺乏粘.膜基層,粘膜與肌層密切相連,不論在膀胱膨脹或縮短時,都保持光滑狀態,此區稱為膀胱三角。是腫瘤、結核和炎癥的好發部位。5試述輸尿管的分部及狹小。答:輸尿管按行程可分為:腹部、盆部及壁

13、內部。全程有3個狹小,上狹小位于輸尿管與腎盂移行處;中狹小位于骨盆上口,為輸尿管越過髂血管處;下狹小在輸尿管的壁內部。這些狹小是輸尿管結石滯留的常有部位。1何謂心臟的傳導系?答:由特別心肌細胞構成,擁有自律性和傳導性,主要功能是產生和傳導激動,控制心臟的節律性活動。包含:竇房結、結間束、房室結區、房室束,左、右束支和Purkinje纖維網。4臨床肝硬化肝門靜脈高壓患者常出現嘔血、便血和臍周靜脈曲張等表現,請依據肝門靜脈系的特色及肝門靜脈系的交通解說上述表現的解剖學基礎。答:肝門靜脈與上、下腔靜脈之間可經過三條門路相互交通,分別為:食管靜脈叢、直腸靜脈叢和腹壁靜脈叢。食管靜脈叢門路:肝門靜脈經過

14、胃左靜脈、食管靜脈叢與上腔靜脈系的奇靜脈和半奇靜脈交通。直腸靜脈叢門路:肝門靜脈經過腸系膜下靜脈、直腸上靜脈、直腸靜脈叢與下腔靜脈系的直腸下靜脈和肛靜脈交通。腹壁靜脈叢門路:肝門靜脈經過附臍靜脈、臍周靜脈網與上腔靜脈系的腹壁上靜脈、胸腹壁靜脈和下腔靜脈系的腹壁下靜脈、腹壁淺靜脈交通。因為肝門靜脈缺乏瓣膜,故當肝門靜脈內的血液壓力增高時,血液回流受阻,甚至返流,從而惹起肝門靜脈與上、下腔靜脈間的交通開放,以致本來經肝門靜脈回流的血液經符合支流入腔靜脈系,從而惹起符合靜脈擴充(曲張),以致破碎出血。當上述曲張的食管靜脈叢血管破碎將惹起嘔血;當曲張的直腸靜脈叢破碎將惹起便血;若肝門靜脈經腹壁靜脈叢門

15、路與上、下腔靜脈形成交公則出現腹壁靜脈曲張。5膽囊炎癥頂用靜脈注射藥物治療,若采納貴要靜脈注射,說明藥物抵達膽囊的門路和經尿液清除體外的門路?答:經肘正中靜脈注射后藥物挨次經過貴要靜脈、肱靜脈、腋靜脈、鎖骨下靜脈、頭臂靜脈、上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腹腔干、肝總動脈、肝固有動脈、肝動脈右支最后經膽囊動脈抵達膽囊。經尿液排出門路從貴要靜脈至主動脈上述門路同樣,自主動脈再向下挨次經過:腎動脈、腎小球毛細血管、腎小囊、腎小管、腎小盞、腎大盞、腎盂、輸尿管、膀胱最后經尿道排出體外。1試述眼球屈光系統的作用體制?答:眼球屈光系統的作用體制:視近物時,睫

16、狀肌縮短,睫狀體前移,使晶狀體懸韌帶廢弛,晶狀體凸度變厚屈光力增強,使物像齊集于視網膜上。視遠物時與此相反。2眼的屈光裝置包含那些?答:眼的屈光裝置包含: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這些結構無色透明無血管,擁有屈光作用。3試述房水的循環門路?答:由睫狀體產生自后房經瞳孔入前房,而后經虹膜角膜角入鞏膜靜脈竇,再經睫前靜脈入眼靜脈。4從解剖學角度表達近視、遠視、青光眼、白內障、霰粒腫、麥粒腫都是怎么回事?答:近視:眼球因各樣原由以致屈光力度增強,使進入眼球的光芒聚焦于視網膜前面。.遠視:眼球因各樣原由以致屈光力度減弱,使進入眼球的光芒聚焦于視網膜后方。青光眼:房水循環受阻,滯于眼后房內,以致眼壓增

17、高,稱青光眼。白內障:晶狀體因各樣原由此變渾濁,稱白內障。霰粒腫:因為瞼板腺導管堵塞,形成瞼板腺囊腫,稱霰粒腫。麥粒腫:瞼板腺化膿感染時稱內麥粒腫,如感染部位位于睫毛毛囊或睫毛腺,稱外麥粒腫。5試述淚液產生及排出門路?答:淚液在淚腺產生經排泄管結膜上穹淚湖淚點淚小管淚囊鼻淚管下鼻道。6表達鼓室的各壁及其毗鄰關系。1灰質:在中樞部,神經元胞體及樹突的集聚部位稱灰質,因富含血管在新鮮標本中色彩昏暗,如脊髓灰質。2神經核:在中樞部皮質之外,形態和功能相像的神經元胞體齊集成團或柱,稱為神經核。3白質:神經纖維在中樞部集聚的部位,因髓鞘含類脂質、色彩白亮而得名,如脊髓白質。4纖維束:在白質中,凡起止、行

18、程和功能基真同樣的神經纖維會集在一同稱為纖維束。5神經節:在四周部,神經元胞體集聚處稱神經節。此中由假單極或雙極神經元等感覺神經元胞體集聚而成的為感覺神經節,由傳出神經元胞體集聚而成的、與支配內臟活動相關的稱內臟運動神經節。6神經:神經纖維在四周部集聚在一同稱為神經。16內囊:由寬厚的白質纖維板構成,位于尾狀核、背側丘腦與豆狀核之間。在水平切面上呈向外開放的“V”形,可分為內囊前肢、內囊后肢、內囊膝三部分。聯系大腦皮質和皮質下結構的上、下形纖維絕大多數經過內囊。內囊損害可以致對側偏身感覺喪失,對側偏癱和雙眼對側視線偏盲。17硬腦膜竇:由分開的兩層硬腦膜襯之內皮細胞構成,竇壁無光滑肌,不可以縮短

19、,損害時易形成顱內血腫,是顱內靜脈回流的主要門路。如上矢狀竇和下矢狀竇等。18蛛網膜下隙:脊髓的蛛網膜與軟脊膜之間,以及腦的蛛網膜與軟腦膜之間的空隙稱蛛網膜下隙。內含腦脊液和血管。19蛛網膜顆粒:腦蛛網膜在硬腦膜構成的上矢狀竇鄰近形成很多“菜花狀”崛起。闖入硬腦膜竇內,稱蛛網膜顆粒。腦脊液經過這些顆粒浸透硬腦膜竇內,回流入靜脈。20大腦動脈環:又稱Willis環,由前交通動脈、雙側大腦前動脈開端段,雙側頸內動脈末端,雙側后交通動脈和雙側大腦后動脈開端段共同構成,位于腦底下方,蝶鞍上方、視交錯、灰結節及乳頭體四周。此環能夠調整大腦的血流供應和代償,保持腦的營養供應和機能活動。1試述內囊的地點、分

20、部及各部的主要傳導束。答:內囊由寬厚的白質纖維板構成,位于尾狀核、背側丘腦與豆狀核之間。在水平切面上,內囊呈向外開放的“V”形,可分為3部分:內囊前肢:位于豆狀核與尾狀核之間,內含額橋束和丘腦前輻射;內囊后肢:位于豆狀核與背側丘腦之間,有皮質脊髓束、皮質紅核束、丘腦中央輻射、頂枕顳橋束、視輻射和聽輻射等經過;內囊膝:位于前、后肢會集處,有皮質核束經過。2何謂邊沿葉和邊沿系統,其主要功能如何?答:邊沿葉由隔區、扣帶回、海馬旁回、海馬、齒狀回、島葉前部和顳極構成。邊沿系統由邊沿葉及其皮質下結構(如杏仁體、隔核、下丘腦、上丘腦、背側丘腦前核及中腦被蓋等)構成。其主要功能是司內臟調理、情緒反響、性活動

21、等。海馬與學習記憶等高級神經活動相關。3試述脊神經的構成及纖維成分如何?答:脊神經共31對,每對脊神經借前根和后根與脊髓相連,前根屬運動性,后根屬感覺性,兩者在椎間孔處合成一條脊神經干,感覺和運動纖維在干中混淆,所以脊神經是混淆性神經。.依據脊神經的散布和功能,可將其構成纖維分為四類:感覺神經纖維:軀體感覺纖維:散布于皮膚、骨骼肌、腱和關節,將淺、深感覺傳入中樞。內臟感覺纖維:散布于內臟、心血管和腺體,傳導內臟感覺。運動神經纖維:軀體運動纖維:散布于骨骼肌,支配其運動。內臟運動纖維:散布于內臟、心血管和腺體,支配光滑肌和心肌的運動,控制腺體的分泌。4何謂反射?反射弧包含哪幾個環節?答:反射是神

22、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達成反射活動的形態學基礎稱反射弧。反射弧的構成包含感覺器、傳著迷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簡單的反射弧只包含兩個神經元,而復雜的反射弧則需要傳著迷經和傳出神經之間的中間神經元的參加。5簡述膈神經的構成、走行及支配。答:膈神經由C3-C5前支構成,在頸部走在前斜角肌的外側、前面和內側,在鎖骨下動、靜脈之間經胸廓上口入胸腔,經肺根前面下行達膈并穿入膈肌,支配膈肌,感覺纖維散布于胸腔、心包及膈下邊的部分腹膜,右膈神經尚支配肝、膽囊和肝外膽道的漿膜。6說明尺神經損害出現“爪形手”的形態學基礎。答:尺神經支配第3、4蚓狀肌,蚓狀肌的作用是屈掌指關節,伸指間關節。當尺神經損害后,第

23、4、5指的掌指關節過伸,指間關節過屈,形成“爪形手”。7簡述坐骨神經的開端、走行、分支散布及損害后的表現。答:坐骨神經起自骶叢,經梨狀肌下孔出盆腔,在座骨結節與大轉子之間下行,在腘窩上方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在股后區支配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脛神經散布于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小腿后邊和足底皮膚。損害后,小腿后群肌無力,足不能跖屈,內翻力衰,足呈背屈外翻位,出現“鉤狀足”畸形。腓總神經分為腓淺神經和腓深神經,散布于小腿前群和外側群、足背肌和小腿外側、足背、趾背的皮膚。損害后足不可以背屈,趾不可以伸,足下垂且內翻,呈“馬蹄內翻足”畸形。8嚴重中耳炎患者為何易損害面神經,損害后出現何表現?答:面神

24、經出腦后進入內耳門,穿過內耳道底進入面神經管,此面神經管位于鼓室內側壁后方,形成面神經管凸,此管壁骨質甚薄,甚至缺如,中耳炎時傷及其內通行的面神經,損害后傷側表情肌癱瘓,如笑時吵嘴傾向健側,不可以鼓腮,吵嘴流涎,額紋消逝,鼻唇溝變淺或變平展,閉眼困難,角膜反射消逝,聽覺過敏,舌前2/3味覺阻礙,淚腺和唾液腺分泌阻礙等癥狀。9簡述管理舌的神經及功能。答:支配舌肌運動的神經為舌下神經;司舌前2/3的一般感覺神經為三叉神經的分支舌神經。而舌前2/3的味覺由面神經的分支鼓索傳導。管理舌后1/3的一般感覺和味覺的神經為舌咽神經。10簡述(視器)眼的神經支配根源、性質、功能。答:視器的神經支配許多。1.視

25、神經由視網膜的節細胞的軸突構成,2.將視覺激動傳入大腦皮質,3屬特別軀體感覺性神經。4.視器的軀體感覺性神經來自三叉神經,5.感覺視器的痛、溫、觸壓覺。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和展神經,均屬軀體運動神經支配眼外肌。由E-W核發出的副交感纖維加入動眼神經,在睫狀神經節換元后支配睫狀肌和瞳孔括約肌。司瞳孔減小功能。來自頸上節的交感神經纖維依附頸內動脈至視器,支配瞳孔開大肌,司瞳孔開大功能。11試述管理瞳孔開大和減小的肌肉、神經支配及根源。答:管理瞳孔減小的肌是瞳孔括約肌,由動眼神經中的副交感纖維支配,此纖維起自中腦縮.瞳核。管理瞳孔開大的肌是瞳孔開大肌,由交感神經支配,此纖維發自頸上節的交感節后纖維,經

26、頸內動脈叢及睫狀神經節抵達眼球。12試述瞳孔對光反射門路。答:瞳孔對光反射的通路以下:視網膜視神經視交錯雙側視束上丘臂頂蓋前區雙側動眼神經副核動眼神經睫狀神經節節后纖維瞳孔括約肌縮短雙側瞳孔減小。13一側視神經損害和一側動眼神經損害,患眼的瞳孔對光反射表現如何?答:一側視神經損害:患側直接對光反射(-),間接對光反射(+)。一側動眼神經損害:患側直接對光反射(-),間接對光反射(-)。14大腦中動脈中央支栓塞,可出現何臨床表現?為何?答:大腦中動脈中央支營養尾狀核、豆狀核、內囊膝和后肢,栓塞時可出現“三偏”癥狀:對側半身癱(上、下肢上神經元癱,面神經核上癱,舌下神經核上癱),因為損害了內囊膝和

27、后肢的錐體束。對側半身淺、深感覺阻礙,因為損害了內囊后肢的丘腦中央輻射。雙眼對側視線同向性偏盲。因為損害了內囊后肢的視輻射。15大腦腳底綜合征(Weber綜合征)損害了何結構?有何臨床表現?答:主要損害同側動眼神經根及錐體束,可致同側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全部眼肌麻木,表現為眼球外斜視,上瞼下垂,瞳孔散大,瞳孔對光反射消逝。對側上、下肢痙攣性癱,面神經核上癱,舌下神經核上癱。16延髓內側綜合征(舌下神經交錯性偏癱)有何臨床表現?答:可損害錐體束,出現對側上、下肢上神經元癱。可損害內側丘系,出現對側上、下肢及軀干意識性本體覺和精美觸覺阻礙。可損害同側舌下神經根,出現同側半舌肌癱瘓。17脊髓半橫斷(Brown-Sequard綜合征)有何臨床表現?答:同側肢體硬癱。同側損害平面以下地點覺、振動覺、運動覺及精美觸覺喪失。對側損害平面以下痛、溫覺喪失。18左食指采血時,其痛覺是如何傳到中樞的?答:此痛覺傳導的第一級神經元胞體在C6-T1的脊神經節,其四周突經過脊神經后根、脊神經前支、臂叢、左正中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