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北京政府課件_第1頁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課件_第2頁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課件_第3頁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課件_第4頁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七章中華民國北京政府第七章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第一節 民國初年的政局與外交第二節 軍閥紛爭與護法運動第三節 軍閥割據與張勛復辟第四節 民國初年的經濟與社會第一節 民國初年的政局與外交一、接收清朝與組建民國“北方臨時政府”:袁世凱修改退位詔書由新舊而南北:南北臨時政府統一問題中華民國北京政府的法統問題:從清朝、北方臨時政府與南京臨時政府到北京政府。第一節 民國初年的政局與外交一、接收清朝與組建民國袁世凱當選臨時大總統,南下問題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北京政府的政體:內閣制內閣總理:唐紹儀新內閣的組建同盟會與各政黨第一節 民國初年的政局與外交二、“議會政治”與二次革命民元的府院關系:內

2、閣總理的更替政黨內閣與混合內閣的分歧1912年8月,宋教仁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希望在中國實行議會民主政治。1912年底至1913年春間,國民黨贏得第一屆國會大選,取得優勢地位。第一節 民國初年的政局與外交二、“議會政治”與二次革命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宋案的本身與宋案的歷史(尚小明的研究成果)第一節 民國初年的政局與外交二、“議會政治”與二次革命北京政府的財政問題與借款問題。1913年7月12日,“二次革命”爆發,9月間宣告失敗。10月6日,袁世凱由國會選舉為正式大總統;10日,就任。第一節 民國初年的政局與外交三、列強分裂中國的侵略活動1、沙俄與外蒙古第一節 民國初年的政局與外交

3、三、列強分裂中國的侵略活動2、英國與西藏:麥克馬洪線第一節 民國初年的政局與外交四、袁世凱稱帝與護國運動1914年5月,中華民國約法責任內閣制改為總統制1914年7月,文官官秩令。1914年底,大總統選舉法:總統任期十年,無連任限制;繼任人由總統推薦三人,選會對上述三人和現任大總統都可以投票。祭天制度。第一節 民國初年的政局與外交四、袁世凱稱帝與護國運動二十一條 爭議與反響第一節 民國初年的政局與外交四、袁世凱稱帝與護國運動恢復帝制第一節 民國初年的政局與外交四、袁世凱稱帝與護國運動輿論嘩然:梁啟超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護國運動:云南蔡鍔組織護國軍革命黨在廣東、四川、湖南、湖北、江蘇、安徽、山東等

4、地的討袁武裝起義。北洋集團的內部分裂:四川陳宧的動向。袁世凱取消帝制及逝世。第二節 軍閥紛爭與護法運動一、歐戰與中國政局后袁世凱時代的北京政府內部爭斗,實質是列強在華利益沖突的直接反映。最集中的反映:府(總統府)、院(國務院)之爭個人之間:黎元洪、馮國璋(英美)與段祺瑞(日)的爭斗。第二節 軍閥紛爭與護法運動一、歐戰與中國政局后袁世凱時代的北京政府內部爭斗,實質是列強在華利益沖突的直接反映。最集中的反映:府(總統府)、院(國務院)之爭個人之間:黎元洪、馮國璋(英美)與段祺瑞(日)的爭斗。第二節 軍閥紛爭與護法運動一、歐戰與中國政局1914年7月28日,歐戰爆發,中國政府出臺一項不介入戰爭的二十

5、四點聲明:交戰國不能占據中國領土和領海,不準在中國領土或領海上交戰;不能利用中國領土作為發動進攻的地區;交戰國的軍隊和武器如經中國領土,將依法扣留或沒收。第二節 軍閥紛爭與護法運動8月15日,日本向德國最后通牒:要求德國限期一個月內,“無條件并無償地將膠州租借地全部交給日本帝國政府,以便最后將其歸還中國”。(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書第1卷)德國無回應;中國初反對,并在山東集結軍隊,但最后屈服。日本要求把山東排除在“中立區”之外,9月2日登陸山東半島。中日重啟談判,催生1915年5月“二十一條”。第二節 軍閥紛爭與護法運動國際形勢:英國希望中國參戰,緩解壓力;日本擔心中國在國際地位的變化,反對參戰

6、;其他各國重心亦在歐洲,不愿在中國的問題上與日本產生摩擦。第二節 軍閥紛爭與護法運動國際形勢:1917年,歐洲戰場的勞工問題:出現缺口,向中國征募17萬勞工。法、英承認日本在歐戰期間取得的在華利益,尤其是山東問題,以及德國在太平洋赤道以北的領地問題。第二節 軍閥紛爭與護法運動國內局勢:北京政府的“府院之爭”:總統黎元洪、副總統馮國璋,反對參戰;總理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1917年1月,500萬日元的“西原借款”),主張參戰。1917年8月14日,段政府向德國和奧匈帝國宣戰。黎元洪罷免段,后召張勛入京“調停”。第二節 軍閥紛爭與護法運動二、軍閥割據與張勛復辟1、皖系:段祺瑞,控制中央政權及河南、

7、陜西、甘肅、山東、福建、浙江等地。2、直系:馮國璋,控制江蘇、江西、湖北、直隸等地。3、奉系:張作霖,控制東三省。4、滇系:唐繼堯,控制云南。5、桂系:陸榮廷,控制廣西。第二節 軍閥紛爭與護法運動二、軍閥割據與張勛復辟張勛,辛亥革命時任江南提督,后退守徐州。民國成立后,其部官兵仍留長辮,被稱為“辮帥”與“辮軍”。二次革命后,任江蘇督軍、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等。通電支持黎元洪解散國會,暗中與前清遺老、復辟分子密謀,謀劃復辟清朝。第二節 軍閥紛爭與護法運動二、軍閥割據與張勛復辟1917年6月1日,黎元洪請張勛來京調停。7月1日,張勛、康有為等人入宮,奏請溥儀復位,得允后,通電各省“遵用正朔,懸掛龍

8、旗”。段祺瑞組織“討逆軍總司令部”,與黎元洪、馮國璋政治合作,討伐張勛所部。14日,段祺瑞由津入京,組織新政府。第二節 軍閥紛爭與護法運動三、皖系軍閥統治與廣州護法軍政府1917年新政府格局:馮國璋任代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并掌實權。8月13日,北京政府發布大總統布告,對德、奧宣戰。1918年3月,北京政府成立參戰督辦處。第二節 軍閥紛爭與護法運動三、皖系軍閥統治與廣州護法軍政府段祺瑞并不恢復此前被解散的國會。1917年8月底,反段的134名國會議員南下廣州,以“非常國會”的名義,通過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大綱,選舉孫中山為軍政府的大元帥,主張恢復臨時約法。“護法運動”的旗號西南各軍閥的參與。第二

9、節 軍閥紛爭與護法運動三、皖系軍閥統治與廣州護法軍政府孫中山對臨時約法的態度與其護法運動的真實目的:針對段祺瑞“皖系”。護法運動失敗后,孫中山稱:“顧吾國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爭友,南與北如一丘之貉。”南北政爭的繼續存在: 1919年2月20日,上海的南北和會。第三節 軍閥割據與張勛復辟一、直皖戰爭段祺瑞的安福系:以安福俱樂部之名,徐樹錚、曾毓雋、段芝貴、王揖唐等人。靳去鵬內閣問題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的政治意圖1920年,直皖戰爭是直皖兩系爭奪地盤與中央政權的斗爭。7月,直奉兩軍入京,罷免段祺瑞各職,解散安福俱樂部。第三節 軍閥割據與張勛復辟二、孫中山重建廣州軍政府1920年8月,陳炯明的援閩粵

10、軍回師廣東,驅逐把持廣東政權的桂系。10月下旬,岑春煊、陸榮廷通電撤銷軍政府,離粵。11月下旬,孫中山抵粵,重組軍政府。1921年4月,在粵的國會議員200多人召開非常會議,通過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選舉孫中山為大總統,史稱“非常大總統”。第三節 軍閥割據與張勛復辟二、孫中山重建廣州軍政府孫中山籌謀“北伐”:平定廣西聯絡列強游說陳炯明。1921年12月,孫中山在桂林設立大本營,并委任北伐參謀長(李烈鈞)、秘書長(胡漢民)及各軍司令。第三節 軍閥割據與張勛復辟二、孫中山重建廣州軍政府孫中山的北伐計劃及挫折孫中山與陳炯明的離合1922年6月,陳炯明事變。陳炯明的政治考量問題。8月,孫中山離粵赴滬。

11、第三節 軍閥割據與張勛復辟三、第一次直奉戰爭與北方政局奉系勢力在中央政權的擴張靳云鵬內閣與梁士詒內閣吳佩孚與張作霖的斗爭1922年4-6月,直奉戰爭直系獲勝,重組國會第三節 軍閥割據與張勛復辟三、第一次直奉戰爭與北方政局1922年6月,天津國會議員集會宣稱:此前1917年6月解散國會命令無效;徐世昌任大總統無效;廣州政府應告終結;應由國會完全行使職權。徐世昌宣布辭職,黎元洪以“廢督裁兵”為復任條件,后復職,未實現廢督裁兵。第三節 軍閥割據與張勛復辟三、第一次直奉戰爭與北方政局曹錕與吳佩孚的內斗:控制黎元洪1922年11月,羅文干“金法郎事件”。1923年6月,曹錕幕后推動“公民大會”、警察罷崗

12、、“市民請愿團”事件,逼迫黎元洪下臺。10月,曹錕賄選總統、賄選憲法。第三節 軍閥割據與張勛復辟四、西南軍閥的割據1917年,滇、川、黔三省軍閥混戰。桂系陸榮廷控制廣東的混戰。唐繼堯陸榮廷第四節 民國初年的經濟與社會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起伏1、北京政府的保護工商業的法令與政策保護既有工商業,允許注冊;極少數涉及“國體”的大宗實業由政府創辦;頒布公司條例、公司注冊規則。第四節 民國初年的經濟與社會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起伏2、國有銀行央行: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經理鐵路、郵政、電報、輪船存款等業務,資金雄厚。1913年,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共同經理國庫。各省級銀行。第四節 民國初年的

13、經濟與社會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起伏3、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戰后,列強減少對華商品輸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表現:新登記的工礦數達418家;新增主要是紡織、面粉、卷煙、采礦業;民族資本商業集團開始出現。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仍受制約。第四節 民國初年的經濟與社會二、歐戰前后中外經濟關系的變化1、國際銀行團國際銀行團背景:英、美、法、德。后擴大為六國銀行團,增加俄、日。銀行團掌控海關收:1912年,“存管海關稅項之處”為英國匯豐、德國德華、俄國道勝三家銀行。善后大借款問題。第四節 民國初年的經濟與社會二、歐戰前后中外經濟關系的變化2、日本在華經濟的膨脹歐戰期間,日資在華勢力擴張;“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滿鐵)經營權的擴張;日本與段祺瑞勾結。1916年10月,日本外務省制定圍繞中國問題的日美關系處分案;對華貸款方針。第四節 民國初年的經濟與社會三、聯省自治思潮與省憲運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