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管理學》 自然資源保護與管理_第1頁
《環境管理學》 自然資源保護與管理_第2頁
《環境管理學》 自然資源保護與管理_第3頁
《環境管理學》 自然資源保護與管理_第4頁
《環境管理學》 自然資源保護與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自然資源保護與管理 東華大學 環境學院前 言自然資源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系統和自然環境系統相互作用,相互沖突最嚴重的地方。因此,處理好自然資源開發和保護的關系是處理好“人與環境”關系最關鍵的問題,是關系到人類社會持久、幸福生存的大問題,也是環境管理學的核心問題。森林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海洋資源草原資源本次課程的內容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土地資源的保護與管理第三節、水資源的保護與管理第四節、海洋資源的保護與管理第五節、生物資源的保護與管理第六節、自然保護區的管理第一節、概 述一、基本概念 二、自然資源的分類 三、中國的自然資源情況一、基本概念 自然資源: (廣義

2、)是指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的總稱 (狹義)是指自然界中可以直接被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利用的自然物。自然資源與自然環境的區別: 自然環境是指在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中,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 。 自然資源則是從人類可利用的角度定義的,是指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人類可以直接開發利用產生經濟價值的自然物質。 二、自然資源的分類一般按其性質分: 生態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根據形成條件分 耗竭性資源 : 不可更新資源 礦產資源 非竭性資源: 可更新資源 水資源、生物資源 恒定資源 太陽能、潮沙能 中國資源情況一覽表資源種類 數量陸地 居

3、世界第三位水 居世界第一位太陽能 居世界第二位煤炭 居世界第三位礦產目前,世界上可被人類利用的150多種礦產中,我國已初步探明的就有137種。其中,銅、鋁、鎳、煤、石油等80多種礦產儲量,位居世界前列;鋅、鎢、錫、稀土以及黃鐵礦、重晶石等非金屬礦藏儲量,比世界上其它各國的總和還要多得多。45種主要礦產資源的潛在價值,居世界第三位。 上列表格說明了什么?中國的自然資源 總量大,種類多(資源大國)中國與世界人均資源占有量的比較資源中國世界平均水平美國國土(公頃/人)0.92.753.87耕地(公頃/人)0.090.280.78森林面積(公頃/人)0.110.831.1森林覆蓋率(%)1230.22

4、8.9林木儲積量(米3/人)9.662.883.4草原面積(公頃/人)0.210.650.99水資源(米3/人)27001000018000河川徑流量(米3/人)270013904 上列圖表說明了什么?中國的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少(資源小國)第二節 土地資源的保護與管理一、土地資源的概念和特點二、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問題三、土地資源保護與管理一、土地資源的概念和特點廣義的土地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陸地和陸內水域,不包括海洋。它是由大氣、地貌、巖石、土壤、水文、水文地質、動植物等要素組成的綜合體。(一)土地及土地資源的概念狹義的土地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陸地部分,不包括水域,它由土壤、巖石及其風化碎屑

5、堆積組成。土地資源是指地球表層土地中,現在和可預見的將來,能在一定條件下產生經濟價值的部分。 (一)土地及土地資源的概念(二)土地資源的特性1、土地資源是在自然力作用下形成和存在的,人類一般不能生產土地,只能利用土地。2、土地資源占據一定的空間,與周圍其它環境要素相互聯系,具有明顯的地域性。3、土地資源作為人類生產、生活的物質基礎,基本生產資源和環境條件,其基本用途和功能不能被其它任何自然資源替代。4、土地資源的總量是個常量。5、土地資源的狀態和價值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可以被提升,也可能下降。農 林 牧 副 漁生產資料 自然人文景觀土地(三)土地資源的功能與作用(四)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1、土

6、地類型復雜。我國土地有平原、盆地、丘陵、山地等錯綜復雜的地貌類型;從水熱條件看經歷了從熱帶、亞熱帶到溫帶的熱量變化,從濕潤、半濕潤到半干旱的干濕度變化。2、土地總量大,人均占有量小。我國土地面積約占亞洲大陸面積的22,居世界第三;但是人均占有土地只有1.01 hm2,為世界平均數的1/3,人均耕地面積0.1 hm2 ,為世界平均數的1/4。3、山地多,平原少。我國山地、高原、丘陵占國土面積的69。(四)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4、農用土地比重小,分布不平衡。我國可被農林牧副各業和城鄉建設利用的土地僅占土地面積的70,且分布不平衡。5、土地后備資源潛力不大。我國較好的土地后備資源已為數不多,據估計可開

7、發為耕地的后備土地資源只有1億畝左右。二、土地資源開發 利用中的環境問題(一)水土流失 過度的樵采、放牧,甚至毀林、毀草開荒,破壞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我國水土流失面積從20世紀50年代的153104 km2發展到2011年的357104 km2,占國土面積的37.1%。水土流失使土地資源的生產力迅速下降,水土流失后會使下游河流、湖泊、水庫淤積,導致洪水、泥石流、滑坡等。(二)土地沙化 我國北方和西北地區,已有31.1104 km2的土地成為沙漠化土地,占全國土地面積的3.9。土地沙化后的生產力迅速下降甚至完全喪失。(三)土地鹽漬化 鹽漬化指土地中易溶鹽分含量增高,作物不能生長,土地喪失了生產力

8、的現象。我國鹽漬化土地有1億 hm2。(四)土壤肥力下降 我國耕地肥力不足,部分地區土壤肥力下降明顯。有36.6的耕地普遍缺氮,59.1的耕地缺磷,22.9的耕地缺鉀。有50的耕地土壤有機質僅在0.52之間。(五)土壤污染 不斷發展的工、農業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引起土地的污染日益加重,我國受污染的耕地土壤已近2000104 km2。(六)城鄉建設用地逐年擴大,耕地面積不斷減小 據估計,我國自1949年以來,由于工業、交通和城鄉建設的迅速發展,耕地累計減少4273104 hm2,扣除開荒造田2633104 hm2凈減少1640104 hm2。三、土地資源保護與管理(一)、土地資源環境管理的原則1.

9、以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為目標,全面規劃,合理安排。在規劃時要嚴格控制城鄉建設用地的規模,注意土地使用的集約化程度和規模效益,保證農、林、牧等基本用地不被占用。 2、以提高土地資源的質量為目標,合理調配土地利用的方向、內容和方式。嚴禁過度不合理的開發活動,防止土地退化,包括水土流失、沙漠化和肥力下降等。 3、以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破壞為目標,綜合運用政策的、經濟的和技術的手段,嚴格控制各種形態污染物向地下轉移。 (二)、保護土地資源的措施1.制定在不同層次上科學、合理的土地利用規劃體系 不同層次指的是在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縣(區)、鎮(鄉)、村不同級別上分別從宏觀和微觀上制定出各類土地

10、的使用安排。2、制定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管理保護的政策體系、運作機制和相應的制度體系。 對建設用地和耕地實行總量控制。 建立占用耕地補償制度 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 3.強化土地管理的監督檢查 4.防治耕地污染,加強生態建設,遏制土地退化 5、制定、完善并有效推行保障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的法律、法規體系第三節 水資源的保護與管理一、水資源的概念和特點二、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問題三、水資源保護與管理一、水資源的概念和特點1、概念: 廣義上講,指地球水圈中多個環節、多種形態的水,即水圈中所有的水體(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澤、冰川、地下水及大氣中的水分)。 目前人類重點調查、評價、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水

11、資源多指狹義的水資源亦通常所指參與自然界水循環、通過陸海間水分交換、陸地上逐年可得到更新的淡水資源。地球上水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資源總量為 13. 6 108 km3 ,海水占97.3 ,淡水儲量約為400104 km3, 僅占不足3%。 2、特點(1) 循環再生性與總量有限性。 水資源通過降雨、徑流實現循環。在循環過程中,受太陽輻射、地表下墊面、人類活動等條件的作用,每年更新的水量是有限的。雖然水資源具有循環再生的特點,這是從全球范圍水資源的總體而言的,具體的一個湖泊,一條河流完全可能干涸而不能再生。(2)時空分布的不均勻性。 水資源的主要補給來源是大氣降水、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它們在地區分布

12、和季節分布上很不均勻。(3)功能的廣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水資源既是生活資料又是生產資料,更是生態系統正常維持的需要。如保證人畜飲用、農業灌溉、工業生產、養魚、航運、水電等。(4)利弊兩重性。 降水和徑流的地區和時程分布不均勻,會出現洪澇、旱堿等自然災害,開發利用不當,也會引起人為災害,如垮壩、水土流失、水質污染、地下水枯竭等。3、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及特點(1)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我國陸地水資源總量為2.81012 m3,列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632 m3 ,約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4。 (2)地區分配不均,水土資源組配不平衡。 我國水資源的地區分布是東南多,西北少,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遞

13、減。水土資源的組配很不平衡,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水資源總量占全國的81,耕地只占36,黃河、淮河、海河流域,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7.5,而耕地卻占全國的36.5。 地下水的分布也是南方多,北方少。占全國國土50的北方,地下水只占全國的31。晉、冀、魯、豫4省,耕地面積占全國的25,而地下水只占全國的10。3、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及特點(3)年內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很大。 長江以南地區47月的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而長江以北地區69月的降水量常占全年的80。多雨年份與少雨的降水量往往相差數倍。(4)部分河流含沙量大。 年平均輸沙量大于1000104 t的河流有115條,黃河年平均輸沙量為161

14、08 t 。 二、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問題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問題指水量、水質、水能發生了變化,導致水資源功能的衰減、損壞以至喪失。表現在:(1)河流、湖泊面積日益縮小,水文條件改變大,使調洪、泄洪能力減弱,洪澇災害加重、通航里程縮短,水產資源和風景資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2)水體污染日益嚴重,水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影響了人體健康和生存質量,約束了流域社會經濟的發展。(3)地下水量日益枯竭,地面沉降現象屢見不鮮。河北滄州1973年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為16 km2,中心水位埋深33m,到1980年,漏斗已達2700 km2 ,中心水位埋深為68m。 羅布泊面積曾達3000平方公里,到20世

15、紀6、70年代,人們在孔雀河及塔里木河中上游進行大量農牧業開發,攔截了全部徑流,羅布泊徹底干涸了 。 1960年前,月牙泉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積22.5畝 ;2004年的水位下降至1.3米,泉水面積減小到7.8畝 水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1)砍伐森林,破壞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水源枯竭,使河水的水量減少輸沙量增加,河道和湖泊淤塞。水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2)圍湖造田,使湖泊數量、面積均大幅度減少。如江漢平原,面積50 hm2以上的湖泊的數量,20世紀80年代就比50年代減少了49.36,總面積減少了43.67。水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3)人口增加,經濟的發展,工業、農業、生活的用水量與污

16、水的排放量均迅速增加,使水體污染日益嚴重。三、水資源保護與管理1、水資源保護與管理的原則(1)嚴格保護水源,包括嚴禁在水源地和水源補給區砍伐森林、硬化路面、排放有毒有害廢水和生活污水。(2)加強合理分配用水的宏觀調控。在用水水量上注意在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生態用水等方面的分配;在地域上注意上、下游的分配。(3)鼓勵節約用水和循環用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4)綜合整治受污染的水體。(5)不斷完善水資源保護利用的法律法規,嚴格執法。三、水資源保護與管理2、保護水資源的措施(1)完善管理體制和管理組織機構、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 我國至今尚未在不同層次上建立分級統一的水資源管理機構,因而

17、對水資源缺乏統籌規劃,存在“多龍治水”的現象。比如,同樣一個水體,水面是漁業部門管,灘涂是水利部管,工廠排污是環保部門管,船是航運部門管。(2)樹立水資源有償使用的水權觀念,并將其引入水資源管理。 比如開征資源稅和環保稅。(3)實行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推行許可證制度,實現水量與水質并重管理。三、水資源保護與管理2、保護水資源的措施(4)大力發展水資源的安全保障和循環再利用系統。 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水資源利用中的安全保障,防止城市飲用水源地和供水系統受到突發污染事件的影響,二是用水單位的水資源循環再利用(如雨水利用、中水利用、循環水利用、家庭節約用水等),三是城市整體層次上,建設城市水循環系統,分

18、別滿足生活、生產、生態用水。(5)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積極開發新水源。 比如修建水庫、垮流域調水、海水淡化、屋頂雨水收集、污水資源化利用等。四、水資源保護與管理案例保護上海黃浦江水源地聯合戰役打響 黃浦江水源地由于種植業結構不合理,化肥農藥大量使用,以及集約化禽畜和水產養殖生產過程中引發的面源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為了控制污染,改善水質,選取了大蓮湖這個“樞紐通道處”進行濕地保護示范(2008年)。 1、將原先面積為500畝的的泥塘進行填挖,形成兩個生態島,引進不同的植物帶對水質進行凈化,并在水體中放養各種水生動物,形成完整的濕地生物鏈,并通過引水口與黃浦江進行循環、交匯。 2、開展湖濱濕地帶的恢復

19、,推動湖區濕地有機農業、養殖業的發展,減少農業污染。 3、青浦區政府通過實施清潔家園工程,改變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促進社區參與水源地保護。四、水資源保護與管理案例保護上海黃浦江水源地聯合戰役打響 目標:預計三年后,黃浦江水源地的水質從現在的四類提升為二類和三類。 兩年時間內,總面積4.6平方公里的大蓮湖區域修復為水質涵養好、動植物資源豐富的健康濕地生態系統,為整個“上海市西郊青西濕地修復工程”,乃至“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提供推廣范例。 第四節 海洋資源的保護與管理一、海洋資源的概念和特點二、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問題三、海洋資源保護與管理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的71,覆蓋著南半球4/5和

20、北半球3/5的面積一、海洋資源的概念和特點1、概念: 狹義海洋資源指生存于海水中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學元素和淡水,海水(潮汐、波浪、海流等)運動所產生的能量 ,海水中貯藏的熱量,深海底蘊藏的礦物資源等。總的來說,指的是與海水水體本身有著直接關系的物質和能量。 廣義海洋資源 除去狹義海洋資源指的物質和能量外,還把海洋上空的風,海底的地熱,海上的航運能力與景觀等都包括在內。2、海洋資源的特點(1)種類多,儲量大。海洋資源包括生物、化學、礦產、能源和空間資源,涉及到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需的各個領域,而且儲量豐富。地球上的生物量,海洋占43;礦物量,每立方千米海水中大約含3750104t。(2)開采技

21、術難度大。如礦物資源大都分散分布在很深的海底,化學資源多呈溶解狀態,且相對濃度低。2、海洋資源的特點(3)地域差異性。海洋分布在地球上的各種熱量帶上,因而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另外,海洋資源在垂直方向上也有明顯的差異。(4)利弊兩重性。海洋資源種類繁多,儲量大,但海洋自然災害如風暴潮、海浪、海岸侵蝕、地震、海嘯和海平面上升等都會對人類造成威脅。3、我國的海洋資源 我國有1800多千米的海岸線,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大海域。我國的海洋生物資源、能源資源、礦產資源都十分豐富,且潛力巨大。(1)生物資源豐富,海洋生物資源約有15000多種,其中魚類就有2566種;漁場面積281萬平方公里,近海可捕量

22、占世界的5%。是世界上第三漁業大國。(2)礦產資源儲量大。我國海域已探明海洋礦物資源有65種,儲量約為1.6億噸;不僅有重金屬、稀有金屬,而且有放射性元素和貴金屬,在海底還有錳結核和熱液礦床。(3)油氣資源儲量大,僅海洋石油資源就達241億噸,天然氣資源超過10億立方米,約占世界海洋石油資源量的10%。海洋化學資源開發曬 鹽鹽池海洋漁業資源開發海洋礦產資源開發大洋錳結核拖網獲取錳結核礦海洋油氣開采海洋能源開采潮汐電站風力發電海洋旅游資源開發二、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問題1、過度捕撈降低了海洋生物資源的生產能力。由于過度捕撈,已經引起傳統魚類種數減少,許多重要經濟魚類資源下降,許多海洋動物已滅

23、絕或瀕臨滅絕。2、盲目圍海造地破壞了海涂生態系統。3、無節制的污染物排放嚴重破壞了海洋生態環境。據統計,每年入海的石油約1000104t,多氯聯苯2.5104多t,銅25104t,鋅390104多t,鉛30104t,汞5000t。三、海洋資源保護與管理1、海洋資源保護與管理的原則(1)海洋資源開發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的原則。海洋資源需要從權益、資源和環境整體利益出發,實行綜合管理。(2)協調各部門、單位需求,合理安排開發活動的原則。(3)海上、陸上開發活動統籌規劃布局的原則。(4)綜合開發利用和綜合治理的原則。三、海洋資源保護與管理2、保護海洋資源的措施(1)加強對海洋資源儲量、功能的調查

24、,建立海洋資源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為政府部門在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和保護海洋環境方面提供信息支持和決策支持。(2)合理利用和精心保護近海海洋生物資源,逐步發展外海遠洋漁業,保護海洋生態系統。(3)大力發展海洋科技,積極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如海洋礦產資源開發技術、海洋生物工程技術。三、海洋資源保護與管理2、保護海洋資源的措施(4)建立海洋污染監控網絡,加強海洋環境保護,防止海洋污染,對已污染的海區了解污染物的濃度水平以及污染物的來源,為治理和預防提供基本情況。(5)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中國目前已建立各種類型的海洋自然保護區80多個。(6)控制陸地開發行為對海洋環境的破壞。 盡快頒布切

25、實可行的法律、法規,有效控制陸地開發行為對海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第五節 生物資源的保護與管理 一、森林資源的保護與管理二、草原資源的保護與管理三、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管理 生物資源是可更新資源,在開發利用生物資源時,要采取措施保護生物資源,使之能不斷增殖、繁衍,以滿足人類對它永續利用的要求,保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生物資源保護的戰略一、森林資源的保護與管理(一) 森林資源的概念、重要性及特點 (二) 森林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問題(三)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 森林資源的概念 是森林、林地及生活和生長在林地上的生物的總稱。 (1)林木資源、竹木資源和經濟林資源; (2)依附于森林群落的野生動物、植

26、物和微生物資源; (3)由森林資源存在而產生的環境資源和伴隨森林環境產生的旅游資源。1、森林資源:(1) 森林是一種重要的物質資源 (2)森林又是一種環境資源環境資源環境的肺臟環境的衛士山區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半干旱區防風固沙、 保護農田環境的調節者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凈化空氣、吸煙滯塵調節氣候、美化環境、 減弱噪聲2、森林資源的屬性3、森林資源的特點(1)空間分布廣,生物生產力高。森林占地球面積約22,其生物總量占陸地生物總量的90。(2)結構復雜,多樣性高。森林內既包括有生命的物質,如動植物及微生物,也包括無生命的物質,如光、熱、土壤等,它們相互依存,共同作用,形成了不同層次的生物結構。(3

27、)再生能力強。森林資源不但具有種子更新能力,而且還可以進行無性繁殖,實施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而且具有很強的生物競爭力,在一定條件下能自行恢復在植被中的優勢地位。4.我國森林資源的特點 閱讀1:中國宜林荒山荒地面積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6.6%。 世界有木本植物20000余種,中國有8000余種,占世界40%,其中喬木樹種2800種,占中國木本植物35%,而緯度與中國相近的美國僅有喬木樹種810種。 宜林區廣,森林生態系統多樣 閱讀2:我國森林資源面積的總量很大,現有林地名列世界第七至第八位,居亞洲之首。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占有林地面積和森林覆蓋率分別相當于世界平均數的19.8和56.22 資源絕對

28、數量大,人均數量小 森林資源地區分布不均,林區主要分布在東北、東南和西南的深山區和邊疆地區,開發利用困難,廣大西北和黃河中下游的晉、冀、豫的森林資源稀少。森林資源質量較差,利用率低,我國林地平均蓄積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4.7。森林風景資源眾多。截止2011年共建立各類森林公園2583處。森林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問題1、森林覆蓋率降低。2、導致涵養水源能力下降,引發洪水災害。 印度和尼泊爾的森林破壞,很可能是印度和孟加拉國近年來洪水泛濫成災的主要原因。98年長江流域的洪水也和上游森林破壞有關。3、引發水土流失,導致土地沙化,我國每年表土流失量達50108 t 。4、導致調節能力下降,引發氣候異

29、常。森林資源的破壞不僅加劇了溫室效應(一公頃闊葉林每天能吸收1000kg二氧化碳);還降低調節水分、熱量的能力,致使一些地區缺雨少水。5、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喪失,生物多樣性銳減。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1、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原則(1)生態功能與經濟功能相結合的原則。 森林資源的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是一對矛盾統一體,必須將這兩個功能結合起來。(2)行政手段與市場運作手段相結合的原則。 森林資源的生態功能是全民的利益,因此政府有責任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其被破壞:同時,其又有社會經濟系統的生產要素,因此必須按經濟規律運作才能獲得應有的經濟利益。(3)堅持“生態優先、采育平衡、多種經營、綜合利用”,尊重自然規律

30、和經濟規律的原則。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2、保護森林資源的措施(1)實行森林資源有償采伐,建立林業投入補償機制。 比如向森林生態效益的受益者征收補償費,對降低了森林的生態功能的開發建設活動(開礦、采煤、采油等)征收損失補償費。(2)利用森林景觀優勢,發展森林旅游。 森林旅游業可以把森林資源的利用與保護有機的結合起來,既發揮森林的生態、景觀作用,又可以利用旅游收益來加強管理,增加投入,更好的保護和更新森林資源。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2、保護森林資源的措施(3)改革林業經營與管理機制。 比如,通過租賃、兌換等形式使森林經營權重組;實行山林經營股份合作制,引導林農走集約化經營的道路,創辦山地開發型實體等。(

31、4)通過建立更完善的法律法規,強化森林資源的保護與管理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案例廣東省的森林資源保護 1985年以來,廣東實施“十年綠化”戰略,全省每年造林超過66萬 hm2,1991年率先在全國消滅宜林荒山。目前,橫跨全省80多個縣、占全省國土面積70的水源涵養林體系已經形成;全長3400 km的沿海防護林帶已經合攏。廣東省森林資源10多年來持續穩定增長,全省有林面積由1985年的461萬 hm2增加到2001年的940萬 hm2,全省森林覆蓋率從27.7增至56.9,居全國先進行列。二、草原資源的保護與管理(一) 草原資源的概念、特點 (二)草原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問題(三)草原資源保護與管理

32、草原資源的概念及意義 草原資源概念: 草原是在溫帶干旱氣候下,以叢生禾草為主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分布的地區。包括草甸草原、干旱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灘涂草地以及各類草山、草坡。草原資源的重要意義: 是轉化太陽能為化學能、生物能的綠色能源庫 ; 是為人類提供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基地 ; 是豐富的基因庫; 具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分、防風固沙的功能;草原是較為脆弱的生態系統,卻養育了全世界的1/3的人口,人們的食物結構中有11.5%來自草原。自然生態特性草原資源是自然生態系統中的一種重要的物質性要素,也是一種條件性可再生資源,也就是說,利用合理,生物量生產力能不斷提高,利用過度,會造成破

33、壞。另外,草原還是一種環境資源,具有保持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功能。草原資源的特點經濟特性首先,草原資源是畜牧業的基礎,是有經濟價值的。其次,草原資源作為草原畜牧業的投入資源,具有明顯的邊際報酬遞減趨勢。再次,我國草原已進行初步開發,投入了一些資金、勞力和物質,有一部分勞動價值轉移。 我國草原資源的分布及特點1、面積大,分布廣,類型多樣。我國草地資源近4.0108 hm2 ,約占國土面積的40。2、大部分牧區和草山草地都居住著少數民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老區和貧困地區。3、草原和草地大多是黃河、長江等水系的源頭區和中上游區,具有生態屏障的功能。4、牧草種類豐富。僅北方草原就有各種野生牧草4000多

34、種,南方草山草坡飼用植物達5000多種。5、草地資源平均利用面積小于50。6、草地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季節、年際變化大。北方和西部牧區,隨著旱生程度增強,草群生產力依次降低。草原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問題1、草場退化嚴重。 主要表現為草群變稀疏低矮,產草量降低,草質變壞,優良牧草減少,生長條件劣化(旱化、沙化、鹽漬化)。草場退化原因是超載過牧,樵采、開荒、采礦等。2、不少地方出現沙化 是草地破壞到十分嚴重程度的一種情況,在農牧交錯區這種現象更嚴重。3、部分草場鹽堿化,內蒙古河套平原一帶十分常見。吉林省堿化草原面積曾占該省全部草場面積的69.12。草原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問題4、水土流失加劇。內蒙

35、古自治區全區水土流失面積曾占該自治區總面積的22.4。5、珍稀動植物減少,鼠、蟲害增加。 草原資源破壞后,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減小,加上亂捕濫獵,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相反鼠、蟲害卻增加。為了滅鼠,大量使用農藥,又造成牧草的農藥污染。6、工礦業發展引起草原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比如露天煤礦的勘探和開采,會大面積破壞植被,剝離土壤,給當地自然景觀造成嚴重的破壞。過度放牧導致草原資源退化河西走廊山丹軍馬場草場有所退化 過度放牧導致草原資源沙化草原鹽漬化 珍稀動植物減少,鼠害增加草原資源保護與管理1、草原資源保護與管理的原則(1)草原地區產業結構生態化原則和高增殖原則。 草原地區以放牧為主,但

36、要注意大農業合理發展,做到以牧促林,防止水土流失,確保牧、林、糧協調發展。(2)對草原堅持養、用、管、建結合的原則。 只有用草養草結合,草原資源才能永續利用,對退化草原進行定期養育。(3)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斷完善草場經營機制,使草原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護。草原資源保護與管理2、保護草原資源的措施(1)促進草原地區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現代化。不合理的生產、經營方式是草原資源破壞的重要原因。(2)因地制宜保護和利用草原資源。 草原資源的開發和保護有時是相互排斥和對抗的,要處理好開發和保護之間的關系。(3)解決草原地區農村的能源短缺問題。 牧區居民以草為燃料,會引起草場退化。可以通過發展薪炭

37、林、沼氣來解決。(4)積極發展草地林業,改善草地生態系統,促進草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三、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管理(一) 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及其作用 (二) 破壞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因素(三)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管理 生物多樣性概念 : 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及微生物和它們組成的系統的總體多樣性和變異性。其包括三個層次: 1、遺傳多樣性是指每一物種內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樣性。包括分子、細胞、個體三個層次。 藏獒(東方神犬)2、物種的多樣性是指地球上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種類多樣性。地球上物種數量多少種?200多萬種(1)動物:150多萬種(2)植物:40多萬種(3)微生物:10多萬種3、生態系統的多樣

38、性:是指生物群落與棲息環境的多樣性。海洋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平原生態系統沼澤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潛在使用價值 地球上多種多樣的植物、動物、微生物為人類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食物、纖維、木材、藥物和工業原料,還為人類提供娛樂和豐富多彩的旅游文化生活,對于人類來說,生物多樣性具有巨大的價值,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直接使用價值 許多野生動、植物具有藥用價值;生物多樣性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生物多樣性還有美學價值野生生物為雜交育種提供基因庫陶冶人們的情操,美化生活人們的休憩、旅游激發文學藝術創作靈感許多野生生物是重要工業原料。木材能造紙間接使用價值 指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每一種生

39、物都對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作出了貢獻。一旦減少,生態系統會受影響。植物對二氧化碳固定案例(美國的引狼入室)生物多樣性的作用 美國的黃石公園,為了保護森林中的鹿和野牛,消滅了森林中的狼,想讓鹿和野牛過沒有天敵的安逸生活。結果適得其反,鹿群無憂無慮“無計劃”繁衍,不久數量大幅增長,不僅破壞了森林的生態系統,還使以植物為食的其他動物數量銳減,鹿群本身也陷入饑餓和疾病的困境,鹿群質量下降,原因是鹿群沒有了天敵,不再奔跑,“懶漢”體弱,鹿群退化,小鹿變肥,成年鹿提前病死。 為了拯救鹿群,決定引進狼群,由于狼的捕食,狼和鹿都鍛煉了自己,協同進化,很快森林的生態系統得到了恢復。潛在使用價值 就是為后代人提供選擇

40、機會的價值,對大量的野生生物,我們目前尚不清楚它們的使用價值,但是它們具有巨大的潛在使用價值。一種不起眼的野草(過去)可用于各類瘧疾。(現在)雙氫青蒿素 我國生物多樣性概況 (1)、動物物種豐富(鳥類種數最多的國家之一)(2)、裸子植物種數世界首位(3)、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 (3萬多種,居世界第三)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有極其豐富的物種和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特點:1、物種豐富中國和世界動物物種數比較 類別名稱 中國種數 世界種數 百分比(%)脊椎動物亞門 6 347 45 417 13.97魚類 3 862 22 037 17.53兩棲類 284 4 010 7.08爬行

41、類 376 6 300 5.97鳥類 1 244 8 730 14.25哺乳類 581 4 340 13.392、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種多(如大熊貓、銀杉、揚子鱷等)(數據來自環境保護部)類別 中國已知種數 特有物種數 占總種數的百分數()哺乳綱 581 110 18.93鳥綱 1244 98 7.88魚綱 3862 404 10.46總計 6347 612 10.54、 生態系統多樣 在我國遼闊的國土(含藍色國土)上,地貌、氣候等環境導致了種類繁多的生態系統的形成。3 、經濟物種豐富 我國的農業開發史非常悠久,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居世界前列。 5、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 鳥類和哺乳類滅絕物種的數量在不

42、斷上升。 我國已有至的動植物種類受到威脅,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破壞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1)自然條件的變化,使野生生物不能適應于環境(2)生物之間的激烈競爭,影響著某些物種的繁衍和生存(3)近親繁殖物種退化破壞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因素2、人為因素(主要)(1)棲息地的改變和破壞 (比如過度砍伐和開荒、病蟲害造成森林生境破壞,農墾和城市開發、水土流失引起的河床和湖泊泥沙淤積、濕地水資源利用不合理造成濕地生境破壞)(2)水工建筑、采礦等經濟活動的影響 (比如大型水利設施可能隔斷了一些魚類、蝦、蟹類的回游通道,使它們不能正常回游產卵和繁殖;大規模的采礦(特別是露天礦)引起的植被破壞、土壤和水

43、體污染等)(3)人類掠奪性狩獵、捕殺(4)環境污染 (比如二氧化硫造成的酸雨對森林、湖泊、水庫的影響危及魚類和無脊椎動物,農藥對鳥類和爬行動物的危害,大量各種污水對水生生物的危害等)(5)生物入侵棲息地的改變和破壞草原過載退化沙漠化森林、濕地變農田圍湖造田水工建筑影響格倫峽谷大壩的故事科羅拉多河中的8種本地魚中,有3種已經消失,而另一個名叫弓背鮭的珍稀品種,在過去20年中,數量從8000條劇減到約2000條。 科羅拉多河是弓背鮭惟一的家園,它完全適應了這條性情多變的河流:在湍急的流水中,弓背能夠起到平衡身體的作用;在泥紅色的河水當中,兩只眼睛基本派不上用場,已經變成了兩個小點。但是,當科羅拉多

44、河的性情變得溫順以后,弓背鮭反而不習慣了。人類掠奪性狩獵、捕殺 被獵殺的藏羚羊尸體日本捕殺、屠宰鯨魚環境污染 救命呀!石油污染使水鳥舉步唯艱生物入侵廣東的松蚧災害原產日本的松突圓蚧在20世紀80年代初侵入中國廣東沿海地區后,迅速擴散成災。1983年松林受害面積11104多公頃,1986年達31104hm2,1987年增至40104hm2,枯死面積約8104hm2,到90年代,發生病害面積已達73104hm2,其中13104hm2的馬尾松林枯死。廣東省松突圓蚧入侵分布圖 原產北美的美國白蛾,1979年侵入中國遼寧丹東、新金等地并擴散。該蟲可危害果樹、林木和農作物等100多種植物,許多果園、游覽區

45、、林蔭道上的樹葉被吃得精光,嚴重威脅養蠶業、林果業和城市綠化,造成了驚人的損失。幼體雄性雌性生物入侵遼寧的白蛾災害鳳眼蓮(水葫蘆)原產巴西,見于我國華北、華東、華中和華南的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作為豬飼料推廣后大量逸生,堵河道、破壞水生生態系統等。福壽螺(大瓶螺) 原產亞馬遜河流域,1981年引入,現廣泛分布于我國廣東、廣西 、福建、云南、浙江等地,危害水稻,威脅入侵地的水生貝類、植物,也是一些寄生蟲病的中間宿主。北京蜀國演義酒樓事件 牛蛙(美國青蛙) 原分布于北美洲,1959年引入我國,現幾乎遍及我國北京以南地區,由于其適應性強,易于入侵擴散,使本地兩棲類面臨減少和絕滅的危險。 生物多

46、樣性的保護與管理1、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立法。 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立法已初具規模,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法規的可操作性和相互協調性差;缺乏經濟學的考慮;保護對象和內容過窄,大多數法規的對象多限于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法規中,違法者責任不清或偏輕。2、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執法。 近年來,執法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違法捕捉、經營、販賣、走私的違法情況仍十分嚴重。3、制定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政策。 如林地、林木補償費、森林植被恢復費和安置費政策,對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實行扶持政策,退耕還林工程等,生態資源補償費。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管理4、就地保護,也就是設立自然保護區。5、遷地保護,比如遷入動物園、植物

47、園、水族館等。6、加強生物多樣性的科學研究和公眾教育。7、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國際合作。如全球生物多樣性公約就地保護(最有效的方法)就地保護主要是就地設立自然保護區,限制或禁止捕殺和采集等,控制人類的其他干擾活動。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大熊貓就地保護情況 2018年8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調查結果表明:野外調查顯示,我國野生大熊貓種群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長到1864只,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從15個增長到67個,形成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網絡體系。受保護的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從139萬公頃增長到258萬公頃,53.8%的大熊貓棲息地和66.8%的野生大熊貓種群被納入自然保護區有效保護中。 吉林長白

48、山自然保護區保護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珍稀植物有人參、紅松等。珍稀動物有梅花鹿、東北虎等。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保護斑頭雁、棕頭鷗等鳥類及它們的生存環境。遷地保護主要是建立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植物園、動物園、水族館、種質庫和基因庫,對野生物種和遺傳基因進行保護。這種方法主要針對極度瀕危的物種。上海中華鱘遷地保護在我國華東地區建立的中華鱘繁育基地(嘉定、崇明),成功地繁育出一定數量的中華鱘,并通過自然放養,以增加野外種群的數量。第六節 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一 自然保護區的概念及意義 二 自然保護區管理的主要途徑和內容 三 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方法 自然保護區概念 為了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特別是保護珍貴稀有動、

49、植物資源,保護代表不同自然地帶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而劃出一定的區域加以保護,這樣的地區就叫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對象1、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的、近自然的、半自然的、人工的以及破壞或退化后能夠恢復的生態系統。2、瀕危、珍稀的遺傳物種資源。3、山地、河流、水源。4、國家和地方公園及自然景觀、歷史遺跡。綜合性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北侖河口自然保護區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安西極旱荒漠自然保護區生物型自然保護區天鵝湖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 臥龍自然保護區 鹽城丹頂鶴自然保護區 自然歷史遺跡型自然保護區自然風景型自然保護區寧波海洋遺跡保護區 云南無量山自然風景保護區 按保護廣度,可分為:全面保

50、護對象(保護生態系統);部分保護對象(保護遺傳資源);特別保護對象(保護瀕危、孑遺物種等)。自然保護區類型的劃分依據在國際上,世界保護聯盟在專文“保護區的類型、目標和標準”中論述了10種類型:科研保護區(scientific reserves)國家公園(national parks)自然遺跡(natural monuments)自然管護區(nature conservation reserves)資源保護區(resources reserves)保護景觀(protected landscapes)人文保護區(anthropological reserves)多功能保護區(multiple us

51、e management areas)生物圈保護區(biosphere reserves)世界遺產地(world heritage sites)自然保護區的類型在我國,根據主要保護對象,將自然保護區分為以下三個類別九個類型第一類別:自然生態系統類自然保護區,主要以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為保護對象。第二類別:野生生物類自然保護區,主要以野生生物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種群及其自然生境為保護對象。第三類別:自然遺跡類自然保護區,主要以特殊意義的地質遺跡和古生物遺跡等作為保護對象。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主要保護森林植被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態系

52、統。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主要保護草原植被及其生境形成的自然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主要保護荒漠生物和非生物環境共同形成的自然生態系統。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主要保護水生和陸棲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主要保護海洋、海岸生物與其生境共同形成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自然生態系統類自然保護區第一類別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主要保護野生動物物種,特別是珍稀瀕危動物和重要經濟動物物種種群及其自然生境。野生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主要保護野生植物,特別是珍稀瀕危植物和重要經濟植物物種種群及其自然生境。野生生物類自然保護區第二類別地質遺跡類型自然保護區。 主要保護特殊地質構造、地質剖面、奇特地質景觀、珍稀礦物、奇泉、瀑布、地質災害遺跡等。古生物遺跡類型自然保護區。 主要保護古人類、古生物化石產地和活動遺跡等。自然遺跡類自然保護區第三類別建立自然保護區的作用和意義1、自然保護區能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